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通用17篇)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学生分析】
在独生子女群体中,他们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非常强。教师应抓住这些文章,让学生在多读、多想、多体会中,深切地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建议】
一、《古诗两首》
重点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教师可完全放手,让学生用上文的方法学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读古诗,读准读通。也可增加教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
2、借助已有的经验学习:
⑴ 导入后,可让学生说说: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师生共同梳理如下的学习流程与学习要求: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⑵ 在学生读通古诗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抓具体的诗句,体会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的方法,采用自主合作学习,和学生一起“入诗境”。此时,教师应参与到各学习小组中去。指导不同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避免雷同重复。预设以下的几种方式: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当时诗人与孟浩然分别时的那一刻情形,体会友人间的依依不舍与李白的惆怅孤寂心情。
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可让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两首古诗。
二、《搭石》
1、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小石头,在黑板前面摆成一条“石头路”。教师出示挂图:在一个山村里,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2、“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3、生谈自己发现的美。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三、《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导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中国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2、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
对学习小组内的学习伙伴读几遍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全班交流。
(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以下几个句子,并从中感受到“血浓于水”的情感: ⑴ 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⑵ “针头向皮肤刺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
3、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小钱和中国台湾青年见面后会说些什么?
四、《卡罗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
1、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细读课文,分别画出表现卡罗娜内心悲痛的句子和体现大家对他关爱的句子,也可以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理解、感受或疑问。
4、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畅谈感受和体会。
五、《给予是快乐的》
1、引导学生从文题入手探究文本内容,说说自己读课题后想到了些什么?
2、请学生自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检查初读效果后,再请学生仔细读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交流读后的体会。思考:
稳重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加深情感体验。
六、《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
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
1、想一想。
生活中很多时候一定有人帮助过你,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伸出双手帮助别人。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想想该怎样说,想好后和同学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2、说一说。
想想为什么接受帮助,你打算怎样表示感谢;想想怎样向需要安慰的人表示安慰。在小组内跟同伴们说一说,然后再在班上说一说。
3、议一议。
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就怎样帮助怎样安慰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
4、演一演。
根据小组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表示感谢或安慰的过程。
习作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我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日积月累
1、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2、熟读诗句,尝试背诵。
3、说说诗的大意。
成语故事
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道“杏林春满”的典故。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篇2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懂得“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立志做爱科学的人。
2.理解高新科技反映了人类的最高科学水平,了解其给人类带来的种种革命性变化。
3.开展了解、学习、展望高新科技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科学创新意识。
4.明白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能根据主客观需要自由阅读和写作。
5.举办科技新闻发布会,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单元课时安排 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阅读方法交流学习 1课时
教师引导合作学习《在太空中理家》 1课时
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阅读感兴趣的课文 2课时
学生经过自主阅读讲授课文 2课时
课堂制定感兴趣的课题
小组分工合作搜索资料
小组资料加工成果制作 2课时
班级成果交流报告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单元总结 1课时
三、单元教学设计
高新科技装点了五彩斑斓的世界,给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种种革命性的变化。你可以自由选读本单元这一组反映航天、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的课文,从中你会理解到高新科技集中反映了人类最高的科学水平。
本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自己浏览苏步青教授的序文和这组介绍种种高新科技的课文,然后从中选一至两篇感兴趣的独立阅读。可以运用圈点勾画和生疑发问读书法,或自己总结创造的学习方法。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字典、词典和图书馆的作用,合作探究,学会学习。
基于以上的考虑,本单元最适合于开展大范围的“专题探究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果学生学习本单元之后能够学会学习,对科学产生了兴趣,那就算成功了。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感受科学,把握单元内容
第一块:感受科学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你能举出身边的例子说明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么?思考
2.组织交流(引导对科学的认识)交流评价
3.你能说说你最欣赏的科学家吗,为什么?考虑讨论
4.评价(引导对科学精神的把握)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块: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既然大家如此熟悉、喜爱科学,那么对本单元的课文想必很感兴趣了?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单元内容
3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几篇课文,为什么?思考
4组织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5在本单元中你认为应当掌握哪些知识,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又希望得到老师哪些方面的帮助呢?小组讨论
6随堂引导,及时总结,把握单元目标,了解学生需要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块:发散思维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你能构想一下未来20年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吗?50年呢?思考、讨论
2组织交流评价(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大胆想象,积极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文章,展望一下未来的科学
第2课时 阅读方法交流
学习目标: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课前学习:搜集有关读书的小故事和读书的方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明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你能举起千斤重的东西吗?但为何又有人说:四两拨千斤呢?这说明了什么?思考
2组织交流,引导认识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中也同样如此。交流、评价
3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有很多,你能讲出几句吗? 讨论
4组织交流讲述名言
教学反思
第二块 自学书上的学习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阅读方法读书
2布置任务:分别用简洁的语言给两种阅读方法下个定义思考,小组讨论
3组织交流、评价(因为下定义要求较为严密,只要能下定义,学生就已经掌握了方法的关键了)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块 交流学习方法,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引导:除了书上所教的方法之外,你还知道有哪些读书方法和读书故事?思考
2组织交流讨论、交流、记录
3组织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读书方法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将它放在醒目的地方,随时提醒自己去实践。
第3课时 在太空中理家
学习目标:
1.感受太空生活的探索、牺牲精神
2.巩固实践所学的学习方法
课前学习:
阅读、观看一些有关航天的书籍影视,了解太空知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提到理家,往往就会想到“衣食住行”,那么在太空中理家又是理哪些方面呢?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观点
3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太空生活片断进行简单介绍小组讨论
4聆听,组织交流评价介绍生活片断
教学反思
第二块:实践巩固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复习提问相关的读书方法复习
2引导自由阅读课文, 注意圈点勾画阅读、圈点勾画
3组织交流(引导关注圈点勾画的注意点)交流、评价
4再读文章,能够根据文章提出问题讨论、提出问题
5同学互相解答问题,组织交流评价(主要依据问题的价值性等)解答、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块:发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播放美国“哥伦比亚号”升空爆炸的录像欣赏视频
2结合录像、课文以及“探究 练习”三,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小组讨论
3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完成发展性评价手册
第4、5课时
教学目标 :
与小组同学合作,运用读书方法自选一篇或多篇课文加以自学
课前学习:
复习巩固读书方法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巡回、指导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读课文
2.巡回、指导小组讨论,为下节课自己上课作准备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推荐人选,准备上课
第6、7课时 学生自主讲授课文
学习目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课前学习:
充分备课,选出主讲人选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观看、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人选,当一回小老师,以自己的读书体会为主,与全班同学交流
2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及时加以总结学生交流、互相评价
教学反思
第8、9、10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目标:
1.培养专题探究能力,合作学习,创新精神
2.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课前学习:
搜集相关的科技网址
网络教学环境:
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网站和新浪、百度搜索引擎。
课堂学习:
第一块:确定探究专题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明确任务:了解你感兴趣的某一门科学,搜集相关资料,最后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听讲、明确任务
2征集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3明确各组成员以共同兴趣来制定学习小组
教学反思
第二块: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加入某个小组,共同探究。关注全班,及时帮助小组分工、制定计划
2搜集资料
3资料加工、成果制作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进一步加工完善自己的成果
第三块:科技新闻发布会
课前学习:制定活动方案,选出发布会主持人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新闻发布,先展示成果,再回答记者提问
2组织交流评价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相结合
3活动总结自我总结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搜集推荐一篇有关纳米技术方面的文章。
第11、12、13课时 写作
学习目的:从本学期课内或课外阅读的文章中汲取营养,自由创作
第1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自学自学“自由写作”
2布置讨论:本学期你读过文章中哪一篇留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思考
3组织交流,及时总结写作方法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再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那篇文章,仔细品味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提供参考话题:科学幻想、父母亲情等等学生讨论自定也可以
2明确写作要求借鉴最爱的文章写作
3组织学生自改自己修改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14课时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涉及的人物,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获得收益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 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篇3
一、教材分析:
《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六上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这是继五上《遨游汉字王国》五下《走进信息世界》之后的又一次大的综合学习。
本组综合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这次综合性学习,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每个板块都以“活动建议”导入。第一板块的活动建议包括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第二个板块的活动建议包括自己动手写写诗,举办诗歌朗诵会、合作编诗集、进行诗歌知识竞赛。第一个板块的活动基本上是为第二个板块的活动服务的,但第一个板块的活动呈现的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第二个板块所涉及的材料还教给我们怎样去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感情,还教给我们如何欣赏诗歌,如何读同一题材的诗歌。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搜集、阅读诗歌或者记录当地的民歌民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古诗等,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中华诗文。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等活动,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三、学习重点:
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
四、学习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能力,我打算用三个模块十三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模块:制定学习计划(预习模块)
学习目标: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生搜集诗歌、欣赏诗歌、创作诗歌的兴趣。
2.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和活动建议,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3.各小组根据活动建议讨论、制定本作的活动计划。
4.学生通过阅读“诗海拾贝”的一组诗歌,初步掌握搜集诗歌、给诗歌分类的一些方法。
学习重点:初步掌握搜集诗歌、给诗歌分类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进行过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记得我们开展过哪些综合性学习吗?综合性学习跟我们平时的学习有没有不同呢?
(生:自己定计划,开展活动,成果交流分小组学习等)
2.板书课题:轻叩诗歌的大门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轻轻敲开诗歌的大门,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领略诗歌的奥妙,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乐趣。让我们先读读导读部分,看看这部分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学生:介绍了许多著名诗人。师:李白、杜甫我们都非常熟悉了。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辞》这种诗歌形式的创始人。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女神》是当代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你还指导我国有哪些诗人?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会有多少不朽的经典名作流传至今,让我们静下心来深入地学习吧。
(二)明确“诗海拾贝”这一板块的学习内容
1.我们都来读一读这一单元的内容,看看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看来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还真不少呢,这次综合性学习分了哪两个阶段?
3.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像赶海的孩子那样,去捡拾那些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贝壳吧。
4.我们来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活动建议?
(1)搜集诗歌
(2)整理诗歌
(3)欣赏诗歌
尤其是整理诗歌,怎样给诗歌分类呢?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哪几种分类方法?
按内容分按形式分按时间分按国家分还可以按体裁分按诗人分……
(三)进入“与诗同行”板块的预习
1.那么,“与诗同行”这个阶段又要求我们开展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建议。
2.指名学生说说这个板块要开展的活动。
(1)自己动手写诗
(2)举办诗歌朗诵会
(3)合编小诗集
(4)进行诗歌知识竞赛
(四)讨论活动计划
小组讨论活动计划制定比较详细的计划(时间人员分工……)
(五)教师小结
我们要利用语文课阅读课时间按照自己小组制定的计划开展这次活动学习。还要同学们利用课外一些时间去搜集整理。通过报刊、书籍或者访问别人来搜集诗歌。看看哪些是自己最喜欢的,别忘了几天后我们要展示成果呢。
第二模块:展示“诗海拾贝”学习成果
学习目标:
1.汇报自己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相互交流。
2.在全班推荐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3.明确“与诗同行”这一板块的活动内容,学写儿童诗,感受时的魅力。
学习过程:
(一)导入:我们经历了几天的学习,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跟老师一起回想一下学习的课本上的诗吧(回顾书上的六首诗)。我们还利用阅读课搜集了很多诗歌,咱们来展示一下吧。
(二)小组交流
各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搜集的哪类诗歌。
听了他们的汇报,谁有话要说?……
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发现你们这一周收获很大。而且按不同的方式给诗歌进行了分类,这些是各种肯定有你自己最喜欢的,推荐给大家吧!
(三)推荐自己喜欢的诗歌
(四)教师小结
第三模块:展示“与诗同行”学习成果
学习目标:
1.汇报“与诗同行”这一板块的学习成果
2.召开诗歌朗诵会
3.进行诗歌知识竞赛,了解掌握更多的诗歌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要进行“与诗同行”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的汇报。这几天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老师很高兴,为了这次展示,你们一定准备好了。
(二)小组汇报
1.诗歌朗诵会
第一步:必诵诗篇目(主要是“诗中的秋”中的几首,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先从近处着手)
第二步:自选诗歌
生生互相点评师生共同点评小组积分。
2.知识竞赛:
填一填: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我国第一首诗歌是《 》
普希金是( )国的著名诗人?
3.展示诗集
(三)学习总结
1.教师指导:
2.小组互相交流活动收获
3.全班总结
(四)教师总结:诗歌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经过我们的学习过程,我们感受到了诗歌语言的凝练,音韵的优美;诗歌还蕴涵着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让我们今后继续在诗歌的海洋里遨游吧。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篇4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诵读古今名家优秀诗文,陶冶情操,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感受本单元诗篇中生动的形象与意境,体会诗中丰富的想像和情感。
3.懂得写诗作文皆由感而发,因情而生,能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4.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热爱诗词,提高
文学素养和品位。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毛泽东词二首》 2课时
《古代诗词三首》 3课时 《现代诗二首》 2课时
《歌词三首》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自由作文 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其教学宗旨就是要借助诗人的创造精神和诗歌的深蕴
意来教化学生,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体验思想的启迪,神韵的领悟。各课设计思路简单介绍如下:
《毛泽东词二首》:通过朗读可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在诵读中体会和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情怀和胸襟,把对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朗读背诵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卜算子•咏梅》可采用比较阅读。
《古代诗词三首》:①《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样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能让学生打破教材的局限,多角度理解木兰的形象特点,使这一人物回归本色生活,应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诗时把分析木兰的形象特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意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人物,把握文本主题。这首诗风格刚健清新,语言质朴生动,既有雄浑的气势,又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学习本诗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
②《观刈麦》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处境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制度深深的谴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写作背景来体会诗的含义。
③《破阵子》表达了作者虽有伟大的抱负却壮志难酬的悲愤,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梦境,体会作者驰骋沙场的壮志豪情。
《现代诗二首》:①《回延安》:语言通俗,运用“信天游”民歌形式、比兴方法和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淋漓酣畅地抒发了重返延安的激动感情;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恰当运用民歌形式和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体会从中抒发的感情。②《再别康桥》课前布置“我所知道的徐志摩”,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学生由于平时对新月派诗歌接触较少,对这类充满浪漫气息的有唯美倾向的诗歌比较陌生,因此,很有必要对徐志摩和他的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学生通过咀嚼、吟诵,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唤起他们读诗的兴趣,教师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其入境,声画同步,视听一体,营造诗意氛围,师生共同进入意境。然后穿插读诗技巧以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朗读水平,以此培养其审美情趣。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导演和引路的作用。
《歌词三首》:歌词的学习,对于学生们而言,虽然是第一次,但是学生对于歌曲这一艺术形式并不陌生。而且很多学生能唱不少歌曲,对歌曲较为感兴趣。这是学习这三首歌词的良好前提。利用这一优势,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学习本文,应该先让学生学唱这三首歌,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这三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歌词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并进一步进行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再选唱其他爱国歌曲,可以组织班级演唱会,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诵读欣赏》:结合诵读欣赏的教学要求,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尽量少讲析。让学生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讲析代替实践。教学采用四步法:听读、译读、说读、背读。
《写作:自由作文》:结合过去的写作实践,通过自由命题,学习在写人、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
《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赛诗会、诗歌朗诵会,或编写手抄报、壁报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丰富积累,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品位。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1.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并做好批注。
2.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诗词?为什么?准备3―5分钟,先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说出喜欢的理由,体现自己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
3.布置讨论:组建学习小组,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国古代诗词“、”中国现代诗歌“等等)讨论、
4.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开展以“我与诗歌”为主题的活动(可以是壁报、手抄报、电脑小报,宣传栏、广播讲演、朗诵会、赛诗会等形式)。
出示评价内容:
①你对诗歌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②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③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④你能品味诗歌中优美、凝练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⑤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⑥你参与了以“我与诗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吗?
第2课时:《毛泽东词二首》之《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 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2. 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的情感体验。
课前学习:
收集咏雪的诗词,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诗歌《沁园春•雪》,创设意境;简单讲述这首的背景。简单介绍词的知识。(词谱、词牌、上阕、下阕等)
第二块:整体感知全词
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意境。看书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纠正、完善。(教师适时点拨)组织学生齐读,要求注意读出激越豪壮的语调,把握重音、停顿和语气等全班齐读。
第三块:精读品析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阅读这首词的感受,如谈写作思路、修辞手法、写景顺序、写景的角度等。细读并根据这些角度在相应的语句边做好批注。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预设以下一些内容)
①上阕写北方的雪景;下阕写无数英雄竞折腰
②上阕中“望”字的作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
③下阕中“惜”字的作用;评价古人的意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等。
梳理归纳:上阕写景,大气磅礴;下阕抒情、议论,风流豪壮。全词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探究阅读:你如何看待词中所提及的英雄人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历史人物?
课后学习:
1. 回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两首诗词在取景角度上的异同。
2. 背诵《沁园春 雪》,摘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第3课时:《毛泽东词二首》之《卜算子•咏梅》
学习目标: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课前学习: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查阅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文章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2、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3.背景介绍: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毛泽东作了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块:比较阅读,探究意境
1.比较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两首词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可从构景、立意、选材、表现手法等来做对比)
2.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朗读时两首词分别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批评、指正。
4.组织全班学生朗读,男生读毛泽东的词,女生读陆游的词。
第三块: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各组探究、交流。
2.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可预设以下内容)
上阕:①联系一下时代背景,“春归”、“春到”有什么象征意义?② “已是悬崖百丈冰”对梅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③哪一个字写出了梅花的美丽?④“梅花”在词中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下阕:①你是怎样理解“俏也不争春”的?
整篇: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②词的上下阕内容各侧重于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交流理解与收获。
归纳小结。
3.组织学生齐读两首词,读出你的理解。
第四块: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3.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课后学习:
关于咏梅的诗词有很多,根据你的课内外积累,试写出其中的名句或名篇
附板书设计
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陆游
形 象 傲雪俊俏,积极乐观 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 乐观向上,充满自信 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 界 气势恢弘,博大高远 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第4课时:《古代诗词三首》之《木兰诗》
学习目标:
1. 通读课文,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2. 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乐府诗的特点。
课前学习:
1. 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把握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自由朗读全文。
2.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花木兰的故事。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曾经出现过为数不少的女英雄形象,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光彩。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可能涉及:穆桂英、顾大嫂、扈三娘、孙二娘、花木兰等等。
2.简介乐府和《木兰诗》背景
第二块:整体感知诗歌
1. 组织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在预习的基础上自读,划出不会读的字。
2.同桌互读,订正字音
3.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师生共同评议指正。
4.组织学生全班齐读,巩固字音和停顿。
第三块:精读全诗
1.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参看页下注释及工具书,试译课文,如有困难,提出后由其他小组的同学或教师帮助释疑。协作翻译全诗,小组内答疑解难,指定一人记录小组内仍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准备质疑。
2.指定学生翻译,其他学生纠正、完善。(教师适当点拨)交流、完善
3.组织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大声地朗读全诗,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四块:研习讨论
1.设疑:熟读全诗后,能谈谈你收获最大的一点是什么吗?
预设讨论的主要内容:①木兰的形象特点。②乐府诗的特点。(教师适时点拨)大胆谈出自己的收获,全班交流。
关于木兰的形象(可参照下面内容)
①木兰是一个勤劳的热爱和平的劳动妇女。
②木兰是一个聪明又孝顺的女儿。
③木兰是一个坚毅果断、报效国家而不贪功名的巾帼英雄。结合课文中描写木兰的语句谈人物形象。
2.关于乐府诗(重点分析修辞方法的使用,突出诗歌的韵律美)如: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找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感受其语言特点
3.小结: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既使得诗歌语言生动流畅富有韵味,体现出浓郁的民歌特色,又丰富了人物形象,使得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附板书设计
母问女答 表明缘由 毅然代父从军
排比铺陈 匆忙购置 急切准备出征
反复烘托 思亲情切 奔驰遥远征途
夸张对偶 烘托互渗 长期激战凯旋
夸张衬托 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富贵
排比铺陈 亲欢伴惊 喜剧高潮结束
双兔为喻 风趣亲切 赞美谨慎机警
课后学习:
请以本诗为素材,以《木兰诗》为题编一则故事,将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看谁讲得好。
第5课时:《古代诗词三首》之《观刈麦》
学习目标:
1. 能通过反复吟诵,理解诗歌,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
2. 能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及社会根源。
课前学习:
了解作者,为生字正音,有感情地读课文。
课堂学习:
第一块: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组织学生思考学过哪些描写农家生活的诗歌?
2.简单介绍白居易: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经常描写老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疾苦。
3.组织学生读课文,并为生字注音。并试着概括诗歌内容。
第二块:品味语言、领悟感情
1.组织学生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读,赏读字句,体会其妙处,用“---------写出了--------”的句式说一说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学会赏析方法。
3.组织学生思考:①用一字概括百姓生活,说说表现在哪些方面,并思考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②面对这一切,作者的感情怎样,说说作者对百姓疾苦所持的态度。
4.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全班朗读。
小结归纳:白居易以自己的深切感受,把农民的生活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做了对比,希望朝廷有所感悟,手法巧妙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第三块:再读诗歌,激发想象
1.组织学生再读诗歌,将理解融入其中,读出情境、情感,并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课文插图去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想象:①动作(如刈麦、拾穗、诉苦等) ②心情(如劳动不肯休息、听农妇诉苦后的心情等)
2.组织学生交流。总结学法:读诗韵,赏妙点,悟情感,创意境,现主旨。组织学生读背课文。
课后学习:
以“你看……”开头描述割麦者或拾麦者劳动的场景。(100字以内)
第6课时:《古代诗词三首》之《破阵子》
学习目的:
1.学习这首词所表达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名、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2.领悟宋词优美的语言及深邃的意境。
3.在理清文章的思路中,培养想像能力。
课前学习: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为生字正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放录象:金兵入侵,战火弥漫,北方沦陷区老百姓流离失所,与此相对比南宋统治者在杭州西湖边醉生梦死。导入语:面对此情此景,一位位爱国将领,一个个仁人志士站了出来,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爱国词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著名的词《破阵子》。
2.播放名家朗读,请学生注意读音、节奏、语速、情感等
3.组织男女生分组交替朗读,“沙场秋点兵”“可怜白发生“两句齐读。注音朗读节奏,表现豪壮与悲凉的英雄之气。注意醉态,“八百里”“五十弦”的壮阔军营,“快马”、“弦惊”的激烈战斗,“可怜白发生”的悲壮与无奈。
第二块:品读赏析,感受意境
1.组织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词句进行分析,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评。
3.归纳小结: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第三块:发挥想象,感受豪壮
1、组织学生发挥想象:①假如你是词中的将军,请你把驰骋沙场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描绘出来。②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陈亮,该怎样劝慰一下“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
“可怜白发生”一句,让学生读南宋文人类似的悲叹。(如:文天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2、组织学生全班齐读。
课后学习:
背诵《破阵子》,把《破阵子》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第7课时:《现代诗二首》之《回延安》
学习目标:
1、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体会诗中修辞方法的表现力。
2、体会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感情。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谈自己与亲人久别重逢的亲身感受
2、介绍“信天游”的基本特点: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韵律上:几节一韵,或一韵到底。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
3、介绍写作背景,领会作者对延安的真挚感情,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
第二块:诵读欣赏,理解意境
1、组织学生自由地散读全诗,将诗分成五部分。
2、看课文,听配乐诗朗诵,组织评价,确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及诗的重音部分。
3、指名学生朗读,并组织其他学生评价。
第三块:质疑精读,赏析诗歌
1、组织学生诗的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质疑,其他学生答疑,教师从旁点拨。
2、组织学生查找有关本诗的鉴赏资料,结合课文的批注[感悟•品味•欣赏],为这首诗的一个章节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3、师生归纳本诗语言特点:着眼于抒情;学习和借鉴陕北信天游的格式;语言的口语化、适当的地方化。
课后学习:
上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有关延安的资料,然后整理成小故事或者小散文的形式。
第8课时:《现代诗二首》之《再别康桥》
学习目标:
1、咀嚼、吟诵,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2、能说出本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
课前学习:
1、布置“我所知道的徐志摩”,让学生上网查询徐志摩生平资料及相关的现代诗,寻找诗歌散文电视《再别康桥》。
2、说说这首《再别康桥》怎样打动了你?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情景导入:播放电视剧片段和电视散文《再别康桥》,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徐志摩” 根据预先找的相关资料,交流“我所知道的徐志摩”
2、放《神秘园》乐曲,配乐范读,充分营造读诗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入境。
3、看课文、听朗诵注意重点字词读音与全诗意境组织评价,确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讨论、交流阅读全诗后的感受。
第二块:配乐朗诵,加深理解。
1、组织学生边看康桥风光片,边放声朗读,自行品味:诗中哪些字词激起你的共鸣?换一种组织学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理解诗眼:第一节中的“轻轻的”三个字须重读,节奏整体上呈轻微跳跃之感
②理解意象:第二节中的“金”、“新娘“、“艳”、“心头”重读,“荡漾”用琶音
③理解抒情法:第三――第五节是情感发展高潮段,读时应投入,表现诗人的豪情,突出个别动词,节奏加快。
④理解诗意跌宕:第六节诗人抒情格调陡转,此节读前要有较长停顿,语气突转后再一气呵成。
⑤理解诗的回环美:要将“浓得化不开”的离情充分表现出来,重读“悄悄的”、“云彩”二字可采用拖音或一字一顿,以显示结句的意味深长。读法会怎么样?教师适时点拨。边读边品味交流,与教师可达成互动。
2、小结:这首诗描绘了康桥如画的美景,景中又蕴涵诗人浓浓的深情,情与景的交融值得我们细细的品味。再次播放音画,组织全班朗诵。
课后学习:
1、 课外延伸:找徐志摩另外一首《偶然》进行自我朗读鉴赏。
2、 仿写精彩诗节,多读好诗,有条件可以试着配乐。
3、 选择与亲人团聚或分别时的一1-2个场景,学写一首小诗。10行左右,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附板书设计
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开头――感伤、无奈 柳影――由衷欢喜
青荇――永久恋情 清潭――陶然忘情
高潮――快乐至极 转折――悲从中来
结尾――意味深长
第9课时:《歌词三首》
学习目标:
1、 理解歌词内容,体会三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通过读写培养学生爱校、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学习:
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课文;学唱三首歌。
第一块:朗读比较,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这三首歌词,思考两个问题:①找出每首歌词你最喜欢的一句歌词,并说说喜欢的理由。②三首歌词表现了什么共同主题?
