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7〉(通用12篇)
〈练习7〉 篇1
练习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
教学重点:
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教学难点:
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小芳正在做作业,爸爸指出她写的“兰球”字写错了,小芳不服气,爸爸说出了篮球的“篮”字的来源。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
(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出道理。
(4)教师介绍“兰、篮、蓝”的来源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四个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
(2)学生试着改句中的错别字。
(3)师生共同改正错别字。让学生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错误的原因: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出错。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这四个成语。教师指出这几个词语都有错别字。
(2)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思考为什么会出错。
(3)指名改正错别字,说出理由。(因为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写错了的)
(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熟记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有一个警世劝诫的哲理)
(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语词典。
(6)学生练习背诵。
2.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板书设计:
练习4
金碧辉煌 卧薪尝胆 首屈一指 川流不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写好钢笔字。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在大海中永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那些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撒大海、爱戴”等词的间架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身字旁、舟字旁)和例字(射、船)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身字旁、舟字旁”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教师讲解“射、船”的写法,学生练写。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
教学重点:
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
教学难点:
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创设情境: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2)分组推选“发言人”上台发布新闻。(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或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搜集一两条有价值的新闻)(要求“发言”的新闻有一定价值,通顺、流畅)
(3)“听众”现场提问,(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做到问题有对性,表达清楚,流利)“发言人”当场给予回答。
(4)师生评议。
3.反馈。
(1)评议后,推选―名同学上台作为“发言人”,全班同学提问题,“发言人”回答。
(2)评议小结。
教学反思:
〈练习7〉 篇2
教学目标 :
1.复习学过的偏旁,能把熟字按偏旁归类。
2.复习学过的词语,能帮学生积累词语。
3.区分完整的句子和不完整的句子,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学习运用句号。
4.初步培养尊敬老人的好思想,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习学过的偏旁,会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带这些偏旁的字,并给这些偏旁归类。
2.能把熟字按偏旁归类。
3.读读写写,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4.区分完整的句子和不完整的句子,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学习运用句号。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题。
2、要求说说各个偏旁的名称。
3、分别说出带这些偏旁的字。
4、把这些偏旁归并成几类。
第一类,组成左右结构的字的偏旁;第二类,组成上下结构字的偏旁;第三类,组成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偏旁。再告诉学生第一类叫“旁”,第二类叫“头”,第三类也叫“旁”。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
2、教给方法。
如第一个是口字旁,先到上面一行字中找出带口字旁的字,把它写在一起,每写一个,在这个字上打个钩。然后换写带第二个偏旁的字。四个偏旁都写完了,检查一下,这8个字有没有漏写的。
3、指导做“口”字旁。
4、学生练习做另外三个偏旁,注意方法。
5、小结。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
2、轻声自由读词语。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词语。
5、抄在课堂作业 本上。
四、指导练习第4题
1、读题。
2、告诉学生怎样才是完整的句子。完整的句子能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一般由“谁”或“什么”、“怎么样”或“干什么”两部分组成。
3、以第一句为例,师生共同分析一下意思是否完整。“我种花。”谁――我,干什么――种花,意思是完整的,在句子后面应加上句号。
4、以此逐句讨论②、③、④的意思是否完整。
A.轻声读②、③、④,思考:句子的意思完整吗?为什么?
B.讨论:
②生病了(句子不完整,缺少“谁”)
③奶奶讲故事(句子完整,加上句号)
④我和同学(句子不完整,缺少“干什么”)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初步培养尊敬老人的好思想。
2.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读题。
2、看图说说图意。
左图:丁丁把大苹果送给奶奶吃。
右图:小明嚷着要奶奶给他洗脚。
3、讨论:谁做得对?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从小要尊敬老人,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4、小结。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过渡:那么哪些事情该自己做呢?
2、指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图意。
这6幅图中“穿衣”、“系鞋带”、“洗脸”、“洗脚”的图意清楚,与口语一致。其中“洗手帕”一幅图意不清,可灵活处理。“整理书包”一幅图,可提示学生:“做完作业 后,该怎么做?”或“要放学回家了,该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说。
3、看图一一对照自己,会做的打上五角星,暂时不会做的、不曾做过的事情要求学生学着做,逐步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做。
4、小结:行为指导。
我们从小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比一比,谁的小手最灵巧。
〈练习7〉 篇3
教学要求:
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
2.写好带有“撇”、“竖”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一组描写景物的成语
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字典、成语词典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出示小黑板: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学生自由读原句
(4)根据上下文意思,谈谈你对“漾”的理解,哪个确切?为什么?
2.第二部分。
(1)读题明确题意:指名读。
(2)自由读通、读顺句子。
(3)小组学生查字典,讨论选择确切的解释。
(4)小组交流:根据句子和字典选出合适的字义。
焉:在这里比喻小象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在这里是指篮子是在小白兔胳膊上挂着的。
蹑:这里指小彼得踮着脚,动作很轻。
3. 第三部分。
(1)师: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课文,请学生用此法预习生字词。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交流汇报,指名总结
4.教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写,老师巡视、辅导。
6.展示优秀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出示8个成语
(1)自由读成语,不会读的字查字典
(2)指名做小老师朗读8个成语,学生连读成语歌。
3.讨论8个成语的意思。
点拨: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和书上的插图,展开联想和想象。
4.连度成语,体会意思。
5.讨论对成语的理解,教师适当点拨和表扬。如:玉宇琼楼、错落有致、曲径通幽。
6.练习读背。
(1)自由练读
(2)同桌互相背诵
(3)小组背诵
(4)背诵比赛
二、教学第五题:学好毛笔字
1.今天我们学习“竖”的写法。指导: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悬针竖和垂露竖的运笔方法。
3.小组汇报。
4.老师书写悬针竖、垂露竖,指导运笔方法。
5.学生练习。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课前准备:挂图。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本题的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出示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讨论: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熟人:热情招待;生人:设法核实,无法核实,拒绝开门)
3.练习
(1)分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将后一种情况作为重点。
(2)指名上台表演。
(3)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教师适当指导。
二.总结。
教学心得:------------------------------------------------------------
〈练习7〉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短文,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能照样子写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学习以“有”开头的成语,组织开展“关于春游的建议”的讨论。
2、练习写上分下合的字,将字写正确、写端正。
3、熟记8个成语。
4、背诵古诗《清明》。
5、进行“关于春游建议”的口语交际练习。
6、练习写毛笔字,注意撇折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表示颜色的词。
2、积累8条成语,背诵古诗《清明》。
3、通过给春游提建议,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4、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表示颜色的词。
教学过程:
一、教学“学用字词句”。
1、审题训练,指导学生读题,弄清题目要求,读好短文,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指导看第35页插图,进行说话练习。
3、出示短文,练习朗读。
4、组织学生边读边想,找出短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5、提问:短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境?
