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精选17篇)
《世说新语》两则 篇1
黑龙江 戴来生 徐锋 宁铁霞 青岛 宋晓渝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习
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说新语》两则 篇2
一、课文悟读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及其门客所撰的一部魏晋志人小说,是记述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的小说集,是魏晋志人小说的典范。该书分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门,课文所选的三则故事分别出自《言语》《方正》和《容止》门。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记叙孔融小时候的一件轶事,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层层烘托的手法,表现了孔融的聪慧机智。李元礼声名显赫,官位极高,非英才名士清誉之人及内亲外戚是见不到的,但孔融“欲观其为人”,就对门吏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孔融得以被接见。这便罢了,他还抬出老祖宗孔子和李元礼扯上关系,让元礼和宾客都倍感惊奇。这是用他人的反应烘托孔融之聪明。陈韪的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则又引来了孔融的反唇相讥,机敏之极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在此将情节推向高潮。
《陈太丘与友期》通过元方的言行表现了他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客人不讲信用,却当着元方的面骂陈太丘不是人,元方据理以对:“您和我父亲相约在正午,但您正午没赶到,您这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您这是没有礼貌。”试想,如果元方自己不明白何为信用,何为礼貌,能说出这番话吗?这则故事也启示我们:做人就要有诚信,讲礼仪。
《魏武将见匈奴使》通过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曹操阴险、狡诈、狠毒的个性特征。曹操认为自己形貌丑陋,不足以威慑远方国家的使者,所以在会见匈奴使者时,让相貌威武清朗的崔琰代替,自己则充当侍卫,手握钢刀站在坐榻旁,会见完毕后又派间谍去问使者:“你觉得魏王怎样?”使者答道:“魏王风度儒雅非同一般,但坐榻旁那个握刀的人,才是位真正的英雄啊!”曹操警觉起来,生怕使者察觉了个中情形,有损形象,于是马上暗中派人杀死了使者。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一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曹操的个性特征。
二、亮点探究
1.结合这三则故事,谈谈你对个性化语言的理解。
探究学习:
个性化语言是指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语言,是特定的“这一个”,是其他任何人都难以替代的。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把陈腐不堪的知识当作学问,到处卖弄,满口“之乎者也”,即使在小孩子面前也不例外,这就是个性化的语言。在这三则故事中,前两则就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如第一则中孔融回答元礼所问时说:“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短短一句,足见其机智超群、聪明绝顶。别人都对孔融的话感到惊奇,认为是个奇才,偏偏后到的陈韪却不以为然,认为小时聪明,长大后未必出众,孔融的机智、聪明又表现出来,奚落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就是个性化的语言。再如第二则中的元方对友人的怒骂不卑不亢,针锋相对,充分表现出其落落大方和明信懂礼,是一个颇有教养、明白事理的孩子。
2.《魏武将见匈奴使》通过对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试简述。
探究学习:
通过对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是《世说新语》一书的主要特色之一。
《魏武;将见匈奴使》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匈奴使节来访,曹操应亲自接见,但他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威慑外国使节,于是让相貌俊伟而威重的崔琰代替,自己则站在旁边,持刀而立,会见完毕后,还让间谍去打探消息,狡诈到何等程度!匈奴使节据实以对,哪晓得遭来杀身之祸!曹操追杀使节,何其凶狠!这则故事仅仅69个字,却勾勒了一个*诈、阴险、狠毒的魏王形象。
3.语言简洁、凝练、朴素是这三则故事的共同特点,请举例说明。
探究学习:
语言简洁、凝练、朴素,是《世说新语》一书的亮点之―。这三则故事只求将事件交待清楚,不作过多铺陈,也不用华丽词藻,只几句便描述一件事。如第一则写孔融到李元礼的府上和李元礼坐在一起,只用“既通,前坐”,何其简洁明了。又如写陈韪受奚落后的神情:“韪大。”陈韪那种尴尬不堪、局促不安的神态便跃然纸上。再如第三则中“魏武闻之,追杀此使”,简要交待结果,至于曹操听说后的心理、追杀的过程,都没作过多的陈述。
4.试比较这三则故事在写法上的异同。
探究学习:
同:叙事简洁,语言朴实、凝练。异:第一则、第二则通过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三则通过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第一则还通过层层烘托突出主要人物的聪明机智。
5.这几则故事都充分运用了艺术空白,请你找一找:哪些地方运用了这种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探究学习:
第一则,孔融见李元礼的心态,见到元礼时的神情,元礼及宾客“奇”的言谈举止,陈韪说话的神态,孔融答话时的心理;第二则“元方入门不顾”,友人的反映;第三则,曹操听到匈奴使节答话后的心理,追杀匈奴使节的过程等地方运用了这种手法。好处:使叙事简洁,给读者留下想像、联想的空间。
三、选题设计
1.《世说新语》内容的积极意义。
研究方法:
先通读《世说新语》,可找有译文的书籍,文白对照阅读,然后逐条归纳,并参读必要的书籍。
参读书目:
《世说新语新译》,巴蜀书社,1991年版;
《(原注)世说新语》,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刘庆华译注《世说新语》,广州出版社,2001年版;
游国恩、王起等编《中国文学史》;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
2.《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研究方法:
在精读《世说新语》各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勾勒全书的艺术成就。
参读书目:
除上题中所列外,还可参读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3.《世说新语》的影响。
研究方法:
借助―些研究资料,从文学史这个角度描述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参读书目:
刘义庆著、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上海古藉出版社,1984年版;
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徐震著《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版;
游国恩、王起等编《中国文学史》;
《世说新语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版。
4.文言文词类活用研究。
研究方法:
将初中《语文》1-5册中的词类活用的例句找出来,然后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
参读书目: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程湘清主编《古汉语实词释辩》等。
四、备教卡片
●卡片①
《世说新语》
一般认为原称《世说》,采用了汉代刘向用过的书名。唐以前的材料,包括《隋书・经籍志》《南史・刘义庆传》等均称为《世说》。其后则《世说新书》与《世说新语》并称。前者见于段成式《酉阳杂俎》、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等,后者见于刘知几《史通・杂说》。鲁迅也认为此书原名《世说》,后人见它与刘向书同名,“因增字以别之也”(《中国小说史略》)。至于通称《世说新语》,则不迟于宋代。两宋之交的汪藻作《世说叙录》,其中就曾提到“今以《世说新语》为正”。
