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情。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写读后感情。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读背背和阅读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和熟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轮读,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赛读、接背。
(对较难的词语,交流理解意思)
二、完成阅读:
1、自读《外婆家的石桥》,读准字音,初知大意。
理解词义: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匍匐:匍匐就是爬行的意思。
2、根据问题再读短文,并理解:
(1)外婆家的石桥是什么样子的?
(2)外婆家的石桥为什么会给我留下美好的怀念,又能为什么引起我的恼恨?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组成小组交流。
4、小结:
(1)石桥很高,很陡,桥身很宽。石阶平贴光滑。
(2)怀念:伏在桥栏上,可以贪婪地眺望大桥下的景色。绿水、白帆。。。。
恼恨:一个……
5、选择自己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
三、作业 :
1、读记成语。
2、完成同步中的作业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
1.练习写读后感,知道什么是读后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
一、读题目,明确习作的内容。
二、习作指导: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结合指导。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著名作家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而生命垂危的母亲却无微不至地关心他、鼓励他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终于,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又重新振作起来了,但曾经鼓励他、安慰过他的母亲却因患严重的肝病而离开了人间。文章赞美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母爱的伟大,母爱持无私。)
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讨论弄清什么是读后感。
1、阅读《秋天的怀念》我们知道主要讲了什么,作者通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为写读后感做准备。读后感是在读文章中产生的情感,写时要从所回忆的内容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2、讨论:
(1)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想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体会?
四、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修改讲评习作。
教学过程 :
一、讲评怎样修改:
1.根据下面要求讨论检查自己的习作。
(1)是否由读而产生感想。
(2)感受是否真实。
2、集体讨论修改一个学生习作。
二、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并抄写。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动手搞小发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2、写小论文,激发学生绘画、习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准备:
1、结合课内外所学的知识,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做好设计。
(1)可以制作、改进一些简单的工具、文具、玩具或工艺品。
(2)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或生活中的不便之处,进行改进。
2、在家长或其他人的指导下完成制作。
二、进行写作:
1、将自己的发明或发现写成一篇文章。要求:
(1)将自己的发明或发现写清楚。
(2)可以附上示意图,说明操作或使用方法。
2、分小组进行展示,全班交流。
三、评选小发明小发现优秀论文:
(1)发明实用,简单易行。
(2)文章写得清楚明白。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作业 练习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本单元生字词。
二、总结积累运用三的内容。
1、什么是读后感及写法。
2、如何写小发明论文。
三、学生作业 :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
1、简单介绍有关《三字经》的知识。
(1)学生介绍《三字经》的知识。
(2)根据学生的回答作补充:《三字经》,作于宋代,作者王应麟。它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蒙学教材(相当于现在的小学课本),与《百家姓》、《千字文》统称“三百千”。明代理学家吕昆说:“凡儿童,8岁以下者,皆习《三字经》。
2、指名读《三字经》选段。
要求:读准字音,流畅。
3、讨论《三字经》选段的意思。
4、朗读,练习背诵。
5、检查背诵。
二、阅读:给予的故事
1、自读短文,你读懂了什么?是怎样读懂的?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的选择是艰难的?
(2)为什么“只有把生死置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同学们都爱读书,读书是增长知识的最佳途径。今天,我们就开展一次读书收获交流会,把你读书的快乐说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吧!
二、小组交流与研讨
1、要求:先说自己读了哪些文章,介绍文章内容,然后谈自己读后的体会和感想。
2、分组交流,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倾听并指导。
3、各小组民主选出最佳人选准备参加全班汇报。
三、班上汇报
1、小组代表依次上台汇报自己的收获,老师给每位代表录音,并做适当点评。
2、师生共同投票,评选出讲得最好的同学。
3、颁发“最佳口语交际奖”。
第三课时(习作训练)
一、启发谈话
人人都有好朋友。你的好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为什么愿意和他在一起?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二、小组内自主介绍与交流
三、指名在班上说一说
师生共同评价,纠正语病,并鼓励学生的闪光之处,引导准确用词。
四、写前提示
1、外貌描写抓特点,不可面面俱到。
2、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突出细节描,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示人物的个性。
五、练习写作。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3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一、 背诵课外选句。
二、 阅读练习。
三、 想象作文。
教学重点:
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回忆诗歌,背诵。
1、 教师点诗,全班背诵。
2、 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 统计,评选最优秀的诗歌背诵者。
二、 欣赏、背诵《望洞庭》。
1、 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 学生齐读。
3、 教师讲述洞庭美景及相关的神话故事。
4、 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意境。练习背诵。
5、 检查。
三、 课后背诵有关洞庭的诗歌。
第二课时
一、 师生以环保为话题讨论珍稀动植物。
1、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珍稀动植物?
