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通用15篇)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通用1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通用15篇)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再一次走近母亲河,去目睹她的雄姿吧!

  播放录象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黄河滚滚――齐!

  二、讲读“惊险”

  师:当作者面对着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的时候不禁胆战心惊。其实,使作者胆战心惊的原因还很多,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01页,自由读课文2-5小节,将课文中描写羊皮筏子在黄河上行使惊险的句子画下来。

  学生练习。教师评价语:我们同学读书相当投入,对,读书就是应该这样!

  师:好,我们来交流!

  生: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师:那么小那么轻,指的是什么呀?

  生:羊皮筏子!

  师;我们同学有没有见过羊皮筏子呀?

  生:没有!

  师:想不想见见?

  生:想!

  师出示羊皮筏子的图片。

  师;那么小那么轻看出来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羊皮筏子是用木头搭的架子。

  生:羊皮筏子里吹的是空气!

  生:羊皮筏子可以背着走的!

  师:对!像这样的羊皮筏子瞿老师一个人可以背两个!

  师:你愿意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生读。

  师:听了这位同学读,瞿老师也想读呢!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体会,瞿老师和这位同学谁读得好为什么?

  师范读。

  生:我觉得瞿老师读得好,因为瞿老师把远远这两个词读得很慢,让人感觉真的很远!

  师:谢谢你的鼓励!

  生:我觉得瞿老师读得好,因为瞿老师把那么小那么轻读得很小很轻,让人感到真的很小很轻,仿佛看到羊皮筏子一样!

  师:谢谢你,瞿老师觉得你听别人读书的时候还能加以想象,真不错!

  生:我觉得瞿老师读得好,因为你在读“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读得很惊险,我们听上去感觉很害怕。

  师:谢谢你。老师还需要努力。怎么样,想和老师比一比吗?自己练!

  学生练习。

  师:(对刚才朗读这一句话的同学)你愿意和老师来比一比吗?

  生:当然愿意!(生读得很好)

  师:哎呀,瞿老师可不敢和你比了你一会儿的时间就读得这么好,而瞿老师却练了几十遍才读好的。这样吧,有同学愿意代表瞿老师和他比赛吗?

  举手的学生很多,师:这样吧,其他同学一起来。

  其余学生齐读,效果很明显。

  师:我们继续交流!

  生:这六个人,就像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再找一个学生还是找的这地方。再找一个学生也是这地方

  师:对,我们同学就应该这样,别人的发言始终代表别人的意见,要勇于表现自己的!

  刚才老师看到有同学还画了这一句话。(出示: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谁来读?

  生读。

  师:假如这六个人现在就在瞿老师这,怎么读?

  生刚读完,下面马上有学生说很平静。师:对了,刚才有同学说很平静,是因为这六个人离我们很近很安全,所以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心里很平静,对不对?同学们,现在这六个人已经到了学校门口的大马路上了,离我们可远了,怎么读?

  生读。

  师:老师也听出来了,你把语速放慢了,是因为这六个人离我们比较远,看不清楚慢满数!请同学们自己练一练。

  生练习,齐读。

  师:同学们,这六个人到底在哪儿呢,同学们请看!这六个人正坐在羊皮筏子上在黄河的风浪里颠簸哪!你看他们若隐若现,忽左忽右,好像只有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多惊险哪!这时,你看了心里――

  生:提心吊胆!

  生:胆战心惊!

  生:心惊胆寒!

  师:是呀,带着你的感受去读,自己练!

  指读。教师评价语:老师听出了你的担忧!老师听出了你的惊异!老师听出了你的害怕!

  齐读。

  师: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多惊险哪!让我们再来体会。一起读课文二三两小节。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齐!

  三、讲读“主人”

  师:是呀,这六个人坐着羊皮筏子就如一片树叶在黄河的风浪里穿梭、颠簸,这不禁使老师想起一句诗:君看――(生接上去: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时,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谁是黄河的主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6-8小节,画出相关语句。

  生读书。师评价语:虽然现在已经半节课过去了,可是我们同学仍然很投入。

  师:我们来交流!

  生:我觉得黄河的主人是艄公。因为艄公站在小小的羊皮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手里只有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生:我在岸上看得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注视着水势,不慌不忙地撑着篙,大胆地破浪前行。

  师:大胆地破浪前行?这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先自己说说看。

  生说。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填空:

  请同学们四个人为一小组讨论讨论。

  生汇报。

  师:同学们,艄公在驾驶羊皮筏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仅仅是这些吗?他凭什么克服这些困难的?是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一只简简单单的羊皮筏子?

  生:不!

  师:他更凭什么?

  生: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生:他更凭着他的沉着!

  生:他更凭他丰富的经验!

  师:是呀!这不禁使我们对艄公倍添了一份敬仰和赞颂,一起读:出示多媒体课件: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教师板书:如履平地)

  师: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思考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刚才有很多同学认为黄河的主人是艄公,黄河的主人还可以是谁呢?

  生:还可以是乘客。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那些乘客坐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也很大胆!