教师明确:这三首歌词都联系到歌颂祖国、歌唱人民、歌唱美好的生活等内容,歌词感情充沛,艺术感染力强。
2、组织学生全班齐读,体会感情。
第二块:协作学习,深入理解。
1、播放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以及《黄河颂》,分小组讨论听后的感受。这三首歌中最打动你的是哪首歌?为什么能打动你?
学生自我思考1-2分钟后选择一首最喜欢的歌曲。被同一首歌打动的同学组成几个学习小组,共同交流讨论,自由推选组长,作好记录,并推选一位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我的中国心》歌词凝重,感情深沉,表达了海外赤子永不改变的爱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从赞美家乡、歌颂理想、憧憬未来三个方面表现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歌词结构严谨,韵脚明亮,形式整齐,语言明快。《黄河颂》是诗人张光年写于抗日战争初期的一首很有影响的抒情诗。以“我”为抒情主体,抒发了发自内心的强烈感情和民族责任感。诗的语言十分精彩形象。三个比喻,贴切而又形象生动,句式的选用和句子长短的安排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黄河的气势和诗人心中的激情。交流、完善、做相关记录。组织学生学唱这三首歌曲。
第三块:创作歌词、表达情感。
1、组织学生模仿这三首歌词,创作一首小诗来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赞美我们亲爱的家乡或我们的学校。
2、组织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饱含深情地朗读出来
3、原创歌曲演唱会。
课后学习
一、写出除课文以外的其他三首爱国歌曲的名称,并学会欣赏。
二、学唱《长江之歌》,并对歌词作简要评析。
第10课时:《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
1、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
2、背诵古诗三首。
课前学习:
查阅工具书,上网搜集相关资料,试读这三首诗。
第一块:听读诗文,划分节奏
1、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有很多创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习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
2、范读或放朗读录音,组织学生划分节奏。边听边划分节奏,可小声跟读,注意节奏划分规律。
学生回答,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律诗有八句,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回答,总结规律,并做相应记录。
3、组织学生齐读,体会诗歌意境,掌握读诗的方法。全班齐读。
第二块:理解内容,领会意境
1、 组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释疑. 结合所查资料,利用工具书和课文的注释,独立思考分析,然后与同学合作讨论。
2、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对诗词的理解、点评及赏析,相互交流对诗词的理解、点评及赏析。并适时点拨。归纳小结,并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全班齐读。
第三块:背读诗歌,再悟美文
1、组织学生自由地读读、背背
2、指名学生示范背读。
3、师生一起背诵。
回味小结:通过这三首诗的朗读、感悟,让我们掌握了正确的读诗、赏诗的方法,并激发我们更加珍视朋友间的感情,热爱家乡,提高了审美能力。
课后学习:
背诵这三首诗
第11、12课时:写作――自由作文
写作目的:
通过自由命题,学习在写人、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
课前学习:
预习有关“自由作文”内容。
第一块:盘点“自由作文”知识要点
1、组织学生自学
2、师生归纳小结:①什么是自由作文?②为什么可以自由作文?③怎样写好自由作文?作文训练:以自己周围的生活为题材,写一篇作文,或写人或记事,或描写景物,内容不限,文体不限,但要注意内容具体,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学生同桌谈写作思路。同桌交流写作思路。交流,教师给予点拨。
第二块:学生写作并自改
明确写作要求,组织学生写作自己修改
第三块:师生共同修改作文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第1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赛诗会
学习目标:
1、 激发朗读诗歌、积累诗歌的兴趣。
2、 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思想情操。
课前学习:
教师准备:
1、提出活动设想,帮助学生确立背诵内容
2、向学生介绍获得古诗的途径:语文书、古诗文必背、唐诗三百首
3、指导学生分工合作
4、选好主持人和评委,指导他们如何策划比赛
学生准备:
1、用三周的时间去查找、背诵书本内外吟诵季节的古诗词;
2、四大组的组长安排好本组的参赛对象,要求人人参加。每三人一组准备一个季节;
3、学习委员和语文科代表当主持人,策划本场赛事的形式、内容和规则;
课堂学习:
主持人宣布本次比赛的目的、形式、内容和规则(比赛的办法是:以大组为单位参赛,根据累计得分评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和第四名,然后颁发小红旗和奖品。比赛规则是:比赛分四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各组均有三人参加,不得重复参赛。第一至第三环节中,三名选手可以商定选择某一个季节的问题来回答。记分办法是加分制,答错了不倒扣分。)
比赛分四个环节进行:(在各环节的比赛中,四大组均派出三名选手组成一个参赛小组,不得重复参加)
①珠联璧合:即给出诗句的上句或下句,选手补出另一句。选手可以选择季节。每位选手回答十题,每答对一题得五分,小组累计总分一百五十分。
②完璧归赵:即根据所提供的作者及诗题,准确无误地背出原诗。选手可以选择季节。每组另派三名选手参加,每人回答五题,每答对一题得十分,累计总分一百五十分。
③火眼金睛:即根据所给诗句,说出它是吟诵哪个季节的。各组再有三位选手参加。选手可以选择季节。每人回答五题,每题十分,小组累计总分一百五十分。
④猫鼠对碰:即双方互相出题,要求对方回答。各组派出未参加的人上台。选手不可以选择季节。每题思考时间不得超过三十秒。每位选手回答五题,每题十分,小组累计得分一百五十分。
评委评出第一名至第四名,然后发奖品和小红旗
主持人致辞并宣布比赛结束。
课后学习:
1.每位学生写一篇活动心得
2.每人出一期“赛诗专刊”的手抄报
3.宣传委员负责出一期“赛诗专刊”的黑板报
第14课时:单元总结
综合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篇5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 奇思妙想
教 学 设 计简 案
常州外国语学校 陆轩省
单元学习目标:
1. 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2. 初步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能运用联想和想像扩展文章内容,丰富课文内涵。
3.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和看法。
4. 体味和推敲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 学会婉转拒绝。
单元课时安排:共1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皇帝的新装 2课时
七颗钻石 1课时
蔚蓝的王国 1课时
天上的街市 2课时
写作:想像 3课时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1课时
教材内容及教法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奇思妙想”, 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人类腾飞的翅膀。四篇课文既有诗歌又有童话,既有中国的作品又有外国的名篇。诗歌音律和谐,朗朗上口,语言优美;童话更是情节生动,易于接受。由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是:学生通过自己对文本的解读,理解作者奇思妙想的内容、奇思妙想的原因以及奇思妙想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能就生活的一个主题创造出他们自己的独特的奇思妙想。
教学设计:
第1学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激发学习兴趣。
步骤 学生 教师 反思
1 做题。 导入 :由做联想和想像题(附后)导入 。
2 讨论,交流。 巡视,指导。
3 听,思考,说。 明确: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像。以及它们的作用。
附题:
1、根据示例, 请同学们经过四至五步联想,使两个意义很远的词联系起来。 ①雪花 茶 ②钢笔 月亮 ③夏夜 鲜花
示例:木头 足球
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足球
2、(老师、爸爸或妈妈……)的眼睛(生气、思考或高兴……时)像 _________________
3、充分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根据提供的情景,编一则小故事.
海豹 高原 啤酒
第二块:了解单元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步骤 学生 教师 反思
1 先浏览,后谈感受。 浏览单元内容,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
2 自由交流,确定本单元学习目标 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单元学习目标。
3 熟悉单元内容,读读,背背。 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第2学时 《皇帝的新装》(一)
学习目标:1.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品析人物形象,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2.能理解童话的寓意,从中受到启示。
课前学习: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作者安徒生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倾听,讲述。 导入 :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在大街上游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这一故事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作者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归纳概括。 布置任务:整个故事围绕皇帝的新装展开,如果课文第一段用小标题“皇帝爱新装”概括,请也用类似的小标题给课文故事拟个提纲。
3 交流,评价,补充。 组织交流评价。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思考,讨论。 问题情境:文中出现了许多人物,在这些人物中主要人物是皇帝,请在“这是一个 的皇帝”句中写上一个词,并从文中找出理由说明。
2 全班讨论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
3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并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问题情境:文中还有一些人物,这是些怎样的人?安徒生想通过这些人物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小组合作探究这些问题。
各抒己见。 布置任务:从同学们的谈论中我们明确应该向小孩学习,学习他的纯洁无邪,学习他说真话。可是生活中说真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要付出代价。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说真话”这一话题的看法。
第三块:语文活动――《皇帝的新装》课本剧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学生分成两大组,大家讨论,把课文改写成课本剧。推选演员和导演进行排练。 巡视,指导。
课后学习: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并组织排演。
第3学时 《皇帝的新装》(二)
学习目标:1.把童话改编成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
2.通过对演员的评价,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3.发挥想像,续写童话。
课前学习:改编、排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本剧表演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表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 组织、观看课本剧表演。
第二块:精读课文:揣摩人物性格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评价两组学生的表演,在评价中分析各人物的性格特征。 组织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a.剧本编写的评价;b.人物表演的评价。
第三块:迁移拓展
步骤 学生 教师 反思
1 思考,想像,拟写。 编故事比赛:可以续写结尾,可以补叙情节。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组的故事想像丰富,又合乎情理,具有童话的特点。
2 全班交流,评价。 组织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如《海的女儿》、《丑小鸭》、《豌豆上的公主》等,并能有自己的阅读心得。
第4学时 《七颗钻石》
学习目标:1.学会朗读童话,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2.能感悟到“爱”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富有爱心的人。
3.初步了解想像的作用,并试着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想像。
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制成卡片。
2.从书籍或网络上收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3.从书籍或网络上了解童话的特点。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介绍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介绍什么是童话;交流生字词卡片。 在《爱的奉献》音乐声中导入 ,补充介绍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组织交流评价。
2 先小组阅读、讨论修改,再小组推荐同学合作朗读。 指导朗读:用童声来读;像讲故事一样读;读出文中情。
3 思考,读书,勾画,讨论。 问题情境: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于“变”,它为什么会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
4 全班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明确水罐的变化和小姑娘的爱心行动有关。
5 讨论,交流,明确本文的教育意义。 课文中为什么要出现七颗钻石?你能用一句话描述一下小姑娘吗?
第二块:奇思妙想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思考,想像,写作。 问题情境: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请你轻轻地描述一个好梦。
2 全班交流,畅所欲言。 组织交流评价。
第三块: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在两项活动中,任选一项写出你的设计方案,小组交流后推选出代表作全班交流。 活动主题:《让世界充满爱》1、关爱每个伙伴 假设在你的伙伴中,有人或者因学习方法不当而考试分数偏低,或者因家庭环境不好而内心痛苦,或者因外形不佳而自惭形秽……请你与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针对这些伙伴的具体情况,给予切实的帮助?怎样使每个人都感到集体的温暖,与大家一起快乐地成长?2、同在一片蓝天下 报刊上,不时有关于伟人、英雄、成功者业绩的报道;荧屏上,经常闪现各种明星的身影。你能否把目光从报刊、荧屏转向街头墙角,看看那些摆小摊的、扫大街的、捡破烂的……他们的外表怎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建议与他们交谈,甚至有一些交往,让彼此心灵沟通。然后全班或分组交流,每人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与感受。
2 全班交流 组织讨论交流。
3 在《爱的奉献》歌声中书写爱的寄语。 爱的寄语:在班级选择你认为最具爱心的人,给他或她写几句赞美的话。
课后学习:1.把上课时设计的献爱心活动付诸实际行动。
2.学习、背诵诵读欣赏中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
第5学时 《蔚蓝的王国》
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梦幻的意境。
2.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怀,体味想像的魅力。
课前学习:1.学生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2.从书籍或网络上收集有关这篇课文的作者屠格涅夫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描述、听讲。 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儿有几幅有关大海的图片。请同学用优美的词语或句子描绘一下你所看到的大海。一位大胡子的作家也用他的大家手笔,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大海图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诗《蔚蓝的王国》。请看,这位大胡子作家,你知道他是谁吗?介绍作者屠格涅夫
2 听音乐,小声跟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朗读课文:播放“大海”“海浪”的片段,以及贝多芬的《月光》,学生小声地跟着配乐朗诵。
3 朗读课文。 通过齐读、分组朗读等各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思考交流 想一想:题目“蔚蓝的王国”指的是什么?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第二块:精读课文:品味赏析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仔细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相关的词句,小组交流,并说说好在哪里。 布置任务:画出课文中用得好的形容词,以及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优美语句,并想想这些词句为什么好?师点拨,明确本文语言的优美性体现在:1、 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大海中的一切都成了形象化的,人格化的。2、 运用了富有自然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塑造大海的形象。
2 朗读、评价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结合这两个特点,来分析一下你所划出的句子的优美性体现在什么地方。组织交流评价,结合课后探究练习二、四。
3 思考,讨论交流 问题创设:从这些优美的句子中,你可以看出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4 各抒己见 组织交流,讨论课文的主题思想。
第三块:想象训练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组织语言。 创设情境:作者在文中介绍了海上的一些岛屿,你能根据文中的介绍分别给它们取个名称吗?并选择其中一个岛屿,发挥想象,进行具体的描绘。
2 全班讨论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
3 写作、交流。 布置任务:作为伟大的作家,屠格涅夫向我们展示了优美的梦中大海景象。现在已是秋天了,面对这满目的秋意,你是否也可以和作家一样,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秋天,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秋天呢?请同学们学习本文中的优美语言的写法,写一个关于“秋”的片断。看谁写得最快、最好!!
4 全班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1.把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抄写在摘抄本上。
2.阅读屠格涅夫的其他作品,如《猎人笔记》等。
第6学时 《天上的街市》(一)
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现代格律诗的节奏韵律美。
2.能初步了解联想和想像的区别。
3.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文。
课前学习:1.阅读牛郎织女的故事。
2.收集有关作者郭沫若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其他同学倾听,补充。 导入 :你听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你能不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 听讲。 介绍作者郭沫若。
3 学生听示范朗读,看课文,划分节奏,小声跟读。 播放《天上的街市》示范朗读,请学生划出朗读的停顿节奏,标出轻读和重音。
4 个别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名几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
5 按要求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明确朗读的要求。 组织学生对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
6 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体会感情。 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第二块:背诵课文活动
步骤 学生 教师 反思
1 思考,交流。全班交流。 联系第一课,明确本诗哪些诗节是联想(写实),哪些诗节是想像(写虚)。
2 当堂背诵诗文。 联系内容指导课文背诵。
课后学习:1.学习、背诵诵读欣赏中的《迢迢牵牛星》这首诗。
2.背诵《天上的街市》这首诗。
第7学时 《天上的街市》(二)
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
课前学习:能背诵《天上的街市》。
课堂学习:
第一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背诵,思考,想象,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由检查背诵成果导入 。问题情境: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 “天上的街市”。 要求语言流畅,重点突出,发挥想象。
2 全班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归纳:“天上的街市,商品琳琅满目,人民自由生活”
3 思考,交流。 问题情境: ①作者为什么要改变“牛郎织女”的故事? ②作者为什么写“天上的街市”而不写“人间的集市”?
4 听讲,联系课文的写作背景,明确这首诗的思想内涵。 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归纳: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5 看书,划出喜欢的词句,品味赏析。 语言是诗歌美丽的外衣。同学们认为诗中哪些词或句子使诗歌打扮得更加迷人,说说看你觉得诗中有哪些词句用得比较好?请划出来,并加以赏析。
6 互相交流,赏析。 组织交流评价。
第二块:想像训练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思考,想像,组织语言。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 牵牛花开放了,…… 2. 笼中的小鹦鹉,…… 3. 月光照在地上,…… 4. 妈妈的眼睛,……
2 全班讨论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
第8、9、10学时 写作:想像
本单元要求在写作中学习运用想像。文章要写得丰富生动,就要有奇思妙想,奇特的想像,能生动地表现作者热爱生活,喜欢探索的心理和情趣。想像要富有新意,有创造性,但想像的前提是植根于现实,并且合乎生活逻辑。教学中,可启发学生从感性入手,研究发挥“奇思妙想”的方法,使学生释放思维,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翱翔,创造出新的,美妙的境界,从而提高对写作的兴趣。
第8学时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自学短文“想像”。 组织学生自学。
2 完成练习一。 写作指导。
第9学时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学生讨论,拟题。
2 明确写作要求,写作。 提出写作要求。
3 自己修改作文。 组织自改。
第10学时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组内交流,互相修改作文。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第11学时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本单元“口语交际”部分要求学生学会“婉转拒绝”。“婉转拒绝”是在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自己无法接受别人的要求时,既拒绝了他人,又不伤害他人的一种说话技巧。“口语交际”活动课上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注意表达时的对象和场合,及时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表达技巧和方法的热情中激发起与人友好交流的信心。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篇6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演讲者睿智的思想、惊人的口才,感受他们不同的演讲风格,从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2.学习运用加批注、写心得、谈感受、做摘录等读书方法,自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3.学写演讲稿,力求具有针对性,做到观点正确、鲜明,有激情,能吸引听众。
4.自行设计口语交际题,进行演讲比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一、发动准备: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二、指导阅读: 《悼念玛丽•居里》 1课时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1课时 《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 1课时 三、自由阅读: 3课时 诵读欣赏:《古诗两首》 1课时 四、综合实践: 写简短的演讲稿 3课时 演讲比赛 1课时 五、单元总结 1课时 教学设想: 本单元入选的课文是中外人士的精彩演讲,或真挚,或幽默,或诚恳,各具特色,令人叹服。 与其他单元不同的是,本单元是自由读写单元,教和学的方式可以灵活机动一些。但“自由读写”并非完全放手,教师应该发挥指导、引导作用。如可以把五篇课文放在一起阅读,把整个单元看作“一篇”课文,这五篇课文是其中的五个章节。教学的基本思路为:发动准备――指导阅读――自由阅读――综合实践。在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或上网去查阅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资料,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以26.27.28课为例精读,指导学生采用加批注、写心得、谈感受、作摘抄等方法,然后运用在自由阅读过程中;在实践的时候,可以立足文本,两人一对,自由组合,进行“我说你评”的演讲训练;可以从文中引出话题,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后,将演讲稿整理出来;也可以收集学校里或社会上的某个热点问题,围绕所确定的主题写演讲稿,并组织演讲会。 教学设计: 一、发动准备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教学重点: 1.初步感知演讲词的特点,激发演讲的兴趣。 2.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和学习特点,制定单元学习目标。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导入:当年孔子周游列国14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靠的就是演讲。古今中外许多知名人士都曾以他们精彩的演讲打动了无数人的心,今天我们也一起来领略一下吧。 聆听,激趣。 2 组织学生浏览目录、课文。 浏览目录、课文等。 3 组织交流: ①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几篇课文,为什么? ②在本单元中你认为应当掌握哪些知识,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又希望老师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呢? 讨论,交流。 第二块:制定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交流。 2 小结,介绍下阶段的教学安排,征求学生意见。 畅所欲言 二、指导阅读 《悼念玛丽•居里》(1课时) 学习目标:1.巩固圈点勾画阅读方法,学习并掌握作摘录、谈感受等阅读方法。 2.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品味文章语言,学会用精辟深刻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体会爱因斯坦真挚的感情。 课前学习:1.复习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圈点勾画阅读方法。 2.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关于玛丽•居里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复习圈点勾画阅读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导入:西方有一句格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可怕,一样是原子弹,一样是演讲术。的确,原子弹威力无比,一颗原子弹就能足以摧毁整座城市。而成功的演讲,能以机智的语言、诚恳的态度、自信的气势,让思想的清泉流进每个听众的心田,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爱因斯坦在居里夫人悼念会上的演讲《悼念玛丽•居里》,感受一下演讲的巨大魅力。 哪位同学能来简单介绍一下居里夫人? 倾听,交流,讲述收集到的关于玛丽•居里的资料。 2 在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有用的阅读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回忆,交流,在教师补充下,明确有勾画圈点、生疑发问、总结创造等阅读方法。 3 请大家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悼念玛丽•居里》,并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本文着重从哪一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并具体论述了哪些内容? 阅读,圈点勾画,思考,小组讨论。 4 组织交流评价。 全班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学习新的阅读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介绍新的阅读方法,如加批注、写心得、谈感受、作摘录等。 倾听。 2 请同学们用作摘录、谈感受的阅读方法,再次阅读《悼念玛丽•居里》,细心体会作者是怎样评价玛丽•居里的?她的哪些品质最让你感到钦佩?为什么? 用作摘录、谈感受方法再次阅读课文。 3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 交流,如:“她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太让我感动了。因为资料告诉我们,玛丽•居里没有象样的实验室,就在一个棚屋里做实验,每天做的都是苦力工的工作,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能有这样伟大的发现,让我们钦佩。 小学课文《三克镭》,让我知道镭的发现和提炼技术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可居里夫人却在向全世界公布了镭的提取方法后放弃了专利权,这同样让我钦佩。 第三块:品味语言,把握演讲词特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举例说明演讲词的语言与其他文章相比有怎样的特点。 再读课文,做批注。 2 组织讨论交流。 交流讨论。 3 小结:本篇悼词作为演讲稿的一种,有着凝练、严密、朴实的语言特点。 讨论,小结。 第四块:合作探究,设计“探究•练习”题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有人说:“发现和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内容? 提问并相互讨论解答。 2 只要是学生经过思考提出的问题,教师就应予以重视,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予以解决,教师只做点拨或在关键处解疑。 全班交流,畅所欲言。 3 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设计两道“探究•练习”题。 思考,设计。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第五块:拓展阅读,学习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问题情境:本文着重介绍了居里夫人的人格、品格、力量等,她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思考,讨论。 2 组织交流评价。 全班交流,畅所欲言。 3 补充介绍阅读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一文,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这么一位崇高人物”的“品德力量”。并以“我从居里夫人身上学到 ”的句式小结。 阅读,小结。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1.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上自己的感想,制成读书卡片。 2.小组合作,出一期以“我眼中的科学家”为主题的手抄报。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1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习演说辞感情饱满,以情动人的写法。 3.学习写心得做笔记的阅读方法。 课前学习:课前收集有关莫泊桑的生平、逸闻故事及文学作品,并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莫泊桑的一生。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莫泊桑。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导入:120多年前,普法战争中,正当普鲁士军队向巴黎大举进攻的时候,法国的一群贵族、政客、商人、修女等高贵者,和一个妓女羊脂球,同乘一辆马车逃离普军占领区,在一关卡受阻。普鲁士军官要求同羊脂球过夜,遭到羊脂球拒绝,高贵者们也深表气愤。但马车被扣留后,高贵者们竟施展各种伎俩迫使羊脂球就范,让她为大家解围。而羊脂球最终得到的却是高贵者们的轻蔑。你们猜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倾听,思考,交流。 2 这篇辛辣讽刺小说的作者就是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可惜这样有才华的作家却英年早逝了。今天,我们来听一听著名作家左拉“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圈划出文中对莫泊桑文学成就的介绍。 听录音,圈划相关内容。 3 引导学生补充介绍课前收集有关莫泊桑的生平、逸闻故事及文学作品,并读关于莫泊桑一生的小评论,然后请另外的学生进行评价。 补充介绍,交流评论。 第二块: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指导写心得做笔记的阅读方法。 学习。 2 投影“自学指导”(一) 写心得做笔记:1.编写结构提纲 2.概括主要内容 3.赏析精彩语言 4.发表自己感想 (10分钟完成) 针对以上提示,自读课文,写出自学结果。 3 组织协调、交流自学成果。 四人一组交流自学成果,小组派代表解说自学成果,其他组成员提出不同意见,相互补充,也可争辩。 4 投影“自学指导”(二) 1.演讲开始时,作者为什么要“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同行向莫泊桑致以崇高的敬意”?结尾说:“这就是莫泊桑的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更坚实的光荣。”这光荣指的是什么? 2.第四段中“人们终归要吃那使他获得营养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是什么意思? 3.请从文中找出运用比喻、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句子,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钟内完成) 生重点阅读,思考探究。5 组织交流,作适当引导。 同桌交流,回答明确问题。 第三块:比较阅读,总结悼词特征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本文与上篇一样,都属于悼词。将两文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并探究其原因。 比较,思考。 2 组织交流。 交流,评价。 3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总结现代悼词的三个基本特征。 共同补充总结。 第四块:以读悟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品评,讨论。 2 组织讨论怎样才读得更好。 交流,讨论。 3 组织朗读竞赛并点评。 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参加竞赛,优胜者给予掌声鼓励。 课后学习:1.根据课文内容自行设计“探究•练习”题,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课外阅读《羊脂球》,也可再读读莫泊桑的其他作品。 《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1课时)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生动幽默的语言。 2.理解文章中心:作者对海姆佗市市长及其同僚以及对德国人民真诚的赞美之情。 3.学习加批注的阅读方法。 课前学习:查阅搜集作者公刘及联邦德国海姆佗市的有关情况,了解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导入:有感情地讲述注释①中的那则德国民间故事。 倾听。 2 组织学生发表对这则故事的看法。 并提示:这篇演讲词就是以作者和民间故事中花衣吹笛人的对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的。 思考、讨论。 3 范读。 在聆听中找出发表演讲目的的有关句子。 4 组织交流。 交流。 5 组织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圈出表现现场气氛的有关语句。 第二块:指导写批注,自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指导写批注。明确“批”就是批语,“注”就是注释;批注有眉批法、夹注法、总批法。 聆听,明确,质疑。 2 巡视指导。 批注。 3 组织交流,鼓励有创见的批注。 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写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4 印发“批注阅读示例”。 借鉴,修改,完善。 第三块:演讲练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为了抓住听众的心理,引起听众的共鸣,作者模仿西方人讲话的风格,使用了生动幽默的语言,使讲演风趣逗人,这样的演讲很适合我们朗读练习,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演讲得最出色。 巡视指导。 同桌之间互相模仿西欧人讲话的风格读给对方听 2 组织推荐表演。 表演成功的学生在班内表演,其余同学进行现场配合。 3 组织交流评价。 评价。 第四块:小结交流,巩固阅读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指导交流本节课在阅读方法上的收获。 交流写批注的方法,谈心得体会。 2 指导交流本节课在阅读内容上的收获。 感受文章思想,把握主旨。 3 指导交流对“答词”的认识。 交流明确答词讲究简明、得体、生动、真诚的特点。 课后学习:1.自选一篇演讲稿,写批注。 2.设想你过生日那天,家人和同学向你庆贺,为你举办生日晚会,请写出你的答词。 三、自由阅读(3课时) 学习目标:1.能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自行阅读课文。 2.能为每篇课文设计“探究•练习”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课前学习:复习巩固阅读方法。 课堂学习: 第1课时:自由阅读,小组准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巡回指导。 明确讲课大体要求。 做好自读准备:①在后面两篇课文中任选一篇自由阅读,做好笔记。 ②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交流学习心得,推荐一名同学主讲,准备上台讲课。 2 巡回指导, 尽可能帮助同学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 自由阅读,分组,交流讨论。 确定主讲人选,合作完善讲课内容。 主讲人在小组内试讲。第2课时:比一比,赛一赛:自读成果展示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组织、指导 准备:①落实评委人选、主持人 ②商议评比标准、规则和奖项 ③抽签决定讲课顺序 2 主持人宣读评比标准、规则和奖项,宣布活动开始。 3 评委之一 各组主讲人按抽签顺序上台讲课,评委当场评分。 4 学生、评委点评 5 总结 评出各个奖项,予以表彰 课后学习:完善自选演讲稿,写出自己的心得感受,准备100字左右的推荐理由。 第3课时:延伸迁移:读书报告会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倾听,记录。 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阅读方法、读书心得及推荐自选演讲稿。 2 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并及时总结。 展示推荐作品及理由,互相评价。 3 总结。 整理活动成果,在教室的展板上展示优秀推荐作品及批注、心得。 四、综合实践 写简短的演讲稿(3课时) 学习目标:了解讲演稿写作的基本知识,学会写简短的演讲稿。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比较本单元六篇演讲稿,你认为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阅读,思考,讨论。 2 综观整个单元,你认为一篇好的演讲稿要注意哪些问题?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 全班交流。 4 组织学生阅读短文《写简短的演讲稿》。 自学短文《写简短的演讲稿》。 5 组织交流,明确写演讲稿要注意:1.有针对性;2.中心要明确,观点要鲜明;3.语言通俗易懂。 交流、总结。 6 提供例文。 分析,学习。 第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提供参考话题 学生讨论,拟题。 2 明确写作要求。 明确写作要求,写作。 3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作文。 第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织学生互相修改作文。 互相修改作文。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4 推荐优秀习作张贴在教室展示板上。 演讲比赛(1课时) 学习目标:组织演讲比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比赛分规定内容演讲和三分钟即兴演讲两部分,请每小组分别设计1-2道口语交际题,作为比赛参考题;确定评委组;确定演讲比赛的内容和规则;在比赛内容范围内查找资料。(话题可就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关注的事件、现象和情境来确定。)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引导鼓励 组织交流。 开展演讲比赛活动。 2 评委评定名次,学生点评选手表现。 3 交流总结。 附:演讲比赛规程(仅供参考) 1.演讲比赛规则。 ①内容:演讲比赛分规定内容演讲(5~7分钟)和即兴演讲(3分钟)两部分,两者分数相加为选手的最后得分。 ②评委:由每小组推选一位评委,以及语文老师。 ③评分方式:10分制,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后的均分。 2.演讲比赛评判 内容:观点正确,结构合理,词句得体。(30%) 语音:普通话流利标准,声音清晰,口齿清楚,语调准确。(30%) 仪态:表情(含眼神)丰富,姿态(含手势,身姿)得体。(20%) 临场: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控场能力。(20%) 五、单元总结(1课时) 综合单元内容,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的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的建议评价。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篇7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学习内容是“高新科技”;学习形式是“自由读写”。教学设计中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自由读写”作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去学习一组关于“高新科技”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自学语文的能力。一是还权与生,将读写的自由最大限度地交还给学生。教师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对学生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二是授渔与生,将阅读的一般方法介绍给学生。这样才能保证“自由”而不散漫,“读写”能有实效。三是搭好舞台,创设活泼丰富的教学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进行单调的“读写”,那是索然无味的。本单元,宜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的形式,把整个单元看作“一篇”课文,几篇课文是其中的章节。教学进程,也不宜以课文的顺序为顺序,而宜以合理的逻辑为序,教学的基本思路:发动准备――自由阅读――综合实践。之所以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一是科技文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薄,我们往往觉得“没什么可教”,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进行拓展延伸;二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二、教学目标:
