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画》习题(精选17篇)
《流动的画》习题 篇1
习题精选
组词
流( ) 弯( ) ( )花
景( ) 脸( ) ( )国
忽( ) 道( ) ( )往
参考答案:流动 弯曲 鲜花 景色 脸颊 中国忽然 道路 开往
补充标点符号
给完整的句子加标点
①呜( )火车开啦( )
②千万不要弄脏它( )
③你能在地图上找出你的家乡吗( )
答案:
①呜( ―― )火车开啦( ! )
②千万不要弄脏它( ! )
③你能在地图上找出你的家乡吗( ?)
填一填
读课文,然后填空
( )的画 ( )的小河
( )似的水库 山坡上( )的人家
答案:
( 流动)的画 (弯弯曲曲 )的小河
( 明镜)似的水库 山坡上( 点点 )的人家
排顺序
整理下列句子,在( )中写上序号。
( )奶奶高兴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 )妈妈买回几个苹果。
( )李岩把大苹果给了奶奶。
( )她给李岩一个大苹果。
答案:
( 4 )奶奶高兴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 1 )妈妈买回几个苹果。
( 3 )李岩把大苹果给了奶奶。
( 2 )她给李岩一个大苹果。
佳句赏析
1.窗外有一幅流动的画。
“流动的画”是指祖国美丽如画,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画”动起来,更美丽。
这幅流动的画中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
小朋友,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想一想,写一写。
2.水库好似明镜。
“好似”,好比,好像。这一句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出水库的清。清澈见底的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绿树鲜花,真像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
小朋友,请你也用“好似”写两个这样的句子。
《流动的画》习题 篇2
教学内容及教学背景简介:
《流动的画》是一首叙述性的儿歌,是作者坐在飞驰的火车车窗边欣赏祖国大地时看到祖国美丽的景象。诗歌朗朗上口,富有儿童情趣,是一首极好的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适合学生阅读的儿歌。
教学札记:
《流动的画》是一首诗歌。初次接触这篇文章觉得诗歌写得很美,人文性很强,课文插图也很美丽,我想学生一定对这首歌很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备课时,准备用自己极不熟练的简笔画,展示插图上的景物,创设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开始上课,我兴奋的说:“孩子们,我们的祖国美丽如画,坐在火车上观察祖国大地,‘画’动起来会更加美丽,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幅美丽的画。”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边说边画,“看见了许多房子。”我接着在黑板上画出了极其普通的房子。突然有个学生问我:“于老师,既然你说是美丽的画,那你为什么不把最美的房子画出来呢?”我一想说:“你的想法很好,你能把你心中最美丽的房子画出来吗?”他接过我手中的粉笔认真画起来,果然很出色。没有我的提示,可学生的想象力竟如此丰富。接下来让学生边读边画,在整节课中,绘画和仿说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却异彩纷呈。
多给学生一份空间,多给学生主动权,相信孩子们会给你意外的收获。
《流动的画》习题 篇3
之三
作者:姚雅丽
教学目标 :
1、学生自主识读“呜、腰”等10个生字,并书写“流、往”等9个生字。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有数不尽的美丽风景。昨天,姚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祖国各地风景的图片或文章,也可以是你去外地旅行拍摄的照片。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2、揭示课题。
师:姚老师真羡慕你们,你们去过的地方,有很多姚老师还没去过呢!有一个小朋友,他和妈妈一起坐着火车外出旅行,在车上,就看到许多美丽的景色,还把看到的美景写成了一首很美的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流动的画〉(板书:流动的画)。请大家齐读一下课题。谁来说说“流动的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流动的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同桌互读。
师:姚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预习课文,你们有没有认真预习呢?课文会读了吗?请你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要认真听,如果你的同桌哪个字没读好,你要帮他纠正一下。
2、指名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当小评委,注意:小评委可要认真听,才知道他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
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有几个小节。(请两个同学分别读一、二小节。学生评,读好的奖励小红旗。)
3、小组读。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请举手的同学一起读。(读得好,掌声表扬自己。)
(二)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词,自由读。
师:词宝宝看到大家读课文读得挺不错的,就从课文中跳出来了,你还认得出它们吗?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师:你认为哪个字比较难读,或容易读错,请到台上来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好吗?
2、小老师带读。
师:谁愿意到台上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出色的小老师姚老师要送他小星星。
3、摘果子游戏。
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姚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大家。看,这满树花花绿绿的果子,你们想得到吗?不过姚老师有个要求:你要先把果子上的词语读准确了,才能摘下来,然后请大家跟你一起读。这个果子才能送给你。
4、理解词义。
师:词语会读了,懂得理解它的意思吗?你知道哪个词的意思,就站起来告诉大家。哪一个不懂,也可以请大家帮帮忙。(结合扩词、造句等。)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小节。
1、全班轻声读。
师:现在,我们把词宝宝放回课文中,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有信心吗?请大家轻声读第一小节。
2、理解诗意。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一小节在讲什么吗?哪些景物?(相机板书:小河、山腰、汽车、路边、水库、山坡。)
师:还有什么不懂要请大家帮忙?
师:小作者把他在火车上看到的景色写得多美啊,我们也来把这些美丽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好不好?姚老师读前面,你们接着读后面。
师:现在,你们也来考考姚老师,好不好,你们读前面,看看姚老师能不能把后面的读出来。
3、拓展说话训练。
师:小河、山腰、汽车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师:小朋友坐在车厢里看到的景物很多很多,你看,课文里用省略号省去了,你能说一说,小朋友还会看到什么景色吗?
课间音乐:书上的小朋友用美丽的诗来赞美祖国,我们用歌声来夸夸我们的祖国好不好?(表演唱:《娃哈哈》)
4、指导书写生字:流、扔。
师:现在我们学写第一小节里的两个生字:流、扔,请大家先看姚老师在田字格上写,好吗?在小组里分析一下,这两个字应怎么写,怎么记住?
师:请大家试着在自己的本子上各写两遍。比一比,谁写得好看。
(二)讲读第二小节。
师:看到车窗外流过这么美的景色,坐在车厢里的小朋友想干什么呢?请大家读读第二小节就知道了。
1、轻声读第二小节。
2、领会诗意。
师:我想干什么?(边吃橘子边画画,想把橘子皮扔出窗外。)
忽然看到什么?(妈妈严厉的目光,好像在批评我。)
妈妈为什么夸我是个懂事的娃娃?
四、总结谈话,明理导行。
1、齐读课文。
2、师:读了这首诗,你觉得我们应该向书上的小朋友学习什么?
3、怎样做个懂事的娃娃?(例:爱护花草树木,不任意采摘;爱护公共设施,不乱刻乱画;多植树,让祖国到处都是绿树,都是鲜花。)
《流动的画》习题 篇4
1、过渡:小作者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是怎样想的呢?谁来读读第二小节。
2、大屏幕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提示学生注意变红的字的读音。(忽然,扔出,弄脏,脸颊,都是比较容易读不准的,点红让学生注意读音,如果学生又读不正确的,及时指正。)
3、再读读这小节,想:为什么妈妈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渗透环保意识)
4、理解“脸颊”。
5、师:这个小作者如此懂事,所以微笑浮上了妈妈的“脸颊”――贴词语。你在平时做什么事情时微笑会浮上你的、妈妈的或老师的脸颊?(即指导说话,又渗透思想教育。)
6、请你脸颊上浮着微笑来读第二小节,读出妈妈的喜悦心情。
7、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娃娃?为什么?
8、读句子“窗外是祖国的美景,千万不要弄脏它!”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知道不能弄脏它的原因吗?板书:爱。
9、国庆节就要到了,你也可能跟随父母坐上火车去外地旅游,你会怎么做呢?
