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前热身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发封”是人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怀念。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试从景情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诗中“满”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案】“满”字描绘出了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反衬下文“堪悲”之情。诗歌以乐景衬哀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迟,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案】“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张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
考点、难点、疑点
1、考点解析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能力层级:E
(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①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②夸张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拟人 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④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2)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①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②渲染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③烘托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④动和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⑤虚和实 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⑥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⑦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的一、二句中,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这一对照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效果。
2、疑难突破
(1)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着眼于“读懂”诗歌。备考应以“读懂”作为基本点和突破口。对于本课时考点的复习,应注意:全面了解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分类和具体手法的内涵;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其中的修辞手法,如借代和借喻、对比与衬托、比喻和比拟等。
(2)答题的思路应全面、明确。表达技巧是服务于思想感情的表达的,因而,在答题时,不仅要考虑该手法对句意呈现的作用,还要特别关注其对诗歌感情、意趣等表现的促进作用。
能力、思维、方法
例题:
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白 梅
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试分点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①衬托,以冰雪林衬梅之坚毅耐寒;②对比,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③托物言志(或“象征”)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答案】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沽,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3、阅读下面的一支小令,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江引]( 秋怀 )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试分析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案】作者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诗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技巧提炼
这一类型鉴赏题的解答技巧是:
1、明晰答题思路。
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在高考中,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查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
2、把握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是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分析表达技巧时,必须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应当结合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和诗词表达的思想内容,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
1、阅读下面的一支小令,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江引]( 相思)
徐再思
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元代高利贷盛行,利本相等。这支小令以“少债”为喻。这样写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①把相思之苦写得具体化。②显示出了相思之苦的沉重。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除 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答案】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诗人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像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反客为主)
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 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联系写作背景,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案】从衬托角度回答: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从虚实相生的角度回答:梦中的景物描写是虚,现实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实。词人通过繁华生活的梦境,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的亡国之痛。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词,回答以下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天,指明丽美好的春日。
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答案】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也表达了作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之情。
5、阅读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村行
王禹?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答案】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
句具体分析。
【答案】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课前热身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发封”是人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怀念。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试从景情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诗中“满”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案】“满”字描绘出了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反衬下文“堪悲”之情。诗歌以乐景衬哀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迟,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案】“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张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
考点、难点、疑点
1、考点解析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能力层级:E
(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①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②夸张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拟人 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④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2)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①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②渲染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③烘托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④动和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⑤虚和实 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⑥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⑦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的一、二句中,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这一对照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效果。
2、疑难突破
(1)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着眼于“读懂”诗歌。备考应以“读懂”作为基本点和突破口。对于本课时考点的复习,应注意:全面了解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分类和具体手法的内涵;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其中的修辞手法,如借代和借喻、对比与衬托、比喻和比拟等。
(2)答题的思路应全面、明确。表达技巧是服务于思想感情的表达的,因而,在答题时,不仅要考虑该手法对句意呈现的作用,还要特别关注其对诗歌感情、意趣等表现的促进作用。
能力、思维、方法
例题:
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白 梅
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试分点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①衬托,以冰雪林衬梅之坚毅耐寒;②对比,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③托物言志(或“象征”)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答案】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沽,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3、阅读下面的一支小令,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江引]( 秋怀 )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试分析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案】作者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诗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技巧提炼
这一类型鉴赏题的解答技巧是:
1、明晰答题思路。
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在高考中,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查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
2、把握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是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分析表达技巧时,必须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应当结合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和诗词表达的思想内容,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
1、阅读下面的一支小令,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江引]( 相思)
徐再思
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元代高利贷盛行,利本相等。这支小令以“少债”为喻。这样写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①把相思之苦写得具体化。②显示出了相思之苦的沉重。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除 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答案】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诗人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像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反客为主)
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 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联系写作背景,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案】从衬托角度回答: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从虚实相生的角度回答:梦中的景物描写是虚,现实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实。词人通过繁华生活的梦境,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的亡国之痛。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词,回答以下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天,指明丽美好的春日。
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答案】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也表达了作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之情。
5、阅读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村行
王禹?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答案】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
句具体分析。
【答案】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