(摘自《世说新语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版)
●卡片②
《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很高。第一,善抓典型事件进行概括描写,三言两语,就可使人物的性格、神态,跃然纸上;第二,记言记行紧密结合;第三,记人物语言能传达出人物说话语气和心理活动;第四,人物语言往往富有个性化;第五,具有口语化风格。
《世说新语》两则 篇3
《世说新语》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两名同学讲述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一、 导入 : 同学们,在古代这样的聪颖机智的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 疏通句篇:《咏雪》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
2、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3、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4、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四、 理解文意,深层探究。
1、 结合书下注释,自主学习,理解句意、文意。
2、 四人一小组复述课文。
3、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也可由教师提出。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当时的氛围是怎样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明确: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明确: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五、拓展延伸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飞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
六、小结: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赞赏谢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咏雪》
2、扩写《咏雪》。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咏雪
谢安:提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对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改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咏雪》。
二、 疏通句篇:《陈太丘与友期》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请学生试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
三、 理解文意,深层探究。
1、 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复述课文,质疑解惑。
2、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元方性格特点如何?
明确: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
4、朗读课文,争取当堂成诵。
四、拓展练习:
1、解释加粗词语:(1)与友期行 不期而遇 (2)太丘舍去 去日苦多
(3)入门不顾 瞻前顾后 (4)下车引之 引吭高歌
(5)太丘舍去 舍己为人 (6)则是无信 信口开河
2、翻译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3、拓展阅读: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五、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板书设计: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 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
《世说新语》两则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能力目标
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德育目标
从古人身上学习吸取做人的道理:人应谦虚;与人相处应落落大方,有礼有节,诚实守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准确把握重点字、词。
2.流利地翻译全文,达到自动讲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体感知
《世说新语》亦称《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也是同类小说中的代表作。有许多作品,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表彰善良,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来刻画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隽永,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世说》三则故事,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塑造人物的独特语言风格。
三、疏通字词并翻译全文
1.介绍作者刘义庆的有关知识以及《世说新语》这部小说的特色。
2.检查预习。
3.要求学生根据书后注释翻译三则故事。
4.重点语句解析。
四、总结、扩展
教师点评翻译的优劣,概括指导古文译法: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等。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
1.三则故事分别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用一句话概括)
2.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3.体会三则故事的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人物性格
2.体会语言特色
二、课文分析
1.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孔融:聪明机智
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曹操:好猜忌、嗜杀、残暴。
2.小说通过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
孔融:语言描写
对守门人所言:初步展示(开始)
与李膺对话:逐步表现(发展)
回陈韪之语:进一步表现(高潮)
陈元方:语言描写
曹操:行动描写
使…代;自…立→令间谍问→闻之,追杀
3.读《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这则故事,体会语言特色
谢公(人名)始有东山之志(指优游山林的意愿),后严命屡臻(下达)势不获已(看情势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座,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易‘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话说得极有意味)
思考:①谢安听了郝隆的话后感到惭愧的原因。
②本文语言特色。
附参考答案:①谢安始有东山之志,可后来毕竟出山为官了。郝隆所志处山则这处山为
“远志”,出山则为小草。因此谢安“出山”则为小草。
②语言隽永,意味深长。
远志:名为药名,更指人的洁身自好的志向。
三、总结、扩展
1.《世说新语》善于通过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2.善于把记言、记事相结合。
3.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
四、作业
课后练习一
探究活动
一、方仲永与孔融的人生起点一样,但结局却大不相同,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解说:同学们先找到《伤仲永》这篇文章,搜集一些有关孔融的故事、生平事迹的资料;然后在对比阅读的基础上在班内组织讨论;最后形成一定的结论。
二、你认为陈太丘的做法可不可取?为什么?