  师:谈笑风生是什么意思?

  生:边说话边开心地笑,形容很轻松!

  师:是呀,你们见过人们一般在什么时候谈笑风生的呢?

  生:人们在生日宴会上!

  生:我妈妈在打牌的时候!

  生:在考到好成绩的时候!

  师:对!你们看乘客在什么时候谈笑风生呢?他们在黄河的怒吼声中,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谈笑风生,其胆量真可谓包天哪!同意刚才这几位同学意见!乘客也可以是黄河的主人!那么,站在岸边的作者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吗?

  生:不能!因为他在岸边看得提心吊胆!

  生:能!只要他也到黄河里去撑羊皮筏子,也去坐羊皮筏子!

  师:我们同学讲得多好啊!你们是想让作者也到黄河里去锻炼,对不对?其实我们每个人只要具有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我们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主人!

  师:出示杨利伟的照片,认识吗?我们可以把他称为――

  生:太空的主人!

  生:宇宙的主人!

  师:对!其实代表中国征服太空的是他一个人吗?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结果!

  四、撰写名言

  师:老师要祝贺同学们,你们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老师写了两副字送给你们!出示:坚强者在命运风暴里奋斗。爱迪生

  我们一起来读。其实,这两条名言就是教我们怎样成为生活中的主人的!我知道我们同学都想像黄河主人艄公一样,像太空主人杨利伟那样成为我们自己生活中小主人,是不是?愿不愿意来表表决心?拿出你们的水彩笔,也来写写我们的名言。

  生练习。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的名言来给大家学习学习的?

  生表示都愿意,教师挑选了一个。出示:命运不能给我快乐,但我要去争取快乐!

  师带领学生一起读。然后采访这个同学:请问你说的是心里话吗?

  生:是!

  师:老师们同学们,你们看他这么小的年龄就有如此宽阔的胸怀长大了不成为名人还会成为什么呢?来握手!和未来名人握手,也沾沾光!记住,不管你成为什么样的名人,可不能望了你们坐在下面的曹老师呀,她是个好老师!

  师:好同学们,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一一交流了!同学们,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的母亲河,她不仅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是生命而且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精神与智慧。黄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艄公的形象能给我们以永远的启迪,愿艄公的精神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流不息。

  课文学到这,同学们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老师还留了两个问题给大家:

  同学们再见,后会有期!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2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再一次走近母亲河,去目睹她的雄姿吧!

  播放录象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黄河滚滚――齐!

  二、讲读“惊险”

  师:当作者面对着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的时候不禁胆战心惊。其实,使作者胆战心惊的原因还很多,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01页,自由读课文2-5小节,将课文中描写羊皮筏子在黄河上行使惊险的句子画下来。

  学生练习。教师评价语:我们同学读书相当投入,对,读书就是应该这样!

  师:好,我们来交流!

  生: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师:那么小那么轻,指的是什么呀?

  生:羊皮筏子!

  师;我们同学有没有见过羊皮筏子呀?

  生:没有!

  师:想不想见见?

  生:想!

  师出示羊皮筏子的图片。

  师;那么小那么轻看出来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羊皮筏子是用木头搭的架子。

  生:羊皮筏子里吹的是空气!

  生:羊皮筏子可以背着走的!

  师:对!像这样的羊皮筏子瞿老师一个人可以背两个!

  师:你愿意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生读。

  师:听了这位同学读,瞿老师也想读呢!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体会,瞿老师和这位同学谁读得好为什么?

  师范读。

  生:我觉得瞿老师读得好,因为瞿老师把远远这两个词读得很慢,让人感觉真的很远!

  师:谢谢你的鼓励!

  生:我觉得瞿老师读得好,因为瞿老师把那么小那么轻读得很小很轻,让人感到真的很小很轻,仿佛看到羊皮筏子一样!

  师:谢谢你,瞿老师觉得你听别人读书的时候还能加以想象,真不错!

  生:我觉得瞿老师读得好,因为你在读“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读得很惊险,我们听上去感觉很害怕。

  师:谢谢你。老师还需要努力。怎么样,想和老师比一比吗?自己练!

  学生练习。

  师:(对刚才朗读这一句话的同学)你愿意和老师来比一比吗?

  生:当然愿意!(生读得很好)

  师:哎呀,瞿老师可不敢和你比了你一会儿的时间就读得这么好,而瞿老师却练了几十遍才读好的。这样吧,有同学愿意代表瞿老师和他比赛吗?

  举手的学生很多,师:这样吧,其他同学一起来。

  其余学生齐读,效果很明显。

  师:我们继续交流!

  生:这六个人,就像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再找一个学生还是找的这地方。再找一个学生也是这地方

  师:对,我们同学就应该这样,别人的发言始终代表别人的意见,要勇于表现自己的!

  刚才老师看到有同学还画了这一句话。(出示: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谁来读?

  生读。

  师:假如这六个人现在就在瞿老师这,怎么读?

