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细胞(通用7篇)
走进细胞 篇1
第一章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 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 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 引入新课
(二) 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
小结
课后练习
教师活动
以“病毒是不是生物?”问题引入,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复制)。举引起sas的冠状病毒为例,提出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冠状病毒在那些细胞里面复制呢?
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为什么呢?)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提出问题: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开展讨论。
小结:(幻灯片展示提纲)细胞为什么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在细胞生命活动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举出一些实例)
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谓是恒河沙数,但是这些生物,小到组成它们身体的细胞,大到一个生物个体,一个物种、甚至一个生态系统、整个生物圈,都可以一个一个的生命系统(什么是系统呢),而且这些生命系统之间还有层次的关系。(以一只龟为例分析)
单一个心肌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为什么呢?)因为细胞各个部分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而使细胞能表现生命特征;心肌也是一个系统(分析略)。引导学生分析心脏、循环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等也是一个系统。
学生活动
讨论、思考问题:病毒是怎么样复制的?(在细胞内)
汇报冠状病毒的相关的资料
阅读资料并讨论:
(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镊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实例4:例如疟疾、非典感冒等等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生物系统的层次性、以及尝试分析后面几个层次作为生命系统的原因。(着重引导说出多个组分互相配合影响成为整体)
完成资料后的“思考与讨论”。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 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三、 教学用具:实验材料、显微镜、ppt幻灯片。
四、 课前准备:准备好实验的材料(选取多少种细胞?)。
五、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 使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集中细胞
(二)第一课时的课后练习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彩图,回忆4种细胞的来源以及复习在初中阶段所了解的细胞的结构。
简单复习一下显微镜的使用。用幻灯片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并以问题作为引导:你观察的是什么细胞;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尝试用简图来描述一下你观察的细胞;你认为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比较)
小结,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异。
课后联系第1、2题
第一题:答案是b
第二题:(1)上皮组织细胞、角质保护层细胞、皮下结缔组织细胞;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叶肉细胞、导管细胞、筛管细胞。(2)共同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相异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3)因为两者都有多种组织有机结合,并有一定生理功能。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思考讨论老师的问题,并作出回答交流。
完成练习
(二)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第二课时)
(三)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课后练习
科学前沿
本章小结
自我测试
引导学生比较上一节实验课所绘制的细胞图与大肠杆菌相片、模式图的差异。提出问题:两种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导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代表生物。(真核细胞如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
以蓝藻作为例子介绍原核细胞的生活习性。
1.什么是蓝藻,身边熟悉的蓝藻有那些代表生物?(发菜、水华)水华对环境的影响和禁采发菜的环保意义。
2. 形态:比较小,营养方式。细菌主要以寄生、腐生为主,而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4.用幻灯片比较一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不同点。然后比较两者的相同点,突出细胞核与拟核物质组成的共同性。
设问:被誉为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是什么?(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遗传理论、细胞学说)
简单地解释细胞学说的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描述了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第二要点描述了细胞的生命活动;第三要点描述细胞的繁殖。(可以以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讲)
以讨论题引导学生阅读“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
课后练习3:根本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共性是细胞核的组成物质。
(略)
比较两种细胞的差异,讨论并回答问题。(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都有成型的细胞核,而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尝试解释细胞学说的内容
阅读资料,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汇报。(1、例如科学发现是曲折,漫长的;2、主要是阐明了生物界的同一性;3、例如对神创论有力的打击等。
走进细胞 篇2
《动物细胞工程》之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是我近期尝试的一节公开课,分别在重点班和普通班进行了教学,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我在教学内容和策略上做了不同调整,教学视频因为网络原因总是上传不上去,所以我就教学情况做以简单反思:
1、教学导入我在重点班和普通班用了同样的素材,抓住近期新闻热点“孤独的白犀牛”,从保护濒临灭绝的生物入手,渗透"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保护生物”的观点,很好的引发了学生们的兴趣。我处理的不同点在于,普通班这个素材主要是我展示图片并介绍新闻,而在重点班,我是让学生自己介绍。
2、在新课推进过程中,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我相对引导的多一些,比如不同层次克隆的总结归纳、动物克隆与植物克隆的比较,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过程的归纳整理,这些问题的处理是我和学生一起梳理归纳,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而在重点班,我的主要作用是铺垫,设置情境、设计逐渐深入的思考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分享,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分析、逐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自己整理归纳。
3、从教学效果来看,两个不同层次班的学生都对本节课兴趣浓厚,普通班因为老师引导的多一些,所以在知识的整理与掌握上较为扎实;有效完成了本节教学的知识目标;重点班的学生则对能力训练更为到位些,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整理的能力在本节课中都有提高,不足之处在于,因为学生讨论热烈,课堂时间有些紧张,关于克隆所存在的问题课堂上没有来得及涉及,最后留作学生们课后查资料了解。
4、根据本节的教学情况,我们进一步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得进行分层教学,普通班的教学在强化知识目标的同时能否加强能力的训练;重点班的学生在加强能力训练的同时能否兼顾教学容量和进度,另外重点班里如何兼顾生物基础较弱的学生,这也是个让人困惑的问题,我们目前采取的办法是,相对简单些的问题留给学习较弱的学生,也就是课堂提问要加强针对性,不同难度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整体来说尽量兼顾全班各个层次的学生,但在具体实施上还是有难度,需进一步摸索和尝试。
走进细胞 篇3
第一章 走进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一、 教学目标:【知识】: 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情感态度】: 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二、 教学重难点: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三、 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四、 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五、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一) 引入新课(二) 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小结课后练习
