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地理教案设计 > 2011届高考地理大洋洲和南极洲考点专项复习17

2011届高考地理大洋洲和南极洲考点专项复习17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①亚洲: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面积广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
②非洲:纬度的对称分布和起伏和缓的地形,使非洲气候南北对称分布;东非高原地势较高,虽在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

③欧洲:南北高中间低、平原东西贯通和曲折的海岸线等,使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并由西向东大陆性不断增强。
④南极洲:平均海拔高,冰雪陆面对阳光反射强烈,是酷寒原因之一。
⑤北美洲: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性显著;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
⑥南美洲:西部山脉阻挡太平洋水汽深入,西岸气候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气流深入;山脉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背风坡,降水少。
⑦大洋洲:东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东侧降水较多,气候狭长分布;西侧背风坡,降水少,是小麦―牧羊带发展的限制因素。
北部降水以夏雨为主,夏季主要受来自海洋上西北季风的影响,水汽充足,降水较多。南部以冬雨为主,冬季西风带北移至此,多锋面雨及气旋活动。

(1)从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分析澳大利亚动植物具有古老性和原始性的原因?
①从地理位置看:该大陆与其他大陆分离早,四面临海;②地形平坦,自然条件单一,动植物进化缓慢。
(2)澳大利亚大牧场放牧业的有利条件: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草场资源丰富;②大自流井盆地地下水丰富,为牲畜提供饮用水源;③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④无大型食肉动物,缺乏天敌。

(3)我国目前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物产:
①农产品:小麦、羊毛;②矿产品:铁矿石。
特别提醒
(1)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上游修建水库大量取水用于灌溉,对该河流下游地区的影响为:①入海泥沙及水量减少,河口地区海水倒灌,水质下降,引发土地盐碱化,三角洲地区被波浪侵蚀,面积减少。②河流下游径流量减少,导致湿地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生态环境恶化。③一些鱼类可能发生绝迹现象。
(2)针对墨累一达令盆地降水不足的现状,在该地区发展农业的应对措施为:①跨流域调水(东水西调);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农林牧相结合土地利用结构;③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发展耐旱农作物。
①纬度高,太阳辐射量少;②海拔高,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③冰雪覆盖,冰雪反射率大;④极地东风加剧了严寒程度;⑤地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季气温低。

特别提醒
(1)2月份是我国赴南极科考最佳时机的原因为:①2月份赴南极科考可利用南极地区的极昼和温暖期;②避开南极烈风和紫外线(臭氧空洞最严重)强的季节。
(2)我国赴南极科考需克服的困难为:①克服南半球西风带的狂风巨浪;②躲避南极大陆边缘的冰与冰川。
(3)俄罗斯南极科考站采用高脚式建筑代替穹顶式建筑的原因为:南极地区的烈风和暴雪是科考站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穹顶状建筑主要考虑烈风的影响,忽略了暴雪的堆积,高脚式建筑不但减少了烈风和暴雪对科考站的影响,而且还减少了室内热量的损失。
【例1】 (2009?甘肃诊断)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落成,它位于80°2′S,77°06′,海拔4087米,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根据材料和下面“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回答(1)~(2)题。

(1)这里被学者称为“不可接近之极”,最主要原因是(  )
A.多暴风雪     B.高寒缺氧
C.降水稀少 D.日照强烈

(2)关于我国三个南极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位于我国最东端的西南方
B.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C.距海口最近的是中山站
D.长城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南方
【解析】 本题组提供我国南极三个考察站位置图,考查南极自然特征,以及方位判读能力,属于基本能力考查题。第(1)题,我国昆仑站纬度高、地势高而气候条件恶劣,使其成为“不可接近之极”;第(2)题,注意分清东西经度位置,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中山站位于90°E附近,离海口最近。
【答案】 (1)B (2)C
【例2】 (2009?黑龙江5月)初级产品的外销为澳大利亚重要外汇来源之一,近五年来由于降水极少,该国已面临“百年大旱”。权威人士提出“若再没有足够的雨水,将停止大部分农地的灌溉”。据此回答(1)~(2)题。

(1)“停止农地灌溉”的措施一旦执行,受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停止农地灌溉最可能带来的国际性问题是(  )
A.铁矿石和煤炭价格上涨
B.牛羊肉和稻米价格上涨
C.乳品和原油价格上涨
D.羊毛和小麦价格上涨
【解析】 本题组考查澳大利亚农业区的分布,以及其农业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难度不大。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国之一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甲区域是澳大利亚重要的混合农业区,主要发展小麦种植和牧羊;同时该区域水资源缺乏,严重依赖灌溉,所以灌溉停止会严重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
【答案】 (1)A (2)D
【例3】 (2008?天利5月)读下面世界两个国家局部示意图(下图),回答(1)-(2)题。