10、你们也是懂事的孩子,再读第二小节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过渡:你们用自己的方法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用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所以这课里的字词都愿意和你们交朋友。
2、指名当小老师带读黑板上的词语。
山腰、白纱、鲜花、好似、扔出、忽然、知道、弄脏、浮出、一幅、微笑、脸颊
3、生字火车开启来: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
4、出示:呜,腰,纱,鲜,似,浮,哦,幅。观察这节车厢的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左右结构,形声字,用部首可以帮助理解字义,记住这个字。)
5、悄悄话游戏:选择一个形声字和同桌说说怎么记。(巩固并运用这种识字方法)
6、请一名学生说一个字,展示方法。
7、别的生字你还可以怎么记?(上下结构)
8、看,现在开来了一列火车,满载着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生字朋友,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继续前进。
9、让我们再次和小作者一起欣赏这流动的画,拿起书齐读课文。
六、课外延伸,小结全文。
祖国的山河美如画,国庆节快到了,希望你们能走出家门畅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别忘了把美好的景色拍下来,也别忘了向小作者那样,做个懂事的孩子。
七、拓展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句。
2、搜集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写上一句说明,办个展览。
2、识字与阅读相结合,感悟诗歌的美。这首诗歌充满童趣,对祖国美景的描写也非常优美,因此,我把对课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积累、运用放到阅读中,放到语言环境中。在教学中,边理解字词,边阅读感悟,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全文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情感,同时渗透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老师的引导、点拨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4、体现随文识字,先是整体通读全文,然后过渡到逐句理解,最后结尾反馈识字效果。
5、注重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不是安排在课尾,做上课灵活机动的部分;而是把写字放在课前,真正落实8分钟左右的写字教学,夯实写字教学。
6、引导学生发散时有图片辅助。在教学中我们总希望让学生联系自己展开想象来说。但针对低年级孩子对外界接触较少的现状,我们不能让孩子凭空想象,胡想乱说,于是我利用课外的图片(西藏风光),引导学生,有了视觉冲击,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发散不能漫无边际,仍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
不足:老师的板书与课件的呈现差距比较大,老师绘画的基本功还需要加强。
思考:低年级的随文识字教学怎么搞?要继续不断摸索。
《流动的画》习题 篇5
教材简介:
《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首儿歌主要讲“我”坐在火车的车窗边看到窗外的风景随着火车开动而“动”起来,更加美丽,禁不住发出赞叹,并且在妈妈的帮助下以实际行动爱护它的事。小诗既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情趣。它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气息。
教学片断:
师:谁来说说“我”看到的是一幅怎么样的画?画中都有哪些风景?
生:画中有小路。
师:小路是怎么样的呢?
生:弯弯曲曲的。
师:好,还有什么呢?
我指名一个学生回答,他答不上来,我让另一名学生帮帮他,另一名学生说:“你看看书就知道了。”果然,第一位学生看了书,回答了。
他说:“山腰飘着白纱。”
师:对,这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说说吗?
生:就是山上很白,地上有沙子。
师:是这样吗?看看这个:“纱”字,它是表示“沙子”吗?谁来说说不同的意见?
生:我知道,这句的意思是:山腰上飘着白云。白纱就是白云啦!(他边说还边用双手在自己的腰间做出白云飘动的样子,十分生动。)
师:说得太准确了。掌声送给他!只在这样积极地动脑筋,才能找到最准确的答案!谁接着说?
学生继续根据书上的描述说着。突然有一名学生回答说:“水库里还在天鹅在游来游去。
师:哦,是啊,骏赫同学还想象到了这么清澈的水库中还有天鹅在游呢。这是书上没写到的,那你还能接下去想象,坐在火车里还能看到些什么风景吗?
生:山上有一大片的果树林。
生:果子都成熟了。
生:有农民在秋收。
生:可以看到天空中白云在飘。
生: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
生:蜻蜓在水库上点水。
师:哦,你的眼睛还真尖,连小小的蜻蜓也能看得见。
生:我想还可以看到大雁往南飞。
生:瀑布后面还有洞,就像水帘洞一样。
师:大家的想象可真丰富。连水帘洞都想到了。如果我们能把刚才说的内容记下来,学着书上的句子的样子来说一说,也就成了一幅幅流动的画了。你能试着编一编吗?每人编一句试试!
生:我能!小鸟飞来飞去。
师:好的,就像这样!
生:小兔蹦蹦跳跳。
师:多可爱的小兔呀。
生:农民在收果实。
师:好,秋天有这么多的果实,农民伯伯一定会收得很忙的,如果能换个说法肯定会让句子更美。
生:农民忙着秋收。
师:真棒!能让句子更优美了!水平真高!
生:树叶纷纷落下。
师:啊,还懂得用“纷纷“这个词了!真是了不起!把树叶一片片落下来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
生:秋风凉凉地吹。
师:啊,多凉爽的风啊!
生:牛儿吃着青草。
师:多悠闲啊!
生:小马练习奔跑。
师:多勤奋的小马!就像我们在练习说句子一样,在训练自己的本领呢!
生:白云飘来飘去。
生:说得太好了,连静平同学也在积极动脑筋呢,还说得这么好。大家都要加油喔!
生:枫叶都变红了。
师:说出了秋天的特点,好!
生:小鱼跃出水面。
师:同学们说的一点都不比书的差!如果我们回去后把刚才说的记录下来,就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流动的画啊!如果再给它配上插图,那就更美了!今天回去就让我们来完成这个作业吧!
教学反思:
教完这堂课,我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快。我看到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一步步地深入课文,进入文章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悟到祖国的美好山河,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再进一步学编句子,在仿编中积累语言,学会创造,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因为,我做到了以下这两点:
一、给学生一个舞台,他就能尽情地演出。在本节课中,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涨的情绪,积极地投入到思考创造中,编出了一句句优美的诗句。这正是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收获!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它要求我们根本性地改变学习状态、学习情感、学习方式,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培养的人才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更要求我们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让他通过自己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究方法,并在教师的适度点拨引导下,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感悟得到原创性的知识。“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
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实践、感悟、积累。学生学习课文时,不是进行分析讲解,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直接课文中具体、生动的形象,进入课文报描绘的情景。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产生了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先是通过想象画面,再对语言进行组织、提炼,仿编句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层层深入文本,在语言实践中超越文本,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任其发挥的舞台,才会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去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课堂上,我是引导者,学生是创造者,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通过自己来获得的,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这正是我想努力体现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二、能把表扬与激励艺术融合在一起,寓激励于表扬中,在表扬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开发群体智慧,激发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 。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话语不是简单苍白的“你真棒!”,而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的。教师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情,充满了热情,满怀深情地期待学生,细致入微地关爱学生并在语言方面进行引导。在课堂上造出鼓舞人心的氛围。每个孩子得到表扬后,坐下来都是带着满足感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始终是抢着发言的。这样的互相激发也是互相促进。就连班上最差的学生静平同学也得到了启发。他回答的那一句“白云飘来飘去”虽然不是非常好的一句,但对于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了,这对他来说是最可宝贵的。要知道,他平时是很少发言的,作业也都基本上无法独立完成的。
在这整堂课中孩子们始终处于一种快乐的状态。孩子在自然、充满温馨的气氛中倾听、交流、表达,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性,同时也让孩子不断地树立起信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表扬下,不断地增强了自信心,对学习也有了更强的自主性,课堂的质量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爱因斯坦说过:“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所有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掌握方法,具备学习的能力和养成学习的习惯,当学生们长大后离开了学校,在教室里学会的东西也许会忘记,但永远留在他们身上的,是一种鼓励、一种信心、一种创造。
《流动的画》习题 篇6
教学目标
★学习必认字11个,必写字6个,理解本课词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并指导个别字的书写。
★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大地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渗透环保教育。
★继续学习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并能争取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积累;“穿梭”一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图片,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后反思
“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册中第四个主体单元“祖国”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文中描述了“我”坐在火车的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看到车窗外美丽的风景,感觉到我们的祖国美丽如画。火车在动,“画”也在动,这幅流动的画更美丽。而文中的“我”则是最美丽的,因为“我”不随便往“画”里扔垃圾,是一个“懂事”的娃娃。这篇散文诗共分为两小节,内容不难理解,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着浓浓的情意,也赋有浓厚的童趣,有着很丰富的审美资源。本文需要学生识写的生字,都包含在优美的词句当中,因此,本课的识字教学可以和对文章阅读紧密结合。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朗读与欣赏,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歌的优美,在积累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祖国,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些,都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还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课力求体现了以下几点:
1、利用多种方法识字。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能力,注重看拼音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汉字构字规律,形声字的特点来识字。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点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的老师。” 在本课的识字巩固环节中,我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入了适当的识字游戏,如:当小老师带读、开火车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情境导入,初识课题。
1、同学们,你们出去旅游坐过火车吗?(生:坐过)“呜——”火车鸣笛的声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生:火车声)这时出现火车画面。师:同学们快坐好,我们今天将乘坐这列火车进行一次快乐的旅行。(实际为组织教学。)
2、师:火车开了!同学们快看!(给学生放流动的画面。)看完后师生共同小结:这真是一幅流动的画。
二、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诗歌“流动的画”,(屏幕课题)“流动”是这节课需要学习写的词,请同学们跟老师书空课题。(“流”字用红笔写。)读课题,指 “流”字问: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点拨学生:用部首帮助理解这个字的意思,然后记住它,这真是一个好方法。)指导:写这个字的时候注意不丢:点。老师板书。(学生练习)
2、“动”请你观察,怎么才能将字写漂亮?书写动
3、请你们观察,怎么写才能将这两个字写漂亮?