2、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讲解生物链。
3、 珍稀动植物的处境。
二、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 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 解释“植物熊猫”,引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繁衍”的近义词是什么?
2) 说说为银杉保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担心 火灾 威胁 国宝
3、 为什么买了保险后就能起到保护银杉的作用?你还有其他的办法保护银杉吗?
4、 学生自由讨论保护其他珍稀动物的方法。
第三课时
一、 介绍教师节的来历,教师职业的伟大。
二、 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 分析图意。
1、 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2、 析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物或景物。
小女孩、两束菊花、窗户、台历、课本、眼镜、笔筒、地球仪、墨水瓶、朝阳、牵牛花、
3、 哪些是非写不可的?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4、 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 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 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 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图意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反问句和陈述句,并能将反文句变成陈述句。体会每组两句话说法不同,但意思相同,表达方法的不同
2、能主动积累名人警句、成语故事。
3、能主动积极地发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跟同学交流。
4、能读懂故事,明白写通知的要求。
5、能读懂短文,明白短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体会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2试一试,学着书上的样子,各写两组句子。
结合旧知识,谈自己的发现。
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句子,体会意思。
2、读一读,记一记。
3、比一比,谁能记得又好又快。按要求完成,提高自学能力。自主学习。比赛激趣。
三、点击成语
1.自由读一读,看看揠苗助长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揠苗助长的意思是什么?
3.这个成语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4.你能说出别的成语故事吗?
四、自由读,加深认识。
拓展游戏:抢反义词。交流,评价。注意仪态,评价时注意语气。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
一、 背诵课外选句。
二、 阅读练习。
三、 想象作文。
教学重点:
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回忆诗歌,背诵。
1、 教师点诗,全班背诵。
2、 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 统计,评选最优秀的诗歌背诵者。
二、 欣赏、背诵《望洞庭》。
1、 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 学生齐读。
3、 教师讲述洞庭美景及相关的神话故事。
4、 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意境。练习背诵。
5、 检查。
三、 课后背诵有关洞庭的诗歌。
第二课时
一、 师生以环保为话题讨论珍稀动植物。
1、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珍稀动植物?
2、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讲解生物链。
3、 珍稀动植物的处境。
二、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 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 解释“植物熊猫”,引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繁衍”的近义词是什么?
2) 说说为银杉保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担心 火灾 威胁 国宝
3、 为什么买了保险后就能起到保护银杉的作用?你还有其他的办法保护银杉吗?