解说:可以在班内组织讨论或展开辩论。
《世说新语》两则 篇5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秸币幻拧?br>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习
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说新语》两则 篇6
[自读导言]
1.读懂这三则故事,了解这三则故事的大意。
2.领会孔融“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言外之意;领悟第二则故事的思想意义;体会曹操的个性特点。
3.学习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学习通过典型事件进行概括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4.反复诵读,继续积累文言词句。
(解说:本文的三则短文故事性均强,应指导学生充分借助注解读懂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各则的特点。第一则着重表现孔融小时的聪明机智,第二则含有积极的思想意义,第三则着重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个性。这些,均应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深入品析、领悟。当然,积累文言字句,积淀文化内蕴,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根本任务,故无论哪篇课文,均应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句。)
[自读程序]
一、引读:
1.设计导语引入新课。
2.简介《世说新语》和其作者刘义庆。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本名《世说新书》,简称《世说》。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作注。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的放涎生活和风气。在中国小说中自成一体,后代仿作很多。书中存在不少消极因素,但也有不少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表彰善良的记述。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肖像、精神面貌,意味隽永。作者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除《世说新语》外,还编有《函明录》等,但已散佚。3.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二、试读:让学生对照注解先试着自由朗读课文2―3遍,然后指名分别朗读这三则故事,师生共同评述朗读情况。
三、疑读:学生再次朗读课文1―2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每则提出2―3个问题。
四、对读:一个试着读出译文,一个读原文,采用接力的形式读完课文。
五、悟读:要求边读边领悟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并指名分别说出,集体订正。
六、点读:师生边朗读边评点。方法如下:
第一则:学生齐读一句,教师对内容、写法或词句的含义、作用进行评点,如:“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评点:为写孔融拜访作铺垫。)再如:“韪大。”(评点:写出陈韪十分尴尬、局促不安的神态。)
第二则:女生齐读一句,男生评点一句。
第三则:男生齐读一句,女生评点一句。
七、品读:边读边品析语言的
精练和故事的情味。
八、创读:边读边进行创新性训练。第一则,补充细节,如孔融拜访李元礼的心理、李元礼问话时的神态等;第二则,友人很是惭愧,想下车向元方道歉,但元方却“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第三则,补充细节,加强心理刻画,充分表现出曹操的个性。
九、诵读:依据一定的方法诵读全文。(如文脉法――先理出文脉,然后诵读。)
(解说:古诗文的教学贵在一个“读”字,应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创造。抓住了“读”,便抓住了古诗文教学的本质。此课的教学过程就特别突出“读”:“引读”意在激发兴趣;“试读”意在熟悉课文,掌握技巧;“疑读”意在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对读”意在熟悉内容;“悟读”意在让学生边读边自己去领悟;“点读”意在训练学生评点,深入把握课文的内容、写法及语言特点;“品读”意在学会品析;“创读”意在训练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诵读”意在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方法背诵课文。以“读”为线索,贯穿整个过程。)
[自读点拨]
一、内容提示
这三则故事分别选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方正》和《容止》。第一则主要表现孔融的聪明机智。李膺名望显赫,官位极高,登门拜访的要么是英才名士清誉之人,要么就是他的内亲外戚,一个十来岁的毛头小子,他哪里会见。但孔融自有他的策略:走到门吏那里便称是李膺的亲戚,得以人内;直待李膺问他与自己是什么亲戚关系,孔融说出一番离奇机智的话,原来是打着老祖宗的旗号,李膺和他的宾客无不为他的口才和聪明称奇。但当别人把孔融的话告诉给后到的太中大夫陈韪,陈韪却不以为意,说:“小时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出众。”孔融便接口道:“料想您小时候,一定聪明伶俐。”暗含机锋,弄得陈韪十分尴尬。
第二则主要表现陈元方明白事理及落落大方。陈太丘和朋友相约正午同行,但朋友超过了约定的时间,于是陈太丘便独自走了。陈太丘走后不久朋友到了,正好元方在门外玩耍,朋友问他的父亲在家没有,当元方告诉朋友父亲已去,朋友便怒不可遏,当着元方大骂他的父亲。元方不卑不亢,指出了朋友为人弱点:一是不讲信用;二是没有礼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年仅7岁的陈元方竟然明白为人要诚信,要讲礼貌,真是难能可贵!一番话说得朋友惭愧不堪,下车想和元方执手致歉,但元方入门而去,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写出元方对父亲朋友不讲诚信和没有礼貌的鄙视。
第三则表现了曹操*诈、阴险的性格特点。曹操自认为形貌丑陋,不足以威慑远方国家的使者,于是在会见匈奴使者时,让相貌清朗而威重的崔琰代替,自己则充当侍卫,拿着刀站在坐榻旁。会见完毕后,又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你看魏王如何?”使者答道:“魏王风度儒雅非同一般,但是床榻旁那个握刀人,才是位真英雄啊!”曹操便警觉起来,生怕使者已窥见个中情形,于是马上派人追杀了使者。曹操*诈阴险到何种程度!
