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课时 岩石圈及地壳物质循环
【明确考点】
岩石圈的结构和组成,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
【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地壳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自主学习
1.通过对_____传播速度的研究,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_____、_____和地壳。
2.地壳是一个连续圈层,_____部分较厚,_____部分较薄;
3.软流层位于_____(圈层)的上部,是_____的重要发源地;岩石圈是由________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构成。
4.地核以________面与地幔分界,_____很高,_____和密度很大。
合作探究
1.读教材图2-1-2岩石圈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指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两个部分?
(2)图中分析软流层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部分?其具体位置和物质组成是怎样的?
(3)由图分析岩石圈的位置如何?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4)图中地壳在水平方向上可以分为哪两种?其厚度有什么差异?
(5)图中地壳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分为哪两层?分别有什么特点?
2.地壳与岩石圈有何区别?
3.地壳分哪几层?由哪些成分构成?
典例剖析
读下图,回答:
(1)图示圈层名称:A 、B 。
(2)A层由C、D组成,C表示
,D表示
。
(3)图中显示的A层所具有的特点是 。
解析:从图中看出,A表示地壳,B为地核;A层有两层组成,上层C为硅铝层,下层D为硅镁层;图中看出A层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且C 层是一不连续圈层。
答案:(1)地壳 地核 (2)硅铝层 硅镁层 (3)地壳厚度不均以及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
变式训练
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
(1)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2)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
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 波。
知识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自主学习
1.岩石圈的组成
(1)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类。
(2)岩浆岩:是____活动的产物。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____地壳上部或____地表,随着____、____的变化,________而形成岩浆岩。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等。
(3)沉积岩
成因: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____、________作用而成
类型:________、____、____等
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____
(4)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________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常见的类型有______、____、片麻岩等。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________的,这种转化被称为岩石圈物质循环。
(2)循环过程
(3)作用: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实现了地区和圈层之间的________和________。
合作探究
1.材料:在花岗岩中常发现一种黑色的树枝状物质,酷似一棵小树或小草,有人说这就是化石。请问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据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推断沉积岩的特征?
3.常见的变质岩是有哪些岩石变质而来的?
4.从地壳物质循环的角度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典例剖析
读下面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标出箭头,完成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过程。
(2)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 ;B ;C ;D 。
(3)地壳物质大循环过程可概括为:从 到形成 又到新的 形成。
解析:本题结合示意图的阅读考查对地壳物质循环的理解。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变成岩浆,而岩浆岩只能收岩浆冷凝而成。
答案:(1)如下图
(2)高温熔化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冷却凝固
(3)岩浆 各类岩石 岩浆
变式训练
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含义是
A: E: G:风化作用L: F: S:固结成岩作用W: M:
(2)读图比较喷出岩与侵入岩的异同。
。
【思维拓展】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其过程如右图所示:
①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②岩浆岩、变质岩及已生成的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③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成的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④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熔化,形成新的岩浆。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壳中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
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就是地壳
2.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由多到少依次是 ( )
A、硅、铝、氧 B、硅、镁、氧 C、氧、硅、铝 D、氧、硅、铁
3.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4.下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请判断图中甲、乙两处分属何种岩石 ( )
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 D.沉积岩和变质岩
5.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壳分上、中、下三个层次 B.地壳的厚度相同
C.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和密度都相同 D.地壳厚度不均及硅铝层呈不连续分布状态
6.在下列四种物质组成中,排序合理的是 ( )
A、地壳 化学元素 岩石 矿物 B、化学元素 矿物 岩石 地壳
C、矿物 化学元素 岩石 地壳 D、地壳 矿物 化学元素 岩石
阅读材料,完成7?8题。
明故宫的午门里有一块“血迹石”。青灰色的石面上,夹杂的绎褐色斑纹,像是渗透到石头中的鲜血。有人说血迹石是明代方孝孺血浅宫门留下的。苏州虎丘有一块渗血“千人石”。传说是吴王阖闾在这块石头上砍死了所有修建坟墓的工匠,千人石每到大雨之后,都从岩石中渗出“血水”。
其实“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相作用,便出现了绛褐色的团块和条纹,经过成岩作用,形成了血迹石。以后随着地壳运动而抬升,被工匠从山上采到。苏州的“千人石”实际上是一种紫红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成而。经千百年的日晒风吹雨打,流纹岩里的氧化铁游离出来,每当遭受狂风暴雨的侵袭后,氧化铁就被雨水冲刷带了出来,故雨水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7.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A.花岗石和石灰岩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D.砂岩和片麻岩
