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最新论语读后感范文5篇

最新论语读后感范文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论语》是凝聚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一本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论语的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读后感 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世间充满了诱惑,有时候,仅仅靠人自身的意志做抵抗是不够的。由于“病毒”无孔不入,所以必须经常性地给自己打“预防针”,并且应随着“病毒”的升级而更新换代。其实,大多数人缺少的也正是这种自我省察和约束精神。

  张瀚初任御史的时候,有一次,他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就给张瀚讲了一个乘轿见闻,说他某一天乘轿进城办事时,不巧遇上了雨,而其中有一个轿夫刚好穿了双新鞋,他开始时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的路面走,后来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里,此后他就再也不顾惜自己的鞋了。王廷相最后总结说:“处身立事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只要你一不小心,犯了错误,那么以后你就再也不会有所顾忌了。所以,常常检点约束自己,是一个人必修的功课。”

  这一点对我们是很有必要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性地检省自己的言行,并及时作出调整和约束,是少犯和不犯错误的关键所在。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将为自己的做人做事打造好优良的“软装备”,凡事皆可善始善终。

  “人的生活似洪水奔流,不遇上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痛苦是成熟的催化剂,它能使坚强的人更加坚强,懦弱的人更加懦弱。放眼天下那些英雄人物,没有一个不是历经坎坷,尝尽人世间的沧桑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也会发现没有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挫折和逆境,当逆境降临到你身上时,用怎样的一种心态去对待它,则成了人生的重要契机。

  那些平凡的人,总是祈盼一生都能平平顺顺,一旦遇到逆境,他们便表出脆弱的天性,或者听从逆境的摆布,任年华与时光如水东流,或者不敢面对逆境,逃避困境,为寻求暂时的平安而做无谓的牺牲,听任逆境的宰割与剥夺,这种人是生活的loser,逆境的牺牲品。 但聪明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哀叹,而是去寻找办法来弥补损失。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就不要再怨声载道,调整好心态,勇敢地面对现在和未来。要知道,悔恨过去,只会损害眼前的生活,不要让“打翻的牛奶”潮湿了我们的心情。

  记住,正是逆境将卓越与平凡鲜明的区分开来,使那些不平凡的生命从混沌的世俗中脱颖而出。所以,要想活得“不平凡”,就要正视逆境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战胜困难。

  除了学会自省,坚强,我们还要学会爱别人。

  人活在世界上不是孤立的,还有我们的亲人,朋友,同学,他们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要把爱赋予他们,与他们共同分享快乐,承担烦恼,只有爱他们,我们的心里才会充满阳光,在我们付出爱心的同时,也就收获了人世间最美好的真情。对那些与你擦肩而过的人,我们也要心存善意,在他们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也要报以真诚的微笑。

  一个归来的美国士兵从旧金山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而且要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

  “当然好呀!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他的。”

  不过儿子又说:“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只有一条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家可归,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儿子,很遗憾,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

  “不要,爸妈,我要他和我们住在一起!”

  父亲又接着说 :“儿子,他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后忘了他,他会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的。”

  就在此时儿子挂上了电话。

  一个月后,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局的电话,警方告诉他们亲爱的儿子已坠楼身亡,而且已排除他杀的可能。当他们伤心地赶去旧金山确认时,发现那的确是他们的儿子没错,但只有一条胳膊和一条腿。

  这个故事令我非常痛心,究竟是谁酿成的惨剧,难以解释。学会爱别人吧!只有学会爱他人,我们才能摘到友谊的丰硕果实,才能尝到亲情的佳酿,才能在旁人的簇拥下登上理想的巅峰。其实,付出永远比索取快乐。

  真正做到这三点,你会发现,人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论语读后感 2

  这个寒假我过得颇有收获,因为除了和家人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日子之外还能有时间读读书,看看电视。其中在CCTV10 的百家讲坛中收看了于丹教授的《庄子》,自己也买来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细细品读。

  一直以为读《论语》需要有足够的文学修养和耐性,也觉得自己没有兴趣去读那样“过时”的书。然而在学校开展《论语》导读之后,老师们开始了读《论语》的热潮,我也在收看了“百家讲坛”的节目后被专家、学者们的渊博学识和娓娓道来的易懂并且有现实意义的道理所感染。于是我也就开始了读《论语》,并有了一点点的收获和一点点的心得体会。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它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有着实际的意义。书中涵括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读了《论语》我才知道了它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我们说孔子是圣贤,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经常出现一个词:君子。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作为一个教师同时也是一个班主任,我希望自己能向孔子所说的“君子”靠拢、看齐,同样用我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我的学生,影响我的学生!

  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君子的第一个标准。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当他的内心完满、富足,先修缮了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孔子也曾和他的学生讨论过何为君子。他谦虚地说“不忧”, “不惑”, “不惧”这三点他自己都做不到。“仁者不忧”,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和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知者不惑,在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一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知、勇,从而就少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做一个内心完善的善良的人,是成为君子的前提。但仅有这个是不够的,孔子心目中的君子,不仅是一个好人,还要是伟大和高尚的人,他要胸怀天下,奋发有为。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一个人如果整天想的是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小日子,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这样一份担当,后来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人格中所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应该有培养国家所希望的一代新人的职责。就如冯校所说的“有本事,靠的住”的人。我不仅要教授给我的学生专业知识,还要着重注意培养他们的高尚品格,做一个文明人,现代人!

  以上是我读《论语》后的一点体会,在往后的时间里我更会抽出个人的休息时间再慢慢品读它,领会、学习里面的精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进而去影响我的学生,使之转化成为一种内在的性格、品质。

  论语读后感 3

  这周,同学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二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语录。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一则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那么他们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以诚实为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是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拿我们的班来说吧,在这个60人的集体里,就有许多小“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写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闯将,有的是象棋盘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数学家般敏捷的思维,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赋……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多向他们的长处靠拢,正所谓“扬长避短”。这样不就可以使我这株置身于万顷细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识的养分吗?

  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强烈的虚荣心,不要为了一时渴望得到荣耀,而不懂装懂,其结果只是无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且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时刻向我们敞开

  论语读后感 4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现在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I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论语读后感 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

  《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它们难道不是我们的文化老师吗?

相关文章:

1.《论语》读后感精选5篇

2.论语读书心得5篇

3.关于《论语》读后感800字8篇

4.关于《论语》读后感600字8篇

5.论语的优秀读后感10篇

6.关于《论语》读后感500字7篇

7.《论语》读后感小学优秀作文10篇

8.关于《论语》读后感6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新论语读后感范文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