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虎门销烟》(精选14篇)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虎门销烟》(精选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虎门销烟》(精选14篇)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虎门销烟》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烟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揭题

  1、出示图片,提问:这图上的人物是谁呢?你了解他的什么事呢?教师简单介绍林则徐。

  2、揭题,解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事情。介绍虎门的地理位置,对人民的毒害,理解销烟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朗读。教师随时指出读错的音节。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学生指出同学读错的地方。

  (3)齐读课文,然后回答思考题学生交流。

  三、指导书写

  1、学生齐读生字,找出易写错的字。

  2、指导按笔顺书写。

  3、学生描红。

  4、讲解“寨,徐,泄,斤,侮”的五笔拆分方法。学生练习盲打。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齐读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3)为什么这个日子值得纪念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哪儿看出了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学生交流。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壮观的场面。(3)讨论: ①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说明禁烟大快人心) ②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说明政府禁烟决心很大) ③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让外国人看看中国人民的威风)(4)齐读课文。

  3、学习三至五自然段(1)默读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2)画出课文中具体写怎样销烟的。根据出先……再……然后……的顺序。(3)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等词语体会销烟的巨大成果。(4)指导朗读,让学生结合“礼炮轰鸣”“群情沸腾”“成千上万”“激动得跳啊,叫啊”“响彻”等词句的理解,想像当时欢场雷动的场面,体会到虎门销烟得民心,顺民意。(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指导朗读。让学生抓住“沉重地打击”“不可欺侮”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3、回读第一自然段,你现在明不明白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呢?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销烟的成果及意义来说一说。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完成课后第5题齐读文中销烟经过的章节,注意动词的使用。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课外完成。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计划]

  虎门硝烟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打击 嚣张气焰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表明 不可欺侮

  震惊中外 伟大壮举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虎门销烟》 篇2

  看完了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曾志华老师对《虎门销烟》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后,我学到了很多在教学设计方面自己所不具备的备课思想,备课方法。在此,我浅谈一下自己读后感触很深的地方。

  从第一部分的教案背景中可以看出,曾老师对《虎门销烟》这篇课文的讲授是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的。他把四年级语文上册的这篇课文与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初中历史课中的中国近代史的开篇等其他学科内容联系起来,把这篇课文定位在很重要的层面,定位很准确。另外,从设计思路上看,这份教案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文道并重,语文教学与禁毒宣传双线推进”,这种设计思路也是很有道理的。

  根据老师以上对教材地位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教材内容的深刻剖析和把握,又依据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和身心发展,制定了适合该学段学生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同样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来的三维目标,简洁而全面的包括了这篇课文应该使学生学会的知识和领悟的感情。这一既准确又合适的目标的制定必然是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全面、准确的把握的,作为准老师的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一点。

  教案的重头戏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这一环节也充分体现着老师的职业素养。该篇课文分两课时来讲,第一课时是对课文内容的讲解,第二课时是禁毒教育。刚看导入时,我就被深深吸入了这节课之中,老师先给学生看一幅罂粟花的图片,在学生正陶醉之时,话锋一转,道出了这一“魔鬼之花”的庐山真面目,这是一种毒品鸦片的提取来源。由此引入该文的学习,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份教学设计的一大特色,就是图片都插入的恰到好处,增强了课件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如美丽的罂粟花,从罂粟花的果实中提炼出的鸦片,古人吸食鸦片后瘦骨如柴的样子等。

  这份教学设计还充分体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曾老师在设计本课时,一直是在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想学生可能会有的回答和反应。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在不脱离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既进行语文学科教学,又进行道德教育,禁毒教育。

  在课文朗读方面,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并举的形式,其中的分角色朗读,分小组表演式的朗读,同时还带有比赛竞争的意味,师生共同参与,这些举措方法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所以这份教案在朗读方面的设计也是一大亮点。

