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阅读理解 > 文言文阅读 > 《上王兵部书》阅读答案及翻译

《上王兵部书》阅读答案及翻译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阅读下文,完成第文后各题。(8分)

  上王兵部书①

  【宋】苏轼

  ①荆州南北之交,而士大夫往来之冲也。执事②以高才盛名,作牧于此,盖亦尝有以相马之说告于左右者□?闻之曰:“骐骥之马,一日行千里而不殆,其脊如不动,其足如无所著,升高而不轾,走下而不轩③。其技艺卓绝,而效见明著,至于如此;而天下莫有识者,何也?不知其相而责其技也。

  ②夫马者,有昂目而丰臆,方蹄而密睫;捷乎若深山之虎,旷乎若秋后之兔; 。是故古之善相者立于五达之衢,一目而眄之,闻其一鸣,顾而循其色,马之技尽矣。何者?其相溢于外而不可蔽也。士之贤不肖,见于面颜,而发泄于辞气,卓然其有以存乎耳目之间,而必曰久居而后察,则亦名相士者之过矣。

  ③夫轼,西州之鄙人,而荆之过客也。其足迹偶然而至于执事之门,其平生之所治以求闻于后世者,又无所挟持以至于左右,盖亦易疏而难合也。然自蜀至于楚,舟行六十日,过郡十一,县三十有六,取所见郡县之吏数十百人,莫不孜孜论执事之贤,而教之以求通于下吏。且执事何修而得此称也?轼非敢以求知,而望其所以先后于仕进之门者,亦徒以为执事立于五达之衢,而庶几乎一目之眄,或有以信其平生尔。

  ④夫今之世,岂惟王公择士,士亦有所择。轼将自楚游魏,自魏无所不游,恐他日以不见执事为恨也,是以不敢不进。不宣。轼再拜。

  【注】①苏轼中进士后不久,听说王兵部以伯乐自许,为了广交权贵,早进仕途,苏轼写了这封干谒(为某种目的而求见地位高的人)信。 ②执事:书信中对对方的敬称,后文“左右”意同。 ③轩轾:高低。此句意思是拉车上坡,车不后仰;下坡,车不前倾。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乎B.焉C.哉D.也

  22.将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而志不存乎刍粟 ②远望目若视日 ③去而不知所止 ④若是者飘忽腾踔

  A.②,③;④,①。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23.第③段画线 部分的数目字是为了强调 。(2分)

  24.第④段画线句看似不礼貌,实则措辞巧妙,请对此加以赏析。(2分)

  25.此信有求于人,但写得不卑不亢;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分析。(4分)

 

  试题答案:

  21.A

  22.B

  23.王兵部得到了普遍的赞誉。(回答强调“作者见闻的真实性”等,得1分)

  24.这句话有警示对方你若不识货我可要“弃暗投明”的意思,但还有另一层意思:在许多权势者中,我苏轼写信给您,就说明我已经选择了自己信赖的德高望重者,那就是您——这种赞颂,含蓄而不失身份,大方得体。

  25.第①段,苏轼以相马为喻,暗示自己是千里马,自信而坦诚,希望王兵部能尽早慧眼识人;第②段更进一层,希望王不要以“久居而后察”为由推诿不见;第③段以亲身见闻颂扬王兵部,似有阿谀之嫌;但第④段紧接着说“士亦有所择”,不卑不亢,显示了作者对节操的坚守。

 

  【解析】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字意和用法。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答题时要把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盖亦尝有以相马之说告于左右者”,再结合后面的标点符号问号,可知此处表示反问,用“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填写衔接句注意语意的分析和句式的选择,此题主要是语意的分析,分析语意注意抓住空格前后的重点词语和所填语句的吻合。首先理解句意,举目远望,像远远地看着太阳;它的志向是不在乎草料的好坏;跑起路来轻快如飞;一会儿就跑得不见踪影了。根据“飘忽腾踔”可知,后面连接“止”,故④在③前面,故判断B项正确。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文本丰富意蕴。做这种探究文中关键字词、句子及标题的内涵题目,与做理解词语、句子含义题有相通之处,首先读句子,圈出关键词,然后回归文章,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关键词的意思,最后连缀成句。“然自蜀至于楚,舟行六十日,过郡十一,县三十有六,取所见郡县之吏数十百人”,数字表示王兵部得到了普遍的赞誉。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24.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 文中的信息与归纳信息要点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应总体阅读,整体把握;审准要求,抓住题干中“岂惟王公择士,士亦有所择”“看似不礼貌,实则措辞巧妙”,然后浏览全文, 筛选信息,圈定范围,结合文本内容加以简单概括即可,这句话有警示对方你若不识货我可要“弃暗投明”的意思,但还有另一层意思:在许多权势者中,我苏轼写信给您,就说明我已经选择了自己信赖的德高望重者,那就是您——这种赞颂,含蓄而不失身份,大方得体。。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本写作特色。做这种探究文中关键字词、句子及标题的内涵题目,与做理解词语、句子含义题有相通之处,首先读句子,圈出关键词,然后回归文章,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关键词的意思,最后连缀成句。第①段,苏轼以相马为喻,暗示自己是千里马,自信而坦诚,希望王兵部能尽早慧眼识人;第②段更进一层,希望王不要以“久居而后察”为由推诿不见;第③段以亲身见闻颂扬王兵部,似有阿谀之嫌;但第④段紧接着说“士亦有所择”,不卑不亢,显示了作者对节操的坚守。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参考译文】

  荆州处南北通衢之地,是士大夫往来的大路。您因高才大名,在此地做州官,大概也曾经有人把观察品评马的优劣的言论告诉给您吧?听他们说:骐骥这种良马,一天行走千里而不懈怠,它的脊背像没有动,它的足像没有奔跑过,拉车上坡,车不后仰;下坡,车不前倾。它的本领高超卓越而功效显著到了这种程度,然而天下没有认识的人,为什么呢?不了解它的形貌却责求它的本领。

  这种良马,有高昂的头,丰腴的胸脯,方正的蹄子,浓密的睫毛;像深山的老虎一样敏捷,像秋后的野兔一样放纵飞驰;举目远望,象远远地看着太阳,它的志向是不在乎草料的好坏;跑起路来轻快如飞,一会儿就跑得不见踪影了。因此古时善相马的人站立在通往五方的大路上,看它一眼,听它叫一声,回头而抚摸它的毛色,马的本领全部清楚了。为什么呢?是因为它的特征太明显了。士子的贤能与不才,从面容形貌显现出来,而且从言辞声调抒发出来,他有特异的样子存在于耳目之间,然而一定要说长久相处之后才明察,那么也是名为相士的人的过错了。

  我苏轼,蜀地西部的鄙陋之人,荆州的过客。足迹偶尔而到达您的门下,我平 生努力学习,想留名于后世,但没有什么东西敬献给你,很不礼貌,这恐怕容易遭到冷淡吧。然而从蜀地到楚地,船行六十天,经过十一个郡,三十六个县,总共见到的郡县官吏上百人,没有哪个不详细地谈论您的贤能,都教我前来求教您,不知您怎样修养而获得这样的称赞。我不敢求得您的赏识希图迟早进入仕途,只是想让站立在通往五方的大路上的您看上我一眼,我这一生的志向就可能得到伸展了。

  当今的时代,哪里只有达官贵人选择士子,士子也有所选择。我将要从楚地游览到魏地,从魏地就没有哪里不游览,担心以后的日子因不能见到您而成为遗憾,因此不敢不奉上此信。心意不能尽说。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上王兵部书》阅读答案及翻译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