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记》教案
一、目标及重点难点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作者欧阳修、了解积累素有“国花”之誉的牡丹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
⑵、认识文言说明性文字的写作特点。
⑶、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中文言词语的知识。
2、方法与过程
⑴、通过诵读、疏通文意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初步了解。
⑵、精读文本主体部分,进而感悟文章中渗透着的深刻理趣、情趣。
⑶、品读文章简明流畅的说明性文字,鉴赏文本涉笔成趣、折光现实的独具一格的大家手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领悟作者对生活中各类事物是何等关注,从而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
⑵、了解作者对待知识性问题是何等严谨,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4、重点:精读文本主体部分,感悟、鉴赏作者对洛阳牡丹知识多方面的翔实记述。
5、教学难点:在总体感受文本基础上,启发学生对文本深刻的理趣、生活情趣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
1、预习阶段
⑴、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有不能独立解决的疑点(如:意思无法疏通的地方),可在小组内研讨。如还不能解决,可以把问题汇总,留待课上解决。在阅读中,如有所感,可加注旁批。
⑵、布置学生准备一份2-3分钟的发言。
题目:《我眼中的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醉翁亭与欧阳修》
⑶、分组收集整理有关牡丹的资料。利用报刊杂志、网络,收集图片、文章(包括诗词等)。此项工作可分组进行。
2、课堂活动
⑴、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①学生介绍欧阳修及相关材料,并梳理整合。使学生对欧阳修生平及思想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②用PPT形式展示收集整理的有关牡丹的资料。
⑵、逐段诵读课文,质疑段内无法理解之处,由学生做出旁批。
⑶、老师和学生一道解决疑难问题,疏通整合文章中应重点掌握的实词、虚词。
以下这些可作为重点。
实词:备、第、见、齿、名、乖、有常、假、旌、斫、鬻、直
虚词:者、而、其、以、乃
⑷、研读、讨论
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这11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设置问题:
① 为什么洛阳牡丹是牡丹之王?
② 洛阳牡丹被誉为牡丹之王是缘于个性,你认为它的个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③ “魏紫”、“姚黄”在洛阳牡丹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特点?
④ 历代咏赞牡丹的诗很多,何以欧阳修言“未闻有以名著者”?
⑤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洛阳牡丹给洛阳人带来的特殊生活内容?
参考答案:
1―3段,主要写牡丹的品种,突出洛阳牡丹是牡丹之王,并进一步说明在洛阳牡丹是花中之王。
第4―7段,主要写牡丹的名称,突出“魏紫”、“姚黄”,说明其“王中之王”与“王后”的特殊地位。
第8段,说明洛阳牡丹从什么时候开始兴盛――始盛于唐,然未有若今之盛。回答了洛阳牡丹何时取得特殊地位的问题。
9―11段,从习俗等方面说明洛阳牡丹给洛阳人带来的特殊生活内容。从插牡丹、赏牡丹、进贡牡丹,到接种牡丹,牡丹花牵动着洛阳各个阶层人士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故事不一而足,但全都点到而止――善铺陈者,大约据此演绎出厚厚的一部“牡丹传奇”也不太费事了。
⑸、整合研读成果
11个段落彼此有什么联系?
对11段内容作过以上一番揣摩、讨论后,对什么是洛阳牡丹?大概不会简单地认为“洛阳牡丹就是洛阳那个地方的牡丹花”吧。
诚然,这篇文章说明对象十分明确,但作者并不是着眼于事物的表面特征和一般的分类说明,而是用被说明事物最为鲜明的特征――即“洛阳牡丹”的特殊性,作为立意之本。作者在对事物本身及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材料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紧扣洛阳牡丹特殊性这个中心,融汇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形象与抽象、花卉与文学、花卉与生活、种花与赏花、此花与彼花等丰富素材于一炉,写成了这篇绝妙的说明文字。因此,文章虽短小,但在时间与空间上开拓出的想象空间极为广阔,在研究学问与写作文章上给人的启发也极为丰富。这就是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6)品读3、4段,并讨论
设置问题:
①“说者”认为洛阳牡丹之美缘于什么?欧阳修怎么看待“说者”的观点?
