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精选14篇)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精选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精选14篇)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 篇1

  (独幕剧)

  时间:两千多年的一天下午

  地点:公仪休家的客厅内

  人物:公仪休:鲁国的宰相

  子明:公仪休的学生

  鲁国某大夫的管家

  [幕起,子明正坐在席上读书。公仪休由内室上。

  公仪休:子明,你已经来了好久了吧?

  子 明:(忙起身向老师行礼)老师,我刚来了一会儿,您吃饭了吧?

  公仪休:恩,刚吃过。(回味似的)子明 ,刚刚一顿饭菜,就数鲤鱼的味道最好,实在是鲜美啊!

  子 明:老师,我知道您最喜欢吃鱼了!

  公仪休:是啊!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子 明:是的,鱼的确好吃。

  公仪休: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幕后有人高喊:有一位管家求见!

  公仪休:子明:,烦你去看一下,是谁来了?

  [子明下,一会儿工夫领管家上。管家手提两条大鲤鱼。

  管 家:(满脸堆笑)大人,我家主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鱼,给大人补补身子。

  公仪休: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

  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子明不解地望了望公仪休。管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提着鲤鱼下场。

  子明: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公仪休: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我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子 明:(恍然大悟地)老师,您说得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

  [幕落。

  27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

  (独幕剧)

  一、关于课本剧

  课本剧其实就是出现在课本上的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由演员通过一系列的戏剧动作和戏剧语言来表现。

  语言包括人物语言(也就是演员说的台词)、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人物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这些内容在剧本中用方括号表示;此外还包括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在剧本中用圆括号表示。舞台说明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根据戏剧情节的繁简和结构的长短,它可以分多幕剧和独幕剧两种形式。多幕剧通常分成第一幕、第二幕等好几幕,独幕剧不分幕,剧情不长。 “幕起”,就是幕布拉开的意思;“幕合”,就是幕布闭合。《公仪休拒收礼物》就是独幕剧。

  作为独幕剧课文,这在小学课本里是第一次出现。作为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文体,教学时必须让孩子对独幕剧有个浅显的认识。

  二、关于教材内容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绝某大夫送来的鲤鱼的故事。赞美了公仪休清正廉明、坚持原则的品质。

  这个独幕剧,让我们认识到公仪休是一个清正廉明、坚持原则、聪明机智的人。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的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舞台的布景和人物活动情况。

  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按照剧情的发展,这个独幕剧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公仪休说"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通过公仪休与学生子明的对话,告诉我们公仪休是个很爱吃鱼的人。(极爱吃鱼)

  第二部分,从"幕后有人高喊"至管家"提着鲫鱼下场",写公仪休拒收一个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鲫鱼。(拒收鲤鱼)

  第三部分,从子明说"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至幕落,写公仪休告诉子明,自己拒收鲫鱼是不想违犯国家的法纪,要吃鱼得自己去买。(解释原因)

  课文是以围绕公仪休拒收礼物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剧情虽然简单,但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

  三、关于剧中人物

  对于独幕剧这样的课文,教学上明显就有了两个重点,一是对独幕剧的认识,二是对剧中人的认识。

  该剧涉及三个人物:公仪休、子明、管家。其中公仪休是主角,其他两人是配角。

  那么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

  1、公仪休是个是一个宰相。宰相是多大的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一个如此大的官,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然而,他平时该吃的是什么?看公仪休的神情(回味似的),再看公仪休的语言(我已经很久没有吃鱼了……一顿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可见他身为宰相,生活相当的简朴,一如平民百姓。

  2、公仪休是个极爱吃鱼的人。 “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这两句话写出公仪休是个爱吃鱼的人。

  3、公仪休是个爱吃鱼却拒收鱼的人。从“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可以看出公仪休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品格。

  4、公仪休是个聪明机智、清正廉明的人。对代表主人来送礼的管家,公仪休不便严辞拒绝,他巧妙地以“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为由加以婉言谢绝,语言柔中带刚,反映了他聪明机智、清正廉明的性格特征。

  当然,文章篇幅虽短,但人物的性格非常的鲜明,特别是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文本蕴含的意思十分的丰富,看我们怎么引导学生去阅读了。

  四、关于剧本语言

  对于剧本来说,重要的是人物的语言――台词。剧作家通过台词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剧本不能直接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所以人物的语言尤其要符合性格化,不仅要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教养、身份、性格和他所处的特定环境。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都要由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课文篇幅不长,人物台词不多,但人物的语言表现力极强,能反映出人物鲜明的性格。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

  2、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3、通过的故事,感受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教学过程

  一、开放性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吴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结识一位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他叫公仪休。

  1、出示公仪休图片及简介

  2、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板书:齐读)公仪休拒收礼物。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完全不同,把书翻开。

  二、互动生成展开

  (一)初读剧本,了解剧本知识

  1、快速浏览,说说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交流

  3、小结:课文就是一个独幕剧的剧本(板书:独幕剧)。他在开头先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剧本的主要内容是人物的对话。剧本中方括号主要交代布景和人物活动等,圆括号主要交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4、认识剧中其他两位人物:鲁国某大夫的管家公仪休的学生子明

  说明:课伊始,就让学生浏览课文,比较和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里交代布景及人物活动等。括号里交代说话时的语气、动作等。)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初步学会阅读剧本。

  三、读通剧本,理解词语

  剧本通过人物的对话告诉我们一个生动的故事,那这个剧本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1、轻声朗读剧本

  要求:

  (1)读准字音,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想想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

  重点理解:回味日夜操劳心满意足盛情恍然大悟无可奈何

  说明: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立足点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再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在组内运用各种方法理解剧本中的有关词语,并能在理解中加以积累

  四、细读剧本,深入理解

  1、公仪休喜欢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有关句子。

  出示句子:(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读一读,演一演

  2、鲁国这个地方是很少有鲤鱼的,管家的主人为什么要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公仪休呢?

