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除三害》导学案(通用12篇)

《除三害》导学案(通用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除三害》导学案(通用12篇)

《除三害》导学案 篇1

  温馨寄语:

  民间故事生动有趣,耐人寻味,《除三害》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

  使用说明:

  学习本朗读课文,围绕导学案设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学,互学,解决问题,体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2、了解故事内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周处憨直勇猛,武艺高强和勇敢改过自新的精神。

  3、生动的讲述这个故事中精彩的部分。

  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读课文,积累文中好词佳句。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周处勇敢,武艺高强和勇于改

  知识链接:

  《除三害》的故事是根据《世说新语》中《周处》改写的。历来被人们用来进行改过自新的好教材。

  学法指导:

  1、练习读课文,读通读顺。

  2、读准加线的字音。

  横行霸道   欺侮百姓   潜入水底    抱怨    搏斗

  3、画出文中好词,认读词语感知词义。

  一、自主学习

  1、在小组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补充下列词语,再读一读,读正确。(在小组内交流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读)

  (    )霸道    同归(    )    奔走(    )    喜气(    )

  惊涛(    )    浊浪(    )    痛改(    )    (    )暴烈

  3、我会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还会读通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改展示)

  ☆周处小时候,(       )暴烈,(      )霸道,欺侮(      )。

  ☆周处和蛟龙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        ),(       ).

  ☆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     )了!人人(       ),个个(     )。

  4、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填空。

  ⑴中的三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________。

  ⑵课文第(  )―(  )段具体描写_______除三害的过程。

  二、合作探究

  1、人们想出什么办法除三害的?用曲线画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与同学分享。

  2、课文重点写了周处和_______搏斗的经过。从文章中找出描写生动形象的语句用直线标出。

  3、在小组内有感情地朗读所画的句子,与同学交流读书的乐趣。

  4、从刚才的朗读中,你看出周处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5、读课文7、8段,完成练习。

  周处除掉猛虎后,人们__________,可是,除掉蛟龙后,人们人人_____________,个个______________.看到这里,周处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处经过深思,

  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中十分_______。于是,他___________,成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三、拓展训练

  1、.读完这个神话故事,你觉得周处身上的哪些精神令人佩服?。

  四、课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有人壮着胆子去找周处,见面就夸他________,_________,

  上山能_______,下谁能________,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第二天,周处提着宝剑下河了。恶龙可不那么好对付,他忽而______,

  忽而_______;忽而________,忽而__________.

  2.照样子写句子

  周处一上街,人们就远远地躲开他。

  一……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这个神话故事,你觉得周处身上的哪些精神令人佩服?请打上“∨”。

  ⑴争强好胜(   ) ⑵憨直勇猛(   )⑶痛改前非(    )

《除三害》导学案 篇2

  教学目标:

  1、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2、能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学文,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具准备:简单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老百姓中流传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我们称为民间故事。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则民间故事《除三害》。师板书,生齐读。

  3、读着这个“害”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坏、害人、祸害、不好……

  4、对呀,正是因为着害是坏的,不好的,甚至会害人,所以我们要坚决地――除三害。

  5、读着课题,你最想知道的又是什么?

  生自由交流:三害是哪三害?谁除三害?……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在读时要注意把带拼音的字读准确了,句子读通了。

  2、读得真投入。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们会读了吗?

  横行霸道    欺侮百姓    抱怨

  上山杀虎    下河剁龙    潜入

  自由读――指名读――指名带感情读第一行――全班带感情齐读

  3、刚才读了课文后,知道三害是哪三害?(生交流师板书)     

  山间的猛虎

  河里的恶龙

  地上的周处

  4、这三害是谁除掉的呢?(板书:除掉)

  生答:周处。    (板书:周处)

  5、让我们看着板书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周处除掉山间的猛虎。用上课文中的一个词。(生答)上山杀虎。

  周处除掉河里的恶龙。课文中的哪个词?(生答)下河剁龙。

  师板书:杀虎剁龙

  6、周处除掉地上的周处?这又该怎么理解?(板书:?)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让课文帮助自己理解。

  三、探究全文

  1、周处除了周处,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交流。(周处把身上的缺点改掉了。)

  2、你怎么知道的?(出示最后一段)

  3、什么叫“痛改前非”?(把自己以前的错误都改正)(板书:痛改前非)

  4、周处为什么会痛改前非呢?我觉得周处脑中产生的疑问就是问题的关键。请快速找出周处脑中疑问的句子,划上“     ”。

  生交流句子。

  5、周处他认为自己“除害有功”,你们认为呢?文章哪两个自然段写他除害了?那一段详细?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1)一生读。

  (2)周处下河剁龙,听着听着,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答案:a、不容易对付b、搏斗的时间长c、惊心动魄

  (3)把搏斗的激烈读出来。(师生合作读)

  6、周处出生入死,上山杀虎,下河剁龙,除了两害,立了大功,应该说周处是一位大英雄了。面对英雄,我们想象一下,人们会用哪些方式迎接他的到来?

  敲锣、打鼓、放鞭炮、鲜花、欢呼、高高举起……

  7、远的不说,我们来看看我们的航天英雄回来时,大家欢迎他们的场面。(课件)你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8、英雄回归是多么荣耀的事啊!千百年来,人们一直用这些方式迎接心目中的英雄。那么,当周处这位杀虎英雄、剁龙英雄从河里爬上岸来时,人们又是怎么迎接他的呢?读第六自然段。

  生交流:(1)点点头,躲得远远的

  (2)人们以为他死了,在喜气洋洋地奔走相告

  9、迎接他的有锣声吗?有鼓声吗?锣声没有、鼓声没有、鲜花没有、美酒没有,什么也没有!