  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禁毒教育。这是该教案与其他同篇课文的教案的显著不同。这节课更是让学生畅所欲言,根据学生在课下提前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问题大胆发言,拓宽了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达到了禁毒教育的目的。

  总之,我觉得这份教案有很多的亮点,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虎门销烟》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6

  同协部  杭福兵

  《虎门销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讲述了爱国英雄林则徐顶住内外上下的重重压力,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品――鸦片集中销毁在古老的虎门寨的事情。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听写一组比较重要的词语,并出示这些词语,让同桌互相批改,再指名学生用上述几个词语说几句话。这样的教学,既可以复习生字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降低坡度,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一举两得。

  精读课文时,抓住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通过读,让学生明白虎门销烟这一举措是伟大的壮举,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更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壮举”这个词语,让学生精读课文,披文入境,感悟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件事确实是壮举,并把它们划出来,反复诵读,通过朗读把这种“壮举”读出来。大多数的学生找得还比较正确,认为从销烟场面的壮丽和销烟过程的壮观看出这是一件壮举。接下来让学生从销烟的场面和过程两方面来研究课文就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了。在这段的教学中,我觉得一方面让学生把握住了课文的脉络,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研究结束后,我又补充了一些资料,让学生明白,林则徐禁烟其实是顶着很大阻力,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行的,这些阻力不仅来自朝廷上下接受鸦片贿赂的各级官员,更来自靠走私鸦片而谋取暴利的帝国主义势力。让学生对林则徐这位英雄不禁肃然起敬。最后,我还安排了一段说话训练,当我们透过历史的硝烟,穿过辽阔的海滩,来到这位英雄面前,对着他的铜像,说上几句话。当学生充分了解了这位英雄时,肯定有许多话想说,安排这个说话训练,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把对英雄人物的尊敬、崇拜、感激之情娓娓道出。

  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自己在教学中,教学时间的分配有一些不妥,导致后面的说话训练不充分,没到位,留下了一些遗憾。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虎门销烟》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难点: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

  (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指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板书:值得纪念)

  (4)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2、细读第六自然段

  (1)自读第六自然段,理解有关词语。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板书:打击嚣张气焰,表明不可欺侮)

  (3)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观场面。

  (4)讨论

  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

  (4)齐读第二自然段。

  一和六自然段由于时间关系,可在第一课时就教完,不必放入第二课时。

  4、细读第3~5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说说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

  ①学习第一至三句

  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

  齐读这三句话。

  指名说说读了这三句话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学习第四、五句。

  指名读第四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硝烟是分几步进行的。

  ③有感情地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

  (2)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

  (3)细读第五自然段。

  ①指读第五自然段。

  ②硝烟持续了二十三天说明了什么?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明了什么?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③想象在中国人民强大的硝烟气势面前,外国侵略者垂头丧气的样子。

  ④指导读课文。

  5、再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1、6自然段。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句子,体会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

  板书设计:

  虎门硝烟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打击 嚣张气焰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表明 不可欺侮

  震惊中外 伟大壮举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虎门销烟》 篇5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虎门销烟》 篇6

  时间:2006年9月18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执教:丁贤琴(常州市北港中心小学)

  班级:四(3)班

  记录:蔡淳之

  师:看着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生:说。

  师:再来说一遍。人把时间、地点、人物都说清楚。

  生:1839年月日林则徐等人在虎门寨,把200多万斤销毁了。

  师:这是非一个让人激动的日子。让我们看一看这段片子,回味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放映录像)

  师: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生:老百姓在舞龙舞狮迎接林则徐。

  师:他们在迎接林则徐吗?

  生:他们在销烟。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他们脸上都很高兴。

  师:你看到那些人怎么样?

  师:多。

  生:山坡上,都是人。

  师:课文中是怎么样描写这个场面的?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描写人多的。

  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

  生:水泄不通。

  师:是什么意思?

  生:人很多。连水都排不出去。

  师:还有哪些词语是写人多?

  生:人山人海。

  生:人流如潮。

  师:用上学期在《金子》一课学过的一个词语?

