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物理教案设计 >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形变和弹性形变

2、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并能判断方向。

4、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中常见的形变现象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探究形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形变与弹性之间的关系后,使学生了解探究弹力的实际意义,学会探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

3、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培养其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2、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认真讨论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弹力概念的建立、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学难点】

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视频播放:弯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块发生运动、拉弓射箭等情景。让学生试着回答以上动作的完成有什么共同特点

新课教学

一.弹力的产生

动画模拟弯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块发生运动、拉弓射箭等:同学们观察动作的完成,总结什么是形变

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拉橡皮筋:

(1)弹性形变: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塑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3)弹性限度: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讨论与交流]我用力推墙或压桌面,那么墙和桌面也会发生形变吗?

动画模拟微小形变实验:①按压桌面②挤压玻璃瓶。让学生自习观察,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4)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一些物体比较坚硬,虽发生形变,但形变量很小,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

[猜想]: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什么呢?

感受分析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进行下面的操作:用手扯住橡皮筋的两端,在弹性限度范围内拉橡皮筋,使其发生形变。在操作的同时,用心体会一下手与弹簧或橡皮筋之间的相互作用。

师:根据力的定义,我们知道弹簧与左右手之间有力的作用,那同学们知道弹簧对左手的力是向哪个方向的?对右手的力又是向哪个方向的?

生:对左手的力向右手方向,对右手的力向左手方向。

师:为什么是这样的方向呢?

生:我想是因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由于要恢复原状而把两手向中间扯。

综上:橡皮筋形变要恢复原状而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叫做弹力。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发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回顾开始时课件展示情景:让学生分析并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

3、弹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相互接触。(接触力)(2)、接触处产生弹性形变。

二.几种常见的弹力及方向

1、支持力和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1)、平面与平面接触

例题1:分析A受到的弹力(A均处于静止状态)

(2)、点与面接触

例2:分析物体A受到的弹力(A均处于静止状态)

(3)、曲面与曲面接触

例3:分析球A所受到的弹力

2、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着消失。

课后习题

布置作业

开放式问题(视频播放:撑杆跳高、跳水);

提出问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开放式地讨论

①从形变与弹力知识去思考,撑杆跳高运动员跳得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滞空时间主要由哪方面决定?

板书

板书设计

弹力

1、形变

(1)概念:物体的形状或体积改变

(2)分类: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2、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发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接触处产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支持力和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推力、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他们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教学重难点

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_显示微小形变。

(一)观察实验

1、观察用弹簧拉静止的小车

小车:由静止→运动

弹簧:被拉长

2、水平支起竹片,竹片上放置砝码,观察砝码和竹片

竹片:发生弯曲

砝码:处于静止状态

3、观察用弹性钢片推放置在桌面上的物体

钢片:发生弯曲

物体:被推开

(二)形变和弹力的概念: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弹力的概念:

(三)弹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必要条件);

(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的作用(充分条件)

_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作用在跟它接触的物体上.用手向右拉弹簧,弹簧因形变(伸长)而产生弹力f,它作用在手上,方向向左.因此,弹力的施力者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者是使它发生形变的其他物体.

图1-11(a)中,小球放在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在重力作用下小球与斜面及挡板间都有挤压趋势,因此小球与斜面接触处,小球与挡板接触处都会产生弹力.而图1-11(b)中,小球放在水平面和竖直挡板间,虽然小球与竖直挡板相接触,但在接触处没有相互挤压趋势,因此小球与竖直挡板间不会产生弹力.

(四)显示微小形变的两个实验

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成。

(五)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1)弹力方向的判定步骤:

明确产生形变的物体--找出使该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确定该物体产生弹力的方向.

(2)常见支持物的弹力方向:

平板的弹力垂直于板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曲面的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支承点的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绳索的弹力沿着绳子指向收缩的方向.