  他想找个人问一问,人们都远远地躲开了,甚至人们以为他死了,都在欢呼着: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

  他呆住了,他想不通:我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

  那边的人们还在奔走相告着: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他呆如木鸡,一动也不能动,他还是想不通:我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

  看着人们个个喜气洋洋地喊着: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周处这位杀虎英雄、剁龙英雄实在想不通:我除害有功,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

  10、想不通可以不想吗?不可能不想啊!人们的举动引起周处深深地思考、他想起                                    ,想起                                            ,想起                                     ……他终于明白了                                  。

  学生说话训练。 

  11、根据上面内容,进行小练笔。

  12、交流小练笔。师小结:是的,正如你们所说的,周处终于明白了自己以前错了。也和猛虎、恶龙一样成了祸害。他如梦初醒,从此,横行霸道的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四、点题升华

  1、这就是周处除三害。课文学完了,你能说说对周处的看法吗?

  修改板书“地上的周处”为“自己的恶习”

  2、是啊,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佛家语: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在这里老师根据大家所说,编成这两句话:

  杀虎剁龙显神通

  痛改前非受敬重

  五、拓展延伸

  1、想知道周处的后来吗?后来呀,周处立志好学,志向高远,为官期间,他执法公正严明,后来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直至战死沙场。后人敬重他的品行,追认他为平西将军,还特地建造了周王庙来纪念他。

  2、同学们这个故事精彩吗?像这样精彩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件)如《牛郎织女》、《孟家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四个民间故事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传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看看。

  板书:

  除 三 害

  山间的猛虎

  河里的恶龙         杀虎剁龙显神通

  周处    除掉          

  地上的周处         痛改前非受敬重  

  自己的恶习

《除三害》导学案 篇3

  教学目标:⒈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⒊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师目标:精讲,专注学生的发言

  学生目标:静听、发言声音响亮(大声、大方、大气,反应)、有理有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重要内容,感受周处知错就改的品质

  难点:理解课文衬托的写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相关的资料、其他神话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审题

  1、谈话导入

  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老百姓中流传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我们称为民间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一则民间故事。这则故事叫《除三害》。

  2、读题:注意提示学生念准“除”“三”,一个翘舌音,一个平舌音。

  3、审题:

  1、一读题目,你明白了“除”的意思了吗?(去除、消灭、杀)三害的意思呢?

  2、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再读题,相信你心中有很多问题想问?

  ①三害是指哪三害?

  ②谁除三害?

  ③为什么除三害

  ④怎么除三害?

  ⑤结果如何?

  3、小结

  二、初读课文、审题对应

  1、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①三害是指哪三害?

  ②谁除三害?

  ③为什么除三害

  ④怎么除三害?

  ⑤结果如何?

  2、交流汇报:

  ①回答审题中提出的问题

  三害:猛虎、恶龙、周处        周处除三害(周处除周处???)

  为什么除? 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1-2)  

  怎样除三害?(3-7)

  1、鼓动周处除三害

  2、伏虎降龙

  3、人们的反应

  4、周处的深思

  除三害的结果?

  结果:痛改前非(8)

  ②初步了解周处是个怎样的人?

  3学习生字词:

  (1)划出生字新词

  (2)读准生字,理解新词

  暴烈  欺侮    抱怨  敬重 

  横行霸道   杀虎剁龙   伏虎降龙   东奔西突

  惊涛拍岸  浊浪冲天    同归于尽   痛改前非 

  (3)检查

  三、学文

  导入:为什么要除猛虎、恶龙、周处这三害呀?(三害不除,百姓没有安宁的日子)(三害之中,人们最痛恨那一害呢?)为什么说周处这个人也是三害之一?(板书:周处、三害之一)

  1、学习第一部分(1-2):为什么要除三害?为什么说周处也是三害之一。

  (1)生读课文1-2节,边读边想,从哪些词句看出周处是三害之一。

  (2)交流:

  生:第一句: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艺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

  师:还能从其他此句看出周处是三害之一吗?

  第二句:背地里人们都抱怨说:“山间的猛虎、河里的恶龙,还有地上的周处,是天下三害。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

  (3)学习第一句:

  ①出示这一句,轻声自由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见一个怎样的周处?

  (横行霸道:仗势胡作非为,蛮不讲理。  欺侮:欺负、侮辱)(相机板书:性格暴烈、横行霸道、欺侮百姓、)

  ②指名学生交流。(年轻、暴烈、力气大、武艺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

  ③朗读此句

  过渡:从直接描写周处的词句中,我们了解到了周处确实是三害之一,从百姓的抱怨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一点,对吗?

  (4)先说说什么叫抱怨,(内心有很多不满,说别人的不对)周处是如此的横行霸道,欺侮百姓,大家心中都充满了抱怨,谁来抱怨抱怨:指名学生读。

  背地里人们都抱怨说:“山间的猛虎、河里的恶龙,还有地上的周处,是天下三害。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

  ①人们把周处和虎、龙这些猛兽放在一起说,可见在人们心中还是人吗?是动物了,是野兽了,是会吃人的怪兽了。

  ②“还有”一词也看出人们对周处的怨恨。

  ③“永远没有”也看出人们对周处的怨恨,都渴望早日除掉周处。

  ④“!”从这个叹号也看出人们对周处的怨恨。

  小结:面对周处的横行霸道和欺侮,人们虽然内心充满了抱怨,但是却敢怒不敢言,周处一上街,人们就――远远躲开他。如同见了什么――猛虎、恶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4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面两段。了解到哪三害?(师生:猛虎、恶龙、周处)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专门研究这三害是怎么除掉的。上一节课我们知道,整个除三害的过程先是人们用激将法激周处怎么样?伏虎降龙,接着周处去干吗?伏虎降龙,周处伏虎降龙之后,之后人们怎么样?(人们对他的死反而很高兴)可是周处却没有死,看到人们希望他死,周处陷入了深思。这节课我们就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深入学习。

  2、学习“用激将法”部分

  (1)我们先看激将这一部分,开始是怎样的?(出主意)

  (2)人们先出了什么主意?到书上找找(学生读)

  (3)人们出了这个主意,有人就壮着胆子去找周处,怎样把周处激起来,

  (4)周处怎么样呢?(  读书)

  二、学习“怎样伏虎降龙”(16

  (1)生自由朗读4-5节,边读边想:从“伏虎降龙”这一部分,你觉得周处怎样?

