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因其内容多,时间紧,而在一线教师中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固然与教材本身的内容设置有关,也与教师对新教材的不适应相关,但我想,最主要的还在于教师的观念。我们习惯了面面俱到,习惯了手把手的教,如果让我们精简课堂内容,我们总会习惯性的问一声:这行吗?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着力在探索的就是:这能行,其中的一种做法就是重视自读课文的开发和利用。下面结合公开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自读课文)谈谈我的认识。
现在有这样的观点:一种认为在进行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的预设之前,应该至少有单元目标的预设,也就是说,每一单元的学习重难点不能集中在一篇课文中或每篇课文都涉及,而应该分散到每一篇课文能中,既相互呼应,又各有侧重,最终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另一种观点认为,教材中有的篇目可以少上或不上,学生完全自学即可。这两种做法都是为了相对减少教学内容的容量,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节奏和学生参与的时间。但是,第一种做法没有把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区分开来,第二种做法又忽视了教材编排的科学性,如果按照这两种做法来看,教材中又何苦要有自读课文的一席之地呢?那么,如何使用好自读课文呢?
事实上,单元目标的预设和分散讲解确实必不可少,我认为,在讲读课文中,应该结合文本,从三到四个角度来讲解同一类型文章的写作和阅读技巧,然后在自读课文中加以运用,这样既有知识点的积累,也有鉴赏力的训练。《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自语文教材第一模块第三单元,本单元侧重于写人记事类文章,在前面的讲读课文的讲解中,我已经初步培养起学生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也讲解了写出人物个性的基本方法,因此,准备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以学生自学为先,以课堂交流为主,提高鉴赏水平。布置了相对应的预习作业:1、阅读课文,找出有疑问的地方,划出来,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做一点回答。
2、结合课后练习一的范例,在文中做尽可能的圈点勾画,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和很多自读课文一样,本文虽短小精悍,却是言浅而意深,可供鉴赏学习的角度很多。从写人记事的角度,从演讲技巧的角度,从情感熏陶的角度,从品文品人的角度,都有很多可讲之处。如果只是从中择选一个角度来上,却忽略了文本的多种阅读角度和阅读价值的实现。因此,结合文章的写作中心“演讲”和平时的课堂演讲,我又设计了一个教学目标:感知演讲的基本技能。这一目标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又与上面的目标相平行,在构想中,是希望学生任意选择角度进行讨论交流,并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
这样,自读课文就成为学生阅读的材料,而不只是教师讲解的材料,既是资源共有,也是成果共享,既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又保证了学习的目的性。当然,既是自读,在这一过程的实施中,有两点就很重要:一要保证学生的预习是真正独立的,而不是从教辅书上抄来的;二要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要带着疑问来上课。我想,这才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要尽可能透彻的预读分析课文,要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
现在有这样的观点:一种认为在进行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的预设之前,应该至少有单元目标的预设,也就是说,每一单元的学习重难点不能集中在一篇课文中或每篇课文都涉及,而应该分散到每一篇课文能中,既相互呼应,又各有侧重,最终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另一种观点认为,教材中有的篇目可以少上或不上,学生完全自学即可。这两种做法都是为了相对减少教学内容的容量,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节奏和学生参与的时间。但是,第一种做法没有把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区分开来,第二种做法又忽视了教材编排的科学性,如果按照这两种做法来看,教材中又何苦要有自读课文的一席之地呢?那么,如何使用好自读课文呢?
事实上,单元目标的预设和分散讲解确实必不可少,我认为,在讲读课文中,应该结合文本,从三到四个角度来讲解同一类型文章的写作和阅读技巧,然后在自读课文中加以运用,这样既有知识点的积累,也有鉴赏力的训练。《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自语文教材第一模块第三单元,本单元侧重于写人记事类文章,在前面的讲读课文的讲解中,我已经初步培养起学生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也讲解了写出人物个性的基本方法,因此,准备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以学生自学为先,以课堂交流为主,提高鉴赏水平。布置了相对应的预习作业:1、阅读课文,找出有疑问的地方,划出来,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做一点回答。
2、结合课后练习一的范例,在文中做尽可能的圈点勾画,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和很多自读课文一样,本文虽短小精悍,却是言浅而意深,可供鉴赏学习的角度很多。从写人记事的角度,从演讲技巧的角度,从情感熏陶的角度,从品文品人的角度,都有很多可讲之处。如果只是从中择选一个角度来上,却忽略了文本的多种阅读角度和阅读价值的实现。因此,结合文章的写作中心“演讲”和平时的课堂演讲,我又设计了一个教学目标:感知演讲的基本技能。这一目标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又与上面的目标相平行,在构想中,是希望学生任意选择角度进行讨论交流,并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
这样,自读课文就成为学生阅读的材料,而不只是教师讲解的材料,既是资源共有,也是成果共享,既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又保证了学习的目的性。当然,既是自读,在这一过程的实施中,有两点就很重要:一要保证学生的预习是真正独立的,而不是从教辅书上抄来的;二要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要带着疑问来上课。我想,这才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要尽可能透彻的预读分析课文,要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