1、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从小立志做一个热爱科学的人。
2、理解高新科技代表了人类最高的科技水平,给人民的生产、生活、生存和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3、明白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能根据主客观需要自由阅读和写作。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整体感知 1课时
阅读方法交流学习 1课时
自读、荐读 2课时
读书交流评比会 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近科学 4课时
自由作文 2课时
从小就要爱科学
教学目标:
1. 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2. 了解序言的一般特点和要求。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科技知识,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能正确看待科学的发展和懂得合理利用科技资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留下了很多光辉灿烂的科技发明。文明是需要传承的,“少年强则国强”,正值青少年的你们身上就肩负着弘扬并发展文明的责任。当历史将要进入21世纪的时候,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为《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作序,对青少年朋友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序言。
二. 初读课文(一)自读课文,勾画圈点下列内容:
1. 生字、难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查字典、词典,加注音和解释。
2.苏步青教授为什么说“从小就要爱科学”?在文中寻找这样说的理由。(此题旨在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主旨进行阅读,直切主题,抓住文章的精髓,减少不必要的冗杂问题。并且学生能在此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归纳出文章要点。)
(二)小组交流初读成果:生字词、文章内容
(三)班级交流明确:苏步青教授说“从小就要爱科学”是因为:“知识就是力量”(即第一段内容);现代社会,我国“科教兴国”的国家政策(即第二段内容);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即第三段内容)(四)了解序言基本特点师:科学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如此重要,为了让青少年朋友们从小就了解科学,热爱科学,编撰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既然是一篇序言,在文中作者对这本书都有哪些介绍?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然后班级交流。明确:文中介绍了这本书的编撰目的、形式特点和主要内容等。归纳:序言的基本特点――写在著作正文之前,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拓展、探究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你能举出身边的例子说明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么?(太空婚礼、克隆马、互联网……)
(二)科技发展论坛:科技与人类发展
1.播放中央电视台《关注伊拉克》特别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武器从步枪发展到大炮、核导弹,从战车发展到坦克、飞机。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现代的战争是科学技术的战争,但伴随而来的问题则是,威胁整个地球的“核危机”,科技的高速发展是否会最终毁灭全部的文明?科学之路该何去何从?
2. 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3. 班级交流。
四.总结
不管怎样,当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落后就要挨打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大力发展科技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而“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国强”,正如苏步青教授在序言的希望青少年朋友们“以建设国家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张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但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威胁。
五.课后作业
把你在论坛中的看法写下来;关注最新科技动态。
板书:
从小就要爱科学 ――――《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序
苏步青
“知识就是力量” “科教兴国” 科技的重要性现代科技迅猛发展
编撰目的形式特点 序言的特征 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在太空中理家
1、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2、了解太空生活,学习宇航员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教学难点: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宇航员在太空中活动的情况,引起学生的想像。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总说自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全适应了太空生活。
第二部分(2―27),分说自己在太空中理这遥各方面情况。
第三部分(28),写自己作为“前线的冒险者”而必须作出的某种牺牲。
三、精读第二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概括其主要内容。
明确:这一部分可分五层。
第一层(2―9),写自己在太空中跑步运动。
第二层(10―13),写自己在太空中长高了。
第三层(14―18),写自己在太空穿衣。
第三层(19―24),写自己在太空中沐浴。
第四层(25―27),写自己在太空中的睡眠。
四、探究
1、本文写在“和平号”空间轨道站上“理家”的趣事,也就是写吃食、跑步、穿衣、沐浴、刷牙、刮胡子、睡眠等似乎再平常不过的情况,这一切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你是否觉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有些什么意义?
明确:吃食、跑步等在地球上是再平常不过的,但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一切就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了,在人们眼里显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是太空遨游的需要,是星际旅行的需要,是人类向其他行星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2、文章最后说:“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试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学生讨论、交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
明确:宇航员精神是探索精神,是冒险精神,是无畏精神,是舍己精神。
五、小结
本文记叙了在太空中生活的情况,解说了太空生活不同于地面生活的原因,表现了“在前线的冒险者”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六、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奇妙的克隆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说明的思路,掌握说明的方法。
3、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继续对说明方法进行学习和巩固,理清作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课堂导问”,供小组讨论。
2、课堂导问:
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 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拔。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
明确:
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c.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d.“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e.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第二课时
一、师生探究
在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课文内容拓展深入方面的学习。
(过渡)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二者完美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
1、研读第一小节“克隆是什么?”。
出示问题组:
a.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
b.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c.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探究小结:
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方法辨析:这一小节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通过上面小结,学生可以得出相应结果,教师再作归纳。
2、合作探究
a.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
b.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明确)
提示:第二小节为第三小节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说明顺序。
3、拓展延伸
分组讨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教师可以提供网上、报上的各种言论帮助学生思考,同时也应紧紧抓住课文结尾引用的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对学生的辩论进行点拨。
4、学生小结
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注意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从方法上、思想情感上考虑。
5、延伸作业
将课堂小结“我学到了……”写成书面文字;从网上、报上、书籍中查询科学前沿的新兴技术。
板书设计: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植物界的克隆:
动物界的克隆:
鱼类
两栖类
哺乳类一“多利”的诞生
利与弊: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教学目标:
1、了解新型生物技术对于创造花卉新品种的独特优势以及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
2、学习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3、小组交流体会亲切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新型生物技术和对于创造花卉新品种的独特优势以及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家花卉公司的广告这样说道:“你想拥有一束蓝色的月季吗?你想订购一束长开不败的鲜花吗?你想要怎样的一束鲜花,只要你描绘一下心中的形象,我们便能为你创造出你想的花卉……”大家听了或许会感到奇怪:月季怎么会有蓝色的?花儿怎可能长开不败?这是不是骗人公司?不,这是实事!这是一种运用新型的生物技术创造出来的一种转基因花。这种花不但有以上特性,还有许多奇妙的性状,如果你想了解这五彩缤纷的花,就让我《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二、背景知识:
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题目是借人们相互赠送花卉以表达心意和美好的祝愿来引出要说明的对象,使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亲切的情意。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转基因花。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转基因花卉的科技说明文,曾发表于XX年第21期的《大自然探索》。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遗传物质得到改造的生物在性状、营养和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动物饲养和医药研究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感受美丽:
播放有关转基因花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基因花卉的美丽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花卉 梦寐以求 华裔
2、勾画圈点出有关培育转基因花卉新品种方面已经取得成就的语句,组织交流,看看谁讲述的完整而且条理清楚
3、理清文章的结构
(一)(1―3)说明新型生物技术的独特优势和什么是转基因花。
(二)(4―6)说明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
(三)(7―8)总结全文。
总――分――总
五、再读课文,局部精读
1、引导学生重点阅读课文开头部分的第2、3段,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语,体会作者是怎样一层进一层地叙述新生物技术的优越性和一环扣一环地叙述改良花卉的方法的。
2、 特别色彩。主要介绍科学家们在克隆与颜色相关的基因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应用价值。基因,已经克隆“多个”,单是矮牵牛花中已经克隆到了两个;应用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育新色彩花卉,二是进行花色修饰。
3、 特别新奇。主要介绍科学家们克隆有关基因并采取其他方式促使花卉在“香味、形状”等方面发射功能变化所取得的成绩。
4、 特别长寿。主要介绍科学家们在延长花卉的保鲜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六、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展开联想的翅膀,热烈讨论一下“你需要什么样的转基因花卉”这个问题。
2、改良花卉,可以从形态、色彩、香味、寿命等方面着手,为了适应人类的需要,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七、板书设计: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色彩
成就 新奇 光明前景(联想)
长寿
诵读欣赏《雁门太守行》《别云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2、能够正确赏析古诗,领会文中的内涵
3、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理解诗歌的大意。可以通过反复朗诵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够赏析这两首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启发引导点拨来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讨论法、查阅资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雁门太守行》的朗读录音,让大家在欣赏录音中感情朗读的同时体会诗歌中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由学生给大家介绍,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夏完淳,抗清英雄,这首诗是他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云间,松江的古称。
〈三〉、检查预习工作
1、 请学生齐读课文
2、 请一个同学再范读一遍,注意指点他的句读,情感。
〈四〉、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弄请文章的大体含义,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等会共同商榷。
〈五〉、诗歌赏析: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能够回答的放手给学生解答,不能解答的教师引导点拨:
问题
1、 诗歌的中心主题是什么:
明确:《雁门太守行》描写了边城危急的战斗形势,歌颂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悲壮!
2、首联颔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学生学会从赏析的角度回答。
明确: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暴雨欲来,坚固的城墙似乎要被摧垮。“黑云”,象征敌情,“甲光”,写我方军情。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夸张的手段,描绘了平藩将士们出征的景象,渲染了一幅悲壮雄浑的背景场面。
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写的是平藩队伍进军途中的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一派肃杀的秋色,悲壮的军号响彻原野,边塞上胭脂般的晚霞,逐渐凝成了紫色。夜色降临,将士们还在角声中奋勇前进,表现了出征将士们的同仇敌忾和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
3、颈联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明确: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诗人抓住“红旗”“半卷”这一军中特有的标志描写进军的速度――快。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4、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全篇的点睛之笔,是平藩将士们爱国情怀的正面直接抒发。这两句诗运用典故,意思是说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德,将士们愿意手提宝剑效死疆场。在这里,诗人交代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原因。正所谓“身首离兮心不惩”,“鬼魂魄兮为鬼雄”,为全篇做了一个有力的收束,同时升华了主题。
5、请以个同学尝试着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诗人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独特的艺术想象,运用了象征、夸张、暗示、烘托、以部分代全体等方法,抓住特征描写事物,使战斗场面有声有色,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6、让学生模仿这一课,自己品味赏析第二首诗歌《别云间》:
本诗通过被捕离乡时情怀的抒发,表现了作者对即将永别的故乡的依恋和自己誓死不屈的决心。文章始终围绕“别”字抒情述怀,是本诗的主要艺术特点。一、二句写再别。作者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作“羁旅客”而别,即为抗清事业而奔走。而今天是作为被捕囚犯而别的。三、四句写别情。因前后“别”时的处境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同。前时之别尚冀抗清有望,河山可复。而这次别后则自己不能再起抗清了,因而对破碎河山流不尽自己伤心之泪。五、六句写死别。作者已知此次是死别,和前次别不同。前次离别故乡,是怀着慷慨的心情参加抗清,别还容易,而此次却难了,此去必当一死,死后家乡如何,父老如何,慈母、妻子如何,都令人依恋忧虑。七、八句写别后。作者别后成了鬼魂,也还关心着故乡,与还要归来在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来抗清。作者将别时的感受层层写来,丝丝入扣,真挚地表现了自己的感情。
注意“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这一结尾,它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又”字充满感叹之情,显得极为悲苦。
〈六〉、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能些大义凛然的正气之诗?自己也试着写一首看看能写出什么韵味来。
例: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总理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
别 云 间
夏完淳
感情:悲――壮
格调:低沉――高亢
教学反思:
专题《汉字》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的魅力。
2、在游戏和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学习汉字的热情与兴趣。
3、理解汉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树立规范用字的意识。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与汉字的魅力价值
教学难点:汉字中蕴藏的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书法作品
2、猜字游戏(让两学生上台表演)
二、汉字的起源与魅力
1、看图猜字
(1) 象形字:山、水、日、月、火、田、土、目
(2) 指事字:本、末、上、下。
(3)会意字:如休、明。
(4)形声字:让学生举以“木”“水”为偏旁的字。
如: 木:梅、杨、树、枯……
水:江、河、湖、海……
引导学生发现所列举的字中的一个共同点:如“梅”,“木”表形,“每”表声。这类有形旁声旁的字,我们称为形声字。
总结:在象形、指事、会意、这几类造字法中,形声字在汉字中占的比重最大。由此看来,汉字是表形、表音、表义的文字。
三、汉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1、汉字与英文的对比(通过对比,表现汉字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男----man 妇------woman
汉字“男”“妇”的字形,我们可以得知古人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田中干活,女人在家扫地,而英语却无法告知这些信息。
2、体会北京申奥会徽的多重内涵(探究汉字之美 )
四、布置课后作业:
汉字的妙用:列举商品广告使用汉字不规范现象,改正错字。
五、结束语。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篇8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懂得“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立志做爱科学的人。
2.理解高新科技反映了人类的最高科学水平,了解其给人类带来的种种革命性变化。
3.开展了解、学习、展望高新科技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科学创新意识。
4.明白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能根据主客观需要自由阅读和写作。
5.举办科技新闻发布会,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单元课时安排 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阅读方法交流学习 1课时
教师引导合作学习《在太空中理家》 1课时
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阅读感兴趣的课文 2课时
学生经过自主阅读讲授课文 2课时
课堂制定感兴趣的课题
小组分工合作搜索资料
小组资料加工成果制作 2课时
班级成果交流报告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单元总结 1课时
三、单元教学设计
高新科技装点了五彩斑斓的世界,给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种种革命性的变化。你可以自由选读本单元这一组反映航天、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的课文,从中你会理解到高新科技集中反映了人类最高的科学水平。
本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自己浏览苏步青教授的序文和这组介绍种种高新科技的课文,然后从中选一至两篇感兴趣的独立阅读。可以运用圈点勾画和生疑发问读书法,或自己总结创造的学习方法。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字典、词典和图书馆的作用,合作探究,学会学习。
基于以上的考虑,本单元最适合于开展大范围的“专题探究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果学生学习本单元之后能够学会学习,对科学产生了兴趣,那就算成功了。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感受科学,把握单元内容
第一块:感受科学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你能举出身边的例子说明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么?思考
2.组织交流(引导对科学的认识)交流评价
3.你能说说你最欣赏的科学家吗,为什么?考虑讨论
4.评价(引导对科学精神的把握)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块: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既然大家如此熟悉、喜爱科学,那么对本单元的课文想必很感兴趣了?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单元内容
3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几篇课文,为什么?思考
4组织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5在本单元中你认为应当掌握哪些知识,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又希望得到老师哪些方面的帮助呢?小组讨论
6随堂引导,及时总结,把握单元目标,了解学生需要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块:发散思维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你能构想一下未来20年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吗?50年呢?思考、讨论
2组织交流评价(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大胆想象,积极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文章,展望一下未来的科学
第2课时 阅读方法交流
学习目标: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课前学习:搜集有关读书的小故事和读书的方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明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你能举起千斤重的东西吗?但为何又有人说:四两拨千斤呢?这说明了什么?思考
2组织交流,引导认识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中也同样如此。交流、评价
3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有很多,你能讲出几句吗? 讨论
4组织交流讲述名言
教学反思
第二块 自学书上的学习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阅读方法读书
2布置任务:分别用简洁的语言给两种阅读方法下个定义思考,小组讨论
3组织交流、评价(因为下定义要求较为严密,只要能下定义,学生就已经掌握了方法的关键了)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块 交流学习方法,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引导:除了书上所教的方法之外,你还知道有哪些读书方法和读书故事?思考
2组织交流讨论、交流、记录
3组织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读书方法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将它放在醒目的地方,随时提醒自己去实践。
第3课时 在太空中理家
学习目标:
1.感受太空生活的探索、牺牲精神
2.巩固实践所学的学习方法
课前学习:
阅读、观看一些有关航天的书籍影视,了解太空知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提到理家,往往就会想到“衣食住行”,那么在太空中理家又是理哪些方面呢?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观点
3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太空生活片断进行简单介绍小组讨论
4聆听,组织交流评价介绍生活片断
教学反思
第二块:实践巩固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复习提问相关的读书方法复习
2引导自由阅读课文, 注意圈点勾画阅读、圈点勾画
3组织交流(引导关注圈点勾画的注意点)交流、评价
4再读文章,能够根据文章提出问题讨论、提出问题
5同学互相解答问题,组织交流评价(主要依据问题的价值性等)解答、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块:发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播放美国“哥伦比亚号”升空爆炸的录像欣赏视频
2结合录像、课文以及“探究 练习”三,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小组讨论
3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完成发展性评价手册
第4、5课时
教学目标 :
与小组同学合作,运用读书方法自选一篇或多篇课文加以自学
课前学习:
复习巩固读书方法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巡回、指导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读课文
2.巡回、指导小组讨论,为下节课自己上课作准备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推荐人选,准备上课
第6、7课时 学生自主讲授课文
学习目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课前学习:
充分备课,选出主讲人选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观看、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人选,当一回小老师,以自己的读书体会为主,与全班同学交流
2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及时加以总结学生交流、互相评价
教学反思
第8、9、10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目标:
1.培养专题探究能力,合作学习,创新精神
2.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课前学习:
搜集相关的科技网址
网络教学环境:
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网站和新浪、百度搜索引擎。
课堂学习:
第一块:确定探究专题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明确任务:了解你感兴趣的某一门科学,搜集相关资料,最后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听讲、明确任务
2征集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3明确各组成员以共同兴趣来制定学习小组
教学反思
第二块: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加入某个小组,共同探究。关注全班,及时帮助小组分工、制定计划
2搜集资料
3资料加工、成果制作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进一步加工完善自己的成果
第三块:科技新闻发布会
课前学习:制定活动方案,选出发布会主持人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新闻发布,先展示成果,再回答记者提问
2组织交流评价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相结合
3活动总结自我总结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搜集推荐一篇有关纳米技术方面的文章。
第11、12、13课时 写作
学习目的:从本学期课内或课外阅读的文章中汲取营养,自由创作
第1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自学自学“自由写作”
2布置讨论:本学期你读过文章中哪一篇留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思考
3组织交流,及时总结写作方法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再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那篇文章,仔细品味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提供参考话题:科学幻想、父母亲情等等学生讨论自定也可以
2明确写作要求借鉴最爱的文章写作
3组织学生自改自己修改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14课时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涉及的人物,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获得收益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 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篇9
四上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20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
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
2、预习这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
3、课文插页的挂图。
第一课时
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并写下来:
“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2、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师板书课题)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音)。
b.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
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
4、明诗意。
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
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
5、入诗境,悟诗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
6、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提示: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
盂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
7、小组汇报、交流。
(提示: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
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
8、诵读诗句,体会情感。
a.找出一对近义词(孤――唯),想象:当时李白伫立在岸边,他可能做了些什么?
