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在中学物理课中实施实验教学法的经验总结-教育学论文,欢迎阅读!如果这17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在中学物理课中实施实验教学法的经验总结-教育学论文相关的文章。
篇1:生物学科中探索性实验教学法的实施论文
生物学科中探索性实验教学法的实施论文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是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运用好实验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探索性实验教学方法是一种传授新知识的实验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而获得知识。这种方式适用于实验材料容易得到,实验需要的基础知识较少,实验操作难度不大的教学内容。现行生物教材中的大部分实验和演示实验等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由于这种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良好。那么应该如何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法呢?
探索性实验教学法可以以如下三种形式进行实施:
1边实验边分析讨论
这种形式的每一步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开始,教师启发、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来寻找答案,并将答案叙述出来。
这种形式适合于以观察为主的实验,特别对于那些独立观察能力不强的学生,采用这种形式有助于督促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和思考。由于在实验中学生的探索活动处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教学的管理比较容易。如在教授初中植物《茎的输导》这一节时,可将“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演示实验设计成边讨论、边分析、边实验的形式。选取白色花的玉兰枝条,下端插在盛有稀释的红墨水的瓶中,放在阳光下,待白色的花变红了,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及进一步观察。问:白色的花为什么变红?引导学生答出:墨水中的红色物质运输到了花中去了,说明了茎有输导作用。再问:茎的结构有好多部分组成,到底哪个部分有输导作用呢?指导学生观察茎的横切面,得出:茎的木质部被染红了,红墨水是由木质部运输的。继续问:木质部有导管和木纤维,红墨水是通过哪个部分运输的呢?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得出:木质部中只有导管染红了,红墨水是通过导管运输的。最后得出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的结论。
这种教学形式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简洁,逐步递进。在事先教师要对学生可能做出的回答有充分的估计,使问题和引导既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又避免问题中存在的暗示因素。再实验在实验操作方面,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有预见性,特别是对于操作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完成实验任务。
2把实验分段并讨论
这种形式是把一个实验分成几段,教师分段讲解操作方法,提出本段要解决的问题,由学生分段独立完成实验,每段实验结束以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本段实验的结论,全部实验结束以后,再将各分段实验的结论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整个实验的结论。
这种形式适于在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实验技能和自制能力的情况下使用。在实验内容较多,学生的操作技能不够熟练,需分析的问题比较复杂,或者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一点时,分段应该多一些,随着学生的能力提高,分段可逐渐减少,并过渡到先实验后分析讨论的形式。这种形式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课堂纪律也比较容易控制。
在采用分段实验和讨论的组织形式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分段,教师应根据实验内容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操作方法的变化和复杂程度不同,实验观察与分析难度不同及实验时间长短来进行分段。分段确定后,对教学中必需的旧知识,新的操作技术和观察的内容,步骤等,要根据分段的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安排在不同的时间讲授。有共性的问题放在整个实验前交待,与各分段有关的问题放到每一段实施之前。这样既有利于实验的进行,又节省时间。
3先进行实验,后进行讨论
这种组织形式要求教师在实验前提出一系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规定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的顺序,并交代清楚关键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求,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最后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但教学难度较大,只适合已获得一些实验技能,自控力较强的学生。由于这种组织形式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实验前教师应组织学生做好复习,为学生的观察、思考提供必需的知识,同时复习已经学过的、课上要运用的操作技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采用先实验后讨论的形式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十分细致明确,顺序清楚,这样学生的实验的观察才会具体,到位。例如,在观察水螅时,如果只笼统地提出要求观察体形、进食情况和刺激后的反应,而没有具体的内容,学生的观察就会很粗略,不能形成深刻、清晰的印象,既不利于对观察能力的培养,也使以后的讨论难以进行。
这种组织形式的一大优点是教师可以有时间去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难题,并检查学生完成实验的方法是否正确和质量如何。如发现学生中存在共性的问题时,可要求学生暂停实验,待说明和解决问题之后,再继续进行实验。
通过探索性实验教学法,可以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分析思考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等,但在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法时,还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在实验观察时应以独立观察为主,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但不允许学生翻看教科书,从书中寻找答案来代替观察。
第二:如果观察或操作的内容过多,较复杂,教师应用板书或板图给以提示,如果观察的内容是生物的结构,还应出示有各结构名称的挂图,有利于学生把实物与挂图对比,理解得更彻底。
第三:在分析讨论时,教师应对学生正确的结论适时肯定,并纠正不正确的结论。讨论时应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过早肯定正确的结论,而使错误的结论得不到表达,这样也不易发现不正确结论的原因。应通过引证实例或排除产生错误的原因来纠正错误的结论,不能简单地否定和压制学生的不同意见,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2:试论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教育学论文
试论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教育学论文
一、实验教学法, 利于培养学生物理兴趣
物理是初中刚刚设立的学科, 学生对于物理缺乏必要的理解。因此,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新奇、趣味的实验, 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 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物理知识。
例如:在教授学生物态变化其中的温度这一章节的时候, 我在上课伊始, 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体温计是什么原理吗?”学生一致地摇摇头, 用求知的眼神看着我。我没有直接地回答学生的问题, 而是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验, 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懂得其中的知识。我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乒乓球, 接着让学生利用物理的办法将其弄得干瘪下去, 之后我将这些乒乓球放在了提前准备好的烫水里, 结果不到几分钟, 乒乓球干瘪的地方就慢慢地鼓了起来, 恢复成了最初的样子。看到这样的现象, 学生都感到十分好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理么?”我指着温度计和乒乓球问道。“热胀冷缩。”一个学生大声地说道。看到学生都对这个实验有了兴趣, 我让学生打开物理课本, 开始为学生讲述关于热胀冷缩的物理知识。我这样的做法, 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 促使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实验教学法,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物理是一个实验和知识并重的学科, 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 在开展物理知识教学活动的时候,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相关实验来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加强他们对于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学生融化和凝固的相关知识时, 我为了让学生对于融化和凝固有一个清晰、直观的印象, 便于学生理解这两个现象, 我准备了很多蜡烛, 并利用加热蜡烛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到蜡烛在高温的环境中, 会慢慢从固态变成液态。接着, 我又将即将融化的液态蜡烛放在一个低温的空间里, 让学生观察蜡烛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凝固这个概念。这两个实验的演示, 给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印象, 我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融化和凝固这两个概念, 还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充满了物理知识, 为其将来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法, 帮助学生树立实验意识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使初中物理教学由单纯地培养学生物理技能和掌握物理知识, 走向提高学生物理素养的崭新阶段。物理实验意识作为物理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授学生光的折射时, 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筷子折断现象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这句话对么?”学生一致地回答:“对!”我接着追问学生:“那你们怎么证明?”一个心直口快的学生回答:“因为书上这么写的。”我继续反问学生:“书上也有错的时候,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证明你们说的是对的?”一个学生大声的说:“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证明我们的说法是对的。”他的回答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赞同。看到学生初步具备了物理实验意识, 我开始为学生讲述光的折射的其他应用知识。
四、实验教学法, 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初中生因为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 所以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在生活中, 他们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 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实验的办法, 来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 在教授完学生现代顺风耳――电话这一章节之后, 一个学生提出想要做一个简易的电话。听了他的想法之后, 我给予了肯定。我按照他的理念设计了一个物理实验, 让他根据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设计, 自行完成简易电话的制作。由于对实验的设计和结果有了充分的了解, 他很快就按照他的思路完成了他的实验。
总之, 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实验教学法, 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 还帮助学生树立了物理实验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整体水平。因此, 教师应该多多采用这样的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提高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煦佶.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 (02) .
[2]周礼琴.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刍议[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04) .
篇3: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专业中的运用论文
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专业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为了促进教育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文章首先分析了案例教学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对案例教学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探究,具体通过目标设计、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方案、教学评价四个部分进行了重点分析。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育学专业;教学设计
教育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校学生可以充分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坚实基础[1]。但是,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传授教学理论知识为主,对教育学的教学实践重视程度较低,导致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
一、案例教学概述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本质上是教师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前提,组织并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教学中的典型案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分析,以此来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2]。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真实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点,表现为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虚构的,也不是编撰的,不能带着主观情感去评价和分析;案例教学的`特点还体现为必须要依据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选择合适的案例,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排;案例教学具有一致性,体现在通过教学案例创设的具体情境,来提升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育学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
(一)案例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在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的同时,重视引入案例分析所能发挥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的教学运用中,教学案例的选择应结合主次重点、原因分析等方面,充分结合教育学中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
(二)案例教学设计
在课堂讲解前,做好教学案例的筛选工作是确保课堂效果的基础与前提。首先,需要了解、掌握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任课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案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案例教案的编写、所需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分析、分组讨论、课堂设计等,明确师生各自扮演的角色,在进行详细分析之后,引导学生根据真实案例结合理论知识,使其学会独立思考,充分理解案例教学的理论、掌握学习方法,通过案例法教学,实现教学课堂模式的改良,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
(三)课程实施方案
第一,案例讲解与分析。教师需要考虑案例的桥梁作用,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代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理解生涩深奥的理论知识,使知识更加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比如,教师在讲解思想政治课程时,可以通过我国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宏伟蓝图经典实例进行讲解,把马列主义的社会价值观与我国发展的方针政策联系起来进行阐述说明,利用新闻舆论对知识点加以辅助讲解,帮助学生学习到不同的学习技巧与获取知识的渠道,同时通过案例说明,掌握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第二,学习分组讨论。通过教师安排的课前准备活动,让学生提前收集教案关联内容,在教师的课堂讲解后,使学生初步了解知识内容与学习架构,根据班级人员情况可以按照3~5人一个小组,开展班内讨论,锻炼学生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生活实例作为论证依据,佐证自我观点,在与其他学生辩论交流的过程中,思路得到扩展、思想得到升华,针对同一个理论知识点,学生共同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代入感,优化了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
(四)教学效果评价
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找到合适的案例素材,结合课本教学大纲传递给学生需要的理论知识,更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估,真正实现“教有所学”,否则,达不到教学目的与效果,将失去教育创新的意义。根据案例教学的构成可将案例分为教师素材案例与学生素材案例两部分,教师针对不同素材进行分类考核评分。例如,学生对于教师筛选的案例与课程大纲结合的紧密程度,与实际理解掌握的程度进行公开评分,每堂课由学生打出的综合评分纳入教师业绩考核,以此作为鞭策,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学生之间的辩论小组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互相评分,每堂课评出优秀讨论小组,作为鼓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平等竞赛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提高参与度,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意识。
三、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所采用的案例教学方法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邵来成.教育学案例教学模式初探[J].泰安师专学报,2017(1):11-12.
[2]陈卫京.案例教学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32(8):50-51.