4、学生书写,学生写字,评价。(把学生的字展示)
5、展示学生作品,然后补充完整
过渡: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这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画。
三、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1、打开书20页,读全文,看看和小作者一起看到了什么。遇见不认识的字,借助课后识字表的拼音争取读正确。
2、谁想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他读音是否正确,一会儿来评价。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如果他能做到读正确,并比较流利,就奖励红星给他。
4、男女生分小节读,想一想和作者一起看到了哪些景色?
四、朗读课文,识词记字。
(一)
1、学生汇报都看到了哪些景色,老师板书简笔画。
我们和小作者一起看到的景色在课文的哪一小节?(第一小节)找找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加深对字词的理解,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词语。(注:以下顺序并非上课时的顺序,是将处理方式备出,上课时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调整。)
*小河弯弯曲曲。想见过的小河什么样子,再读这句话。想想还有什么是弯弯曲曲的,你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
*山腰飘着白纱。
A、读词语:山腰,白纱
B、请同学把词贴到黑板上,和图对应。
C、“山腰”引导学生贴到山的中部,结合人身体部位“腰”,来理解这个词;用“月字旁”来帮助记这个字。(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记字)
D、想象:青青的山,绿绿的树,山腰上绕着朵朵白云,美吗?试着读出来。
*汽车往来穿梭。这句话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梭”——课件演示什么是梭子以及梭子是如何织布的。(可见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汽车如何在公路上跑,理解往来穿梭。读出感受。
*路边开满鲜花。在板书上贴上剪好的花草图,请学生把鲜花这个词语贴上。请学生判断“鲜”的部首。(鲜的部首是个难点,学生不易判断,教师该点拨的要点拨。)(查字典)
*水库好似明镜。出示图,直观感受,问:还可以说“水库好_明镜。”(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好似。)
*山坡点点人家。人家在哪?学生在图中找,老师顺势贴出:山坡,这个词语。指导学生看图理解:这几户没,那几户,离得很远。读出感受。(必要时,这句老师可以范读。)
3、我们从第一小节的景色描写中,仿佛和小作者在火车上看到的一幅“流动的画”。(再次点题)你能试着用“流动”说一句话吗?(在理解流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累运用的意识。)
4、请你们带着感情,再读书中对这幅画的描写。
5、这幅流动的画真是太美了!板书:美
6、背诵喜欢的诗句,配乐。
7、发散思维:武老师,在暑假去了西藏,乘坐火车沿着青藏铁路驶向拉萨,沿途我也看到了一幅流动的画,你们看……(牦牛山野遍地、梯田层层叠叠、雪山高耸入云、牧民悠闲自得)这流动的画中都有什么?
8、这么多写也写不完,怎么办呢?你们从书上找一找,仔细想一想,就可以找到它。(省略号)
9、再来读第一小节,感受祖国大地的美丽。
(同学们读得多投入阿,有的还带有表情,有的还加上动作。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份美丽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小节。)
(二)
1、过渡:小作者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是怎样想的呢?谁来读读第二小节。
2、大屏幕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提示学生注意变红的字的读音。(忽然,扔出,弄脏,脸颊,都是比较容易读不准的,点红让学生注意读音,如果学生又读不正确的,及时指正。)
3、再读读这小节,想:为什么妈妈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渗透环保意识)
4、理解“脸颊”。
5、师:这个小作者如此懂事,所以微笑浮上了妈妈的“脸颊”——贴词语。你在平时做什么事情时微笑会浮上你的、妈妈的或老师的脸颊?(即指导说话,又渗透思想教育。)
6、请你脸颊上浮着微笑来读第二小节,读出妈妈的喜悦心情。
7、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娃娃?为什么?
8、读句子“窗外是祖国的美景,千万不要弄脏它!”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知道不能弄脏它的原因吗?板书:爱。
9、国庆节就要到了,你也可能跟随父母坐上火车去外地旅游,你会怎么做呢?
10、你们也是懂事的孩子,再读第二小节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过渡:你们用自己的方法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用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所以这课里的字词都愿意和你们交朋友。
2、指名当小老师带读黑板上的词语。
山腰、白纱、鲜花、好似、扔出、忽然、知道、弄脏、浮出、一幅、微笑、脸颊
3、生字火车开启来: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
4、出示:呜,腰,纱,鲜,似,浮,哦,幅。观察这节车厢的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左右结构,形声字,用部首可以帮助理解字义,记住这个字。)
5、悄悄话游戏:选择一个形声字和同桌说说怎么记。(巩固并运用这种识字方法)
6、请一名学生说一个字,展示方法。
7、别的生字你还可以怎么记?(上下结构)
8、看,现在开来了一列火车,满载着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生字朋友,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继续前进。
9、让我们再次和小作者一起欣赏这流动的画,拿起书齐读课文。
六、课外延伸,小结全文。
祖国的山河美如画,国庆节快到了,希望你们能走出家门畅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别忘了把美好的景色拍下来,也别忘了向小作者那样,做个懂事的孩子。
七、拓展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句。
2、搜集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写上一句说明,办个展览。
2、识字与阅读相结合,感悟诗歌的美。这首诗歌充满童趣,对祖国美景的描写也非常优美,因此,我把对课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积累、运用放到阅读中,放到语言环境中。在教学中,边理解字词,边阅读感悟,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全文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情感,同时渗透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老师的引导、点拨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4、体现随文识字,先是整体通读全文,然后过渡到逐句理解,最后结尾反馈识字效果。
5、注重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不是安排在课尾,做上课灵活机动的部分;而是把写字放在课前,真正落实8分钟左右的写字教学,夯实写字教学。
6、引导学生发散时有图片辅助。在教学中我们总希望让学生联系自己展开想象来说。但针对低年级孩子对外界接触较少的现状,我们不能让孩子凭空想象,胡想乱说,于是我利用课外的图片(西藏风光),引导学生,有了视觉冲击,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发散不能漫无边际,仍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
不足:老师的板书与课件的呈现差距比较大,老师绘画的基本功还需要加强。
思考:低年级的随文识字教学怎么搞?要继续不断摸索。
《流动的画》习题 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字形,自主识字。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韵律美,语言美,感受祖国山川的秀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诗歌预留的生成点,引导学生想象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诗歌预留的生成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坐过火车吗?你在火车上看见过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2、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登上火车,去欣赏一幅流动的画。
3、老师写诗题,学生书空。
4、全班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这流动的画里会画些什么呢?想知道吗?听配乐朗读。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2、你们想读吗?不过诗中有许多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学生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4、认读生字词,检查识字情况。
(出示课件)谁愿意来读一读,说一说怎么记住它。
5、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创设情境,理解诗意。
1、指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生齐读第一诗节)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们都看到什么样的美景?(师板书相关词语)
3、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指导感情朗读。
(1)“山腰飘着白纱” 这里“白纱”是指什么?(结合画面理解意思)“白纱”怎么飘的?指导学生轻柔地读!(指名读)
(2)理解“汽车往来穿梭” 一句。汽车在马路上,来来往往,开得多快呀!读时要快些。“路边开满鲜花”要读得慢些。(同桌互相练习朗读)
(3)美丽的画里还有什么呢?“山坡上点点人家”这句话该怎么读?(多种形式练读)
4、反复诵读,体会诗情
(1)现在连起来诵读这一节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还可以加上加上动作,等会儿请你们来表演!
