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童年絮味》、《生命》教案(有反思)

《童年絮味》、《生命》教案(有反思)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童年絮味》、《生命》教案(有反思)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自主阅读,整理本课生字词。 相关课程标准:

“养成默读习惯”“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纯真童心的赞美和对童年往事的珍视。

2.概括课文的中寓含的道理,在比较探究中领会课文主旨

  评价任务:

①进行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②再次默读浏览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合作交流两部分内容。

③ 探究本单元课文相通之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流年似水,岁月的风风雨雨会抹去记忆中的许多往事,但儿时的记忆往往清晰依旧,长大后的人们总是格外怀念人生中最最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童年是最幸福的,童年是值得留恋的,那我们大家来谈一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或人。(学生回答)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

二、走近“童年” 感知“生命”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童年絮味》,看看作者在文中都写到了童年的哪些事情。

讨论归纳:

①童年的玩具只有一个;

②多姿多彩的大自然;

③初学识字自得意;

④自编小辫美极了;

⑤家教严厉成习惯;

⑥左邻右舍关系密;

⑦乘凉还有小表妹;、

⑧夏秋冬季我都爱;

⑨如今给儿买雨鞋。

⒉概括《生命》中老师所说的道理。

明确: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关爱每一个尊贵的生命,生命的实质就是充满着自由的活力,要为他们(它们)自由地、充满活力地活着而高兴,以宽广的胸怀善待每一个人,善待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三、深入“童年” 感悟“生命”

请同学们深入课文,细读相关课文语段,比较探究,领会文章主旨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以下问题

⒈为了贪吃灶糖就公开宣称要嫁给卖糖的老头儿(《拣麦穗》),小小年纪就把自己打扮得像“小妖精”(《童年絮味》),这些小女孩是“不害臊”还是挺可爱?或是二者兼有?为什么?

明确:这两位小女孩当然是挺可爱的。首先,为了贪吃灶糖就决计嫁给卖糖老汉,是毫无价值的。但是小女孩对此完全无知。正是这个无知衬托出了心灵的纯洁。这样的未被世俗功利熏染的心灵是可爱可贵的。把自己打扮得成了一个“小妖精”,效果适得其反。但是小女孩的爱美之心是真诚的,纯洁的,也是幼稚的,

她以为自己美极了,这体现了她的爱美心灵和幼稚可爱的童真。其次,“不知羞”在成人的身上是贬词,而在这特定表现儿童心灵的情境里,正是这“不知羞”才显出她们心灵的纯洁和心地的坦然。再次,为吃灶糖而公开宣称要嫁给卖糖老汉,从理性讲,绝对是荒唐可笑的。把自己打扮成了“小妖精”,从效果讲也是可笑的。所以,两篇作品中周围的人们均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读者看后想来也是开怀大笑。但这笑声是善意的、宽容的、充分理解对象的,因为这里更多是令人可爱的纯洁、幼稚、天真无邪。如果由此认为这些小女孩是“不知羞”和“挺可爱”兼而有之,那也应属于幽默谐趣的表现效果问题,也就是说,幽默常常把优点和缺点集于一身。换言之,这不是令人讨嫌的“不知羞”,而是令人可爱的“不知羞”。

⒉“我”的乐园——百草园,原本只有一些野草;“我”最心爱的宝书——《山海经》却是一部刻印十分粗拙的本子;类似的描述,《童年絮味》也有,请具体指出。交代这些童年的心爱之物、欢乐之处原本的“简陋”,不会煞风景吗?为什么?

明确:《童年絮味》以那些破布娃娃、破藤桌“舞台”、荒郊野地、防空洞、九曲巷为玩乐对象、场所都属于类似的描述。描述这些童年的心爱之物、欢乐之处的`“简陋”,并不会使文章逊色,相反,却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

其一,荒芜的园子、拙劣的印本、破桌荒地,这些都是真实的。更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其二,心灵上的乐园却是简陋之物。 “我”怀念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在乎这里只有一些野草和读书生活的枯燥,而在于有过“我”的童趣童真童心。“我”动情地忆起这部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不在于书本质量如此粗劣,而在于这里寄寓了一个人道关怀的动人故事。“我”的童年引“我”无限眷恋,不是“我”拥有过奢侈的玩具、豪华的游乐场,而是破桌破椅都记录着“我”童年的情趣。

⒊讨论:借用《生命》中“老师”所领悟出的道理,你是否能欣赏到《童年絮味》所包含的趣味和意义?

教师归纳:《童年絮味》也就是像《生命》中的“老师”一样,以对生命的新的感悟去感受、看待周围的生活,以升华了的理性认识去照看具体的感性生活。《童年絮昧》就像“老师”在足球场上看到的孩子们“找乐子”情景的翻版。《童年絮昧》所包含的全部意义就是生命的意义,更具体一点,就是“老师”最后说的“生命的实质”,也是“老师”在本段文字开头说的“多么自由啊,不肯受压制”,它的趣味就是以童年情趣的形式展现着这充满自由活力的鲜活的生命。文中的“我”及童年伙伴们也是在到处“找乐子”,替洋娃娃整容。捉蝴蝶、捉迷藏、钻防空洞、捧着大词典大声唱读、把自己打扮成“小妖精”、与同学打架、自编自演戏剧、泡海水、过春节、秋游野餐运动会„„,所有这些童趣生活就是活着的生命的趣味。

四、再忆“童年” 丰富“生命”

请同学们想想我们文章中的这些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自由畅谈)

教师小结: 作者生活的时代是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物质条件差,那时的孩子们少玩具生活较苦。但他们却同样的热爱生活,追求快乐,以艰苦的环境里照样玩得丰富多彩。他们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从不缺玩伴他们可以享受漫长的暑假,健康成长。而今天的孩子们,物质生活优越,他们有大量的玩具与玩伴,往往被封锁在单元里与电视电脑为伴,或是被各种兴趣班占去了课余时间,这是现在孩子们的痛苦之处。

结束语:为了让今天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应该给他们真正减负,把假期和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与玩的关系,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让童年生活不再单调,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姿。

五、达标检测

⒈《童年絮语》中的小女孩把自己打扮成“小妖精”,你怎么看待她的这一行为?

⒉《生命》一文中“看着那儿的草由绿到黄,又由黄到绿;也看着太阳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一句是在写看风景,还是写心情?

⒊概括《生命》中“老师”所说的道理。

⒋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拓展阅读文,设计这节课是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比较探究为主,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在课堂上尽可能的把时间给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智能让他们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互动学习。

这堂课教师能够用心设计,将课堂分成“走近‘童年’感知‘生命’”、“深入‘童年’” 、感悟‘生命’”、 “再忆‘童年’丰富‘ 生命’”几个环节,课堂思路清晰明了,课堂组织井然有序,较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这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由于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很难在一节课的时间对两篇课文内容把握熟练准确,在与其他课文比较探究中问题回答过于肤浅,甚至较多同学过于依赖文本,没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学生的课前准备尤为重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童年絮味》、《生命》教案(有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