篇4: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教师正确地进行实验演示,规范实验步骤
在实验教学当中,实验步骤的正确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大。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实验步骤的操作时,教师可以首先将操作的步骤写在黑板上,先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对整个实验有所了解。接着,教师就要一边讲解一边进行实验的操作。比如,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的实验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制作临时的装片,准备好要用的一系列工具和实验材料,如:显微镜、稀碘液、生理盐水、清水、镊子、纱布、洋葱、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消毒牙签等,制作好临时装片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细胞结构的观察,主要是要对显微镜进行正确的操作,通过对显微镜的调节,观察到清晰的细胞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画图的形式将细胞的结构呈现出来。通过教师的正确演示,学生能够加深对重点步骤的印象,这样当学生实际操作的时候就会有更加清晰地回想起老师的示范步骤,然后依次进行实验步骤的操作,获得最终的实验结果。所以在实验教学当中,教师正确的实验操作演示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
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参与实验过程
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同样也是非常有效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帮助来共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合作学习实验的方式也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或者是按照学生的意愿来自由地组合,这样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资源的共享。在开展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与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然后通过观察分析完成实验,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针对实验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并解决问题。比如,“观察水绵”的实验主要是学生利用显微镜来观察水绵的结构,实验用到的器材主要有显微镜、镊子、标本瓶、滴管以及水绵等,首先涉及实验步骤,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上一滴清水,利用镊子夹住少量的水绵放入清水中,然后盖上盖玻片,这样,简单的临时装片就制作好了。之后将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进行观察,即观察水绵的形态结构,然后将观察到的形态结构和教材上的水绵结构图片进行对比,知晓其中的异同点。这样,学生完成设计的实验步骤之后,对水绵的结构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水绵的生活环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水绵的结构特点又是什么?有些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影响因素又是什么呢?”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课外书籍、资料或者是通过网络等形式对水绵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特征进行具体的了解,并在小组内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进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三、利用生物实验,带领学生探究生活
生物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生物本身就是一门反映自然和生活的学科,生物知识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生物实验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带领学生探究生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到的生活内容是比较多的,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对自身的实际生活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比如,人们常说新疆的哈密瓜是最甜的,当地的人们流传着“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俗语,这说明当地的日温差是非常大的,新疆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升温快,降温也快,因此当地的温差就比较大,再加上日照的时间比较长,植物能够进行充足的光合作用,因而可以大量地积累有机物,并且由于当地的夜晚温度比较低,因此植物的呼吸作用就比较弱,消耗的有机物少,这样一来新疆地区的瓜果就比较甜。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到底是什么呢?是淀粉吗?根据这一问题设计实验,可以利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实验如下:选择健康的植物,使其在正常的光照下放置一段时间,然后按照实验内容去除掉叶片上的叶绿素,如果滴加碘液,叶片上出现蓝色,那就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细化实验步骤,进而设计比较严密的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操作,从而获得最终的实验验证。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积极使用实验教学法,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并且通过现场实践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生刚好处于对很多事物都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的时候,只有抓住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喜爱,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物课堂效率,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5:逆向教学法在中学三级跳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逆向教学法在中学三级跳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在中学三级跳远教学中,采用逆向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更好的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 者:王冬 作者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001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 年,卷(期): “”(6) 分类号:G8 关键词:逆向教育法 中学 三级跳远教学 教学效果篇6: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般而言,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借助于相关的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教学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该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学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性进行深入探讨,改变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气氛,将复杂难懂的英语知识理论以一种更加浅显的方式表现出来,将教学知识理论与课堂教学情境完美的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中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一、情境教学应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1.有利于改善中学英语教学现状
现阶段的中学英语教学,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英语单词的背诵、英语语法的讲解等“死知识”的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过分强调英语的语言表达形式,通常用逐字逐句的手段向学生讲解文章内容,教学显得很不灵活,缺乏有效性。而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这一教学现状的改善,通过情境教学课堂的建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中学英语的学习。
2.有利于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根据教学大纲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中学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对该语言国家的文化有一个大体的认识,详细来讲要学习并了解该语言国家的地理环境、人文知识、风俗习惯等内容。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课堂很难做到这一点。而情境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隐性教学的作用,为学生营造出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全面开展素质教学。
二、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构建学习环境,开展情境教学
在中学英语情境教学的大背景之下,中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大的不足,即汉语用语习惯和英语教学存在的矛盾。众所周知,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使用的是汉语,汉语用语习惯早已经扎根于他们的思想当中。而只有在英语教学课堂中学生才会接触到英语,进行英语的学习。也就是说,如果教师在中学英语教学课堂中使用汉语上课,则很难充分发挥出英语教学课堂的作用。因此,中学英语教师要尽可能的使用英语上课,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真实的英语环境,让学生使用英语思维来思考问题。这对于中学时期的英语教学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学时期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小学阶段就对英语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称得上是“入门”。而中学时期正是学生练习英语口语发音、英语听力的最佳阶段。基于这样的情况,中学英语教师尽可能要在第一节英语课堂上就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营造出一种真实而又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当中让学生形成英语思维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借助游戏方式,进行情境教学
就中学时期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对游戏的喜爱。对此,中学英语教师要牢牢的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游戏的方式,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该情境中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有序的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单词接龙”的游戏。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就准备好上节课所教的一些重点单词,在正式游戏的时候拿出来,逐一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快速的阅读。阅读正确的同学就能为该小组赢得一分,最终以分考核,分数最高的小组即为获胜。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学情境,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切实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课堂的质量。
3.采取多媒体技术,实施情境教学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与中学英语教学课堂的相结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与此同时,中学英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化抽象为具体,以图像、视频的形式将知识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学习。不仅如此,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进行生动形象化的教学,大大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课堂的质量。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去,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知识,加深学生印象,从而切实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还能够很好的改善中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值得一提的是,情境教学法以其强大的功能性受到教师的重视。中学英语教师要牢牢把握住情境教学法,可以借助于游戏活动或者是多媒体技术,开展英语情境教学,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篇7:快乐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言教学活动是交际的活动,交际活动中充满着情感和乐趣。同样,英语教学活动也是寓教于乐、寓情于乐的活动。寓情于乐会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自然,教师愿教,学生愿学。寓情于乐是通过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增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友谊,活跃课堂气氛。新教材突出体现语言教学的交际性,为我们提供了富有情感和乐趣的教学素材,并通过文字和图画在课本中充分体现出来。课本中蕴含的这些快乐情感需要教师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激活它,使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提高能力的动力。
一、“快乐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教师通过剪接、粘合、浓缩、扩充等手法实现书本内容的进一步生活化,并用游戏、娱乐、趣味语言、动作手势、示范表演、简笔画等形式,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意境、舒适的心境、愉快轻松的气氛,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饱尝愉快的感情体验,从而乐于学、乐于练、乐于记忆。
二、“快乐教学法”的课型设计。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快乐教学法的课型可分为:表演课、游戏课。
表演课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通过扩充、夸张、剪接等手段把课文设计为一段小品或短剧,由教师编导,学生分组表演,使学生在表演中学习真实的语言。
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英语教学中,适当组织一些游戏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减轻疲劳,而且还能使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到真实语言,也有利于知识的潜移默化。根据每一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饶有兴趣的游戏活动,如“猜东西”、“找朋友”等,不仅学习了教材内容,而且调节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并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好乐、好玩、好动、好问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我乐学、我想学”的方向发展。
三、“快乐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快乐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共分复习、介绍、操练和巩固4步。复习过程中,教师利用概括力和想像力,对学生学过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组合成小品、短剧等,增加趣味性,消除学生吃“回锅菜”的乏味感。介绍新教材时,利用简笔画、图片、实物等手段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在自然的语境中通过参加游戏,观看表演等形式去感知、意会新的语言点。在操练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融洽的气氛,让学生大胆开口,不必有错必纠,要让学生把话说完,多采用鼓励性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巩固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掌握知识和体验乐趣的统一,有些题目可适当降低难度,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达到教学目标。
四、“快乐教学”实施的益处。
1、英语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开展“快乐教学”的有效素材,只要教师做有心人,认真发现,不断挖掘,就会从中找到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学生就能享受到教与学的快乐。
2、“快乐教学法”可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紧张心理和记单词、句子的乏味感,使绝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快乐教学的实施,可以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友情,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寓德育美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总之,“快乐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欢快愉悦的教学环境,既减轻了学生的压力、负担,又遵循了教学规律,教师越教越乐教,学生越学越乐学。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其乐无穷。
篇8: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教育学论文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教育学论文
一、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 巩固学习的基础
在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时候, 因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 如果是较为抽象的概念, 学生难以清楚的解读。通过运用分层教学法, 学生的学习基础得以巩固。因化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大的难度, 初中生学习的思维能力有限, 如果没有跟随教师的进度, 将不利于后续的进步。在化学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开展基础知识教学, 使其稳固学习的意识, 同时也能扎实掌握基本概念, 保证给后续的学习创造条件。
(二) 重视效率的提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积极运用分层教学模式, 可保证教学效率有所提高。针对于初中生来说, 化学知识比较困难, 如果单纯依靠讲解, 学生无法准确的.解读, 所以借助于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能够鼓励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体系, 同时又能稳步的提高教学水平, 获取更为优质的教学成果。
(三) 强化学生的信心
化学知识对于初中生而言具备着一定的难度, 如果遇到学习的困难, 学生很容易一蹶不振, 在课堂上难以投入学习, 学习兴趣急剧下降, 影响到学习成绩[2]。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 特别是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 有目的的展开指导, 可以强化其学习的信心, 使其获得优质学习成果,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 实现科学的层次划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适当运用分层教学法展开教学, 需要教师对学生展开全面的了解, 尤其是对其学习状况加以分析, 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成绩等均能反映出他们的学习水平。教师需要将其合理分类, 明确他们在不同阶段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程度, 合理的使用教学方针, 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实践中, 教师还应该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 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二) 落实教学任务的设计
教师要依照划分得当的学生层次, 明确教学任务的科学化设计。在分层教学法的运用中, 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化学知识。学生的层次划分至关重要, 可以方便教师的任务设计。比如在《制取氧气》的教学时, 针对于优等生, 教师可以设置难度较高的任务, 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 倡导着学生积极实践, 这将对其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开拓发散思维有帮助, 确保学习成绩稳步的提高。后进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教师只需强调让他们认真观察思考, 提示学生应该重点关注那些变化, 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确掌握学习方法, 针对于基础知识, 还需要逐步巩固积累, 稳步提升学习难度, 确保学习成果得以优化。
(三) 积极做好分层评价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可想而知, 应该重视学习阶段获取的成果, 明确教学评价在教学全过程扮演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 化学教师还是采用了成绩评定法, 将学生的学习成绩视为关键点, 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境况和发展状况。这种方式并不适宜, 属于片面的评价方式, 很容易对学生造成打击, 使其逐渐失去热爱化学的信心。在分层教学法的影响下, 教师应该正视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 采取正确的评价手段, 让学生的学习成果逐步优化。比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检测后, 对优等生, 教师应该在分析其学习成绩的时候, 发现其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如针对典型化学反应质量守恒进行详情分析并给予解说, 增加优等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 以此避免其过于骄傲, 影响到后续的发展。针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 教师也不能一味的否定, 需要适时的鼓励, 督促其更积极的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 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在共同的努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教师的激励, 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多给予肯定的态度, 使其可以更好的认识到学习的意义, 明确自身的不足和优势, 通过取长补短, 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结语
分层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阶段认识化学知识, 夯实化学的基础, 提升学习效率, 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化学活动中, 为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巩固基础, 努力的成长为更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赵忠勇.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农村教育, (10) :16.
[2]成兰兰.分层教学法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8 (05) :109.
