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线上教学总结(5篇)
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基因片段。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物学科线上教学总结(精选篇1)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使学生识记变温动物的概念和冬眠。
(2)使学生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殖发育与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两栖类的特征。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对两栖类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对两栖类有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两栖类和鱼类的对比,让学生树立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3)通过对保护青蛙意义的了解,让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及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为本节的重点。因为:
(1)通过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使学生对青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掌握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青蛙适于两栖生活的外部形态,为理解两栖动物的特征打下基础,同时使学生树立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的观点以及生态学观点。
2、青蛙的呼吸,心脏结构以及生殖发育为本节的难点。因为:
(1)青蛙的内部结构与鱼类相比要复杂,学生要理解之,难度较大;
(2)青蛙是两栖类的代表动物,通过对其内部结构的学习,为归纳两栖类的特征打下基础;这部分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观察、类比、归纳的方法进行,但方法运用不易到位,因此理解这部分知识就有一定的难度。
教具准备
青蛙生活习性录像;青蛙生活史录像;活青蛙;青蛙捕食的动画或抽拉式模型;青蛙内部结构录像或挂图;大鲵、蟾蜍生活习性录像;青蛙、蟾蜍浸制标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
观察活蛙理解形态
→
观看录像
理解结构
→
利用录像了解其他动物,归纳两栖类的特征
→
启发学生归纳小结
→
交流
答疑
2、教学过程说明:
(1)关于课题的引出:本课可播放青蛙生活习性录像,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也可由教师将青蛙、蟾蜍浸制标本出示给学生。同时提问:这些动物的名称是什么?属于哪一类动物?(前一问学生能答出,后一问可能答得不准确,教师可点拨)引出课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两栖动物的概念。
(2)关于外部形态的观察教学。
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尤其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方法的训练和培养更是本节的重点。因此,教师在学生观察之前,首先使学生明确观察的顺序,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①青蛙的外部形态有哪些与水、陆两栖生活相适应?
a、身体分部;
b、体色;
c、皮肤;
d、感觉器官;
e、四肢等几方面观察思考;
②学生完成上面提出的问题后,除按实验七的实验步骤进行外还有哪些改进和增加的实验吗?
通过以上观察,归纳后,使学生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与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明确两栖类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
建议交流一下增加的实验:
①将死蝇放入盛青蛙的玻璃缸内;
②将活蝇放入盛青蛙的玻璃缸内;
③取两只青蛙,将其体表涂上凡士林并将两蛙浸在水中,上面盖上有眼的盖(不让蛙出水面)(此实验应制成动画或幻灯片),学生观察青蛙的反应。增补做的三个实验,进一步说明青蛙适于两栖生活的特点,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
(3)关于青蛙内部结构和生殖发育部分的教学。利用挂图或录像示青蛙的肺部结构,学生可通过观察,联想增补的实验或回放动画,使学生分析出青蛙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在这基础上,启发学生,学生便可解释出青蛙为什么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了解青蛙冬眠时用皮肤呼吸。
出示鱼和青蛙心脏挂图,或播放鱼和青蛙心脏结构的动画,请学生观察、对比,使学生发现青蛙比鱼的心脏多一个心房,但心室中仍有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在一起,由此得出:
青蛙比鱼类高等,但青蛙的运氧能力仍较低,所以,青蛙和鱼类均为变温动物。在冬季呈冬眠状态,这也是对不良外界环境的适应。
这部分的教学,通过指导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综合能力。
播放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录像,或展示青蛙发育史标本,或剪贴生活史(一一贴在黑板上)。请学生回答:
1、青蛙的成体与幼体形态一样吗?
2、幼体生活在何处,用什么方式呼吸?
3、成体生活在何处?用什么方式呼吸?
4、青蛙是体内受精还是体外受精?
经过观察、分析,学生能归纳出:青蛙是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也在水中,用肺呼吸,体外受精。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和变态发育。关于青蛙的食性可由学生介绍,教师可出示抽拉式舌模型或青蛙捕食的动画,进一步分析出青蛙捕食的特点,也可导出保护青蛙的意义,从而树立生态学的观点。通过对青蛙内部结构的分析、比较,使学生知道青蛙比鱼高等,适于两栖生活,从而树立进化论的观点。
(4)关于两栖动物主要特征的教学。
可用播放蟾蜍和大鲵生活习性录像,使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明确蟾蜍是有益的动物,大鲵是有尾的两栖动物,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启发学生,联系青蛙、蟾蜍、大鲵特征归纳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5)教学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将本节的重点内容总结归纳出来,不完善之处由教师做补充,这样长期训练,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也可将重点内容做精彩回放,学生观察后,再归纳总结。
(6)关于讨论答疑部分的教学。
根据本节所学的内容,学生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可以是课外的,学生间相互讨论,互相解答,学生答不出的,教师予以解释。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分析综合能力,同时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信息的好机会。
板书设计
第八章两栖类
一、青蛙
1、生活习性:水陆两栖,捕食活的害虫。
2、外部形态:保护色,皮肤裸露,分泌黏液,有感觉器官,后肢发达,趾间有蹼。
3、内部结构:
(1)呼吸:肺,皮肤辅助呼吸;
(2)心脏:两心房,一心室;
(3)生殖发育:体外受精,变态发育,卵生;
二、其他两栖动物:
蟾蜍、大鲵
三、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生物学科线上教学总结(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重点和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
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
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种子
①菜豆种子的结构;
③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的结构。
方案二: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看书,同学间讨论交流知道两种.种子结构。
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
方案一: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二: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实验小组就讨论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讨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三、-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异同
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1以-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出示补充的图片。
2.识别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识别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
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方案一:在看书自学基础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出示讨论提纲: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和种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
2.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如借动物、风力、水力传播等,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生物学科线上教学总结(精选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生物技术和仿生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培养: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树立投身生物科学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设想: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本节内容与生活关系系密切,趣味性强,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则学生们自觉求知的欲望就会增强。因此,在课前安排进行一次探究活动,调查和记录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的动物,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于调动学生动手参与调查实践活动的能力,了解动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关系,学生查阅资料和归纳总结资料。因此,本课应以“课前调查,课上交流”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概述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样,能较好的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重点: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生物反应器、仿生