参考答案:
说者认为“草木之华得中气之和者多,故独与它方异。”而欧阳修甚以为不然。欧阳修以为,物之常者不甚美,亦不甚恶,即元气之病也,美恶鬲并而不相和入,故物有极美与极恶者,皆得于气之偏也。意思是说,洛阳牡丹的特别好不是因为洛阳这个地方特别,而是由洛阳牡丹内在原因决定的,正如旁批所说的,绝世之美缘于其个性,得到非同寻常的表现。
②你同意谁的观点?
参考答案:
强调物种内在原因是对的。限于当时科技水平,对内在原因是什么,作者当然不可能做出生物学上的说明。旁批认为这里喻指对个性发展的肯定,对于文学家的作品做这样的解释,是合理的,符合“接受美学”原理。就欧阳修这篇文章而言,可能对“得于气之偏也”还会有进一步阐发。
③作为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与洛阳牡丹绝世之美的气质有哪些相合之处?
答案略
④在现实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这种气质的折光?答案略
⑺拓展
① 讨论“思考练习”二:以“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为引子,说说你对“名气”的看法。
思路提示:这个引子,就是要求在“名气”与“人们的喜爱、推崇”的关系上,在怎样看待一个人(或自己)的名气,名气属于个人的还是大家的,大家一旦讨厌了、名气还存在不存在等一系列问题上,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② 现实生活中你认为的“极品”个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课下作业。
⑴以“中正平和”与“个性”为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⑵喜欢诗词的同学,可以积累关于牡丹的诗词,编辑起来,并附上自己的鉴赏文字,并配以相关的图片。
⑶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花卉,它的哪些个性吸引了你,模仿本文的第三个段落,写一篇文章,传到班级论坛上,以供交流。
一、目标及重点难点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作者欧阳修、了解积累素有“国花”之誉的牡丹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
⑵、认识文言说明性文字的写作特点。
⑶、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中文言词语的知识。
2、方法与过程
⑴、通过诵读、疏通文意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初步了解。
⑵、精读文本主体部分,进而感悟文章中渗透着的深刻理趣、情趣。
⑶、品读文章简明流畅的说明性文字,鉴赏文本涉笔成趣、折光现实的独具一格的大家手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领悟作者对生活中各类事物是何等关注,从而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
⑵、了解作者对待知识性问题是何等严谨,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4、重点:精读文本主体部分,感悟、鉴赏作者对洛阳牡丹知识多方面的翔实记述。
5、教学难点:在总体感受文本基础上,启发学生对文本深刻的理趣、生活情趣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
1、预习阶段
⑴、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有不能独立解决的疑点(如:意思无法疏通的地方),可在小组内研讨。如还不能解决,可以把问题汇总,留待课上解决。在阅读中,如有所感,可加注旁批。
⑵、布置学生准备一份2-3分钟的发言。
题目:《我眼中的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醉翁亭与欧阳修》
⑶、分组收集整理有关牡丹的资料。利用报刊杂志、网络,收集图片、文章(包括诗词等)。此项工作可分组进行。
2、课堂活动
⑴、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①学生介绍欧阳修及相关材料,并梳理整合。使学生对欧阳修生平及思想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②用PPT形式展示收集整理的有关牡丹的资料。
⑵、逐段诵读课文,质疑段内无法理解之处,由学生做出旁批。
⑶、老师和学生一道解决疑难问题,疏通整合文章中应重点掌握的实词、虚词。
以下这些可作为重点。
实词:备、第、见、齿、名、乖、有常、假、旌、斫、鬻、直
虚词:者、而、其、以、乃
⑷、研读、讨论
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这11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设置问题:
① 为什么洛阳牡丹是牡丹之王?