  出示管家说的

  读一读,演一演

  3、公仪休这么爱吃鲤鱼,为什么拒绝呢?他是怎么想的呢?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

  运用文中的关联词,练习说话:他想:,于是他。

  五、排演剧本,加深体会

  1、请三名上台试演:一人演公仪休,一人演子明,一人演管家。

  2、师生共评,并随机指导。

  3、各小组分角色表演

  说明: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参与,走进角色,走进历史,都当一回剧中人。在排演过程中,学生将各自的感悟、体验融入剧中,进一步体会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 篇3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ān měi      huí wèi       shèng qíng         xīn mǎn yì zú         rì yè cāo láo

  (      )  (      )   (          )    (            )    (          )   

  wù bì        nán miǎn      wéi   fàn         wú kě nài hé          huǎng rán dà wù

  (      )  (       )  (          )    (            )    (             ) 

  任选两个词语造句:

  二、组词。

  吐 tǔ(      )  tù (     )             的 de(       ) dì(        )

  矩(       )   堆(        )   伟(        )  鲁(       )  某(      )

  拒(       )   推(        )   违(        )  噜(       )  煤(      )

  剧(       )   难(        )   苇(        )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括号里的字。

  心满意(   )   满足;知足                     日夜(   )劳   做事;从事

  无可(   )何   对付;处置                     恍然大(   )   了解;领会

  四、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一点办法也没有。         (         )

  (2)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在操心劳神。(         )

  (3)形容称心如意,十分满足。     (         )

  (4)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

  五、把下列句子改为用句号的句子,而句子的意思不改变

  (1)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

  。

  (2)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

  (3)如果你开动脑筋,这道题还会做错吗?

  。

  六、按要求写词语

  描写山水的词语:                                                                             

  描写人物神情的词语:                                                                           

  描写颜色的词语:                                                                             

  七、填空。

  1、这篇课文是个          ,剧中出场的人物只有        ,一个是                        ,一个是                   ,另一个是                        ;还有一个没出场的人物就是                    。内容写的是                        给              送来                           。可是                        。反映出公仪休是个                                                的人。

  2、“正因为我                    ,所以才                         。你想,如果我                  ,那就要               ,这样就难免要                   。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从而得出结论:“                      。”从这意味深长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公仪休                                             的品格。

  3、写出几个跟“三国”故事有关的词语:                  、              、                   。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 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理解。

  初读剧本,了解独幕剧的特点以及朗读注意点。

  1、学生交流板书,举例说明。

  2、出示剧本有关知识,归纳说明。

  小结:剧本开头先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方括号主要交代布景和人物活动等,圆括号主要交代说话时的表情、语气、动作等,以上是舞台说明。剧本的主要内容是人物的对话,朗读只读对话,提示要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小组领学生字,理解生词“回味、违犯、无可奈何、恍然大悟、心满意足”,注意多音字“吐、盛、大”,尤其是两个“大夫”的不同读音和意思。

  2、想想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主要内容并板书主要情节。(爱吃鱼——拒收鱼——谈吃鱼)

  四、细读剧本,深入理解。

  1、提出你认为最有价值或最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公仪休喜欢吃鱼却为什么拒收鲤鱼呢?围绕以上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圈画重点词语,通过朗读、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鱼的喜爱之情以及公仪休的见解和清正廉洁的品格。

  2、出示公仪休谈吃鱼的一段话,联系实际谈理解。

  (1)公仪休喜欢吃鱼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有关句子,练习有感情朗读。

  “(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正面描写)

  “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侧面描写)

  (2)公仪休是怎样拒收鲤鱼的呢?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体会公仪休的聪明机智。

  (3)这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关联词和反问句的作用,感悟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a、可设计以下句式帮助理解。

  a我喜欢吃鱼,不能收人家的鱼。

  b我收了人家的鱼,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

  c照人家的意思办事,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

  d我犯了法,吃不上鱼。

  b、设问:公仪休不收鲤鱼就是为了“一直有鱼吃”吗?

  出示:e我之所以不收人家的鱼,是因为。

  (4)课外资料补充:公仪休任鲁国宰相时规定鲁国当官的不得经营产业,与民争利,曾拔掉自家园子里好吃的冬葵菜,烧织布机、休妻。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1、把握人物形象。

  公仪休:聪明机智、清正廉洁

  子明:谦逊有礼、勤学好问

  管家:阿谀逢迎、别有用心

  2、要求:把自己当成文中的角色,深入领会人物的神态、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的神态、语气,刻画出人物的形象。

  3、小组练习,上台展示评议。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 篇5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教学重点:

  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教学难点:

  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教学方法:

  1、“读读”主要是练读台词,有感情地根据场景、人物特点有滋有味地练读台词。

  2、“议议”通过结合日常生活,人生经历来进一步理解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演演”通过课本剧的表演,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生动具体地外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课文属独幕剧,是一种小型的戏剧。读读课文,思考: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违犯 务必 心满意足 日夜操劳

  3、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⑴这个独幕剧中共有 个人物,分别是

  ⑵故事发生在 (时间)(地点),主要讲。

  4、初读课文后你有哪些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二、学习探究

  1、一起来看看课文的题目,从题目上找出一些问题。

  公仪休喜欢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鲤鱼?

  我要和同学解决这些问题。

  2、边读边体会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试着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反复朗读他的语言,仔细揣摩他的心理变化,研究一下这个人物,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想法。

  我的体会是

  3、我真的很喜欢这篇课文,我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和同学演一演。

  4、学了这篇课文从写法上我的收获是

  三、拓展延伸

  下面也提供了一篇小文章,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试着改编。

  公鸡的脸红了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公鸡、小兔、小鸭和小松鼠,他们四个人是邻居。

  一天早上,小兔来到公鸡家,对公鸡说:"公鸡大哥,请借一把铲子给我吧!我想去挖萝卜。"公鸡摇摇头,说:"不借,不借,我还要用呢!"

  中午,小鸭来到公鸡家,对公鸡说:"公鸡哥哥,我的蝴蝶结解不开,你能用你的尖嘴给我解一下吗?"公鸡说:"不行,不行,没看见我正在吃饭吗?没空!找别人去解吧!"

