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2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2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1

  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 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幅以表现心中的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感受家乡的田园风光。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能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绘画不同特色的乡下人家。

  教学难点:感知文体,学会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

  教时:13课时

  《乡下人间》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以《乡下人家》为载体,以乡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体现“美术、人文”融于一体的创新教育理念,引领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享受乡下人家的生活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善于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创美热情,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乡下人家》文本的细谈、赏析。结合自己生活的环境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家乡。再通过作品展评。张扬学生个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以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幅以表现心中的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感受家乡的田园风光。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能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绘画不同特色的乡下人家。

  难点:感知文体,学会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让学生通过学习“乡下人家”,观察家乡,了解家乡。

  2.绘画工具材料。

  3.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的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2.田园小诗:(屏幕出示)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

  二、探究学习最美乡下人家。

  1.生:交流:你认为小诗怎么样?有什么感受?谈一谈。

  2.说说自己的家乡,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家乡的变化。田园风格的家园(自然环境的优美,花草树木、鸡鸭、小动物、房屋、生活方式,返璞归真、健康环保等)

  3.揭题:美丽的家园。

  三、分小组创作

  描绘美丽的氛围,创作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家园。

  1.创作指导:①工具、材料;②创作方式;构图、添加;③方式(蜡笔画、水粉画、剪贴等)

  2.学生创作、教师巡导。(小组合作)

  四、作品展评

  生:介绍画中的新园。(小组中有特色一点的作品)

  五、课外延伸

  更进一步了解家乡,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写一写家张。

  教后记:学生学会了观察,能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绘画不同特色的乡下人家。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7.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作业: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教后记: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麦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简笔画:一副乡村图)

  教后记:能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2

  18  沙漠中的绿洲

  ★ 一、教材分析:

  《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如何克服困难,在沙漠中植树种草的,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二、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会用“纵黄交错”、“适宜”造句。

  4、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 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 三、教学重难点:

  1、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会用“纵黄交错”、“适宜”造句。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出示沙漠的图片。

  哪些同学了解“沙漠”?谁能说说“沙漠”的特点?

  2、 板书课题:7 沙漠中的绿洲

  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

  1、 范围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听读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2、 自读课文。

  (1) 幻灯出示自读要求。

  ①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注意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

  ②自由练读从课文中画出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③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可标上着重号。

  ④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指读小黑板上的生字。

  提醒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霎(sha) 罗(luo) 劣(lie) 适(shi) 侍(shi) 良(liang)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抽读词语卡片。

  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恶劣 侍弄 适宜 培植 纵横交错 不毛之地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要求不错字、不加字、不减字、不破词破句。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下列句子重点指导:

  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④检查自然段段意,了解情况。

  指名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指导写字

  “夸、劣、宜”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长。

  “价、漂、侍”是左右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宽。

  “良”要居中写。

  四、作业

  1、描红。在习字册中描红、仿影。

  2、抄写词语。(文后练习3)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 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复习检查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霎(sa sha)时 恶劣(li lie) 良(niang liang)好

  待(shi si)弄  适(si shi)宜

  2、看拼音,写词语。

  kua zhang     dai  jia       e  lie       shi  yi

  (       )    (       )    (       )    (       )

  xiang zi       piao liang   shi nong       pei  zhi

  (       )    (       )    (       )    (       )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内容。

  指名说说读了这一段后,自然头脑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

  (抓住“到外、白茫茫”想象沙漠的广阔无垠和荒凉,抓住“星罗棋布”想象大沙漠中绿洲遍布的情景)

  (3)练习说话。

  引导用“星罗棋布”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

  (“到处、白茫茫、星罗棋布、绿洲、城市”等词要重读)

  指名试读,全班齐读。

  2、细读第2~6自然段。

  (1)细读第2自然段。

  过渡:在这茫茫无边的沙漠中,布满了象征生命的绿洲。这些绿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跟随作者到其中的一个绿洲去看看。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②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段有几句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情景吗?从哪儿看出人们很爱惜花草树木?

