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社戏》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社戏》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字词、文学常识、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学习细腻的心理描写。 
3、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默读、速读、朗读、自主合作探究。学会画、注关键词语,快速筛选信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留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入景的,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叙事详略的写法,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难点:1、本文通过“社戏”来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留恋之情,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2、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二、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一)学生朗读最后一段: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教师: “好戏”“好豆”连续两个“好”字可见“戏和豆”非同一般,究竟豆好不好吃,戏好不好看呢?  
    学生反复阅读,讨论。寻找答案。      讨论结果:      戏: 不好看 。 
.白天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的铁头老生一个也没翻,咿咿呀呀的小旦唱的人昏昏欲睡,起先“踱来踱去”唱,后来索性坐在交椅上唱的老旦使得大家不住地打哈欠。唯一使人振作了一下精神的是“一个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仅此而已!于是,双喜他们“喃喃地骂”。“我”也“忍耐地等”。终于大家熬不住了,当双喜提议回家时,“大家立刻赞成”,这些都表明“社戏”是乏味的。  
    豆: 很普通,有“但我吃了豆(六一公公送来的),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为证。况且,孩子们夜晚在船上匆忙中所做的,带有泥土气,缺少调味品的豆,很难和在家由大人精心制作的好吃。  
    (二)教师: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很乏味,为什么“我”觉得那样“好”?      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寻求答案。      讨论结果:  
    并不是“戏好”“豆好”,而是人好,景也美.      1、 人好   
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这篇小说不仅情节吸引人,更塑造了一些热情的伙伴和淳朴的乡民形象。  
    (协作学习)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喜欢的一个人,找到文字根据并阐述理由。  
    请同学们运用“我喜欢文中的_______(人物),因为他(他们)_______(评价其性格的品质),比如_______(举人物表现)的句式,写三言两语,勾勒人物形象,请结合课文合作讨论后写一段话。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评价人物用语如下:)  
    我喜欢文中的双喜。因为他„„(胆大心细,聪明伶俐,比如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计上心来,解决“大船”的问题,并且“找包票”保证“我”的安全,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等)  
    我也喜欢双喜,因为他„„(像个小领袖,敢于负责,比如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  
    我喜欢文中的阿发,因为他„„(纯洁无私,比如午夜归航时,阿发以“我们的(豆)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  
   我喜欢文中的六一公公。因为他„„(淳朴厚道,热情好客。比如,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轻加责备,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是“应该的”。,还有他亲自送豆给“我”吃,“我”夸他的豆“好吃”,他“竟非常感激起来”。)      可补充内容:刚才同学们谈的都是有名字的,文中还有一群没有名字的小伙伴,有谁喜欢?  
   我喜欢,因为他们„„(友爱热情,比如“我”是“远客”他们得到父母许可,伴我来游戏。)  
    我也喜欢,因为„„(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船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  
    „„因为他们聪明活泼,比如对付细心的八公公,他们议论之后,想出要八公公归还枯桕树,当面叫他“八瘌子”的办法。  
    „„因为他们很能干,比如他们驾船技术高超水性很好。      教师:人物分析归纳:  
    小说中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

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本文中我们从行动描写语言和描写两方面来看:  
    行动描写(动词妙用):“点”“磕”“退”“上”“架”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地展示了几个少年驾船的情状、熟练的技术、去看戏时的愉悦心情。      语言描写: 双喜(找到相关的话语):聪明能干、热情爽直、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小领袖、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      其他人物(可组织学生自行阅读分析):  
    阿发:热情好客、 淳朴无私 、 憨厚无私、善良、天真、活泼          六一公公:善良纯朴、  宽厚、好客、豪爽风趣     
    桂生:机灵 、勤快。正是故乡质朴、淳厚的人情,才让作者一往情深地眷念。      (在小说的阅读分析中,一定要结合人物的行动和语言进行品析。) 2、景好  
    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喜欢的课文中景色描写的片段朗读并分析。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相应的多媒体音像材料,与学生的朗读相配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各种描写方法的巧妙运用。  
品味景物的美。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富诗情画意,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品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夏夜行船”和“归航偷豆”有关段落,把表现“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别摘出来。      (学生朗读并记诵美句)      “我”所见的句子?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我”所闻的句子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  
    连夜渔的几个老渔夫,也停了小艇看着唱采起来。     从嗅觉角度来写的句子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     从感觉角度来写的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乡的夜色里。  
    回望„„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这些语句作者写得很美,美词美句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请自选一段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用“我觉得_______(美词)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或表现了)_________”的形式对你选读的美词进行品味、讨论、交流。      (学生自读课文,体验感悟、讨论交流)  
   谁来将阅读的感受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我觉得“朦胧”和“皎洁”用得好,好在它们写出了月光的色彩美。      从色彩的角度,写出了月色的美好,你觉得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舒缓的 好,你来给我们读一下,要音乐吗?  
    (播放江南水乡月色画面及舒缓的音乐,轻缓地感情朗读。)  
    他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朦胧的月夜,让我们也一起“朦胧”一下。          (众生感情朗读)  
    ?我们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如气味、声音、心情、动态等方面来品味,谁再来谈谈。  
    “清香”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豆麦和水草的气味美。      “潺潺”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水声美。  
    “宛转”、“悠扬”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笛声美。      “起伏”、“踊跃”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连山的动态美。  
    “蹿”、“喝采”用得好,好在它们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船行的轻快美。      “自失”、“弥散”用得好,好在它们表现了“我”的陶醉之情。      “回望”用得好,好在它表现了“我”的依依不舍之情。      教师:景物描写分析归纳:  
    同学们的感受很真切。文中的景物描写段落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温柔秀美。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思考的是,这些自然环境描写对作品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请大家思考并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发言)  
    1、衬托人物心情:写“两岸连山向船尾跑去了”,从写连山的向后跑表现出船前进之快,“但我还以为船慢”,表现了急欲看到演戏的心情。写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一是把“渔火”误以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误认,写这两点,既构成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我”急欲去赵庄看戏的心情。      2、渲染环境气氛:看戏归来小朋友一面议论戏子,或骂,或笑,一面摇得那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表现了对看戏仍然兴趣很浓,愉快兴奋。这里有 精妙的比喻:“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夫,也停了艇子看着喝起彩来。”“回望戏台„„满被红霞罩着了。”这些比喻,不仅有丰富的想象力,更流露了作者内心难以抑制的兴奋。