6、完成练习,要求学生再说出几个类似这样的词语。
7、完成练习。
二、教学“写好钢笔字”:
1、请学生认读生字,并说说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2、组织学生观察书中“驾、碧、望”三个字的写法,说说写这三个字时的注意点。
3、根据学生回答,引读“我的提醒”。
4、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边写边讲述写字要领。
5、组织学生描红、仿写、临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三个一”要求。
6、评讲练习结果。
三、教学“读读背背”:
1、复习导入:指名背“练习1”中所学的成语。
2、出示本练习中的8条成语,让学生自由读看看本组8条成语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点。
3、范读,组织学生自由练读,小组内读,最后指名读。
4、组织学生讨论成语,大致了解意思。
5、组织学生再读成语,边读边记,直至背诵。
6、教师以故事形式讲述《清明》这首诗意思,背诵《清明》。
7、用心感悟,背诵古诗。各种形式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四、教学“学写毛笔字”:
1、指导学生看书,明确本次练习任务,练写笔画――撇折。
2、讲析书写技巧与要点。
3、组织学生练习仿影,体会撇折的运笔手法。
4、组织评议。
五、教学“口语交流”:
1、设置情境,指导读题,明确要求。
2、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1)小组会上讨论:这次春游去哪呢?可以安排什么活动?春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小组长向全班汇报。
3、围绕本次口语交际提出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都要参与这项讨论。
(2)每个小组长或小组代表发言。
(3)发言时应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易。
5、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6、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长发言,其它小组补充。
7、整合全班同学建议,确定下周春游去向、活动安排及注意事项。
六、小结。
〈练习7〉 篇5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读好词语,理解字词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2、能将词语放在句子中理解,并能将词语与相宜的画面连线,培养学生处处留心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能将词语放在句子中理解,并能将词语与相宜的画面连线。
四、教学准备: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我们以前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词语,今天我们 进一步学习有关
这方面的知识。
1、第一部分。
自由读短文。
(1)出示“漂流”和“漂浮”,意思有什么区别?“重新安家”是什么意思?
a 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边读边理解、体会。
b 指名说。(教师点拨:可从“流”和“浮”的字义上辨析;联系上下文理解:想想椰果原来在什么地方,后来呢?)
(2)小组学习:查字典(点拨:可从“流”和“浮”,及联系上下文来区别。椰子树种原来在什么地方,现在又到了哪里?)
(3)指名说,总结:“漂流”:指漂在水面随水浮动;“漂浮”是指漂的意思。
(4)说说椰子树是怎样传播的?
2、第二部分
(1)出示插图:仔细看一看图,你能说说图上画的各是什么植物吗?
指名说:蒲公英、苍耳、豌豆、和葡萄是靠什么来传播种子的?
(2)练习,用线连起来,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3、第三部分:
(1)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的一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小组交流、修正。(教师巡视指导)
(3)大班进行交流,相互补充。
(4)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
种子的传播
蒲公英 风
苍 耳 野兔等
豌 豆 自身弹射
葡 萄 小鸟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学习用钢笔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2、熟记成语。
3、熟读、熟诵儿歌。
二、教学重点:写字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的紧,不能分家。
三、教学难点:背诵儿歌。
四、教学准备: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指名说:他们是什么结构呢?
3、怎样写才好看呢?观察每个字的各个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使这几个字写得好、站得稳,上中下必须相对。)
4、学生描红、临摹,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二、熟记成语
1、读准字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师生交流成语意思。
鱼贯而入:如鱼头尾相接般连续进入。
倾巢而出:比喻全部出动。
狼奔豕突:比喻如狼和猪那样奔跑乱窜。
3、熟读并背诵。
4、指名试背。
成语竞说:学生说自己积累的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比比谁一口气说得最多。)
三、背诵儿歌。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
3、讨论交流每句话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5、指名试背。
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想象,看看谁的读能让大家感受到画面。(师生比赛读。)
板书:
练习3
熟记成语
读读背背《晨牧》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
1、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时”,懂得对 讲话要有礼貌。
2、求学写毛笔字,掌握“点”的运笔方法 。
二、教学重点:练习语言表达要有分寸 。
三、教学难点:掌握“点”的运笔方法 。
四、教学准备: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意外的事,人们用怎样的方式进行自救或求救的。
2、组织讨论:
(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哪些意外的事件?
(2)遇到意外事件,采取哪些方式可以自救或求救?
(3)应该怎样自救或求救?