二、写法提示
1.叙事简洁。这是三则故事在叙事上的共同特点。第一则叙述孔融到洛阳、孔融见李膺、孔融奚落陈韪,过程清晰,不旁生枝节,文笔简略;第二则叙写原因、经过、结果,都让人一目了然;第三则叙写曹操会见匈奴使节时的心理、过程及追杀匈奴使节一事,无不跃然纸上,但全文只有69个字,叙事简洁程度由此可见。
2.第一、二则主要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第一则中孔融的机智聪明,就是通过他的语言表现的。他很想见识一下李膺,但李膺又是非英才名士清誉之人及他的内亲外戚不予接见,连门吏都不让进,于是他灵机一动:“我是李府君亲。”在回答李膺的问话时,他采用推理之法,从老祖宗的关系推理“仆与君奕世为通好”,真乃雄辩之才!当陈韪说:“小时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出众。”孔融反唇相讥:“料想你小时一定很聪明伶俐的了。”其言外之意是:为什么你现在这么平庸无能呢?非孔融不能言也!第二则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也是通过他的语言表现的。本来朋友失信,但他竟然当着儿子大骂父亲不是人,元方据理反驳:“您和我父亲相约正午一同出行,到正午您却不来,这是您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您这是没有礼貌。”如果他自己不知诚信,不懂礼貌,哪能说了这番话呢?正是通过他自己的语言表现出他明信懂礼。
3.第一则层层烘托突现人物;第三则通过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表现人物性格。第一则通过三层烘托突出孔融的聪明机智:第一层,“李元礼有盛名”,“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想见元礼不是件容易的事,烘托孔融能见机行事;第二层,“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烘托孔融推理奇特;第三层,“韪大’,烘托孔融话锋犀利。第三则概括描述了曹操接见匈奴使节时,因自己形貌丑陋而让人代替,自己则握刀站立床榻边,然后杀死使节这一典型事件,表现曹操*诈阴险凶残的个性特征。
三、语言揣摩
简洁、朴素、凝练是这三则故事的共同特点。三则故事都没有华词丽句,没有过多的铺叙,只一两句话、一两个词便写出一件事,如:“韪大aa”人物局促不安、狼狈不堪的神态便表现了出来。再如:“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交待结果,表现曹操的阴狠。
(解说:如果把握住了内容、写法和语言特点,那么一篇文章就完全学懂了。基于此,对这三方面作了一些提示,以此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这篇课文。)[自读思考]
1.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并加以解释。
①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②人以其语语之。
③不足雄远国。
2.试译下列句子。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③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3.请给下面一段文字加注标点,并概述其内容。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四世孙也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河南尹李膺有重名融欲观其为人遂造之膺曰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众坐(同“座”)莫不叹息佥(qiān,都,皆)曰异童子也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同坐以告韪曰小时了了者长大未必能奇融应声曰即如所言君之幼时岂实慧乎膺大笑顾谓融曰长大必为伟器
4.比较三则故事在写法上的异同。
5.充分调动想像,补充情节,将《魏武将见匈奴使》扩写成一篇不低于600字的小说,注意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
(解说:课后练习一是对课内知识的巩固,二是延伸拓展训练,在延伸拓展中训练学生读懂文言文章,训练想像创新能力。)
参考答案
1.①奇,作动词,以……为奇,感到奇怪;②语,作动词,告诉;③雄,作动词,称雄,威慎震服别人。
2.①这样,我和您便是累世的交谊了;②客人惭愧了,下车想和元方执手以示歉意;③但那位床头提刀的人,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啊。3.标点:……举,……人,……也。……岁,……梨,……者。……故,……曰:“小儿,……者。”……岁,……师。……名,……人,……之。……曰:“……祖,……平?”……曰:“然。……老君,……义,……友。……也。”……息,……曰:“……也!”……至,……告。……曰:“……者,……奇。”……曰:“……言,……时,……乎?”……笑,……曰:“……器!”内容:介绍孔融的基本情况,记述了孔融与兄吃梨及拜见李膺两件事,表现孔融尊大、机敏的特点。
4.见“写法提示”。
5.略。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
《世说新语》两则 篇7
教学目的: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
教学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
阅读三则短文,查字典,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作者刘义庆(403―444),祖先是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人,后迁居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来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土。《世说新语》当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土大夫阶层的选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2、导语 。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第一则表现了孔融少年时的聪明机智;第二则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第三则讲的是曹操的故事,用一件小事,表现了曹操的个性。
三、正课
1、朗读例。时了了,大未必佳)。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时李元礼有盛名:时,当时。有盛名,名气很大。