  生:蜂拥而至。

  师:都有哪些人来了?

  生:有男男女、老老少少,外国商人……

  师:请你把这段话读好。

  生1:读。

  师:非常好。

  生2:读。

  师:我觉得你可以把“宽阔”一词读得大一些。

  生:再读。

  生:齐读。

  师:还有那些文武百官,他们是――

  生:身着朝服。

  师:从这个“身着朝服”,你体会到什么?

  生:英勇。

  师:这个词用得不恰当。他们都来参观虎门销烟,可见他们对这件事情――

  生:非常重视。

  师:所以他们才要身着朝服。还有那些外国商人――

  生: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旧中国外国商人在中国的地位。还有,都是从他们那儿收缴来的?

  生:这回是对他们一个警告。

  师:下次下这样的话――

  生:就要杀头。

  生:我们就要把这些销毁。

  师:对,挫挫他们的锐气。齐读。

  师:这一段告诉我们人多,场面壮观。还有哪些地方看出场面壮观?自己读。

  生:我觉得分外壮丽虎门寨还要壮丽。

  师:再来看天气?

  生:晴朗……

  师:连天公也作美了。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场面壮丽?

  生:彩旗林立。

  师:什么时候我们学校也会彩旗林立?

  生:六一节。

  生:国庆节。

  生:开学典礼。

  师:表示人们对这些日子的重视,场面非常隆重的。请你把这一段场面读出来。

  生:读。

  师:场面壮观读出来了吗?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全体女生来读。

  女生读。

  师:男生也一齐把这壮观的场面读出来。

  男生读。

  师:大家的等待中,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登上了礼台,震惊中外虎门销烟开始了。看(放映影片)

  学生看录像。

  师:这一回你看到了什么?

  生:人们把和盐撒下去,冒出了难闻的味道。

  生:我看到人们把都倒进了池子里。外国商人看到了,连忙向林则徐道歉,表示不再卖了。

  师:这个销烟需要哪些材料呢?请你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需要水、还有一大块一大块的盐巴、放入池内,还要一袋袋的生石灰。

  师:材料大家都知道了。作者是怎么把这个销烟过程写清楚的呢?

  生:读。

  师:他用到了――

  生:先,再,然后。

  师:这三个词语表示什么的?

  生: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师:是表示顺序的。来,一起读。

  生:先……(生读)

  师:作者用这三个词把这个过程写具体了,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用上这些词,把过程写清楚。你能把这个过程读好吗?(看好黑板)

  生:读。

  师:还有哪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

  学生读不通。

  师:请一个人来帮助他。

  生:同桌两人齐读。

  师:要知道,在以前销毁是把桐油洒在上……这样用的时间多,还不彻底。林则徐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这样,就销毁了。你觉得这样的方法简单(好)吗?

  生:简单。

  师:方便吗?

  生:方便。

  师:我们就把这段话读好。

  生:齐读。

  师:这个方法你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看着它把这段话记住了。“只见一群群________,先________,再________,然后________。”

  生:说。

  师:其它小朋友会了吗?

  生:会了。

  师:会了就一起说。

  生:齐说。教师帮助说。

  师:告诉我,销烟就一天吗?

  生:持续了23天。

  师:就这么一点吗?

  生:200多万斤。

  师:老百姓怎么样?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呢?

  生:读。

  师:刚才你也看到了。我们一齐读。

  师:你知道老百姓为什么会这样高兴吗?

  生:因为害人的。

  生:外国人用把中国的强壮男子弄倒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这样我们中国人就没有力气了。这种会慢慢地让人上瘾,吸上瘾时就会发作。

  生:也是大烟,假如一个人迷上大烟的话,你抽上大烟的话,就会瘦得像葱似的,就没有力气干活了。

  师:没力气干活了。他们就会卖儿卖女,只剩下妻子在家里干活。假如士兵吸了后,就会――

  生:读。

  师:有个资料说:早时士兵手里有两杆枪,银子也流到外国去了。当时我们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老百姓看到被销毁了,怎么能不激动呢?