二、 练习
1、分小组学生自己模拟遇到了一次意外事件,自己怎样自救或求救的。
2、选几个同学上台表演。
三、表演。
1、求救时,语言要清楚、明了、简洁。
2、在遇到意外时不要慌乱,要镇定沉着地开动脑筋,
审时度势地想办法。
3、你能想出其它什么好办法吗?同桌互相交流、练说。
4、指名说说你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一个同学扮演遇到意外的人。
一个同学扮演救助的人。
注意:说话要有礼貌、注意语气,能随机应变。
5、学生情境表演发生火灾时该怎么办。
(1) 拨打火警求救(说清发生火灾的具体地点,火势情况,要沉着,语言要简洁、清楚。)
(2) 采取自救措施(匍匐前进,用毛巾或衣物(最好弄湿)捂住鼻子,防止烟雾吸进鼻子。从安全通道逃离。)
三、练习执笔姿势
1、认识“点”笔,有两种写法。
2、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运笔方法。
3、教师示范书写“点”,告诉学生起笔、运笔和收笔的要领。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随时点评,指导修改。
板书:
学 会 求 救
镇定沉着
开动脑筋
运用方法
课前思考:
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限制,对植物的了解可能局限于书本知识,至于真正观察以致认识达到熟悉某种植物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教学本单元的“留心观察”一题时,更多的需要老师的介绍,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从而养成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读读背背” 中描写动物的词语一定要让学生先预习再开展,否则会是一言堂.词义的理解也要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以引导为主。
教学反思:
面对生活中的意外事件,当事人该如何自救或求救,这仅仅是一个交际的话题,还是一个说话的引子。编者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活动,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又习得一种在“危难之中”成功地自救或求救的本领,如何高效地达成本堂课的目标?结合我的备课、上课情况,我想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1、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创设口语交际的相关情境,把学生引领到特定的情境中,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我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怀着浓厚的兴趣,带着饱满的情感,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交流。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疙瘩,吃穿住行父母样样当心好,不要说火灾、落水、中毒这些意外事件他们没经历过,就是平常烫伤、摔跤这些事也极少碰到。怎样把学生引进“特定的环境”进行言语交际活动,激发学生跃跃欲试、一吐为快的欲望呢?课中,在火灾求救这一环节,我借用多媒体刺激学生感官,再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渲染气氛,营造交际情境。我的投入感染了学生,在我的引领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了。在落水求救这一环节,我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以我真实的体验引发学生的交际的兴趣,果然学生忘了这是课堂,纷纷想出好办法来救落水的我,那份纯真让我感动不已。在煤气中毒这一环节,我利用看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兴趣……正因为情境的精心创设,所以每个环节学生都非常投入。
2、确立主体地位,实现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只有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这说明任何高明的教师都讲不出口语交际的高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只能在动态的言语实践中生成和发展.因此,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有更多锻炼的机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口语交际的主体。
3、着眼整体提高,促进全面发展。
口语交际能力体现着人的一种综合素质。古代的苏秦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天下,拜六国之印;当代周恩来,各种场合应对自如,无往而不胜,难道他们仅仅凭他们会说的嘴巴,如簧的舌吗?口语交际能力,乃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我们不但要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还且要在口语交流中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言谈、临床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与基本素养。因此在本节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努力培养学生说完整话,响亮话,清楚话的习惯,面对各种意外事件,不但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应急能力,并且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后反思: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只有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只能在动态的言语实践中生成和发展.因此,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有更多锻炼的机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口语交际的主体。特别是在师生之间,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因此,教师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口语交际活动中,要倡导平等,特别是教师,要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走下来,来到学生中间,去做交流中的普通一员,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坦诚发表自己的见解。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只有当学生感觉与自己交流的双方是平等关系的时候,他才感到自主,自信,才能拥有开口说话的勇气,才能畅所欲言。
〈练习7〉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练习写好木字旁的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3、说说写写,要求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二、能力目标:
1、朗读并背诵四个成语。
2、培养说话写话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遇到不懂的字就查字典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端正的写字态度。
3、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培养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学准备:配套光盘,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遇到不懂的字就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过程: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一、审题
(1)读题
(2)明确要求
二、指导
1、学习第一小题
(1)看图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
(2)调整栏:
师述:这是一幅“老牛舐犊”图。板书:老牛舐犊
(3)用部首检字法查“舐、犊”两个字。
(4)查到字后练读字音。
(5)指名读生字,齐读“老牛舐犊”。
2、学习第二小题
(1)指名说“舐”(舔)和“犊”(牛犊、小牛)的意思。
(2)自由说说“老牛舐犊”的意思。(老牛舔小牛,比喻人非常疼爱儿女)
(3)指名说。
(4)评议。
3、学习第三小题
(1)看到老牛这样疼爱小牛,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你想对小牛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练说
(3)自由说、指名说
(4)把想说的话写在图中的对话框内。
三、作业设计
1、复习本单元的词语并默写。
课后小节:学生能根据图画,联系成语理解字意,学生在对小牛说话中,体会到了深深的母爱,有的学生说:“小牛,你妈妈这么爱你,你真幸福啊!”“小牛,你长大了可要好好孝顺你的妈妈啊!”从这些话中,学生的感情获得了升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练习写好木字旁的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二、能力目标: 朗读并背诵四个成语。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端正的写字态度。
教学重、难点: 熟记成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铅笔字
1、指导学习
(1)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2)调整栏:
出示:桑、根、柳。指名读一读,并说说三个字各是什么结构。
(3)这三个字中都有“木”,但写法一样吗?
(4)出示“桑”,指导书写。
说说“桑”是什么结构,书空。
教师范写“桑”,注意“木”的一横写在横中线下一点儿,并且写得长一些。
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临写。
(5)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根、柳”两个字。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 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读四条成语:舐犊情深、乌鸟私情、天伦之乐、其乐无穷。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
(4)结合课文,让学生自己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2、练习
(1)指名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练习,互相背诵。
3、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齐背。
三、作业设计
1、写出带有木字旁的字。
2、 调整栏:
让学生在学习成语之前现说说自己的妈妈时如何照顾自己的。
用部首查字法查“私、伦、穷”三个字,并说说他们的意思。
3、读背四个成语。
课后小结: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老师的指导,能将练习中三个带有木字部的字写好。在学习三个成语时,让学生先讲讲母爱的故事,再观察图画理解成语,效果较好。
第三课时
(说说写写――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说说写写,要求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二、能力目标:培养说话写话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培养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揭示说话的话题:可爱的动物。
2、学生自由读读图上的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观察要求: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它的样子。
(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2、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
(2)指导学生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说说小动物的。
(3)同桌练说。
(4)指名说,评议,补充。
3、指导写话
(1)教师小结同学们说话情况。
(2)调整栏:在观察前先交给学生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找出小动物的特点。
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
(3)写好后,指名读读自己的作品。
课后小结: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仔细观察,通过老师之前先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和顺序,学生开始观察,在学生将观察结果说出来时,老师要及时进行板书归纳,在学生写时,就能理清条理,也不会无话可写了。
〈练习7〉 篇7
作者:宗阳春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113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宇,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在括号里填上时态助词“着”、“了”、“过”。
4.给句子加标点符号。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
7、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题目要求。
2.指导。
(1)朗读这段话,说说这些钢笔字的特点。
(2)默读这段话,想想楷书的运笔方法。
3.练习。
(1)描红观察整体,注意一气呵成。
(2)注意行款布局,体会整体章法。
4.反馈。
(1)评议学生作品。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写。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题目提出几个要求:①找出错别字,②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括号里。
2.指导。
(1)读句子,句中有几个错别字?