  晚上,小松鼠来到公鸡家,对公鸡说:"公鸡哥哥,明天早上我有事,请你把我叫醒,好吗?"公鸡说:"不行,不行,那样我的嗓子会哑的!"

  深夜,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公鸡的屋顶被风刮走了,公鸡急得又叫又跳。小兔、小鸭、小松鼠赶紧过来,他们一起帮公鸡修好了屋顶。

  看着修好的屋顶,再看看小兔、小鸭、小松鼠,公鸡的脸红了。

  提示

  公鸡的脸红了

  (独幕剧)

  时间:很久以前的一天

  地点:一片大森林里

  人物:公鸡、小兔、小鸭、小松鼠

  [幕起,公鸡正在家中梳洗打扮,兔子上。]

  小兔公鸡大哥,请借一把铲子给我吧!我想去挖萝卜。

  公鸡(摇摇头)不借,不借,我这铲子是新买的,再说啦,我还要去沙滩挖土呢!

  [小兔下,小鸭上。]

  小鸭公鸡哥哥,我的蝴蝶结解不开了,帮我解一下吧!

  公鸡(吃饭)你没看到我正在吃饭吗?没空!找别人去解吧!

  [小鸭下,小松鼠上]

  小松鼠公鸡哥哥,我妈妈明天一早就要回来了。我要去接妈妈,麻烦您把我叫醒。

  公鸡(摆摆手)不行,不行,这样的话,我的嗓子会哑的

  [小松鼠下。晚上到了,公鸡正在睡觉。刮大风,下大雨,动物们被惊醒了。小兔、小鸭、小松鼠上。]

  小兔这风怎么这么大呀?

  小鸭(走到窗前)好大的雨呀!

  小松鼠这么可怕的夜晚,我的邻居们不知怎么样啦?

  [公鸡的屋顶被风刮跑了。]

  公鸡(又叫又跳)救命啊,救命啊!我的屋顶被刮跑了,快来帮忙呀!快来帮忙呀!

  小兔这是谁在叫呀?我得出去看看。

  小鸭咦,这是谁的声音?是不是谁家出事啦?得去看看。

  小松鼠这不是公鸡的声音吗?他怎么啦?我还是去看看吧。

  [小兔、小鸭、小松鼠走出家门。]

  小鸭原来是公鸡在叫,咦,他的屋顶呢?

  小兔他的屋顶被风刮跑了。不知公鸡怎样啦?

  小松鼠我们还是帮忙修屋顶吧!快点,回家拿材料吧!

  [小鸭、小兔、小松鼠忙开了。]

  小兔我来钉屋顶。

  [搬张凳子,站上去,手里拿着头准备钉。]

  小鸭(一摇一摆)我来扛木头。

  小松鼠我来递给你,小兔姐姐。

  [小兔、小鸭、小松鼠一起修屋顶。一会儿,风停了,雨住了,屋顶修好了。]

  公鸡(感动地)谢谢你们,我的邻居们。

  (惭愧地)以前,我真对不起你们。以后,我一定成为你们的好邻居。

  四、相关链接

  认识课本剧

  课本剧其实就是出现在课本上的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由演员通过一系列的戏剧动作和戏剧语言来表现。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也就是演员说的台词)、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人物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这些内容在剧本中用方括号" "表示;此外还包括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在剧本中用圆括号表示。舞台说明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根据戏剧情节的繁简和结构的长短,它可以分多幕剧和独幕剧两种形式。

  多幕剧通常分成第一幕、第二幕等好几幕,独幕剧不分幕,剧情不长。《公仪休拒收礼物》就是独幕剧。"幕起",就是幕布拉开的意思;"幕合",就是幕布闭合。

  明白了剧本的形式了吗?你可以自己做个小编剧,学着编一编剧本。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 篇6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阅读剧本,不了解剧本的特点,所以教学时首先要使学生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二是能把握剧本中公仪休、子明、管家这三个人物的特点。管家主人阿谀奉承,公仪休聪明机智、清正廉洁,子明谦逊有礼、勤学好问。在明白了这些人物的特点之后,进行分角色朗读,才能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恰当的语气及体态语言来加强朗读的效果,为完成排演独幕小话剧《公仪休拒收礼物》做好准备。

  课堂上,我让学生找出写公仪休喜欢吃鱼的语句“(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通过对这些词句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再进行过渡:公仪休喜爱吃鱼,这就有人送鱼来了。再分别请学生读管家的话和公仪休拒收的话。公仪休真的是“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吗?他为样说?这里可以从送鱼人的目的和公仪休与管家主人之间的关系两方面去理解。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管家的话与公仪休的话,管家是满脸堆笑,而公仪休是虚与周旋,机回绝。然后想象出三个人当时的不同神情:公仪休的睿智,子明的不解,管家的无奈。再次过渡:为什么公仪休喜爱吃鱼,却不收呢?学生读出,我出示这段话,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公仪休拒收鲜鲤鱼的原因,让学生抓住关联词语来理解这段话,“因为……所以……”、“如果……就要……就……”、“如果……还能……”。这里公仪休作了两步假设:第一步,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而难免会违犯国家法纪;第二步,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鱼了。由此得出结论:“不能收人家的鱼”。公仪休承认自己爱吃鱼,但想吃鱼就必须自己去买,这样才会一直吃到鲜鱼。为了表达自己的主张,公仪休运用了反问句加强语气,朗读时要注意指导,体会公仪休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清正廉洁的品格。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反思:让剧本走进学生好难哟!

