,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读图:85页“台湾省”图)提问:台湾岛上有什么河流?这些河流有什么特点? 3. 众多河流,短而急台湾岛上有150多条河流,大多发源于中央山脉,向四周入海,河流短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全长186千米,浊水溪上游的日月潭是最大的天然,既是发电能力很强的水电站,又是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 4、多火山、地震 台湾省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岛上多火山地震,99年台湾发生的大地震同学们都知道。火山地震能造成破坏,但也带来丰富的地热资源和岩浆矿物。提问:台湾被称为“宝岛” ,“宝”体现在什么方面?(投影:台湾资源分布图) 三、资源丰富的“宝岛”(学生分组讨论:台湾有什么资源?各种资源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选出代表发言) 森林资源: 台湾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山地森林资源丰富,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的森林,树种很多。山地多松、杉木,平地多樟树、楠树。台湾的樟树世界闻名,樟脑产量世界第一。 丰富的农产:台西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谷和甘蔗。台湾岛四季鲜果不断蕉、菠箩驰名中外。 矿产丰富: 金、铜、煤、硫磺、石油、天然气台湾的地下矿藏多种多样,台湾山脉是金、铜等金属 矿的重要产地;西部是煤、石油等的主要分布区;北部的火山区有丰富的天然硫磺;岛的周围蕴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旅游资源: 日月潭、水能资源: 海产资源: 鱼、虾、海盐 台湾周围海域有宽广的大陆架和浅海海区海产资源十分丰富,台湾海峡的鱼类特别多,是我国优良的渔场。西海岸日照充足,沙滩广布,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享有“祖国东海盐仓”的美称。(学生讨论:以下雅号的由来)“亚洲天然植物园”、“木材之乡”、“东方甜岛”、“森林宝库”“粮仓”、“水果之乡”“蝶岛” 由于岛的地理环境,市场狭小,原材料品种不齐全,因而60年代后,开始发展外向型经济,进口原料和原料配件,加工出口,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且发展迅速。 四、“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学生读图:87页“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图)1. 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在出口产品中农矿产品占90%以上。六十年代以来,台湾采取开放政策,引进外资,利用海岛的优势,重点发展电器装配、服装、纺织、食品、玩具等轻工业,出口商品中,工业品比重上升。八十年代以来,台湾工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重化工业过度,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迅速发展,并建设新竹科技园区。(学生读图:87页,“新竹科技工业园区” )(投影:主要城市、环岛铁路) 2、工业集中分布在以台北、台中、高雄为中心的西部平原 台湾省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以台北、台中、和高雄为中心的西部弧形地带。从基窿到高雄的铁路和高速公路贯穿整个弧形地带。连接着三个工业中心。 台北是台湾最大的城市 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海港、第二大城市 五、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台湾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省区之一,全省人口2160万,汉族约占人口总数的98,其中大部分人的祖籍是福建、广东两省,语言和风俗习惯与大陆相近。少数民族中主要是高山族,约占人口的2%,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和东部沿海。提问:对台湾问题我们的一贯主张是什么?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多年来经过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两岸人民的往来、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 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尽早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 复习小结:
1、越的海岛位置和自然条件 2、丰富的资源 3、“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4、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课堂练习: 空白图上填注主要岛屿,所临海洋,台湾山脉,玉山,主要城市 · 板书设计: 宝岛台湾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二、优越的自然条件 三、资源丰富的“宝岛” 森林资源:樟树、樟脑多山的地形 丰富的农产:稻谷、甘蔗、香蕉、菠箩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矿产资源:金、铜、煤、石油、硫磺众多河流短而急 水能资源:多火山地震 海产资源:鱼、虾、海盐 旅游资源:日月潭 四、“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1. 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2. 工业集中分布在以台北、台中和高雄为中心的西部平原 五、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课堂练习 在空白图中填出:台湾岛、澎湖列岛、 东海、南海、太平洋、台湾海峡、福建省 台湾山脉、玉山 台北、台中、高雄、宝岛台
宝岛台湾




上一篇:第四节 澳大利亚 教案
下一篇:初中地理教案—海陆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