(2)依据句意,画出错别字。
(3)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口头纠正。
3.练习。
(1)学生默读句子。
(2)纠正错别字,如:“带”应改为“戴”,“带”作为动作是随 身拿着的意思,“戴”是把东西放在人的头上、脸上或胸前的意思。
带(戴) 像(向) 已(以) 颂(诵)
4.反馈。
(1)指名学生上黑板改错。
(2)集体评议。
(3)用错的字重新组词,加深印象,如:带(带领)。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读题。
(2)说明本题的要求,在括号里填上“着”、“了”、“过”。
2.指导。
(1)出示句子,指名学生逐题朗读。
(2)想一想:凭借语感每句话中该用哪个词?
3.练习。
(1)动笔选填“着”、“了”、“过”。
4.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的词是否正确。
(2)同桌互改。
(3)指名读句,进一步体会“着”、“了”、“过”的用法。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集体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复习逗号、句号用法。
(2)认识书名号和“〈〉”。
(3)书名号在什么情况下用?
(4)举例:“他的文章在《小学生学习报》上发表了。”
(5)“小学生学习报”为什么要加上书名号?(“小学生学习报”是一种报刊的名称)
3.练习。
(1)读第1~3句,把该用书名号的地方用上书名号,说一说为什么。
(2)教师巡视检查。
4.反馈。
(1)三个人各在黑板上给句子加上标点。
(2)集体批改,纠正错误。
(3)抄写句子,并加上标点,注意书名号的书写格式。
(4)小结: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用书名号。
五、教学第五题
1.审题。
要求是熟记成语。
2.指导。
(1)正确朗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2)韵句连读,每排两个成语连读。
(3)说说你了解的成语意思。
(4)教师说出学生不懂的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诵读记忆,形成积累。
(2)同桌互背。
(3)对背,如一人读“铁面无私”,另一人背“执法如山”。
4.反馈。
(1)“开火车”朗读。
(2)成语填空。
铁面无( ) 执法( )山 ( )( )在后 ( )( )在前
一( )不( ) 扶( )济( ) 排( )解( ) 见( )勇( )
( )义( )言 唯( )是( ) ( )人( )贤 ( )( )清风
(3)教师说意思,学生说出成语。
(4)记成语竞赛,看谁先记住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第六题: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
课前准备:准备投影片。
一、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题目:学会请教别人
2。读一读,明确口语交际的两点要求及其重要性。
二、指导
1.读一读每题的文字。
2.打幻灯,启发合理想像,思考:在这几种场合怎么向别人请教?
三、练习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3.同桌根据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互相练说。
4.教师巡视,进行个别纠正与辅导。
四、反馈
1.指名一学生说,评议有没有达到两点要求。
2.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3.评议。(说话是否清楚,是否有礼貌)
4.评价小结。
我们向别人请教问题,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同时还要注意有礼貌,称呼要符合别人的身份,要用“请”、“能告诉吗”,最后还要说声“谢谢”。
五、教学第七题:学写毛笔字(略)
〈练习7〉 篇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查字典的方法,知道“中”字有两个读音,能看懂漫画明白道理,并能说说写写自己的感想。
2.采用自学自悟、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方法学习。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激发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已经把握的查字典的方法解决阅读过程中碰到的困难,用几句话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
难点:引导学生看懂漫画悟出道理。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爱好
1.小朋友,今天,有一个叫赵小伟的小朋友也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大家欢迎吗?
不过他想考考大家,过了这一关他才出现.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2、出示:谜语一个小小游泳家, 说起话来呱呱呱, 小时有尾没有脚, 大了有脚没尾巴。
3、指名猜。出示:青蛙
4.小朋友们真厉害,看来赵小伟必须出现拉。(出示:赵小伟。)
5、小朋友们,我有个疑问,你是怎么猜到的呢?
(1)从“呱呱呱”中知道。小朋友对青蛙的叫声这么熟悉,
(2)“小时候是蝌蚪就有尾巴,长大了时青蛙就没有尾巴”(你很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那对青蛙又了解多少呢?(青蛙能捉害虫等)
二、阅读短文,渗透学法
1.青蛙的确是非常好的益虫。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青蛙,老师想用上这个词――“庄稼的保护神”。(师板书。)小伟也给我们带来了有关青蛙的资料,请大家打开课本136页。 (课件上同时出现《庄稼的保护神》)。
这段文字有些难,要求:请自己读课文,自己不会的字请教同组的同学,假如大家都不会,把生字圈出来,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字典)。
2.我来看看哪个同学最会学习,你学会了哪个生字。
3、(1)指名读。谁有错误当场停下,纠正,然后继续读。
(2)老师也有一些不懂的生词,谁来告诉我?(出示生词)
4、请您把熟悉的生字朋友,放到文中,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读完后,请每个小组挑选一个最好的同学来展示。
5.请小老师来指导。
6、看来小朋友,不仅熟悉了生字,还很快和生字交上了朋友。在你们读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句子。出示:粘住小虫,卷入口中,经常是百发百中①.讨论"粘住小虫,卷入口中,经常是百发百中”中两个“中”字的读音一样吗?
②.不同的读音,有什么不同的意思吗?讨论一下。
通过讨论了解“卷入口中(zhōng),意思是在什么里面。百发百中(zhòng),意思是逮住了目标。”
③.我们祖国的语言词汇很丰富,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读音也不同。让我来听听谁最先领悟到。
练习:1、小明中午一回家就听说爸爸中奖了。
2、在“警察和小偷”的游戏中,谁中枪了?