篇9:快乐体育教学法在中职体育教育中的实施论文
快乐体育教学法,扩展了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空间,把“育体”和“育心”完美的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中学生强韧的毅力,树立起可以自我实现的目标从而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大有益处的。
一、快乐体育教学法概念
单单从字面意思来看,快乐体育教学法实际上就是指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到快乐和轻松,通过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快乐体育教学法的意义就是在于帮助高校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以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课程的无限魅力,从而达到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的目的。和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不一样,快乐体育教学法更加提倡个性和自由,不再将学生的思想束缚起来,从各个方面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在快乐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是教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充分彰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在排球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
通过快乐体育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长久的体育锻炼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观念,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将体育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合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即使是没有了专门的体育教学课程,学生也能随时保持体育锻炼的决心和毅力,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快乐教学法给学生传授的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的理念和信念,而不是一种束缚,在快乐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是刻板单调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会收获到更多有意义有用的东西,也会真正从内心深处爱上体育和排球这门学科。
二、在快乐中体会成功是培养自信心的第一步
推崇快乐足球的米卢的经典语录为:“态度决定一切”,情感驱动是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最好的工具,学生如果能够在体育锻炼中及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够养成信任、坚持和自信。尊重和理解学生永远是快乐教育的内涵,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体育教学从业者,我都会安排一堂“体育与自信”的主题课,通过让学生观看最近一些体育名人的比赛成绩、讲故事与心得体会等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我暗示中获得对体育锻炼的认同,营造一种跃跃欲试的参与热情,正确评价自己和体育锻炼,在榜样的力量支持下让学生充满对体育锻炼的期待与自信,这种快乐体育教学法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教育智慧永远是上好一堂好课不可或缺的,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难度,不能以同样的标准来限制每个学生,也可以结合一些当下流行的形式来设定上课情景,如选秀、闯关。积极的成功体验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豁然开朗,比如传统教学模式下,一直贯彻“竞技”为中心的初中体育跳高训练,忽视了它自身存在的趣味性,没有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到弹跳力和灵活性的魅力所在。所以摒弃这种传统观念尤为重要,可以分成高、中、低竿三组,在教授学生基本技术和技巧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来选取跳高的高度和跳高的方式,或者采用小组闯关的形式,从低到高层层递进,实现高度的不断增加,以展现初中生爱尝试、拼搏和赶超的特点,在向高度挑战的同时,也是一种对学生的自我挑战,当体育课成为学生大胆表现自我的舞台时,就可以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不同的成功体会,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挑战,对学生来说,既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又培养了坚强的品质,还养成了我能行的自信心,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克服自卑与胆怯,让学生勇敢面对挫折
自卑与胆怯是伴随体育课的一种负面情绪,这些都是学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有的学生上体育课躲躲闪闪,不敢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经常以各种理由请假,也有的同学做一些基础动作时,非常的胆小,甚至在进行体育锻炼中就选择放弃,自卑与胆怯让这部分学生吃尽苦头,也根本不能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所在,所以体育老师在面对这样情况时,首先应该具备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让这部分学生逐渐打开心扉,重获自信。在我任教的班级中,采取学生轮流做体育委员的方式,让学生在整队、带领同学做操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原本自卑与孤僻的学生也参与到体育课中去,唤醒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是非常有用的。
对于胆怯,主要体现在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胆怯和对体育器材的胆怯两方面,前者多半是由于学生不能很好理解教师言语的目的或教师对学生急于求成造成的,中学生可塑性强,对于这种胆怯,可以从多鼓励表扬、安排学生担任体育小干部等途径来消除,首先应该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可以故意安排那些体育能力相对差的学生协助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场地布置等活动,明白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对于学生有一点进步也能够及时加以表扬与肯定,不要让批评成为主旋律,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对于体育锻炼项目教学要循序渐进,切忌拔苗助长和急功近利,让学生可以在自信和勇敢中体验学会去战胜困难和挫折。
对器械的胆怯则是学生有害怕在体育鍛炼中受伤等心理因素造成的,毕竟初中体育课不是竞技比赛,它还是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为导向,所以可以改造运动体育项目,如跳高比赛用的竹竿可以用橡皮筋代替,即使有同学跳不过去,也不会存在受伤的情况,对于减轻学生的心理恐惧感是立竿见影的。另外,让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也是根除学生胆怯情绪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初中女生面对跨栏等项目时都有本能的抵触情绪,就该将消除这部分学生对栏架的恐惧心理作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期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在的体育课程的教材内容也呈现出简化技术结构、降低运动难度和改造场地器材的特点,符合了新课标准的新理念,也顾及了学生的安全和健康问题,成为帮助学生克服胆怯的重要武器。在挑战和游戏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自信心。
四、结语
总之,快乐体育教学法能够给学生一种愉快地学习体验,充分体现了体育教育的德育力量,对培养中学生的自信心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值得我们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篇10: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案例论文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案例论文
【论文摘要】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力为本位,它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激烈的竞争职场。本文以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为案例,探讨了如何有效而具体地实施项目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促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
【论文关键词】高职 英语教学 项目教学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此同时,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思潮出现在职业教育领域里,它使全球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革命,也为我国高职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高职英语与项目教学法
1.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教育部高教司于10月颁布(试行)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了“一个原则,两个并重”,即高职英语教学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英语能力并重。要求中所提出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能更有效地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2.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辞海》对工程意义上的项目的定义是“具有独立设计的文件,竣工后能独立发挥设计所规定的生产能力或效能的工程,可以指建设项目,也可以指项目中单项工程”。[1]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共同实施完整“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活动。它以“项目”为中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项目任务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者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满堂灌”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毁灭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其授课主要方式是通过语篇教学让学生掌握单词、短语和语法。整个传统教学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理论教学为重点。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教学法以“英语+专业”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技能和英语应用能力很有效的结合,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职场。通过“项目”,培养高职学生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得到很明确的体现。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案例
本文作者实施项目教学的材料为《新视野英语教程》中的(读写教程3)IAmHome(我回家了)[2],实施项目教学班级为旅游1001班全班。本篇课文主要内容如下:为改变大家对美国的家庭观念,文章讲述了美国人家庭中难以割舍的亲情,也让读者感受到美国年轻人和中国年轻人一样,都有强烈的思乡情感。项目教学法的主体部分为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可将其细化为以下五大环节。
1.确定项目
确定项目时,要求教师要因学生而施教。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学生的英语能力来确定项目。英语教学不像在财会、机电、焊接等专业课教学有着显著的'操作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具体的、显而易见的一些任务。基础英语教学可根据课文内容来确定项目,也可根据文章主旨进行引申。根据学生专业和本篇课文的特点,由此派生出跟日常生活相关或以职业为导向的项目即WelcometoMyHometown(欢迎来到我的家乡)。此项目对旅游专业具有可操作性,它能够将学生的专业与未来职业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2.项目分组与明确项目任务
如何将全班合理的分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分组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励他们进行语言交流,并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3]。基础英语的项目分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英语水平,但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如将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分在同一小组,其内部成员展示自我机会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如将英语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同学分在一组,学习氛围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小组成员无所适从,结果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分组时,有必要考虑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学习成绩、认知结构、认知能力等采用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4]。根据学生专业和生源地,作者将旅游1001班38位同学大致分为内蒙组、宁夏组、陕西组,但由于本班将近三分之二的同学为陕西生源,又将其细分为关中组、陕南组和陕北组。
为了能较好地完成项目,教师可将总项目细化。项目任务的细化可以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小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保证学习的方向和目标[5]。教师可将“欢迎来到我家乡”的总项目任务具体化为:
TaskⅠ.Preparationofthewelcomingspeech.
TaskⅡ.Introductiontothescenicsite,localhistory,localculture,localflavor,handicraft,etc.(学生可选择其中的一方面,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TaskⅢ.Bookingahotel.
TaskⅣ.Farewell.
3.自主探索与项目制作
自主探索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准备过程中,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图书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来做项目准备,无疑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在与小组成员间讨论中,学生展示了思维的多样性。小组成员对家乡的景点、风味和家乡的旅游路线、文化和历史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小组成员还对项目的展示方式提出建议,如照片、图片、录像、角色扮演等。由于高职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教师可将自己平时积累相关材料提供给学生,也可提供相关词汇和固定句型,以强化其表达能力。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如需帮助,如打印,相机、碟机、多媒体教室等,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配合。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对未来所从事导游职业也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4.汇报成果
汇报能增加学生成就感和再学习的动机。学生汇报过程应该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如果小组成员在汇报中由于紧张而未能按照计划进行时,教师可依据情境给予帮助或提示,而不能随意打断或终止汇报。如果汇报过程中出现了语言方面的表达错误,应该在该汇报结束后给予批评和指正。
(1)角色互换:角色互换能使小组成员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自己的任务做充分准备,且能各展所长。在执行细化项目时,汇报人可通过轮换的方式。如致欢迎词时,我们可让那些性格开朗、英语基础较好的成员来完成;介绍家乡的具体特产或者风景时,可让性格内向或基础较差的成员来完成,因为充分的准备可使成员对具体的项目能有较完美的汇报。
(2)图片展示:成员通过曾经的旅游照或者整理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家乡的景区、手工艺品、风味小吃等。图片展示让全体同学在欣赏美景、了解家乡的同时,快乐地学习英语。
(3)多媒体展示:学生可以将准备好的素材做成PPT,像专业导游一样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家乡。在PPT的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集思广益,丰富了词汇量,增加了对家乡的情感,同时也加深了对本篇课文的理解。
(4)模拟带团:如在预定宾馆的任务中,小组将其成员分成三部分:导游、游客和酒店服务人员。导游带游客入住酒店后,却发现酒店有很多方面难以令人满意,于是导游、游客和酒店服务人员间展开对话和调解。模拟带团不仅能很有效的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随机应变和团队协作能力。
5.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可分多种形式,如口头和书面评价;具体任务评价和总体项目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学生在自身优点被他人承认的过程中由于产生喜悦的心情而形成自信,这种自信会使学生相互激励,从而形成共感―互动的人际关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6]。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准备和汇报给予表扬,然后指出学生在项目准备不足之处和汇报中出现的语言表达错误。其次教师的点评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时,更重要的是要认识不足之处,使得英语水平、分析能力和综合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总结
经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项目教学法能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达到了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职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使高职英语教学迈开了新的步伐,它也将更有效的推动高职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385.
[2]郑树堂,胡全生.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教程3)[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3.
[3]陆波.高职高专英语项目教学法小组活动探析[J].吉林: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9(12):121.
[4]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7:116.
[5]刘福英.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45.
[6]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283-284.