(2)全班表演读。
5、展开想象,借诗习诗
(1)作者看到的景色真是太美了!但这幅流动的画里只有这些景物吗?这么多美丽的景色都写不下了,所以诗中用什么表示?(师板书省略号)。
(2)想想在火车上还可能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现在请你们来当回小诗人,学着课文中的句子,把作者没写出来的美景说一说。(生说诗句,评议激励)
四、深入品读,感悟诗情。
1、是呀!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景色。看到这迷人的景色,诗中的小朋友他想做什么呢?一起读读第二个诗节。
2、你喜欢这个娃娃吗?为什么?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谁来朗读他说的两句话。
3、祖国的的画中有个懂事的娃娃,祖国的画就更美了!我们的校园也是祖国的一部分,同学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懂事的娃娃呢?(师板书:爱祖国)
五 回归整体,深化感情
祖国的景色如诗如画,祖国孩子的心灵比画更美,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赞美她们吧!生诵读这首诗歌。
欣赏歌曲《绿色的祖国》。
[板书设计]
小河
汽车 流动的画 爱祖国
人家……
《流动的画》习题 篇8
一、教学理念
根据教材的特点,其字里行间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审美资源。因此,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我把引导学生审美作为重点,把这节语文课上成一堂美的欣赏课。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这就是我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我的想法是:
1、落实读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2、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为学生创设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丰富情感,陶冶情操。
二、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置教学目标: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读通、读顺、读美课文,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感悟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培养语感。
3、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的美好河山。
●教学重点
通过落实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美。
●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整堂课中,力求做到:
(课件显示:过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参与;
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
疑难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究;
朗读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评价;
诗歌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感悟。)
三、教学过程
1、读出诗歌的形,披文入境发现美(课件显示) “读出形”即让学生通过读,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描绘的形象,发现诗歌的美。这个环节通过3步来实施:
●“猜谜激趣,读题质疑”;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观画说景,感自然美”。 上课一开始,我用了一首优美的关于“画”的谜语诗。(课件演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紧紧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学习、探究。
接着,让学生通过三次自读(课件显示:一读,自主解决课题质疑;二读,自主合作学习生字;三读,合作探究新的质疑),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
利用课件“活化”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课件演示:车窗外不断变换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再结合诗歌中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在头脑中唤起诗歌描绘的形象,读出诗歌的“形”。 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初步读懂诗歌。
2、读出诗歌的情,情理交融欣赏美 “读出情”即引导学生读出语言蕴涵的情感,由发现美进而到欣赏美,提高了审美的层次。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主动走向教材。
●首先,让学生“尽情品读,赏自然美”。即引导学生品读诗歌中写景的六个句子。(课件演示)通过对比读、指名读、评价读、挑战读、示范读、配乐读等方式,(课件出示:品读:对比读、自主读、指名读、评价读、挑战读、示范读、配乐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获得美的享受。
●紧接着,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内化文本,说自然美”。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动的画中还会有什么美景?二年级学生的生活感受毕竟有限,我用课件出示田野、果园图,(课件出示:田野、果园图)指导他们模仿课文的句子进行描绘,让“大家都来说流动的画”。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进行口语训练。
●“略读课文,悟人文美”。通过“三读三说”学习诗歌的第二小节,(出示课件:三读三说――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分角色读,说说没读懂什么;集体读,说自己的感想。)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感悟到诗歌中蕴藏的人文美,懂得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此时,学生的理解已经层层深入,能明确地领悟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蕴美了。
3、读出诗歌的神,导之以行创造美 这个环节里,我再次借助多媒体,通过两个方面和学生一起来感受、学习,引导学生读出语言包含的精髓和言外之意,达到审美的更高境界。
●“广泛阅读,拓展知识”。(出示课件:模拟网站)我试着让学生自主上网,广泛阅读课外资料,更多地了解祖国的壮美山河。通过泛读拓展,“读出神”。
●“感官阅读,延伸情感”。让学生通过课件“饱览祖国美丽河山”,(课件演示:一张中国地图,图上演示从长沙出发的铁轨图,链接著名风景点的美景)又一次让学生从感官上来“阅读“祖国的画,延伸情感。从课内知识自然地拓展到课外生活,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爱,来创造美!
在迷人的风景中,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戛然而止,“课已尽而意无穷”。
总之,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主完成对诗歌的探究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力求在诗歌的教学上有所创新,“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
《流动的画》习题 篇9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习课文,了解内容,自主识字9个。
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通过学习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祖国》的首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小诗,这首小诗既充满了款款深情,有蕴藏着浓浓的情趣。它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学生的口味。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同时,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生字,使自己更加了解祖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树立起努力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三个理念:
★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探究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成为学习的主人;
★遵循课标的要求,坚持多读少讲,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感知课文的内涵;
★注重生生互动,你问我答,互相学习,促进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喜欢我们周围的田野山村,高山河流吗?祖国大地风景如画 ,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图片)下面我们就和一位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车,去看一幅流动的画!(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2.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二)自主识字
1.一起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出示课件,这排字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记住他们的?(呜 腰 纱 扔 浮 颊 似 脏) 学生观察后会发现,这排字都是形声字,有的可以读半边,如“呜 腰”,有的可以做换偏旁小魔术,如“纱 扔”,有的可以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来认识,如“浮 颊 似”。
小结:这些都是形声字,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加减偏旁、换偏旁,或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来认识它。 将汉字归类,使学生很容易地发现这些字的特点,并说出识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
这里有两个难字:“梭”“橘”,谁能想出记住他的办法?出示字卡。
4.巩固识字
(一)游戏法检测。(课件) 看!现在开来了一列小火车,满载着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生字朋友,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继续前进。
(二)随文识字,读准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化感悟
(一)第一小节:
1.创设情境读课文。请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火车开啦,让我们坐上这列火车,一起去看这幅流动的画,你都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是怎样的?放课件:
2.(1)交流:课文读完了,小朋友们谁能来说说看到了什么?
(2)让我们透过车窗来看看这幅流动的画,(出示)看过后,你觉得怎么样,有什么要说的?
3.有感情地读一读书中对这幅流动的画的描写。
4.出示对比句子,请学生读,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对比句子: 山腰飘着白纱 山腰飘着云 汽车往来穿梭 汽车来来往往 水库好似明镜 水库水很清 从语言因素入手,设计了对比读,让学生在品读中增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
5.指导朗读 a配乐朗诵。 b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6.发散思维:火车在不断地前进,它又到了哪里,你又看到了什么? 续写课文,激发爱国情感。 在情境中训练学生的说话,为写话打基础,拓展升华。
(二)第二小节:
1.看图谈感受。面对这样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做,课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放课件)
2.“我”忽然看见了什么?破折号后面会是什么? 让学生想象,并了解破折号的作用。
3.思考: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娃娃?为什么? 读句子:“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要弄脏它!”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知道不弄脏它的原因吗?