7、齐读短文。
8、学习了这篇短文,谁来告诉我,你知道了什么?
9、播放由关青蛙的录像。
三、组内交流,练习说话
(学生在看录像的过程中,可能会对青蛙的舌尖构造,或者是青蛙天天吃的害虫量发出感叹声)
1、 刚刚你为什么“啊”一声呢?
(生:我觉得青蛙很厉害。我觉得青蛙能吃很多害虫!)
2、青蛙真是庄稼的保护神!你看到了青蛙的本领,你想对青蛙说什么呢?(生:青蛙你真。。。。。)
3、(谢谢你的赞赏!你欣赏青蛙的本领!)
4、本来青蛙听到你们的夸奖,应该很兴奋!可是,现在小青蛙见到人就害怕了!
(多媒体出示人类滥杀青蛙的图片。)
5、你们看到青蛙的不幸,你想说写什么?(人类你们太残忍了!我们要保护青蛙。……)
6、赵小伟跟你们一样很心痛,为了发动大家保护青蛙,还画了一幅有趣的漫画。(出示练习8的漫画)
4.你看到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有什么感想?(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画面内容,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
5、指名答
(1)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保护青蛙的重要性,假如不保护好青蛙,最后吃亏的只能是人类!)
(2)出示:滥杀青蛙的严重后果:无休止地乱捕滥杀青蛙,导致田园生态失衡、农田害虫增多、水稻虫灾频发。看来青蛙确实非常重要,没有了青蛙......
句式练习:没有了青蛙,庄稼变黄了;没有了青蛙,__________没有了青蛙____。
(设计理念,辅助学生对漫画的理解,也加深学生对滥杀青蛙之后的严重后果有一个直观的熟悉。)
(3)你有什么感想呢?
四、以说导写,练习写话
1、 小朋友说得都非常棒,假如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让更多的人有保护青蛙的意识,那多好啊!
要求:写的时候留意格式,不会写的可用拼音代替,但一定要写正确。留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评析2-3个学生的写话。
3、有了小朋友的爱护,有了小朋友的支持,我们的青蛙又来到了田园里了,他们又唱起了快乐的歌!(播放mtv《小青蛙》。)
五、课外延伸,自选作业
1.除了青蛙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益虫、益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呢?(出示幻灯片。)
2、是啊,人类的好朋友可真多!有蜻蜓、螳螂,有喜鹊,啄木鸟等等。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朋友等着我们去熟悉呢!
(幻灯片出示:推荐的书籍)
3、今天的课外作业,教师想请你们从下面的作业中任选一个。
〈练习7〉 篇9
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训练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利用多种渠道识字,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能识字的能力。
2、照着范字的样子,在田子格内练习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峰 坡 吓。
3、读背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4、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让学生掌握劝阻不文明行为用语技巧。
教学重、难点: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板块内容:学用字词句
1、谈话引导入题:
同学们上学放学的路上,或者随爸爸妈妈逛街游玩的时候,一定看到街头路边的有不少牌匾,一定认识了许多我们课本上没学到的字,长了不少知识,现在我们就来比比看:谁认得这挂图上的一些单位名称。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谁能读出它们的名称,说出它们是干什么的?
3、自读课本上的街头牌匾,(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还记得部首查字法吗?说说怎么查?先。。。。。。再。。。。。。)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并把读音标在书上字头并结合字意看看这些单位是干什么的
4、指名认读,正音,然后齐读
5、最后指名说说这些单位是干什么的。
你们看只要我们用心,只要我们手中有一本字典,现在几乎没什么能难到我们的字了,我相信孩子们在课外也一定借助字典学会了许多我们还没有学过的字了,现在我们就来比比看:谁认的字最多。
6、拿出课前记录下的各自在街头看到的牌匾,或者在书报上看到的生字新词及乘车游玩时看到的生字
7、同桌交换认读,互为小老师,教会同桌读你所记录下的字
8、统计一下,同桌记录下来的字一共有多少,你认识多少,,算一算有多少是同桌教会你的,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
9,集体交流,评选出识字冠、亚、季军,识字冠、亚、季军介绍识字的途径和方法,最后给识字冠、亚、季军发奖鼓励学生主动识字,充分调动大家主动识字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板块内容:写好铅笔字
1、认读:峰 坡 吓
2、指导观察这三个字,说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指导写字: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都属于“左窄右宽”,写的时候左边部首写得较小,偏上,左右基本头部齐平。
4、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写,学生注意看清每一笔画起笔、运笔、收笔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临写
6、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并注意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保持教室的安静,或放点轻音乐,尽量让学生能静心练字。
7、评讲: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
二、教学第三板块内容: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自由认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
2、借助字词典试着理解这四个成语的意思
3、分组交流这四个成语的意思
4、指名认读成语,注意正音
5、齐读
6、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结合我们生活经验,说说这四个成语常用在什么地方
7、指导学生结合图意用这四个成语试着说一段话,说说我们的春游和远足
8 、教师总结:
“ 跋山涉水”、“餐风饮露”这两个成语都是讲旅途生活的艰难、辛苦。但是旅游有苦更有乐,当你走在青山绿水之间,便会感到绿水在欢送你,青山在欢迎你,那真是“人在画中游,山水也有情”啊。“水送山迎”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赏心悦目”是说我们观赏了美好的景色,不仅心情欢畅,而且大饱眼福。四个成语既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又表现了旅游时的愉快。知道这些,是不是能读得更有感情,更有韵味了呢。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块内容:口语交际――学会劝阻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一、谈话引导入题: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一些不文明的,甚至有安全隐患的行为,你知道该怎么办吗?(指名回答)教师顺势引出“劝阻”并板书:劝阻。可是你们知道吗?要想取得理想的劝阻成果,那劝阻的语言是有技巧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去有效地劝阻别人。(接着板书:学会劝阻)
二、出示挂图
1、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明确图意
2、指名说出第一幅图的内容:
(1)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假如你就是那个劝阻他的小朋友,想想你该怎么对他说?