篇11: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带入到教学的情景中,激发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本文主要阐述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对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深析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具体表现,全面的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中学体育教学;应用
在中学的教学中,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体育的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体魄,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兴趣教学法运用到中学体育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体育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体育教学更加丰富有趣味。本文结合自已在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对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浅析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表现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法,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教学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灵活的采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喜爱运动的习惯。采用兴趣教学法,激发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吸引不积极参与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一个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都可以收获知识和得到体育锻炼。比如,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看国际的足球比赛,排球比赛等体育项目,然后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体育的魅力,从内心里喜爱体育,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形式教学中消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出适合体育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兴趣教学法在体育教学的应用,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身体素质、个性进行分析,在根据这些特征对学生进行引导,先让学生对某个体育项目有个基本的了解,在根据学生对其感兴趣的程度,结合自身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关键点。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重复的做同样的动作,体育教学比较枯燥,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改变教学的方法,采用兴趣教学法,在教学中,抓住一个特点,认真的分析研究。譬如,在体育课上要训练学生立定跳远的能力,可以设置踩石头过河的游戏,之后再利用这些石头完成跳跃,以此来加强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锻炼的兴趣。
二、阐述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的教学模式
中学体育教学的模式缺乏整体性原则,课程的设计没有具体到内容上,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大多数的情况下采用的是“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基本教学的任务,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忽视学生的兴趣、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也没有考虑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目前,在我国在中学的体育教学课堂上一般都只进行简单的教学活动,比如跑步、比赛等单一的形式,学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老师的安排下被动的参与,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利于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
(二)兴趣法教学有效性不够
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依然处在一个传统教学观念的阶段,过分重视文化课的教育,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存在一部分体育老师觉得体育课是可上可不上的课,在上课的时候也是随意的教学,并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理念,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高,对体育知识缺乏全面的了解。而且,对于中学的体育课,教师和学生普遍的认为对自已的升学影响不大,可以不必花费时间去学习,在规定上课的时间常常会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像天气不好不能进行户外运动,文化课教师拖堂,班主任工作不到位,体育活动单一,场地和器材不足等种种因素而取消体育课的学习,使得体育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兴趣法教学实施的有效性不高,流与形式,缺少更大的积极性。
三、探析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中应用的具体表现
(一)兴趣小组的自由组合
随着新课改改革的全面实施,中学体育教师也逐渐重视兴趣教学法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自由的组合,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体育活动,发挥出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互相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取得整体性的进步。
(二)心理引导式教学模式
中学生的性格还处在塑造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性格比较叛逆、浮躁、急躁,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心理引导,多开展一些开放性强和合作意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情景引导教学模式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素质和兴趣爱好来设置的,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总结
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教学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体育的锻炼,使体育教学更加丰富有趣味。中学体育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情景交融和心理引导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实现兴趣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满足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德救.兴趣导向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17(30):23-24.
[2]刘云雷.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兴趣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3(03):249-250.
[3]魏忠仁.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和谐氛围[J].教师,,11(18):21-22.
篇12: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专药剂学教学中的实施教育论文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专药剂学教学中的实施教育论文
摘要:在药剂学教学中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药剂学理论教学效果,符合当代药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专药剂学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注意点
药剂学是我校药剂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可掌握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为日后从事药剂的生产、销售、管理、临床用药奠定基础,但其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应用性强,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与实际应用,新兴技术紧密相连,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药剂学教学中采用运用案例法,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概念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创立,后来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和工商业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内涵。1919—1983年被称作案例教学法的推广期,此期间法学、医学、企管及许多专业教育领域都开始使用案例教学法,1984年至今,被称作案例教学法的成熟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专业教育,更受到以“教学”为专业的师资培育机构的高度重视。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详言之,案例教学法指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回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以讲授药用辅料的重要性为例讲解案例法在中专药剂学中的实施过程。
1.选择案例。
课下教师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材料收集药用辅料的相关案例及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提前几天预习相关章节知识,收集相关材料。我收集的比较典型的案例有:齐齐哈尔制药二厂的亮甲素事件,鱼腥草不良反应事件,1937年美国磺胺事件。
案例1:5月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部分肝病患者在使用了亮甲素注射液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数人死亡。此时一经曝光,全国震惊,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最终查出原因:为求暴利,王桂平将工业用二甘醇代替药用丙二醇销售给齐二药,而该公司又将这种二甘醇使用在亮甲素等药品的生产中,医院在使用齐二药的亮甲素的过程中,造成悲剧。
案例2:,有“中药抗生素”之称的鱼腥草注射液因部分患者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被叫停,在该药被叫停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召开了7次专家分析例证会,寻求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最后结论:是吐温-80。吐温-80在标准制定和使用规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在此事件中,专家对9个企业,19批次的鱼腥草注射液进行分析发现,各企业使用吐温-80的含量为0.07%-0.59%,相差竟达8倍。而吐温-80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休克、呼吸困难、低血压、血管性水肿、风疹等症状。
案例3:1935年生物学家格哈特·多马克发现了磺胺的抑菌特性,随后各种磺胺制剂如片剂、胶囊剂等相继问世,但在面对儿童这一特殊患者群时却缺乏一种口感好、易于服用的剂型。针对这一需求,1937年美国一家公司的主任药师瓦特金斯(HaroldWotkins)用二甘醇和水代替酒精做溶媒,配制色、香、味俱全的口服液体制剂,称为磺胺酏剂,未做动物实验,在美国田纳西州的马森吉尔药厂投产后,全部进入市场,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当时的美国法律是许可新药未经临床实验便进入市场的。到这一年的9—10月间,美国南方一些地方开始发现患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共发现358名病人,死亡107人(其中大多数为儿童),成为上世纪影响最大的药害事件之一。后来的动物实验证明,磺胺本身并无毒性,造成中毒死亡的是工业用二甘醇。主任药师瓦特金斯在内疚和绝望中自杀,这就是美国当时震动较大“磺胺酏剂事件”。此事件促使美国国会通过《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ood,DrugsandCosmeticAct,简称FDCA,1938),对西方药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2.展示案例。
将此案例的文字材料课前分发给学生,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齐齐哈尔制药二厂的亮甲素事件。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1)在这三个案例中出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使用什么原因造成的?
(2)案例1、3中的二丙醇、案例2中的吐温-80,都是属于主药还是辅药?
(3)这三个案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4)药用辅料的概念是什么?
(5)药用辅料的分类?
(6)药用辅料的作用?
4.组织小组讨论。
0807班是我校高中专药剂班,人数36人。我将其分成6组,6人一个小组,各组选出组长,引导小组成员查阅教科书结合课前预习的相关知识就问题进行讨论,在此期间学生积极性很高,讨论热烈。我巡视检查,指导学生不要偏离讨论主题,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课堂纪律进行“微观调控”,让各组组长记录同学发言,最后由小组成员就发言作出总结,选出代表。
5.组织班级交流,作出总结。
由各小组选派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处理意见,我给予补充。
如:(1)在这三个案例中出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使用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案例1.是工业用二甘醇代替医用丙二醇,案例2是吐温-80使用不规范,案例3是二甘醇作为溶媒。
(2)案例1、3中的二丙醇、案例2中的吐温-80,都是属于主药还是辅药?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都属于辅药。
我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
(3)这三个案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都属于辅药使用不当。
我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并强调辅药在药物生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勿“重主药轻辅药”,而且教育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要有心系人民健康,医者父母心,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扎实的专业知识。
(4)药用辅料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多媒体课件展示):药用辅料指在处方设计时,为解决制剂的成型性、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加入处方中,除主药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它不仅赋予药物一定的剂型,而且与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有很大关系,其质量的可靠性、多样性是保证剂型和制剂先进性的基础。
(5)药用辅料的分类?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多媒体课件展示):辅料按在制剂中的作用分为66种(略)。
(6)药用辅料的作用?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药用辅料的传统作用往往在于帮助主药成分的释放,促进主药成溶解或者是用于一些专门的用途,但从发展趋势来看,药用辅料所扮演的角色肯定会越来越大。比如:喉包衣能使药片更容易被吞咽,已经被用来改善药片的美观性;肠包衣已经改善了药品的生物有效性,使活性成分能够持续释放。
6.案例教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总结实现了师生互动,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反映:收获很大,不仅深刻体会了药用辅料的重要性,而且感到作为医务工作者身上责任重大,更要认真掌握专业知识,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1.选择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可以由书籍、报纸新闻中收集而来的案例,也可以是教学者自行撰写或由现成案例改写而成,但一般应以真实发生的时间为基础,完全杜撰的案例不但丧失案例教学的意义,而且会让学生反感,有被欺骗的感觉。因此,如果是不能发生的事件或不符合逻辑上的推理,虚构的案例应避免使用。好的案例符合以下特征:
①贴切课程和教学要求。
②叙述完整而不琐碎,连贯而不含糊。
③容易引起学生讨论。
④案例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中,教师应立即提出问题。教师提问不宜将所有问题一次全盘抛出,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3.组织小组讨论。
当学生通过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施程序包括:组成学习小组(可由教师安排,亦可自由组合),小组人数4—6人为宜,讨论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在此期间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控制好时间,如果班级人数多(超过30人)有必要上课前,5-10分钟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在学生讨论期间应巡视并给予指导。
4.组织班级交流。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案例讨论的核心。教师可以先表示对学生的欢迎,形式可用辩论会,通过交流,巩固、强化大家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策略。在此阶段教师要力保学生按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这一阶段,要力争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教师应熟悉引导案例讨论的技巧,如果教学过程中出现沉默、冷淡、缺乏动机、逃避人卖弄、多话的学生,也要有耐心和技巧加以解决。
5.归纳总结阶段。
教师归纳学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作出结论。教师提出的结论并不是单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针对讨论的结果提出综合的说明。
参考文献:
[1]张杰民.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务实[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7.