诣门者:诣,前往,到。
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俊才,才智出众的人。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通,通报,传达。
我是李府君亲:府君,汉时称太守为府君。
君与仆何亲:仆,我,古代谦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先君,祖先。师资,老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问题。
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奕世,累世,世世代代。通好,友好往来。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奇,动词的以动用法,对……感到惊奇。莫不奇之,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人以其语语之:第2个语(yu4),告诉。
小时了了:了了,明白,聪明。
韪大(Cu ji):,局促不安的样子。
2、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陈太丘与友期:期,约会,约定时间。
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亲。不同“否”,没有。
非人哉:不是人哪。
下车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3、朗读(魏武将见匈奴使}。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自以形陋:以,认为。形,外表。陋,丑陋。
不足雄远国:雄,称雄,这里指震服别人。
帝自捉刀立床头:捉刀,握着刀,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魏王雅望非常:雅望,高雅的风采。非常,不同一般。
4、提问:课文第1则“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什么意思?孔融为什么要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有出息。孔融也按陈韪的话推理,你现在不怎么样,推想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用反过来推理,批驳了陈题对他的评价,讨回了自己的尊严。
《世说新语》两则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能力目标
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德育目标
从古人身上学习吸取做人的道理:人应谦虚;与人相处应落落大方,有礼有节,诚实守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准确把握重点字、词。
2.流利地翻译全文,达到自动讲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体感知
《世说新语》亦称《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也是同类小说中的代表作。有许多作品,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表彰善良,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来刻画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隽永,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世说》三则故事,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塑造人物的独特语言风格。
三、疏通字词并翻译全文
1.介绍作者刘义庆的有关知识以及《世说新语》这部小说的特色。
2.检查预习。
3.要求学生根据书后注释翻译三则故事。
4.重点语句解析。
四、总结、扩展
教师点评翻译的优劣,概括指导古文译法: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等。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
1.三则故事分别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用一句话概括)
2.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3.体会三则故事的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人物性格
2.体会语言特色
二、课文分析
1.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孔融:聪明机智
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曹操:好猜忌、嗜杀、残暴。
2.小说通过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
孔融:语言描写
对守门人所言:初步展示(开始)
与李膺对话:逐步表现(发展)
回陈韪之语:进一步表现(高潮)
陈元方:语言描写
曹操:行动描写
使…代;自…立→令间谍问→闻之,追杀
3.读《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这则故事,体会语言特色
谢公(人名)始有东山之志(指优游山林的意愿),后严命屡臻(下达)势不获已(看情势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座,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易‘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话说得极有意味)
思考:①谢安听了郝隆的话后感到惭愧的原因。
②本文语言特色。
附参考答案:①谢安始有东山之志,可后来毕竟出山为官了。郝隆所志处山则这处山为
“远志”,出山则为小草。因此谢安“出山”则为小草。
②语言隽永,意味深长。
远志:名为药名,更指人的洁身自好的志向。
三、总结、扩展
1.《世说新语》善于通过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2.善于把记言、记事相结合。
3.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
四、作业
课后练习一
探究活动
一、方仲永与孔融的人生起点一样,但结局却大不相同,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解说:同学们先找到《伤仲永》这篇文章,搜集一些有关孔融的故事、生平事迹的资料;然后在对比阅读的基础上在班内组织讨论;最后形成一定的结论。
二、你认为陈太丘的做法可不可取?为什么?