4、 学生自由讨论保护其他珍稀动物的方法。
第三课时
一、 介绍教师节的来历,教师职业的伟大。
二、 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 分析图意。
1、 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2、 析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物或景物。
小女孩、两束菊花、窗户、台历、课本、眼镜、笔筒、地球仪、墨水瓶、朝阳、牵牛花、
3、 哪些是非写不可的?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4、 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 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 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 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图意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6
内蒙古 丛智芳设计
设计理念
从生活入手,鼓励自由表达;用活动激趣,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活动激趣
教师根据学生即将毕业这一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机会,提起话题:“同学们,母校陪我们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六年,她看着我们从一个六七岁的孩童,长成可爱的少年,该多么欣慰啊!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我们为她送上一份什么样的礼物,表达我们的爱意呢?”在学生议论之后,教师提出倡议:“表达对母校的爱,有许多种方式,而关注她今后的发展,企盼她变得越来越好,则是最深沉的爱。留下对母校工作的建议,这是最好的礼物。”这时,出示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二、开放时空,自主表达
这次习作,要给学生较充裕的观察、调查、思索的时间,开放习作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10天内把信写好,投到班级信箱,再转交校长或老师。
三、信息反馈,多元评价
请相关收信人来班对学生的建议给予评价(没有条件的可由语文教师代评),让学生体验到交流的快乐,知道习作是生活的需要,表达的需要。教师可就学生对学校的关注程度、习作态度、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修改习作,结集成册
作为礼物,把一封封信结集成册,永久留在学校,更有意义。教师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字斟句酌,进行修改、誊抄(或打印),然后结集成册,派代表亲自交给校长,做到把活动与习作、生活与习作结合起来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儿歌,增加语言积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理解故事中含反义词成语的意思,在表达和中学习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多读多背,锻炼使动脑想的和口头表达的一致、协调。
2、了解成语的意思,学习运用。
3、能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用投影幻灯出示儿歌,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儿歌的意思
学生发言。
教师:这首儿歌写了儿童的课外生活,学习种花和种瓜。全诗押”a“韵,”花“hua,”瓜“gua,朗读时注意把字音吐清楚。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二、阅读成语故事《南辕北辙》
1、初读成语故事,了解大意,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再读成语故事,说说讲了什么。
学生发言。
3、说一说,那个人错在哪里。
学生发言。
教师: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读懂了这个成语故事,很好。”南辕北辙“这个成语,从字面看,包含一组反义词”南--北“,”辕“和”辙“两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再理解成语的意思就不难了。
4、说一说《南辕北辙》的意思。
学生发言。
教师:要想取得好效果,目的和行动必须一致。
三、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马跑快
楚国行动好把式
盘缠多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
一、 背诵课外选句。
二、 阅读练习。
三、 想象作文。
教学重点:
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回忆诗歌,背诵。
1、 教师点诗,全班背诵。
2、 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 统计,评选最优秀的诗歌背诵者。
二、 欣赏、背诵《望洞庭》。
1、 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 学生齐读。
3、 教师讲述洞庭美景及相关的神话故事。
4、 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意境。练习背诵。
5、 检查。
三、 课后背诵有关洞庭的诗歌。
第二课时
一、 师生以环保为话题讨论珍稀动植物。
1、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珍稀动植物?
2、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讲解生物链。
3、 珍稀动植物的处境。
二、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 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 解释“植物熊猫”,引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繁衍”的近义词是什么?
2) 说说为银杉保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担心 火灾 威胁 国宝
3、 为什么买了保险后就能起到保护银杉的作用?你还有其他的办法保护银杉吗?
4、 学生自由讨论保护其他珍稀动物的方法。
第三课时
一、 介绍教师节的来历,教师职业的伟大。
二、 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 分析图意。
1、 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2、 析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物或景物。
小女孩、两束菊花、窗户、台历、课本、眼镜、笔筒、地球仪、墨水瓶、朝阳、牵牛花、
3、 哪些是非写不可的?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4、 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 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 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 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图意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9
作者:杜卫忠
教材分析:
“积累・运用三”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教学目的:
1、朗读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春夜喜雨》,了解主要内容,通过读背,积累古诗。
2、阅读短文,明白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
3、“口语交际”是正反方辩论,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明白好读书,更要读好书,才真正“开卷有益”。
4、习作练习。结合学生即将离开母校的契机,真诚的请学说留下自己的意见。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
一、介绍诗人杜甫。
二、自读这首诗,了解大致的内容。
(诗人通过刻画雨景,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
1、读这首诗,利用字典理解词意。
俱:全、都。
晓:早晨。
红润处:枝头的花,红润一片。
花重:被雨水淋湿后的鲜花饱满沉重。
乃:当即、就讲。
潜:悄悄地隐藏。
润物:滋润万物。
野径:原野中的小路。
2、理解诗的大意。
好雨就像懂得季节,正当春天降临,万物生长的时候,边下了起来。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间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原野中的小路上空一片漆黑,只有那江河中的船上还有一闪一闪的灯光。早晨起来看那成都的花儿,经一夜春雨,显得那么饱满,那么鲜艳。
3、指导朗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诗人描写春雨的诗。诗人盼望、喜爱这场春雨,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把无比喜悦的心情生动的表达出来。
三、积累杜甫其它的作品。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阅读短文
一、阅读短文。
1、自学短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
(2)短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吴王下了狠心要攻打楚国;年轻的侍卫官想办法让吴王打消了攻楚的念头,同时又避免了杀身之祸;引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
2、讨论问题。
(1)年轻的侍卫官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连续在后花园里转了三天?