[2]高宏.药剂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美]舍勒基.[英]韦勒.郑俊民主译.药用辅料手册(第四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篇13:模块化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中的实践论文
模块化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中的实践论文
本文结合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模块化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探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体会。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目前的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实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等问题。为了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笔者尝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中使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尝试的结果表明,在计算机网络实验的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模块化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模块化教学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上,就是在课程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将实验内容按照一定规则或标准进行分解,使之成为多个具有一定功能、相对独立的实验模块。学生以小组或团体的形式在实验中通过对模块的灵活搭配进行实验,从而完成了对实验内容的探索与学习。模块化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如下。
(一)模块化教学法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模块化教学是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中的首要位置。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划分成多个任务,然后再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解决的方法,制订出解决方案和计划,最后动手操作完成任务。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自主性,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独立地进行数据测量、数据计算等各个实验环节。
(二)模块化教学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模块化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动手来获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需求等存在差异,如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完成实验,就可能出现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不够积极主动、缺乏互动、学习效率不够高等情况,而模块化教学在模块设置上采用了化繁为简的设计方式,把学习内容按功能细分成多个简单易操作的模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学习模块,这样,不同发展特点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三)模块化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团队精神。模块化教学模式向学生提供了一种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小组或团队合作的模式,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一般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必须通力合作、相互学习,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善于相互关注、倾听、合作、遵守规则的习惯,改变了以往实验过程中被动学习、机械训练的状态。
二、计算机网络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模块的设计及选取原则。首先,模块的设计与选取应结合专业特点,体现能力培养这一核心。采用模块化教学的出发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到实用技能,所以在进行模块设计时,所设计出来的.模块目标应明确,每个模块要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要突出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学生学习之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在专业方面得到发展。
其次,模块的设计与选取应体现适宜性这一原则。在进行模块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难易要适中。对比较复杂的内容,可以分成几子模块,但不能把课程所有的教学内容生搬硬套地细分成块,要确保每个模块有相应的目标和知识点,且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模块的设计与选取应与单元实验内容衔接,要有连贯性。模块教学需要我们去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过程,重视单元实验内容之间衔接,保证模块实验的连贯性,重视实验过程的整体训练。从学生的角度,给予学生循环选择模块或跳选模块的机会,强化模块的衔接和前后呼应,不能因为实验过程的间断而对实验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产生影响。
第四,模块的设计与选取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在进行模块设计时,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和操作,所选定的模块应能代表一个知识点或一种技能,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否则指定的模块就没有什么意义。模块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与操作,方便教师及时对教学进行总结与评价,从而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计算机网络实验的模块化内容划分办法。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在教学上突显“重基础,重技能,重做人,重升级”的办学特色,近年来狠抓教学质量,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着力推行“打造硬技术,培养软实力”人才培养模式。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模块设置上,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基础以及重点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将实验内容按基础型、专业型、综合型三个层次进行划分,每个层次实验内容按照“模块+任务”的方式设置模块,各个模块之间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基础型模块:主要是简单的操作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其中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认识、网线制作、常用网络命令、TCP/IP配置与测试、资源共享、网络故障等模块内容。具体的要求是:(1)掌握服务器、工作站和网络连接设备,了解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2)熟悉两种类型双绞线568A与568B的制作及测量;(3)掌握IP地址的设置及Ping命令的使用;(4)掌握文件共享及设备共享的设置;(5)懂得网络基本故障的判断与定位。基础型模块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实验环境、仪器设备,理解课程的理论知识,为做好后续实验作打好基础。
专业型模块:主要包括网络的组建、网络的配置与安全等模块。内容涉及到对等网的组建、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Server安装与配置、路由器及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www网页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小型局域网的组网、网络安全等技术。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掌握局域网工作原理、安装调试、维护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部分模块专业性较强,是从专业方向、实际应用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综合型模块:构建一个中小型企业网的案例。这个综合模块主要考查学生对前面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主要内容涉及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路由器和交换面的配置、网络布线、网络故障处理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实践能力,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模块化实验的教学评价。科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模块化的教学评价是通过对模块化教学中的教与学的效果的判断,来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或改进教师的授课策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模块化实验的教学评价方式分单元模块的评价和综合模块的评价两个方面。评价的主要标准是根据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实验过程出现问题的处理情况,以及是否能用学到的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判断,评定成绩主要分为优秀、良好、达标、不达标四种类型。一般来说,单元模块的评价就是对单个教学模块在实验结束时进行一次单元考核,考核的样式灵活多样,一般都要重点观察学生的实验完成的情况、教师提问学生答辩情况、实验报告填写情况、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急处理情况等内容。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具体操作是,在实验小组中让学生选出代表对实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同学们的参与程度、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以及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进行说明。让学生自我评价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综合模块的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体,而且要注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例如,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实验中,可以从学生是否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局域网组建来确定知识点能否得到落实;从实验过程是否规范、科学,学生是否能独立操作完成任务情况等来考查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危机处理情况等检查学生的创造性。
三、在实验中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体会
(一)凝练模块内容,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中实施模块化教学,首先,是教师的课前准备。每一项实验,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都要提前做一做,这样教师才能对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了如指掌,才能根据实验需求对模块内容进行进一步优化,明白在实验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才能有效预防各种失败或事故;其次,是学生的课前准备。在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好实验内容,了解实验任务,准备好实验报告、制订好实验计划、设计好实验步骤,这样才能确保实验按计划有序进行。
(二)建立有效的实验合作小组。模块化教学主要是以小组或团体为单位,以模块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验中,构建良好的合作小组非常重要,小组合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最终效果。小组中的成员的多少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4至6人一组比较合适,人数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操作和学习的效果。在小组中,一般每个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与责任,可以设操作员、记录员、组长等,学生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要不断轮换;小组的成员在实验前一般要求明确实验的任务和目标,并做好分工和计划,这样学生在实验时目标就比较明确,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边缘人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中去。
(三)学生的实验尽可能采用开放式的实验。在模块化实验中实施开放式实验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的、宽松的学习方式和实验环境,有利于学生在课内、课外有效地学习。在模块化教学中,每个模块的课程目标相对比较明确,学生在课外时间也能够懂得实验的模块要做些什么,达到什么目标,所以,采用开放式的实验不仅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课外可以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兴趣对实验进行主动研究和探索,满足了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有利于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操作。
(四)配套模拟软件,实行虚实结合,提高学生模块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计算机网络实验的内容较多、更新过快,在实验中有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法完成相应的实验。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模拟软件建立模拟实验环境,仿真各种实验过程,也可达到进行实验的目的。目前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方面常用的模拟平台有Cisco Packet Tracer,Boson NetSim for CCNA,华为eNSP等,以思科网络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为例,(下转第94页)(上接第92页)在计算机终端装上Cisco Packet Tracer之后,就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模拟网络中的各种设备,搭建各种网络环境,观察网络设备实时运行情况。在计算机网络实验中使用模拟软件,是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丰富和补充,起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作用,达到了通过实验教学促进能力提升的目的。
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丰富了实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完善实验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篇14:欣赏教学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路径实施的论文
欣赏教学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路径实施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欣赏教学 中学美术 路径
论文摘要:《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在以技能训练为价值取向的年代,欣赏教学只偏重于作为在学习和体验造型表现时起到某种参照和补充的功能,但是现在,当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面貌出现时,欣赏教学的功能就有了新的拓展,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从四个角度构建了欣赏教学在中美术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欣赏、评述”是美术课程中的一个学习领域,它充分体现出人文性质,使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在作品欣赏中被唤醒,提高他们的审美的感受、情感、想象与理解等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协调,最终使学生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及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欣赏教学呢,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实施欣赏教学几个环节,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感受环节
感受是进行美术创作表现的基础和前提,学生表现活动缺少感官刺激,就不能获得感性认识和创造灵感。直观知觉和理智分析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两个程序,美术课有利于两种认识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美术教学中一方面通过感知启发学生的美感潜能;另一方面,注意发展学生视觉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直觉训练提高学生的感性知觉、审美知觉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主动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运用美术创造性语言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欣赏教学也要从学生的自主感受入手,不能只是老师讲学生听,搞满堂灌。学生对一些艺术作品知之甚少,但目睹这些艺术品,总会有所感受和感觉,而学生不知道的正是教师设置质疑的宝贵契机。抓住这个契机,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追求新的鉴赏知识,使审美的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上升。在这一环节,要鼓励学生看和触,多渠道获得感知信息,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赏评环节
在这里,笔者把美术教学中的赏析改为赏评,其目的是欣赏课要有意识地开展对美术作品的评论,也是美术课程标准所说的“评述”。尽管在创作课中的赏析环节也有理性的分析,但不可能也不必要进行细致的评论;而在欣赏课中,细致的评论就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评论的内容包括作者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和作品在美术史中的地位和价值,更重要的是对作品本身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当然,评论的深度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审美经验水平确定。同时,评论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赏评中学生的审美实践活动应包括听、读、说等等。比如,在学生初步感受了白石老人精美作品的基础上,整理出白石老人的画作,让大家欣赏、分析、议论:“作品美在哪里?为什么那么惹人喜爱?”学生们可以分组讨论,教师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白石老人的画与真的一样,很好看,都是活生生的,充满着生命和生机。此时,教师应抓住机会加以点拨:这就是艺术家作品的动人之处,他把自然界中生物的形象同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认识融为一体,抓住最能表现生命力的特征而删掉累赘的细节,把它的活力表现出来,这就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但又形神兼备”。就以虾来说吧,同学们都觉得像极了,虾体透明,似乎活泼地在水里游动、在跳跃,但是与真的虾相比较,可以看出,虾的头、颈、足等细部都经过了提炼和概括取舍,与真的虾不一样。白石老人通过长期的.仔细观察,按着自己的审美规律,进行夸张取舍,画作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激发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并产生强烈的共鸣。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师生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意识,并转变了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并在共同合作中发展了教学。
三、表现环节
本环节实践中,教师可以把一堂欣赏课的美术作品分成两组:一组是用于赏评,另一组是用于表现。在赏评环节中通过欣赏第一组作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因为审美是美术实践活动的源泉,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文化教育。在表现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表现,让学生在对第二组作品进行自由的感受和自由的赏评,鼓励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个性发展唯一的目标是使个体活动自我满足、自我完成或自我实现,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立的分析思考能力。教师主要起组织、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学会自主学习和发展。表现是一种应用,在应用中去复习、巩固前两个环节的学习所得;表现又是一种开发,启发学生依靠直觉感受、想象和灵感,通过自由的表现去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说、写,还可以是表现性地搞点小创作,让学生对范画作品的形式美特别是技法等形成更深刻的体验。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表现并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获得参与活动的乐趣。写和作不必局限在课堂以内,而应该鼓励学生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寻找感兴趣的主题,围绕主题去拓展阅读、拓展欣赏、创新构思、创新技法等。这实际上就是美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研究性学习”。
四、总结环节
这里所说的总结不同于其他教学模式中的评价环节,其目的不在于比较学生学习成果的优劣,更在于让每个学生认真归纳、概括本课学会了一些什么。既要总结本堂课所欣赏的同类美术作品的共同艺术特征,又要总结所学习到的鉴赏知识,还有所获得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经验。总结不仅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还应该说和写。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推荐好书、好的艺术节目等。让学生课外去欣赏、看展览、去继续延伸学习。
总之,中学美术教育中应加强艺术欣赏,在美术欣赏教学要力求体现人文性、自主性、创造性,最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更好实现新美育中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人民美术出版社,
[2]邓福星.美术教育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3]常锐伦.全国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教育论文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篇15:在教育学课程中实施四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的论文