  这是一个独幕剧,不复杂。今天我重新研究这篇教材,没有读课文,而是闭上眼睛回忆过去怎么教这课的?想想这一课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点什么?想来想去,真是空白一片,虽然内容方面头脑中还有着一丝痕迹,但整个来说已是模模糊糊。看来过去对这一课的教学,自己所走的路并非真正的科学,教学中想到的太少,否则一定会永久地留在记忆中。

  我翻开课本,读着这篇课文,我又想起了过去我学过的剧本,想从教过我的老师找到一点教学剧本的线索。以前我上小学没有学过剧本,初中学了那么三两篇,读师范又学了十多篇,但老师怎么教的,几乎也成了零信息。难道剧本的教学真的这么难吗?难道剧本的教学与其他体裁的文章一样吗?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我不是演员,虽然看了许多电影、电视剧,但他们到底怎么形成这样的演技,我们也只是从一些文章中读到的,这种体验几乎没有。但“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这句话还是永远能记住的。看来演戏应该是这样。

  我们看电影、电视剧经常被一些剧中人所感动,甚至喜欢上那些演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追星感。当然,我对追星持不好的态度,因为一些演员演的很好,但其他方面却非常糟糕,也就是说演技与真人统一的太少。所以,学习这篇文章,如果让学生练着演,结果也形成这种状况,不更糟糕吗?

  这是我在研究这篇文章如何教学前的一些思考。思考这些其实,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了。

  一是引导学生把他们先当作普通课文来读,然后多种形式的阅读,让他们读懂内容,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而对内容的理解还需要老师推荐一些当今的文章,因为借古看今有利于学生思考的形成。不管怎么说,把剧本读熟并且把文章背诵下来才是最重要。怎么背诵?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三个人物有什么不同,抓住不同背起来就简单了;其次是引导他们按顺序来背,即文章的先后顺序非常清晰。

  二是进入排练状态,让学生尝试“台下三年功”,也就是每天找个时间,让学生排练,每次排练老师少鼓励,多挑毛病。以至达到他们满意再演出。

  三是把演出与写作结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大脑来写。当然这一课的写作训练方式很多。比如让学生自己分析,如何看待公仪休?如何看待子明,子明是什么样的人?你喜欢那位管家吗?那位管家的主人是什么样的人?还可以把剧本改写成记叙文。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把以前学过的文章改写成剧本。一个人来改也行,分小组来改也行。

  我个人认为,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剧本的感觉应该与以前不一样吧。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 篇7

  紧赶慢赶地上完了第十课《公仪休拒收礼物》,腾出一节班队课的时间让学生排演课本剧,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所需要的道具。

  课后,好几个学生进办公室要纸,不明所以。

  班队课上,精彩的表演拉开帷幕。先来看一下剧本(课文):

  时间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下午。

  地点  公仪休家的客厅内。

  人物  公仪休:鲁国的宰相。

  子明:公仪休的学生。

  鲁国某大夫的管家。

  [幕起,子明正坐在席上读书。公仪休由内室上。

  公仪休  子明,你已经来了好久了吧?

  子明  (忙起身向老师行礼)老师,我刚来一会儿。您吃过饭了吧?

  公仪休  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

  就吃光了。

  子明  是的,鱼的确好吃。

  公仪休  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幕后有人高喊:有一位管家求见!

  公仪休  子明,烦你去看一下,是谁来了?

  [子明下,一会儿工夫领管家上。管家手提两条大鲤鱼。

  管家  (满脸堆笑地)大人,我家说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

  鱼,给大人补补身子。

  公仪休  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

  必转告你家大人。

  [子明不解地望了望公仪休。管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提着鲤鱼下场。

  子明  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公仪休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

  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

  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子明  (恍然大悟地)老师,您说得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

  [幕落。

  班队课上,学生表演非常投入,他们用向老师要来的纸画了肥肥的鲤鱼,做了长长的胡须,甚至还有象征地位的官帽。台词上也有了一些改变,尽管课文里管家送鱼只是很简洁地交待,学生表演时,却把这种送礼进的推来推去表现出来,很是形象。台下的观众更是看得津津有味,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看着学生的表演,我不免有了一些想法:

  1、为什么学生演课本剧总是笑场?

  这篇课文以剧本的形式出现,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一下剧本这种不同于一般的文体,我想教材的编写者也是希望让学生演一演的,在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学习的兴趣,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所以演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教学段。可问题是,学生准备得越充分,就越容易笑场。比如学生做的道具吧,因为能力和材料均有限,所以也就只能是意会一下,形、神皆不备,纸做的胡子,不仅不像,还贴不牢;纸做的官帽,实在是容易破碎,才演到一半,帽子就坏了,从头上直落下来;鹅毛扇本是诸葛亮的“形象代言”,而今只因公仪休是宰相易了主;所演的管家越是死缠烂打地送礼,观众就笑得越厉害――不仅学生笑,连我这个老师也跟着笑个不停。我不知道这样笑场到底好不好?如果只是为了激发兴趣,促进实践,肯定是有好处的,不过演是为了悟,在悟的基础上演,在演的基础上深入体悟。学生的笑是没有入境呢?还是入不能深入体悟呢?还是……反正演到现在为止,不管是什么题材,是怎么样的情感氛围,是否使用道具,总之是一笑到底。

  2、为什么学生的动作非常单一?

  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书上有几处写清了公仪休或者是子明的动作、表情,学生演得非常到位,但对于课本提示之外的动作,学生要么傻站着,要么就是来回走、原地打转。说实在的,动作是很难演的,要我演,我也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动作。但那只是我,一个人,为什么几十个学生,个个都是和我一样呢?难道是我这个老师的影响力太大了?不可能吧?思前想后,只有几种可能:a

  学生没有深入理解课文,所以想象不到当时人物能做什么,会做什么;b

  学生理解了课文,但生活中不会观察,所以不知道不同身份的人物会有什么样的表现;c

  学生理解课文,生活中也会观察,但缺乏想象力,所以“演技”平平。d

  怯场,不敢发挥。除此之外,暂时想不到其他。面对这么多种可能,这么多需要靠点滴之功积累培养才能解决的问题,我感觉自己江郎才尽,真是希望有人能给自己支上几招。

  3、怎样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灵活性?)