五、教学难点: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调查方法
2、仿生
六、教学方法:
调查、讨论、归纳法
七、教具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的资料等,学生收集有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方面的资料。
八、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思路:
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分组调察日常生活周围常见的动物及动物制品、收集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分组介绍课前调查体会、收集的小资料,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设疑,学生分组研讨,将调查结果、收集的资料归纳回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展望生物科技发展的前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2、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根据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完成的分组调查任务,现在由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互相交流,体会、总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汇报]
学生代表会将他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到的情况资料,如:家养动物、养殖场饲养的动物的用途,商场内的动物制品、饮食、饭店等处调研的情况、动物园内饲养的情况、动物园内饲养的动物、家庭中饲养的宠物、药店中与动物有关的医药制品…………
(在课前的调研活动之前安排好各组目标)
[总结活动,得出结论]
先发动学生根据各组汇报的情况总结、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资料汇报]
各组代表将他们从图书馆、资料室、报刊上了解到的有关生物科技的资料进行汇报,教师总结,通过图片示例、录像等引出生物学发展的新方向: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器、仿生学。
引导和激发学生树立热爱生物学,将来利用生物科技为人类造福的远大思想。
[课堂小结]
展望21世纪,这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科技:如生物反应器、仿生学的应用,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进行生物科技的研究,除了生物学要学好外,其它各学科也都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对各学科都要均衡发展。
[巩固练习]
1、潜水艇是模仿哪些动物的结构研制的?
2、萤光灯是模仿哪种动物研制的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它有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
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提供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用品
2、发展畜牧养殖业、渔业
3、带动经济
二、动物与生物的反应器
1、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物质。
2、优点:
(1)成本低,效率高。
(2)设备简单,产品作用的效果显著。
(3)减少工业污染。
三、动物与仿生
1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2、例:“电子蛙眼”等
生物学科线上教学总结(精选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二)能力:
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三) 情感: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重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教学难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 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概述反射的类型和特征。
4、举例说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和我一起做拍手的游戏,并提醒这位学生在互相拍手时尽量躲开。
师:为什么在拍手时能够躲开?
(二)新课学习:
1、脑和脊髓
小组互助讨论学习P83-P85
1、神经元
讨论:神经元的分类
师生交流:神经元的类型很多,按照生理机能可分为三类:
(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把感受器接受的信息传到中枢(脑和脊髓);
(2)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把中枢产生的命令传向效应器;
(3)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把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传到另一个神经元,起联络作用。
师讲解: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叫做兴奋性。组织在受刺激时,由相对的静息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由较弱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强的活动状态,叫做兴奋。另一方面,活组织或细胞由显著的活动状态转化为相对的静息状态,或由较强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弱的活动状态,叫做抑制。刺激要引起组织发生兴奋,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阈。高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当阈上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产生兴奋,并传导到其他部位。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就叫神经冲动。
师:出示一猪脑,让学生观察
生:对照图12—和实物说出脑的组成,及脑各部分的作用,
(第二课时 )
反射和条件反射(P85-P87)
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
充足的睡眠有利人体的健康,青少年的睡眠每天不应少于8小时
(一)小组讨论性学习:每天的睡眠时间
(二)自我评价 1、2、3、4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节神经调节
一、脊髓和脑 脑 :大脑、小脑、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灰质、白质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二、反射和反射类型
条件反射
1、反射 非条件反射
2、人类特有的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
七年级生物神经调节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生物学科线上教学总结(精选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3、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二)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数量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身边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现象,为什么会有
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呢?
(二)新课学习:
1、人口增长过快(第一课时)
师:请同学们分析教科书上的图13—1,从图中你能找到什么信息?
请同学们根据表13—1中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生:讨论,交流从图中发现的问题,绘制曲线图
师:巡回指导
师:请同学们将所绘制的曲线图中的曲线延伸,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
即2050年的人口数量
生:讨论,计算,交流
师生交流: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和我国人口状况的有关问题
师:人口压力很大,请同学们讨论如何有效得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我国的政策过人口增长过快问题有无作用?
生:分组热烈讨论,发表看法
2、环境问题严峻(第二课时)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们的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很多跗面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谈谈我们周围环境污染的例子
生:积极讨论,交流,发言
(1)实验探究: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对照实验过程
(3)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师:除了酸雨,大家还知道哪些环境污染现象吗?
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互相补充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自我评价:1、2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一、环境恶化:
人口增长过快
二、环境问题严峻
1、酸雨
2、臭氧层空洞
3、温室效应
4、水污染
5、噪声污染
6、农药、化肥污染
7、生活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