  生:读。

  师:他们会叫些什么?

  生:被销毁了!

  师:再激动一些。

  生:我们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了!

  师:我们会一天一天强壮起来了。让我们一齐读。

  生:读最后第二节。

  师:销烟持续了(引读)

  生:读最后一节。

  师:虎门销烟至此结束了。离我们过去了。160多年。它销去的仅仅是害人的吗?

  生: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师:也销去了加在我们身上的耻辱。同时也销出了中国人的决心。还销出了什么?

  生:耻辱。

  师:威风。所以书上说:引读。

  生:读最后一节。

  师:看,这就是林则徐的像,看看那咆的大海,看看那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像,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可以联系我们的现实。

  生:我想到了对我爸爸说,他非常爱抽烟。抽烟对身体有害,我想对爸爸说,把烟戒掉,

  生:我爸爸原来是不抽烟的,他可以洗衣服,现在他只知道不干活了,他想让他把烟戒掉。

  师:你想对林则徐说什么?

  生:我爸爸以前也是抽烟的,但我妈妈强制把他的烟戒掉了。我想告诉吸毒的人们,只要你坚持不吸的自豪感,你就可以戒掉了。【吸烟不等于吸毒。吸毒的危害远大于吸烟。】

  师:相信自己吧。

  生:我看到吸毒人们身上会发炎,警察把它们抓起来。

  师:毒品对人是有害的,只要我们坚强一点。我们的国家也会强盛起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教师板书。

  生: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师:让我们把这句话告诉全中国人――

  生: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师:告诉全世界――

  生: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师:同时也激励自己吧――

  生: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师:只要我们远离毒品,就能不受外国人的欺侮。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还要记住这一个人。

  生:林则徐。

  师:记住这一天。

  生:1839年6月1日。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虎门销烟》 篇7

  《虎门销烟》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文章。这一课我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鸦x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了解“虎门销烟”的起因和经过。体会林则徐与英帝国主义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找书上的词语来谈谈对虎门销烟这一事件的看法,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伟大壮举”。因此我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但在教学第二段时,由于我不敢放手让学生大胆阐述,当学生没有回答到我预料的答案时,我急于讲述,过于急躁,一段很生动的场面描写没有好好的运用,学生没有进入角色,但随后我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虎门销烟的壮举,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虎门销烟》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

  1、揭题。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质疑。

  (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以学定教)

  (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3)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

  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

  (2)读书汇报交流、小结。

  2、细读第六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壮举”“嚣张”“气焰”)

  3、研读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

  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

  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

  (1)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2)小结方法: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习下文。

  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思考:分几步硝烟的?硝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一、六节。

  四、迁移内外,读说结合

  1、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背梁……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课文用什么词三件事连起来的?(板书:先……再……然后……)

  3、小结:有时我们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4、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

  5、练习说话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虎门销烟》 篇9

  一, 说教材

  《虎门销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共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讲述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过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 说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毒品的意识.

  三,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真正领会到"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的历史意义,激起情感上的共鸣.

  2,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昂扬奋发之情,读出豪壮气势.

  四,说教法

  抓住课文第六小节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这次销烟的伟大和壮观,并通过朗读指导来进一步的体会.

  五, 说教学过程

  1,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说说虎门销烟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引出1,6自然段,再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这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说说.随后向学生发问:文中是用什么词来形容虎门销烟的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值得纪念 伟大壮举

  2,接下来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紧扣"壮"引导学生去体会虎门销烟之壮.

  3,先来读第二小节.

  (1)自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交流.

  学生能感受到虎门的人多,从"水泄不通"可以体会出来,引导学生说说其他表示人多的词语.老百姓,文武百官,外国商人他们的到来分别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老百姓对虎门销烟的关心,朝廷对禁烟的重视,以及想打击外国商人嚣张气焰的决心.

