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反复诵读文章中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积累文中描写树的词,并尝试用文中的词,自己的词来赞美桃花心木。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重点从“从从容容”一词,感悟这是一个怎样的种树人,并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你最喜欢的书?
2、你最喜欢的作家?
老师喜欢的作家也挺多,在现代作家中,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就是我非常仰慕的一位。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如此说来,林清玄也可以算是老师非常心仪的一位朋友,今天,我要把这位朋友真诚地介绍给大家,并将他的一篇散文与同学们分享,同学们愿意吗?(真好,有了好东西,能有人与自己分享,那也是一种莫大的快乐!)散文的题目是──《桃花心木》。看老师写完题目,心里面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桃花心木
1、好,听老师来读课文,到文章中去找答案,并把能解答问题的有关词句划下来。
2、现在明白什么是桃花心木了吗?简单点说,一个字,桃花心木是──树,怎样的树?
3、真棒,能马上用文中的词(句)来形容文中的事物。
4、文章中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主要有两处,咱们一起来读读。
5、这是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一些词,我们一起来读读,然后我们来说说,你最欣赏它哪个特点?
6、谁能读出桃花心木的这些特点?谁先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
7、就这样,读着读着,你心里产生了怎样的感受与想法?你真希望怎样?
8、说得真好!刚才,我们是用文中的词来形容桃花心木,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词来(如刚才那些描述自己感受的词来形容桃花心木吗?)
(真好!会用文中的词来形容文中的事物,说明你读懂了,而会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文中的事物,则说明你对文章内容有了自己独到的感悟。老师还想告诉大家的是,它可是名贵的木材。)
9、看,这就是桃花心木(看图),让我们漫步在这桃花心木的林荫道中,把这美丽的桃花心木记在心中──读。
三、细读课文,了解种树人
1、看到这些美丽的树,你心里还会产生怎样的疑问?──是一个怎样的人种出了这么美丽的树?
2、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细细地去读课文,再看看课文中哪些词可以用来形容种树人。
⑴ 个子很高。
⑵ 奇怪的人。
(种树苗的人三个“不一定”:浇水时隔的天数不一定,浇水的时间不一定,浇水的量也不一定,反正就是“不确定”。)
⑶ 做事从从容容的人。
什么叫从从容容?(保留学生的回答)从从容容的反意词在这里可以有哪些?
(慌慌张张、急急忙忙、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甚至伤心哭泣,捶胸顿足……)
让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
种树人不是很怪吗?作者究竟是从他的哪些举动中体会到了这种从从容容?文中没有具体描述,但我们可以想象!(多媒体出示下面内容)
请同学们细细读读文章3~10自然段,你一定能看见什么,听见什么。
终于,所有的树苗都种好了,他直起了弯了许久的腰,没有马上离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他是上午来的,来的很早,浇的水却很少,只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了一棵枯的苗,我本以为他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想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风吹过的清晨,或烈日当头的中午,或沐浴着夕阳余辉的傍晚,你还看到了什么?(你一定看到了什么──种树人那从从容容的身影!)──读句。
⑷ 读到这儿是不是又有疑问了?种树人为什么能这么从从容容?
⑸ 交流,引出文章的12、13自然段。
⑹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男生读12自然段,女生读13自然段。看看,这两段话分别是从哪两方面来说理的。
⑺ 发现了吗?12自然段是人正面来说,而13自然段则从反而来讲,这样一正一反就把道理说得深入人心了!如果让你在这两段中挑选一句话来概括种树人的这一番意思,你会选哪一句呢?──齐读:“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3、现在你明白种树人为什么那么从从容容了吗?因为,他知道──(读句)
4、现在你知道什么叫“从从容容”了吗?再读种树人从从容容的句子。
5、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词来形容一下这位种树人吗?
五、再现结尾,写下心语
1、在种树人独特的照顾下,“现在,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又是一年春来到,昨夜春雨潇潇,窗外传来沙沙的响声,那分明是桃花心木的诉说,它在对种树人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2、交流。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树而及人,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
(出示14自然段中的一段话,齐读。)
老师相信,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会对这番话有更深的感触,而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常想想这句话,又能使我们充满力量!