(六)形变的种类

看形变的种类有哪些,举例说明。

总结: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七)例题分析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

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练习1

分析: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书的支持力。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例题2按下列要求画出弹力的方向

(1)搁在光滑竖直墙与粗糙水平地面间的棒在A,B两处受到的弹力(图1-13)

分析(1)棒在重力作用下对A,B两处都有挤压作用,因A,B两处的支持物都为平面,所以其弹力垂直平面分别向上和向右.

(2)搁在光滑半球形槽内的棒在C,D两处受到的弹力(图1-14);

分析:棒对C,D两处有挤压作用,因C处为曲面,D处为支承点,所以C处弹力垂直其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沿球半径指向球心;D处弹力垂直跟它接触的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垂直棒斜向上.

(3)用细绳悬挂、靠在光滑竖直墙上的小球受到的弹力(图1-15)

球在重力作用下挤压墙壁,拉引绳子,所以墙产生的弹力垂直墙面指向球;绳子产生的弹力沿着绳子向上.

(八)课内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书受的重力.能不能说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为什么?

(2)停放在操场上的篮球,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各是什么?各个力的方向如何?

(3)有四位同学把斜面对重物的支持力3N,分别画成图1-10中的四种样子,其中哪个图画得对?

(4)如图1-11所示,用两根绳子把一个物体挂在天花板上,这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指出施力物体,并把力的方向表示出来.

(5)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球,靠在一起但并不互相挤压,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

(九)课堂总结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训练与应用”第1、2、3、4题。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3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1、 说出力的分解的概念

2、 知道力的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 知道矢量、标量的概念

二、预习内容

1、力的分解:几个力________________跟原来____________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个力的分力.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力的分解.

2、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____、___________的分力。一个已知力究竟应该怎样分解,要根据______________。

3、既有____,又有_____,相加时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三、提出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分力及力的分解的含义。

2、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会用三角形知识求分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养成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 力的分解

三、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什么叫做力的分解?

2、如何得到一个力的分力?试求一水平向右、大小为10N的力的分力。(作图)

3、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是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

农田耕作时,拖拉机斜向上拉耙(课本图)。

拖拉机拉着耙,对耙的拉力是斜向上的,这个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方面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另一方面同时把耙往上提,使它不会插得太深。也就是一个力产生了两个效果(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如下)。

如果这两个效果是由某两个力分别产生的,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的效果是由一个水平向前的力F1产生;把耙往上提,使它不会插得太深的效果是由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2产生的。那F1、F2与拉力F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一种等效关系,也就是说是分力与合力的关系。

通常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

精讲点拨

思考分析:将一木块放到光滑的斜面上,试分析重力的作用效果并将重力进行分解。

实例探究

1、一个力,如果它的两个分力的作用线已经给定,分解结果可能有 种(注意:两分力作用线与该力作用线不重合)

解析:作出力分解时的平行四边形,可知分解结果只能有1种。

2、一个力,若它的一个分力作用线已经给定(与该力不共线),另外一个分力的大小任意给定,分解结果可能有 种

答案:3种

3、有一个力大小为100N,将它分解为两个力,已知它的一个分力方向与该力方向的夹角为30°。那么,它的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是 N,与该力的夹角为

答案:50N,60°

矢量相加的法则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遵循代数求和法则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力、速度是矢量;长度、质量、时间、温度、能量、电流强度等物理量是标量.

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分别遵循两种不同的求和运算法则.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两个分力的方向,则这两个分力有解。

B. 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则另一个分力有无数解。

C. 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一个分力的方向,则它另一个分力有无数解,但有最小值。

D. 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一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则两个分力有解。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个2N的力能分解为7N和4N的两个分力

B.一个2N的力能分解为7N和9N的两个分力

C.一个6N的力能分解为3N和4N的两个分力

D.一个8N的力能分解为4N和3N的两个分力

3、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下滑的物体所受的力为( )

A.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B.重力、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D.重力、下滑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紧压斜面的力