解说:可以在班内组织讨论或展开辩论。
《世说新语》两则 篇9
贵州省晴隆一中10-11学年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文前言,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咏雪》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1、先请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宋人,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
(二)诵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2、全班齐背,再抽查个别学生背诵。
(三)疏通课文大意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和《词语手册》,自己先把课文口译一遍,然后在班级交流,逐句请学生来翻译。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合作研讨
1、文中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文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就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明确:融洽、欢快、轻松。后一问要学生各抒己见。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如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三、当堂完成课堂练习,并再次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咏雪》,并当堂默写。
2、文学常识回顾。
3、文中重点字词解释:内集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二、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一)读课文,说大意。
1、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至熟练为止。
2、 让学生同桌合作,理解疑难词句,并口头翻译课文。
3、 请一位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4、 之后班级交流,逐句翻译课文。疑难字词,教师加以强调。
(二)读课文,说人物。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集体揣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试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要求准确、流畅和有感情。
3、 从文中任选一个人物,根据其言行举止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
如:元方――聪明、懂得为人的道理。
(三)读课文,说语言。
1、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词语的含义。如:期、舌去、乃、尊君、不、委、家君、则、引、顾。
2、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语句的含义。
(四)读课文,说看法。
1、 文中哪两个词语是全文的核心?(无礼、无信)
2、 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借陈记义正辞严的斥责,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3、 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五)当堂背诵比赛。
《世说新语》两则 篇1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1)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
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默写课文。
四、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五、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板书设计】
咏雪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撒盐空中(笑) 欣赏赞扬 (考题)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 道蕴才气补充 无弈之女 评价 身份之贵(侧面衬托) 凝之之妻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读《陈太丘与友期》。学生朗读课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阅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背诵课文;归纳借鉴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积累词语。[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回答:“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如果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你结识了小元方,你就会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板书文题)二.疏通文意1、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2、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三、师生互动,研讨课文,背诵课文1.各小组提问。2.教师归纳所提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明确:(1)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2)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3)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4.教师出示省去标点的原文,学生试读,然后背诵。(1)投影显示: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请一学生尝试读文,应读出句读、语气来。(3)全班齐读、背诵。五、把握写作特点,体味语言提问:通过研读这两篇短文,《世说新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学生回答,明确: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言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里,辞近旨远;小中见大……教师不必评判,学生读后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六、课堂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七、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关《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题目。2.课外阅读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个小片断《雪夜访戴》。雪夜访戴王子猷(yóu)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指来回走过),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shàn),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一夜)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交代 期行――不至――舍去――乃至开端 父友:问 元方:答 针锋相对高潮 父友:怒――非人哉 椐理驳斥 元方:曰――无信无礼 正直不阿尾声 父友:下车引之 聪慧明理 元方:入门不顾 【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完成
《世说新语》两则 篇11
刘义庆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读懂这两则故事,谈谈你的感想。
咏雪
谢太傅②寒雪日内集③,与儿女讲论文义④。俄而⑤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⑥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⑦。”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⑧,左将军王凝之⑨妻也。
①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②〔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③〔内集〕家庭聚会。
④〔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⑤〔俄而〕不久,一会儿。
⑥〔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⑦〔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⑧〔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⑨〔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④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⑤,期日中⑥,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⑦,去后乃至⑧。元方⑨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⑩?”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⑾。”元方曰:“君与家君⑿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⒀之,元方入门不顾⒁。
④〔陈太丘〕即陈(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⑤〔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⑥〔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⑦〔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⑧〔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⑨〔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的长子。
⑩〔尊君在不(fǒu)〕您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⑾〔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⑿〔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⒀〔引〕拉。
⒁〔顾〕回头看。
研讨与练习
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世说新语》两则 篇12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①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① 完成课后练习
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世说新语》两则 篇13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两名同学讲述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导入 : 同学们,在古代这样的聪颖机智的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疏通句篇:《咏雪》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理解文意,深层探究。
结合书下注释,自主学习,理解句意、文意。
四人一小组复述课文。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也可由教师提出。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当时的氛围是怎样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明确: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明确: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五、拓展延伸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飞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
六、小结: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赞赏谢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咏雪》
2、扩写《咏雪》。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咏雪
谢安:提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对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改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世说新语》两则 篇14
自主 开放 有序 创新
――《咏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
三、创设情景 导入 新课
(播放刀朗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 所学课文.
