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
2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绿色是大家喜欢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的象征,但大家听说过“女儿绿”,观赏过它吗?如果没有就请随我一同走进朱自清的《绿》,从中去寻找答案。
2、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
二、请同学们自由发挥用一个词来概括“十二三岁小姑娘”的特征。
三、整体感知
1、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2、学生有感情齐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理清结构。
四、默读课文,思考:
1、从全文四个自然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2、作者在写梅雨潭的绿之前还写了什么?用符号在文中划出有关词语,并说说这样写的目的。
3、说说你初读此文后的感受。
4、这篇散文的“文眼”是什么?
五、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上述问题,并选代表作答。
六、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爱的自然段自由朗读。
七、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堂课所学内容。
二、局部品味:研读重点语段(第三自然段)
顺着教师朗读的引导,品味梅雨潭的绿是否具有女儿的魅力。
1、听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书,从中找出两个能概括梅雨潭绿特征的词语,并用相应的符号标出,想想看是什么样的绿,让作者十分惊诧。
2、用浪线划出作者描写梅雨潭绿的优美语句,并从写法、作用等方面写出你的评价。
3、作者眼中的梅雨潭为什么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4、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并选代表作答。
5、学生自由朗读写绿的.部分,感受绿的美。
三、创新练习
本文运用比喻、对比、想象等手法来写景,今天我们侧重想象能力的训练。请大家根据古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充分发挥想象构思一幅画,用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四、总结
形态少变,色彩单一的绿在朱自清的笔下情一样的深,梦一样的美,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这得益于作者独特的写景方法。叶圣陶说过:“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宝石。”希望大家课后能运用这一课所学的方法,阅读其他游记类散文,相信大家一定能采到晶莹的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