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学习方法 > 政治学习方法 > 高三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归纳

高三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归纳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1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

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A.在阶级社会里,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通过改革实现的。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

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及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6、人生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

①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题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②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实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时候历史性——是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做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

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②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标准: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衡取其轻。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的实现方式: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原理: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高三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2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两者的关系如何?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

(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方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也不存在脱离方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

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高三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3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

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什么是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规律客观性的表现

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9、规律普遍性的表现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10、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要求是什么?

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1、人与规律的关系是什么?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所以人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2)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2、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3、意识的作用的表现有哪些?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4、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15、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要求。

16、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2)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7、 什么是实践?具有哪三个特点?

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一、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18、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9、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谬误是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

20、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什么?

客观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

21、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体现在哪里?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 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22、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3)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23、怎样认识和发现真理?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24、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高三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归纳相关文章:

★ 高三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点

★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 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背知识点内容小结

★ 政治必修4必背知识点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十一课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精编)

★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

★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2020

★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