教师活动以“病毒是不是生物?”问题引入,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复制)。举引起sas的冠状病毒为例,提出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冠状病毒在那些细胞里面复制呢?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为什么呢?)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提出问题: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开展讨论。小结:(幻灯片展示提纲)细胞为什么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在细胞生命活动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举出一些实例)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谓是恒河沙数,但是这些生物,小到组成它们身体的细胞,大到一个生物个体,一个物种、甚至一个生态系统、整个生物圈,都可以一个一个的生命系统(什么是系统呢),而且这些生命系统之间还有层次的关系。(以一只龟为例分析)单一个心肌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为什么呢?)因为细胞各个部分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而使细胞能表现生命特征;心肌也是一个系统(分析略)。引导学生分析心脏、循环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等也是一个系统。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问题:病毒是怎么样复制的?(在细胞内)汇报冠状病毒的相关的资料阅读资料并讨论:(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镊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实例4:例如疟疾、非典感冒等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生物系统的层次性、以及尝试分析后面几个层次作为生命系统的原因。(着重引导说出多个组分互相配合影响成为整体)完成资料后的“思考与讨论”。
走进细胞 篇4
《走进细胞》是高中生物必修1的第一章,是开篇,相当高中生物的绪论,也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石。上好这一章很关键。我通过这章的教学实践,发现要好新课标,有很多问题值得我去摸索。
一、领会新课标课堂理念
在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中,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堂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的课堂理念不仅是新课程的标志,也是新课程实施的系列环节的方向标。只有教师细细地揣摩,认真领会新的课堂理念,才能将其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环节。
今年我第一次接触到新课标,我积极参与新课标学习,信心百倍地给学生上《走进细胞》的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二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SARS病毒、HIV病毒结构,观察病毒的生活与繁殖,再让学生观察单细胞草履虫的运动,人的生殖发育的简图及人的缩手反射,与学生一起探讨病毒单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否离开细胞。
接着我落实第二个教学目标,我以课本上龟为例和学生一起来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让学生先了解生命系统的九个层次,然后我把龟换成人、松树、草履虫、细菌让学生来讨论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时间很紧,第二个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我反思我的教学环节,发现我在落实第二个目标时先讲解然后逐一讨论,如果我能启发学生阅读龟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人、松树、草履虫、细菌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再由我和学生一起来归纳生命系统各层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又渗透了新的课堂理念。新的课堂理念需要我们用心领会,才能渗透到教学的各环节。
二、做好初高中生物衔接教育
学生在初中学过生物,进入高中,绝大多数学生把初中所学的生物知识遗忘了。做好初高中生物学知识衔接很有必要。我们学校针对学生这种情况,编写了校本课程,而且安排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周为启蒙教育周。一周时间要把学生初中所学的生物回忆起来很难,况且生物一周才安排两课时,这两课时我重点把与高中生物必修1相关的四个单元做了讲解。如生物与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与人的生命活动。其他单元安排学生课外自学。
第二周我上新课,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学生很自然就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并没有感到很深奥。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一课时,我安排学生到实验室操作显微镜,通过衔接高中教育的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学生已了解了显微镜的使用。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操作高倍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结构,看到学生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我也有了成就感。这样激起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生物的信心。
三、重视学习,适应新课标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反思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训练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即教学的三维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围绕一些知识点展开一些活动,如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科学史实和科技新闻,生物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让学生动手完成生物学实验,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或者课堂围绕某个学生关心的生物学问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开展辩论等。如果教师不加强学习,根本适应不了新课标教学,只能就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兴趣,开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尽快适应新课标,对于生物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加强学习刻不容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学习:①反思每堂课。上完每堂课认真反思,找出成功与失败之处并分析其原因。在失败与纠正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②积极参与备课活动。与同仁一起探讨教学活动,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争取从每一次活动中有所收获和提高。③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吸取专家的教学经验,学习的观摩课,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新课标教学。
通过“走进细胞”这一章的教学,我深有体会,要落实好新课标,我们教师需要用新的课堂理念来武装思想,不断加强学习,深化专业知识,借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灵活应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才能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走进细胞 篇5
本章内容中有关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我在授课的几天前就询问过学生“有没有使用过显微镜”,结果三个班的同学中只有少数人是用过显微镜的,所以我觉得先帮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步骤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学生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也能减少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显微镜的损坏。
我演示完显微镜的操作后,就请有兴趣的学生到讲台试着操作一下。有一个班的学生面面相觑,很多人想去操作又不好意思,因为怕出差错,最后我指定一位表现比较活跃的学生去操作,结果还没操作完就下课了。而在另一个班,却有学生主动大胆地到讲台去操作,带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下课后都还有同学因为没轮到他操作显微镜而惆怅。我问那个上讲台操作显微镜的学生以前是否使用过,他却说没有。原来,他按照我课前的要求,利用课余的时间,认真复习了初中的“练习使用显微镜”内容,还根据课本预习了使用高倍镜的有关知识。
从这件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课前预习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和学生都能认真贯彻三段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走进细胞 篇6
第一章 走进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 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 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 引入新课
(二) 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
小结
课后练习
教师活动
以“病毒是不是生物?”问题引入,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复制)。举引起sas的冠状病毒为例,提出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冠状病毒在那些细胞里面复制呢?