(3)指名说,评价中加以指导,让学生明白:用语要有礼貌,要把这种行为的危害性说清楚。
3、自由选择一幅图,自由结合,分组练习表演劝阻
4、上台分角色表演,教师作指导,其他同学当评委:说清他们的语言是否恰当,得体,让人容易接受。
〈练习7〉 篇10
教学要求:
1、 用钢笔描红。
2、 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 照样子填空。
4、 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
5、 熟记成语。
6、 读读背背。
7、口语交际: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
8、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这段话: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要求学生仔细琢磨每个字的运笔。
(4)教师强调字与字之间的排列要大小适宜、疏密有致。
(5)引导学生回顾描红的要求。
3、练习。
(1)学习练习描红,要求每个笔画要一笔描成,描红时注意每个字的运笔。
(2)教师作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3)要注意学生在写字时的姿势,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学生说一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先画出错字,再写正 确的字)。
2、指导。
(1)指名学生读第一个句子。
(2)要求学生从第一个句子中找出用错的词、并想出正确的字。(坐与座、只与枝)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一个句子。(虑与虚、专与钻、祥与洋、会与打、棵与颗、废与费)
(4)引导学生边读边比较同音字与形近字。
3、练习。
(1)指名学生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此题。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检查学生完成此题的情况。
(2)表扬做得正确、招写工整的同学。
5、课堂作业 。
组词。
坐( ) 只( ) 虑( ) 专( )
座( ) 枝( ) 虚( ) 钻( )
祥( ) 会( ) 棵( ) 废( )
洋( ) 汇( ) 颗( ) 费( )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学生认读题目。
(2)教师帮助学生弄懂题目要求。
2、指导。
(1)出示例子:一(只)小鸟
(3)用小黑板出示题H,分小组讨沦,引导学生看清量词后而
的中心词语,再选择用合适的量词,
3、练习。
(1)学生分组口头练习。
(2)指名学生说。
正确的答案是:
一(支)粉笔 一(辆)卡车 一(首)好歌
一(个)故事 一(面)旗帜 一(部)电影
一(顶)帽子 一(副)眼镜 一(台)电脑
(3)学生在书上完成此题。
(4)写好此题的学生可以多读几遍。
4、反馈:
全班齐读。
5、课堂作业 。
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 )布 一( )衣服 一( )灯一( )鞋
一( )围 一( )水 一( )牛一( )高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一
2、指导,
(指名学生读本题中的四句话,帮助学生体会这四句话之间的内在联系。
(2)想一想:这四句话大体上讲的是什么意思?可以按什么样的次序来重新排列?(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重新排列。)
(3)可分组讨论。
3、练习。
(1)让学生按事情前后的顺序重新排序。
(2)填好之后,指名学生朗读,
(3)全班齐读重新排列的句子:
[正确的序号是:4 1 3 2]
4、反馈。
(1)检查此题的正确率。
(2)帮助排列有错误的同学分析原因。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活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
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人体说出成晤的意思即
可,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讲解。
(5)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每行前后两个成浯的关系。(构成反义关系)
3、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帅讲解这首诗的大意: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一般小儿女那样。
(5)指导学生朗读,注意重音与停顿。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 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6)指名试读这首诗。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2)指名背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一七题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1、审题。
(1)教师谈话,揭示话题: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
(2)学生自读题目下面的一段话。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仔细观察图面,了解故事梗概;②围绕题日、凭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把重点内容说具体,说明白;③小组练习后全班交流。
2、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四幅图,了解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从整体感知。
(2)按顺序出示每一幅图,引导学牛按照仔细观察--分析图意--展开想象这样的方法来练说每幅图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这件事的过程。
(3)指导学生各自练说,
3、练习。
(1)学生分小组在小组内练说;
(2)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教师在巡回过程中作重点辅导。
4、反馈,
(1)指名学生说四幅图的内容;大家听后评议,教师总结:
(2)指名四人小组成员站起来分角色表演,同学评议,教师指导后,再请同学上台表演。
(3)教师作课堂小结,
〈练习7〉 篇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话:大海真大,一眼望不到边。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该句还可以怎样补写,也能写得具体?
(5)教师归纳把句子写具体的基本方法:要紧’紧抓住前句的中心词来写,使中心词的意思表达更具体、生动、准确。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这部分的句子,想想每句后半部分横线上可以怎
么补写,才能使前半部分更具体。
(2)学生试着补写句子。
(3)学生分组读自己补写的句子。(师生评议,有错误的及时纠正)
(4)学生说“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5)教师设计巩固练习。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莫高窟》一文中的相关内容,感受文章是怎样把
(3)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读背《边疆小夜曲》。
(1)讨论:同学们,你们去过祖国的边疆吗?边疆是个什么样子?你们听过小夜曲吗?
(2)出示《边疆小夜曲》,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
读出
(4)指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情,正确理解诗人的感情贴着诗人的心来想,走进诗歌的境界。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表情和手势。
(1)指名朗读,读出味儿,读出感情。
(7)学生练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
2.反馈。
(1)指名说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2)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板书设计:
练习5
上海的金茂大厦可真高哇,__________________
早晨的雾可真大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溪里的水清得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莫高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尊、彩塑、智慧”等字的书写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左偏旁:金字旁、绞丝旁。两个例字是:钉、给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钉、给”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板书设计:
练习5
尊 朔 智 慧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重点:
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难点:
设计有意义的公益用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明确什么是公益用语。
②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③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2)学生读一读介绍什么是公益用语的话。
(3)教师略加讲解:公益用语通常是用来教育我们关注公共的利益,维护公共的利益。
(4)引导学生回忆见过、听过的公益用语。
(5)讨论这些公益用语的作用。
(6)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设计。
3.练习。
(1)思考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2)集体讨论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要这样设计的。
(3)集体评议补充,互相完善。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
(2)鼓励学生关注公益事业,大胆设计公益用语,并在学校家庭等地进行宣传。
板书设计:
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知识就是力量!