4、看,林清玄就是这样一位作家,他善于在生活中观察思考,记叙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哲理,他的文笔清新流畅,总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教师应让学生在富有层次的读书活动中自己走进文本,以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应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拉近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
(设计意图:生活在江南的孩子,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把丰富、厚实的信息引进课堂,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
(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小结: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初观其貌,提纲挈领,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由生疑而质疑,自质疑至解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二度对话,使学生的心与文中的种树人贴得更近。)
四、潜心会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桃花心木》是小学语文六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我国少年儿童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一、 自读感悟, 上课伊始,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主选择读书
方式,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快速默读,有的小组合作读。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读书声,大家读得兴致勃勃。
二、自学检测, 读完以后,学生们抑制不住想要表达的欲望,纷纷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看法:由于我对学生见解的肯定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上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
三、合作交流,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便以较多的时间反复阅读和思考,并在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然后,分小组议论,同学们讨论十分激烈。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同学们争着发言,纷纷汇报各组讨论情况。这时,一个平时不太喜欢讲话的男孩站起来充满自信地说道:老师,小孩子太独立了是不是没有安全意识!这一见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属于备课的空白地带。短暂的停顿之后,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转换
角色,成为同学学习的引导者,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我要紧紧地抓住。于是,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这个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听着他们的发言,我感到欣慰与激动。虽然同学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经过讨论,彼此互相启发,大家都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水平,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这正是新的课改理念的生动体现。
下课后,一位学生拉着我说“老师,我还想发表看法。” 带着喜悦与收获,我走向办公室……
思考:
1、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课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们的不同见解,这节课,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根据实际问题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我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的“异口异声”时,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热情接纳。试想,如果我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照事先设想的教学步骤,不予考虑或一口否定了彭星杰的不同看法,后果便可想而知。
2、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变以往的重教师、重教学为重学生、重学情,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点拨、调控的作用。属于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自求自解;属于难点问题,教师可给以旁敲侧击;属于有争议问题,教师可指点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理解不到、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教师则要疏导、订正。在辩证地处理好导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二)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接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含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
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段:(1-3)乡下老屋旁的空地,被人租种桃花心木,树苗尚小.
第二段:(4-10)种树人育苗没有规律,使我非常的奇怪.
第三段:(11-14)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悟出了育人道理.
第四段:(15-16)树苗长大了,证实了种树人道理的正确.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可有几个部分?
2.过渡导入:这节课我们抓住重点语句来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自主阅读,产生疑问
1.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请自由读课文,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2.引导学生边交流边归纳出他浇水时的奇怪之处有三点:天数不一定,水量不一定,时间不一定。
3.教师引导朗读:是呀,这个人真是很奇怪,不光我们觉得奇怪,作者也觉得很奇怪,所以我们都会产生这一连串的疑问。生齐读11自然段。
三、深究解疑,感悟用心
1.过渡: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那他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2.交流见解,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① 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指导学生理解种树人浇水的不一定是在模仿老天爷的不确定。并进一步探究,种树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树苗可以: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
② 联系种树人的话,从反面来说。(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
(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
3.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被风刮倒的树木,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枯萎的小树苗,你又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
4.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老师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呢?
四、借树寓人,感悟生活
1.过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出示14自然段相关内容)
2.指导学生具体交流“生活中的不确定”会有什么?
(如,有的同学父母外出务工,,家庭贫困,面对的生活中的不确定相对更多……)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引导学生要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4.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14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
2.拓展延伸: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能独立自主、经受住考验,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为自己或朋友送上鼓励和祝福。
六、作业
1.阅读林清玄的作品。
2.完成《基础训练》中的练习。
3.桃花心木(种树喻育人)
浇水无规律
会找水源 生活考验
拼命扎根 锻炼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树苗)————(人)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析:
本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文章先写乡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种桃花木树苗,树苗尚小;再写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使“我”非常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育人之道;最后写树苗已经长大,种树人不再来了,证实了种树人道理的正确。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锻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认识目标:学会9个生字,掌握“枯萎”、“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等词语。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和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种树人的用心,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见解。
情意目标:懂得人应该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蕴含意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生字词,掌握音、形、义。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用中积累。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种树的话都明白吗?齐读。
2、情境,加深理解种树人的一番话。现在我就是本文的作者,你们就是种树人,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满意的答复吗?
a、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后悔吗?(不后悔。我之所以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才能长成百年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枯萎了也没什么后悔的。)
b、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样?