  演的过程中,由于人物有限,场地有限,时间有限,所以只有一部分同学能充当演员,而这些演员之中,又以平时成绩出众、能力较强的孩子为主,那些平平的孩子,最多只能是当当旁白或者在幕后喊一声“某大夫的管家求见!”至于那些比较后进的学生就只有当观众的份了。于是好的学生更出众,差距越拉越大。怎么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呢?怎么样利用这种趣味性极强的教学形式让后进的学生对语文学习重新产生兴趣?怎么让中等的学生通过演的过程体会到字、词、句、段的精妙之处,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呢?长久的思考和实践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收效甚微。

  4、为什么演得活灵活现却在做练习的时候表现出对文章理解肤浅?

  从第十课的《同步探究》(苏教版配套习题)中的练习情况可以发现,很多同学对于课文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阶段,比如公仪休为什么要拒收礼物,说白了是遵守法纪,公正廉明,但学生在回答时,要么只停留在拒收鱼这件事上,要么就是停留在不收礼物上,至于公正说廉明的为人,只有好的学生能够体会到。这是为什么呢?课堂上也引申了,演的时候也有小组涉及到拒收其他礼物,为什么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那么表面化呢?是与生活实际脱节?是缺乏生活经验?还是其他原因?很值得探讨,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理清思路。

  5、演课本剧非常耗时,往往放到语文课后,怎样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但不影响教学效率?

  演课本剧这种形式的教学是非常耗时的,从学生准备开始到演,至少要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因为你要让他们有分配角色的时间,有准备道具的时间,有配合一遍并进行改进的时间,如此算来,五到十分钟都是非常紧张的。“公演”就更需要时间了,排练得再好,演一遍也需要三分钟的时间吧?还要学生评价演得优劣与否,改进后再演一遍,一来二去,又是十分钟,所以没有个大半节课是根本不可能的。可是,像这篇课文,两课时必须教完,初读、识字、理清脉络、认识文体、抄写生字词就已经去掉一节课了,指导朗读、重难点教学没有一节课也要二十分钟吧?哪里还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演呢?如果只是走过场地演演,那意义就不大了。所以,怎么样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来促进语文学习,同时又提高效率,我想不仅是我一个老师要思考和研究的事情,更是编写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手握语文教学指挥棒的权威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吧?

  尽管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有许多自己想不明白的地方,但在演的过程中,我还是很享受的,至少孩子们的那股认真劲儿感染了我,他们那孩童的天真了认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表演时和道具的照片: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 篇8

  教学过程:

  一、 揭题,了解剧本。

  1、今天,我有幸和我们八士中心小学四(3)班的同学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公仪休拒收礼物(生读题)

  2、通过预习,你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可以打开书再看看。

  3、交流: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人物对话    括号

  (师相机指点剧本特点)

  二、 初读课文,归纳文意。

  1、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2、 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那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公仪休拒收礼物?前面的部分讲了什么?后面的内容又是讲了什么呢?(师相机板书:爱吃鱼  拒收鱼   明原因)

  三、 精读课文。

  a、学习“爱吃鱼”部分

  1、 公仪休是个爱吃鱼的人,你能从哪里读出来呢?

  2、 生交流。(这是一个地方,还有吗?两句话)

  3、 想象公仪休这么爱吃鱼,他坐上餐桌看见有鱼会有什么表现?

  4、 他这么爱吃鱼,你能读出来吗?

  5、 师:你读得已经很棒了,但老师还是要给你一个读得更好的建议,括号里的回味似的谁能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来?

  6、 是呀,这就是剧本的一大特点,括号里的内容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b、学习“拒收鱼”部分

  1、 公仪休这么爱吃鱼,当有人来给他送鱼,他却怎样呢?找出来读读。

  2、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c、学习“明原因”部分

  1、 这是什么原因?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原因吗?

  2、 师出示公仪休说的一段话

  找得很好,可是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3、 师点引说:

  是呀,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公仪休深知吃了人家的鱼就要(引说)――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引说)――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鱼了。那么从中你可以看出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

  4、 说得真好,公仪休真是个清正廉洁的人。好,我们拿起书一起再来把公仪休说的这段话读一遍,体会一下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四、 表演课本剧。

  1、 公仪休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对这么好的一个故事,你想不想来表演一下呢?

  2、 我们分小组挑选其中的一个片段来进行表演

  3、 哪一小组能上台表演?看的学生要睁大眼睛,哪个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抓住括号内的评议)

  拒收鱼拓展表演:但是送礼的人会不会就此罢休呢?这时公仪休又会怎样呢?请大家发挥想象,然后再表演一下。

  五、 布置作业:

  通过大家精心合作,我们把这个独幕剧演完了。也许有的同学在想:老师,我们小组想

  把整个故事都演一下,而且在演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还要加入自己的想象,是吗?好,我就把这个要求作为课后作业,自己先去练练,我们下一堂课来表演。

  板书:

  27、公仪休拒收礼物

  爱吃鱼  拒收鱼   明原因

  清正廉洁

  公 仪 休嗜 鱼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嗜鱼不受,何也?”曰:“夫欲嗜鱼,故不受也。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受而不免于相,长自给于鱼。”此明于鱼为己者也。

  翻译:公仪休(人名)在鲁国当丞相的时候特别喜欢吃鱼。一个鲁国的人送鱼给他他不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喜欢吃鱼却不收,为什么呢?”回答说:“就是由于特别喜欢吃鱼,才不收。收鱼的话就会当不成丞相,就不能自己买鱼吃;不收就不会被免去丞相,可以长久自己买鱼吃。”这就是明白是否有鱼吃决定于自己啊。

  感:现在的贪官,甚至企业家,他们不在于不明白确保自给自足。而是其嗜好太高,高到其无法自给自足。为了实现其目的,不得不做其能力控制范围外的事。之所以加上企业家,是因为他们超能力贷款、出售大部分股权常导致自己失去控制的情况,和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有类似之处。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 篇9

  大泗学校 王芳

  听课随感

  最近听了小学四年级的《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本课是一个独幕剧)执教老师独特的教学构思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给我的启示很大。现拿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一〉新课导入时,执教老师就先板书“公仪休”三个字,并且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公仪休的身份是鲁国的宰相,并且在此基础上讲解“宰相”的意思,让学生对公仪休有了整体的印象:是个身居高位的大官!为下文拒收礼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在板书课题的基础上,执教老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课题进行提问,然后再将问题梳理,将问题总结如下:(1)公仪休为什么拒收礼物?(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礼物?(3)是谁送的?(4)送礼人的目的是什么?接着他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