  今天的虎门寨人特别多,场面非常壮观,隆重.还有哪些地方看出场面隆重壮观 引出对虎门寨环境的描写,理解"彩旗林立",然后指导学生分层次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

  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板书:场面隆重壮观),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再读体会"伟大壮举".

  4. 出示林则徐的画像,板书:林则徐.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他吗 引读第三小节,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1)交流出示写销烟过程的一段话,引导学生读好这段过程后带他们了解具体的销烟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非常方便,让他们自己乐意说说这种方便的销烟方法.出示填空,复述这段话.

  在"民工们把一箱箱鸦片抛入了销烟池中,同时抛去仇恨,抛去耻辱"的语言的渲染下学生情不自禁地再读这段话,感受现场大快人心,扬眉吐气的气氛.

  (2)此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而人们的心中也乐开了花,你能从课文的哪里知道此时人们非常高兴呢 如:"群情沸腾,激动得跳啊,叫啊,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然后学生自读,思考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补充背景资料,学生在听了介绍后对鸦片的痛恨,对侵略者的仇恨和爱国的情感就更加强烈了,能与当时的老百姓产生情感共鸣,体会到他们的激动和兴奋,这时再让他们说说老百姓会叫些什么,会有什么动作,表情,再去表演表演就水到渠成了.随即带领学生去虎门寨看看礼炮轰鸣,群情激奋的现场,他们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

  5,虎门销烟惊天动地,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灵,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美梦,所以,虎门销烟,是一次震惊中外的伟大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再读&6后引读&5,感受虎门销烟时间之久,销毁的鸦片数量之多,再次体会这个伟大壮举的战果之大,之壮.并相机板书:销烟时间之久 销烟数量之大

  虎门销烟至此结束了,离我们远去了.它销去的仅仅是害人的鸦片吗 学生会坚决地回答:不!它销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销去了加在我们身上的耻辱,留下的只有中国人的决心,中国人的坚强!再次读&6,体会"壮".

  6,接下来,创设情境,让孩子们看林则徐的像,尽情倾诉对林则徐的情感.然后交流点评,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了解到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也能再次激发学生的情感.

  7,最后总结林则徐成功禁烟的伟大意义, 让大家永远记住记住一个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终生难忘的日子:1939年6月3日.永远记住一个销毁鸦片,为民造福的人:林则徐,永远记住一个伟大壮举:虎门销烟.再次齐读课题后布置作业.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虎门销烟》 篇10

  导学案

  科目

  语文

  班级

  4、1

  主备人

  课题

  《虎门销烟  》

  课时

  第2课时

  学习

  目标

  1、熟练朗读课文,感受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受。 

  3、激发学生的团体意识和爱国注意情怀。

  学习流程 

  一、预习检测

  说说你对鸦片的了解。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1、听到虎门销烟的消息,人们有什么反映?谈谈你的体会。

  2、展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词句。

  第二部分

  1、虎门销烟那天,出现了什么壮观的场面?谈谈你的体会。

  2、用“……然后………………”概括虎门销烟的具体过程。

  第三部分

  1、销烟后,人们有什么反应?说说你的感受。

  2、“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提示:“海水”代表什么? “鸦片”代表什么?)

  三、情感拓展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壮观的场面或感受到过民众团结的力量吗?请说一说。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虎门销烟》 篇1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四、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4、《秋天》

  5、《天安门广场》

  6、《徐悲鸿励志学画》

  《习作2・小制作》

  8、《泉城》

  9、《九寨沟》

  10、《田园诗情》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虎门销烟》 篇12

  课文《虎门销烟》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全文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确立“紧扣壮举,体悟壮情,荡涤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课前组织学生观看《鸦片战争》或阅读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和对民族危亡的影响,初步感知林则徐销烟的困难和决心。在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识写生字后,实施以下教学设计:

  一、为“壮”扩词,读出“壮味”