在教育学课程中实施四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的论文
[摘要]公共教育学课是高等师范院校打造合格教师的专业基础课,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培养学生的从师素质。“四段教学模式”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证明该模式能改变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被动局面,希望通过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掌握的程度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教育学课程四段教学模式高等师范院校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师院校普遍关注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改革,但多数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上,这些改革固然重要,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师范生普遍不愿学习教育学课程的现状。为此,笔者认为,要想彻底改变这种不良局面,还应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院打破公共教育学课程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被动局面,通过创立“启发引导、自学讨论、重点授课、解决问题”的四段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尝试,其收效十分显著,主要体现在运用该模式实施教学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明显增强。
二、教育学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通常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具有整体性、针对性、操作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教学模式的构建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以教学理论为基础演绎而成,二是对成功教学经验加以归纳而成。教育学课新模式也应不仅寻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还应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作为指导思想,把握时代脉搏,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而创立。
鉴于教学模式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而课堂教学方法又有多种形式的现状,这也就为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依据,就目前的情况看,大致可归纳为三类:(1)一般教学模式。意指通常情况下最熟悉的传统惯例,即教师主要通过讲解、板书、演示等方式向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传递信息,成为集体授课演示模式。
(2)个别化学习即自学教学模式。是由学生自己阅读指定的材料或教科书,以及利用实验室或其他教学设备,去发现和解决问题。(3)小组相互作用的教学模式。即小组讨论活动,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式的质疑、辨疑和解疑的方式。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所长,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教育学课新模式的构建,就整体而言,仍应以传统的三类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托,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同时兼顾师生的双边活动,尤其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单就教师讲授这一环节,也有别于传统的“一言堂”,它是在加大启发诱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带着疑惑和问题的前提下而实施了重点讲授,并且这种讲授又是为了日后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应该说,学生在此种模式下的课堂参与热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涨。
三、“四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启发引导。在这一环节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所讲授内容的任务和方向,即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这个问题的意义和作用,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该环节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每节课的引言设计要更加精心。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倘若引言精彩,引人入胜,便会抓住学生的心。否则,将会降低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在讲“教学工作基本环节”一节时,常规技法是把五个环节逐一介绍,学生能记住教学内容教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启发引导教学模式中,应着重第一环节“备课”的启发和讲解。上好课的第一步是做好备课工作,这亟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引言中可以这样设计:先在黑板上有意将“备课”的“备”字写成“背诵”的“背”,刚写完学生便小声议论“背字写错了”。教师可以问:“为什么错了?‘备课’不就是要把所讲的内容背下来,上课时讲给学生吗?”同学们一下子愣住了,有人摇头,有人开始琢磨,急于想了解事情的真相。趁着学生热情高涨,教师接着说:“这个‘背’字我是故意写错的,应该是准备的备。那么,为什么是准备的备,备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备课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呢?”几句话,让学生明白了这节课的任务和方向,激发了学习兴趣,这种兴趣正是从学生急于想要了解的问题中产生的`。
教育学中的许多理论问题比较抽象、深邃,正需要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形象,把高深的哲理变成浅显易懂的俗语,进而为学生搭起步入知识殿堂的阶梯。
2.自学讨论。自学讨论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对自学讨论式教学,通常可以分为四步进行:第一步,给学生布置自学提纲,让他们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使学习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自学提纲的详细程度应以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而定。开始时提纲要详略些,日后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提纲可以略写,并可出一些综合性的思考题,让学生边学边想,深入理解。学生在自学时,教师可注意巡视,检查自学情况。第二步,相互议论。学生自学完教材以后,对思考题有了自己的见解,但理解程度不同,这时前后左右以及同桌的同学可以小声议论,交流个人自学所得。此时,教师仍可注意巡视,掌握学生议论的情况,也可以参与某几个学生的议论。议论声逐渐减弱直到消失,表明已议的差不多了,应适时转入下一步。第三步,讨论发言。按思考题的先后顺序,逐个问题进行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并把每个学生的发言要点写在黑板上。第四步,总结提高。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见解、观点,引导学生再概括,在此基础上,教师做出恰当的评价,得出正确的结论。
3.重点讲授。重点讲授是指抓住关键性问题讲深讲透,以点带面,配合第一环节,通过启发引导,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学论中的“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一节是十分重要的部分,由于它是理解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为此,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必须采用重点讲授的方式。而“教学原则”和“自学方法”两节则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做到“学懂会用”即可,这期间如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个别答疑和集体辅导的形式帮助消除障碍。
随着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学课需要更新和补充的内容也很多,再加之课时所限,因此,课堂教学除重点讲授外,还存在着 “精讲”这一问题,以便能把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展示给学生,同时又为他们留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几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先后将“素质教育的诸多问题”“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相关问题”“当代学校德育实践研究”“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等理论界及实际工作中所探讨的热点问题,配合“精讲”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之功效。
4.解决问题。开设教育学课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基础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此目的将是构建新模式所必须要顾及的。
鉴于教材中的内容多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这对缺乏基础教育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未免枯燥无味,不仅不利于理解,更不利于应用。为弥补这一不足,在该环节中,可以进行案例教学的尝试,大体经过三个步骤加以实施:一是出示案例。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唯有这样,方可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教育理论。二是组织讨论。将选择出来的案例提供给学生,同时还要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教育理论去分析案例,并注意随后进行广泛的研讨。三是总结评价。主要由教师来做,指出讨论的优缺点,进行补充性的说明或进行提高性的讲授。
[参考文献]
[1]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小微,张天宝.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钟启全,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6:临床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临床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的必要手段,其特点是利用实验室平台完成某一实验项目的操作,从中学到基本技术,并对实验原理、方法的优劣、注意事项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在确保实验环节在控的情况下,能对异常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得出结论。对于一些难于确诊的疾病,还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灵感。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所接受的实验诊断学教学大多数由医学院校检验专业的教研室承担,如何利用实验室平台,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诊断能力是检验医学专业教师的重要任务。实验诊断学课程是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的桥梁课,其特点是利用实验室手段完成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其中包含着大量实验数据和临床疾病的信息。但是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他们还没有掌握足够的临床知识,而且今后也不亲自参与实验室检验,这样使得他们既难于短期内消化教材中涉及的临床问题,也难于理解某些检验项目的原理和意义。从而导致这门课程的教与学都带有较大的难度。
【关键词】 临床案例分析 实验诊断 实验教学
在理论课进行病例讨论式教学,因其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也得到了国内外多数医学教育理论家的认同[1-3]。但是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如果对临床问题的解决仅停留于理论上,仍将会陷入纸上谈兵,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如何利用实验课教学加深学生对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操作技能和结果分析等知识的印象?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1 研究方法
1.1 教学对象
五年制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及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实验诊断学》课程分别在上述专业学生的第6和第7学期进行教学。
1.2 课程设计
1.2.1 知识模块的划分 根据大纲要求,将所有实验内容划分知识模块,划分的依据是临床常见病的实验诊断。基本划分为:①血液一般检验(常规):主要应用于对常见贫血、感染的初步诊断、其它血液病的过筛,以及上述疾病的疗效判断。特点是临床常见、标本易得、操作安全,成本低。②骨髓细胞学检验:主要应用于几种常见的血液病,如营养性贫血、ITP、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特点是形态掌握,临床比较常见、标本易得。③尿液一般检验:主要应用于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和肾盂肾炎等,特点也是临床常见、标本易得、所需设备及试剂简单,便于实验室开展。④早期肾脏损害的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糖尿病、高血压、药物性肾损害的早期诊断。特点是临床常见、标本易得,本实验室有一定的研究基础。⑤其它知识模块:由于学时有限,可采用验证性的实验教学。也可根据实验室条件和临床病例资源情况选择性地开展。
1.2.2 问题的准备 根据具体的临床病例,设定学生在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所要回答的问题。所准备的问题大致包括:①对现有资料(临床症状与体征、病史等)的分析;②初步印象;③最初使用的检验项目;④检验过程与质量控制;⑤诊断该病所需的进一步检验(查)项目。
1.2.3 学生分组 按照自由组合或学生花名册分组的方法,每小组人数在3~6人。
1.2.4 病例采集 根据授课计划规定的教学进度和知识模块划分情况,由各小组的学生深入临床科室采集相关病例,包括问诊、基本的检体诊断和其他辅助检查报告单的阅读。根据上述结果,摘录、编辑成初步的病案资料。
1.2.5 标本收集 征得病人和医护人员同意,留取合格的检验标本,作好标记后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实验室,如不能及时检测,由带教老师妥善保管。
1.2.6 实验准备 带教老师根据实验内容准备好器材与试剂。要求材料充足,仪器设备处于质控状态。
1.3 教学实施
1.3.1 带教老师交代病人临床资料,由学生小组内部讨论,确定初步诊断意见和所需检验项目。
1.3.2 达成一致意见后由带教老师简单的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处理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必要的操作演示。然后由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或操作说明书自己完成实验。
1.3.3 实验报告或课下作业 学生在课堂或课下分组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初步诊断意见后,连同其他相关问题的讨论结果,写在实验报告中。
1.4 课后总结与成绩评定
每次实验完成后,带教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情况和实验报告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组织学生再次回到临床科室,调阅病人的完整病历,将自己的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验证自己的分析能力,找出自己的差距,积累更多的'诊断学知识。在评定试验成绩时,主要依据是:①采集病例和临床标本的积极性与时效性。②与同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试验项目的自觉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③课堂讨论发言的积极性与准确性。④实验报告书写的规范性和实验结论的准确性。⑤与临床医护人员和病人交流的能力。
1.5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考试成绩分析、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三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座谈会在学期第9教学周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在本课程结束且已获知考试成绩后、完成专业课学习后和毕业实习后的三部分学生中进行。以保证信息的客观性。
4月郑文芝等:临床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第2期204月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第2期2 结果
上述教学方法开展5个学期,共有1 420名学生接受了该训练,其中有40%的学生亲自参与了临床病例和标本的采集,收集到典型病例累计60余例。理论考试中病例分析类试题占50%,学生在该类试题中得分率普遍较高,多数班级平均分数在75左右,个别班级达80分。问卷调查及学生座谈会信息显示,学生觉印象最深是贫血、肺部感染、白血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性肾病和尿路感染等疾病的实验诊断,符合教学大纲要求。92%的学生对这种实验教学方法表示认同,60%的学生建议增加实验课比例,其中毕业生在该方面的反应尤其强烈。
3 讨论
上述实验教学方法的实施,得之于以往实验诊断学在实验考核中的启示。因为在过去的实验考核中,主要考核学生正确选择化验项目、正确操作、正确分析结果的能力[4-6]。学生对所讨论的病例仅停留在书面介绍,没有具体的感性认识,更不参与临床标本的收集。而采用上述教学模式,学生亲自参与了从接触病人,收集第一手临床资料,到指导病人留取标本,直至完成检查与诊断的全过程。在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同事培养了学生与病人,学生与临床医护人员和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能力,有利于今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和同事关系。同时也为教师在理论课上进行案例讨论提供了大量素材,使学生更明确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
实验教学是理论课教学的必要补充,尤其是本科生,培养过硬的动手能力更为重要。为此,许多医学院校承担不同课程的教师都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体现了各自的特色[7]。比如大学生科研兴趣小组、个别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上述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8],适用于基础课学习阶段。但实验诊断学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临床应用。学生能否有意识地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诊断手段,对具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断,是他们今后能否对疑难病例进行正确诊断的基础,也关系到他们能否树立独立面对病人的自信心,更是激发他们掌握更多诊断学知识的良好契机。如果学生在对具体病例处理的过程中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势必要通过自觉地查阅文献、请教临床带教老师、访视病人等途径,找到正确的办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一些暂时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将成为他们今后通过学历深造和临床科研为之继续探索的支撑点,可避免目前某些医务工作者缺少研究目标与思路,进行盲目研究的局面。
事实证明,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专业特点,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效果,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文芝,温晓艳,李萍,等.适应现代医学发展方向,突出实验诊断教学特色[J].医学教育,2005,25(4):95-97
2 赵自刚,牛春雨,侯亚利.以病例分析为切入点 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J].医学教育探索,,2(2):43-44
3 钱方明.改进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质量[J].嘉兴学院学报,,18(1):206-207
4 郑文芝,温晓艳,李立宏,等.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与展望[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22(3):76-78
5 姚敏捷,李艳,梁兆祥.在实验诊断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实践[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2,24(4):243-244
6 温晓艳,郑文芝,李萍,等.实验诊断学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J].北京:全国实验诊断学教学研讨会论文,2003.100-102
7 郑文芝,温晓艳,李立宏.医学院校专接本学生与普通本科生学习能力的比较与教学模式反思[J].检验医学教育,2005,12(4):24-25
8 胡望平,于萍,鲜荣华,等.病例、论文与考试是实验诊断教学和实习的三项重点[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2):19-20
篇17: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摘 要】
牐犜谟⒂锝萄У闹匾性凸显的今天,面对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严重弊端,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口,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进行探讨。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误区,并提出此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第二部分对研究性学习理论做出解读,确立了研究关节点与突破口。第三部分以理论结合英语教学实践,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任务型”教学两种途径探讨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第四部分提出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思考与建设性意见,旨在推进我国英语教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研究性学习
牐犚唬 问题的提出:
牐牐ㄒ唬┯⒂锝萄У牡匚缓妥饔
牐牭苯袷澜缈蒲Ъ际跬环擅徒,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活动全球化、社会生活信息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劳动市场世界化等等形成了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牐犜谛碌母窬窒拢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强弱、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能力。外语是国际交流的工具,英语由于它在国际上运用得广泛而成为国际语言,英语在因特网上的运用已使它对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外语,而且是工作语言。因此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要提高我国公民的英语水平。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我国公民的基本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包括加入WTO等现实问题的迫在眉睫,新的形势对国民教育中外语素质的强化性要求显得更为迫切。21世纪的公民如果不熟练掌握英语,要想进入高新技术圈几乎是不可能的。