  (我的收获:带着问题读书易于激起的读书欲望,而且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三〉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执教老师并没有急着解决刚才学生所归纳的问题,而是巧妙的引入了“独幕剧”,在讲解“独幕剧”这一文体的格式时,也没有采用以往传统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独幕剧”,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读这篇课文,找出它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总结独幕剧的特点。

  (我的收获:执教老师这样处理的方式给我很多启示,我觉得让学生参与其中的学习,会给学生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且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四〉讲解课文时,执教老师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步骤,按部就班的从课文第一节讲起,而是由课题直奔课文中心,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公仪休对他的徒弟子明所说的,为什么不收礼的对话,让学生从对话中直接感悟这个人物朴素的语言中揭示的深刻道理。

  〈五〉合理的课外补充,在讲解公仪休的那句话时,执教老师出示了那段话的古文形式,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来理解这段话。

  (我的收获:相机出示古文,让学生既能积累一定的知识,又能从这边的学习中,对古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版块式教学,根据课文特点,执教老师将课文分成公仪休爱吃鱼、拒绝接受鱼、为什么不收鱼这样几个部分,讲解起来,层次清晰,结构合理。

  (我的收获:版块式教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肢解课文,而是根据课文具体的特点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讲解时互相串联,非常适宜教学时采用。另外,板块教学条理清晰,在老师讲解课文时,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这种分析课文的方式,将这种思维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曾经说过:“要想学会上课,首先要学会听课。”

  我相信,只要多听课多思索,并且在听课的过程中去发现讲课者在授课时的长处与不足。长处借鉴过来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不足处就提醒自己不要犯相同的错误。长期下来,一定会大有收获。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 篇10

  一、教材分析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鲤鱼的故事。剧情简单,人物性格鲜明。为了让学生通过文本的语言文字感受领悟公仪休的清正廉洁的品格,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质疑探究,角色表演”,效果还不错。

  二、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质疑,读好剧本

  教学伊始,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他们读通读顺课文,了解了独幕剧这种体裁的特点后,我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想想围绕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师:爱迪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重要。”看看我们班的孩子谁善于提问。

  生1: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生2: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生3: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鲤鱼呢?

  (二)自主解疑,品读剧本

  1、品读“公仪休爱吃鱼”的环节

  a、 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学生找出写公仪休喜欢吃鱼的语句“(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通过对这些词句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

  b、过度:公仪休爱吃鱼,这就有人送鱼来了。公仪休回怎么说?这么做呢?请读课文第二部分。

  分别请学生读管家的话和公仪休拒收的话。公仪休真的是“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吗?他为什么这样说?这里可以从送鱼人的目的和公仪休与管家主人之间的关系两方面去理解。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管家的话与公仪休的话,管家是满脸堆笑,而公仪休是虚与周旋,机智回绝。然后想象出三个人当时的不同神情:公仪休的睿智,子明的不解,管家的无奈。

  c、公仪休爱吃鱼,为什么不收鱼呢?请齐读课文第三部分。

  2、自主解疑,学习“公仪休拒收鱼”的原因。

  a、找出公仪休拒收鱼原因的台词。“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b、学生反复朗读,理解公仪休拒收鲜鲤鱼的原因。

  c、让学生抓住关联词语来理解这段话,“因为……所以……”、“如果……就要……就……”、“如果……还能……”。这里公仪休作了两步假设:第一步,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而难免会违犯国家法纪;第二步,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鱼了。由此得出结论:“不能收人家的鱼”。公仪休承认自己爱吃鱼,但想吃鱼就必须自己去买,这样才会一直吃到鲜鱼。为了表达自己的主张,公仪休运用了反问句加强语气,朗读时要注意指导,体会公仪休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清正廉洁的品格。

  d、了解“法”在公仪休心中的意义。

  e、齐读这段话。

  (三)、积累内化,巩固文本。

  a、分角色朗读,再次感受公仪休的正直无私,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

  b、排演剧本,加深体会

  这是一个剧本,很适合表演朗读。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或小组里找伙伴分角色表演读,要加上动作,自己的语言和人物的表情,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说明: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参与,走进角色,走进历史,都当一回剧中人。在排演过程中,学生将各自的感悟、体验融入剧中,进一步体会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四)、迁移拓展,走出文本。

  作业:如果子明也做了官,在公仪休的影响下,他会如何去做呢?想象一下写下来。

  教学反思

  一、自主探索,感知文体特点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第一次安排剧本的学习,学生第一次接触剧本既有新鲜感,又有陌生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自主研读中感悟剧本的文体特点。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此, 教学伊始,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他们读通读顺课文,了解了独幕剧这种体裁的特点后,我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二、读演结合,感悟剧本特点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剧本的这一特点,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演,让学生在读与演中感受剧本的魅力,走进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教学“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这一片段时,教者不仅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受主人公对鲤鱼的喜爱之情,而且引导学生注意小括号中的舞台说明“回味似的”。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此时公仪休在回味什么?他将如何回味?教师通创设情境,让学生也仿佛与公仪休一同津津有味地品鱼、回味鱼的鲜美,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剧中人物“回味”时的动作、表情、神态。并在随后的环节中安排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展示这一段的剧情与人物的对白,让学生真切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剧本的魅力。

  三、挖掘内涵,升华剧本主题

  本出独幕剧剧情简单,故事简短,人物语言似乎也很浅显易懂。但细细咀嚼,却发现在貌似平淡的语言下面有着深刻的内涵。公仪休的最后一段台词就很值得玩味。这段台词不仅表明了他拒收鱼的原因,而且话中也大有深意。教学时,我们把解读这段台词作为重中之重,首先引导学生理清这一段话中的逻辑关系,知道公仪休一连用了几个关联词把他不收鱼的原因层层递进地说清楚。其次让学生明白公仪休不收鱼不仅仅是为了能吃上鱼,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心中有“法”,因为知法,守法,所以他拒收礼物;因为他尊重法、敬畏法,所以他提倡人人守法。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提出“依法治国”,诵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对学生渗透“法”的教育,进一步提升、丰富剧本的内涵。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7

  本文拟用“公仪休是怎样的人”作为话题来学习。

  一:“演、说、读”,感受公仪休爱吃鱼

  1、演:鼓励加上动作。

  2、说:“很久”这个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

  3、读

  二:“读,体验,说”,感受公仪休不收鱼

  1、设置冲突:前面这么爱吃鱼,可是后来他却说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2、体验:要是你,你会怎么做?