4、将80N的力分解,其中一个分力F1与它的夹角为30 度,

1、当另一个分力F2最小时求F1的大小。2、当F2=50N时求F1的大小。

5、一个半径为r,重为G的圆球被长为r的细线AC悬挂在墙上,

求球对细线的拉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力F分解为F1、F2两个分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的合力就是F

B.由F求F1或F2叫做力的分解

C.由F1、F2求F叫做力的合成[

D.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答案:ABCD

2.细绳MO与NO所能承受的拉力相同,长度MO>NO,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的重力过程中(绳OC不会断)

[来源: ]

图1—6—7

A.ON绳先被拉断

B.OM绳先被拉断

C.ON绳和OM绳同时被拉断

D.因无具体数据,故无法判断哪条绳先被拉断

答案:A

3.如图1—6—8所示,一个半径为r,重为G的光滑均匀球,用长度为r的细绳挂在竖直光滑的墙壁上,则绳子的拉力F和球对墙壁压力FN的大小分别是

[来源: .Com]

4.三个共点力,F1=5 N,F2=10 N,F3=15 N,θ=60°,它们的合力的x轴分量Fx为 N,y轴分量Fy为 N,合力的大小为N,合力方向跟x轴的正方向夹角为 .

图1—6—9

答案:15 5 10 30°

5.三角形轻支架ABC的边长AB=20 cm,BC=15 cm.在A点通过细绳悬挂一个重30 N的物体,则AB杆受拉力大小为 N,AC杆受压力大小为N.

答案:40 50

6.一表面光滑,所受重力可不计的尖劈(AC=BC,∠ACB=θ)插在缝间,并施以竖直向下的力F,则劈对左、右接触点的压力大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当F1>Fsinθ时,肯定有两组解

B.当F>F1>Fsinθ时,肯定有两组解

C.当F1

D.当F1

答案:BD

9.将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吊起来,并靠在光滑的半径为r的半球体上,绳的悬点A到球面的最小距离为d.(1)求小球对绳子的拉力和对半球体的压力.(2)若L变短,问小球对绳子的拉力和对半球体的压力如何变化?

解析:(1)将小球受到的重力按作用效果分解,做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三角形ABO与三角形BF2G相似,对应边成比例得[来源: ]

又因为G=mg

导出 F2=

F1=

由上式可得小球对绳子的拉力为 ,小球对半球体的压力为 .

(2)当L变短时,F2= 减小,F1= 不变,所以,小球对绳子的拉力减小,小球对半球体的压力不变.

答案:(1)拉力: ;压力:

(2)若L变短,小球对绳子的拉力减小,小球对半球体的压力不变.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4

自由落体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

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

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

(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1)v0=0

(2)加速度恒定(a=g).

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

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 g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

5.推论:Δh=gT2

●问题与探究

问题1 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

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

问题2 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思路:回顾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问题3 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吗?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典题与精析

例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B.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C.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满足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下落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精析:此题主要考查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选项A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选项C中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应为竖直向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都与时间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ABCD

例2 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对自家屋顶滴下的水滴进行观察,发现基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时间为1.5s,他由此估计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间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样估算的吗?

精析:粗略估计时,将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体,g取10 m/s2,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求得.

答案:设水滴落地时的速度为vt,房子高度为h,则:

vt=gt=10×1.5 m/s=15 m/s

h= gt2= ×10×1.52 m=11.25 m.

绿色通道:学习物理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各种因素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都应具体分析.

例3 一自由下落的物体最后1 s下落了25 m,则物体从多高处自由下落?(g取10 m/s2)

精析:本题中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10 N/kg,并且知道了物体最后1 s的位移为25m,如果假设物体全程时间为t,全程的位移为s,该物体在前t-1 s的时间内位移就是s-25 m,由等式h= gt2和h-25=g(t-1)2就可解出h和t.

答案:设物体从h处下落,历经的时间为t.则有:

h= gt2 ①

h-25= g(t-1)2 ②

由①②解得:h=45 m,t=3 s

所以,物体从离地45 m高处落下.