二、主动探究,悟道理。
1、种树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心中有数;似乎懒懒散散,
实则从从容容。种树人的用心良苦没有白费,现在读课文最后三节。
2、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我”从种树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3、着重理解:“不止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1)“不确定”是指什么?
(2)同学们知道哪些在艰苦环境中自主自强的人的事例吗?或者生活在温室里,经不起风雨的人的故事吗?请你联系知道的人、事、物,谈一谈。
(3)“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自己会找水源的树苗,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从小能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必成栋梁之材。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一名自主自强,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4、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1)提示:a、从自己的求知和生活自立情况谈;
b、从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谈;
c、从家庭教育情况谈;
d、从转变观念,教育改革方面谈。
(2)要求:a、紧密结合自己学习本课懂得的道理谈;
b、开拓思路,从不同方面思考回答;
c、充分表达个人见解,怎么想就怎么说,不同意见可以讨论。
三、总结拓展
同学们列举的事例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呀,小小的种子深埋地下,为了生存,它掀翻土壤,奋力向上,终于沐浴阳光雨露,长成参天大树;身患重残的张海迪大姐姐身残志坚,在逆境中奋斗,在困境中成长,她的人生收获累累硕果……这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事例无不告诉我们:人要主动地接受生活的考验和磨练、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本领,自立自强。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牢牢地抓住它,去拼搏,去奋斗,去赢得生命的辉煌。
四、推荐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后,试着写感受。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说说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喜欢,为什么?
2、同桌互读互背互评。
3、班内背,教师给予鼓励。
4、课外练习,向父母谈谈这位种树人育苗的做法和他所讲的道理,听一听父母的看法。
板书设计:
(一)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能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二)桃花心木
树——————————人
拼命扎根自立自强
汲水生长学会生存
经受风雨经受磨练
反思:
这节课让学生在种树人身上学会做人的道理,在艰苦环境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环节比较好,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探究、悟道理这点上。同学们对深入理解课文没有达到目的,在回答问题时不够分量,望今后取长补短,争取以后更好。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关于教材】
《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当代名作家林清玄的作品。文章讲述了在作者的乡下老家,有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他不按固定的规律给树苗浇水,树苗却长成了大树。作者借种树喻育人,说明了只有在不确定中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有所作为。
本文借事喻理,先写种树人的种树方法使“我”感到奇怪;再写通过“我”与种树人的交谈解开心中的疑惑,得知种树的学问;最后写“我”由看人种树引发的感想。
本篇课文语言含蓄、说理深刻、意义隽永、意味深长,是一篇锻炼学生意志,开启学生心智的佳作。学习这篇课文,一方面要学生能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另一方面要学习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独立思考,充分表达个人见解。
【关于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培养点:
⑴ 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⑵ 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3、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该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才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才能长大成材。
【关于重难点】
理解种树人话中蕴涵的哲理,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
【关于教法与学法】
1、教师教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实现主动发展。
【关于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回答“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二是通过反复朗读种树人的话,体会这段话的含义;三是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在这三个问题中,第二个问题是重点,也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一、初读课文,“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语文教学要重开放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学生可以从整体上谈本文的大意,可以从部分上谈对某个段落的认识,也可以谈对种树人的话的粗浅理解。这种引导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信任,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
二、反复朗读种树人的话,体会含义。──语文教学要重文本
语文教学是开放的,但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在语言文字上。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重点的词句,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含义深刻的话。指导学生朗读种树人的一番话,要注意读得成竹在胸、语重心长。
三、联系实际,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语文教学要重感悟
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或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迹,也可从反面谈谈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经受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进行总结: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而在优越条件下的人却不行,因为优越的条件使他们养成了依赖性,失去了“独立自主的心”,也就逐渐失去了生活的意志和能力。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树 人
在不确定中
百年大树 坚强的心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情感目标: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 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课件出示)
萎( ) 秧( ) 番( ) 锻( ) 勃( )委( ) 殃( )翻( ) 段( ) 脖( )
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一、自主品读,理解课文
1.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2.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回答同学们这些问题。(尽量用书上的话)
二、引领研读,感悟道理
◇出示: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1.指名用疑惑的语气朗读育苗人奇怪的举动。
2.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你想问育苗人什么?