(2)侍卫官讲在花园里看到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这个故事里都有谁?它们都在干什么?
(3)蝉、螳螂、黄雀各自面临的危险是什么?
(4)吴王听了这话,恍然大悟中的“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吴王明白了什么?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巩固练习。
1、积累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
2、准备一个历史成语的故事进行演讲。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围绕开卷有益无益进行辩论。
1、什么是“辩论”?
2、怎样进行辩论?
(1)首先要明确是围绕什么进行辩论的。
(2)辩论双方观点要明确。
(3)要用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
3、具体做法。
(1)围绕辩论的问题,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
(2)根据不同的观点分成两个组。
(3)辩论双方展开辩论。
(4)辩论后共同进行总结。
第四课时
习作指导
这次习作练习是以写信的方式对母校留下良好的祝愿和建议。
1、作文前,可以到母校的各个地方走一走,看看还有那些不如意的事情;回忆近年来的学校的生活,找一找学校或老师没有想到的或没有作好的事情;向在校班级的同学了解以下对学校工作的意见。
2、挑选一两件重要的事情,想一想应该怎样解决,为学校出谋划策。
3、给母校的校长或老师写封信,谈谈自己的建议和对母校祝愿。
4、应主意的问题。
(1)把自己的想法要写清楚。
(2)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注意写信的格式。(称呼、内容、祝词、署名和日期。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或熟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学生准备:
1、课外注意读书,准备写读后感;
2、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为改进、发明做准备。
教师准备:
一篇适合学生多角度思维,易于写读后感的文章。
教学时间: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确。
2、小组接读、接背。
3、比赛:看看谁记住的词语多。
二、完成“阅读”。
1、自由读短文,了解大意。
2、仔细读短文,边读边思考文后练习题,可以在文中圈点标画。
3、小组内合作学习。
(1)自由读短文,边读边思考文后练习题,可以在文中圈点标画。
(2)交流文后练习题的答案。
4、全班交流。
(1)流下美好的怀念,是因为大桥下的景色很美;引起我的恼恨,是、因为石阶造得多而陡,让外婆因背我过桥而“遭罪”,其实是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外婆的爱。
(2)短文表达的是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对外婆的怀念之情。
(3)朗读比赛:评选小小朗诵家。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学习选自〈三字经〉中的八句话,朗读成诵。阅读分析〈给予的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从中理解人物的品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朗读背诵〈三字经〉中的八句话,要特别注意重音和语速。阅读分析短文,通过讨论,理解人物的品格,了解作者的意图。
教学过程:
一、学习选自〈三字经〉中的八句话。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弄懂意思:前四句讲了学习和教育对人的巨大作用;后四句讲了父亲和老师教育子女和学生的责任以及对儿童的劝学。
4、学生读顺读熟,并背诵。
二、阅读分析〈给予的故事〉。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自学疏通生字词,大体了解。
3、细读全文,思考短文后的思考题:
(1)、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的选择是艰难的?
(2)、说说你对“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这句话的`理解。
三、布置作业:
1、默写“读背”部分的句子。
2、短文后的两道题。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12
之二
佚名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两则名言,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短文《地球颂》,达到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对短文最后一段的体会,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
3、引导学生就“怎样保护地球”开展讨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想象作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名言。
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语句读熟练。
2、指名读。
3、小组讨论两则名言的意思,相互说一说。
4、指名说一说名言的意思。
5、小组比赛,看哪一组读的好。
6、试着背诵两则名言。
二、阅读短文。
1、学生自由读短文。
2、小组讨论
(1)短文讲了地球的哪些优点?你对哪个优点最感兴趣?