  3、说: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说完请学生简练地将观点写在黑板上。

  4、议论:这么多观点,请你按顺序联起来说说。孩子们说不可以,因为有很多是重复的。于是学生通过读与议论来确定保留什么。这个过程中,讨论非常激烈。

  5、到最后,学生剩下几个词语:三思而后行、不爱钱财。于是,我通过设问等,使得学生自己明白――他不是不爱钱财,而是不贪钱财。总之,他是一个廉洁的人。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 篇12

  ■预习与自学

  ⒈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课文属独幕剧,是一种小型的戏剧。读读课文,思考: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⒉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违犯  务必  心满意足  日夜操劳

  ⒊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⑴这个独幕剧中共有    个人物,分别是 

  。

  ⑵故事发生在         (时间)       

  (地点),主要讲                

  。

  ⒋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写下来。

  ●练习与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éi  fàn     fǎ  jì      wù bì

  (       )  (        )  (       )

  huí  wèi    zǎi xiàng   xīng wèi

  (       )  (        )  (       )

  xīn mǎn yì zú   rì yè cāo láo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剧(    ) 腥(    ) 操(    )

  据(    ) 猩(    ) 澡(    )

  悟(    ) 拒(    ) 犯(    )

  语(    ) 距(    ) 范(    )

  三、选词填空

  哇 呀 吗 吧 呢

  ⒈鲤鱼的味道实在是太美(    )!

  ⒉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实在不能收(    )!

  ⒊现在我想吃鱼,不是一直有鱼吃(    )?

  ⒋你没买票就上了火车,这恐怕做得不对(    )!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违犯(    ) 务必(    ) 难免(    )

  日夜操劳(      )  恍然大悟(      )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词语写一句话

  ⒈(    )天天有鱼吃,我也(    )心满意足了。

  ⒉你想,(    )我收了人家的鱼,那(    )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

  ⒊现在我(    )闻到鱼腥味(    )要呕吐。

  六、读一读,说说句子中带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⒈一会儿功夫管家上来了。(      )

  ⒉明天有功夫再来玩吧。(      )

  ⒊这个杂技演员的功夫真了不起。(      )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正因为我           ,所以才不能     

  。你想,如果我             ,就要                     ,这样就难免要  

  。如果我         ,     

  ,还能            ?现在想吃鱼就  

  ,不是          吃吗?

  八、你觉得公仪休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你将来当上国家干部你会怎么做?用一段话写下来

  ▲拓展与延伸

  聪明娃

  排演课本剧《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

  人物:晏子 楚王 城门卫兵 武士

  画外音: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

  晏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卫兵:我国大王说了,你人矮,只配从这小洞里钻进去。

  晏子: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你去问问你们大王,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画外音:卫兵向楚王报告了晏子的话,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士兵:大开城门,有请大夫!

  (晏子大步走进大厅,与楚王并排而坐)

  楚王:(冷笑地)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既然你们齐国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这么个人来呢?

  晏子:(为难地)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卫兵:押犯人上!

  (两犯人被武士押上)

  楚王:那个犯人犯了什么罪?他是哪里人?

  武士: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众大臣及武士等哈哈大笑)

  晏子: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大王,请问这是什么原困?

  楚王:因为水土不同吧?

  晏子:是啊,齐国的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唉,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剧终)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 篇13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鲤鱼的故事。剧情简单,人物性格鲜明。为了让学生通过文本的语言文字感受领悟公仪休的清正廉洁的品格,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质疑探究”,效果还不错。

  以下是质疑环节教学过程的片断实录:

  教学伊始,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他们读通读顺课文,了解了独幕剧这种体裁的特点后,我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想想围绕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师:爱迪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重要。”看看我们班的孩子谁善于提问。

  (学生默读思考,作记号)生1:我读了课文,想知道公仪为什么不直接拒绝某大夫的管家送的鲤鱼而要骗他说:“我现在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呢?

  师:你真会思考,是呀,公仪休为什么不直接拒绝礼物而要委婉谢绝呢?这问题提得相当有水平。(我边说边板书)

  (我的鼓励立刻引来了更多同学小手高举)

  生2:我想知道为什么宰相收人家的两条鲤鱼就是违犯国家的法纪?

  (吴龙同学显然没细读文章,也没有关这方面社会经验,没有弄清人家送礼的用意。)

  师:敢问,勇气可佳,要是能自行解答更了不起了。老师把你问题记住,一会儿再读书,老师再问你,要是你能自己解决那更有进步了。还有谁有问题?

  生4:公仪休拒绝收管家的两条鲤鱼,还为什么要让他“务必”转告大夫呢?

  师:(我板书:务必)你抓住了“务必”一词提问,读书很细心啊。

  生5:我的问题是公仪休是怎样拒绝礼物的?

  生6:我的问题是公仪休明明喜欢吃鱼为什么还要拒绝人家送上门来的大鲤鱼呢?

  师:能联系上下文来提问题,真不简单。

  我一一把问题板书黑板上。

  生7:管家为什么“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才提着鲤鱼下场。

  师:你不理解“无可奈何”是吗?(生点点头)师板书上。

  生8:能不能把公仪休说的两句话“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改为陈述句?

  师:你提问的角度与别人不同,从句式上提问,老师喜欢。还有吗?

  生9:我想知道子明是怎样的人?公仪休又是怎样的人?