牐犚提高我国公民的英语水平就要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同志曾撰文指出“全球化趋势在二十一世纪更为凸显。世界将走进中国,中国将走向世界。因此中国教育必须要适应这一社会发展趋势,无疑外语教育就特别重要。”[1]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我国教育界,尤其是外语教育界的历史责任。因此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牐牐ǘ)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简况
牐犛⒂锝萄如此重要,因此围绕英语教学所进行的改革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所关注的。
牐犖夜外语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说不仅教授的内容是“舶来品”,而且教授的方式也属“舶来品”。我国外语教育从产生那天起便借用了国外外语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自觉对比法、听说法、情境教学法、自觉实践法、认知法、暗示法、社团语言学习法、默教法、全身反应法、交际途径、自然途径等[2]。各种教学方法都曾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和交际途径。
牐犖夜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对外语及外语人才的需求,我国的英语教育改革力度较大(因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第一外语以英语为主),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如:80年代湖北的黄炳灵、刘兆义等老师创设了“课文整体教学”(Globe System)思想,提出了英语教学中整体统帅局部,局部寓于整体,化难为易,语言结构的教学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及非模式化四个基本原则[3]。“课文整体教学”提倡将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在此基础上学习语言知识,而不是将课文的学习和语言知识的学习割裂开来。90年代上海的张思中提出了“ 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 [4]的16个字教学法,并在全国推广。这16个字的含义是:在一定条件下,集中适当的时间运用一定量的材料,在听、读、说、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一定难度的技能训练,通过反复循环强化,以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大的效益,对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分组复式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得。张思中老师还提出一门外语过关的百篇、千句、万词的背诵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的一轮改革中提出将交际英语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带进中国基础英语教学。这轮改革打破了多年以语法项目为主脉络编写教材、组织和安排教学的做法,第一次在中国基础教育中用话题、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方式编写英语教材(现行的统编教材),组织和安排英语教学。这些改革使我国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比较过去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牐牻衲昴瓿酰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开始,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5]目前,在经济发达地区,英语课程已经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有的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开设。课程提早开设的目的是提高公民的英语水平,那么现有的英语教学能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这给我们的英语教学改革又提出了新的课题。
牐牐ㄈ)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牐牼」苡⒂锝萄Ц母锊欢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也做了各类实验,但是改革者提出的好的做法还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确认,也未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更未成为英语教师们的教育行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所描述的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的状况是:费时较多,收效较少。分析目前高中的英语课堂教学,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牐1.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语法分析法
牐犛锓ㄔ谟镅越萄Вú皇怯镅韵暗茫┲杏泻苤匾的指导作用,不应忽略。由于语言环境的缺乏,语法无疑给英语学习带来了便利。这里的语法分析法是指我国英语教师习惯采取的以精读为主,强调规则,着重分析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以接受学习为主。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基本上还是语法分析法一统天下。有的教师甚至搬出语法书和词典,一条一条地抄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课堂浪费。语法分析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始终占据中心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1)以前各级各类学校的升学考试着重考查语法知识,这个指挥棒的影响使语法分析法教学大行其道;(2)语法分析法是大多数英语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引进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缺少实际的操作模式,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语言观和教学方法的改观不大;(3)语法为主线的教材编写方法为突出语法教学提供了教材保证。在实际教学中,语法分析法速度慢,耗时多、效果差,所教出来的学生英语能力也就相对差。就拿学生的阅读速度来说,方块字的影响使中国学生阅读英语的速度本来就相对缓慢,再加上阅读中时时考虑语法关系就更影响了中国学生的阅读速度。笔者认为,在基础英语教学中语法分析法占据统治地位是英语教学效果差的一?鲋匾原因?BR>2.扭曲了的英语能力训练--“题海战术”
牐犛锓ǚ治龇ㄊ褂⒂锝淌γ窃诮萄е凶苁墙教材内容零散地分解成许多语法点灌输给学生,然后通过大量的句型操练练习和各种试卷练习来巩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开设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的。初中一、二年级,有些教师们能用很稚嫩的“交际英语教学法”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还未能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时,就到了初三阶段。学生们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就进入了复习备考阶段。大量的练习题占领了初中三年级的课堂,学生的唯一学习方式就是在“题海”中遨游,“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给学生们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进入高中以后,教师们为了学生们在高考中考高分,从高一起就以“标准化题型”来训练学生,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学生们为了考试得高分,课上课后都在忙于做题。高中阶段三年的教学内容两年教完。到了高三,学生们几乎全泡在“题海”之中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用在“题海”中的时间不计其数,“题海战术”严重影响着英语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在这种学习方法的长期影响下,学生思维僵化,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学结果是培养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
牐3.错位的教学中心--教师中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尽管后来有人一再提出要摆正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但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中心所形成的惯性和学科中心的影响,教师们注重的是学科教学,并且将自己的教育对象看作是学习本学科的专门人才来“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育首先要考虑人的发展这个重要目标。教学中形成了从课本到作业,从作业到试卷,从知识到知识的“只见树木不见人”的教育倾向,课堂上仍然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因此,学生应如何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应如何自己去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学生应如何去丰富自己的阅历,学生应如何去发展,学生怎样才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教育思想似乎离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很远。教师中心的英语课堂上,学生活动机会少,更谈不上综合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在教学改革的影响下,有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注重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了,但是仍然是教师讲授为主,对于如何将课堂上学习英语的机会留给学生还是缺乏研究。
牐4.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接受型学习
由于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造成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单调和被动。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形成了学生是知识容器,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听知识、记笔记,课后复习、归纳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有的甚至不会归纳),然后消化、背诵。单调和被动的学习方式使不少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也使不少学生在学习英语多年后仍不能用英语进行交流。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知识面窄、知识结构单一,语言交际能力弱,不具备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需要,也远不能满足21世纪对优秀的和高、精、尖外语人才的需要。 (四) 高中英语教学的突破口--实施研究性学习
牐牳咧杏⒂锝萄е写嬖诘奈侍夥从沉四壳拔夜的英语教学还不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寻求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一直孜孜以求的。
牐犖夜在2000年新的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部分来开设,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式,也是一种教与学的方法。
牐牪宦凼亲魑课程形式还是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在世界的不少国家的教育中早已出现,而且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如:由于杜威的影响,研究性学习在美国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学习方式使美国的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60年代中后期,原苏联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改革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智力发展水平” [6]。面对21世纪的挑战,全世界都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改革的势头可谓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日本、新加坡、德国、英国、美国等等都把教育的改革作为关于国家前途、民族利益的根本大事来抓。改革课程、改革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欧洲的一些国家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之中更加重视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法国为了实现1994年开始的教育改革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增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7],日本在90 年代开设了各种综合课程如综合人类课程,自主、合作学习、课题学习等,从1996年起逐步在初中、高中实施[8]。研究性学习业已进入了我国香港的中学课程[9]。目前,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已引起了我国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部分来开设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领导和教师们的新课题。
牐牨收呷衔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在国内参加美国教师为中国英语教师所提供的假期培训中,笔者曾感受到美国教师的培训方式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在赴英国参加英国英语教师培训学习时,笔者对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感受更深:作为学生,亲身感受了英国学校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作为受培训教师,在为到伦敦求学的外国学生教授英语的过程中体验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作为访问者,在英国中学的课堂中听课,亲眼目睹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从亲身经历中,笔者深深体会到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的优越-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并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进入英语教学之中将对长期以来被语法分析法所占领的英语教学有巨大的冲击,会变教师中心的课堂为学生中心的课堂,也会逐步引起中国基础英语教学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改变。
牐犙芯啃匝习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种陌生的教与学的方式。目前,从全国来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还停留在作为综合实践课的一门课程的探索阶段,还很少有人尝试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施。鉴于对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的亲身感受,笔者大胆地在自己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做了尝试。但是,究竟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笔者从自己的尝试中仅有一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为了准确把握和理解研究性学习,先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谈起。
牐牰. 研究性学习解读
牐(一)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
研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近一两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的思想观念下催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包括教师们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牐牰匝芯啃匝习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牐牴阋宓难芯啃匝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于各科各类的学习活动中。
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通过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和亲身实践来获取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牐犙芯啃匝习,英文叫探究学习。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所作的界定是“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需要做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情况已经是为人所知的;需要设置调研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研究结果告知于人。探究需要明确假设,需要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 [10]
牐牬用拦《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所作的界定看,研究性学习是指以研究为本的学习,它指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牐犙芯考仁茄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研究和创新,教师只是指导者和帮助者,研究性学习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思想。
牐牐ǘ)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牐犙芯啃匝习与传统的授受式、接受式的教学不同,它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征:
牐1.探究性
牐犔骄渴侨死嗳鲜妒澜绲囊恢肿罨本方式,人类正是在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中获得发展的。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着强烈的新奇感和探究欲,研究性学习正好适应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知规律。这种探究性表现在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学生身边所遇到的可以丰富学生知识的问题,但它们不是深不可涉的,而是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可以解决的;也表现在研究课题的结论是未知的、非预定的,结论的获取也不是由教师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求证,最终解决问题来得出自己的结论。当然这种探究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的规范性、严谨性,只是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过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牐2.主动性
牐犜谘芯啃匝习中,“探究”、“研究”本身就富含主动性,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处在一种紧张、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究的过程,也是他们辛勤劳动、积极思考的过程,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不能像布置任务一样硬性地给学生一个课题,也不能代替学生去研究,把现成答案交给学生。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有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同时,他们在自我学习中增强了自信心,并逐渐学会了学习。
牐3.过程性
牐犙芯啃匝习重视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它强调从“做中学”,力图通过学生“做”的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际教育界近年流行三句话:你听来的就会很快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就能学会。[11]一个人的能力只能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也许学生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没有多大价值,是稚嫩的,不成熟的,甚至不完全正确,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
牐4.合作性
牐犜谘芯啃匝习过程中,学生们共同合作才能解决问题,他们还要和教师合作、和他人合作。研究性学习重视教师的指导、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商、对话、交流、合作往往影响课题的选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和别人相处、合作及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牐5.开放性
牐犛胍话愕脑擞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相比较,研究性学习具有更明显的开放性。从学习内容的选择方面看,它并不拘泥于书本上的一般学科问题,而是把视野放得更宽,更接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从教学形式方面看,研究性学习体现出最大的时空开放性,它不再局限于课堂45分之内,而是让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走向社会,利用图书馆、网络、调查访问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收集资料,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从问题的解决途径看,研究探讨的问题没有唯一的、预定的正确答案,它鼓励学生们自由想象,鼓励学生们自己如何征集材料,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撰写论文,不是在检验真理而是在寻求真理,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当然,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教学方式,它并不否定和排斥其他教学方式。相反,它十分注重以其他教学方式为基础,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学习机会和体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牐6、创新性