4. 国庆节就要到了,你也可能跟随父母坐上火车去外地旅游,你会怎么做? 通过发散思维,学生进行角色体验,使其在内心油然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5.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四、巩固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巩固字词 自己喜欢读哪节就站起来读哪节。 小结:课文里的小朋友是个热爱祖国的孩子,我们小朋友要向他学习,做个热爱祖国的孩子。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文中的小作者用诗创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喜爱之情,你还可以有什么方式表达你热爱祖国的感情呢?(画画,唱歌跳舞„„)
六、布置作业 (3选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父母听。
2.画一画你眼中的祖国 。
3.用手中的相机摄下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
4.抄一段能表达出你对祖国热爱之情的文章。
六、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更多了解祖国,体会祖国的山河美丽如画,树立爱护、保护的意识,培养了爱国情感。从学习情况来看,
二年级孩子的学习任务还是以识字为主,所以在识字、写字环节中花较多的时间,从学生的作业来看,识字教学还是比较扎实的。本堂课中,学生学习的热情挺高的,课堂很活跃,基本达到了预计的目标。但学生对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需多加训练。
《流动的画》习题 篇10
学生状况:由于学校地处偏僻的乡村,学生的生活环境较小,对外面世界的接触比较少,面对现在新课改下的教科书,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的感知阶段,阅读的机会也相对较少,理解能力较差。
教材分析:《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上册二年级第四单元的课文《流动的画》是坐在火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感到祖国美如画,这画是活生生的,流动的。面对如此美丽的画面,“我”舍不得将手中的垃圾往窗外扔。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书写8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更加了解祖国,热爱祖国,树立起努力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4.初步学习查字典。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美丽如画。
2.学习查字典。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查字典。
第一课时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流动的画,你们愿意看看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流动的画》
板书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己小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
3.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流动的画”指的是什么?
2.学习第一段。
自读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再读后6句,齐读。
“山坡点点人家……”这句话后面是个什么标点?请你续编。
3.学习第二段,了解意思。
自读,你发现有一个新标点吗?在读这句话时应有停顿,表示“我”在思考和行动的转移。
“我”“忽然看见”了什么?
最后妈妈为什么夸“我”是个懂事的娃娃?(小组讨论)
继续讨论:我们用什么实际行动做“懂事的娃娃”?
4.有感请地朗读课文。
自己先练习读课文。
请同桌听一听。
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们评价。
三)学习生字
1.自己认读认字表中的生字。
2.同桌互相检查。
3.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抢读。
4.给生字组词。
四)书写生字
1.大家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2.指导书写“道”“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书写2个生字。
2.朗读课文。
3.准备字典。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课文。
2.学习查字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课文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3.指名读课文,同学们评价。
4.拿出认字卡片,同桌互查。
二、学习查字典
1.把下面的字排到队伍中去。
①纱 ②祝 ③因 ④国 ⑤视 ⑥圆 ⑦降 ⑧组
经练 福神
除院 图团
2.当我们遇到生字时,要想认识它该怎么办?
可以通过读拼音认字;可以问他人;可以根据上下文去猜。
那么今天老师就再教一种认字方法:查字典
丁丁把查字典的方法编成了儿歌,便于大家学习,请大家打开书p19读一读儿歌。
冬冬查字典的方法则是“数、查、记”。
3.请你任意选择丁丁冬冬的一种方法进行学习查字典。
4.查一查,试一试:炉 烟 遥 瀑
5.谁还有查字典的好方法也可以介绍给大家。
三、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查字典的方法,
教学反思:教学中要强调祖国美丽如画,又要强调环保意识,这一点均在朗读中领会;还要组织好学生的交流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具体的方法,逐步达到能够熟练地查字典的目的。
《流动的画》习题 篇11
1、学生汇报都看到了哪些景色,老师板书简笔画。
我们和小作者一起看到的景色在课文的哪一小节?(第一小节)找找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加深对字词的理解,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词语。(注:以下顺序并非上课时的顺序,是将处理方式备出,上课时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调整。)
*小河弯弯曲曲。想见过的小河什么样子,再读这句话。想想还有什么是弯弯曲曲的,你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
*山腰飘着白纱。
A、读词语:山腰,白纱
B、请同学把词贴到黑板上,和图对应。
C、“山腰”引导学生贴到山的中部,结合人身体部位“腰”,来理解这个词;用“月字旁”来帮助记这个字。(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记字)
D、想象:青青的山,绿绿的树,山腰上绕着朵朵白云,美吗?试着读出来。
*汽车往来穿梭。这句话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梭”――课件演示什么是梭子以及梭子是如何织布的。(可见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汽车如何在公路上跑,理解往来穿梭。读出感受。
*路边开满鲜花。在板书上贴上剪好的花草图,请学生把鲜花这个词语贴上。请学生判断“鲜”的部首。(鲜的部首是个难点,学生不易判断,教师该点拨的要点拨。)(查字典)
*水库好似明镜。出示图,直观感受,问:还可以说“水库好_明镜。”(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好似。)
*山坡点点人家。人家在哪?学生在图中找,老师顺势贴出:山坡,这个词语。指导学生看图理解:这几户没,那几户,离得很远。读出感受。(必要时,这句老师可以范读。)
3、我们从第一小节的景色描写中,仿佛和小作者在火车上看到的一幅“流动的画”。(再次点题)你能试着用“流动”说一句话吗?(在理解流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累运用的意识。)
4、请你们带着感情,再读书中对这幅画的描写。
5、这幅流动的画真是太美了!板书:美
6、背诵喜欢的诗句,配乐。
7、发散思维:武老师,在暑假去了西藏,乘坐火车沿着青藏铁路驶向拉萨,沿途我也看到了一幅流动的画,你们看……(牦牛山野遍地、梯田层层叠叠、雪山高耸入云、牧民悠闲自得)这流动的画中都有什么?
8、这么多写也写不完,怎么办呢?你们从书上找一找,仔细想一想,就可以找到它。(省略号)
9、再来读第一小节,感受祖国大地的美丽。
(同学们读得多投入阿,有的还带有表情,有的还加上动作。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份美丽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小节。)
《流动的画》习题 篇12
知识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流、往、似、扔、忽、然、道、弄、脸“9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读懂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4.根据课文内容续写
教学准备:卡片,奖励图章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引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为什么喜欢?2. 有一首写画的古诗,还 记得吗?这首诗告诉了 我们什么?3.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也带来 了 一幅画你们想看 吗?4. “流动”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背诗《画》理解“流动”的 意思自主识字通读课文1.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页,对照字表运用圈画的方法读课文2. 认字比赛3. 检查认字情况4. 自己把课文多读几遍,争取正确流利的读课文5. 小组轮流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小组内识字比赛 认读生字词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细读课文1. 学习第一段⑴.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读边听,这段告诉什么?⑵.“流动的花”是 怎样画的 ?哪几句描写了话的景色?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的景色⑷.为什么管他叫“流动的画”⑸.谁能用赞美的语气把这段读出来2. 学习第二段⑴.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⑵.说一说这段不懂得地方⑶.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内容“我忽然看见”――“我忽然看见”了什么呢 ?读到这里该怎样读为什么妈妈夸我是个听话的好孩子⑷.指导朗读指名读,其他同学倾听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抓住课文主要句子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描写景色的句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有感情朗读 听老师范读 倾听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 小组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 可能看到了什么?开放提问拓展延伸1. 组织讨论课文中的 “我”是个懂事的孩子,不破坏窗外祖国的画,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作“懂事的娃娃”2. 学习续写在第一段中,课文给我们6种景物,描绘了美丽的画中景,那画中还可以有哪些景物呢?仿照书中的句子,试写。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右边县上的差异记忆生字指导书写1. 游戏巩固生字教师贴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图画上写有生字的 “智慧果”,组织学生采摘,实际生字,组词。你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2. 指导书写3.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生字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实际生字,交流记字的方法。 学生认读生字,说出偏旁,数出笔画,掌握每个字的笔顺。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分析怎样把字写的漂亮,然后学生观看教师的示范。
《流动的画》习题 篇13
教材简析:
今天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流动的画》一课。
本课是以“祖国”为主题的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首小诗,通过一个孩子和妈妈外出旅行,坐在车窗边和与妈妈的对话,表达了孩子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觉保护祖国的自然环境的情感。这首小诗既充满了款款的深情,又充满了浓浓的情趣,更充满了灿烂的美的一首儿歌。这首小诗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
教学目标:
在教学这课时,我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和本文的特点,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12个;