  (2)交流汇报:

  从伏虎降龙,看出周处很厉害,本领大、武艺强、勇猛。

  ①先从伏虎这一段,找找哪些地方看出周处的厉害。再交流:

  傍晚,把一只断气的大老虎拖下山。

  预设:从“傍晚”一词看出,周处不用一天的时间就把猛虎打死了,随意看出周处很厉害。

  过渡:恶龙?(三天三夜)这么厉害的恶龙周处都把它杀害了,接下去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把恶龙杀害的。杀这条龙容易吗?(不容易)那么我们来看看杀这条龙是怎么不容易的?

  ②读“降龙”这一段,从哪些地方让你觉得龙不容易对付。

  ③交流:

  第一句: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而潜入水底,东奔西突。

  a边读边想像,你看见了什么?(预设:仿佛看见一条凶猛的粗壮的龙扭曲着身体在拼命挣扎,张开血盆大口,用尖利的牙齿扑向周处,周处随着这样凶猛的龙在干什么?可能骑在龙身上,抓着龙角,上天入水,一会儿在水面,一会儿在天空,一会儿又在水底,用刀使劲砍着恶龙……)

  b交流

  c朗读

  第二句: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天。

  a让学生用“边读边想像的方法”和同桌学习这一句,从哪些地方看出龙的难以对付?

  b交流

  “惊涛拍岸,浊浪冲天”

  (周处和恶龙从早晨打到天黑,又从晚上打到黎明,从黎明又打到傍晚,一刻也不停打,没有一分钟能喘一口气,“搅”看出周处和恶龙纠缠在一起,搏斗得十分激烈,搞得翻江倒海,河面上波浪翻卷着冲到岸边,发出惊天动地的响声,浑浊的浪汹涌着冲到半空……)

  c朗读

  d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再读一读,感受龙的难以对付。

  恶龙可不那么容易对付。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而潜入水底,东奔西突。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天。

  ④朗读此句,读出打斗的惊心动魄,龙的难以对付,周处的勇猛。

  比较句子

  a恶龙可不那么容易对付。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而潜入水底,东奔西突。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天。三天以后,恶龙不见了,周处也不见了。

  b恶龙可不那么容易对付。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而潜入水底,东奔西突。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天。三天以后,大河突然平静了,没有浪涌,没有涛声。恶龙不见了,周处也不见了。

  a作者为什么要写上这一句呢?写这一句的静,是为了突出前面的动,前面的惊心动魄。

  b朗读这段话

  ⑤对比“伏虎、降龙”两段话,体会一详一略的写法。(上面和这里有点难处理,不知道怎么办好一些???)

  (3)小结:

  三、学习“人们的反应和周处的深思”(6-7)(15

  导入:三天以后,大河平静了,人们以为恶龙死了,周处也死了。人们是怎么表现得?

  1、 让学生读文,找出句子:人们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

  2、 理解:奔走相告、喜气洋洋

  3、 朗读这句话,边读边想:你看见了什么?(每个人都奔跑着和邻居、朋友、路人兴高采烈的说着、喊着,周处死了,有的人激动的都流泪了,有的相互紧紧拥抱在一起,放起鞭炮,敲起锣鼓,跳起舞蹈,如同过年一般热闹,大街小巷里,都是欢呼的人们。)

  4、让学生演一演。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人们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

  5、周处以为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拼劲全力把人们所痛恨的两害猛虎和恶龙杀死后,爬上河岸的时候,迎接他的肯定是人们的什么呢?

  (生说:掌声、赞美声、鲜花、美酒、佳肴)

  6、可是现在他看见却是人们希望他死。他实在想不通:我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他想找个人问一问,可是人们只是远远地朝他点点头,赶紧躲开了。人们的举动引起了周处的深思。我们一起来读读周处深思这一段,边读边想,周处明白了什么?他明白道理的过程是很容易的吗?(不容易)从哪里看出来?

  刚开始周处可能会怎么想,后来又会怎么想,他明白了些什么道理,会惭愧些什么?请用笔写一写周处整个深思的过程好吗?(小练笔)(放有点淡淡忧伤的轻音乐,学生写话)

  刚开始周处可能会怎么想,后来又会怎么想,他明白了些什么道理,会惭愧些什么?

  写一写周处整个深思的过程。

  (7)交流深思的内容。(指名念)

  (8)通过深思,周处明白了什么

  四、学习周处的“痛改前非”(5分钟)

  1、周处明白道理之后,决心怎么做?(痛改前非)

  2、理解什么叫痛改前非(什么做叫痛改前非呢?)?周处的痛改前非之后,此时周处还是以前的周处吗?你看到周处现在都在干什么?