b.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心情。
c、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拓展延伸,自主学习
1、出示唐朝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a、罢:完了;完毕。b.柴扉:柴门。
2、出示自学要求。
a、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该诗。
b.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尝试赏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
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的两首古诗。
2、在浩如烟海的诗歌王国里,有关友情的古诗也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又要和同学们一同来学习两首古诗。
“内外联动”,扩大“容量”
1、先出示课文中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再出示唐代高适的诗:《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董大:高适友人,生平不详。曛:太阳落山时的余光,这里指昏暗的意思。
2、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两首古诗。
3、学生交流、汇报。
(形式自选。可先说第一首,也可先说第二首,更欢迎两首一起说。)
a、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故人”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一样吗?分别指谁?
c.“故人”一词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哪个词相似?体会两位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心态一样吗?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自由“选点”,进行“练笔”
1、请学生就这四首古诗做一番赏析,从中品读出友情的珍贵。
2、师出示小练笔要求:
自由选择下列的一道题,进行描述性的练笔。
a、当时李白伫立在黄鹤楼边,目送着好友的船渐渐远去的帆影,请展开合理想象,把李白的神情、动作等描述下来。
b.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请想象一下,当时二人会有怎样的表情流露,并会说些什么。
c、请用具体、生动的文字,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场景描述下来。
3、学生练笔,师课堂巡视。
4、师生点评学生练笔。
课堂总结
请学生们尝试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作业
1、默写《送元二使安西》。
2、修改课堂小练笔。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1 搭 石
教学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走过搭石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1、激趣导入
(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或课件展示桥的图景。)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出示课文插图),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
2、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a、什么是“搭石”?
b.搭石是怎样铺成的?
c、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
d.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
……
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a、什么是“搭石”?
b.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c、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练习
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俗(su)、绰(chuo)、序(xu)的读音。
b.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涨、衡”左中右结构的布局;“惰”右上角是“左”;“序”里面勿写成“矛”。)
c、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扩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
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部分词语。
寻美悟情,晶读熏陶
1、寻美,知情。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她)谈谈你的体会。
2、赏美,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
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从中体会老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 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b.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
c.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a.“风景”是什么意思?
b.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
c、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
(如:背老人过搭石;相让;流动的画;紧走搭石……)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
a、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b.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
c、文章的结尾表面是赞美搭石的,如果改为以赞美“家乡人”作结的,你准备怎样写?请试写几句。
3、诵美,传情。
a、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b.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4、创美,抒情。
a、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b.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
课后延伸,拓展
选做题:
a、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b.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中国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课前准备
1、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
2、一张中国地图(或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谈话:《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真情。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揭题。出示地图(或课件),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指导写“湾、峡”。
整体感知
1、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时、地、人、事这四要素)
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中国台湾花莲”,理解“跨越”。
3、思考:“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
自学生字词
1、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
2、分类检查读音:a,8个生字词;l其他注音的字词。注意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如:暂(zan)、髓(sui)、绽(zhan)、辗(zhan);u的拼读:躯(qu)、腥lv);多音字读法:间(jian、jian)。
3、写字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2个上下结构的字,以“暂”
为重点;另一个为一类。
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
3、讨论: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师引导从“含苞的花朵…“凋零”“惟有……才能”等词句理解小钱病情严重,急需救助,体会生命的宝贵。)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
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2、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3、
4、教师的引导策略:
可以从正面引导,如:
a.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b.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仍沉着地站、仍静静地躺)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c、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
也可以从侧面引导,如:
a、这位青年难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
b.李博士和青年难道不怕余震吗?
c、李博士是怎样“奔波”的?(想象“奔波”的情景)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a、小练笔(或口头填空):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 。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 。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 。
,终于 ・
b.完成练笔(或填空)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理解结句的含义。(“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b.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
4、朗读背诵全段。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作文:以小钱的名义,给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3 卡罗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2、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3、能在这篇课文的引领下,自觉阅读《爱的教育》,接受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课前准备
1、课文插页的挂图。
2、写有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推介新书,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永恒的,令人百读不厌。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一本书,该书曾在19世纪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并且先后被译成了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你们想知道这书叫什么名字吗?《爱的教育》真的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里边的一篇故事(板书课题)。
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比较长的句子,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小黑板,读准9个词语。(遭到不幸、怜悯、屏息凝神、俯下身来、千叮咛万嘱咐、号啕大哭、目不转睛、端详、恍然大悟)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出现的问题,同学互相帮助纠正。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纲导读,感悟理解
1、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课文。
a、当知道卡罗纳所遭遇的不幸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万分伤心的?
c、“我”和同学们是怎样传达对卡罗纳的关爱的?
d.当“我”跑过来扑进母亲的怀抱时,她为什么把“我”推开了?“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
你从母亲的“目不转睛”里读懂了什么?“我”恍然大悟了什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2、学生读读、画画、议议。
3、提供范例,指导交流。(以第2个问题为例)
小黑板出示三个句子,理解卡罗纳的伤心。
a、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脚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b.他的脑海里一下子闪现出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c、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起来。
4、学生交流。(要求: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评议。)
欣赏评价,延伸教育
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一种相同的关爱,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去宽慰卡罗纳呢?
2、你对卡罗纳身边的人们是怎么看的,请选择一个作一番评价。
3、师小结: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褪的。爱,让人间充满温馨。同学们,让我们有空多读读《爱的教育》d巴,她将提升我们每个人爱的浓度。
布置作业
1、积累9个词语。
2、摘抄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3、谈谈自己对本课课题的理解,这个标题好吗?若不好,你能给它换一个更好的课题吗?并用文字将自己的想法记述下来。
24 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
2、收集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成语。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愿望,都可以体现对别人的爱。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小男孩,他对腿有残疾的弟弟百般关怀,令人感动。(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出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或借助注音。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学习小组,按段落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地方。
3、反复读读以下词语:
圣诞礼物 饶有兴趣 闪亮 羡慕 宽裕 惊叹
不由自主 显然 神气 湿润 喜悦
4、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精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你对课文哪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或感受特别深刻,在书上作些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a、小男孩喜欢保罗的圣诞礼物吗?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b.保罗的想法一错再错,你能说说他的两次错分别是错在哪里吗?
c、小男孩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表达了小男孩怎样的思想感情?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你怎么理解“给予真是令人快乐的”?请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拓展阅读,感悟主题
1、轻声朗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说说短文讲了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
3、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格言名句。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3、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4、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5、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
1、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
2、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a、分角色模拟对话。
b.指名上台对话,引导评议。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方法同上)
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
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
1、课前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如:
(情景1):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出来,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
(情景2):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内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
(情景3):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去玩,只有莉莉坐在位子上,趴在书桌上,闷闷不乐。原来这次语文单元测试,她考得极不理想,正难过呢!
(情景4):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踢足球,兴高采烈走在路上,住同一条街的张婆婆双手提着菜呀、肉、鱼,远远走来,走一步,歇一步,十分艰难……
2、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个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3、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心灵沟通室”,也来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心灵沟通,感受真情
课件出示:“心灵沟通室”字样,播放轻音乐。
1、四人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2、分角色模拟对话,其他两个当听众进行评议。
3、在同学老师中自由选择交谈对象,向他(她)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
4、指名表演对话情景。
小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讲评
指导看图写文
观察画面,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图上画着谁和谁?她们在干什么?她们也许是什么关系?
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
“胜”是什么意思?
“胜似亲人”说明了什么?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1、想象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木盆子、脸盆、衣服、被单)
3、引导进一步思考: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物?
4、老奶奶的亲人呢?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
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让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
仔细观察,捕捉细节
1、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想想这反映了什么?(苗汉亲如一家)
2、引导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
3、指导写细节抒真情:把老奶奶的表现,小姑娘的表现用一段话表达出来,体现“亲”字。
试写片段,评议修改
1、学生动笔写片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2、现场点评该片段:可选择学生写的几个片段进行点评,也可用老师写的“下水文”进行点评。
(片段1)小姑娘晾好衣服了,老奶奶走过来,一把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激地说:“孩子,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片段2):小姑娘晾好衣服了,湿漉漉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这时,老奶奶扶着墙壁颤巍巍地从里屋走了出来,望着架子上的衣服,眼角有些湿润了。她抬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一把将小姑娘搂在怀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她枯瘦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姑娘油亮的秀发,又爱抚地拍拍,满是皱纹的脸紧紧地贴着姑娘白嫩、红润的脸蛋。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巴抿着,双手不自在地绞着围裙。老奶奶一个劲地说:“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的两颊飞起了红云,洋溢着快乐的笑意。
(这两段话的赏评重在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
指导写自己身边的事
明确要求,口头交流
1、读作文提示,明确要求。
2、四人小组交流藏在心中的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组振代表发言,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a.是否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b.是否把重点部分说具体。
c.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这件事的看法。
范文引路,学习表达
1、提供片段供学生赏评,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如:
(片段):我望着阿姨,明亮的眼睛,白皙的面庞,这是一张善良的面孔。我又一次望了望窗外,白皑皑的雪仍铺天盖地地下着,凛冽的西北风仍呼呼地刮着,而我却一点也不感到冷。我想,这苹果可能是阿姨给自己的孩子买的。我感到这苹果虽很常见,这时却凝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冬天是寒冷的,而我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2、引导学生赏析,初步理解表达感受的多种手法:直接抒发,借景色描写抒发,对比衬托……
习作与修改
1、学生起草初稿,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把习作读给同学或家长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习作讲评
我是小小鉴赏家
教师推荐几个写得较精彩的片段供学生欣赏。
我是啄木鸟医生
1、出示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病例。
2、引导诊断“病因”,并进行修改。
a.图意是否抓得准;
b.语言是否符合人物身份;
c、小女孩jb理活动与她的所作所为是否相吻合;
d.在语文文字的表述上是否恰当。
3、个人自诊或互诊:学生自己评析、修改自己的作文,或找要好的同学交换互评、互改。
(也可提供表格引导评改)
妙语连珠
妙手回春
最满意的片段
(最妙的细节描写)
(最羌的情感抒发)
自我欣赏
最不满意的句段
(最不具体的描写)
(不通顺的句子)
(最平淡的情感表达)
修 改 后
理 由
修改誊写,习作展览
将修改誊写后的习作张贴在班级的习作园地中。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发现。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a、学生读对话,谈谈“小林”和“小东”的发现。
b.他们的读书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善于使用工具书;懂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体会。
a、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你也可能有过类似的体会或经验,或还有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请你回忆一下,举个例子与同学交流交流。
b.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
c、班级交流。
3、小结: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经验,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等方法,只要我们肯动脑,善于总结,就能自己排除“词语”障碍的。
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向来以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劝勉世人做个善良的有道德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练读名言。
a.学生练读,及时正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c、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3、背诵名言。
4、励学导行。
a.尝试运用:老师描述情景,让学生选用这些名言加以运用。
b.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毛笔或钢笔写下来,或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朋友共勉。
5、扩充积累。
摘抄、背诵颂扬高尚情操的其他名言。
成语故事(杏林春满)
1、了解内容,明白含义
a、学生自由读“杏林春满”,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b.交流阅读收获:“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怎样来的?
c、“杏林春满”用来说明什么?
2、联系生活,畅谈启发。
a、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b.你知道哪些医生称得上“杏林春满”?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如:李时珍、林巧稚、抗击“非典”的医生……)
3、激发动机,练讲故事。
这样有意义的故事,好多比你们小的同学还没听过,说不定,你们的爸爸、妈妈也还没听过,请你们回去讲给他们听听并告诉他们这个成语的含义。
4、课后延伸,积累成语。
读更多的成语故事,井把读过的成语摘抄下来。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篇10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 奇思妙想
教 学 设 计简 案
常州外国语学校 陆轩省
单元学习目标:
1. 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2. 初步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能运用联想和想像扩展文章内容,丰富课文内涵。
3.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和看法。
4. 体味和推敲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 学会婉转拒绝。
单元课时安排:共1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皇帝的新装 2课时
七颗钻石 1课时
蔚蓝的王国 1课时
天上的街市 2课时
写作:想像 3课时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1课时
教材内容及教法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奇思妙想”, 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人类腾飞的翅膀。四篇课文既有诗歌又有童话,既有中国的作品又有外国的名篇。诗歌音律和谐,朗朗上口,语言优美;童话更是情节生动,易于接受。由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是:学生通过自己对文本的解读,理解作者奇思妙想的内容、奇思妙想的原因以及奇思妙想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能就生活的一个主题创造出他们自己的独特的奇思妙想。
教学设计:
第1学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激发学习兴趣。
步骤学生教师反思
1做题。导入 :由做联想和想像题(附后)导入 。
2讨论,交流。巡视,指导。
3听,思考,说。明确: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像。以及它们的作用。
附题:
1、根据示例, 请同学们经过四至五步联想,使两个意义很远的词联系起来。 ①雪花 茶 ②钢笔 月亮 ③夏夜 鲜花
示例:木头 足球
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足球
2、(老师、爸爸或妈妈……)的眼睛(生气、思考或高兴……时)像 _________________
3、充分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根据提供的情景,编一则小故事.
海豹 高原 啤酒
第二块:了解单元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步骤学生教师反思
1先浏览,后谈感受。浏览单元内容,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
2自由交流,确定本单元学习目标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单元学习目标。
3熟悉单元内容,读读,背背。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第2学时 《皇帝的新装》(一)
学习目标:1.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品析人物形象,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2.能理解童话的寓意,从中受到启示。
课前学习: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作者安徒生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
1倾听,讲述。导入 :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在大街上游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这一故事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作者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归纳概括。布置任务:整个故事围绕皇帝的新装展开,如果课文第一段用小标题“皇帝爱新装”概括,请也用类似的小标题给课文故事拟个提纲。
3交流,评价,补充。组织交流评价。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
1思考,讨论。问题情境:文中出现了许多人物,在这些人物中主要人物是皇帝,请在“这是一个 的皇帝”句中写上一个词,并从文中找出理由说明。
2全班讨论交流。组织交流评价。
3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并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问题情境:文中还有一些人物,这是些怎样的人?安徒生想通过这些人物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小组合作探究这些问题。
各抒己见。布置任务:从同学们的谈论中我们明确应该向小孩学习,学习他的纯洁无邪,学习他说真话。可是生活中说真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要付出代价。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说真话”这一话题的看法。
第三块:语文活动――《皇帝的新装》课本剧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
1学生分成两大组,大家讨论,把课文改写成课本剧。推选演员和导演进行排练。巡视,指导。
课后学习: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并组织排演。
第3学时 《皇帝的新装》(二)
学习目标:1.把童话改编成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
2.通过对演员的评价,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3.发挥想像,续写童话。
课前学习:改编、排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本剧表演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
1表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组织、观看课本剧表演。
第二块:精读课文:揣摩人物性格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
1评价两组学生的表演,在评价中分析各人物的性格特征。组织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a.剧本编写的评价;b.人物表演的评价。
第三块:迁移拓展
步骤学生教师反思
1思考,想像,拟写。编故事比赛:可以续写结尾,可以补叙情节。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组的故事想像丰富,又合乎情理,具有童话的特点。
2全班交流,评价。组织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如《海的女儿》、《丑小鸭》、《豌豆上的公主》等,并能有自己的阅读心得。
第4学时 《七颗钻石》
学习目标:1.学会朗读童话,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2.能感悟到“爱”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富有爱心的人。
3.初步了解想像的作用,并试着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想像。
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制成卡片。
2.从书籍或网络上收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3.从书籍或网络上了解童话的特点。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
1介绍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介绍什么是童话;交流生字词卡片。在《爱的奉献》音乐声中导入 ,补充介绍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组织交流评价。
2先小组阅读、讨论修改,再小组推荐同学合作朗读。指导朗读:用童声来读;像讲故事一样读;读出文中情。
3思考,读书,勾画,讨论。问题情境: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于“变”,它为什么会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
4全班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明确水罐的变化和小姑娘的爱心行动有关。
5讨论,交流,明确本文的教育意义。课文中为什么要出现七颗钻石?你能用一句话描述一下小姑娘吗?
第二块:奇思妙想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
1 思考,想像,写作。问题情境: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请你轻轻地描述一个好梦。
2全班交流,畅所欲言。组织交流评价。
第三块: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
1在两项活动中,任选一项写出你的设计方案,小组交流后推选出代表作全班交流。 活动主题:《让世界充满爱》1、关爱每个伙伴 假设在你的伙伴中,有人或者因学习方法不当而考试分数偏低,或者因家庭环境不好而内心痛苦,或者因外形不佳而自惭形秽……请你与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针对这些伙伴的具体情况,给予切实的帮助?怎样使每个人都感到集体的温暖,与大家一起快乐地成长?2、同在一片蓝天下 报刊上,不时有关于伟人、英雄、成功者业绩的报道;荧屏上,经常闪现各种明星的身影。你能否把目光从报刊、荧屏转向街头墙角,看看那些摆小摊的、扫大街的、捡破烂的……他们的外表怎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建议与他们交谈,甚至有一些交往,让彼此心灵沟通。然后全班或分组交流,每人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与感受。
2全班交流组织讨论交流。
3在《爱的奉献》歌声中书写爱的寄语。爱的寄语:在班级选择你认为最具爱心的人,给他或她写几句赞美的话。
课后学习:1.把上课时设计的献爱心活动付诸实际行动。
2.学习、背诵诵读欣赏中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
第5学时 《蔚蓝的王国》
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梦幻的意境。
2.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怀,体味想像的魅力。
课前学习:1.学生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2.从书籍或网络上收集有关这篇课文的作者屠格涅夫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
1描述、听讲。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儿有几幅有关大海的图片。请同学用优美的词语或句子描绘一下你所看到的大海。一位大胡子的作家也用他的大家手笔,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大海图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诗《蔚蓝的王国》。请看,这位大胡子作家,你知道他是谁吗?介绍作者屠格涅夫
2听音乐,小声跟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朗读课文:播放“大海”“海浪”的片段,以及贝多芬的《月光》,学生小声地跟着配乐朗诵。
3朗读课文。通过齐读、分组朗读等各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思考交流想一想:题目“蔚蓝的王国”指的是什么?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第二块:精读课文:品味赏析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
1仔细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相关的词句,小组交流,并说说好在哪里。布置任务:画出课文中用得好的形容词,以及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优美语句,并想想这些词句为什么好?师点拨,明确本文语言的优美性体现在:1、 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大海中的一切都成了形象化的,人格化的。2、 运用了富有自然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塑造大海的形象。
2朗读、评价布置任务:请同学们结合这两个特点,来分析一下你所划出的句子的优美性体现在什么地方。组织交流评价,结合课后探究练习二、四。
3思考,讨论交流问题创设:从这些优美的句子中,你可以看出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4各抒己见组织交流,讨论课文的主题思想。
第三块:想象训练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
1仔细阅读课文,思考,组织语言。创设情境:作者在文中介绍了海上的一些岛屿,你能根据文中的介绍分别给它们取个名称吗?并选择其中一个岛屿,发挥想象,进行具体的描绘。
2全班讨论交流。组织交流评价。
3写作、交流。布置任务:作为伟大的作家,屠格涅夫向我们展示了优美的梦中大海景象。现在已是秋天了,面对这满目的秋意,你是否也可以和作家一样,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秋天,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秋天呢?请同学们学习本文中的优美语言的写法,写一个关于“秋”的片断。看谁写得最快、最好!!
4全班交流。组织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1.把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抄写在摘抄本上。
2.阅读屠格涅夫的其他作品,如《猎人笔记》等。
第6学时 《天上的街市》(一)
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现代格律诗的节奏韵律美。
2.能初步了解联想和想像的区别。
3.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文。
课前学习:1.阅读牛郎织女的故事。
2.收集有关作者郭沫若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
1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其他同学倾听,补充。导入 :你听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你能不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听讲。介绍作者郭沫若。
3学生听示范朗读,看课文,划分节奏,小声跟读。播放《天上的街市》示范朗读,请学生划出朗读的停顿节奏,标出轻读和重音。
4个别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名几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
5按要求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明确朗读的要求。组织学生对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
6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体会感情。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第二块:背诵课文活动
步骤学生教师反思
1思考,交流。全班交流。联系第一课,明确本诗哪些诗节是联想(写实),哪些诗节是想像(写虚)。
2当堂背诵诗文。联系内容指导课文背诵。
课后学习:1.学习、背诵诵读欣赏中的《迢迢牵牛星》这首诗。
2.背诵《天上的街市》这首诗。
第7学时 《天上的街市》(二)
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
课前学习:能背诵《天上的街市》。
课堂学习:
第一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
1背诵,思考,想象,组织语言,小组交流。由检查背诵成果导入 。问题情境: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 “天上的街市”。 要求语言流畅,重点突出,发挥想象。
2全班交流。组织交流评价。归纳:“天上的街市,商品琳琅满目,人民自由生活”
3思考,交流。问题情境: ①作者为什么要改变“牛郎织女”的故事? ②作者为什么写“天上的街市”而不写“人间的集市”?