  ③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赞美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佩服的语气)

  (2)细读第3自然段。

  过渡:通过第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片片绿洲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而这迷人的绿洲却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同学们不禁要问,这沙漠中的绿洲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①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做记号,用“――”画出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②理解词句。

  a、指名说说当地的环境怎样恶劣。(相机理解:不毛之地)

  b、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建设绿洲的。(相机板书“买来、挖去、填上、埋下”等词,同时理解“恶劣、适宜、纵横交错”等词语)

  c、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这样做。(板书:有了……才……)引导用“有了……才……”练习说话。

  ③指导朗读

  (3)细读第4-6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感觉到了什么。

  ②默读课文。在能表现阿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的词句下画上圆圈。

  ③练习感情朗读。(边读边感悟:通过“雨雾洒下来、淋得干干净净、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等词语的朗读,体会阿酋人民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3、细读第7自然段。

  齐读课文,说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词。

  浇(  ) 漂(  ) 侍(  ) 宜(  )

  烧(  ) 飘(  ) 待(  ) 宜(  ) 

  3、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   ) (   ) (   )

  干干净净(   ) (   ) (   )

  4、写出近义词。

  培植(  ) 适宜(  ) 美丽(  ) 侍弄(  )

  ★ 六、板书设计:

  7、沙漠中的绿洲

  恶劣      良好

  咸而板结    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    鲜花遍地

  像爱孩子一样

  花代价培植

  19  云雀的心愿

  ★ 一、教材分析: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森林水库”的重要。

  ★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2、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名在语气上的不同。用“森林实在太重要了!”为中心句概括全文对森林用途的各种介绍。

  3、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导入:(板书:心愿)心愿是什么?

  心愿就是一种愿望,是人们心里的理想或美好目标。老师的心愿就是希望你们每个都能快乐地成长,全面地发展,同学们,你们有心愿吗?(个别提问)

  2、示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心愿有关的知识童话(板书:10 云雀的心愿)。

  3、生疑:看着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带着疑问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文章能不能为你排忧解难。

  2、生答题:

  资料:云雀是一种叫声很好听的鸟,羽毛呈红褐色,还带有黑色的斑纹,显得十分美丽,它的嘴小而尖,翅膀大,所以飞得高。

  3、快速读课文,提出要求:

  (1)  读准生字词的音

  (2)  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划出小节。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字音检查:指名读,其他人看他的读音是否正确,领读,开  读,反复正音。

  生字词①讨厌   乱砍滥伐    贫瘠    冲垮    树冠★

  冲刷    土壤       擦去   空调器   绿洲 

  ②脱缰    讯期       蓄水    苔藓    渗进  储存

  多音字:埋怨 mán/mái       淹没mo/mei

  树冠 guan/guan    

  暖和 huo/he/he/huo/huo/hu

  2、划生字词:

  3、字形检查:

  (1) 出示生字词思考:生字中有哪个部分是需要注意的?

  (2) 学生描红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 “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

  课文第14自然段告诉我们“云雀的心愿”是:让沙漠变成绿洲。

  2、(出示文字)指名读,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3、 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很重要呢?小云雀和他妈妈去了哪些地方?找一找,然后用“先……然后……最后……”(小黑板出示)回答。

  4、 它喜欢其中的哪里?讨厌哪些地方呢?

  六、课堂练习

  1、听写:贫瘠、冲垮、树冠、土壤、空调器、绿洲、漫天飞舞、枯枝败叶

  2、组词:

  厌(   )     伐(    )    垮(    )     冠guan(    )

  庆(   )     代(    )    挎(    )       guan(    )

  七、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陈述句、反问句和疑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3、用“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为中心句,概括全文森林用途的各种介绍。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云雀的心愿就是(引)-----“到沙漠去种树”。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就是因为它到了几个地方后发现“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请同学用“先……然后……最后……”说一说他们去的地方。(指名说)

  小云雀讨厌沙漠和大河,喜欢森林,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去弄个究竟。

  二、读课文

  (二)精读第2、3、4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先到沙漠,它为什么讨厌沙漠呢,轻轻地读读 2、3、4自然段,可以划出有关的词句。

  学生自读,然后交流

  (如果学生先交流了第2自然段)

  (1)你们有人见过沙漠吗?或者在电视上看到过沙漠?你感觉沙漠是怎样的?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总结描写沙漠的词语(漫天飞舞、贫瘠)。

  (2)沙漠这样的凶险,难怪小云雀要说,引“这里的风沙真讨厌!”(指导用埋怨的语气读)

  (3)妈妈是怎样回答他的呢?(指导用惋惜、心疼的语气读)

  (如果学生先交流了第4自然段)

  (1) 你知道了绿洲为什么会变成沙漠。

  “贫瘠”是什么意思呢?

  (2) 为什么小云雀要给沙漠种上树呢?