(2)说一说你对最后一段的体会。
3、指名发言。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怎样保护环境
训练准备
1、复习《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中有关地球的知识,认识环保及其重要性。
2、用不同的形式,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做法。
训练步骤:
1、启发谈话
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社会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信你一定也很有感触,有许多话要说,我们就这问题讨论一下。
2、分小组讨论,把你的想法、看法或打算在组内说一说,并推荐一名学生把你们小组的意见整理一下,在全班说。
教师深入小组,相机指点。
3、老师组织同学在全班交流,并组织学生点评。
4、把各组的意见,由班长负责形成班上的决议,并督促大家执行。
第三、四课时
一、启发谈话
回忆,美好而甜蜜。展望,让人充满幸福的企盼。
20年后,你和你的同学都长大成人了。那时候你们会是什么样子的?社会、家庭、学校又会是什么样子的?中国和世界又会变得怎样?站看你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吧?
二、出示作文题目
20年后的---------
三、打开书,学习作文要求。
四、讨论交流。
五、指导习作。
1、先明确你想写的题目是什么?
2、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围绕中组织材料。
3、按什么顺序选择材料,列出小标题。
六、学生练习列提纲。
同桌互相评一评。
七、根据提纲独立作文。
课后小结:本次习作,学生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大胆地想象,抓住变化来写,比较精彩。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和兴趣。
2、从《雷锋日记》中感悟雷锋精神。
3、在环境考察中,增强独立搜集信息的能力,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4、培养写日记的方法与习惯。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导语 :这六句话,常常在人们口头中流传。你们平时说过或听过哪句话?
2、试读、试背,同学之间议论每句话的意思。
3、文字上称之为谚语。谚语一般很生动形象。学习积累一些谚语,对丰富语言很有好处。
4、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一条谚语。
5、鼓励学生在读书中、在生活中注意积累民间谚语,搜集常用谚语。
二、完成“阅读”。
1、导语 :同学们在学雷锋活动中,了解了雷锋的哪些事迹?现在读雷锋的两篇日记,看看他做了什么事,日记里写了什么事?
2、自学两则日记。学生之间议论:两则日记各写了什么事?
3、指名读。要读通顺、流利。
4、说说读后的体会。
5、这两篇日记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6、课后阅读,了解更多的雷锋事迹。阅读活动时间交流。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布置考察的目的及任务。学生自由组合,明确分工,制订考察计划、步骤、考察后的文字与图片资料的整理。教师准备有关大海、河流、湖泊的录象或图片。
二、导语 。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身边的江河湖海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它们关系着我们生活的质量。我们应该了解它们、关心它们、爱护它们。
三、放录象资料(或图片)
1、用画面感染学生,联想到旅游事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
2、师生、同学之间交流观感。
四、分组(自由组合)
个人汇报已搜集、整理的资料――河流(或湖、海)的位置、面积、资源及污染的情况等。
五、各组推选代表交流。
六、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各组考察结果给予评价。
七、总结。
教师考察过程和结果,对口语课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并提出要求。
第三课时
一、说明习作要求。
二、引导。
激起兴趣,活跃思维,可读几篇不同内容的日记,拓展思路。
三、说明日记的格式。
四、习作起草。
教师多做个别指导。
第四课时
一、教师找几篇日记,包括写事、写人、写心里话、读后感想的不同内容,展开点评。
二、再找两篇日记,师生共同批改、讲评。
三、自我修改日记。
四、誊清。注意书写工整。
教后小结:
关于日记,学生现在已基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但从内容上来说,缺少生活情趣。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值得可写的东西,的确是个大的问题。我想:应该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生活的情趣,写出丰富多彩的生活。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14
之一
王子阿哥供稿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情。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写读后感情。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读背背和阅读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和熟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轮读,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赛读、接背。
(对较难的词语,交流理解意思)
二、完成阅读:
1、自读《外婆家的石桥》,读准字音,初知大意。
理解词义: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匍匐:匍匐就是爬行的意思。
2、根据问题再读短文,并理解:
(1)外婆家的石桥是什么样子的?