  (周处痛改前非之后,周处一上街,人们再也不会远远躲开他。背地里人们还会抱怨周处吗?人们会怎么说――

  因为,此时周处已经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人。(板书:受人敬重)

  4、小结:

  大家看,原先这么恶的一个人周处――横行霸道、蛮不讲理,欺侮百姓,是天下三害之一,通过努力,痛改前非,都能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5、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五、布置课外作业:(第一个作业为必做题目,后三个作业为选做题。)(1分钟)

  1、指名读题目。(这节课还未发言的学生)

  (1)阅读相关周处的资料(见后面)。

  (2)周处在痛改前非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故事?进行想象写话。

  (3)收集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或是民间故事,读一读,并张贴在教室里。

  (4)写一写身边的人或是自己知错就改的小事。

  2、选择作业。

  板书:

  8、除三害

  周处三害之一

  横行霸道--------伏虎降龙---------痛改前非-------------→受人敬重          

  欺侮百姓  

《除三害》导学案 篇4

  《除三害》是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周处帮人们除掉猛虎和恶龙后,痛改前非,成了受人尊敬的人。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课问中的重点词句,从而明白道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不过,本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首先,问题的过渡不自然。特别是课堂的前半部分,如从“你从哪里知道周处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呢?”到“周处为什么会痛改前非呢?那他到底有什么错误需要彻底改正呢?”的过渡比较牵强。问题问出去后,我自己也觉得很奇怪。其次,切换太快,如刚让学生去看看周处是怎么除三害的,就马上进入到了欣赏周处除三害写得最精彩的一段话。我应该让学生由整体到部分进行理解课文。先说说周处是如何除三害的,再来细读周处除三害最精彩的部分。

  通过这次汇报课,我觉得自己又收获了许多,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些都将成为宝贵经验。

《除三害》导学案 篇5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这课堂的教学中,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二)自主学习,感知大意(三)研读语段,感受画面(四)点题升华,拓展延伸

  (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然后,我引导学生由“害”展开生联想,学生肯定会说到“害人、祸害”等一些不好的东西,教师小结,所以“害”是不好的,我们要坚决――除三害。

  古人云:学贵有疑。所以,我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根据学生的质疑,我进行引导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谁除三害?除哪三害?怎么除这三害的?并进行板书。充分体现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让问题激活思维,以问题为载体,对学生后面的自主学习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感知大意。

  问题是从学生中来的,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感悟。所以,我们还是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我把问题回抛给学生。请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默读课文,找到相应的词句画下来。当学生默读完毕之后,很快能回答其中的两个比较容易的问题,谁除三害,除哪三害,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山间的猛虎

  周处 除掉 河里的恶龙

  地上的周处

  接着,我让学生读读板书,说说发现什么问题?学生很快能提出“周处除掉地上的周处”,自己除掉自己吗?我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的第一和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就能从句子中发现,周处其实除掉的是自己的恶习。于是,我就改写板书,把“地上的周处”改成“自己的恶习”。学生通过自学,三个问题解决了两个,会很有成就感。

  概括文章大意是本课一个重点,所以,这里,我向学生提出要求,能不能借助板书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同桌互说指名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充分的说的时间和机会。有了板书这个基础,相信学生概括会比较容易:课文描述了周处除掉了山间的猛虎,河里的恶龙,并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在这一环节中,既能体现教师的“扶”,又能体现学生自主地“学”,学生就比较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重点。

  (三)研读语段,感受画面

  学生提的问题,只剩最后一个:怎么除三害的?因为是略读课文,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这个问题,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请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周处是怎么除三害的?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并可以在边上试着写写自己的感受。写完之后,四人小组先交流。学生边读边感悟,并书写感受体会,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在教学时还是有较大的差异,略读课文不可能像精读课文那样面面俱到,教师对教材必须有所取舍。课文中描写周处降龙部分写得非常精彩,学生很可能会对周处降龙这一部分比较感兴趣。所以,我把这作为学习的一个重点之一。我用两个环节展开:1、抓重点词,品味语言;2、朗读指导,感受画面。学生在交流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体会:三天三夜、惊涛拍岸、浊浪冲天,当学生说到这些重点词的时候,我进行板书,并提问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继而进行朗读指导,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理解这些字词,另一方面也能加深体会降龙的紧张激烈的.气氛。忽而……忽而……可以让学生加上动作读,引导学生读出恶龙不容易对付的感觉。我适时进行引读:三天以后,大河平突然静了,没有(引说)……没有…… …… 不见了…… 不见了,当激烈斗争结束,一切恢复平静又该怎么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从紧张激烈到平静的变化。接着,我引导学生说:“同学们,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精彩的降龙的场面再现一下?”用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形式进行朗读练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当时搏斗时的紧张激烈,同时也可以积累生动语言,体会周处的勇猛。这也就突破本课另一个重点。

  如果学生说到伏虎这一段,可以让仿照周处剁龙这一部分,展开想象,描述周处是怎么伏虎的?可以抓住一些动作词,体会周处的勇猛。

  周处的勇于改过的性格特征是本课人文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所以,学生如果说到周处痛改前非的,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如果你是周处,你出生入死,上山杀虎,下河剁龙,除了两害,立了大功,成了一名大英雄,你想象一下人们会用哪些方式迎接他的到来?引导学生说敲锣、打鼓、放鞭炮、鲜花、欢呼、高高举起…… 而事实上,人们又是怎么迎接你的?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1)人们以为他死了,在喜气洋洋地奔走相告(2)远远地朝他点点头,赶紧躲开了,面对巨大的反差,你会怎么想:写一写,出示小练笔;他想起( ),想起( ),想起( ) ……他终于明白了( )。让学生深刻体会周处以前的“非”,继而能“痛改”。然后,我进行小结:是的,正如你们所说的,周处终于明白了自己以前错了。也和猛虎、恶龙一样成了祸害。他如梦初醒,从此,横行霸道的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那么学生对周处勇于改过这一性格特征有了更深的印象。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自主提出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激发出来了。在静读默思、在积极探究、在热烈交流中学生感悟了本文,领会了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在这样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提升。

