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与创作背景,感知“星星”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难点)
2、反复吟诵,在吟诵中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和语言美。(重点)
3、体悟诗人经历人生苦难后对人生和自由的感受,养成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
【知识链接】(用红色笔勾 画知识链接中的重要信息并记忆)
朦胧诗:是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 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变奏曲:是音乐术语。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 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 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
【自主学习】
1、写出两句你搜 集到的有关星星的诗句。
2、搜集有关作者信息,了解相关写作背景, 把你认为重要的整理在下面。
3、初读课文(有条件的同学可听录音范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然后用下面的的句式说说你读 ( 听)后的感受。
这是一首___________的诗。
4、再读课文,画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意象”,是指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并说说这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第一小节出现的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营造出了一个___________的世界。
第二小节出现的意象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他们营造出了一个___________的世界。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诗中几处出现了“星星”这一形象?它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
2、找出两节诗在语言、句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异同,说说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3、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①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②“鸟落满枝头”与“星星罗曼天空 ”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 样的意境?
③“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4、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之美,并尝试用示例这样的句式说话。要紧密结合课文说出理由、依据,可以从词语、修辞、写作手法、结构、意境和情感等方面欣赏文章的美。
示例:课文美,美在结构的基本对称,两节诗的外观构造几乎相 同,这种整齐优美的结 构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诗的氛围,增强了诗的内驱力,让人在美的享受中使心灵受到触动。
课文美,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2、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三个词语,且不少于40个字。
高山 溪流 大海
(1)描绘一种情景。
(2)表达一种感悟。
【 当堂检测】
1、《星星变奏曲》作者是___,他是___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全文采用______手法,以_______为主要意象,展示了_____与____的背离,表现了诗人对___的渴求。
2、仔细品味这首朦胧诗,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请谈谈你的体验。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中“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
【总结反刍】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说,教师总结本堂课知识点,评价学生表现、给小组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