3.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1.指名读书中句子,然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
2.他的笑是什么意思呢?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
3.“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吗?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说种树人的话。
◇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达
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2.我们以前学过哪借物寓人的文章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师:同学们,一位种树人,一片桃花心木,使作者的内心有了触动,继而产生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作者说,种树人使他的桃花心木学会了一些本事,这些本事是什么?
学生回答要点如下扣住: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扎根很深,汲水生长。语言可自己发挥,也可说书上的语言。
2、师:同学们,你们再读课文,认真批注,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看看又有什么想法?一会儿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自己批注,教师巡回看,指导学生在重点段落上研读,并注意把描写树和人的语句联系起来,这其实在教学生一种阅读思考的方法)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批注相当重要,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因为“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说出自己的体验”,读书要联系生活,读出自己,所以本课时将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二、交流感受
1、研读第12、13自然段
2、引导对话,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1)师:如果你们就是种树人,老师就是文中的“我”,你能回答好“我”的问题吗?
师生对话(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不断追问)预设如下:
你到底应该什么时候来,多久浇一次水?
你为什么要模仿老天下雨呢?
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了吧?
树苗正是需要你精心呵护的时候,难道不能等他们长大些再这样做吗?
(2)师:你们虽然都明白了种树人的话,可是你们还不像种树人,请注意种树人说话的提示语。对了,谁能笑着对我说?
指导学生朗读——扣住“笑”,体会种树人的有礼貌和自得、自信。
指导读好语重心长,让学生配上动作读好这两小节。
1、总结过渡:
难怪你会隔三岔五地给树浇水,不是没有规律,而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起先我还以为你懒呢,原来是为了让桃花心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起先我还以为你忙呢,原来是想让桃花心木长成百年的大树。啊,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种树人!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
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 ),我会想:( )……
【设计意图】
生本、师生、生生的对话,以及角色的转换,让学生进入文本、进入情境,真正读懂了文章,而且训练了表达。
4、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梳理出重点段落词语之间的联系。
树苗 人
定时定量浇水 不确定浇水 不确定环境
↓ ↓ ↓
依赖 不依赖 独立自主
↓ ↓ ↓
根生地表 扎根很深 转化能量
↓ ↓ ↓
易枯易倒 汲水生长 努力生长
三、研读14自然段
过渡:不止是桃花心木苗,本文的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这番话,也是非常感动。
[出示]14自然段
植树者言,使我非常感动,想到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师配乐范读。然后生齐读文字。
(2)师生讨论:先根据对“浇水模仿老天下雨”的理解到人生“不确定的风雨”,体会“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万物竞天,适者生存”的道理。
提问:
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
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生活中的“不确定”有哪些?
引导学生能通过理解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例吗?下面老师有一个故事讲给你们听: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4)结合生活经历,把感受最深的一两句话写成格言。
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归纳到问题 “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上。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设计意图】
避免繁琐的讲解,通过朗读和结合事例来理解,在把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介绍作家,推荐文章。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老师这儿有他的几篇精短的散文,如《吉祥鸟》,同学们读了,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师生共同读)“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勿忙的走人生之路。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师)好的文章也要慢慢口味——(下发林清玄散文)
【设计意图】
设计拓展,为了让学生举一反三,喜欢阅读,广泛阅读。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树苗 人
不确定浇水 不确定环境
↓ ↓
不依赖 独立自主
↓ ↓
扎根很深 转化能量
↓ ↓
汲水生长 努力生长
特别建议:
《 桃花心木》一课的教学,构建了较为开放的自读自悟、自能读书的课堂,可以看到,两个课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读书、批注、讨论、研究,教师在引导、点拨、疏通、提升,并不失时机的进行阅读方法的渗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哪里来,只有从阅读中才会获得,所以,放手让他们自己读,使他们练一双慧眼,铸一颗真心。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
《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认识变化的线索:奇怪——越来越奇怪——更奇怪忍不住——非常感动。另一条是种树人种树的方法:不确定——不定时,不定量,补树苗。这样引领学生随着作者去感知给桃花心木浇水的方法,聆听浇水的道理.展开类比推理,感悟育人的道理。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育人道理的认识。整节课我觉得有几处比较满意:
一、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多层次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让学生真正用“心”去体会,去思考、去咀嚼语言文字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以及深刻道理。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如学生对种树人怎样种桃花心木,和明白浇水的道理部分的解读与理解,我是通过小组自学完成的,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文本对话,从而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二、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在学生的理解出现障碍或偏差的时候,我及时的给予帮助和引导,体现了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如当学生汇报种树人的一段话时,对育人的道理并未完全读懂,我恰当地设置了提问环节:你有什么不理解?并让学生联系前生活实际想象“不确定的生活”的意思,经过这一点拨,学生茅塞顿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三、适时的评价起到了激励和点拨的作用。我一方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在每个学生的回答后适当加入点评,从写法上,阅读方式上,字词理解上都给予明确而恰当的评价。使学生充满自信,思维积极,课堂里涌动着一种积极创造的氛围。
四、把写法渗透到阅读中。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指导写法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直接指导容易显得生硬,间接指导又怕效果不佳。最后我想出借助谈话引出《白杨》课文,由此及彼,让学生既学会阅读方法中的相关联想,又不露痕迹的进行了写法指导。并在最后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这里面“很少的养分”“巨大的能量”各指什么?
