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青岛版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二节《平行线的和它的画法》主要内容是借助两条直线平行的实物图片,使学生对平行线有一个直观的概念,形成平行线的印象,概括出平行线的概念,然后学生自主探究平行线的画法,教师再利用课件进一步展示平行线的画法,使学生掌握要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平行线的过程,认识平行线的广泛存在。
(2)掌握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3)会利用数学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4)掌握“经过直线外一点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结论。
(5)了解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对于平行线从具体、形象、直观的认识,上升到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探索、研究、和分析,并能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操作,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知识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在合作中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感受合作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 重点
平行线的定义及平行的画法
难点
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画法
2. 教学突破
平行线的定义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时,展开表示两直线平行的实物图片,使学生对平行线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形成平行线的印象,出示实物模型“立方体”,通过直观感受概括出平行线的概念,然后,学生自主探究平行线的画法,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平行线的画法,使学生掌握要领。平行公理是几何中的重要公理,这个公理的得出,主要采取动手操作和启发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画平行线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平行公理及推论。
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立方体模型,一副三角板
2学生准备 一副三角板
四、教与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孩子们,学习数学需要观察,请欣赏图片,这些图片给人以美的享受,请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教师课件展示图片)
(二)提出问题目标自然生成
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平行线和它的画法,学会有思,你能根据课题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什么是平行线?怎么画平行线?
教师:板书问题(什么是平行线?怎样表示平行线?怎样画平行线?怎样用?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这正是我们这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
你能试着说一说什么是平行线吗?
教科书上又是怎样解释的呢
(三)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本31页,观察与思考部分并完成下列题目
(1)什么是平行线?平行线有什么特征?
(2)怎样表示平行线?
(3)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2、教师点拨: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让学生总结)
学生举实例
表示方法:通常用“//”表示平行
记作:AB ∥ CD 读作:“AB 平行于CD”或CD平行于AB
3、抢答练习
(1) 填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 种位置关系,分别是 ,如果两条直线a、b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记作 。
2判断正误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叫平行线。 ( )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 )
(四)合作探究
1、 画平行线。
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行线的特点,大家掌握得都很好,怎样画平行线呢?请先在小组里面讨论讨论。
学生介绍:谁愿意把你们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2、动手实践,探索方法。
(1)你能借助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练习本上画出图形,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观察他们画的过程是否正确,然后师生一起订正。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画法,并强调画平行线有四个步骤:一放,二靠,三推,四画。
有的同学用别的方法画出了平行线,比如:折纸的方法,也很好
3、探索与思考
结合画图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点C、D是直线AB外的两点。
(1) 经过点C画直线a与直线AB平行. 这样的直线可以画几条?
(2) 过点D画一条直线b与AB平行,它与直线a平行吗?
(3) 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4、问题拓展:
如图:AB∥CD, AB∥EF,想一想,直线CD与EF可能相交吗?为什么? 。
2.掌握的知识点 。
(六)布置作业
必做:P34习题第1、2、3题
选做:利用所学的平行知识,设计一幅优美的图案,并配上恰当的说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