四、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七、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八、教师小结及作业 的布置。
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二零零五年十月
《世说新语》两则 篇15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计1.
我们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设计2.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在项羽的麾下有个将军叫季布,因为他多次围困刘邦,在项羽兵败后,刘邦便出千金捉拿他。由于季布平时重承诺,深得人心,所以人们冒着诛九族的危险来藏匿他。当时楚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最后刘邦只好特赦了季布,并升他为江东太宗。这就是“一诺千金”和“季布一诺”的典故。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啊!今天就来认识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小元方是怎样对待他的吧!出示课题《期行》。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尊君在不(fǒu)
2.作者名片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世说新语》就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作品简介
《世说新说》,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请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
(1)教师教读《期行》;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学生齐读。
2.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
【点拨明确】请大家在讨论时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词:
(1)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期:约定。乃:才。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约定。委:丢下,抛弃。
(3)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二)内容探究
齐读课文,深入理解,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如: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区别?
【点拨明确】“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点拨明确】不守信用、没有礼貌、暴躁、易怒的人。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点拨明确】这个问题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和有涵养吗?
(三)诵读练习
教师出示省去标点的原文,学生试读,然后背诵。
1.投影展示: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请一名学生尝试读课文,应读出停顿、语气来。
3.全班齐读,背诵。
(四)走进写法
通过研读这篇短文,其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点拨明确】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言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里,辞近旨远;小中见大……(教师不必评判,学生读后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四、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民无信不立。――孔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期行》让我们结识了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不讲信用的人,连七岁的小孩都看不起,可见“信”的重要性。今天,我们来结识另外两位朋友,看看他们是怎样待人处事的。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华歆(huà xīn) 辄(zhé) 拯(zhěn) 邪(é)
2.文言词语
(1)重点词语
辄:当即。
幸:幸而,恰巧。
尚:还。
可:肯,同意。
拯:救助。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所以:……的原因。
纳:接纳,接受。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2)词类活用
歆辄难之(意动用法,对……感到为难)
(3)特殊句式
何为不可?(宾语前置句,
“何为”是“为何”的倒装)
(4)古今异义
宁 古义:难道。(宁可以急相弃邪)
今义:宁愿,宁可。
三、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
(一)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乘船》;学生自由朗读;学生齐读。
(2)疏通文意
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
(3)复述课文
(二)深层理解
1.这则短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是怎样刻画他们的?(语言)角色朗读,从文中找出对比(写作手法)的句子,从两个人这两次行为的对比中,你能看出这两个人有怎样的性情品质呢?
【点拨明确】原句(略)王朗轻诺寡信,不负责任。华歆重诺守信,考虑周全,救人救到底。
2.同学们查找过《世说新语》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吗?题目是什么?你认为哪个题目好?为什么?
【点拨明确】《救人救到底》。
“救人救到底”这个题目好,它揭示了的主旨。
3.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点拨明确】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轻诺寡言。
4.你们从这篇短文中还悟到了什么道理?
【点拨明确】不能在危难关头舍弃别人。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是能检验出一个人品质的高低。
四、拓展延伸
《世说新语》中还记录了有关华歆的故事如下:
《割席绝交》: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种菜,看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把金子当瓦片石头一样,不管它,仍旧挥动锄头;华歆则捡起金子,把它扔得远远的。又有一次,他俩曾同坐一张席子读书,门外有乘坐华丽马车的贵官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丢下书本跑去看热闹,管宁就割断席子,跟华歆分开坐,说道:“华歆,你不是我求学问道的朋友!”
听了这则故事,你又该怎么评价华歆这个人呢?