这个问题引得学生再一次陷入了认真的思考,最后,一名学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很少的养分”指生活中有限的有利条件,“巨大的能量”指的是克服困难的无限的勇气和力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知道了“不能有依赖心理,要自主。”“不要做温室里的花草”、“只有做坚强的大树,才能长成栋梁”等道理,听着学生的感悟,我觉得学生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也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更深地体会了作者所阐述的人生哲理。这就是教学相长吧。我相信孩子们今后也一定会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锻炼自己,养成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师不必耗费苦心地去说教,只要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这节课由于课堂调控不当,也有很多失误。如:小组合作效率不高;朗读指导不到位;有两个环节“探究感悟”“拓展练习”没能按照预设完成等。今后我还要在这些方面更加用心,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更多精彩!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从课文中感悟人生智慧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陈彩霞
------------------------------------------------------------
《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哲理散文,作者从种树人怎样给桃花心木浇水的事实和与种树人的交谈中获得启迪,感悟人才成长的规律。从生活小事入手,洞见人生智慧,是林清玄作品的基本特点。教学时,应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主要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一、充分地读
1.初读。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美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或选择合作伙伴自由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获得情感的愉悦。
【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
二、深入地悟
(一)对种树人言行的悟
1.悟种树人浇水事实。
“树苗种下以后,……有时水浇得少。”
(指导要点:从时间不定、浇水量不定体会种树人浇水的没有规律。)
2.悟种树人如此浇水的道理。
“种树不是种菜种稻子,……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也是风一吹就倒了。”
(指导要点:种树人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不定期定量浇水是模仿老天爷的下雨,是给树苗一个和自然相似的生长环境,对树苗生长有很大的好处。二是说假如定期定量给树苗浇水,会带来什么后果。以上两点都要引导学生感悟,要让学生明白两层意思表达同一个思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无规律浇水的科学性。)
(二)对“我”所思所悟的悟
1.“我”对种树人浇水行为的疑惑。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的人怎会知道会有几棵树枯萎了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会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指导要点: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没读到这篇课文,也没看到有人这么给树浇水,自己会怎么想?从而明白作者的疑惑。)
2.“我”对在不确定中生活的感悟。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到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指导要点:1.联系到“树”:浇水无规律,树根扎得深。2.引申到人:在不确定中生活,锻炼独立自主的心。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什么是“生活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中生活有什么好处。如学习中的不顺利,遇到难题自己做,能提高做题能力,如果一遇到难题就有人讲解,那么再遇到没做过的题型就做不出来;工作中的不顺利,会想办法克服困难,增长才干,假如别人给创造好各种条件,一有困难就有人帮忙,就不可能磨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不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直率地说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发表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是怎样想就怎样说,直率地说,不隐瞒自己的想法,不怕说错。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下面的话题说,老师给予指点: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希望学校或家庭用什么方式教育你?
3.当你今后走上社会,可能会遇到什么挑战?如何提前做好准备?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了解了主要内容,那么作者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见解呢?