8.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血迹石的出现经历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过程
B.血迹石的形成是岩浆上升冷却凝结而形成的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二、综合题
9.右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各种岩石和地壳物质循环过程,读图回答:
(1)在字母b、e、f、g中表示冷凝作用的是 ,表示重熔作用的是 ,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2)在a、b、c中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的岩石是 ,由岩浆冷凝而成的是 。
10.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为 岩,判断依据是 。除此特征外,该类岩石含有 ,能起到记录 的作用。
(2)B处为 岩,它是由 活动经过 形成的。此类岩石常见有两种类型,其中C处为 岩,D处为 岩。
(3)E处可能会形成 岩,它是已生成的岩石在 条件下形成的。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课时 岩石圈及地壳物质循环
【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岩石圈的结构
合作探究
1.(1)地壳和地幔
(2)地幔 地幔上部 由塑性物质组成
(3)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 由岩石组成
(4)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5)硅铝层和硅镁层 硅铝层是不连续圈层,硅镁层是连续圈层
2.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组成地球内部圈层最外的一个圈层。岩石圈则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和地壳的全部。
3.地壳可以分为上下两层。地壳的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钠、钾也较多,故该层又称为硅铝层。地壳下层的化学成分虽仍以氧、硅、铝为主,但比上层则相对减少,而镁、铁、钙成分相对增多,故称为硅镁层。
变式训练
(1)详见下图:
(2)横
知识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合作探究
1.化石是存在于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只有在沉积岩中才能找到化石。故材料中说的不是化石,它缺少植物应有的结构(如叶脉等),称为假化石,它是由氧化锰等溶液沿着裂缝渗透沉淀而成的。
2.具有层理构造,含有生物化石
3.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页岩变质形成板岩,石英砂岩变质形成石英岩,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
4.地壳物质循环需要的时间很漫长,往往需要几十万年,有的要经过几亿年,远远超出了人类历史的长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岩石和矿产是不可生的。因此,我们要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变式训练
(1)A:搬运作用 E:火山喷发 L:变质作用
F:沉积(堆积)作用 W:侵蚀作用 M:重熔再生作用
(2)共同点:两者都是由岩浆直接冷凝而形成的。
不同点: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在地面上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侵入岩是岩浆尚未到达地面就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喷出岩多具有气孔结构,比重较小。
侵入岩结晶良好,比重较大。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A 2.C 3.A 4.C 5.D 6.B 7、C 8、A
二、综合题
9.(1)d g f (2)b a
10.(1)沉积岩 具层理构造 化石 地球历史
(2)岩浆岩 岩浆 冷凝 花岗岩 玄武岩
(3)变质 高温、高压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课时 岩石圈及地壳物质循环
【明确考点】
岩石圈的结构和组成,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
【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地壳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自主学习
1.通过对_____传播速度的研究,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_____、_____和地壳。
2.地壳是一个连续圈层,_____部分较厚,_____部分较薄;
3.软流层位于_____(圈层)的上部,是_____的重要发源地;岩石圈是由________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构成。
4.地核以________面与地幔分界,_____很高,_____和密度很大。
合作探究
1.读教材图2-1-2岩石圈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指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两个部分?
(2)图中分析软流层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部分?其具体位置和物质组成是怎样的?
(3)由图分析岩石圈的位置如何?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4)图中地壳在水平方向上可以分为哪两种?其厚度有什么差异?
(5)图中地壳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分为哪两层?分别有什么特点?
2.地壳与岩石圈有何区别?
3.地壳分哪几层?由哪些成分构成?
典例剖析
读下图,回答:
(1)图示圈层名称:A 、B 。
(2)A层由C、D组成,C表示
,D表示
。
(3)图中显示的A层所具有的特点是 。
解析:从图中看出,A表示地壳,B为地核;A层有两层组成,上层C为硅铝层,下层D为硅镁层;图中看出A层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且C 层是一不连续圈层。
答案:(1)地壳 地核 (2)硅铝层 硅镁层 (3)地壳厚度不均以及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
变式训练
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
(1)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2)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
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 波。
知识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自主学习
1.岩石圈的组成
(1)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类。
(2)岩浆岩:是____活动的产物。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____地壳上部或____地表,随着____、____的变化,________而形成岩浆岩。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等。
(3)沉积岩
成因: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____、________作用而成
类型:________、____、____等
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____
(4)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________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常见的类型有______、____、片麻岩等。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________的,这种转化被称为岩石圈物质循环。
(2)循环过程
(3)作用: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实现了地区和圈层之间的________和________。
合作探究
1.材料:在花岗岩中常发现一种黑色的树枝状物质,酷似一棵小树或小草,有人说这就是化石。请问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据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推断沉积岩的特征?
3.常见的变质岩是有哪些岩石变质而来的?
