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自学科网 教学目标
1.(1)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2)正确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理解掌握从正、侧两方面对人物形象的介绍。
2.(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中体会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
3.让学生懂得“人生有才必有用”的道理,人要有“不耻下问”、“谦逊”的品行。
4.让学生认识我国古代贤能的聪明才智,体会文章的语言的精炼。
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发现问题,疑难字、词、句意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来解决。
重点、难点
1.辨析疑难字、词、句意,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后,教师精要讲解的方法学习。
2.诸葛亮提出怎样的策略?以此策略的根据是学习本文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应通过设计带有启发性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来解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疏通文意,准确翻译课文,解决书后练习二。
2.深刻体会诸葛亮在课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二、整体感知
这篇传记,记叙了三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生平事迹片段,反映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高度的预见性,以及刘备渴求贤才的谦逊风度。
三、教学过程
首先介绍作者,初步了解陈寿的创作风格。
接着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字。
然后学生跟读课文,掌握句读。
下面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解释,学生边读边译,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接下来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
(1)文章每部分的内容。
(2)三节之间的关系,详写了哪一内容。
(3)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归纳得出答案
(1)第一部分(1)写诸葛亮隐居隆中和不平凡的政治抱负。
第二部分(2)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3—5)叙述诸葛亮在隆中向刘备提出的对策。
第四部分(6)写“隆中对”的余波——关、张不悦。
(2)第三部分写得最详,因为第一、二、四从侧面烘托诸葛亮,而第三部分隆中对是正面描写。
(3)诸葛亮是为了使刘备能欲信大义于天下提出了联吴抗魏的策略,可见他是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四、总结、扩展
做书后练习三。
布置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
nbsp; 2.从文中找出5—8句重点语句,翻译。
3.书后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