二、深入学习,领悟中心
1、自读课文,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画出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句子,想想种树人这样做是否有道理?把不懂的地方用“?”标出来。
⑵对于种树人的做法,“我”有什么疑惑?
⑶从这件事中,“我”领悟到了什么?
2、读后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⑴感悟种树人的言行:
①指名读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句子,请学生谈体会。
②对于种树人的做法“我”有什么疑惑?
③种树人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吗?
指名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适时出示种树人的话,学生自由发言谈理解,体会种树人的良苦用心。
指导朗读(种树人的话要读得成竹在胸,语重心长。)
④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⑵体会“我”的感悟:
①指名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适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段话。
②作者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③什么是树木的“不确定”?什么是人的“不确定”?
④在不确定中生活有什么好处?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⑤“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
⑥指导朗读(“我”的感悟要读得沉稳而又洋溢着激。)
三、畅所欲言,发表见解
投影出示题目: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希望学校和家庭如何教育你?
3、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去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4、以前的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以后将怎样去做?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谈谈你的想法。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种树
经受考验,学会生存
育人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今天第一节课讲了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总感觉这节课讲的没有深度和广度。在这堂课中还有许多知识没有讲透彻。比如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理解什么是不确定。我就应该抓住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真人真事。从而更能帮助孩子们领悟其中的道理。人和树一样在这些不确定中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努力生长。还有这堂课遗憾的是没有让孩子们把这一道理诵读下来。可以让同学们把积累的名句送给爸爸妈妈或者自己同学。
还有就是课前缺少诵读。接受曹主任的建议。在上新课之前每堂课要有课前背诵。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的注意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还要想,悟出适合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路子,体现现在大语文教学观念。改掉自己的心理障碍。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放开手脚大胆自信的上好每一堂课。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师思考
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主体如何发展的最基本形式,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是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是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
二、教学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则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应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要坚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教学特色
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四、设计说明
1、学习目标的自主性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什么有“作主”的权力,教师不能包办。学习目标的自主确定,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的学习目标来取代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
片断1:
师: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种树人是怎样种桃花心木的。
生:我读懂了种树人浇水没规律。
……
[这样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学习方法的自主性
学习方法是不能移植的。每一个人的学习都有自己的方法,人只有能按自己的方法来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课堂上就会形成“场”的效应。
片断2:
师:你最喜欢课文的那一段?
生:我最喜欢种树人语重心长的那段话。
生:我最喜欢种树人种树的那一段。
……
[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阅读教学中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同时教师也并没有放弃指导,只是指导开放性的。]
3、体验感悟的自主性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手的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真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第斯夺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片断3:
师:阅读别人的作品,要和阅读自己的生活相结合。谁愿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广泛地自由谈。
……
[学生的感受是独特的,这种独特的感受是教参上没有的,所以这迷人的个性色彩,非常珍贵的。]
4、问题情景的自主性
“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因此,我们要尽量克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应让学生摆脱思维的束缚,激活创新的火花,从而形成阅读能力。
片断4:
师:大家读懂的内容可真多,那么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眼前树木仅及膝盖,急需管理和照顾,种树人为什么还那么懒懒散散、漫不经心呢?