      总结:这几段 从嗅觉(清香)、触觉(扑面吹来)、视觉(朦胧的月色、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歌吹)、想象(戏台、渔火)写出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夜

景的清新优美,使“我”这次看戏更具有独特的韵味,写出小朋友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所以,阅读分析小说,一定要结合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进行品析。      
(四)课文朗读  
    丰富的感觉:月夜行船一段的景物描写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侧面着笔,一片寻常的景物因为承载了作者无限美好的情思,变得让人陶醉,令人向往。  
    故乡美好的自然风光和热情、诚挚的人们,共同构筑了一幅理想中的故乡的图景,让作者难以忘怀,因而借“社戏”这一载体予以倾诉。  
    想象一下一个清新秀美的月夜,一场精彩的戏正在开演,而你还在看戏的途中,带着这份情感,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朗读一下这部分景物描写的句子,好,请看画面,听音乐,开始!  
    (师播放江南水乡月夜画面、钢琴曲《水边的阿蒂丽娜》,众生齐读)    
    主要景物:月下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等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的特色。  
    结论:那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无边的豆麦,悠扬的笛声,仙境般的戏台,无不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小结:平桥村的风光、平桥村的人们、平桥村的空气,使“我”领略了生活的自由自在,是“我”在城镇从未经历过的,这样一来,普通的豆不好吃也好吃了,乏味的戏不好看也好看了。本文正是通过对这一段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作者对童年时的朋友的思念,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师:这篇课文中,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生提出问题,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师补充:教师:大家很显然可以发现:本文题目是《社戏》,可前三段只字未提,那么前三段写了什么,与后文有何关系?      学生阅读讨论。  
    结论:主要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这里可以不学那些难懂的古文,彼此之间平等相待,有钓虾、放牛等趣事。“我“在这里受尽了优待,当然是“我”的“乐土”!这样的乐土上,又有一群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大人小孩当然毫不奇怪。这样的乐土上,再普通的豆,再乏味的戏也自然与众不同。    
四、拓展延伸 
    你希望你的家乡有怎样的“民风”?事实上怎样?小组合作讨论回答。 
五、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师结束语。这篇文章以去看社戏为线索,写出了—系列的人与事,情和景,充分地突出了“平桥村在我是乐土”的主旨,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实有着美好的情趣,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巩固练习
(可提示详细出处或加附页)
六、布置作业:写作训练 提示  童年,给你留下过哪些美好的回忆?粘知了,捉麻雀,下水淘鱼,偷杏儿,爬树捋榆钱儿,折柳枝做柳笛,跟小伙伴过家家,跳房子,折纸船,养小兔子,跟小朋友争吵打架,到外婆家闯祸,生病时妈妈给我百般呵护,与家人一同外出旅游,与小朋友一起下棋、玩游戏„„哪些给你带来了乐趣?哪些给你带来了不悦,甚至是忧伤?让我们珍惜它,让我们用童心稚笔串起这一粒粒珍珠吧。 
具体要求:请以“童年”为话题,自选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有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配合一定的景物描写; 
确定主旨:表达或悲、或喜、或辛酸的感情,以及对童年一定的感悟
和认识。 
参考题目: A 说说我的童年  B 啊,童年      C 童年趣事  D„„ 

板书提纲
七、板书设计: 
社戏 
  人好;     双喜:     聪明能干   
  阿发:    憨厚淳朴       六一公公:朴实善良      景好:月夜行船   船头看戏  午夜归航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社戏》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