(1)对甲、乙两城市所在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均与暖流有关
B.两国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C.两国东岸附近海域都有寒流流过
D.甲城市所在国气温年较差远大于乙城市所在国
(2)有关上述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所在国地广人稀,乙城市所在国地窄人稠
B.两国最大的城市都是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两国都是主要由同一文化源地通过迁移扩散形成的新的文化区
D.甲城市所在国工农业发达,乙城市所在国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判断甲城市所在国是美国,乙城市所在国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南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附近是西风漂流,该国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无火山地震带;两国东岸均是暖流流经;甲国由于中部地势低平的原因,冬季极地冷气流南下降温,夏季墨西歌湾暖湿气流北上使该国中东部普遍暖热。第(2)题,要了解两国的基本地理状况。两国都是新大陆移民国家,文化源地都是欧洲,所以两国都是主要由同一文化源地通过迁移扩散形成的新的文化区。
【答案】 (1)D (2)C
【例4】 (2010?山东滨州2月)2009年2月2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DOME-A地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内陆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并正式开始。读下面“南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回答(1)~(4)题。

(1)如果图中a表示晨线,则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23°26′S,90°W B.23°26′S,90°E
C.23°26′N,90°W D.23°26′N,90°E
(2)对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位置会移动 ②高度会变化 ③南极大陆的最高点 ④冰盖下有世界最大的铜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图示时刻,A、B、C、D四地中,昼长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分别是(  )
A.C地和D地 B.B地和A地
C.D地和A地 D.D地和D地
(4)图中①、②代表的洋流名称分别是(  )
A.马达加斯加暖流、秘鲁寒流
B.厄加勒斯暖流、巴西暖流
C.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D.本格拉寒流、秘鲁寒流
【解析】 以我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为背景,着重考查了南极地区的阳光照射、冰盖最高点、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基本知识。
第(1)题,从南极上空向下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转动。当a为晨线时,则0°经线为6时,90°E为12时。南极圈内为极昼,则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第(2)题,南极冰盖最高点并非南极大陆的最高点;南极冰盖下并没有发现世界最大的铜矿。
第(3)题,题图图示时刻为12月22日左右,昼长最长的地点为纬度最高的D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为南回归线上的A地。
第(4)题,题图中①、②两地的洋流都是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寒流,其中①表示本格拉寒流,②表示秘鲁寒流。
【答案】 (1)B (2)A (3)C (4)D
【例1】 (2009?全国Ⅰ)读下图,回答(1)-(3)题。

(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
A.T   B.Q   C.R   D.S
(2)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
A.T   B.Q   C.R   D.S
(3)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本题考查澳大利亚的气候及成因。第(1)题,R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第(2)题,考查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故只有B项符合。第(3)题,从图中看出,P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应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
【答案】 (1)C (2)B (3)A
【例2】 (2009?天津)根据下图中地理信息,回答问题。

(1)请比较A图所示区域东部与西部气温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2)A图所示区域类似这种气温分布规律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事象还有哪些?请列举两例。
区域气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部
西部

(3)在方框中填写B国①、②两区域植被类型的名称,以及沿20°S纬线植被类型变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4)写出A图中所示农业地域类型在B国的主要分布地区。

【解析】 第(1)题,依据1月气温图例,可以较易得出西部气温比东部高。60°N和海陆轮廓及图中的其他地理事物可以帮助判断。A图为亚欧大陆的北部地区,该地区自西向东,地形依次为西欧平原、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西伯利亚地区。该地区西部濒临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及盛行西风的影响,其气候的海洋性较强;而东部地区,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降温幅度大。
第(2)题,类似于(1)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是由于气候的海洋性、大陆性差异而造成的。如西部的气温年较差较东部小、西部的降水变化较东部小、西部的河流结冰期较东部短、西部的1月海平面气压较东部小等。
第(3)题,20°S和海陆轮廓及图中的其他地理事物如植被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可以帮助判断。B图为澳大利亚的中北部地区。该国的自然带呈半环状的规律分布。南回归线横穿该国的中部地区,因此中部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下,干旱少雨形成了热带荒漠;东部沿海地区,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加上大分水岭对暖湿气流的抬升作用,东部发育了湿润的热带森林;随着向内陆的深入,水分逐渐减少,形成了较干燥的热带森林、草原、荒漠。
第(4)题,A图中所示的混合农业区,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西南部特别是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最为典型。
【答案】 (1)

区域气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部西部气温比东部高地势高(山地为主);北极寒冷气流受山地阻挡而集聚;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降温幅度大等
西部地处西风带,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的大陆性较东部弱);地势低平(平原地形、地形向大西洋敞开)等

(2)气温年较差;河流的结冰期;1月海平面气压等。
(3)见方框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11届高考地理大洋洲和南极洲考点专项复习17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