  (四)点题升华,拓展延伸

  这就是周处除三害。课文学完了,你能说说周处是一个怎样的人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板书:例如,勇猛、知错能改等。这时,我进行提问:你知道周处后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如果学生有知道的,就让学生自己说。如果学生不清楚,那么我提供一个补充资料,让学生读一读。让学生对周处优一个全面的认识。(后来呀,周处痛改前非,立志好学,志向高远,为官期间,他执法公正严明,后来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直至战死沙场。后人敬重他的品行,追认他为平西将军,还特地建造了周王庙来纪念他。)

  略读课文就是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去自主学习课文,那么课后的拓展延伸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持续地锻炼,同时也激发对名民间故事的热爱之情。所以学完课文,除了这篇课文,你还读过我国的哪些民间故事?学生可能会说许多,我进行小结:民间故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认真地阅读这些民间故事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真善美的享受。《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四个民间故事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大家可以课后去这些民间故事的海洋中遨游。

  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用“质疑引入,品读感悟,角色体验”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感悟学习的能力,最后的拓展延伸还把学生引入大语文的学习中去,帮助他们去感受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除三害》导学案 篇6

  《除三害》教学反思

  《除三害》是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周处帮人们除掉猛虎和恶龙后,痛改前非,成了受人尊敬的人。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我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课堂上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课问中的重点词句,从而明白道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在课堂上,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我还显得有些操之过急,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到位,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同时我还有两点体会:

  一是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是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多向对话过程。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以学定教,把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新的生成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任,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是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潜心读书。在教学中,老师还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语言,如:看着画面想一想,当时周处会怎样说,怎样做?这样,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零距离”心灵对话,才能更好感悟课文。

《除三害》导学案 篇7

  教学目标:

  ⒈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⒉能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⒊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学文,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具准备:简单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以下的分课时的安排可根据本学生自作安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出题: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除三害’……”

  2、生读题(快、紧凑)

  3、质疑: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解决所提问题。

  2、检查读文情况:①解决生字词:欺侮、潜入②梳理问题:三害是哪三害?

  除 山间的猛虎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   河中的恶龙)

  掉 地上的周处

  ③“除”是什么意思?④谁除掉?(板书:周处于括号内)

  3、发现矛盾,激发探究欲望:

  指名学生读板书,引导发现问题(周处怎么会除掉地上的周处呢?)

  4、读文(1、7、8自然段)找原因,探究问题

  ①师过渡:“周处为什么要除掉地上的周处呢?”(引导学生明白是周处的痛改前非)

  ②根据学生悟文,修改板书:除山间的猛虎

  周处河中的恶龙

  掉自己的恶习

  三、研读语段,感受画面:

  1、以表演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把书读活)

  ①学生自由熟读课文,为表演作准备

  ②合作表演课文:老师演周处,学生演百姓。

  (相机指导绘声绘色地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如:“那猛虎与恶龙只敢欺负你们胆小的,看我收拾它们!”)

  2、研读语段,感受周处降龙画面:

  ①师引入:“周处终于打败了山间的恶龙与河中的蛟龙,你见到了周处斗虎、降龙的画面了吗?”

  a、学生自由读文,不动笔墨不成书,动手划出周处斗虎降龙的最精彩的一句。

  ②悟文,感受画面:“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

  (学生自由汇报所悟所感)

  ③课件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

  a、研读:“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而潜入水底,东奔西突。”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呢?

  b、根据学生理解展示个读(可以加点动作),再现周处当时争斗的激烈场面。

  c、研读:“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

  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激烈、紧张)

  ④指导朗读:a、全班朗读-----个读(指导有起伏地读,再现激烈场面)------练读

  b、借助说书的形式激发学生再现课文的表现欲望:“话说……”“想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c、指名“评书家”来说书(指导抑扬顿挫地说书)----推荐说书网站

  四、想象画面,领悟心理:

  1、师:读着“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汇报----师引读:恶龙除了,猛虎死了,周处也消失了,人们奔走相告:

  猛虎死了,恶龙除了,周处也消失了,到处是一片喜气洋洋。喜的是?

  2、指导学生入情读文,感受喜悦。(突出: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等)

  3、师:如果你是周处见到此情此境会有什么感受?

  指名学生自由发表感受-----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周处想什么呢?他深思什么?他是怎么想明白的呢?

  (花5分钟左右)

  4、生展示评价周处,并引导继续探究。

  师:“就这样,周处终于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这么一个横行霸道的人们一看到他就远远地躲开他的人,后来居然成了一个手人敬重的人,其中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表见解

  五、整体读课文,再次感知全文

  六、推荐课外读物

  板书设计:

  除  山间的猛虎

  周处    河中的恶龙   沉思?

  掉  自己的恶习

《除三害》导学案 篇8

  《除三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今天要说的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最后一篇选学课文《除三害》。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这册教材中第八单元――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单元的配套阅读课文。课文是根据《世说新语〈周处〉》改写的,是一则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它具有情节生动,画面感强,想象奇特丰富等特点。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恶霸周处由于不明事理,作恶多端,遭人怨恨。后来有人出主意,用激将法让他去除掉害人的猛虎和恶龙。周处果然中计,杀死了猛虎和恶龙。周处的壮举非但没有得到人们的夸奖,听到的却是人们欢呼他死的声音。人们的举动让周处决心痛改前非,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