……
[“你想知道什么?”这里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位置,并激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把自己扮演成与学生一起探索
问题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高质量的。]
五、教案设计
桃花心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接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
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生学法
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三、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含的深刻道理。
四、教具准备
cai课件
五、教学步骤
桃花心木
一、导言:
生活的大海并非永远风平浪静,人生的旅途也决非平原纵马,永远一路顺风。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再不幸与磨难中,有的人悲观消沉,最后被困难所击倒。而有的人却不甘沉沦,将腰杆挺的更直,从而成为杰出的人才。正如种桃花心木的人,不定期地照看桃花心木一样,有的桃花心木在自然界的考验中枯萎了,有的却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的欣赏和学习中国台湾当代名作林清玄《桃花心木》。
二、学习课文
(一)师:谁愿意朗读课文。师指名读,其他同学看屏幕,边听边思考:你听懂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读懂种树人是怎样种桃花心木的。
生:……
(二)师:同学们读懂的内容可真多,这说明咱们读书都非常认真,那么,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
(三)师: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能够合作解决。
实物投影相继打出:
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陈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小结:
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
师指导朗读
(四)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因为这种与众不同的种树方法,使桃花心木适应了不断变化的环境,学会了独立生存的本领。种树人的一番话解开了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而且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作者还领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
师总结阅读方法
三、师总结:
是的,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更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正如俗话说得那样:“不经风雨,难成大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为男。”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从教十几年来,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有不少的困惑和思考。特别是对于怎样提高课堂效率感到困难重重。在课堂教学时洋洋千言,却离“标”万里,使课堂效率不高。
例如,在上期教学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借种树喻育人的散文《桃花心木》时,由于林清玄30岁前已得遍中国台湾所有文学大奖,我对他的作品也很喜爱,便洋洋洒洒地向学生“卖弄”起来,从他的笔名讲到他的作品特点,讲到他的本本畅销的书,讲到他的爱国,接着由他的爱国讲到另一位爱国的中国台湾作家余光中……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我这才突然发觉,这节原定要完成的主要教学目标还远未涉及。
课余,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没有很好的规范自己,使之围绕课堂目标转。做任何事都要抓主要矛盾,一箭中的,提高效率,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如此。
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实用文课堂教学中,自己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认真探究文本,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课堂上,避免扯闲篇、卖弄才情等与教学目标相去甚远的东西,一切教学行为都应该以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价值观等综合素养为中心,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疑点
1.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时间为何没有规律?浇水量为何不一定?
2.为什么说:“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三)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6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围绕“预习”部分,把有关语句画下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自己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抓品读,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第二课时
(一)主动探究,悟道理。
1.重点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水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二)总结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萎”“锻炼”等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第2、3、4练习题。
2、小组评定背诵部分。
附:板书设计
6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教学反思:
1、种树人说的话较易懂,指导中强调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调动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见解。
2、学生经学习《白杨》一文的基础上,对本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指名学生口头回答,并在书面进行练习,提高学生或大问题的能力。
3、本文生字词不多,所以开始就进步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边读边悟,发辫自己的见解。
另附学生作品
读《桃花心木》有感
这个星期,我学了《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我从课文中明白了:一个人不能永远依赖着父母。
《桃花心木》记叙了一个老农种桃花心木的故事。他给桃花心木浇水的时间不定,量也不定。从而培养树苗独立存活的能力。文章借种树来讲育人的道理。说明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长的人,才能经得起考验。
我仅体会到人应该像桃花心木一样,在不确定的条件下生活,就容易经受得住困难生活的考验,才会锻炼出独自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造出一个真正坚强的人。我还从种树人的话悟出了: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而是靠平常的积累。只要平常积累得更多,考试前才不用死记硬背!
读了文章,我想到了现在的小孩,还一直依赖着父母,什么事情都要父母帮他们做,生活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较弱。依赖一些优越的生活条件,没有这些条件,便受不了,发脾气或不干,这些都是要克服的。
读了《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
1.教师动情地讲述《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同学们,当你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你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高兴、激动、兴奋……)
是啊!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时刻,然而有这样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却忧心重重,不知所措。(学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
他是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姐姐为了照顾他,辍学工作,赚钱供他上学,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呵护得无可挑剔,从小到大十几年不让他干任何家务活,只要求他努力学习。读到高三毕业,他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方便面都不会煮,更不愿与人交流,正常必要的人际交往都很少很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奈,又喜又忧的姐姐只好陪他一起去大学报到,但学校不允许这种情况的陪读,姐姐千叮咛万嘱咐后担心地离开了。他坚持不到3天便哭着打电话要姐姐来接他。因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埋头学习,他一切都不会做。结局是遗憾而又令人无奈的,他退学了,与已经实现的大学梦想做了最后的告别。
2.请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结:同学们,我们这位可悲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是他的错?是爱他的姐姐的错?还是谁的错?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教师请举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学串读课文。
(师生共同正音,并对他们积极读书的态度予以表扬。)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1.教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正确流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书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反馈学生画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
4.抓住重点句段,感悟育人真谛。
学习12、13自然段。
①指名读。想一想: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②逐句品读。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
(学生之间互动竞争,进行朗读比赛。)
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教师小结。
学习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
②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③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④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15、16自然段
①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②小组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四、展读,联系实际话育人
1.分角色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交流。
①同桌组合练习。
②推荐上台表演。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可以自由发挥。
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
同学们,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