(2)外婆家的石桥为什么会给我留下美好的怀念,又能为什么引起我的恼恨?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组成小组交流。
4、小结:
(1)石桥很高,很陡,桥身很宽。石阶平贴光滑。
(2)怀念:伏在桥栏上,可以贪婪地眺望大桥下的景色。绿水、白帆。。。。
恼恨:一个……
5、选择自己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
三、作业 :
1、读记成语。
2、完成同步中的作业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
1.练习写读后感,知道什么是读后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
一、读题目,明确习作的内容。
二、习作指导: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结合指导。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著名作家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而生命垂危的母亲却无微不至地关心他、鼓励他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终于,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又重新振作起来了,但曾经鼓励他、安慰过他的母亲却因患严重的肝病而离开了人间。文章赞美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母爱的伟大,母爱持无私。)
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讨论弄清什么是读后感。
1、阅读《秋天的怀念》我们知道主要讲了什么,作者通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为写读后感做准备。读后感是在读文章中产生的情感,写时要从所回忆的内容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2、讨论:
(1)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想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体会?
四、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修改讲评习作。
教学过程 :
一、讲评怎样修改:
1.根据下面要求讨论检查自己的习作。
(1)是否由读而产生感想。
(2)感受是否真实。
2、集体讨论修改一个学生习作。
二、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并抄写。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动手搞小发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2、写小论文,激发学生绘画、习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准备:
1、结合课内外所学的知识,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做好设计。
(1)可以制作、改进一些简单的工具、文具、玩具或工艺品。
(2)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或生活中的不便之处,进行改进。
2、在家长或其他人的指导下完成制作。
二、进行写作:
1、将自己的发明或发现写成一篇文章。要求:
(1)将自己的发明或发现写清楚。
(2)可以附上示意图,说明操作或使用方法。
2、分小组进行展示,全班交流。
三、评选小发明小发现优秀论文:
(1)发明实用,简单易行。
(2)文章写得清楚明白。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作业 练习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本单元生字词。
二、总结积累运用三的内容。
1、什么是读后感及写法。
2、如何写小发明论文。
三、学生作业 :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和兴趣。
2、从《雷锋日记》中感悟雷锋精神。
3、在环境考察中,增强独立搜集信息的能力,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4、培养写日记的方法与习惯。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导语 :这六句话,常常在人们口头中流传。你们平时说过或听过哪句话?
2、试读、试背,同学之间议论每句话的意思。
3、文字上称之为谚语。谚语一般很生动形象。学习积累一些谚语,对丰富语言很有好处。
4、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一条谚语。
5、鼓励学生在读书中、在生活中注意积累民间谚语,搜集常用谚语。
二、完成“阅读”。
1、导语 :同学们在学雷锋活动中,了解了雷锋的哪些事迹?现在读雷锋的两篇日记,看看他做了什么事,日记里写了什么事?
2、自学两则日记。学生之间议论:两则日记各写了什么事?
3、指名读。要读通顺、流利。
4、说说读后的体会。
5、这两篇日记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6、课后阅读,了解更多的雷锋事迹。阅读活动时间交流。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布置考察的目的及任务。学生自由组合,明确分工,制订考察计划、步骤、考察后的文字与图片资料的整理。教师准备有关大海、河流、湖泊的录象或图片。
二、导语 。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身边的江河湖海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它们关系着我们生活的质量。我们应该了解它们、关心它们、爱护它们。
三、放录象资料(或图片)
1、用画面感染学生,联想到旅游事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
2、师生、同学之间交流观感。
四、分组(自由组合)
个人汇报已搜集、整理的资料――河流(或湖、海)的位置、面积、资源及污染的情况等。
五、各组推选代表交流。
六、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各组考察结果给予评价。
七、总结。
教师考察过程和结果,对口语课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并提出要求。
第三课时
一、说明习作要求。
二、引导。
激起兴趣,活跃思维,可读几篇不同内容的日记,拓展思路。
三、说明日记的格式。
四、习作起草。
教师多做个别指导。
第四课时
一、教师找几篇日记,包括写事、写人、写心里话、读后感想的不同内容,展开点评。
二、再找两篇日记,师生共同批改、讲评。
三、自我修改日记。
四、誊清。注意书写工整。
教后小结:
关于日记,学生现在已基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但从内容上来说,缺少生活情趣。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值得可写的东西,的确是个大的问题。我想:应该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生活的情趣,写出丰富多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