  课堂伊始,为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为“壮”字扩词。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板书词语:壮丽、壮观、壮举、强壮、豪壮、雄壮、悲壮、气壮山河等词语。词语本身不是孤立的,它们各自带有独立的意义和感情,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词语时,可以要求学生不仅读出对词语的理解,还要读出词语的意味。这是一组“让人心动”的词语,学生在朗读时必会神采飞扬、浮想联翩,他们在朗读词语时自然地产生与词语相关的情景的想象。

  二、披情入文,察寻“壮举”

  在学生将词语读得意犹未尽之时,教师满含激情引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走近169年前那段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历史。”学生齐读课题。

  虎门销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它究竟是个怎样的事件呢?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并板书:伟大壮举。

  针对最后一节中“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了解,也可由教师补充: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向中国大量走私,仅1835年,就向中国走私鸦片35445箱,约1800000千克,中国吸食鸦片人数约200万。让学生们认识到外国商人在中国贩卖鸦片,实在是“肆无忌惮”、实在是“无法无天”。而虎门销烟就像一记耳光抽在他们的脸上、就像一声巨雷炸在他们的头上。从而指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读好最后一节。

  在提醒学生认识课文这种首尾联系的结构以后,可以出示下面的问题:读读课文2-5节,找一找能表现“壮”的语句,将这些地方画下来,放飞你的想象,用心读一读。引导学生读书中思考、读书中标记、读书中想象,让每个孩子凭借思维,触摸语言文字后面的风景。

  三、读中想象,体悟“壮情”

  叙事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还原”,正如叶老所言:“要让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由于本文所述的故事历史久远,学生对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当学生充分的触摸语言文字之后,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品读。

  伴随着学生的交流,让学生透过课文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的外国商人”等词句的理解,指导朗读。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第二自然段中“壮阔的碧海、壮丽的虎门寨、壮观的场面”,在朗读中再现还原,凭借朗读让师生一起走进“伟大壮举”的“现场”。

  课文第三自然段具体描绘了销烟经过。在阅读交流中,“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震惊中外”等词语必然会跃入孩子们的眼帘,在抓住词语品读时,指导学生结合插图,仔细观察林则徐的神态,从民工郑重的表情、严整的军容中想象:“在雄壮的礼炮声中,林则徐健步登上礼台,一声令下,一群群健壮的民工开始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他们先……再……然后……顿时……这样的场面何其壮观!”在教师的话语引导下,课文中的插图不再静止,它仿佛一幅幅跳跃的画面,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因此学生在朗读时,也就自然地读出了那种激昂的“豪壮”气势。

  第四自然段描绘述了“老百姓对销烟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教学参考书语)。透过字面,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前者,但对于后者理解则相当吃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白:“在欢呼的人群中,有沾染鸦片成瘾的年轻人,他们会说_____;有深受鸦片毒害的家人,他们会说______;有正直义愤的读书人,他们会说_____……”在此想象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想象,当外国商人看到中国老百姓声势浩大的欢呼场面时,他们会感受到什么?进一步体会,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是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行动!

  想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把不同时间、空间的生活现象都聚拢到一起,从而使文章内容更为真切可感,更为丰富多彩。

  第五自然段教学时,抓住数字“20多天”、“二百多万斤”和“卷进咆哮的大海”等词语,指导学生读懂销烟持续时间之长,销烟的数量之多即可。

  四、拓展延伸,再悟“壮举”

  课文选材于历史事件,这就决定了课文教学必须适度开放。因此,当组织学生交流、朗读了销烟的“壮情”以后,应指导学生回读全文,从整体上再度建构知识和情感。

  可以结合课文第二幅插图启发学生以“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适时补充林则徐的爱国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谈话之后,组织学生,诵读最后一自然段,再次抓住“沉重地打击”、“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等词句,深层领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量将会让世界震惊!