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为什么呢?)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提出问题: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开展讨论。
小结:(幻灯片展示提纲)细胞为什么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在细胞生命活动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举出一些实例)
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谓是恒河沙数,但是这些生物,小到组成它们身体的细胞,大到一个生物个体,一个物种、甚至一个生态系统、整个生物圈,都可以一个一个的生命系统(什么是系统呢),而且这些生命系统之间还有层次的关系。(以一只龟为例分析)
单一个心肌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为什么呢?)因为细胞各个部分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而使细胞能表现生命特征;心肌也是一个系统(分析略)。引导学生分析心脏、循环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等也是一个系统。
学生活动
讨论、思考问题:病毒是怎么样复制的?(在细胞内)
汇报冠状病毒的相关的资料
阅读资料并讨论:
(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镊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实例4:例如疟疾、非典感冒等等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生物系统的层次性、以及尝试分析后面几个层次作为生命系统的原因。(着重引导说出多个组分互相配合影响成为整体)
完成资料后的“思考与讨论”。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 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三、 教学用具:实验材料、显微镜、ppt幻灯片。
四、 课前准备:准备好实验的材料(选取多少种细胞?)。
五、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 使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集中细胞
(二)第一课时的课后练习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彩图,回忆4种细胞的来源以及复习在初中阶段所了解的细胞的结构。
简单复习一下显微镜的使用。用幻灯片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并以问题作为引导:你观察的是什么细胞;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尝试用简图来描述一下你观察的细胞;你认为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比较)
小结,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异。
课后联系第1、2题
第一题:答案是b
第二题:(1)上皮组织细胞、角质保护层细胞、皮下结缔组织细胞;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叶肉细胞、导管细胞、筛管细胞。(2)共同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相异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3)因为两者都有多种组织有机结合,并有一定生理功能。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思考讨论老师的问题,并作出回答交流。
(三)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课后练习
科学前沿
本章小结
自我测试
引导学生比较上一节实验课所绘制的细胞图与大肠杆菌相片、模式图的差异。提出问题:两种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导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代表生物。(真核细胞如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
以蓝藻作为例子介绍原核细胞的生活习性。
1.什么是蓝藻,身边熟悉的蓝藻有那些代表生物?(发菜、水华)水华对环境的影响和禁采发菜的环保意义。
2. 形态:比较小,营养方式。细菌主要以寄生、腐生为主,而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4.用幻灯片比较一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不同点。然后比较两者的相同点,突出细胞核与拟核物质组成的共同性。
设问:被誉为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是什么?(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遗传理论、细胞学说)
简单地解释细胞学说的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描述了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第二要点描述了细胞的生命活动;第三要点描述细胞的繁殖。(可以以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讲)
以讨论题引导学生阅读“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
课后练习3:根本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共性是细胞核的组成物质。
(略)
比较两种细胞的差异,讨论并回答问题。(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都有成型的细胞核,而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尝试解释细胞学说的内容
阅读资料,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汇报。(1、例如科学发现是曲折,漫长的;2、主要是阐明了生物界的同一性;3、例如对神创论有力的打击等。
走进细胞 篇7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首先通过思维导图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会议并总结初中学过的知识,目的是建立起初高中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平稳过渡。以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导入新课,但是采用FLASH视屏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对病毒的了解同时也成为解决“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打下基础。
结合课本,将“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分解为几个问题,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最后通过总结来解决这个问题。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学生自我总结即可完成,关键是如何结合学生初中学习的动植物生理结构的知识来加以引用。解决如P6”思考与讨论“第一题之类的问题。这里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同时通过学习,应该让学生理解细胞的生命的基础,同时细胞又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学生初中知识足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引导学生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关键。
教师不只是把问题甩给学生,而是对问题进行处理,分解为一系列的较为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讨论来解决问题。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