② 洛阳牡丹被誉为牡丹之王是缘于个性,你认为它的个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③ “魏紫”、“姚黄”在洛阳牡丹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特点?
④ 历代咏赞牡丹的诗很多,何以欧阳修言“未闻有以名著者”?
⑤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洛阳牡丹给洛阳人带来的特殊生活内容?
参考答案:
1―3段,主要写牡丹的品种,突出洛阳牡丹是牡丹之王,并进一步说明在洛阳牡丹是花中之王。
第4―7段,主要写牡丹的名称,突出“魏紫”、“姚黄”,说明其“王中之王”与“王后”的特殊地位。
第8段,说明洛阳牡丹从什么时候开始兴盛――始盛于唐,然未有若今之盛。回答了洛阳牡丹何时取得特殊地位的问题。
9―11段,从习俗等方面说明洛阳牡丹给洛阳人带来的特殊生活内容。从插牡丹、赏牡丹、进贡牡丹,到接种牡丹,牡丹花牵动着洛阳各个阶层人士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故事不一而足,但全都点到而止――善铺陈者,大约据此演绎出厚厚的一部“牡丹传奇”也不太费事了。
⑸、整合研读成果
11个段落彼此有什么联系?
对11段内容作过以上一番揣摩、讨论后,对什么是洛阳牡丹?大概不会简单地认为“洛阳牡丹就是洛阳那个地方的牡丹花”吧。
诚然,这篇文章说明对象十分明确,但作者并不是着眼于事物的表面特征和一般的分类说明,而是用被说明事物最为鲜明的特征――即“洛阳牡丹”的特殊性,作为立意之本。作者在对事物本身及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材料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紧扣洛阳牡丹特殊性这个中心,融汇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形象与抽象、花卉与文学、花卉与生活、种花与赏花、此花与彼花等丰富素材于一炉,写成了这篇绝妙的说明文字。因此,文章虽短小,但在时间与空间上开拓出的想象空间极为广阔,在研究学问与写作文章上给人的启发也极为丰富。这就是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6)品读3、4段,并讨论
设置问题:
①“说者”认为洛阳牡丹之美缘于什么?欧阳修怎么看待“说者”的观点?
参考答案:
说者认为“草木之华得中气之和者多,故独与它方异。”而欧阳修甚以为不然。欧阳修以为,物之常者不甚美,亦不甚恶,即元气之病也,美恶鬲并而不相和入,故物有极美与极恶者,皆得于气之偏也。意思是说,洛阳牡丹的特别好不是因为洛阳这个地方特别,而是由洛阳牡丹内在原因决定的,正如旁批所说的,绝世之美缘于其个性,得到非同寻常的表现。
②你同意谁的观点?
参考答案:
强调物种内在原因是对的。限于当时科技水平,对内在原因是什么,作者当然不可能做出生物学上的说明。旁批认为这里喻指对个性发展的肯定,对于文学家的作品做这样的解释,是合理的,符合“接受美学”原理。就欧阳修这篇文章而言,可能对“得于气之偏也”还会有进一步阐发。
③作为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与洛阳牡丹绝世之美的气质有哪些相合之处?
答案略
④在现实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这种气质的折光?答案略
⑺拓展
① 讨论“思考练习”二:以“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为引子,说说你对“名气”的看法。
思路提示:这个引子,就是要求在“名气”与“人们的喜爱、推崇”的关系上,在怎样看待一个人(或自己)的名气,名气属于个人的还是大家的,大家一旦讨厌了、名气还存在不存在等一系列问题上,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② 现实生活中你认为的“极品”个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课下作业。
⑴以“中正平和”与“个性”为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⑵喜欢诗词的同学,可以积累关于牡丹的诗词,编辑起来,并附上自己的鉴赏文字,并配以相关的图片。
⑶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花卉,它的哪些个性吸引了你,模仿本文的第三个段落,写一篇文章,传到班级论坛上,以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