  三年级是学习略读课文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如概括文章的大意,对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发表自己的看法等。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年级要求学生“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因此,我确定的第1条教学目标是:在质疑中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感知大意。同时,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积累生动的语言,而课文情节生动,画面感强,由此,我确立的第2条教学目标是:在随文识字中,理解“惊涛拍岸”等7个重点词语,初步感受民间故事语言生动的特点,在朗读中感受降龙的激烈场面。课文生动地刻画了周处憨直、勇猛、敢于改过的性格特征,所以通过理解课文,感受周处憨直、勇猛、敢于改过的性格特征是本文教学的一个情感目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略读的第一步就是感知文章大意,并且,课文对于周处勇斗恶龙的场面描写得惊心动魄,所以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感受周处降龙的紧张激烈场面。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把握人物形象有所理解,但体会不会非常深刻,因此把通过朗读感受周处憨直、勇猛、敢于改过的性格特征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这课堂的教学中,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二)自主学习,感知大意(三)研读语段,感受画面(四)点题升华,拓展延伸

  (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饱含激qing的导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这篇课文是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单元的配套阅读课文,所以我希望学生能了解一些民间故事的特点。因此,我设计这样一个导语: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老百姓中流传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我们称为民间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精彩的一个民间故事――除三害。(板书课题)

  然后,我引导学生由“害”展开生联想,学生肯定会说到“害人、祸害”等一些不好的东西,教师小结,所以“害”是不好的,我们要坚决――除三害。

  古人云:学贵有疑。所以,我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根据学生的质疑,我进行引导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谁除三害?除哪三害?怎么除这三害的?并进行板书。充分体现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让问题激活思维,以问题为载体,对学生后面的自主学习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感知大意。

  问题是从学生中来的,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感悟。所以,我们还是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我把问题回抛给学生。请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默读课文,找到相应的词句画下来。当学生默读完毕之后,很快能回答其中的两个比较容易的问题,谁除三害,除哪三害,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山间的猛虎

  周处     除掉        河里的恶龙

  地上的周处

  接着,我让学生读读板书,说说发现什么问题?学生很快能提出“周处除掉地上的周处”,自己除掉自己吗?我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的第一和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就能从句子中发现,周处其实除掉的是自己的恶习。于是,我就改写板书,把“地上的周处”改成“自己的恶习”。学生通过自学,三个问题解决了两个,会很有成就感。

  概括文章大意是本课一个重点,所以,这里,我向学生提出要求,能不能借助板书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同桌互说指名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充分的说的时间和机会。有了板书这个基础,相信学生概括会比较容易:课文描述了周处除掉了山间的猛虎,河里的恶龙,并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在这一环节中,既能体现教师的“扶”,又能体现学生自主地“学”,学生就比较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重点。

  (三)研读语段,感受画面

  学生提的问题,只剩最后一个:怎么除三害的?因为是略读课文,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这个问题,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请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周处是怎么除三害的?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并可以在边上试着写写自己的感受。写完之后,四人小组先交流。学生边读边感悟,并书写感受体会,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在教学时还是有较大的差异,略读课文不可能像精读课文那样面面俱到,教师对教材必须有所取舍。课文中描写周处降龙部分写得非常精彩,学生很可能会对周处降龙这一部分比较感兴趣。所以,我把这作为学习的一个重点之一。我用两个环节展开:1、抓重点词,品味语言;2、朗读指导,感受画面。学生在交流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体会:三天三夜、惊涛拍岸、浊浪冲天,当学生说到这些重点词的时候,我进行板书,并提问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继而进行朗读指导,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理解这些字词,另一方面也能加深体会降龙的紧张激烈的气氛。忽而……忽而……可以让学生加上动作读,引导学生读出恶龙不容易对付的感觉。我适时进行引读:三天以后,大河平突然静了,没有(引说)……没有…… …… 不见了…… 不见了,当激烈斗争结束,一切恢复平静又该怎么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从紧张激烈到平静的变化。接着,我引导学生说:“同学们,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精彩的降龙的场面再现一下?”用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形式进行朗读练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当时搏斗时的紧张激烈,同时也可以积累生动语言,体会周处的勇猛。这也就突破本课另一个重点。

  如果学生说到伏虎这一段,可以让仿照周处剁龙这一部分,展开想象,描述周处是怎么伏虎的?可以抓住一些动作词,体会周处的勇猛。

  周处的勇于改过的性格特征是本课人文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所以,学生如果说到周处痛改前非的,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如果你是周处,你出生入死,上山杀虎,下河剁龙,除了两害,立了大功,成了一名大英雄,你想象一下人们会用哪些方式迎接他的到来?引导学生说敲锣、打鼓、放鞭炮、鲜花、欢呼、高高举起…… 而事实上,人们又是怎么迎接你的?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1)人们以为他死了,在喜气洋洋地奔走相告(2)远远地朝他点点头,赶紧躲开了,面对巨大的反差,你会怎么想:写一写,出示小练笔;他想起                          ,想起                           ,想起                                     ……他终于明白了                         。让学生深刻体会周处以前的“非”,继而能“痛改”。然后,我进行小结:是的,正如你们所说的,周处终于明白了自己以前错了。也和猛虎、恶龙一样成了祸害。他如梦初醒,从此,横行霸道的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那么学生对周处勇于改过这一性格特征有了更深的印象。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自主提出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激发出来了。在静读默思、在积极探究、在热烈交流中学生感悟了本文,领会了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在这样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提升。

  (四)点题升华,拓展延伸

  这就是周处除三害。课文学完了,你能说说周处是一个怎样的人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板书:例如,勇猛、知错能改等。这时,我进行提问:你知道周处后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如果学生有知道的,就让学生自己说。如果学生不清楚,那么我提供一个补充资料,让学生读一读。让学生对周处优一个全面的认识。(后来呀,周处痛改前非,立志好学,志向高远,为官期间,他执法公正严明,后来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直至战死沙场。后人敬重他的品行,追认他为平西将军,还特地建造了周王庙来纪念他。)