牐牬葱滦杂胁煌层次的表现形式,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新性,如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性;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新性,是指相对于个体开发的可能性和自我的潜在能力的创新性,如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知识的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等思维过程所产生的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就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来看,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就学习和研究结果来看,一般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运用或“再发现”。但从教育价值的角度来看,学习者通过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和探索性问题的创造性解决,从而亲身体验科学家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完全能达到有效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就这一意义而言,对学生来说,创新更多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和非常规想象等。
牐牐ㄈ)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牐犙芯啃匝习特别注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特别注重学习的过程及学生的实践体验,以下目标是研究性学习所强调的:
牐1.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牐犙芯啃匝习的过程, 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而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围同学现有的基础上的创新,还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牐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牐犙芯啃匝习最初的提出就是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理念,力图在保证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创造性学力”,促进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陈规。它要求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牐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牐牶献鞯囊馐逗湍芰Γ是现代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当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研究性学习提供的正是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为了完成研究任务,一般都离不开课题组内的合作以及与课题组外人士(如指导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与合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在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完成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和别人达成一致,如何分享共同成果等。因此,研究性学习也把学会合作作为重要的目标。
牐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牐犖侍庖馐都匆恢只骋删神,一种探索意识,它是创造的起源,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其中,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学生自主、自动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当然,主动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学习和运用一些研究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牐5.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
牐牬尤现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过程。“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探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2]研究性学习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包括图书馆、网上等获取信息。其中,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学生自主、主动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牐6.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牐犙芯啃匝习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课题,特别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问题,如环境生态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等。这些问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联系社会实际开展研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实际、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要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要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牐1.研究性学习符合客观社会发展的需要
牐犎死嗄芰Ψ⒄钩潭扔刖咛宓纳缁崂史发展阶段相适应,人类的培养方式、教与学的方式也是和社会历史发展相适应的。
牐牻逃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伴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并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古代社会(农业社会)由于发展相对缓慢,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也相对稳定,因此古代的教育目的就是传递文化,培养人们继承传统文化,主要教与学的方法是“讲授法”教学和“接受型”学习,教学水平是记忆。近代社会(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生产力突飞猛进。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以教师讲授结合提问、讨论、练习为特征的各种教学形式。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并掌握学习内容。与“接受学习”相比,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显著地增强了,形成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13],教学水平是理解。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中现代教学的能力发展目标是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和改组能力、发展知识的能力和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得到发展,教学水平是探究。社会发展需要将研究性学习推向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这是由客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决定的。
牐2.研究性学习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牐牳鎏澹ㄑ生)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会产生一种渴望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探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新途径。而研究型学习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因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自我探索为主,学生易于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他们成了学习主人-学会了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性学习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21世纪对人才要求的需要
牐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21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人才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必须全球化、国际化;具备学习、创新、创业与服务的精神与能力;具备崭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新的学习与科学工作方法,把握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和不断更新的社会需求,善于运用全球的知识基础和创新工作平台;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精粹,创造适应新世纪全球化时代的新的创新文化;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与人文精神和人文艺术方法结合起来,使科学技术的应用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等等[14]。
牐3.研究性学习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牐犠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以来,人们一直在摸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第三届全教会促使素质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明确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德育,重点在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重视的是人的发展。围绕素质教育所进行的教育改革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在课程设置方面推出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崭新课题。研究性学习所呈现的教与学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
牐4.研究性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牐犛捎谘芯啃匝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身尝试探究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开阔视野获得更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并且提高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及科研的能力,才能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素质和学生素质共同提高的过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了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价值。
牐犎.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牐犜谛碌囊宦止家课程改革中即将出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要实现英语教学的总目标就要遵循英语教学的特点,保证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根本。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研究性学习有多种实施途径,本研究主要从小组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两个方面尝试在高中英语教学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牐(一) 小组合作学习
牐1.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牐犘∽楹献餮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牐犙芯啃匝习是对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一种改革,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教育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它具有本研究上述的种种特点。由于传统的程序化系统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研究性学习不相适应,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灵活、开放同时也更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将个人学习、班级集体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合理的穿插结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15]。
牐牨狙芯拷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进英语课堂教学。
牐犛⒂锝萄需要给学生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因此英语教学小班化教学是理想的授课模式。 中国基础教育以班级授课制形式为主,而且不少学校的班级人数都超过了正常班级人数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牐2.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方法
牐牐1)分组。
牐牻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小组。可以是班级的自然小组,也可以是按英语教学的需要分成的小组,或是开放式小组-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分组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
牐牐2)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学习集体。
牐犙习任务的布置,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交流,课后的练习,专题性学习等均可以小组为单位。
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共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中可以显示各小组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不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则以互补学习为主。如:英语课文的预习。将词汇学习(Word Study),如编制词汇学习的练习作为共同任务布置给各个小组,课堂交流中各个小组定会出现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词汇练习;将课文的初步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如正误判断(True or False Statements),问答练习(Questions and Answers)、课文大意(Main Idea of the Text) 等作为不同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课堂交流中各个小组则以自己完成的不同学习任务方式呈现,共同完成课文理解的任务。
牐犙生在小组学习中经过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主动学习,预习了课文的内容。课堂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小教师的角色。每个小组在展现自己小组的作业的同时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的主动权完全在学生手里。教师所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和评价。在专题性活动中,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有利于小组学习集体的形成。
牐牐3)创设共同合作达到成功的目标情境。
教学中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互相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成员间应形成并保持相互依赖的关系,即小组成员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共同制定的目标;组员必须对小组及自己在组内的工作有使命感,并为目标的实现努力做贡献;组员要互勉、互助;组员间要有足够的交流和良好的沟通;组员通过检查合作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不断改善大家的互助关系等。当然,上述因素要在小组的合作和磨合中才能逐渐形成。
牐牐4)小组的变换
牐牫了固定的学习小组之外,课堂上为了信息的交互形式的多样化,还可以随时组合不同的学习小组,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如分组竞赛法,小组分层记分法,“专家组”法,集体研究法,小组教学法等等。[16]
牐牐ǘ)“任务型”教学
牐1.“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做事
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去“做事”。“做事”,在英语教学中也被称为“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通过做事的方式学习,让学生们在做中学。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的英语和其他方面的才能,完成所设定的任务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文化理解,体验学习价值等。
牐2.“任务型”教学的教学设计
牐牻淌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做到:活动的目的要明确并有可操作性;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要尽量真实、方式要灵活;活动要有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的提高;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活动要能促使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并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不仅限于课堂教学,也要延伸到课堂之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牐牽梢陨杓瓶翁没疃型,课内外结合型和课外活动型等不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如:
牐牐1)课堂活动型教学案例。(教学案例1)
牐牻萄П尘埃貉习了有关广告的教学内容。
牐牻萄内容:帮助学生读广告寻求工作信息。
牐牻萄目的:培养学生从广告中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模拟求职,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
实施过程:
牐1) 课前准备:
牐牻淌Γɑ蚴ι共同)在课前准备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各种英语广告若干(包括工作广告,娱乐广告,食品广告等),数量可以按教师安排的活动意图由小组数或班级人数确定;并准备有关人员背景资料的阅读材料。
牐2)课上活动:
牐牏傺生阅读有关人员背景资料的阅读材料,教师提示:这些人员要找工作。
牐牏诖痈髦止愀嬷姓页龉ぷ鞴愀妗
牐牏鄹据有关人员背景资料找到相应广告。
牐牏苣D馇笾啊
牐3)课后作业:学写广告。
牐牐2)课内外结合型教学案例。(教学案例2)
牐牻萄П尘埃貉完一篇有关看电视的文章(Don’t take our box away! Unit 2 Pleasures [17] ) 之后。
牐牻萄内容:组织一次有关看电视问题的讨论。
牐牻萄目的:使每个同学在做事中运用、巩固所学语言知识。通过开放性的任务让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施过程:
牐1)制定调查表。
牐牏俳淌Σ贾萌挝瘢要求学生分组设计调查表。
牐牏谘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调查表。(各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个人制表后小组综合,或小组共同制表等)(例见附件1)
牐牏鄯蠢。盒∽榉桨附涣鳌
牐2) 实施调查:
牐牏偻学之间互相调查。还可以做更大范围的调查,如调查教师和家长。(注意:尽量使用英语。)
牐牏诜蠢。航涣鞯鞑榻峁。如:制定的统计表格、写的调查报告等。
牐3)组织讨论会。
牐牐3)课外活动型教学案例。(教学案例3)
牐牷疃内容:办英语版学生报。
牐牻萄目的:通过办英语版学生报,了解英文报刊的一般状况,学会收集信息、采访写作、安排排版、形成报纸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信息能力和组织能力。
实施过程:
牐1) 了解英语版式报纸的一般情况,如有哪些种类的报纸,版面设计如何,报社工作人中的分工状况,报纸如何出版等等。
牐2) 确定英语学生报版面和各版主题。
牐3) 收集信息,广泛阅读,包括网上寻求资料,筛选资料等。
牐4) 采访写作等。
牐5) 汇集所选资料,修改文章,安排版面,以手抄报或计算机排版方式做出英文版学生报。
牐6) 报刊发行(找准你的读者)。
牐牐4)其他。
牐1) 学生自主选题。学生自选主题的内容比较宽泛,类似目前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课程课的开发,只是内容要简单得多,适应英语语言学习的需要。
牐2)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确立专题课堂教学案例,如做语法项目的总结、归类,阅读指导等等。
牐牐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优点
牐1.从小组合作学习看研究性学习的优点
牐牐1)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有了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
牐犘∽楹献餮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言词向别人提问,向别人解释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可以促进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重整思想的机会,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增加思维的碰撞。在英语课堂上,笔者把组织小组在课堂上活动的权利交给课代表和其他同学,结果发现学生比教师有更多的智慧,他们主动组织的活动更能吸引同学,他们英语口语日渐流畅,提出的问题日渐具有思维空间,他们争相表达、积极活跃。
牐牐2)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信。
牐犘∽楹献餮习不同于强调竞争的班级授课,它使大课堂上的竞争环境转向合作环境,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或以个人作为集体的一部分完成自己的任务为自豪,或以自己代表小组展现小组的成功为骄傲。它使参与学习的小组成员人人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使“失败者”重新得到自信。在笔者的英语课堂中,一位考试只得20多分的学生,为了代表小组,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拿出了一份令全班同学称赞的作业--一份优秀的课文预习提纲。这一份作业的展示使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获得了成功,也使他找到了在学习英语中的自信,并重新鼓起了他努力学习英语的勇气,后来他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水平。
牐牐3)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们学会了和别人合作。
牐犘∽楹献餮习可以为组员奠定良好的友谊基础。在组员相互切磋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勉励、共闯难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通过组员的互励互勉,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共同商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提升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