4听讲,联系课文的写作背景,明确这首诗的思想内涵。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归纳: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5看书,划出喜欢的词句,品味赏析。语言是诗歌美丽的外衣。同学们认为诗中哪些词或句子使诗歌打扮得更加迷人,说说看你觉得诗中有哪些词句用得比较好?请划出来,并加以赏析。
6互相交流,赏析。组织交流评价。
第二块:想像训练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
1思考,想像,组织语言。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 牵牛花开放了,…… 2. 笼中的小鹦鹉,…… 3. 月光照在地上,…… 4. 妈妈的眼睛,……
2全班讨论交流。组织交流评价。
第8、9、10学时 写作:想像
本单元要求在写作中学习运用想像。文章要写得丰富生动,就要有奇思妙想,奇特的想像,能生动地表现作者热爱生活,喜欢探索的心理和情趣。想像要富有新意,有创造性,但想像的前提是植根于现实,并且合乎生活逻辑。教学中,可启发学生从感性入手,研究发挥“奇思妙想”的方法,使学生释放思维,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翱翔,创造出新的,美妙的境界,从而提高对写作的兴趣。
第8学时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
1自学短文“想像”。组织学生自学。
2完成练习一。写作指导。
第9学时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
1学生讨论,拟题。
2明确写作要求,写作。提出写作要求。
3自己修改作文。组织自改。
第10学时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
1组内交流,互相修改作文。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第11学时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本单元“口语交际”部分要求学生学会“婉转拒绝”。“婉转拒绝”是在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自己无法接受别人的要求时,既拒绝了他人,又不伤害他人的一种说话技巧。“口语交际”活动课上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注意表达时的对象和场合,及时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表达技巧和方法的热情中激发起与人友好交流的信心。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篇11
常州市北环中学 杨光
一、 单元教学目标 :
1、在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的学习中,喜欢诗词作品,在课后学习中能主动阅读自己喜爱的诗人、词人的其他作品。
2、能熟练地使用古汉语词典,掌握古诗词中的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合作中,探究诗词中的形象与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关系。
4、能在对诗词的学习欣赏、品味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展开联想和想象,展示个性与才智,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6、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热爱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和品位。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计15学时
单元整体学习 1学时
《毛泽东词二首》 2学时
《古代诗词三首》 3学时
《现代诗三首》 2学时
《歌词三首》 2学时
写作:自由作文 3学时
综合实践活动 1学时
单元小结 1学时
三、单元的阅读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诗词拔萃 有传统诗词五首,现代诗三首,歌词三首。其中,歌词应把它看作现代诗一样进行教学。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对中学生来说,学好诗词,懂些诗词尤为重要。我觉得,诗词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吟诵中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初中生对诗词的学习应定位于诵读这个根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再借助视听等媒体将学生带入所创设的艺术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浅吟低诵,品味诗词的韵律、节奏,也就自然感悟了诗词所蕴涵的感情基调。在学习诗词时,教师借助音乐、电视等中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吟诵,加强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2、炼字品句感知诗词图画美
许多优美的诗词都是意味隽永的画幅。尤其是其间的佳词丽句,更是诗词作者的匠心独运,颇见功夫。更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想象、联想的创造之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对诗词的理解描述心中所想象的画面,通过对诗词中所展现的意境意象的描述,获得新知。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重点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致,为学生开启通向创造美的通道,使学生亲历由艺术直觉到艺术体验的过程,将艺术美转化成自然美,再加工又转化成新的艺术形式。
3、简介背景来理解诗情
不同时代的诗人、词人,同一时代各个诗人、词人之间,同一诗人、词人身处于各种不同遭遇之时,便会创造出不同的诗境。要进一步了解作者当时赋诗的真情实感,光从字里行间去了解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把诗词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进一步考察和探讨。这样我们就能从诗词的字里行间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去寻找诗词感情的突破口,领略诗人、词人独特的艺术境界和艺术风格。
4、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是诗词鉴赏教学的阶梯
诗词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凝炼性,所以越是成功的诗词作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就越大。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就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对同一首诗词形成整齐划一的鉴赏结果,反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积极地研究,甚至敢于质疑,才能有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才能透过纸面看到纸背。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提高了鉴赏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5、鼓励学生自主研习,是诗词鉴赏教学的核心
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完成诗歌的表层理解。他们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来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深层理解。然后由教师给学生提供鉴赏的范例(名家的、同学的),他们自行解剖、把握、模仿,这样一个研究――分析――模仿――总结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研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实现了学会鉴赏的过程。这样习得的能力比教师传授的更令学生终生难忘,也更“货真价实”;这样的学会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将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教学过程 :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课前学习: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导入 :谈谈自己对曾经阅读过的诗词作品的感受。 畅谈
2 布置活动:
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阅读、做好批注。
第二块: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确立单元探究专题,制定探究活动方案。(参考选题:中国传统诗词中梅的形象的探究;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的探究;寻找常州历代文人诗词作品;等)
巡视,参与讨论。 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制定方案。
第2课时:《沁园春 雪》
学习目标:
1、积累《沁园春 雪》中重点字词
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 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 雪》的朗诵 看课文,听朗读
2 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交流体会
3 组织朗读。 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
4、 组织评价 学生评价
5 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6 组织交流、评价;
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交流,互评
7 组织朗读。 全班齐读
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 交流、补充
2 问题情境:这首词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蒋介石立即唆使其御用文人进行反扑。
学生听讲
3、 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词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要求从词的内容、主题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4 小组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 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
6、 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 听讲、记笔记
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 雪》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沁园春 雪》 听歌曲学唱
课后学习:
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 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第3课时:《卜算子 咏梅》
学习目标:抓住《卜算子 咏梅》中梅的形象,感悟词的意境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两首《卜算子 咏梅》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学习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交流两首《卜算子 咏梅》的写作背景 学生交流
2 从词中找出关键字词,确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找关键字词,思考问题
3 组织交流 交流
4 组织朗读,评价 请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全班齐读。
5 找出词中描写梅生长环境的句子,请以“这是一株__的梅”为题,归纳出梅的特点。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找出句子,思考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7 面对这样一株梅,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组织语言
8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第二块:小组合作,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从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的学习中,总结学习方法 总结学习方法
2 运用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陆游的词《卜算子 咏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质疑 小组合作学习
准备质疑
3 交流,解决疑难。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 比较两首《卜算子 咏梅》中梅的生长环境、形象的异同点,结合两首词的写作背景,分析象征意义。 比较阅读,小组讨论
5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第三块:语文活动:欣赏戏曲《卜算子 咏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戏曲《卜算子 咏梅》 欣赏
课后学习:
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词作,简评毛泽东的词风。字数100字左右。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文本资源 《毛泽东诗词鉴赏》 公木著 长春出版社
网络资源 毛.htm
第4课时:《木兰诗》
学习目标:
1、 积累《木兰诗》中重点字词
2、 赏析诗中的木兰形象
课前学习:选择诗的片段,与同伴进行课本剧表演
课堂学习:
第一块: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导入 :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 观看
2 组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评价;全班齐读。 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齐读。
3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阅读、思考、讨论
4 组织交流、评价(强调古今有差异的词语) 交流、互评
第二块:设计情境,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问题情境: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女子似乎是足不出户的。而木兰却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你认为这可信吗?为什么?
阅读
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3 电影中拍了很多战争的场面,而诗中只是精练的三句。你觉得在这首诗中战争的场面应该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提示分析这首诗中花木兰的形象)
小组合作
讨论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第三块:语文活动:课本剧《木兰诗》片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小组合作,选取《木兰诗》片段,分角色表演。 按小组的顺序,分别到讲台前表演。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同伴竞赛:看谁背诵《木兰诗》又准确又迅速。
第5课时:《破阵子》
学习目标:
学习《破阵子》,体会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名、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练习朗读。
2、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导入 :组织看插图,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看插图,交流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2 组织朗读及评价(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朗读、互评、齐读
3 情景再现:
假如你就是词中的将军,请你用第一人称描绘驰骋沙场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小组合作
讨论
派代表发言
4 组织交流、评价 组织交流、评价
5 问题情境:《木兰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巾帼英雄;《破阵子》的作者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请你找出两者行为、品质的共同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定义“英雄”
小组合作
讨论
派代表发言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7 语文活动:畅所欲言
在和平时期,什么样的人是英雄?你准备成为哪方面的英雄。
思考
8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课后学习:
1、 背诵并默写《破阵子》。
2、 仔细品味课本中《木兰诗》和《破阵子》中的插图,你喜欢这两幅插图吗?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3、
第6课时:《观刈麦》
学习目标:学习《观刈麦》,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练习朗读。
2、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由《锄禾》一诗导入 :《锄禾》描绘了农民耕作的艰辛,那么农民们在秋季收获时,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
背诵《锄禾》
2 读一读:
组织朗读,评价。(从字音、节奏、感情等方面) 朗读
互评
全班齐读
3 品一品:
这首诗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理由。
思考
讨论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5 背一背:
组织背诵。 背诵交流
6 写一写:
诗中提到“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请根据这几句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想象
写片断
7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收集白居易的其他诗作,选择你喜欢的几首熟读背诵。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文本资源 《唐诗鉴赏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宋诗鉴赏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全宋词鉴赏词典》 贺新辉主编
网络资源
第7课时:《树》《信念》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中意象的含义
2、 能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的主旨。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导入 :看见一棵树,生物学家可能马上会想到它是属于哪一科,它的叶、果实有什么特点;数学家可能会准备测量它的周长、高度,以计算它的表面积;如果是一位诗人看见一棵树,那你就很难猜测他会想些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现代诗《树》和《信念》。
听讲
2 教师配乐范读两首诗 看课文
听朗诵
3 组织评价,确定两首诗的感情基调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
4 组织朗读、评价 朗读交流;
互评
第二块:学会质疑,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交流写作背景资料 资料交流
2 根据写作背景资料和两首诗的内容,用水彩笔绘出两棵树的形象。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3 组织交流、评价 展示绘画作品;
互评。
4 组织学生质疑 四人小组合作,提出疑问。
5 组织交流、评价、解疑。 四人小组派代表发言。
第三块:语文活动:“我作小诗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请以你家门口、校园中或其他地方的一棵树为描写对象,学写一首小诗。10行左右,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思考,打腹稿
课后学习:
完成语文活动:“我作小诗人”的诗歌创作。
第8课时:《中国的土地》
学习目标:
1、 解诗中意象的含义
2、 能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的主旨。
3、与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进行比较阅读。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中国的土地》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交流“我最喜爱的国内旅游景点”导入 。 讲述
2 组织朗诵、评价 朗诵交流
互评
3 品读诗句,展开想象,描绘你所想象的画面。 品读
想象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5 发课外资料: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教师范读。 看材料
听朗诵
6 组织比较《中国的土地》与《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异同点。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7、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补充
8 赠诗艾青《我爱这土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听讲
齐读
课后学习:
收集艾青、罗洛、刘湛秋的其他诗作,选择其中1-2首熟读背诵。
附: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文本资源 《艾青诗集》 《新诗鉴赏辞典》
《罗洛文集》
网络资源
第9课时:《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
学习目标:
1、 体会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唱两首歌。
课前学习:朗读歌词《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
课堂学习:
第一块:学习《我的中国心》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导入 听歌曲
2 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
3 组织评价 评价
4 全班齐读 齐读
5 问题情境:《我的中国心》是香港回归前,香港歌手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一经演唱,立即广为流传。它打动了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
请你从歌词的内容和形式等几个方面分析它的感人之处。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7 学唱《我的中国心》 跟唱
第二块:学习《在希望的田野上》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导入 听歌曲
2 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
3 组织评价 评价
4 全班齐读 齐读
5 仔细阅读歌词《在希望的田野上》,根据歌词对家乡、理想、未来的描写,选择其中一项,以“___的家乡(理想、未来)”为题,展开想象,说一段话。
阅读
构思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7 学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跟唱
课后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家乡、理想、未来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歌词《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有些内容已不符合我们现在的形势。请你对歌词进行改写,创作现代版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10课时:《黄河颂》
学习目标:
1、 会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唱歌曲。
课前学习:
1、 朗读歌词《黄河颂》
2、 选择自己喜欢的爱国歌曲磁带,准备演唱。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课文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黄河颂》导入 听歌曲
2 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
3 组织评价 评价
4 全班齐读 齐读
5 思考:歌词《黄河颂》从哪几个方面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7 你最喜欢歌词《黄河颂》中的哪几句,为什么? 思考
8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9 学唱《黄河颂》 跟唱
第二块:语文活动:爱国歌曲演唱会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演唱爱国歌曲 演唱
课后学习:
学唱其他的演唱爱国歌曲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网络资源
第11-13课时:写作
学习目标:写出真情实感,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第11课时: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写作 自由作文》
2 明确“自由”的含义。 全班交流
3 回顾本学期的作文专题,了解写作上需要遵守的必要规范。 阅读作文专题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明确本次自由作文的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2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自改作文,也可相互修改。
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第14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略)
第15课时:单元总结
课前学习:回顾这一单元的学习,记下你的收获或还存在的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交流收获或疑难问题。 交流。
2 你准备用哪一种形式来展示你学习了这一单元内容的成果。 思考,讨论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课堂发言的情况。
完成作业 的情况。
参与活动的情况。
学习兴趣的增强。
学习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的升华。
对老师建议、评价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篇12
单元学习目标:
1.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2.初步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能运用联想和想像扩展文章内容,丰富课文内涵。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和看法。
4.体味和推敲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学会婉转拒绝。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天上的街市》2课时
《七颗钻石》1课时
语文活动:讲故事比赛1课时
《蔚蓝的王国》1课时
《皇帝的新装》2课时
写作:想像3课时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1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教材分析:想像,是指对已知的事物形象经过思维加工,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奇妙的想像能给人类心灵世界以自由,让思维的触觉上天入地,涉古历今,从而求新立异,为人类创造出新形象、新思想、新启迪的翅膀。本单元主题词激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材料,驰骋想像的热情,4篇名家手笔既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又视通八极,心游万仞,并且把深刻的哲理告诉给大家。《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成熟的现代格律诗。诗作写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诗人郭沫若感到极大愤怒。他在五四时期对祖国的憧憬归于破灭,一度的兴奋激动陷入苦闷 徨,但他依然不倦地探索和追求,诗人在对生命的沉思中调动起丰富的审美想像力,以新的灵感的方式改变视觉感应中的秩序。不仅用眼睛眺望,而且以心灵感受星空,从地上的街灯到天上的街市,由街市上的物品到街市上的人,虚实交错,展示心目中的天国乐园,特别是牛郎织女的幸福美满、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更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劳动人民命运的同情的进步思想。诗歌清朗仪隽美的立意想像及和谐悠扬的音律,使人在神异的幻景中感受到悠远的真情。《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作者观察自然界在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蔚蓝的王国》是“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屠格涅夫的一首散文诗。作者以真挚的爱心饱蘸激情地描写了“梦中”的平静、安详、美丽的大海和快乐、幸福、年轻的人们,在自由、活泼、清新的行文中赞美青春,歌颂爱情,追求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表达岁月已逝的人生慨叹,用梦幻手段把作者充满爱的内心世界在充满神奇、美丽、爱情的蔚蓝王国里展示出来。从而激励读者在行云流水中去感受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美情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想象的魅力。《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力作之一。作者从纯洁的童心出发,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来反映生活,用带有强烈动作的语言来展开情节,叙写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被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身裸体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激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员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启示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说真话。使学生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设计:第1学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1 明确任务。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以及发展性评价手册。2 浏览目录、课文等。巡视,指导。3 讨论,交流。讨论: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4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1 谈感受(自己最感性趣的内容,印象最深的内容)。问题情境: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2 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3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二十二、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目标要求:
1、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教学重点:
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82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读,初步感知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2、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师生齐读。
三、诵读,理解诗歌大意。
1、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一、二节。
⑴“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表明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⑵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节诗中的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
⑶诗人又是怎样写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解第二节诗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⑷诗人描绘想象之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天上的生活繁华富庶,美好幸福,令人无比向往。
2、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第三、四节。
⑴这两节诗又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想像,描写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⑵请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绘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淌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白天,他们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3、诵读全诗,再现诗人联想、想象的过程。
四、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1、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何不同?
――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穿插介绍写作背景。
――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志士仁人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运动的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现状,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凝望星空,他写下了这首诗。
――表现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美读,背诵:
1、配乐朗诵,再现诗人的思想感情。2、学生背诵全诗。
六、课堂小结:
诗人巧妙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地上联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业 :
1、联想想像训练。
①深秋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联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些什么?
②一根小小的蜡烛,却能划破无边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蜡烛,我就会联想到 ,想到他(们) 。
2、课后练习:一、二;3、《训练册》
附:板书设计 :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星空》
联想街灯(明)→(闪)明星
光明
明星(现)→(点)街灯
自由
想象街市(美丽)→物品(珍奇)
幸福
天河(浅浅)→牛郎织女(来往)
美好
流星(灯笼)→牛郎织女(闲游)
八、教后反思:
二十三、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俄)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能复述故事;概括探究课文主旨;培养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图片与投影辅助教学;
教学安排:一课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列举有爱心的人和事,激发他们对待生活要充满爱心。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它们闪闪烁烁,似乎想要告诉我们无数的秘密。你知道有关一些星星的秘密或者故事吗?(学生谈)是的,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出示大熊星座的投影片)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介绍大熊星座的来历: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个美丽的少女,叫卡力斯托。她成天跟着狩猎女神在深山密林中追逐野兽。有一天,天上最大的神宙斯从这儿经过,他爱上了她。后来,卡力斯托便怀了孕,不久,她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取名阿卡斯。这件事被宙斯的老婆神后赫拉知道了,女人的嫉妒心使她再也按奈不住,她便来到密林,使用法力把这个美丽的少女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大狗熊,临走还抢走了她的儿子阿卡斯。过了15年,阿卡斯已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少年,神后便设法使他们母子俩在林中相会。阿卡斯来到卡力斯托所在密林中打猎,卡力斯托一眼便认出眼前的少年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张开双臂去拥抱他,阿卡斯看到一只大狗熊向他扑来,便张弓搭箭准备一箭把她射死。危急之时,宙斯来了,为了拯救她们母子俩的性命,也使用法力把阿卡斯变成了一只小狗熊。阿卡斯一变成小狗熊,马上认出眼前的大狗熊是自己的母亲,于是扑上去,娘俩紧紧地偎依在一起。为了使其母子免受神后加害,宙斯把他们提升到了天界,并且给了他们两个荣耀的宝座,这就是大熊座和小熊座的来历。)
可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另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他重新阐释了大熊星座的来历。一起去感受吧。
(二)整体把握:
1、学生分散朗读,四人一组,每人一节,一生读,其余三人听。再推选代表朗读。
(让学生在书上注好音;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准字音:
①干涸(he)②水罐(guan)③绊(ban)倒
④舔(tian)净⑤一瞬(shun)⑥咽(yan)了
⑦唾(tuo)沫(mo)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让水的感人故事。
(三)课文探究:
出示探究题,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
1、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2、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3、是什么让这个罐变得如此神奇?为什么?
明确:女孩→母亲(孝心)母亲→女孩(母爱)女孩→小狗(善心)女孩→陌生人(爱心)
4、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朗读并说说理由。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5、小结: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童话)
提示:爱心像北斗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四)拓展延伸:
提示:
这个罐子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周围的人都充满了爱心,是“爱”让这个罐子变得神奇起来。同学们,你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许多充满爱心的事,请把你知道的和“爱”有关的故事讲给我们大家听,好吗?
(五)当堂作文训练:
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
1.文中小姑娘找水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如果你是她会梦到什么?
2.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写出上帝的心理活动。
3.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欣喜之景。
4、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成怎样的世界?
(六)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歌词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七)作业 :
1、发挥想象,另创一个故事,讲述大熊星座的来历。
2、《训练册》
3、练习:一、二。
教后反思:
二十四、蔚蓝的王国
屠格涅夫(俄)
教学目标 :
1、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对大海的艺术描写。
2、品味、感悟散文诗的优美的艺术和作者奇特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在文章当中寄托的美好感情。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
屠格涅夫由“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之称号。毫无疑问,在屠格涅夫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小说创作占领这重要的地位。其实,他的散文诗的价值并不比小说逊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诗――《蔚蓝的王国》
二、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对大海的艺术描写。
2、感受作者在文章当中寄托的美好情怀。
三、教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或者范读课文。
2、你从刚才的朗读中了解到了什么?
3、你有哪些疑难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
(二)朗读课文,把握内容。
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蔚蓝的王国的?
1、朗读课文。
2、小组讨论归纳。
3、共同交流
4、再次质疑,共同解决。
总体分析:
明确:一(1)抒发对大海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二(2―6)写“我”和其他人在大海上快乐的行为。
(写海写人,以写人为主。大海是平静的,安详的
美丽的。人是快乐的幸福的年轻的。写大海是简
笔勾勒,写人侧重于写人的感受。)
三(7―11)写大海上见到的神仙世界
(写人写海,以写海为主。文章着力描写了一个海
上的神仙世界。写海岛,写鸟,写花,写“女人的
声音”,写眼睛会闪出亮光,脸上会现出笑容的他,
把一个充满神奇,充满美,充满爱的世界写的真正
如天堂一般。我们不能不陶醉于作者笔下的大海,
也不能不折服于作者的语言魅力。)
四(12)再次抒发对大海的热爱。
(三)精读课文,巩固理解:
1、“并不是风在推动它前进;驾驶他的是我们自己无忧无虑的心灵――我们心中稍一动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飘到哪里去,他像是有生命的东西,完全听从我们的使唤。
驾驶小船的不是风而是心灵,这可能吗?你是怎样理解这种现象的?
明确:驾驶小船的不是风而是心灵,随着人的心意前进,人们的心灵在大海上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
2、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流水――所有的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连续写天空、海洋、风帆、水流等没有生命的物来倾诉爱情,而且要连续倾诉两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连续写天空、海洋、风帆、潺潺流水等一些没有生命的东西在倾诉爱情,作者是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大海得可爱,充满了青春的魅力,带给人们无限的快乐和幸福,也表现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和陶醉。
(四)小结:
从刚才的学习中,你觉得的那些地方写得比较好?为什么?(让学生在讨论回答中自我小结。)
四、作业 :
1、熟读课文,想一想《蔚蓝色的王国》和《天上的街市》所想象的世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第二课时
一、学习要点:
1、奇特的想象
2、优美的语言
3、比较阅读
二、新授:
(一)检查作业 ,导入 新课:
思考:
《蔚蓝色的王国》和《天上的街市》所想象的世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讨论明确:
1、相同之处:两者都描写了想象中的美好的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理想,都是把想象中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作对比。
2、不同之处:《蔚蓝色的王国》通过想象所描绘的内容是生活中的确存在的事物;《天上的街市》通过想象所描绘的内容是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前者是以“虚”写“实”,后者是以“虚”写“虚”;《蔚蓝色的王国》所描写的想象比较具体,内容比较丰富,《天上的街市》所描写的想象世界,只是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进行简笔勾勒,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更大。
(二)进行朗读,体味语言:
思考:
这篇课文描写蔚蓝色的王国,运用了许多形容词。把他们圈点出来,想想这些词为什么用得好?
1、运用形容词:蔚蓝、光明、青春、幸福、精美华丽、年轻、快乐、和煦、愉快、精美绝伦、五彩缤纷、甜滋滋……
2、这些词语运用得好,是因为作者运用这些词语充分描写了想象中的世界。
(三)继续朗读,理解主题。
(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1、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2、赞美美好的青春生活。
3、歌颂爱情的美好。
4、表达岁月易逝的人生感慨。
(四)比较阅读:
老人
阴暗艰难的日子来临了……
自己的疾病,亲人的痛楚,老人的凄凉与暗淡……你所珍爱、你为之献身的一切,正在一去不复返的衰败和瓦解。
生活已经走着下坡路。
怎么办呢?痛惜?悲伤?与己、与人,这都毫无用处。
在那枯萎、虬曲的树干上,树叶变小变稀了,可是依然那样翠绿。
你也收缩起来吧,走向内心,沉缅于自己的回忆之中吧――在那里,在凝神沉思的心灵深处,你往昔的、只有你一个人理解的生活,将会在你面前现出他那芳香的仍然新鲜的绿意,闪现出春之爱抚与活力!
但要警惕呀……可别朝前看,可怜的老人!
1、朗读。
2、讨论交流:这则短文与课文有何异同?3、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开拓创新,获得新知。
三、作业 :1、练习:一、二;2、《训练册》
四、教后反思:
二十五、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丹麦)
教学目标
①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
②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③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教学重点
领会作品内涵,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学习默读课文与朗读课文。
②学习生字。
③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新课
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在大街上游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这一故事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作者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二、整体感悟
①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在默读前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a.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回视、不指读。
b.速度要快,每分钟约500字。
c.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d.圈出不会认读的字。
②教师板书重点字,教学生认读。
炫耀妥当分外滑稽陛下御聘头衔爵士勋章
③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指导简单评析。
[要求]:分别担任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小孩子、其他人、旁白。
a.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准确表达语气。
b.听读的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出故事大致情节。
④请学生复述课文并作简单评析。
要求抓住重点情节、重点人物的重点语言复述,并注意模仿人物说话语气。
⑤理清故事情节。
在前两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划分故事情节、层次。
教师板书:
皇帝爱新装成癖――骗子做新装――
大臣官员等人看新装――皇帝穿新装出丑
(以上两个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清故事,为下节课的讨论打下基础。)
三、小结
阅读童话类文学作品,可以像阅读本课一样,先从情节人手,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理清课文内容,明白层次、结构及详略,然后再做细致的揣摩、探究。
四、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语。
②熟悉课文情节并思考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以探究性讨论为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教学设计
一、合作探究
1、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并记录好讨论结果(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出示问题)
①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②故事中的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③你怎样理解故事的内涵?