  略读课文就是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去自主学习课文,那么课后的拓展延伸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持续地锻炼,同时也激发对名民间故事的热爱之情。所以学完课文,除了这篇课文,你还读过我国的哪些民间故事?学生可能会说许多,我进行小结:民间故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认真地阅读这些民间故事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真善美的享受。《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四个民间故事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大家可以课后去这些民间故事的海洋中遨游。

  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用“质疑引入,品读感悟,角色体验”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感悟学习的能力,最后的拓展延伸还把学生引入大语文的学习中去,帮助他们去感受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除三害》导学案 篇9

  《除三害》是三年级下册的选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了周处年轻时横行霸道,欺侮百姓,与猛虎、恶龙被老百姓并称为“三害”,老百姓设计让周处去除猛虎、恶龙,周处在除掉两害后,看到老百姓以为他死了后喜气洋洋,他明白道理后,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的这样一件事情,告诉人们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根据课文的内容,我设计了根据课题提问,得出三个问题,(A、三害是哪三害?B、谁除掉了三害?C、他是怎么除掉的?)然后,以这三个问题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最后以“伏猛虎降恶龙百姓拍手称快,引深思明道理周处除掉三害”这一副对联总结全文,让学生加横批,加横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评价周处这个人的过程,这个设计比较好。不足之处是除三害的过程中,除了除猛虎这一环节之外,除恶龙和除周处的恶习两个过程过于平均用力,重点不够突出。对于周处这个人物,我没有花时间让学生去仔细研读第一自然段,因此学生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导致后来学生对于除周处实际上是除掉他的恶习还不是很理解。在下一次的备课中,我要挖掘周处这个人的人物特点,让这个人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丰满起来,让整节课丰满起来。

《除三害》导学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和理解“性格暴烈、横行霸道、欺侮百姓”等词语。

  2、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

  3、懂得犯了错误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学重点】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学文,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具准备】简单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课前欣赏音乐及图片

  1、同学们,你们刚才唱的是什么歌呀?(少年英雄小哪吒)唱得多好听呀!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像这样的民间故事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则民间故事,题目是《除三害》。师板书,生齐读。读着这个“害”字,你想到了什么?

  对呀,正是因为害是坏的,不好的,甚至会害人,所以我们要坚决地除掉祸害。生再读题(快、紧凑)

  2、质疑: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预设:“三害”是哪“三害”? 谁去除害?结果怎样?)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解决所提问题。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上自然段序号。

  (1)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出示:性格暴烈  横行霸道  欺侮百姓   下河剁龙

  潜入水底  惊涛拍岸  浊浪冲天    拍手称快

  同归于尽  奔走相告  喜气洋洋   痛改前非

  水淋淋    抱怨     东奔西突

  ①自由练习读。

  ②赛读,看看哪个小老师最厉害。如果小老师读对了,同学跟着读,读错了做手势举手纠正,然后换下一个小老师。

  ③齐读

  (2)梳理问题

  除   山间的猛虎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周处        河中的恶龙

  掉  地上的周处

  (3)同学们真会思考,这几个主要问题的答案都揭晓了。如果你能将这些答案连起来说一说,其实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自己试一试。(学生练习说)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说,教师给予提示:

  是天下三害,百姓都很        。周处除掉了        和         这两害,可是百姓        。人们的举动引起了周处的深思,从此以后,周处       ,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三、研读语段,感受画面

  1、那么周处是怎样除掉山间的猛虎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4自然段。

  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处?

  ②街坊们会怎样拍手称快呢?

  2、被夸的滋味很好,第二天周处就提着宝剑下河了。谁愿意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

  ①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搏斗。

  ②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场搏斗的可怕、激烈、紧张,把它划出来。

  ③交流

  句1: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天。

  句2: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而潜入水底,东奔西突。

  ④这是一个怎样的周处。(勇敢,坚强不屈……)

  ⑤三天以后,大河突然平静了,没有浪涌,没有涛声。恶龙不见了,周处也不见了。感受这一份遗憾。

  3、周处出生入死,上山杀虎,下河剁龙,除了两害,立了大功,应该说周处是一位大英雄了。面对英雄,我们想象一下,人们一般会用哪些方式迎接英雄的到来?

  敲锣、打鼓、放鞭炮、鲜花、欢呼、高高举起……

  英雄回归是多么荣耀的事啊!那么,当周处这位杀虎英雄、剁龙英雄从河里爬上岸来时,人们又是怎么迎接他的呢?请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

  4、学生齐读这句话。人们会怎样奔走相告呢?

  师随机采访学生:“请问,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啊?”

  “周处杀虎剁龙,除害有功,你们怎么反倒希望他死呢?”谁能用书上的话来回答(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艺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

  力气大,武艺强,这本是好事呀,为什么反倒成祸害了呢?(预设:他仗着力气大横行霸道)

  什么叫横行霸道呀?你想想看,周处会怎样横行霸道?你脑子里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伴随音乐想象

  周处上街的时候,有个人不小心碰到他,他就把那个人摁倒在地狠狠地打,那个人被打得头破血流,爬都爬不起来。

  又有一次,他看到阿明手上拿着好玩的东西他就             

  还有一次他去店里吃了一碗面却              

  引导学生想象其他场景

  这么横行霸道的周处和恶龙同归于尽了,我们再一起来喜气洋洋的读一读这句话!

  5、周处呆住了,人们的举动引起了他的深思,他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里十分惭愧。(他明白了什么道理呀?)

  从此以后,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四、复述课文

  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想考一考你们!你们能看着这些词语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课件出示关键词语)

  学生自由练说

  交流反馈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个故事精彩吗?像这样精彩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如《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看看。

  六、板书设计

  除三害

  除       山间的猛虎

  周处                    河中的恶龙

  掉        地上的周处(痛改前非)

《除三害》导学案 篇11

  教学要求:

  ⒈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⒉能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⒊学习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⒈师: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方国,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老百姓中流传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我们称为民间故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则民间故事。这则故事叫《周处除三害》。

  ⒉揭示课题:*8、周处除三害

  学习生字“除”,读准翘舌音,注意多音字“处”的读音。

  ⒊审题,根据课题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内容?