  (3) 它飞到沙漠上空看到了什么,把第2自然段读一读。

  (4) 沙漠好吗?怎么不好?

  (5) 是啊,当狂风挂过时,会睁不开眼睛,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6) 它怎么知道的,请同做妈妈告诉小云雀,齐读。

  总结:没了森林不行,沙漠太可恶了,小云雀是什么态度,书上怎么说的?

  5、说话练习:“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 ”(板书:保护土地)看黑板,用”因为……所以……”把两句话连起来说。

  (三)、精读第5――10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飞过了沙漠又到了哪儿?(大河),在那儿,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2、 默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小云雀来到大河上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洪水很凶猛?

  (出示小黑板)指导朗读“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比喻句)“把……比作……”,突出“脱缰的野马,咆哮”,反复朗读,体会洪水的危害。

  3、所以小云雀不由得挨近了妈妈,它心里引“害怕”,谁能用害怕的语气读一读。(指名读)

  4、妈妈怎样回答他的?用什么语气读?(指导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读,突击“唉”这个拟声词)

  5、说明森林有什么作用?(防洪)

  6、过渡:森林为什么能防洪?怎样防洪?森林水库又是什么?自读第10节。

  7、在黑板上画一棵树作示意图,指名按图复述树的各个部分如何蓄水?

  树冠                挡住

  苔藓和枯枝败叶    吸收一部分

  土壤              吸收大部分

  ① 森林是一水库

  8、比较句子:

  ②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说的内容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相同)。哪句话更肯定?(反问句更肯定),用反问句表示强调,更加肯定,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语气就可以用反问句,教师领读,集体读。

  9、这段话说明了森林的什么作用?(蓄水)

  10、说话练习:“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板书,防洪蓄水)。用“因为……所以……”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说。

  (四)、精读第11、12、13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飞累了,他们又回到了森林,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默读课文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一自然段,你了解到了奥妙?

  2、读课文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空调器?

  森林就像空调器。

  3、比较句子    森林像不像空调器?(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3、 说话练习:“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板书:调节温度)。这段话说明森林有什么作用?(调节温度),谁能用“因为……所以……”,把板书连在一起说。

  三、总结

  现在你知道小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太重要了吧,你能根据板书,也告诉大家森林很重要吗?自己先试一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册p 26 二、三、一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复述课文

  2、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讲评作业

  ①字词:树冠guan  乱砍滥伐  咆哮  冲垮

  ②  解释:①流水漫溢(泛滥成灾)乱砍滥伐②  选择或节制

  2、森林的作用

  用“因为……所以……”把森林的四个作用连起来说说。对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小云雀就立下了到沙漠去种树的心愿(板书:种树)

  二、引申扩展

  1、课文中讲了林林的四个作用,那同学们能通过搜集资料发现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1) 人类的资源宝库

  (2) 庞大的氧气制适厂(天然的氧吧)

  (3) 良好的吸尘器

  (4) 卫生保健医生

  (5) 绿色的隔音墙

  2、总结,还让同学抄在书上(有举的同学)

  三、复述课文

  1、通读课文

  2、表演:课文中描写了哪两个动物?(小云雀和云雀妈妈)。要求分角色表演,脱离书本,给5分钟时间准备。

  3、想象:假如小云雀实现了他的愿望,那我们将看到什么?

  四、培养环保意识

  1、过渡:是啊,那样世界该多美好啊!小云雀的心愿就是到沙漠去种树来保护环境,那你们在保护环境方面有什么心愿呢?

  2、 例如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引出自己的心愿,我们看到河水脏,我就希望发明一个污水净化器来使河水变清(生回答)

  4、总结:老师真的希望每个人的心愿都能实现,那世界将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住着该多开心啊!

  五、课堂作业

  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 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2) 难道森林不是空调器吗?

  2、说“森林实是太重要了?用”因为……所以……”写下来。

  3、抄写课文中一个比喻句

  六、课外作业

  1、 小练笔:以“森林实是太重要了!”或“我的环保心愿”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小作文。

  2、  预习“习作3”

  ★ 六、板书设计:

  云雀的心愿

  保护土地

  防洪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调节温度           种树

  蓄水

  20  古诗两首

  ★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池上》描绘小娃偷采了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 二、教学要求:

  小池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

  真的童心之美。

  小儿垂钓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 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 背诵课文

  ★ 三、教学重难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小儿垂钓》,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

  人炼字之妙。

  ★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

  真的童心之美。

  《 池上》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

  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

  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

  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

  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

  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    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