水,生命之源!
〈练习7〉 篇12
教材分析:本次练习共安排5项内容,有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
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难点: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准备: 查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
(2)(教师放录音)教师要求学生对照题中唱词来听。
(3)教师简介《红灯记》的剧情。(可以出示一些剧照)
(4)学生再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学生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
(6)学生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读这段话。
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再次放录音,学生对照这段话听。(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
(2)读好这段唱词。
3、教学第三部分。
(1)指名读谚语,学生交流,理解这些谚语的意思。
(2)教师根据谚语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3)学生抄写这些谚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3)教师重点指导“郊野、碧蓝、嫦娥”等词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背《幸福》,通过诵读和续写的练习增加积累。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读背《幸福》,通过诵读和续写的练习增加积累。
难点: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第三题(诵读与感悟)
1、读背《幸福》。
(1)指名读题,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
(3)教师范读。
(4)学生讨论“幸福”在文中的含义,理解着去读背。
(5)集体练读,同座练背。
2、拓展。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这个结论。
(2)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河流、蜜蜂、小鸟、我”的幸福是什么。
(3)按学生讨论的结果来续写。
(4)学生将自己续写的部分跟原作连在一起诵读,感受两种文字在读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虎字头、病字头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教师讲解“虎、病”的写法,学生练写。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附:
蜜蜂的幸福,在于在花丛中采蜜,虽然只是为了那一点点的花蜜,但是,它们会不远千里地飞向开花的地方。它们的辛苦劳动就是为了酿出那一丁点儿甜甜的蜜,让人们吃后感觉到一丝丝清凉。所以,它们整天都在“嗡嗡”地歌唱。
河流的幸福,在于给人们供应水资源。在夏天,气候干燥,让人热得受不了。自来水工厂的工人就从小河里提取出清水,来给人们解渴、消热。所以,小河整天都在“哗哗”的流淌。
小鸟的幸福,在于在树丛里捕捉害虫,让果树茁壮成长;让人们在春天播种,在秋天有收获。所以,鸟儿总爱在大树上自豪地放声歌唱。
我的幸福在于在学校帮助同学,哪怕是借一支铅笔、一块橡皮,虽然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我会因此事而感到快乐。所以,我总是在幸福的海洋里自由飘荡。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学会拒绝
教学目标:
指导时,要特别注意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拒绝。
在拒绝时要有礼貌,说话在得体,说话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等。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学会拒绝别人。学会拒绝别人时语气要婉转。
教学准备: 准备好几个生活情境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学会拒绝”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当别人对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你应该怎么办?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怎样去拒绝)
(2)分组分问题练说怎样去拒绝。(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分角色练说)
懂得拒绝
弄清拒绝的缘由
拒绝时要态度诚恳,理由充分
(3)每组每个问题推荐代表表演,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2)评议小结。
板书设计
懂得拒绝
弄清拒绝的缘由
拒绝时要态度诚恳,理由充分
革命现代京剧之一,八个样板戏之一。
《红灯记》的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它的原创作者是沈默君。《自有后来人》是一部以东北抗日联军为背景、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电影,故事的发生地点在虎林铁路上的“辉崔”小站(黑龙江省虎林市境内)。上世纪60年代,电影在全国上映,不久,该剧便由上海沪剧团改编为沪剧,接着由哈尔滨京剧院率先搬上京剧舞台,当时名叫《革命自有后来人》。
此剧是中国京剧院的优秀保留剧目,六十年代至今,众多艺术家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高玉倩、钱浩梁、刘长瑜、李维康、冯志孝、孙岳、王晶华、杜富珍、张岚等都曾先后参加演出。近几年来,青年团排演此剧,得到老艺术家们的指导,演出取得成功。
内容提要:一九三九年,日军对我东北抗日力量展开了疯狂围剿,妄图控制整个东北地区并向中原一带渗透。在地处东北地区交通要害的龙潭地区,以铁路工人李玉和为代表的地下党在惨烈的白色恐怖之下,为钳制日军、配合抗战进行着一系列灵活机智、艰苦卓绝的斗争,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原本不同姓的三代人更是在共同革命信仰的感召下,演绎着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生发出来的缕缕浓情。
日本宪兵队长鸠山仰仗自己多年的情报经验,在率部摧毁了北山游击队的电台之后,更妄图对龙潭地区的地下党组织进行彻底打击。
北满省委在得到游击队电台被毁的消息之后,及时派出交通员,携带一份新的密电码,乘坐253次列车,计划在途径的龙潭地区与当地地下党接头,将密电码送到游击队。没成想同时得到这一消息的日军对沿线铁路进行了严密封锁,禁止中途停车。交通员万不得已只得在列车行至龙潭车站附近的时候机智跳车,幸被赶来接应的王连举、李玉和相救,王连举为掩护他们自杀右臂,李玉和背起交通员逃离现场,交通员与李玉和对暗号未果,于是将随身携带的密电码藏于李玉和的号志灯下主动将自己暴露给敌人。
交通员被捕,而李玉和对于密电码的下落却全然不知,只是一心想方设法寻找密电码的线索,并联络游击队希望能够顺利地营救出交通员。
曾经做过外科医生的鸠山从王连举的伤口处看出了破绽,并采用一系列诱骗、攻心的战术击垮了王连举的心理防线,使其投敌叛变。
王连举的叛变使李玉和成为鸠山截获密电码乃至摧毁地下党的关键性人物。李玉和曾于十多年前对鸠山有过救命之恩,并是鸠山非常崇拜的象棋高手。老谋深算的鸠山为了达到摧毁龙潭地下党的目的,对李玉和实施了离间计。为此,李玉和不仅在组织内部受到怀疑,在同事、邻里街坊乃至自己的母亲和女儿之间都陷入百口莫辩的境地。
李玉和以宽厚的胸怀和革命者的睿智,忍辱负重,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完成革命工作,最终在敌人的枪口下英勇就义,李奶奶也被日寇残酷地杀害。
失去了父亲和奶奶的李铁梅,在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下,毅然承担起父亲未尽的革命工作,将密电码成功地送到了游击队。
李铁梅在斗争的风雨中逐渐长大成熟,最终成为一名坚毅、勇敢的共产党员,并由此开始了新的革命历程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成人。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课前思考20:
本次练习中要听讲《红灯记》故事后,再联系剧情,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听一听,学一学这个唱段,读一读,抄一抄跟戏曲有关的一些谚语,这些谚语都是一个主题,即掌握戏曲艺术,必须从小苦练功夫,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卓有成效,其实做其他事情何尝不是如此呢!