  小xue教师之jia

  质疑:

  ①周处是怎样一个人?

  ②课题中的“三害”是哪“三害”?它们为什么是“祸害”?

  ③周处除掉了“三害”没有?他又是怎样除“三害”的?

  过渡:今天我们要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来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二、课堂自学

  ⒈四步自学法:①读生字;②划词语;③标序号;④读课文。

  ⒉出示练习:

  ⑴辨字组词:

  涂(  ) 欺(  ) 剑(  ) 涛(  ) 悟(  )

  除(  ) 期(  ) 箭(  ) 淘(  ) 语(  )

  ⑵点出词中多音字,并说出另一读音:

  强悍暴烈 降龙伏虎 拍手称快

  勉强   恶龙   重见天日

  ⑶查字典,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强悍暴烈 悍:勇猛。

  降龙伏虎 降:降伏,使驯服;伏:使屈服,降伏。

  悟出道理 悟:了解,领会,觉醒。

  痛改前非 非:错误,不对。

  ⑷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解决疑问,在自学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碰到问题可作记录,集体交流时再提出。

  ⒉集体交流:

  ⑴交流题目

  ⑵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

  解决问题:“三害”是指哪三害?为什么把周处也称之为一“害”,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说明。

  (注意:这第三害,不是指周处这个人,二而是指他的个性强悍暴烈、行凶斗殴的恶习。)

  ⑶哪个小组有什么疑问吗?(随时板书)

  三、再读课文,指导分段,理请文章脉络

  ⑴本文是写什么的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⑵前两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哪两种分段方法?

  回忆:第六课时间推移顺序

  第七课事物的几个方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分段方法。

  出示: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事序)

  ⑶这种分段的方法,常用的又有三种方法,出示:

  一、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尾分段;

  二、用抓住文章重点段的方法分段;

  三、把同一内容或联系很紧密的几个自然段合并成一段。

  第三种方法适用于本课。

  ⒋分段,并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段意。

  ①1-2:周处是三害之一;

  ②3-9:周处杀了猛虎,剁了恶龙,除了两害;

  ③10-12:周处痛改前非,受人敬慕。

  四、熟读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抄词、家默、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词。

  2.指名分节读文。

  二、深入讨论,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1.过渡:当周处把猛虎和恶龙杀死后,人们是怎样的表现呢?

  出示:人们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请同学用朗读告诉老师猛虎死了,恶龙死了,连周处也同归于尽了!

  读好第九节,要读出喜气洋洋的语气。

  2.师:“猛虎死了,恶龙死了,连周处也同归于尽了!”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心中的愿望,文中还有哪些内容也说明了人们的这一心理?(小组讨论)

  交流:2、3节(读好这两节)

  3.还有哪里节也说明了“人们希望三害同归于尽”的心理?

  交流:第4节和第6节最后一句人们两次夸周处的原因。

  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4、6节。

  4.出示:人们的话语和神情引起了周处的沉思。

  师点出“话语,神情”。

  人们的话语和神情分别是哪些话语和神情?请你在书上圈出有关词句。

  交流:

  话语:这下可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连周处也同归于尽了!

  神情:喜气洋洋,欢呼,勉强,沉着脸。

  师点出“沉思”。

  “沉思”是什么意思?他会想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三、朗读课文

  思考:周处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说你从哪里看出?

  (个性强悍暴烈,有行凶斗殴的恶习,勇敢,有正义感,知错就改。)

  四、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1.周处“痛改前非”成为一个受人敬慕的人,“痛改前非”是什么意思?他将会怎么做呢?请同学根据第1节所提供的内容,学习这一节的写法,说一段话。

  2.这篇课文给了你哪些启示?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课外阅读

《除三害》导学案 篇12

  《除三害》,这是一篇课外阅读课文,薛老师老师那亲切的语气,自然的教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真的有点让学生亲近,让听课教师觉得自然。下面简单谈谈薛老师的课。

  一、导入自然

  课前薛老师开门见山,我们的国家是文明古国,流传动人的故事,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三害”,揭示课题。问题生成自然,教师根据课题提问并板书:谁?哪三害?为什么?怎样?结果?然后学生根据以上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生成很自然。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在深入教学过程中,薛老师让学生体会虎的猛、龙的恶与周处的霸进行对比,通过学生的想象讨论,形象地感知周处为什么是三害之一,体会“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然后紧扣重点句子“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气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因此,周处一上街,人们就远远射开他。”读读这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如:周处来到大街上,会怎么做?(吃东西不付钱,卖东西的人周处把他们的东西弄翻)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再理解“远远射开他”体会人们敢怒不敢言的那种畏惧心情。又如:人们认为“周处和恶龙”同归于尽后,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李阿红老师设计了:“说着说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这样设计,以点带面,重点突出,字词扣得准、扣得妙。

  三、通过表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薛老师安排了让学生表演的教学环节。先出示句子:有人壮着胆子去找周处,见面就夸他胆子大,功夫好,上山能伏虎,下水能降龙;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然后老师当周处,学生当百姓,模拟课文内容进行相互之间的对话,通过适时引导,如当学生称呼“周处”时薛老师说:“你敢叫我的名字?”等来直观地感知百姓的战战兢兢,周处的盛气凌人。这种情境表演加快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薛老师的课堂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老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听课的老师也听得轻松。整个课堂在愉快的气氛中过去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除三害》导学案(通用1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