2、学生通过个性化学习,理解儿歌内容,想像出祖国山河的美丽,明白要以实际行动爱护她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如何凭借教材落实这一点呢?我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 激qing导入;
二、 初读感知;
三、 自主识字;
四、 总结延伸。
在这个过程中,我采用个性化教学,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体验、感悟、思考,使学生获取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启迪了思想。
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根据汉字特点,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汉字是音、形、意的统一体,从造字角度说,汉字的形声字又特别多,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主动探究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识字方法,逐步学会自主识字,有效地提高了识字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
1 、字理识字。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出发,通过学生自学识字的实践,让学生领悟了汉字形声、象形等特点,并利用这些特点来识记字形。我首先让学生回顾原来学过的识字方法,在小组里合作学习,自主识字。然后出示课件,将汉字归类,使学生很容易地发现这些字的特点,并说出识字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培养了其识字能力,从而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2、自主识字。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识记字形的方法去记生字,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很快地进入识字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识字后,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喜欢说哪个就说哪一个字,体现了他们在识字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
3、突出重点。在对待本课两个较难记忆的字“梭、橘”的教学上,我在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的基础上,老师利用课件展示“梭”字笔画的变化,给“橘”字的右上方数笔画的方法,引起学生注意,从而掌握难字。
二、阅读过程注重实践、感悟、积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协调发展。
《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1、增强形象感受。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增强学生的形象感受,不进行分析讲解。而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直接感知课文中具体、生动的形象,进入课文描绘的情景。开课激趣导入,通过倾听火车开动的声音,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感知课文内容时,课件出示图画展开了想象,借助音乐渲染,使学生看着车窗外一幅幅的美景依次闪过,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祖国的山河美进而感受到祖国的可爱。不用讲解分析,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审美感受,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2、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读是发展语言的一种最经常的重要手段。朗读是一个把元声语音转化为有声语音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通过读,让学生与语言直接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使学生感受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蕴涵的道理。因此,本课中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自由读、小组读、配乐读,从语言因素入手,设计的对比读等,让学生反复朗读、熟读、美读、背诵。学生在品读中增强了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从而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思维。《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第一小节的省略号,设计了发散训练:火车继续向前开着,每到一处都会看到不同的景物,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通过发散想像,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再如,在学习第二节课文后,我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角色体验:又问学生“国庆节就要到了,假如你也跟随父母去外地旅游,会怎么做呢?”学生融入了自己生活的体验,纷纷说出办法。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很自然地渗透,使学生在内心油然产生爱祖国的情感。
三、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还是自己主动探究获得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课教学中,我也注意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在识字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小组里自主合作识字,自己动脑想记字方法,自己选择对象交流,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得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学习课文中,我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进入角色谈感受,自由地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地选择朗读方式,自由地将对这幅画的感情表达出来,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
我们将继续努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流动的画》习题 篇14
【案例】
我忽然看见――
“哦,妈妈,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国的图画,千万不能破坏它!
妈妈听了点头,
微笑浮上脸颊:
“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
(《流动的花画》北师大二年级上册)
近日外出听课,一位青年教师上《流动的画》一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文中第二节时,对“我看见了什么?”这一句话是这样处理的:
师:你们想想,文中的我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妈妈生气了。
师:对呀,扔橘子皮就会――
生:弄脏了环境。
师:对呀,我看见妈妈生气了,就明白了不该――
生(学生稀稀拉拉地):不该破坏环境。
细细思量,此处:“我忽然看见――”是文本的一个空白点,是放飞学生想像,训练语言,升华情感的一个极好的契机。这位教师的教学出现的问题在于:(1)孤立的教学,导致答案的“一元”;(2)教师指导欠缺,导致课堂教学的“沉闷“;(3)教师自身对文本解读的不到位,导致教学出现”错误“。如果我来教,我会这样处理:
师:我忽然看见――看见什么呢?咱们别急着回答,先来读读前面的句子。
师生(合作读第一节):呜――火车开啦!妈妈说:“快看哪,窗外有一幅流动的画!”啊!真的!小河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
师:呵,弯弯的小河,飘着白纱的山腰,往来穿梭的汽车,开满鲜花的小路,好似明镜的水库…… 风景如画!我正要把橘子皮向窗外扔去,突然看见了―― 请再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并放飞想象的翅膀,想想“我“可能看见了什么?
生(自由读书后,恍然大悟。)
生:看见了山腰的云朵,好白好白,像棉花一样,让我不忍去丢橘子皮。
生:看见汽车上,有个叔叔向我摆摆手,好像告诉我:这么美的风景,你不能丢橘子皮,丢了会污染环境。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生:看见了水库再阳光的照耀下,水面好像洒了金子一样,好美!
师:请你美美地读小河弯弯曲曲――
生(摇头晃脑地美美地读):略。
生:我突然看到了,一位老大爷在弯着腰捡垃圾。老爷爷在保护环境,我们也不能乱扔垃圾。
师:请带上你的理解来读第一节――
生(小心翼翼地,轻柔地读)略。
生:我突然看见路边的花儿在向我摇头,好像在说:“你这样做,可不好!“
师:想象真奇特!请你带上你的感受读――
生(格外珍惜地读):略。
生:我突然看见火红的石榴花在裂开嘴朝我笑,好像在说:“你是懂事的孩子,怎能丢垃圾呢?”
生:我突然看见妈妈朝我摆摆手,好像在说:“窗外风景如画,我不能破坏它。”
……
师:流动的画在你们的想象中更生动 、更美丽了;课文中的“我”在你们的想象中变得更懂事;“妈妈”在你们的想象中变得更温情。这都源自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灵。来,让我们一起读第二节。
生:我连忙打开画板,边吃橘子边画。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我忽然看见――“哦,妈妈,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能弄脏它!”妈妈听了点点头,微笑浮在脸颊:“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能不能弄脏它!”
【反思】《流动的画》这首诗因诗中描绘的自然风景美丽,更因诗中描绘的人文风景动人。诗中的“我”坐在火车上,欣赏窗外优美的风景,禁不住要把它画下来。“我”边画边吃橘子,正要将橘皮扔出窗外时,“我”忽然看见――此时,文本给读者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继而是“我”的幡然醒悟: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能弄脏它!;是“妈妈”的微笑:“我”为流动的画中增添了一幅动人的“画”――一个懂事的娃娃。
上述执教的青年老师简单地让学生理解为:我看见妈妈生气了。这不仅将“妈妈”的形象大打折扣,而且也使“我”的形象减了十分。当孩子犯错误时,妈妈都是这样粗鲁?“我”缩回扔橘皮的手变成了摄于“妈妈”的威力。
教育教学其实有很多的美好,正如我的教学设想。这样的设计使文中的“妈妈”温情起来,使“我”的顿悟真实起来,使学生的感悟真切起来。“我”的顿悟也许源自妈妈、叔叔、老爷爷等人的暗示,但更多的是源自“我”对窗外风景的喜爱、迷恋。“美得使人不忍心破坏它。”“我”爱眼前的风景促使我内心的觉醒,使另一种爱在瞬间生成――不扔橘皮,让美永存!而“我”的这一举动,恰恰为“流动的画”增添了新的内涵:“我”使流动的画更生动,祖国的画因像“我”一样懂得爱护环境的孩子,而真正 “流动”起来。这一切,我们的学生都是在亲近文本、放飞想象、联系生活中感受到的。“流动的画”在学生眼前流动,更在学生心中流动。我相信:他们以后该如何做,无需赘言。
不同的方法,导致截然不同的教学境界。我们在拿到一篇课文时,可能有许多的念头,但语文教学为学生的言语智慧的增长,为学生精神成长的理念我们应牢记。为师者,如果用这“爱”的眼光来对待教学,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走出逼仄的空间,师生会享受更多的“爱”的阳光。
《流动的画》习题 篇15
《流动的画》是一首诗歌。初次接触这篇文章,觉得诗歌写得很美,人文性很强,课文的插图也很美丽,学生一定对这首诗歌很感兴趣。可是,教材的挂图迟迟未来,怎么办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备课时,我准备用自己极不熟练的简笔画展示插图上的景物,创设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第一节就是语文课。我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兴奋地说:“孩子们,我们的祖国美丽如画,坐在火车上观察祖国大地,‘画’动起来会更加美丽,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一幅美丽的画。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第14页,先仔细观察,然后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节,说说都看到了什么景物?”随着教学导入,学生们悄然无声地翻开语文书,认真观察起来。
两分钟过后,一只只可爱的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事先准备的彩色粉笔,将要展示心中早已酝酿的简笔画。
“我看见了许多房子。”
学生说着,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栋极普通的房子。
没想到我的画笔刚落,平时思维敏捷的谢一睿就举起了手:“周老师,我有问题。”
莫非她又想将我一军?但我还是连忙把发言权交给了她。“有什么问题,请说。”
“周老师,既然你说是美丽的画,那为什么不把最美的房子画下来?”