看到这部分教学内容,我首先想到我对戏曲艺术一窍不通,再有,学生对《红灯记》也非常陌生,倒是这些谚语学生有一定的诵读经验,比较容易掌握。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发动学生课前充分准备,让学生找来《红灯记》的故事先自己读一读,然后听一听,并把搜索的到《红灯记》唱段带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欣赏,最后再来学习谚语,交流谚语,以及学习谚语心得,联系到其他的事情来谈谈该怎样做。教师并不是什么都懂的,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很强的,虽然还没有学习这个内容,但是我们(我和孩子们)已经进入了这个内容的学习,我们是学习的伙伴,相信孩子们和我走得这么近,学习一定很带劲,我期待着我的语文课堂会很精彩!
课前思考: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但京剧离我们学生还是比较遥远的,更别说样板戏的名称了,我想课前就要让学生自己去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京剧和样板戏,了解书上这段唱词的大背景,这样在上课时让学生自己介绍,也许效果会更好。另外,教师在课前必须找到书本上《临行喝妈一碗酒》的录象,让学生跟着学唱,更能体现国粹的优美。姚老师的“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成人。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真的不错,可以给学生更多拓展的空间了。
《幸福》应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情况下,再让学生续写,应该不是问题,但要注意让学生写积极向上的内容。
课前思考:
本次口语交际的训练目的:培养学生敢于说“不”;学会拒绝别人时态度诚恳、理由充足、不卑不亢。训练重点:训练学生当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应当拒绝;独立思考,是非明确,能听清楚别人提出的要求什么地方不合理;拒绝时语气要婉转,态度要诚恳,要说出充分的理由,力求使对方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拒绝。训练过程:谈话导入,明确目标。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立足生活,拓展延伸。
教学反思: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可适当拓展一些谚语,丰富学生的知识。《幸福》重点不在续写,而是让学生将自己续写的部分跟原作连在一起诵读,看看有什么感受。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文化知识,并通过对比读来让学生在诵读时更加有感情。口语交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去议一议,看看应该不应该拒绝,怎么样拒绝,再在同桌互说的基础上,分角色去演演。指导时,要特别注意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拒绝,在拒绝时要有礼貌,说话在得体,说话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等。
资料:
蜜蜂的幸福,在于在花丛中采蜜,虽然只是为了那一点点的花蜜,但是,它们会不远千里地飞向开花的地方。它们的辛苦劳动就是为了酿出那一丁点儿甜甜的蜜,让人们吃后感觉到一丝丝清凉。所以,它们整天都在“嗡嗡”地歌唱。
河流的幸福,在于给人们供应水资源。在夏天,气候干燥,让人热得受不了。自来水工厂的工人就从小河里提取出清水,来给人们解渴、消热。所以,小河整天都在“哗哗”的流淌。
小鸟的幸福,在于在树丛里捕捉害虫,让果树茁壮成长;让人们在春天播种,在秋天有收获。所以,鸟儿总爱在大树上自豪地放声歌唱。
我的幸福在于在学校帮助同学,哪怕是借一支铅笔、一块橡皮,虽然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我会因此事而感到快乐。所以,我总是在幸福的海洋里自由飘荡。
教学反思:
京剧《红灯记》离学生比较远,在课上我给他们介绍了相关的资料,他们也交流了自己所查到的资料,这样他们才对国粹有所了解,也知道了故事的历史背景,并且我让学生看了《临行喝妈一碗酒》的京剧片段,从而对理解呢段唱词有了很大帮助: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千杯万盏会应酬。 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小铁梅出门卖货看气候,来往“帐目”要记熟。困倦时留神门户防野狗。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家中的事儿你奔走,要与奶奶分忧愁。学生能结合时代背景把唱词中蕴涵的含义基本讲明白了。
“诵读与感悟”,就暗含了教学的基本策略。所以,教学时可以此为抓手,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中,有所感悟,然后迁移到续写中。所以在教《幸福》时应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情况下,再让学生续写,应该不是问题,并且注意让学生写积极向上的内容。在教学现代诗时把学生带入这个散文诗的内容,用诗的目光来读来思,然后要求用诗或者散文诗的形式续写三个以上片段,加上开头结尾,结果便是学生创作出了很美的诗、散文诗。
教学口语交际时也和王老师一样,创设情境让学生去议一议,看看应该不应该拒绝,怎么样拒绝,再在同桌互说的基础上,分角色去演演。
教学反思:
关于《语文与生活》:这部分学习充分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进行语文学习是多么重要。京剧《红灯记》,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非常陌生,不仅是剧本内容陌生,而且是对京剧这种剧种也很陌生。说实话,我对京剧也不敢兴趣。但是,课本中有这样的内容,非得研究不可。于是,我让学生事先通过询问长辈、上网查阅等形式,来研究《红灯记》,研究课文中这一段唱词的“弦外之音“。学生因为陌生而感兴趣。经过一番准备,有人介绍了《红灯记》的整个故事背景、情节,有人介绍了《红灯记》中主要人物的特点,有人带来了《红灯记》的碟片
让大家来真实感受剧本的艺术效果……一下子,原本陌生的变为亲切的了。然后再让学生体会文字中包含的另一层含义,学生显得信心百倍,因此,便侃侃道来……
关于《诵读与感悟》:这段优美的文字,学生读时很投入。他们能够领会诗歌的精神内涵: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方能使心灵丰满而充实。领会之后,再让学生说说,“河流”、“蜜蜂”、“小鸟”、“我”的幸福时,学生便开始尝试着、模仿着用诗歌的语言来加以表述。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