【点拨明确】一分为二,追求富贵,不专心读书,但也有可取之处,在本文中救人救到底的品质就非常令人敬佩。
《世说新语》两则 篇16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说新语》两则 篇17
师生公用教(学)案 年级:七年级 科目: 语文 执笔人: 参与人: 时 间 /8/28
学习内容 咏雪 学习目标 1、简要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因”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能够准确直译文言文。 4、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因。 2、“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学习难点 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确为人之道。 学习方法 诵读教学法
资源利用 网络资源
导学设计 课堂笔记 【知识链接】 一、文言文朗读技巧: 1: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读好停顿,读清句读(dòu)。 3:读出语气,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气变化。 4:理解感悟与朗读相互依存。 二、题目解读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咏絮之才。咏:歌咏,赞美的意思。咏雪是歌咏白雪的意思,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作家和作品 1、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 2、《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juàn)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3、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她自幼聪识,有才辩。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将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 【课前检测】 1、讲一个关于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2、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是 , (朝代), 家。 3、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雪骤( ) 撒( )盐 差可拟( )( ) 柳絮( ) 奕( )女 凝( ) 谢道韫 ( ) 4、放声朗读课文,划出朗读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提出你的问题: 【课堂研讨】 一、朗读课文,理解读 1、学生示范朗读,教师做点评。 2、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句读、语调等,力争当堂成诵。
3、考考你的记忆力:
谢太傅寒雪日( ),与( )。( )雪骤,公曰:“( )”兄子( )曰:“( )”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疏通文意,积累读 1、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利用工具书,在教师的指导下疏通课文,辨析积累。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 )儿女( )讲论文义。俄而( )雪骤( ),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 )何( )所似( )?” 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可拟( )。”兄女曰:“未( )若柳絮因( )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文白夹杂读 例:教师读“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学生读“跟他的子侄辈谈论诗文义理。”教师读“俄而雪骤,公欣然曰”学生读“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1)师生共读一遍,起示范作用。 2)学生两两读,熟悉文意。 三、分组讨论,品味读 1、活动设计 :我为他们来颁奖。 (如果让你为这次家庭聚会中的人物颁奖,你将为谁办发一个什么奖?) 请用圈点评注的方法,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句子及人物的神态,说说你颁奖的理由。 2、请闭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你能不能也说说“纷纷白雪”像什么? 点拨:纷纷白雪像__ 四、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1、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 2、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 快来展示自己的比喻句吧! 巩固案 1、解词及加点字 ①内集: ②儿女: ③讲论文义: ④俄而: ⑤骤: ⑥欣然: ⑦何所似: ⑧差可拟: ⑨未若: 2、译句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布置作业 1、课外作业: 2、书面作业:
教
(学)
后
记 师生公用教(学)案 年级:七年级 科目: 语文 时 间 /8/29
学习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 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学习方法授课法
资源利用
网络资源
导学设计
课堂笔记【课前预习】 1、作者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兖(yan)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给加点字注音 太丘舍去shě 尊君在不 fǒu 非人哉 zāi 友人惭 cán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与友期行 :约定。 去后乃至:才。 门外戏: 戏耍。 尊君在不:通“否”,不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 拉。 入门不顾: 回头看。 【课堂研究】 一、整体感知 1、试翻译全文(口头) 2.比较“君”、“家君”与“尊君”的不同:。 (1)君:“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2)家君: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3)尊君:“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重点句子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 (2)、尊君在不? 你爸爸在吗?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他)和我约定同行,却丢下我先走了。 4、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 期 古: 约定 今:日期 太丘舍去 去 古:离开 今:前往 下车引之 引 古:拉 今:指引 入门不顾 顾 古:回头看 今:照顾 二、细读课文: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学法指导:文中有三个角色:叙述者、友人、元方,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课前进行练习。注意把握说话人的语气。) 三、问题探究, 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元方的形象? 可以认为失礼也可认为不失礼 失礼:客人已经道歉了,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来理解客人,而且,客人是长辈,而元方是晚辈,晚辈应该有对长辈的基本礼貌。 不失礼:客人不仅迟到,而且对着孩子骂父亲,当然非常失礼,又考虑到元方年纪小,不能理解 他是个懂理识义、直率、正直不阿的孩子 四、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出自《世说新语》,它是记录名士的言行的书,鲁迅曾评价:“是名士的教科书”,运用这些言行可以教育我们,书中的宝贵遗产至今被我们继承,因此说它是一本教科书,同学们课下读过这本书吗?有谁读过?好书不读此乃人生一大憾事,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课后练习】 1.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待君久不/至,已去。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 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若柳絮因风起(介词,可译为“趁”、“乘”等) b、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c、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d、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3.指出下列加粗字的古今词义变化(答案见前)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⑵太丘舍去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⑶下车引之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⑷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各句。(答案见前)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陈元方“时年七岁”,就知道“信”、 “礼”的重要性,你是怎样看待“信” 和“礼”的呢?请把你的看法写出来。要求:100字左右。
布置作业 1、课外作业: 2、书面作业:
教
(学)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