果然不出我所料,唉,细细想来,她说的也不无道理,不如看看她会怎样画。于是,我又把“球”踢给了她:“你的想法很好,你能把心中最美丽的房子画出来吗?”
谢一睿兴奋地接过我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很认真地画了起来。画果然很出色:高高的楼房有好几层,屋顶是黄色的、半球体状,在楼房的周围还有观光电梯呢!
没有我的提示,学生的想象力竟也如此丰富,不如就让他们自己画吧。“同学们,谢一睿真有想象力,我相信大家也能行,下面我想请愿意展示自己绘画才能和想象力的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或想到的景物。”一下子,十几个同学接二连三地拥上讲台。
五分钟过去了,小朋友们有的画了阡陌纵横的立交桥,有的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有的画的是弯弯曲曲的小河、你来我往的渔船,还有的画的是千姿百态的汽车……虽然整幅画面极不和谐,但可以看出每一个景物都是孩子们大胆想象和精心绘制的结果。既然可以绘出来,说应该不在话下,于是我对学生说:“谁能告诉大家,你画的是什么?”
“我画的是水平如镜的水库。”
……
学生边说,我边在景物旁写下景物名称。一连介绍了十多个后,我实在想让学生认一认书写在黑板上的生字新词,可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我就让他们轻轻地齐读课文,把认字计划撤回来,换成极有难度的仿说: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第一节,把自己画的景物说出来。紧接着,又一个小小的高潮陡然迭起:
公路弯弯曲曲,
公路上下交错,
公路宽阔无比,
大船小船水中划,
渔船往来穿梭,
……
正在学生们说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下课铃响了。这节课,我虽然好像并没有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但我知道在绘画和仿说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已经异彩纷呈。
〖案例点评〗
叶圣陶先生曾言“教是为了不教”。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想象力,以学定教,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阅读教学主张个性阅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顺学而教,培养主体意识和想象力是对的,但必要的阅读指导和积累语言等也是必须的。在学生没有对文本进行正确解读、感悟、赏析和积累语言的前提下,进行绘画和仿说,虽然能促使学生艺术创造,甚至表达能力的提高,但是否有点儿让语文找不到家的感觉,需要推敲。试想:设若我们只会几个词,即使如何变换顺序,恐怕也不会写出好的语句来吧?因此,个人认为,语文综合活动、开放教学应与基本知识和内容的学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流动的画》习题 篇16
教学目标
1、初接触文章课内容,能够准确流利的诵读文章。
2、调动学生运用已有识字经验,让学生在情境中认字13个,会写“流”、 “动”、“扔” ;通过识字,感受到形声字部首表义的特点,从文字中寻找趣味,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语文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情境中认字13个,会写“流”、 “动”、“扔”
一、激趣导入,揭示目标
1、 谈话:课前,同学们从大屏幕上所看到的一幅幅图片,是老师通过网络搜集到的咱们祖国的一些名山大川、风景胜地。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美丽可爱的地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有一个小作者,他和妈妈一起坐着火车外出旅行,在车上,看到那美丽如画的景色,情不自禁地把看到的美景写成了一首很美的小诗,名字叫《流动的画》。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第四单元“祖国”,一起来欣赏它。
2、板书课题,跟老师一起写。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流动的画上画的是什么?画怎么会流动?)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3、出示目标:
(1)、随文认字13个,会写“流”、“扔” 。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1)现在请大家欣赏“流动的画”,不过,这幅画不是用眼睛来欣赏,而是用“心”来欣赏。闭上眼睛,看谁看到的画最美丽。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睁开眼睛吧,刚才看到“流动的画”了吗?看到什么了?
(3)多美的图画啊!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更近距离地欣赏“流动的画”?
2、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同学们,请自由读一读课文。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呢?遇到了不认识的生字,你想怎么去解决它?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同桌共读课文,遇到不认的字想办法解决。
(2)相互认读绿色通道及生字格中的生字,读正确的画一张笑脸。
时间:3分钟
4、检测:
(1)认读词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2组),齐读,再打乱顺序读
一幅画 山腰 白纱 鲜花 忽然 微笑 浮现 流动 弄脏 扔掉
(2)认读生字。
①呜 啦 哪 啊 哦(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字都带口字旁,都和说话有关系,再读一读课文里的句子,体会一下) 出示句子:呜——
火车开啦!
快看哪!
啊,真的!
哦,妈妈,我知道啦!
②幅 腰 纱 鲜 流 动 扔 脏 (抽查2组,再齐读)
③ 似 忽 弄 微 浮(引导理解意思)
还有几个字宝宝,要单独和大家见面。认读生字,并把他们送回家。
课件出示句子,
▲ 似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啊?(水库好像一面镜子一样,山坡上还有一些住家的人)
师:多美啊,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吧!
▲ .“忽然”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突然)来,把“突然”带进去读一读看看对吗?
▲ 师: 你能用“弄”说一句话吗?
▲ “浮”为什么是三点水旁?那浮的反义词是什么啊?(沉)
“脸颊”在哪啊?来,咱们大家一块用手轻轻地拍拍我们的小脸颊。
好多同学都找对了,脸颊就是脸部的两侧。
来,让微笑浮上我们大家的脸颊吧!
(3)游戏巩固:小火车把生字送回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字学得这么好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加通顺、流利,赶快试试吧!
2、师: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么多同学都想展示自己?
那咱们来个对抗赛吧,男、女生各请一名代表比赛,看谁读的好!
3、初步理解,感知内容
(1)读第一小节
①课文我们已能正确流利的朗读了,课前的小疑问相信同学们也已经能解决,谁能说一说:流动的画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画是流动的?(坐在火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就像流动的画,景物是在变化着的)
②谁能从文中找出画上的内容?
师:我们来读一读这画中的景色吧。指生读
出示:课件:小河弯弯曲曲, 山腰飘着白纱。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
③画中有哪些景物?指生回答,板书:
④来,睁大眼睛,透过车窗,向外看:欣赏课件,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喜悦、激动、新奇)多美的画呀,把你的高兴、喜悦读出来,把你的新奇读出来:
啊,真的!小河弯弯曲曲, 山腰飘着白纱。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
让我们乘上火车,和小作者一起再来感受:读第一小节
⑤火车继续在向前开,欣赏美景:课件
(2)、读第二小节
多美的景色呀,欣赏着美景,小作者最想做什么?
此时你们最想做什么?(拍照、唱歌、画画) ?你愿意破坏这美景吗?小作者呢?他看见了什么?他知道了什么?
来,让我们一起留住这美景,保护好这美景。
生齐读第二小节
(3)读全文:
这是一幅流动着的美丽的画,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让它变得更美丽,千万不能弄脏它。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来欣赏这幅流动的画,用我们的朗读把它留下来。
四、写字练习
同学们刚才还有很多想法,想拍照片,想唱歌,想画画,想不想像作者一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我们还要掌握写字的本领,到时候就可以用我们的笔把它记录下来。
1、观察一下,那一个字最难写?
指导写:扔
2、学生写字 展示 评价
五、拓展阅读,反馈检测
1、今天大家学生字,读课文,学写字,都表现得特别棒。
(1)连线
(2)选词填空:
纱 沙 留 流
( )土 ( ) 窗 ( ) 下 ( )动
2、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件礼物,我邀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几幅画!想看吗?
祖国是张五彩画
东海水,舞浪花, 海南岛,穿绿褂,昆仑山,戴雪莲,
黑龙江,披银沙,东南西北处处美,祖国是张五彩画!