绿色通道:把物体的自由落体过程分成两段,寻找等量关系,分别利用自由落体规律列方程,联立求解.

自主广场

●基础达标

1.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

A.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石块具有相同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

B.重的石块下落得快、轻的石块下落得慢

C.两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

D.它们在第1 s、第2 s、第3 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3∶5

答案:ACD

2.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1 s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

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

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答案:AD

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

A. ∶2 B. ∶1

C.2∶1 D.4∶1

答案:B

4.从同一高度处,先后释放两个重物,甲释放一段时间后,再释放乙,则以乙为参考系,甲的运动形式是

A.自由落体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a

C.匀加速直线运动a>g D.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5.A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质量的5倍,A从h高处,B从2h高处同时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1 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B.各自下落1 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C.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D.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答案:AB

6.从距离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若取g=10 m/s2,求小球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

答案:35 m

●综合发展

7.两个物体用长L=9.8 m的细绳连接在一起,从同一高度以1 s的时间差先后自由下落,当绳子拉紧时,第二个物体下落的时间是多长?

答案:0.5 s

8.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Δt=0.2 s内通过高度为Δh=2 m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取g=10 m/s2)

答案:2.28 m

9.如图2-4-1所示,竖直悬挂一根长15 m的杆,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5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从杆的下端经过A点起,试求杆全部通过A点所需的时间.

(g取10 m/s2)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普朗克“量子假说”的背景,体会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知道普朗克“量子假说”的主要内容。

初步了解爱因斯坦“光量子说”的含义,了解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之争,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到发展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认识到在科学理论建立过程中猜想和假设的重要性,以及科学争论和自由争鸣对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相像能力。

能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略到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发奇心与求知欲。体会辩论和质疑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养成敢于发表自己观点,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培养有根据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判断大众传媒等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量子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质的波粒二象性概念。

【教学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的方式、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教师讲授法结合。

【教学建议】

1.本节从世纪之交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黑体辐射实验”的“紫外灾难”,引出普朗克的“量子假说”产生的历史背景,体会物理问题的研究往往是从模型的建立和假说入手。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对学习过程的体验。

2.认识科学问题的研究总是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践论证→修改理论……最终提示自然规律的过程。

3.关于光的波动性、粒子性及量子理论初步等内容的教学,应强调科学真理发现的道路并不平坦,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习中应认真体会辩论和质疑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通过典型的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量子理论的发展如何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理解科学对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4.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物理学史知识,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充分利用多煤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5.由于本节知识带有科普性质,所以无论是补充的内容还是原来课本的内容,都不宜也不可能讲得很深,尽可能把抽象问题形象化,能达到学生有一定的继续学习的兴趣即可。

【教学过程】

1. 让学生阅读全文,允许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并提出问题。(约20分钟)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正面的回答,尽可能把抽象问题形象化。(至少20分钟)

3. 预计且建议可补充的内容有:

a:关于黑体的相关知识;

b:光的本性发展简史;

c:光电效应;

d:能级的相关知识;

e:课程资源:

1.普朗克及其对物理学的贡献

2.光电效应和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

(1)光电效应的规律

(2)经典物理理论对光电效应解释的困难

(3)爱因斯坦光子说及其对光电效应的圆满解释

3.玻尔对原子结构学说的贡献

4.光的本性——光的波动说和微粒学之争

5.德布罗意的物质波观点

本教案设计过程简单,只是给出一个授课过程的框架性建议,以及一些补充建议,实在不是本人想偷工减料,只是因为教材处理灵活,至于要补充什么,第一课时讲到哪里,相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及学情,不应受到束缚。从这点意义上讲,这样的教案设计或许符合课改的精神吧?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相关文章:

★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常考知识点总结整理

★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教案5篇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最新范本

★ 2021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

★ 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最新范本

★ 2021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范本

★ 先学后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范本

★ 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教学教案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