4.从地壳物质循环的角度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典例剖析
读下面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标出箭头,完成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过程。
(2)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 ;B ;C ;D 。
(3)地壳物质大循环过程可概括为:从 到形成 又到新的 形成。
解析:本题结合示意图的阅读考查对地壳物质循环的理解。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变成岩浆,而岩浆岩只能收岩浆冷凝而成。
答案:(1)如下图
(2)高温熔化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冷却凝固
(3)岩浆 各类岩石 岩浆
变式训练
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含义是
A: E: G:风化作用L: F: S:固结成岩作用W: M:
(2)读图比较喷出岩与侵入岩的异同。
。
【思维拓展】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其过程如右图所示:
①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②岩浆岩、变质岩及已生成的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③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成的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④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熔化,形成新的岩浆。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壳中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
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就是地壳
2.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由多到少依次是 ( )
A、硅、铝、氧 B、硅、镁、氧 C、氧、硅、铝 D、氧、硅、铁
3.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4.下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请判断图中甲、乙两处分属何种岩石 ( )
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 D.沉积岩和变质岩
5.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壳分上、中、下三个层次 B.地壳的厚度相同
C.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和密度都相同 D.地壳厚度不均及硅铝层呈不连续分布状态
6.在下列四种物质组成中,排序合理的是 ( )
A、地壳 化学元素 岩石 矿物 B、化学元素 矿物 岩石 地壳
C、矿物 化学元素 岩石 地壳 D、地壳 矿物 化学元素 岩石
阅读材料,完成7?8题。
明故宫的午门里有一块“血迹石”。青灰色的石面上,夹杂的绎褐色斑纹,像是渗透到石头中的鲜血。有人说血迹石是明代方孝孺血浅宫门留下的。苏州虎丘有一块渗血“千人石”。传说是吴王阖闾在这块石头上砍死了所有修建坟墓的工匠,千人石每到大雨之后,都从岩石中渗出“血水”。
其实“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相作用,便出现了绛褐色的团块和条纹,经过成岩作用,形成了血迹石。以后随着地壳运动而抬升,被工匠从山上采到。苏州的“千人石”实际上是一种紫红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成而。经千百年的日晒风吹雨打,流纹岩里的氧化铁游离出来,每当遭受狂风暴雨的侵袭后,氧化铁就被雨水冲刷带了出来,故雨水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7.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A.花岗石和石灰岩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D.砂岩和片麻岩
8.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血迹石的出现经历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过程
B.血迹石的形成是岩浆上升冷却凝结而形成的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二、综合题
9.右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各种岩石和地壳物质循环过程,读图回答:
(1)在字母b、e、f、g中表示冷凝作用的是 ,表示重熔作用的是 ,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2)在a、b、c中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的岩石是 ,由岩浆冷凝而成的是 。
10.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为 岩,判断依据是 。除此特征外,该类岩石含有 ,能起到记录 的作用。
(2)B处为 岩,它是由 活动经过 形成的。此类岩石常见有两种类型,其中C处为 岩,D处为 岩。
(3)E处可能会形成 岩,它是已生成的岩石在 条件下形成的。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课时 岩石圈及地壳物质循环
【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岩石圈的结构
合作探究
1.(1)地壳和地幔
(2)地幔 地幔上部 由塑性物质组成
(3)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 由岩石组成
(4)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5)硅铝层和硅镁层 硅铝层是不连续圈层,硅镁层是连续圈层
2.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组成地球内部圈层最外的一个圈层。岩石圈则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和地壳的全部。
3.地壳可以分为上下两层。地壳的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钠、钾也较多,故该层又称为硅铝层。地壳下层的化学成分虽仍以氧、硅、铝为主,但比上层则相对减少,而镁、铁、钙成分相对增多,故称为硅镁层。
变式训练
(1)详见下图:
(2)横
知识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合作探究
1.化石是存在于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只有在沉积岩中才能找到化石。故材料中说的不是化石,它缺少植物应有的结构(如叶脉等),称为假化石,它是由氧化锰等溶液沿着裂缝渗透沉淀而成的。
2.具有层理构造,含有生物化石
3.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页岩变质形成板岩,石英砂岩变质形成石英岩,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
4.地壳物质循环需要的时间很漫长,往往需要几十万年,有的要经过几亿年,远远超出了人类历史的长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岩石和矿产是不可生的。因此,我们要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变式训练
(1)A:搬运作用 E:火山喷发 L:变质作用
F:沉积(堆积)作用 W:侵蚀作用 M:重熔再生作用
(2)共同点:两者都是由岩浆直接冷凝而形成的。
不同点: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在地面上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侵入岩是岩浆尚未到达地面就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喷出岩多具有气孔结构,比重较小。
侵入岩结晶良好,比重较大。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A 2.C 3.A 4.C 5.D 6.B 7、C 8、A
二、综合题
9.(1)d g f (2)b a
10.(1)沉积岩 具层理构造 化石 地球历史
(2)岩浆岩 岩浆 冷凝 花岗岩 玄武岩
(3)变质 高温、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