《流动的画》习题 篇17
教学目标
★学习必认字11个,必写字6个,理解本课词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并指导个别字的书写。
★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大地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渗透环保教育。
★继续学习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并能争取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积累;“穿梭”一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图片,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后反思
“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册中第四个主体单元“祖国”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文中描述了“我”坐在火车的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看到车窗外美丽的风景,感觉到我们的祖国美丽如画。火车在动,“画”也在动,这幅流动的画更美丽。而文中的“我”则是最美丽的,因为“我”不随便往“画”里扔垃圾,是一个“懂事”的娃娃。这篇散文诗共分为两小节,内容不难理解,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着浓浓的情意,也赋有浓厚的童趣,有着很丰富的审美资源。本文需要学生识写的生字,都包含在优美的词句当中,因此,本课的识字教学可以和对文章阅读紧密结合。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朗读与欣赏,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歌的优美,在积累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祖国,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些,都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还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课力求体现了以下几点:
1、利用多种方法识字。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能力,注重看拼音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汉字构字规律,形声字的特点来识字。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点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的老师。” 在本课的识字巩固环节中,我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入了适当的识字游戏,如:当小老师带读、开火车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情境导入,初识课题。
1、同学们,你们出去旅游坐过火车吗?(生:坐过)“呜――”火车鸣笛的声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生:火车声)这时出现火车画面。师:同学们快坐好,我们今天将乘坐这列火车进行一次快乐的旅行。(实际为组织教学。)
2、师:火车开了!同学们快看!(给学生放流动的画面。)看完后师生共同小结:这真是一幅流动的画。
二、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诗歌“流动的画”,(屏幕课题)“流动”是这节课需要学习写的词,请同学们跟老师书空课题。(“流”字用红笔写。)读课题,指 “流”字问: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点拨学生:用部首帮助理解这个字的意思,然后记住它,这真是一个好方法。)指导:写这个字的时候注意不丢:点。老师板书。(学生练习)
2、“动”请你观察,怎么才能将字写漂亮?书写动
3、请你们观察,怎么写才能将这两个字写漂亮?
4、学生书写,学生写字,评价。(把学生的字展示)
5、展示学生作品,然后补充完整
过渡: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这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画。
三、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1、打开书20页,读全文,看看和小作者一起看到了什么。遇见不认识的字,借助课后识字表的拼音争取读正确。
2、谁想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他读音是否正确,一会儿来评价。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如果他能做到读正确,并比较流利,就奖励红星给他。
4、男女生分小节读,想一想和作者一起看到了哪些景色?
四、朗读课文,识词记字。
(一)
1、学生汇报都看到了哪些景色,老师板书简笔画。
我们和小作者一起看到的景色在课文的哪一小节?(第一小节)找找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加深对字词的理解,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词语。(注:以下顺序并非上课时的顺序,是将处理方式备出,上课时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调整。)
*小河弯弯曲曲。想见过的小河什么样子,再读这句话。想想还有什么是弯弯曲曲的,你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
*山腰飘着白纱。
A、读词语:山腰,白纱
B、请同学把词贴到黑板上,和图对应。
C、“山腰”引导学生贴到山的中部,结合人身体部位“腰”,来理解这个词;用“月字旁”来帮助记这个字。(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记字)
D、想象:青青的山,绿绿的树,山腰上绕着朵朵白云,美吗?试着读出来。
*汽车往来穿梭。这句话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梭”――课件演示什么是梭子以及梭子是如何织布的。(可见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汽车如何在公路上跑,理解往来穿梭。读出感受。
*路边开满鲜花。在板书上贴上剪好的花草图,请学生把鲜花这个词语贴上。请学生判断“鲜”的部首。(鲜的部首是个难点,学生不易判断,教师该点拨的要点拨。)(查字典)
*水库好似明镜。出示图,直观感受,问:还可以说“水库好_明镜。”(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好似。)
*山坡点点人家。人家在哪?学生在图中找,老师顺势贴出:山坡,这个词语。指导学生看图理解:这几户没,那几户,离得很远。读出感受。(必要时,这句老师可以范读。)
3、我们从第一小节的景色描写中,仿佛和小作者在火车上看到的一幅“流动的画”。(再次点题)你能试着用“流动”说一句话吗?(在理解流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累运用的意识。)
4、请你们带着感情,再读书中对这幅画的描写。
5、这幅流动的画真是太美了!板书:美
6、背诵喜欢的诗句,配乐。
7、发散思维:武老师,在暑假去了西藏,乘坐火车沿着青藏铁路驶向拉萨,沿途我也看到了一幅流动的画,你们看……(牦牛山野遍地、梯田层层叠叠、雪山高耸入云、牧民悠闲自得)这流动的画中都有什么?
8、这么多写也写不完,怎么办呢?你们从书上找一找,仔细想一想,就可以找到它。(省略号)
9、再来读第一小节,感受祖国大地的美丽。
(同学们读得多投入阿,有的还带有表情,有的还加上动作。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份美丽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小节。)
(二)
1、过渡:小作者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是怎样想的呢?谁来读读第二小节。
2、大屏幕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提示学生注意变红的字的读音。(忽然,扔出,弄脏,脸颊,都是比较容易读不准的,点红让学生注意读音,如果学生又读不正确的,及时指正。)
3、再读读这小节,想:为什么妈妈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渗透环保意识)
4、理解“脸颊”。
5、师:这个小作者如此懂事,所以微笑浮上了妈妈的“脸颊”――贴词语。你在平时做什么事情时微笑会浮上你的、妈妈的或老师的脸颊?(即指导说话,又渗透思想教育。)
6、请你脸颊上浮着微笑来读第二小节,读出妈妈的喜悦心情。
7、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娃娃?为什么?
8、读句子“窗外是祖国的美景,千万不要弄脏它!”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知道不能弄脏它的原因吗?板书:爱。
9、国庆节就要到了,你也可能跟随父母坐上火车去外地旅游,你会怎么做呢?
10、你们也是懂事的孩子,再读第二小节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过渡:你们用自己的方法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用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所以这课里的字词都愿意和你们交朋友。
2、指名当小老师带读黑板上的词语。
山腰、白纱、鲜花、好似、扔出、忽然、知道、弄脏、浮出、一幅、微笑、脸颊
3、生字火车开启来: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
4、出示:呜,腰,纱,鲜,似,浮,哦,幅。观察这节车厢的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左右结构,形声字,用部首可以帮助理解字义,记住这个字。)
5、悄悄话游戏:选择一个形声字和同桌说说怎么记。(巩固并运用这种识字方法)
6、请一名学生说一个字,展示方法。
7、别的生字你还可以怎么记?(上下结构)
8、看,现在开来了一列火车,满载着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生字朋友,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继续前进。
9、让我们再次和小作者一起欣赏这流动的画,拿起书齐读课文。
六、课外延伸,小结全文。
祖国的山河美如画,国庆节快到了,希望你们能走出家门畅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别忘了把美好的景色拍下来,也别忘了向小作者那样,做个懂事的孩子。
七、拓展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句。
2、搜集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写上一句说明,办个展览。
2、识字与阅读相结合,感悟诗歌的美。这首诗歌充满童趣,对祖国美景的描写也非常优美,因此,我把对课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积累、运用放到阅读中,放到语言环境中。在教学中,边理解字词,边阅读感悟,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全文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情感,同时渗透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老师的引导、点拨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4、体现随文识字,先是整体通读全文,然后过渡到逐句理解,最后结尾反馈识字效果。
5、注重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不是安排在课尾,做上课灵活机动的部分;而是把写字放在课前,真正落实8分钟左右的写字教学,夯实写字教学。
6、引导学生发散时有图片辅助。在教学中我们总希望让学生联系自己展开想象来说。但针对低年级孩子对外界接触较少的现状,我们不能让孩子凭空想象,胡想乱说,于是我利用课外的图片(西藏风光),引导学生,有了视觉冲击,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发散不能漫无边际,仍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
不足:老师的板书与课件的呈现差距比较大,老师绘画的基本功还需要加强。
思考:低年级的随文识字教学怎么搞?要继续不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