④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与现实意义?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预期结果]
问题一、二:故事的主人公是皇帝,这是个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极端奢侈、不务正业的皇帝。
问题三: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批判了说假话的世风。
问题四:故事中由一个小孩戳穿了骗局,揭出了真相,意在教育我们要保持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二、拓展探究
1、出示问题(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问题一:皇帝无疑是愚蠢的,昏庸腐败的,那么骗子骗取皇帝的钱财并愚弄皇帝这一行为值不值得肯定呢?为什么?
预期:有人也许会说骗得好,这样的皇帝,不骗他骗谁。而且愚弄了皇帝,也给百姓们出了一口气。有人也许会说骗子是可耻的,因为他们的动机就是骗钱,并不像一些“侠客”一样劫富济贫,伸张正义。
问题二: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像那个小孩一样勇敢地站出来,第一个说真话么?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情况么?你是怎么做的?说给大家听听。
预期:可能有同学说自己会站出来说真话,可能有同学会说不敢。多数同学肯定都会遇到“说还是不说”的情况。至于如何做,可能有些同学不会讲真话。这一问题,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站出来说实话。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通过这个环节的讨论,达到深刻领悟文章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高贵品质的目的,同时,培养多角度思维方式,也是这一节课的重点环节,所以,教师的“导学”特别重要。在讨论中,一要“导”学生说真话,二要“导”学生结合课文情节,结合生活实际分析。
三、教师小结:
一场闹剧,以骗开场,以骗收束,围绕“新装”,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荒诞、可笑,揭露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严肃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话,敢说实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这就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了。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选》中的《丑小鸭》、《海的女儿》、《豌豆上的公主》等
3、《训练册》
五、教后反思:
诵读欣赏: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表达思念的常用意象;2、通过朗诵理解诗意----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师导入 :1、《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在泪别小姑时有这样一句话:“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注释说古代女子在农历七月七日晚向织女乞巧。何谓乞巧?
明确: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
2、疏通字句(略)。
二、诗歌分析:1、师:讲到牛郎织女,我们就会想起在奶奶怀里听过的他们的爱情故事。
(请一生讲述故事(略)。另一生找出课文和故事相应的诗句。)
2、师:本文除了“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二句外,其余的诗句都能从故事中得到验证。但这首诗并不是对牛郎织女故事的复述。如果只是简单地复述故事,它就当不起“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美誉。那么这首诗在牛郎织女故事的背后,想告诉我们什么?
3、师:明代文艺理论家钟惺《古诗归》说:“乐府之妙,在能使人惊;古诗之妙,在能使人思。”面对这首古诗,你能思到什么?(学生讨论)
(提示:解读这首诗的关键应该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两句。为什么整天织布却织不成布,还哭成泪人儿呢?这两句诗和《诗经.周南.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下文:“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原来是“怀人”。那“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原因也是怀人,思念远方的人儿。)
4、讨论:作者为什么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而不讲女娲补天或者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明确:原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念。作者借织女思念牛郎,牛郎织女相隔遥远不能见面来表达自己思念爱人,两人不能见面的哀怨的感情。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5、师问:叙述者是男是女?从何可知?
生答:女。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可知。6、讲解: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的人的诗,有个特定的名称:思(sì)妇诗。《古诗十九首》中有不少思妇诗,比如《青青河畔草》也是。这首诗影响了唐代王昌龄的《闺怨》,课外大家可以分析这两首诗的关系。
和思妇诗相对的是游子诗,这也是古诗一个主题,比如《涉江采芙蓉》,表达游子思念故乡和亲人。
所以《古诗十九首》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表现生离死别,羁旅情怀,表达思念。7、我们再引申出去,表达思念,古代诗文中除了课文所用的牛郎织女这一意象外,还有哪些常用意象?
明确:常用的还有:红豆,枫叶,鸿雁,青丝,青草等等(例句略)。还有最常用的就是月亮。比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轮明月,照两地相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布置作业 :
1、古人常用月圆月缺表达人间的悲欢离合,但很少有人用到月亮里的嫦娥,为什么?结合课文思考。
2、背诵课文。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篇13
常州市北环中学 杨光
一、 单元教学目标 :
1、在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的学习中,喜欢诗词作品,在课后学习中能主动阅读自己喜爱的诗人、词人的其他作品。
2、能熟练地使用古汉语词典,掌握古诗词中的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合作中,探究诗词中的形象与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关系。
4、能在对诗词的学习欣赏、品味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展开联想和想象,展示个性与才智,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6、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热爱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和品位。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计15学时
单元整体学习 1学时
《毛泽东词二首》 2学时
《古代诗词三首》 3学时
《现代诗三首》 2学时
《歌词三首》 2学时
写作:自由作文 3学时
综合实践活动 1学时
单元小结 1学时
三、单元的阅读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诗词拔萃 有传统诗词五首,现代诗三首,歌词三首。其中,歌词应把它看作现代诗一样进行教学。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对中学生来说,学好诗词,懂些诗词尤为重要。我觉得,诗词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吟诵中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初中生对诗词的学习应定位于诵读这个根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再借助视听等媒体将学生带入所创设的艺术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浅吟低诵,品味诗词的韵律、节奏,也就自然感悟了诗词所蕴涵的感情基调。在学习诗词时,教师借助音乐、电视等中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吟诵,加强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2、炼字品句感知诗词图画美
许多优美的诗词都是意味隽永的画幅。尤其是其间的佳词丽句,更是诗词作者的匠心独运,颇见功夫。更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想象、联想的创造之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对诗词的理解描述心中所想象的画面,通过对诗词中所展现的意境意象的描述,获得新知。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重点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致,为学生开启通向创造美的通道,使学生亲历由艺术直觉到艺术体验的过程,将艺术美转化成自然美,再加工又转化成新的艺术形式。
3、简介背景来理解诗情
不同时代的诗人、词人,同一时代各个诗人、词人之间,同一诗人、词人身处于各种不同遭遇之时,便会创造出不同的诗境。要进一步了解作者当时赋诗的真情实感,光从字里行间去了解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把诗词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进一步考察和探讨。这样我们就能从诗词的字里行间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去寻找诗词感情的突破口,领略诗人、词人独特的艺术境界和艺术风格。
4、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是诗词鉴赏教学的阶梯
诗词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凝炼性,所以越是成功的诗词作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就越大。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就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对同一首诗词形成整齐划一的鉴赏结果,反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积极地研究,甚至敢于质疑,才能有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才能透过纸面看到纸背。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提高了鉴赏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5、鼓励学生自主研习,是诗词鉴赏教学的核心
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完成诗歌的表层理解。他们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来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深层理解。然后由教师给学生提供鉴赏的范例(名家的、同学的),他们自行解剖、把握、模仿,这样一个研究――分析――模仿――总结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研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实现了学会鉴赏的过程。这样习得的能力比教师传授的更令学生终生难忘,也更“货真价实”;这样的学会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将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教学过程 :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课前学习: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导入 :谈谈自己对曾经阅读过的诗词作品的感受。 畅谈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阅读、做好批注。
第二块: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确立单元探究专题,制定探究活动方案。(参考选题:中国传统诗词中梅的形象的探究;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的探究;寻找常州历代文人诗词作品;等)巡视,参与讨论。 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制定方案。
第2课时:《沁园春 雪》
学习目标:
1、积累《沁园春 雪》中重点字词
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 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 雪》的朗诵 看课文,听朗读
2 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交流体会
3 组织朗读。 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
4、 组织评价 学生评价
5 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6 组织交流、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交流,互评
7 组织朗读。 全班齐读
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 交流、补充
2 问题情境:这首词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蒋介石立即唆使其御用文人进行反扑。 学生听讲
3、 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词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要求从词的内容、主题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4 小组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 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
6、 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 听讲、记笔记
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 雪》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沁园春 雪》 听歌曲学唱
课后学习:
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 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第3课时:《卜算子 咏梅》
学习目标:抓住《卜算子 咏梅》中梅的形象,感悟词的意境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两首《卜算子 咏梅》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学习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交流两首《卜算子 咏梅》的写作背景 学生交流
2 从词中找出关键字词,确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找关键字词,思考问题
3 组织交流 交流
4 组织朗读,评价 请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评价。全班齐读。
5 找出词中描写梅生长环境的句子,请以“这是一株__的梅”为题,归纳出梅的特点。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找出句子,思考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7 面对这样一株梅,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组织语言
8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第二块:小组合作,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从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的学习中,总结学习方法 总结学习方法
2 运用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陆游的词《卜算子 咏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质疑 小组合作学习准备质疑
3 交流,解决疑难。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 比较两首《卜算子 咏梅》中梅的生长环境、形象的异同点,结合两首词的写作背景,分析象征意义。 比较阅读,小组讨论
5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第三块:语文活动:欣赏戏曲《卜算子 咏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戏曲《卜算子 咏梅》 欣赏
课后学习:
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词作,简评毛泽东的词风。字数100字左右。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文本资源 《毛泽东诗词鉴赏》 公木著 长春出版社
网络资源 毛.htm
第4课时:《木兰诗》
学习目标:
1、 积累《木兰诗》中重点字词
2、 赏析诗中的木兰形象
课前学习:选择诗的片段,与同伴进行课本剧表演
课堂学习:
第一块: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导入 :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 观看
2 组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评价;全班齐读。 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齐读。
3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阅读、思考、讨论
4 组织交流、评价(强调古今有差异的词语) 交流、互评
第二块:设计情境,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问题情境: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女子似乎是足不出户的。而木兰却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你认为这可信吗?为什么? 阅读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3 电影中拍了很多战争的场面,而诗中只是精练的三句。你觉得在这首诗中战争的场面应该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提示分析这首诗中花木兰的形象) 小组合作讨论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第三块:语文活动:课本剧《木兰诗》片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小组合作,选取《木兰诗》片段,分角色表演。 按小组的顺序,分别到讲台前表演。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同伴竞赛:看谁背诵《木兰诗》又准确又迅速。
第5课时:《破阵子》
学习目标:
学习《破阵子》,体会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名、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练习朗读。
2、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导入 :组织看插图,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看插图,交流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2 组织朗读及评价(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朗读、互评、齐读
3 情景再现:假如你就是词中的将军,请你用第一人称描绘驰骋沙场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小组合作讨论派代表发言
4 组织交流、评价 组织交流、评价
5 问题情境:《木兰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巾帼英雄;《破阵子》的作者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请你找出两者行为、品质的共同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定义“英雄” 小组合作讨论派代表发言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7 语文活动:畅所欲言在和平时期,什么样的人是英雄?你准备成为哪方面的英雄。 思考
8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课后学习:
1、 背诵并默写《破阵子》。
2、 仔细品味课本中《木兰诗》和《破阵子》中的插图,你喜欢这两幅插图吗?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3、
第6课时:《观刈麦》
学习目标:学习《观刈麦》,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练习朗读。
2、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由《锄禾》一诗导入 :《锄禾》描绘了农民耕作的艰辛,那么农民们在秋季收获时,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 背诵《锄禾》
2 读一读:组织朗读,评价。(从字音、节奏、感情等方面) 朗读互评全班齐读
3 品一品:这首诗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理由。 思考讨论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5 背一背:组织背诵。 背诵交流
6 写一写:诗中提到“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请根据这几句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想象写片断
7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收集白居易的其他诗作,选择你喜欢的几首熟读背诵。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文本资源 《唐诗鉴赏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宋诗鉴赏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全宋词鉴赏词典》 贺新辉主编
网络资源
第7课时:《树》《信念》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中意象的含义
2、 能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的主旨。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导入 :看见一棵树,生物学家可能马上会想到它是属于哪一科,它的叶、果实有什么特点;数学家可能会准备测量它的周长、高度,以计算它的表面积;如果是一位诗人看见一棵树,那你就很难猜测他会想些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现代诗《树》和《信念》。 听讲
2 教师配乐范读两首诗 看课文听朗诵
3 组织评价,确定两首诗的感情基调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
4 组织朗读、评价 朗读交流;互评
第二块:学会质疑,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交流写作背景资料 资料交流
2 根据写作背景资料和两首诗的内容,用水彩笔绘出两棵树的形象。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3 组织交流、评价 展示绘画作品;互评。
4 组织学生质疑 四人小组合作,提出疑问。
5 组织交流、评价、解疑。 四人小组派代表发言。
第三块:语文活动:“我作小诗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请以你家门口、校园中或其他地方的一棵树为描写对象,学写一首小诗。10行左右,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思考,打腹稿
课后学习:
完成语文活动:“我作小诗人”的诗歌创作。
第8课时:《中国的土地》
学习目标:
1、 解诗中意象的含义
2、 能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的主旨。
3、与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进行比较阅读。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中国的土地》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交流“我最喜爱的国内旅游景点”导入 。 讲述
2 组织朗诵、评价 朗诵交流互评
3 品读诗句,展开想象,描绘你所想象的画面。 品读想象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5 发课外资料: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教师范读。 看材料听朗诵
6 组织比较《中国的土地》与《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异同点。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7、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补充
8 赠诗艾青《我爱这土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听讲齐读
课后学习:
收集艾青、罗洛、刘湛秋的其他诗作,选择其中1-2首熟读背诵。
附: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文本资源 《艾青诗集》 《新诗鉴赏辞典》《罗洛文集》
网络资源 /cnread1/sgsw/a/aiqing/poem/index.htmlh
第9课时:《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
学习目标:
1、 体会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唱两首歌。
课前学习:朗读歌词《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
课堂学习:
第一块:学习《我的中国心》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导入 听歌曲
2 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
3 组织评价 评价
4 全班齐读 齐读
5 问题情境:《我的中国心》是香港回归前,香港歌手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一经演唱,立即广为流传。它打动了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 请你从歌词的内容和形式等几个方面分析它的感人之处。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7 学唱《我的中国心》 跟唱
第二块:学习《在希望的田野上》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导入 听歌曲
2 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
3 组织评价 评价
4 全班齐读 齐读
5 仔细阅读歌词《在希望的田野上》,根据歌词对家乡、理想、未来的描写,选择其中一项,以“___的家乡(理想、未来)”为题,展开想象,说一段话。 阅读构思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7 学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跟唱
课后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家乡、理想、未来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歌词《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有些内容已不符合我们现在的形势。请你对歌词进行改写,创作现代版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10课时:《黄河颂》
学习目标:
1、 会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唱歌曲。
课前学习:
1、 朗读歌词《黄河颂》
2、 选择自己喜欢的爱国歌曲磁带,准备演唱。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课文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黄河颂》导入 听歌曲
2 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
3 组织评价 评价
4 全班齐读 齐读
5 思考:歌词《黄河颂》从哪几个方面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7 你最喜欢歌词《黄河颂》中的哪几句,为什么? 思考
8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9 学唱《黄河颂》 跟唱
第二块:语文活动:爱国歌曲演唱会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演唱爱国歌曲 演唱
课后学习:
学唱其他的演唱爱国歌曲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网络资源
第11-13课时:写作
学习目标:写出真情实感,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第11课时: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写作 自由作文》
2 明确“自由”的含义。 全班交流
3 回顾本学期的作文专题,了解写作上需要遵守的必要规范。 阅读作文专题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明确本次自由作文的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2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自改作文,也可相互修改。
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第14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略)
第15课时:单元总结
课前学习:回顾这一单元的学习,记下你的收获或还存在的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交流收获或疑难问题。 交流。
2 你准备用哪一种形式来展示你学习了这一单元内容的成果。 思考,讨论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课堂发言的情况。
完成作业 的情况。
参与活动的情况。
学习兴趣的增强。
学习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的升华。
对老师建议、评价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篇14
洪编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教学设计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陈卫元一、 单元教学总体设想第六单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有两大特点:学习内容,是“高新科技”;学习形式,是“自由读写”。教学设计,要围绕这两个特点。也就是说,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自由读写”作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去学习一组关于“高新科技”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自学语文的能力。这其中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开展“自由读写”。一是还权与生,将读写的自由最大限度地交还给学生。教师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对学生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二是授渔与生,将阅读的一般方法介绍给学生。这样才能保证“自由”而不散漫,“读写”能有实效。三是搭好舞台,创设活泼丰富的教学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进行单调的“读写”,那是索然无味的。本单元,宜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的形式,把整个单元看作“一篇”课文,几篇课文是其中的章节。教学进程,也不宜以课文的顺序为顺序,而宜以合理的逻辑为序,教学的基本思路:发动准备――自由阅读――综合实践。之所以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一是科技文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薄,我们往往觉得“没什么可教”,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进行拓展延伸;二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二、 单元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参见《教学参考书》p440~441)(1) 掌握课文涉及到的一些高新科技方面的常识;(2) 增强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树立投身科学、为国出力的志向;(3) 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明白要“善用科技、造福人来”。2. 使学生掌握序言的写法;能就课文的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作出自己的分析。3. 使学生掌握或进一步巩固基本的阅读方法,并促其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三、 单元总课时:12课时整体感知 1课时阅读方法交流学习 1课时自读、荐读 2课时读书交流评比会 2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走近科学 4课时自由作文 2课时第1课时单元整体感知教学重点:1、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使命感;2、整体感知单元内容 一、了解自己和公众的科学素养:1、教师下发一份《科学素养调查问卷》,学生当场完成。请按实际情况回答本问卷各个项目一、判断题1、 地心非常热。a对 b.错 c.不知道2、 人们呼吸的氧气来自植物。a. 对 b. 错 c.不知道3、 千百年来,地球上的陆地一直在缓慢地漂移。a. 对 b. 错 c.不知道4、 最早的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年代。a. 对 b. 错 c.不知道5、 抗生素能够杀死病毒。a. 对 b. 错 c.不知道二、选择题。1、 计算机病毒是:a 计算机程序 b 计算机部件 c 寄生在计算机中的微生物 d 不知道2、 dna是指:a 提供人体营养的主要物质 b 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物质c 控制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 d 不知道3、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a、废气排泄过量。b、人口过多造成空气污染。c、氟里昂的使用。d、不知道。4、 如果要确认一种高血压药物的疗效,最好的方法是a、征求患者的看法。b、用医药知识来进行证明。c、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服药,一级不服,然后观察、记录,比较两组的结果。d、不知道。5、你对算命之类:a、 非常相信 b、有点相信 c、说不清楚 d、完全不相信。 2、教师下发一则调查报告,学生阅读。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现状仍堪忧2004-05-21我国第5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历时一年多时间,5月19日终于得出结果。这是中国科协继1992年、1994年、1996年和2001年之后,于2003年按照国际通用方法,对全国(除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外)18岁-69岁成年公民科学素养进行的最新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虽然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公众整体科学素养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公众迷信程度仍然严重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98%,比2001年的1.4%增长了近0.6个百分点,比1996年的0.2%提高了近1.8个百分点。与历年相比,虽然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高,但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距离,处于落后地位。早在1985年美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5%,到1990年时,这个数字已经达到6.9%。此外,在对18个国家公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我国名列最后,仅18%。瑞典第一,高达70%。因此,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任重而道远。不仅如此,在调查公众对封建迷信相信的程度时发现:高达20.4%的公众相信(包括很相信和有些相信)“求签”;26.6%的人相信“相面”;14.75%的人相信“星座预测”;4.8%的人相信“蝶仙或笔仙”;22.3%的人相信“周公解梦”。年龄越大,科学素养水平越低需要指出的是,从被调查者的年龄上看,年轻人的科学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不同年龄段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科学素养的水平与被调查者的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大,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越小。如:18-29岁为3.7%,30-39岁为1.8%,40-49岁为1.4%,50-59岁为1.15%,60-69岁为0.5%。由此可见,面对飞速发展的21世纪,尽快“充电”,已提到每一个中老年人的议事日程。在对不同职业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调查时发现,学生及待升学人员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为15.6%;其他职业依次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有关人员、生产工人、商业及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相对而言,这可能与年轻人的受教育程度更高有关。一年中绝大多数人没去过科技馆“什么时候能让公众像迷足球和流行歌曲一样迷科学就好了。”著名物理学家赵忠贤院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从我们的现状看,要把科学变成像足球和流行歌曲一样通俗的东西,科普工作者还真得多费点脑筋。因为,这次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有92.3%的公众没有参观过科技馆,参观过一、二次科技馆的比例仅为7.2%;而公众参与科技周的人数仅为11.1%。令人关注的是,根据调查统计,在各种没去科技馆参观的原因中,门票价格并不像通常我们认为的是影响公众参观的主要原因(比例只有1.8%);而“本地没有”却占第一位,比例为57.7%;“没有时间”和“不感兴趣”占第二位和第三位,比例分别为17.8%和8.9%。看来,政府应尽快加大科普设施投入的力度;同时,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科普教育,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例如美国的黄石公园,在进门的时候首先对参观者进行地貌、地况及其成因的介绍,这就是一种科普。可是在中国的景点,听到更多的是仙女、天师的传说,甚至在向导游询问有关地理知识时也只能听到一声“抱歉,我不知道”。专家介绍,公众科学素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对科学知识的基本了解程度,对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将为有关部门制定科技、教育、科普等方面的政策提供可*的信息支持,也为国家制定发展规划和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科普研究所负责人表示,现在世界各国都把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作为国家科技战略之一。我们不仅要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状况,也要努力找到如何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途径。