  在全文阅读教学似乎结束以后,对课文进行补白:由于鸦片战争的失利,腐朽的清政府将销烟的所有“罪责”都推到了林则徐身上,道光皇帝将他革职,罚他往伊犁垦荒屯田……补充了这部分历史故事,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关于“壮举”的另类思考。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虎门销烟》 篇1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战争》录像、《虎门销烟》挂图

  课前准备:

  观看或读《战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观或读《战争》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 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 出示词语。

  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 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 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 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 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倒石灰 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 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 再 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

  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虎门销烟》 篇14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虎门销烟》(板书课题)。思考一下,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题目告诉我们地点和事件。

  师:地点是哪里?事件是什么?

  生:地点是虎门寨,事件是销烟。

  师:销烟,烟是什么?是我们平时常见的香烟吗?

  生:不是。这里的烟是鸦片。

  师:鸦片是什么?鸦片是从罂粟中提炼出来的,罂粟,是一种一年生的栽培植物。我们这里也曾经有人家种过,但是种这种花是违法的。罂粟花是非常美丽的,所以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师:我们再看题目,老师有三个问题,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销烟的过程是怎样的?销烟的结果又是什么?(板书:为什么  经过  结果)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生默读课文)

  师: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销烟?

  生:因为鸦片是害人的,所以要销烟。

  师:你从哪里知道鸦片是害人的?

  生:课文第四小节告诉我们的。(生朗读第四小节)害人一词告诉我们销烟的原因。

  师:第四小节除了告诉我们鸦片是害人的,还写了什么?

  生:还写了老百姓的欢呼。

  师:能读一下老百姓的反应吗?

  (生读)

  师:响彻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欢呼声很响。

  生:到处都是欢呼的声音。

  生:虎门寨上空到处都是欢呼声。

  师:老百姓的欢呼声说明了什么?

  生:老百姓的欢呼声说明鸦片的害人是很深的。

  师:对。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战斗力,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能力,最后摧残人命。(出示吸食鸦片者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感受鸦片的危害)

  师:正是鸦片的危害很大,所以林则徐下决心销烟。我们再回到销烟的现场,看看都有哪些人参加了这次销烟行动。读课文第二小节。

  生:参加这次销烟活动的有老百姓、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师:有多少老百姓?通过哪些词语知道?

  生:老百姓很多,通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可以看出来。

  师: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好理解,水泄不通是什么意思?

  生:水泄不通的意思是说人很多。

  生:水都泼不进来。

  师:除了老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和外国商人,林则徐销烟,为什么要邀请外国商人来观看呢?

  生:是为了告诉他们,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生:是为了向外国商人表明清朝政府销烟的决心。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天的天气如何?谁来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生: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师:分外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的意思。

  生:比平时更加壮丽。

  师:为什么人们会觉得今天会分外壮丽呢?

  生:因为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师:今年是哪一天?为什么值得纪念?

  生:今天是1839年6月3日,是虎门销烟的日子。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小节,找出描写销烟经过的句子。

  (生阅读)

  师: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师:销烟分几步?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销烟分三步。我是从先……再……然后……看出来的。

  师:很好。这是三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我们在作文写作中也要学会使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不能都是使用“然后……然后……然后……”这样单一的词语。请同学们把这句话一起读一遍。

  (生读)

  师:你能用“先……再……然后……”说一句话吗?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

  生:早晨我先起床再洗脸刷牙然后吃早饭上学。

  生:综合课上老师教我们制作沙包,先缝袋,再翻口,然后装沙。

  …………

  师:大家说得很好。为什么销烟是用盐巴和生石灰呢?老师查阅一些资料,跟大家介绍一下。以前销烟是将鸦片拌上桐油架锅燃烧,费时而且不彻底。后来林则徐走访民间,知道鸦片最怕卤盐和石灰,因此设计了书上所描述的销烟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三小节,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体会一下我们该怎么读?礼包轰鸣、群情沸腾、震惊中外

  (生读)

  师: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生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虎门销烟》(精选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