  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

  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

  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2)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    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    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

  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

  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

  “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

  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

  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 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 导入诗题

  2. 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 朗读全诗

  2. 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三)总结练习

  1. 指导朗读、背诵。

  2. 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 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 形近字组词

  钓(  ) 稚(  ) 遥(  )

  钩(  ) 准(  ) 摇(  )

  2. 多音字组词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 背诵《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案例:

  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鱼了。

  生:我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我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我也认为这样。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我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 六、板书设计:

  20   古诗两首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遥招手

  小儿垂钓                            怕鱼惊

  不应人

  习作六

  讨论会

  ★ 一、教材分析:

  《讨论会》为学生提供了四个话题,供学生选择,进行讨论,练习写作。它不是要求学生凭着自己的主观想象去写出自己的看法,而是用两种方法写一篇习作。第一种是围绕一个话题组织讨论,自己有什么看法,别人有什么看法,先做记录,再把讨论的经过写下来。第二种是留心媒体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先整理,再写下来。

  ★ 二、教学要求:

  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材料,了解别人的看法,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 三、教学重难点:

  1 .培养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搜集和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2 .学会用两种方法写一篇习作。

  ★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两种方法来写一篇习作。

  2 .有条理地记述讨论的经过或查到的资料。

  教具准备:《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知识》或近期报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 同学们,你们从近期的报纸,电视上看到了哪些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2 . 自己谈话。

  二、新授

  1 .书上给我们罗列了四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自己读一读。

  2 .你们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

  3 .那么你们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呢?书上教会了我们两个方法。

  4 . 是哪两种方法。

  5 . 小结:第一种方法是围绕一个话题组织讨论。

  6 . 自己先去请教书本,看看其他人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7 . 组织讨论。

  针对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

  要求:自己去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

  8 .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在必要时作适当的点拨。

  三、练习习作

  1 .同学们讨论得十分激烈,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 .那么可以用书上提到的两种方法中的一个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如果是第一种讨论式的,那就把刚才同学们的讨论经过写下来。

  这种方法,我们在习作四已经学过。

  如果用第二种方法,就要把书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写成文章。

  四、练习习作

  1 .对照习作步骤,进行写作。

  2 .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

  3 . 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4 .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5 . 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誊抄习作。

  ★ 六、板书设计:

  习作六

  a  讨论经过写下来

  b  搜集资料,进行整理        有详有略、具体  

  练习六

  ★ 一、教材分析:

  《练习六》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辨别形近字的词义和用法;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学会鼓励;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装”、“帮”。

  ★ 二、教学要求:

  1、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形近字。

  2、熟记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5、学写毛笔字。

  ★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 四、教学时间:四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形近字。

  处处留心

  一、教学第一部分

  (1) 小芳正在调查有关噪声的问题,她查到了一段有关噪声的资料。

  (2) 出示这段语。

  (3)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借助工具书,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

  (4) 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齐读这段话。

  (5)在文中画出下题所提到的词语。

  二、教学第二部分

  1、把这些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

  2、首先我们来区别“需要”和“须要”。

  (1) 读读这两个词语所在句子,并想想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意思,其它同学补充。

  (3)比较一下,“需要”和“须要”有什么区别。

  (4) “需要”是要求得到,一般与某个事物搭配,而“须要”则是一定要的意思,一般与“干什么”“怎么样”搭配。

  (5)你能用这两词语各说一句话吗?

  3、利用查工具书理解“频率”“分贝”的意思。

  三、教学第三部分

  (1)你能帮助小芳编个顺口溜吗?

  (2) 首先看这四个字,偏旁部首表示什么意思?

  (3)读读以前学过的顺口溜,找出其中的规律。

  即字的偏旁与意思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4)试着给其中一个字编顺口溜。

  (5)小组合作编顺口溜。

  (6)互相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熟记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一)教学成语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

  4、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

  5、做游戏,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其他同学猜。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二)、教学古诗《小池》

  1、借助工具书及诗集,自学这首诗。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

  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垮、碎、竭”这三个字。

  (3) 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垮、碎、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左半边都比较小,或半边较宽且高。

  (4) 教师范写“垮”。提醒学生注意:“提土旁”稍小,偏上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练习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口语交际

  1、审题

  (1) 指名读题。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读读书上出现的在三个例子。

  (2)怎样鼓励,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4)分角色扮演。师生共同评议。

  3、拓展。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你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2)总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