美国、日本、加拿大、原欧共体成员国等发达国家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工作十分重视,经常和定期地对本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并积累了大量的连续数据。美国的研究从1972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从来没有间断过。英国科学和工业馆中积累了长达170年的相关资料。学者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分析英国科技传播和经济、科技发明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中国科协联合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抓紧制定“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纲要”和“公民科学素质标准”(2049计划),使我国公众科学素质按照分阶段的不同标准逐步达到较高的水平。 ――信息源:《中国公众科技网》 3、请同学谈谈感想。4、教师小结:科教兴国,匹夫有责。二、整体感知单元内容1、过渡语:心动不如行动,爱科学、学科学,渠道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阅读。我们的同学中,有许多人喜欢阅读科普作品,尤其痴迷科幻作品。这里,我们奉上几篇反映“高新科技”的文章,那么,一起来吧!2、学生浏览目录、课文3、组织交流: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几篇课文,为什么?在本单元中你认为应当掌握哪些知识,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又希望老师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呢?4、教师小结,介绍下阶段的教学安排,征求学生意见。 三、布置作业:搜集关于几则“读书”的格言警句第2课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学重点:1、阅读的一般方法 2、《从小就要爱科学》 一、导入:1、提问:有句话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说明了什么?2、组织交流,引导认识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中也同样如此。3、提问: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有很多,你能讲出几句吗?4、组织交流二、组织学生学习阅读方法1、组织学生阅读p216的《阅读方法介绍》,要求:用勾画圈点法将要点划下,准备与大家交流。2、组织交流、评价3、引导:除了书上所介绍的方法,也许你还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可否拿出来与大家共享?4、小结:“方法”并不深奥,人人都能掌握;“方法”要学以致用,下面我们小试牛刀,用这两种方法阅读《从小就要爱科学》。三、组织学生阅读《从小就要爱科学》1、引导:虽然掌握了阅读方法,但独立面对一篇课文,我们是否仍觉得无从下手?那么,阅读一篇文章,一般从哪几方面入手呢?(引起注意思考即可,不要求学生给出严密的答案)2、教师明确:一篇文章,无非“文”(语言)和“质”(内容)两方面,我们既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和主要意思,也要学习文章的语言、布局等方面的优点,也就是我们既要弄清文章写的“是什么”,也要弄清文章是“怎么样”写的。后者往往被我们忽视,所以提醒大家注意。2、学生阅读课文2遍:第1遍,勾画圈点:生字词、词汇;关键句;佳句;段序;生疑处……(不必面面俱到,看有没有必要;不必到处勾画圈点,要精要、有价值。)第2遍,生疑发问:每人提2~3个问题(提问一要有价值,二要“小、新、奇、特”。)3、巡视、点拨4、组织交流(说明:教师要作两手准备,以防学生做得不在点子上。如果学生提问没有价值,教师可将预先准备的问题混在学生的问题中,让大家一起讨论哪些问题提得好,然后再一起解决问题)附:本文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①苏步青教授为什么说“从小就要爱科学”?②本文属于什么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应该怎么写?③“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从一定角度上看,这句话确实没错……”,这句话说得好不好,为什么?(一是比喻精妙,二是用语严密。)④“文盲”与“科盲”有什么区别?扫除“科盲”,从我做起,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避免自己沦为“科盲”?三、布置作业1、将课堂上所提问题整理在文后,自问自答。2、为自己和同学的练笔集写一篇序言。 第3、4课时自由阅读和荐读教学重点:1、自由阅读一篇或多篇课文2、推荐一篇关于“纳米技术”的文章 一、教师搭台,做好几个工作:1、明确这2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展示形式:①在后面三篇课文中自由阅读一篇或多篇课文,学习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主讲,准备上台讲课。②推荐一篇关于“纳米技术”的文章,写好推荐理由,参加评比。2、分组,以便开展合作。(说明:可以自由组合;人数4人左右,过少合作不起来,过多会人浮于事。) 二、学生自由阅读和荐读,教师巡视、指导、督促。(说明:教师的巡视、指导、督促切不要走马观花,要真正“深入群众”;事先要充分钻研教材,对于课文的重点、难点应该了然于心,在巡视的时候尽可能帮助同学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指导要掌握好分寸,既不要蜻蜓点水,也不要横加干涉。) 三、确定主讲人选;上交荐读作品。 四、主讲人在小组内试讲 五、荐读作品评奖(课后进行,可以由各组分派一名同学作评委。)第5、6课时读书交流评比会教学重点:1、自读成果交流评比2、荐读成果交流评比 一、活动准备:1、落实评委人选,组建评委会。评委会在老师指导下制定评比标准。(可以由讲课内容和讲课艺术两方面构成,两方面稍作细化但不必过细。)2、公布评委名单及评比标准。3、抽签决定讲课顺序。4、明确:讲课时间5~8分钟;一人主讲,小组成员可以作补充阐述。 二、自读成果交流评比1、各组主讲人按抽签序上台讲课,评委当场评分。2、宣布自读优胜小组,进行表彰。3、学生点评4、评委点评5、教师点评:各小组的优劣得失;学生讲课中出现的重要遗漏和错误。 三、荐读成果交流评比1、宣布荐读优胜作品,进行表彰。2、获奖作品在全班交流。 四、活动总结 第7~10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走近科学一、活动内容:1、问卷调查活动2、科普宣传活动(说明:两项活动,可以都搞,也可以任选其一;也可以分工搞,一部分同学开展问卷调查活动,一部分同学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二、活动准备:1、明确活动内容和成果展示形式:活动名称活动内容活动成果形式要求问卷调查针对一定的人群,进行一次科学素养问卷调查《科学素养调查问卷》针对性强,充分考虑被调查对象的特点《调查报告》能对调查数据作出统计和分析,文字表达清楚科普宣传针对一定的人群,确定一个专题,开展探究活动,搜集所需的信息并进行一定的加工,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科普宣传科技小报展(例如“科技下乡村”、“科技进社区”)内涵:信息的数量丰富、质量高;能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不是全盘照搬;针对性强、讲实效。版面:文字整洁清楚,讲究一点排版、美工。 2、教师提供信息搜集工具、教一些搜集信息的方法:①提供阅览室、电子阅览室。②教学生学会查阅书籍、查阅网络信息(如学生已经掌握,可以略去或者补充教一些上网的窍门)。③教师就相关的科技资料,开列一份书目、搜集提供一定数量的科技网址。 3、征集课题,师生共同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4、选题、分组:志同道合者组合成学习小组。(说明:教师要调控好人员的组合,避免一个学习小组的人员数量过多或过少,避免组合“唯亲”。) 三、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督促1、校内活动:设计《科学素养调查问卷》;搜集、加工科技信息,编辑“科技小报”。2、校外活动:问卷调查3、校内活动:撰写调查报告4、校外活动:科普宣传四、总结表彰1、各组自评,派代表上台陈述2、同学互评,教师补充。3、综合各方面意见,评出先进小组若干。 第11~12课时自由作文教学目标:学会自由的、有创意的表达。一、导入:1、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可见,在人们心中,自由最宝贵。今天我们的作文课,就给大家自由。2、板书“自由作文”。二、作文导引:1、启发:如果说命题作文和给条件作文是把大家关在笼子里,那么,自由作文就是把大家从笼子里放出来。两者各有利弊。关在笼子里,你没有选择权,但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出了笼子,选择无穷,反而又会无所适从。所以,大家别只顾高兴,现在,你得自己安排笼子外的生活了。2、组织学生学习教材上的写作知识短文《自由作文》,要求边读边思考:自由作文的“自由”,你如何理解?讨论后明确:文体选择自由、选材极为广泛、立意多向发散。3、小结:总之,自由作文在文体、题材、立意等方面的选择很自由。接下来我们得明白在这些方面我们都有哪些选择、怎么选择。4、组织学生思考讨论:(1)作文题材,也就是作文的内容,你准备写什么方面的?怎样的内容你最能写好?(启发: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大自然,亲情、友情,现实世界、幻想世界等等;从笼子里出来,你最想干什么?――说自己最想说的话、说自己的心里话,言不由衷、说假话其实很累。)(2)文体,有哪几种?你擅长哪种?(明确:采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3)“班门弄斧”、“飞蛾扑火”,人们一般是怎么看待的?你能有不同的看法吗?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明确:力求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三、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从旁作个别指导,也可以下下水。四、组织学生交流、反思、修改作文:1、教师出示评价标准。2、学生自改: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发现并改正错误之处,做到文从字顺。3、同伴互改:4人小组,互相修改别人的作文,写好旁批、总评,打好分数;讨论、推荐优秀作文。4、全班交流优秀作文:作者上台朗读小组出示意见全班同学自由点评教师点评五、布置作业课后对自己的作文作二次修改。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篇15
第六单元教案 常州市实验初中 朱苏兰 单元教学目标 1、 能比较本单元四篇课文的不同点,并说出每篇文章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2、 能用“吟哦讽诵”的方法来读悟课文。3、 能继续培养文学鉴赏能力,重点品味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并分析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4、 能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来进行阅读,逐渐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5、 能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继续提高欣赏自然、品味自然的审美能力。精、略读课文安排 精读第22、23课。略读第24、25课。课时安排 共12课时:第22课――3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3课时 第23课――2课时 诵读欣赏――2课时 第24课――1课时 写作、讲评――2课时 第25课――1课时 单元总结――1课时 第22课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说出文章所描写景物的特征以及作者抒发的情感。2、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章的空白处写批注。3、 用“吟哦讽诵”的方法来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感悟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 明确圈点勾画各种符号的具体作用。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2、 点评精要。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好本文的示范批注 教学过程 教学情境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第一块:走近朱自清 组织学生了解与本文有关的作家作品: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但是不能照本宣读,回答精要,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 学生可以带有关的资料 第二块:初当评论家 1、发示范批注的讲义,明确如何批注:①、介绍批注的常用符号;②、要针对揭示文章中心、表达丰富的含义和情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等语句进行批注;③、批注一般写在文章的空白处。 为了使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教师专门设计一张为本文作批注的讲义。 2、选择优秀的批注让学生交流。 3、组织学生汲取他人批注中的长处。 1、学习示范批注,然后在讲义上给本文作批注。 2、在班里交流自己的批注,对别人的批注提出不同的看法。 3、在受到启发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批注 教师发有关讲义。 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20分钟 第三块:试当播音员 播放示范朗读,然后让学生放开地、自由地、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 及时播放有关磁带。或运用多媒体条件来播放。 附注:《绿》这篇文章安排三课时,每课时的重点分别是:①初步阅读,②有感情地朗读,③深入阅读。本节课可能有些平淡,但教师千万不可为追求新奇而脱离语文学习的本质。本单元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样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所以本节课就是要让学生长时间地投入在文章的研读中,大胆地作批注。而这段时间里,不管学生写得如何,老师都不能去打断他们的静悄悄的思考。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一篇文章后,学生才能感悟到一些东西,他们的朗读才会有味。这节课一方面是在教学生圈点勾画地阅读,另一方面也是在为下一节课的大规模的朗读演练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情感。2、 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说出大自然的美,并表达自己对这种美的感受。教学重点、难点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将课文读熟练有网络条件的可以在论坛上开设“《绿》朗读演艺台”栏目。无网络条件的可以事先让学生在家里进行配乐朗诵,并录在磁带上,带到课堂。 教学过程 教学情境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第一块:走进朗读工作室 组织学生利用电脑将课文进行配乐朗读 1、 利用电脑将课文片段进行配乐朗读,制作成mp3文件。(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制作片段)2、 将文件上传到“《绿》朗读演艺台”栏目里。 学生可以带有关的配乐资料,要给学生充分的制作时间,15分钟。学生可以提前在家里制作朗读作品。第二块:朗读演艺台 1、组织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2、评选最佳朗读作品3、在全班播放最佳朗读作品 1、在“《绿》朗读演艺台”栏目里听其他同学的朗读作品。2、给最佳朗读作品投票3、欣赏最佳朗读作品并进行评价。评价时要紧扣作者对梅雨潭水的种种感情来评价。 教师提醒学生要文明上网。 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时间,20分钟。 第三块:放飞想象的翅膀 组织学生通过听、读课文,谈自己似乎看到的梅雨潭的胜景。 1、大胆想象,用恰当的词句来描绘自己想象中的美景:比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使语言形象生动。2、表达自己处在大自然美景中的种种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给关键语句作批注,且批注语言表达较前两节课有进步2、 能在阅读同类文章时作有个性且精彩的批注3、 能学习本文的语言风格,写一篇山水风光的习作。教学重点、难点 批注、写作 课前准备 准备同类文章《那满山遍野的绿色哟》(纳兰风清) 教学过程 教学情境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第一块:批注擂台赛 1、组织学生给《绿》的部分语句作批注(教师将课文的部分语句印在讲义上)。 组织学生评议: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最佳批注(有明显进步的也可以展示)。 2、组织学生给《那满山遍野的绿色哟》作批注,并组织交流。 在讲义上给《绿》的部分语句作批注。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修改批注。并选送最佳批注(或有明显进步的批注)给老师。 2、在《那满山遍野的绿色哟》一文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作批注。在班里大胆朗读自己的批注。发有关讲义 第二块:自然写作园 组织学生选择大自然中的一种色彩进行写作。组织学生讲评作文。 学习《绿》的语言风格,写一篇关于山水风光的习作。 可以提前一天将习作要求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 要给学生充分的写作时间,30分钟 附 :《那满山遍野的绿色哟》纳兰风清在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里住久了,难免向往大自然。早就心仪兴隆山那重峦迭嶂、一望无垠的绿色,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去。前不久应朋友之约游兴隆山,时间正值盛夏时分。一大早,我们就兴致勃勃地上路了。与美邂逅也是一种缘份。当我们还沉浸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喜悦中时,迎面兴隆山满山遍野的绿色卒不及防地向我们扑天盖地而来。终日生活在钢筋水泥包围之中的我们,乍一进入这绿色世界中,整颗心都葱茏成了一片绿洲。 一时间,来不及细想,只感到一跤跌进了绿色的世界中。放眼之处皆为绿色。深深浅浅、浓浓淡淡、郁郁葱葱、苍苍翠翠,绿得那样风情万种,绿得那样千娇百媚,绿得那样惊心动魄,绿得连空气都染上了一抹微绿,绿得人五脏六肺都有了绿意。不禁惊叹这世上竟有这么多种绿色,再高明的丹青手也调配不出,就那么千变万化地参差着,铺展到我们眼前,养眼更养心。 兴隆山整个一个树的世界,着眼处皆是树。高的矮的粗的细的、粗旷的清秀的挺拨的妖娆的,那样的井然有序错落有致,仿佛押着韵,看着看着心中不由诗声四起。魂似也被这满眼的绿诱出了窍,不思归。 这里的绿,仿佛绿得有了气味,绿得有了质量,吸一口,满鼻异样的绿香,熏透人的肺腑,掬一捧似可以揣入怀里带回家中,迈开步,仿佛就能踩出绿色的脚印,此时连思绪也染上了绿意。对来自闹市的我们,这是多么奢侈的享受。 从不知道,绿也似美酒能醉人,那剩下的大半天,我们几人就那么陶醉在这无边的绿色中,连话也很少说,静静地痴痴地为绿色着迷。 直到天色渐晚,到了不得不归去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向满世界的绿色告别,魂却仿佛失落在绿色深处找不回。心中默默地与绿色相约,来年再见。 山脚有河,河上有桥,桥旁开满了野花,为兴隆山做了个最诗意的笺注。 乘车离开兴隆山许久许久,仍沉醉在绿色中未醒,想来,当晚的梦中,色调定然是一色的绿。呵,兴隆山那满山遍野的绿色哟!何日再相逢! 选自《2002年中国散文年选》 第23课囚绿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2、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教学重点、难点 1、 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2、 批注 课前准备 让学生查找陆蠡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情境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第一块:与陆蠡相识 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 学生谈完后,教师强调本文中所蕴藏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但是不能照本宣读,回答精要,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 学生可以带有关的资料 第二块:讲述与绿藤的故事1、组织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来熟悉课文,再现作者与绿藤相处的情景。邀请两三位学生上台讲。 情境导入语:悲欢离合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草木非人,但它们却永恒地在演绎着生命的故事。《囚绿记》中,作者和绿藤间有着怎样动人的镜头呢?请你熟读课文后,用生动的语言(不看书本)来向大家讲述一下作者与绿藤的故事。 2、组织分析三位学生在讲述故事重点内容安排上的共同点。 3、提升学生的认识: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描绘绿藤的执着呢?绿藤象征什么?作者通过讲述特与绿藤的故事到底要抒发哪些情感呢? 1、学生先熟悉课文,然后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练习几分钟后,争取上台向全班同学讲。语言要生动,表达要连贯。 2、抓住共同点思考分析。结论提示:对绿藤的执着的描写;作者对绿藤的感情。 针对三个问题,可以查资料,可以与同桌讨论分析。 为增强效果,可以用录音机为部分同学配乐。 第三块:再当评论家 1、组织学生围绕课堂讨论的重点为本文作批注。 2、 组织交流批注。 1、认真写批注。 2、大胆发言,积极交流。 要求学生批注要做得整洁,以便于自己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本文关键语句的含义。2、 能分析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3、 能比较《绿》与《囚绿记》两文在语言风格、作者抒发的感情等方面的异同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特点;比较阅读。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别人对《绿》、《囚绿记》的评论 教学过程 教学情境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第一块: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1、情境导入语: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有抱负的青年作家陆蠡的内心是压抑而痛苦的,情感是复杂的。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他的种种情感。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走进他的心灵世界,抓住有关语句来剖析他的情感。 2、组织交流批注 1、学生作批注。 2、积极交流部分重点提示: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这段话如何理解?【分析】现实生活使“我”尝到人生的挫折带来的苦涩滋味,“我”的心中产生的苦闷、忧郁的情绪。但这可爱的“绿叶”使“我”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和愉悦,“我”暂时忘却了痛苦和烦恼,沉浸在生命的宁静与淡淡的喜悦中,并认识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挫折终会成为过去,明天一定是美好的。第二块:比较阅读 1、组织学生比较《绿》与《囚绿记》两文在语言风格、作者抒发的感情等方面的异同点,要求写成小短文的形式,字数在300字左右。 2、组织交流 1、在笔记本上写文学短评 2、交流评价 布置作业: 阅读《陆蠡故居》,作适当的批注。 附:陆蠡故居刘长春 我在天台县县长任上的时候,曾经瞻仰过陆蠡的故居。 那一天我到平桥镇检查工作,时间很充裕,便想起这儿曾是陆蠡的血地,他奇特的人生秉赋应该是来自周围的这片山水――这是我读黑格尔《历史地理》的一个启示。于是,我和陪同的一位朋友直奔岩下村而去。 说陆蠡奇特,有一点儿根据。十岁时,他被人目为“神童”;上大学时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身后却留下了“绝代散文家”的美名;同时,翻译了法国诗人兼小说家拉玛尔丁的长篇小说《葛莱齐拉》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罗亭》和《烟》等名著。第一次读他的《竹刀》,那位无名的年轻人为了山民的利益将竹刀深插进*商的肚子里,在公堂上又将竹刀同样插入自己手臂的勇敢与坦然,就曾经让我十分惊异。扳指计算着陆蠡的年龄,感受的却是一个青年的强烈爱憎与勇于承担的刚烈。那时我就觉得如此写实的人生场景只能来自于生活,而无须什么深奥的技巧。一篇激动人心的散文,究竟需要多少技巧?我说不明白,然而我知道它来源于作家的那一颗心灵。陆蠡曾说:“世界上,应有更高贵的东西。”高贵的是心灵的性质。难怪李健吾先生作出这样的评价:“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玉般的心灵。” 今天我终于走近了陆蠡,走进了这位作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人觉得那样地亲切、熟稔而又充满神秘。 这座始建于民国初期的三合院,属于典型的江南民居的建筑构架。推开大门,没有听到读书声,也没有听到孩子奔跑上气不接下气的喘息声与铜铃一样的笑声,昔日的喧闹在时间的河床里沉寂了,就像流水淹没了礁石。我忽而想起,陆蠡离开家门都已经数十年了,这里曾经有过的悲欢离合,如秋风掠过树梢的一阵叹息消失得无影无踪。走过杂草丛生瓦砾满地的天井,我忽然发现一株生长于石缝中的藤萝,它舒展开折叠的绿叶,有如倾泻的一道绿色瀑布,从东侧屋外的墙头飞流直下。我记得陆蠡是喜欢而且留恋于绿色的,他曾经写下的《囚缘记》,也就是为了在孤独中留住那片绿色和它对语,于是孤独随之消失在绿色生命的伸展里。由是,我也就了解了他的希望与快乐。一个内向与深沉的人,整日耽于思索,是不希望有更多的人惊扰他的。轻轻的,我把脚步放轻,然后走进厅堂、登上楼阁,一眼又瞥见窗外挺立的山岗与终年不断的溪流。当年,陆蠡就经常站在这里,眺望这山这水,相对无言,除了陶醉,还有在宁静中自由放飞的憧憬。在杭州读书,在厦门教书,在上海编书、写作,多年在外漂泊。他总是“如怀恋母亲似的惦记起故乡的山水”,在它面前“总是可以照见我自己。”――因为故乡的山水是进入他的灵魂与血液的东西。 我在这空落与破败的院子里徘徊,墙外绿黄斑驳的枫树在风中摇曳,夕阳的余晖映着一角青苔暗长的高墙,又把它的影子投射于庭前。我不知道,七八十年来,也是在这条长长的围廊上,曾经走过谁?曾经有谁邂逅?曾经有什么样的抚今追昔?我进来时,大门早已紧闭,不,是虚掩着,人去院空。一切都留在了昨天,而昨天已经古老。走出陆蠡故居,我对身边的朋友说: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陆蠡? 陆蠡是1919年初秋走出故居的,从此他就永远没有回来。 有家不归的人,一定有他自己的追求。 ……是1941年的夏天,丧偶五年多后的陆蠡在上海“孤岛”再婚。婚宴上,人们第一次看见他穿了新袍子,手里提着酒壶不怎么娴熟地为宾客斟酒。他本来是不喝酒的,可是他却丢下一句使人一想起来便不禁要流泪的话:“等抗战胜利了,我们要买大缸大缸的酒,排在门口,任过路的人随便痛饮!”八年抗战,终于如他瞻望的那样迎来了胜利,可是陆蠡却在他婚后的两个月后突然地失踪了。 陆蠡的朋友巴金、黄源、柯灵、许杰等四处打听他的下落,登了广告寻人。听说他进了南京的监狱,天气冷了,怕他受冻,朋友又把棉袍子寄去,结果退了回来,退件的理由是:查无此人。 有家不归的人,他到哪里去了?后来,我们才知道,他负责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遭受了日本宪兵的大搜查并被抓去了两名员工,为了讨回一个“公道”,他竟上门说理去了,一去从此不返。他的朋友吴朗西说过这样一句话:“他的个性是死硬的,在任何强暴的前面是不会低头的。”陆蠡的死,想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忽而,我又想起《竹刀》里的那个无名的年轻人,因为官府不相信竹刀能刺人,“他拿了这竹刀捏在右手里,伸出左臂,用力向臂上刺去。入肉有两寸深了,差一点不曾透过对面。复抽出这竹刀,掷在地上,鄙夷地望着臂上涔涔的血,说:‘便是这样’。”――表里如一,简白传神,一个反抗压迫者的形象,铁骨铮铮地站到我的眼前。 陆蠡之文,一如陆蠡之人;陆蠡之人,亦如陆蠡之文。 从陆蠡的故居走出,往事如水沿着记忆的裂缝流动起来……一抬头,眼前又见一条蜿蜒的清流,一条清澈的非常非常纯粹可以照见人面与眉目的流水,那是始丰溪――天台的母亲河。它从大山发源,曲曲折折,奔奔波波,流到了陆蠡故居的门前,然后又在这屹立了亿万年的岩岗峭壁下,绕了一个小湾,挟带着风声与豪笑,直奔东海而去…… 一晃八年,我没有再见陆蠡故居。难忘它,写信给天台的朋友让他给我拍张照片,以慰思念。照片里的陆蠡故居更加颓败了。它让我长留一个遗憾:我在县长任上时应该拨点款整修一下,派个人管理它,现在却难以办到了。在时间的风吹雨打下,在满地落叶无人扫的时候,陆蠡烈士的故居还能坚持多久? 第24课环球城市风行绿墙 共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说说什么是“绿墙”,世界各地的“绿墙”各有什么特色。2、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章的空白处写批注。3、能为自己生活的城市设计“绿墙”。教学重点、难点 1、 说出世界各地绿墙的特色。2、 造成中外围墙不同的历史根源与文化根源。3、 批注课前准备 师生准备有关绿墙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情境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第一块:了解绿墙 第二块:介绍绿墙1、 情境导入语:同学们,作为常州的一员小公民,你能说说今年我们常州的城市建设方面的口号是什么吗? 答案――创建省级首批生态城市。 创建省级首批生态城市是许多围墙都透绿了,这说明常州能跟上世界的流行风,推行绿墙。 2、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就 “什么是‘绿墙’?世界各地的‘绿墙’各有什么特色?”这两个问题作批注。 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上台介绍自己带来的有关绿墙的图片 1、谈谈自己对常州当前的围墙透绿问题的了解。 2、 阅读课文,做批注然后交流回答批注内容。 先在小组里介绍,然后推举代表上台介绍。 第三块:建设绿墙 1、 组织学生根据课文比较中外围墙的不同,并分析造成其不同的原因。 2、播放常州城市建筑录像,要求学生为常州建设生态城市而设计有特色的绿墙。1、 根据课文积极回答。 2、为建设家乡大胆献计献策。。 录像时间控制在3分钟。 第25课一双手 共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简明扼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 能针对“一双手”的种种描写作批注,并说出文章抓住“一双手”来刻画人物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特征刻画人物2、批注 课前准备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乌马河的传说》 教学过程 教学情境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第一块:《乌马河的传说》读后感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读《乌马河的传说》的收获 抓住一两点来谈,不必面面俱到。 事先要了解部分学生的读后感。 第二块:与林业工人握手1、组织学生熟悉课文。 2、让学生简要谈谈《乌马河的传说》与本文在写作特色上的异同点。 3、指导学生针对“一双手”的种种描写作批注,并思考文章抓住“一双手”来刻画人物的原因 。 1、学生阅读课文一两遍。 2、比较《乌马河的传说》与本文在写作特色上的异同点,作口头回答。 3、作批注,并思考老师布置的题目。 第三块:园丁赞歌 组织学生写写我们城市的绿化工人。 从抓住一个特征来写,字数在300字左右,不追求文章结构的完整。 事先要布置学生去细心观察绿化工人。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篇16
第六单元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资料的搜集非常重要,拥有一定的相关资料不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另外,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课文的学习到完成口语交际和习作,无不需要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学创造的说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文21、太阳22、月球之谜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24、果园机器人语文园地六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5、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6、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科技的兴趣。7、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8、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9、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2、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3、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4、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体会网络的神奇。5、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6、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7、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课题:21、太阳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教学难点: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课题导入: 出示课题 《太阳》齐读课题直接导入2分二、交换资料,相互学习 ◊ 你对太阳有哪些了解?学生结合资料分小组交流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开始,激发学生兴趣8分三、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 ◊ 自学 ◊ 重点讲解形近字:低、底、抵 形声字:殖(植、值)蔬(疏) 较(郊、胶) 注意区分:抵――氏自学生字, 对比记忆。10分四、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 课文写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读书后,说说课文的大意。读中感知10分五、规范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练习书写生字加强记忆, 规范书写。10分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 板书:太阳 ◊ 谈话: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这个落下去,那个升上来,人们热得受不了,就请来一个叫后羿的人,射下了九个太阳。还留下一个。你们说这可能吗?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太阳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齐读课题传说导入,激发兴趣。2分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文章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的? 板书:特点 关系回忆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根据理解回答回忆所学,了解大意。5分三、讲读第一大段。 默读思考: 这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是怎么介绍的? ◊ 讲读第一小段。 1、指名读。 2、这小段重点介绍了什么?(板书:远)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3、“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远……”为什么用“其实”呢? 4、指名读第一小段。 ◊ 讲读二、三小段。 按同样的阅读方法,看二、三小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读第二小段。 2、“抵”是什么意思?(查字典) 3、你怎样理解这段的内容? 板书:大 4、为什么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呢? 5、指名读第二小段。 6、指名读第三小段。 7、你怎样理解这段的内容? 板书:光 热 ◊ 默读、思考: 文章这三小段都介绍的是太阳的特点,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老师小结:作者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写得生动、真切。边读边思考 说说自己的想法 谈谈自己的理解 有感情的朗读 按照阅读方法,进行自学 查字典,读出答案 谈谈感受 说说自己的想法 谈谈自己的理解 说说文章使用的方法读中思考,理解感悟。 学习运用,阅读方法。 交流学习, 学会总结。18分四、讲读第二大段。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文章是怎样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的,我们看课文第二大段。 ◊ 指名读第四小段。 提问: 1、文章的第一句话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从哪里看出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板书:植物动物 人 3、煤炭的形成和太阳有什么关系? ◊ 指名读五、六小段。 1、这两小段说明了什么? 板书:云 雨 雪 风。 2、前面讲到太阳和植物、动物、人的生存有密切的关系,云、雨、雪、风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 指名读第七小段。 这小段介绍了什么? 板书:杀菌 老师小结: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 (看板书)提问: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有关系的? 老师小结: 太阳与植物、动物、气候、杀菌的关系,这些都说明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 讲读最后一小段。 我们看文章的最后一小段,得出总的认识是什么? 1、齐读。 2、指名读第一、二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与以上小段的关系? 3、第二大段是什么样的段式呢? 4、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起什么作用?说出自己的看法 概括地说一说 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试着总结一下 学着总结文章的内容 说说,交流一下 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想好后说出来 读课文 说一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学会观察,总结段式 说说自己的理解读中思考,理解感悟。 学习运用,阅读方法。 交流学习, 学会总结。15分板书:
21、太阳
特点:远、大、热 关系:动植物、气候、杀菌 课后小结:课题:22、月球之谜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准备:挂图、卡片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交流资料、相片激发学生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7分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 卡片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 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 游戏:猜一猜。 从学生的描述中猜测他讲的是哪个词语。自由轻声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认读生字和词语。 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一人描述,其他同学猜一猜。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尽快记住、了解字词。15分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1、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 选择内容读给同桌天听。 ◊ 小组合作,展示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兴趣,了解课文内容10分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 指导书写词 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读中理解词语。 观察后练习书写。进一步理解词语,练习书写。8分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回顾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回忆课文内容回忆课文内容,更好的学习课文做准备。2分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1、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 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 ◊ 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 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 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各小组交流学习。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朗读相关段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合作、交流能力。20分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 ◊ 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注: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继续质疑 发表意见拓展延伸,鼓励质疑。5分四、指导写字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对比区分 ◊ 练习书写更好记忆区分生字。8分五、积累词语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自己读一读要积累的词、句。 ◊ 抄写好词佳句。积累摘抄,扩大知识储备。5分板书:
22、月球之谜
遐想――探秘月球――继续探索 课后小结:课题: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信息、网络、遍布、信箱、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赞叹、恋恋不舍、新奇、功能”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科技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体会网络的神奇。教学准备:挂图、卡片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题导入1分二、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加引号?质疑问难激发兴趣。3分三、学习生字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后交流学习成果: 形声字:寄、敞、箱、盯、眯 形近字:落、络;悟、捂、语;秒、沙 解词:迫不及待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15分四、初读课文,了解大意² 边读边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读课文后试着回答。了解课文内容。8分五、规范书写生字教师巡视,适时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熟练掌握生字词。12分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创设情境,感知理解² 初步感受,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² 诵读课文,感知全文,抓住重点段。² 再读课文,说出最感兴趣的部分。感受,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诵读课文,找出重点段。重点研读重点段,和兴趣相同的同学读一读。形象感知网络,突出重点学习,节省教学时间。10分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讨论1、 读完课文后,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2、 师生共同整理归类,将所提问题进行“大家来讨论”。² 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² 网络有哪些用处?² 怎样用电子信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3、学生对关注问题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分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15分三、汇报交流,展示成果² 总结全课,激趣引伸。² 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研究成果。² 相互交流、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5分板书: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网络:旅游、购物、新闻、军事、科学…….电子邮件课后小结:课题:24*、果园机器人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准备:挂图、卡片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² 师:电脑真神奇,不仅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出示图片) ² 师:你们知道机器能干些什么吗?那这个机器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果园机器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激情导趣5分二、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² 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 ² 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² 想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分组读,并说一说。 ² 自己阅读。 ² 按提示自学,自读自悟。 ² 注意质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10分三、讨论与交流 1、交流自读疑难。 ²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 ² 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泡泡”。 2、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生汇报。 边听边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加强学生间交流。15分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²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² 展示: ² 齐读课文。边读边找 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进一步感知课文,加强理解。5分五、综合拓展 1、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² 小组交流; ² 班级交流。发散思维,培养想象,激发兴趣,促使学生查阅资料。5分板书:
24*、果园机器人
机器人:摘果子――电池――吃果子――糖――电
课后小结:课题:语文园地六课时:4课时教学目的: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谚语。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教学准备:图片、卡片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吧! 自己根据喜好给机器人取名字。导入激趣2分二、创设情境,明确要求我们应该怎样介绍自己的机器人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要求: ◊ 对机器人的样子和本领的想像要既奇特又合理。 ◊ 要说得清楚明白。分小组讨论 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3分三、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 教师介绍一种机器人的样子和功能。 ◊ 你们听了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认真听 自由发言示范引导,从中感悟。5分四、展开交际,多维互动1、学生练习,重点说清机器人的样子和本领。 2、评议要求: ◊ 想象奇特合理; ◊ 说得清楚明白; ◊ 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自己说 ◊ 同桌说 根据要求全班评议。大胆想象,交际评议。30分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激发兴趣,拓展思路◊ 同学们,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像,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 小结:本次习作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是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就可以。自由说说自己感兴趣的一样东西。 激发习作兴趣,明确习作内容。5分二、明确习作要求◊ 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以自己拟定题目。 ◊ 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的顺序。明确要求5分三、说出想象,口头修改◊ 教师示范说 ◊ 请你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听后提出修改意见。 分小组交流。交流、修改10分四、自主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并在浏览中寻找典型习作。学生自主习作。自主习作30分五、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 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画。 ◊ 自我评价成绩。学会自我修改和评价。5分六、引导互评 1、出示互评要求: ◊ 给对方评价 ◊ 在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 ◊ 写两句评语 2、小组交流,评出优秀 3、当众朗读佳作,给予鼓励。 根据要求互评 分小组进行交流,并评出最佳习作。学会倾听, 真心评价。25分
第四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我的发现◊ 自读,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 ◊ 出示卡片 ◊ 你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 ◊ 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自读后交流 看卡片读准字音 和同桌说一说 小组比赛写词语并交流。了解多音字在语言环境中的使用。10分二、日积月累1、读读认认 ◊ 自读韵文,做到正确流利。 ◊ 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 出示生字卡片 2、读读背背 ◊ 自读谚语,做到正确。 ◊ 你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 对读,练习背诵。自由读 同桌互读互听 小组内认字,并说认字窍门。 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生字。 自由读 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对读,练习背诵。积累识字窍门,积累有关天气的谚语。15分三、宽带网1、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2、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3、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 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 翻阅并整理 ◊ 自己练一练 ◊ 轮流发布 ◊ 评选最佳 ◊ 小组优胜者上台发布 ◊ 其他同学根据需要发问关注科技发展,了解科技知识。15分课后小结: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篇17
单元学习目标:
1.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2.初步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能运用联想和想像扩展文章内容,丰富课文内涵。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和看法。
4.体味和推敲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学会婉转拒绝。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天上的街市》2课时
《七颗钻石》1课时
语文活动:讲故事比赛1课时
《蔚蓝的王国》1课时
《皇帝的新装》2课时
写作:想像3课时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1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教材分析:想像,是指对已知的事物形象经过思维加工,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奇妙的想像能给人类心灵世界以自由,让思维的触觉上天入地,涉古历今,从而求新立异,为人类创造出新形象、新思想、新启迪的翅膀。本单元主题词激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材料,驰骋想像的热情,4篇名家手笔既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又视通八极,心游万仞,并且把深刻的哲理告诉给大家。《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成熟的现代格律诗。诗作写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诗人郭沫若感到极大愤怒。他在五四时期对祖国的憧憬归于破灭,一度的兴奋激动陷入苦闷 徨,但他依然不倦地探索和追求,诗人在对生命的沉思中调动起丰富的审美想像力,以新的灵感的方式改变视觉感应中的秩序。不仅用眼睛眺望,而且以心灵感受星空,从地上的街灯到天上的街市,由街市上的物品到街市上的人,虚实交错,展示心目中的天国乐园,特别是牛郎织女的幸福美满、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更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劳动人民命运的同情的进步思想。诗歌清朗仪隽美的立意想像及和谐悠扬的音律,使人在神异的幻景中感受到悠远的真情。《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作者观察自然界在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蔚蓝的王国》是“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屠格涅夫的一首散文诗。作者以真挚的爱心饱蘸激情地描写了“梦中”的平静、安详、美丽的大海和快乐、幸福、年轻的人们,在自由、活泼、清新的行文中赞美青春,歌颂爱情,追求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表达岁月已逝的人生慨叹,用梦幻手段把作者充满爱的内心世界在充满神奇、美丽、爱情的蔚蓝王国里展示出来。从而激励读者在行云流水中去感受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美情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想象的魅力。《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力作之一。作者从纯洁的童心出发,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来反映生活,用带有强烈动作的语言来展开情节,叙写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被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身裸体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激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员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启示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说真话。使学生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设计:第1学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1 明确任务。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以及发展性评价手册。2 浏览目录、课文等。巡视,指导。3 讨论,交流。讨论: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4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1 谈感受(自己最感性趣的内容,印象最深的内容)。问题情境: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2 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3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二十二、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目标要求:
1、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教学重点:
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82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读,初步感知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2、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师生齐读。
三、诵读,理解诗歌大意。
1、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一、二节。
⑴“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表明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⑵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节诗中的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
⑶诗人又是怎样写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解第二节诗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⑷诗人描绘想象之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天上的生活繁华富庶,美好幸福,令人无比向往。
2、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第三、四节。
⑴这两节诗又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想像,描写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⑵请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绘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淌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白天,他们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3、诵读全诗,再现诗人联想、想象的过程。
四、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1、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何不同?
――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穿插介绍写作背景。
――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志士仁人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运动的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现状,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凝望星空,他写下了这首诗。
――表现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美读,背诵:
1、配乐朗诵,再现诗人的思想感情。2、学生背诵全诗。
六、课堂小结:
诗人巧妙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地上联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业 :
1、联想想像训练。
①深秋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联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些什么?
②一根小小的蜡烛,却能划破无边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蜡烛,我就会联想到 ,想到他(们) 。
2、课后练习:一、二;3、《训练册》
附:板书设计 :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星空》
联想街灯(明)→(闪)明星
光明
明星(现)→(点)街灯
自由
想象街市(美丽)→物品(珍奇)
幸福
天河(浅浅)→牛郎织女(来往)
美好
流星(灯笼)→牛郎织女(闲游)
八、教后反思:
二十三、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俄)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能复述故事;概括探究课文主旨;培养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图片与投影辅助教学;
教学安排:一课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列举有爱心的人和事,激发他们对待生活要充满爱心。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它们闪闪烁烁,似乎想要告诉我们无数的秘密。你知道有关一些星星的秘密或者故事吗?(学生谈)是的,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出示大熊星座的投影片)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介绍大熊星座的来历: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个美丽的少女,叫卡力斯托。她成天跟着狩猎女神在深山密林中追逐野兽。有一天,天上最大的神宙斯从这儿经过,他爱上了她。后来,卡力斯托便怀了孕,不久,她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取名阿卡斯。这件事被宙斯的老婆神后赫拉知道了,女人的嫉妒心使她再也按奈不住,她便来到密林,使用法力把这个美丽的少女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大狗熊,临走还抢走了她的儿子阿卡斯。过了15年,阿卡斯已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少年,神后便设法使他们母子俩在林中相会。阿卡斯来到卡力斯托所在密林中打猎,卡力斯托一眼便认出眼前的少年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张开双臂去拥抱他,阿卡斯看到一只大狗熊向他扑来,便张弓搭箭准备一箭把她射死。危急之时,宙斯来了,为了拯救她们母子俩的性命,也使用法力把阿卡斯变成了一只小狗熊。阿卡斯一变成小狗熊,马上认出眼前的大狗熊是自己的母亲,于是扑上去,娘俩紧紧地偎依在一起。为了使其母子免受神后加害,宙斯把他们提升到了天界,并且给了他们两个荣耀的宝座,这就是大熊座和小熊座的来历。)
可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另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他重新阐释了大熊星座的来历。一起去感受吧。
(二)整体把握:
1、学生分散朗读,四人一组,每人一节,一生读,其余三人听。再推选代表朗读。
(让学生在书上注好音;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准字音:
①干涸(he)②水罐(guan)③绊(ban)倒
④舔(tian)净⑤一瞬(shun)⑥咽(yan)了
⑦唾(tuo)沫(mo)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让水的感人故事。
(三)课文探究:
出示探究题,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
1、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2、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3、是什么让这个罐变得如此神奇?为什么?
明确:女孩→母亲(孝心)母亲→女孩(母爱)女孩→小狗(善心)女孩→陌生人(爱心)
4、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朗读并说说理由。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5、小结: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童话)
提示:爱心像北斗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四)拓展延伸:
提示:
这个罐子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周围的人都充满了爱心,是“爱”让这个罐子变得神奇起来。同学们,你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许多充满爱心的事,请把你知道的和“爱”有关的故事讲给我们大家听,好吗?
(五)当堂作文训练:
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
1.文中小姑娘找水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如果你是她会梦到什么?
2.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写出上帝的心理活动。
3.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欣喜之景。
4、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成怎样的世界?
(六)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歌词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七)作业 :
1、发挥想象,另创一个故事,讲述大熊星座的来历。
2、《训练册》
3、练习:一、二。
教后反思:
二十四、蔚蓝的王国
屠格涅夫(俄)
教学目标 :
1、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对大海的艺术描写。
2、品味、感悟散文诗的优美的艺术和作者奇特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在文章当中寄托的美好感情。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
屠格涅夫由“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之称号。毫无疑问,在屠格涅夫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小说创作占领这重要的地位。其实,他的散文诗的价值并不比小说逊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诗――《蔚蓝的王国》
二、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对大海的艺术描写。
2、感受作者在文章当中寄托的美好情怀。
三、教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或者范读课文。
2、你从刚才的朗读中了解到了什么?
3、你有哪些疑难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
(二)朗读课文,把握内容。
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蔚蓝的王国的?
1、朗读课文。
2、小组讨论归纳。
3、共同交流
4、再次质疑,共同解决。
总体分析:
明确:一(1)抒发对大海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二(2―6)写“我”和其他人在大海上快乐的行为。
(写海写人,以写人为主。大海是平静的,安详的
美丽的。人是快乐的幸福的年轻的。写大海是简
笔勾勒,写人侧重于写人的感受。)
三(7―11)写大海上见到的神仙世界
(写人写海,以写海为主。文章着力描写了一个海
上的神仙世界。写海岛,写鸟,写花,写“女人的
声音”,写眼睛会闪出亮光,脸上会现出笑容的他,
把一个充满神奇,充满美,充满爱的世界写的真正
如天堂一般。我们不能不陶醉于作者笔下的大海,
也不能不折服于作者的语言魅力。)
四(12)再次抒发对大海的热爱。
(三)精读课文,巩固理解:
1、“并不是风在推动它前进;驾驶他的是我们自己无忧无虑的心灵――我们心中稍一动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飘到哪里去,他像是有生命的东西,完全听从我们的使唤。
驾驶小船的不是风而是心灵,这可能吗?你是怎样理解这种现象的?
明确:驾驶小船的不是风而是心灵,随着人的心意前进,人们的心灵在大海上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
2、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流水――所有的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连续写天空、海洋、风帆、水流等没有生命的物来倾诉爱情,而且要连续倾诉两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连续写天空、海洋、风帆、潺潺流水等一些没有生命的东西在倾诉爱情,作者是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大海得可爱,充满了青春的魅力,带给人们无限的快乐和幸福,也表现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和陶醉。
(四)小结:
从刚才的学习中,你觉得的那些地方写得比较好?为什么?(让学生在讨论回答中自我小结。)
四、作业 :
1、熟读课文,想一想《蔚蓝色的王国》和《天上的街市》所想象的世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第二课时
一、学习要点:
1、奇特的想象
2、优美的语言
3、比较阅读
二、新授:
(一)检查作业 ,导入 新课:
思考:
《蔚蓝色的王国》和《天上的街市》所想象的世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讨论明确:
1、相同之处:两者都描写了想象中的美好的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理想,都是把想象中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作对比。
2、不同之处:《蔚蓝色的王国》通过想象所描绘的内容是生活中的确存在的事物;《天上的街市》通过想象所描绘的内容是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前者是以“虚”写“实”,后者是以“虚”写“虚”;《蔚蓝色的王国》所描写的想象比较具体,内容比较丰富,《天上的街市》所描写的想象世界,只是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进行简笔勾勒,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更大。
(二)进行朗读,体味语言:
思考:
这篇课文描写蔚蓝色的王国,运用了许多形容词。把他们圈点出来,想想这些词为什么用得好?
1、运用形容词:蔚蓝、光明、青春、幸福、精美华丽、年轻、快乐、和煦、愉快、精美绝伦、五彩缤纷、甜滋滋……
2、这些词语运用得好,是因为作者运用这些词语充分描写了想象中的世界。
(三)继续朗读,理解主题。
(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1、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2、赞美美好的青春生活。
3、歌颂爱情的美好。
4、表达岁月易逝的人生感慨。
(四)比较阅读:
老人
阴暗艰难的日子来临了……
自己的疾病,亲人的痛楚,老人的凄凉与暗淡……你所珍爱、你为之献身的一切,正在一去不复返的衰败和瓦解。
生活已经走着下坡路。
怎么办呢?痛惜?悲伤?与己、与人,这都毫无用处。
在那枯萎、虬曲的树干上,树叶变小变稀了,可是依然那样翠绿。
你也收缩起来吧,走向内心,沉缅于自己的回忆之中吧――在那里,在凝神沉思的心灵深处,你往昔的、只有你一个人理解的生活,将会在你面前现出他那芳香的仍然新鲜的绿意,闪现出春之爱抚与活力!
但要警惕呀……可别朝前看,可怜的老人!
1、朗读。
2、讨论交流:这则短文与课文有何异同?3、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开拓创新,获得新知。
三、作业 :1、练习:一、二;2、《训练册》
四、教后反思:
二十五、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丹麦)
教学目标
①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
②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③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教学重点
领会作品内涵,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学习默读课文与朗读课文。
②学习生字。
③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新课
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在大街上游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这一故事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作者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二、整体感悟
①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在默读前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a.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回视、不指读。
b.速度要快,每分钟约500字。
c.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d.圈出不会认读的字。
②教师板书重点字,教学生认读。
炫耀妥当分外滑稽陛下御聘头衔爵士勋章
③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指导简单评析。
[要求]:分别担任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小孩子、其他人、旁白。
a.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准确表达语气。
b.听读的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出故事大致情节。
④请学生复述课文并作简单评析。
要求抓住重点情节、重点人物的重点语言复述,并注意模仿人物说话语气。
⑤理清故事情节。
在前两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划分故事情节、层次。
教师板书:
皇帝爱新装成癖――骗子做新装――
大臣官员等人看新装――皇帝穿新装出丑
(以上两个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清故事,为下节课的讨论打下基础。)
三、小结
阅读童话类文学作品,可以像阅读本课一样,先从情节人手,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理清课文内容,明白层次、结构及详略,然后再做细致的揣摩、探究。
四、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语。
②熟悉课文情节并思考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以探究性讨论为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教学设计
一、合作探究
1、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并记录好讨论结果(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出示问题)
①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②故事中的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③你怎样理解故事的内涵?
④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与现实意义?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预期结果]
问题一、二:故事的主人公是皇帝,这是个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极端奢侈、不务正业的皇帝。
问题三: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批判了说假话的世风。
问题四:故事中由一个小孩戳穿了骗局,揭出了真相,意在教育我们要保持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二、拓展探究
1、出示问题(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问题一:皇帝无疑是愚蠢的,昏庸腐败的,那么骗子骗取皇帝的钱财并愚弄皇帝这一行为值不值得肯定呢?为什么?
预期:有人也许会说骗得好,这样的皇帝,不骗他骗谁。而且愚弄了皇帝,也给百姓们出了一口气。有人也许会说骗子是可耻的,因为他们的动机就是骗钱,并不像一些“侠客”一样劫富济贫,伸张正义。
问题二: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像那个小孩一样勇敢地站出来,第一个说真话么?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情况么?你是怎么做的?说给大家听听。
预期:可能有同学说自己会站出来说真话,可能有同学会说不敢。多数同学肯定都会遇到“说还是不说”的情况。至于如何做,可能有些同学不会讲真话。这一问题,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站出来说实话。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通过这个环节的讨论,达到深刻领悟文章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高贵品质的目的,同时,培养多角度思维方式,也是这一节课的重点环节,所以,教师的“导学”特别重要。在讨论中,一要“导”学生说真话,二要“导”学生结合课文情节,结合生活实际分析。
三、教师小结:
一场闹剧,以骗开场,以骗收束,围绕“新装”,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荒诞、可笑,揭露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严肃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话,敢说实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这就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了。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选》中的《丑小鸭》、《海的女儿》、《豌豆上的公主》等
3、《训练册》
五、教后反思:
诵读欣赏: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表达思念的常用意象;2、通过朗诵理解诗意----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师导入 :1、《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在泪别小姑时有这样一句话:“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注释说古代女子在农历七月七日晚向织女乞巧。何谓乞巧?
明确: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
2、疏通字句(略)。
二、诗歌分析:1、师:讲到牛郎织女,我们就会想起在奶奶怀里听过的他们的爱情故事。
(请一生讲述故事(略)。另一生找出课文和故事相应的诗句。)
2、师:本文除了“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二句外,其余的诗句都能从故事中得到验证。但这首诗并不是对牛郎织女故事的复述。如果只是简单地复述故事,它就当不起“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美誉。那么这首诗在牛郎织女故事的背后,想告诉我们什么?
3、师:明代文艺理论家钟惺《古诗归》说:“乐府之妙,在能使人惊;古诗之妙,在能使人思。”面对这首古诗,你能思到什么?(学生讨论)
(提示:解读这首诗的关键应该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两句。为什么整天织布却织不成布,还哭成泪人儿呢?这两句诗和《诗经.周南.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下文:“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原来是“怀人”。那“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原因也是怀人,思念远方的人儿。)
4、讨论:作者为什么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而不讲女娲补天或者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明确:原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念。作者借织女思念牛郎,牛郎织女相隔遥远不能见面来表达自己思念爱人,两人不能见面的哀怨的感情。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5、师问:叙述者是男是女?从何可知?
生答:女。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可知。6、讲解: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的人的诗,有个特定的名称:思(sì)妇诗。《古诗十九首》中有不少思妇诗,比如《青青河畔草》也是。这首诗影响了唐代王昌龄的《闺怨》,课外大家可以分析这两首诗的关系。
和思妇诗相对的是游子诗,这也是古诗一个主题,比如《涉江采芙蓉》,表达游子思念故乡和亲人。
所以《古诗十九首》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表现生离死别,羁旅情怀,表达思念。7、我们再引申出去,表达思念,古代诗文中除了课文所用的牛郎织女这一意象外,还有哪些常用意象?
明确:常用的还有:红豆,枫叶,鸿雁,青丝,青草等等(例句略)。还有最常用的就是月亮。比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轮明月,照两地相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布置作业 :
1、古人常用月圆月缺表达人间的悲欢离合,但很少有人用到月亮里的嫦娥,为什么?结合课文思考。
2、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