  师:这可是概括全文的问题,相当了不起。师板书。

  师:瞧,刚才同学们总共提了几个问题?(9个)有的联系上下文提,有的针对某个词语提,有的针对句式提,这可不是普通的9个问号,它们反映出了是9种思想,9种闪烁着智慧的思想,真了不起。那这些问题我们看看哪些问题可以归结一起?

  师生共同梳理后,黑板上出现如下问题:(1)公仪休是怎样拒绝礼物?

  (2)他为什么不直接拒绝,而要委婉谢绝?

  (3)他明明喜欢吃鱼,为什么还拒绝人家送上门来的两条大鲤鱼?

  (4)子明是怎样的人,公仪休又是怎样的人?

  下课铃声响起,让学生在书上做记号,并让他们把问题带回家思考。

  第二课时 (下午上课开始:

  师:(我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生1:可以把书“读厚”,再把它“读薄”。(看来我平时的评价语他们也听进去了)

  生2: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解决。

  生3:多读书,有些问题可以自己想想解答。

  师:瞧,无论怎样的方法,都离不开一个字“读”,是的,读书使人明智,那就开始带着第一个问题读书吧。

  学生自主读书思考和同学交流讨论后,我再指名学生在班上交流了“公仪休是怎样拒绝别人送的鱼的?”,“难道他不喜欢吃鱼吗?既然喜欢为什么又要拒绝,而且还不直接拒绝,还如些婉转地谢绝呢?”其间,学生在探讨为什么公仪休要拒绝别人送上门来的鱼时,学生的看法让我深为赞叹:

  (以下是探讨“为什么公仪休要拒绝别人送上门来的鱼”的教学实录:

  师:公仪休既然喜欢吃鱼,为什么要拒绝别人送上门来的鱼呢?

  生1:俗话说:“无功不受禄”啊,这礼当然不能收。

  生2:俗话还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他给宰相送礼,一定会有事相求。要是有些事是犯国家法纪的,这样宰相也去帮忙了,不是就犯罪了。

  生3:老师,俗话还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所以宰相一旦收了人家的鲤鱼,就有可能犯罪。

  生4:那样宰相就是成了“宰”老百姓的“相”,这“相”是大象的“象”。(竟成同学有时总会有独特的的创造。)

  师:那公仪休又怎么说呢?(出示公仪休的话,让学生读,引导学生说出公仪体话里所含的意思。并引导后面两句反问语气的朗读,从而把先前学生的疑惑,如何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并体会两句所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

  学生分朗读后,我又抛出了学生提的最后一个问题:从这你觉得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

  生1:公仪休是个正真廉洁的人,虽然只是两条大鲤鱼他也不接收。

  生2:他是个宰相,能以身作则,他的清正廉洁值得赞颂。

  生3:老师,我想起昨天背的两句话,居官有二语,曰: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正因为他的清正廉洁,人才赞叹他,连剧本也写他。

  师:说的好,看到他,我们不由地想现今社会,有多少为官的人或普通百姓,他们在名利面前、金钱面前却迷失了方向,而最终走向了不归路,由此,你又想到什么?

  生1:人不能有贪念,否则会承受不起诱惑。

  生2:人要是有了贪念,他就有可能失去永久的自由。

  (该生说完,掌声响起,这里是我班上第一次自发的掌声,我很激动)

  生3:当官的人应该为人民办事,百姓做事。像公仪休那样清正廉明,不要受诱惑。

  师:是啊,多少人在名利、金钱面前能像公仪休那样忍受住诱惑,从而挽回尊严、名誉?有多少人因忍受不了诱惑甚至失去了永久的自由。今天

  我们有幸聆听了这场发人深省的独幕剧,我们真该把它们排演出来。

  指导学生排演剧本。

  反思:以前在课堂上也经常让学生自主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再让学生围绕问题读文探究,但有时课堂气氛却不像今天

  这般活跃,我想原因可能如下:

  一、近段时间课堂教学我较少使用这种让学生“自主质疑,探究”的方法,今天忽然使用,学生一下子感到新鲜,这正如人们每天吃同样口味的饭菜也觉得腻了,所以偶尔换换口味会倍感鲜美。由此我想多探究出一些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等轮番使用岂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的课堂会呈现更多的精彩。

  二、教师课堂上的幽默和才情是点燃学生独特思维、表达欲望的火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鹦鹉学舌”,学着孙双金老师在《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甚至评价语也“邯郸学步”,没想到倒也激起学生思考表达的欲望。当然,我想,今后教学要是有属于自己的评价语会更自豪。

  三、引导学生探究文中的重点难点,学生了解得很深刻。学生能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积累畅所欲言,感觉他们不仅是思维在开放,而且他们长大了,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思想,这真让人惊喜。当然要是在引导学生理解最后公仪休的话时,能找些资料补充说明“一些人受名利、金钱诱惑而失去自由”的例子,这样学生感触或许会更深。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 篇14

  本课分为2课时。这一节课重点在于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这节课一定要注意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也就是把书读厚。如在理解管家这个人物时,不单单停留于表面的神态“满脸堆笑”上,只顾于作表面功夫而忽略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见过的管家是什么样的?”就急于读管家说的话,肯定不到位。一定要让学生有所感知,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才能读好。在理解子明这个人物时要抓住“不解”与“恍然大悟”来理解课文理解人物品格。为何“不解”学生就会联系上下文去说。“恍然大悟”悟到什么,学生就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子明以后会怎么做。而公仪休这个人物性格与他说的最后一段话是非常关键的。这段话的理解不仅单抓住关联词“因为……所以……”“如果……就……要……就……”“如果……还能……”来理解,更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说了自己的理解后再做相关的关联词练习。因此本课时的表演一定不能浮于表面,而应充分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做好。

  第二点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要把书读薄。读完整篇课文,表演完后应该让学生说一说你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什么或明白了什么道理?虽然学生说得不是那么完整,那么简练,但一定要试着去说,才能逐步提高,为五年级的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其三,注意读写结合。听了公仪休的一番话,子明明白了什么?他会怎样去做?先练习说话,再写一写。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材解读(精选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