  生刚读完,下面马上有学生说很平静。师:对了,刚才有同学说很平静,是因为这六个人离我们很近很安全,所以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心里很平静,对不对?同学们,现在这六个人已经到了学校门口的大马路上了,离我们可远了,怎么读?

  生读。

  师:老师也听出来了,你把语速放慢了,是因为这六个人离我们比较远,看不清楚慢满数!请同学们自己练一练。

  生练习,齐读。

  师:同学们,这六个人到底在哪儿呢,同学们请看!这六个人正坐在羊皮筏子上在黄河的风浪里颠簸哪!你看他们若隐若现,忽左忽右,好像只有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多惊险哪!这时,你看了心里――

  生:提心吊胆!

  生:胆战心惊!

  生:心惊胆寒!

  师:是呀,带着你的感受去读,自己练!

  指读。教师评价语:老师听出了你的担忧!老师听出了你的惊异!老师听出了你的害怕!

  齐读。

  师: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多惊险哪!让我们再来体会。一起读课文二三两小节。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齐!

  三、讲读“主人”

  师:是呀,这六个人坐着羊皮筏子就如一片树叶在黄河的风浪里穿梭、颠簸,这不禁使老师想起一句诗:君看――(生接上去: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时,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谁是黄河的主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6-8小节,画出相关语句。

  生读书。师评价语:虽然现在已经半节课过去了,可是我们同学仍然很投入。

  师:我们来交流!

  生:我觉得黄河的主人是艄公。因为艄公站在小小的羊皮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手里只有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生:我在岸上看得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注视着水势,不慌不忙地撑着篙,大胆地破浪前行。

  师:大胆地破浪前行?这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先自己说说看。

  生说。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填空:

  请同学们四个人为一小组讨论讨论。

  生汇报。

  师:同学们,艄公在驾驶羊皮筏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仅仅是这些吗?他凭什么克服这些困难的?是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一只简简单单的羊皮筏子?

  生:不!

  师:他更凭什么?

  生: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生:他更凭着他的沉着!

  生:他更凭他丰富的经验!

  师:是呀!这不禁使我们对艄公倍添了一份敬仰和赞颂,一起读:出示多媒体课件: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教师板书:如履平地)

  师: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思考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刚才有很多同学认为黄河的主人是艄公,黄河的主人还可以是谁呢?

  生:还可以是乘客。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那些乘客坐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也很大胆!

  师:谈笑风生是什么意思?

  生:边说话边开心地笑,形容很轻松!

  师:是呀,你们见过人们一般在什么时候谈笑风生的呢?

  生:人们在生日宴会上!

  生:我妈妈在打牌的时候!

  生:在考到好成绩的时候!

  师:对!你们看乘客在什么时候谈笑风生呢?他们在黄河的怒吼声中,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谈笑风生,其胆量真可谓包天哪!同意刚才这几位同学意见!乘客也可以是黄河的主人!那么,站在岸边的作者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吗?

  生:不能!因为他在岸边看得提心吊胆!

  生:能!只要他也到黄河里去撑羊皮筏子,也去坐羊皮筏子!

  师:我们同学讲得多好啊!你们是想让作者也到黄河里去锻炼,对不对?其实我们每个人只要具有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我们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主人!

  师:出示杨利伟的照片,认识吗?我们可以把他称为――

  生:太空的主人!

  生:宇宙的主人!

  师:对!其实代表中国征服太空的是他一个人吗?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结果!

  四、撰写名言

  师:老师要祝贺同学们,你们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老师写了两副字送给你们!出示:坚强者在命运风暴里奋斗。爱迪生

  我们一起来读。其实,这两条名言就是教我们怎样成为生活中的主人的!我知道我们同学都想像黄河主人艄公一样,像太空主人杨利伟那样成为我们自己生活中小主人,是不是?愿不愿意来表表决心?拿出你们的水彩笔,也来写写我们的名言。

  生练习。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的名言来给大家学习学习的?

  生表示都愿意,教师挑选了一个。出示:命运不能给我快乐,但我要去争取快乐!

  师带领学生一起读。然后采访这个同学:请问你说的是心里话吗?

  生:是!

  师:老师们同学们,你们看他这么小的年龄就有如此宽阔的胸怀长大了不成为名人还会成为什么呢?来握手!和未来名人握手,也沾沾光!记住,不管你成为什么样的名人,可不能望了你们坐在下面的曹老师呀,她是个好老师!

  师:好同学们,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一一交流了!同学们,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的母亲河,她不仅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是生命而且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精神与智慧。黄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艄公的形象能给我们以永远的启迪,愿艄公的精神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流不息。

  课文学到这,同学们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老师还留了两个问题给大家:

  同学们再见,后会有期!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3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

  这堂课是我第一次上,也是我本学期一节把关课。课上下来的感觉不是很好,或多或少都有些遗憾,在本办公室的老师和教导处领导点评之后,对自己的这节课认识更加深刻了。

  作者袁鹰以独到的角度、大气流畅的文笔,以自己在黄河岸边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环境渲染、人物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刻画了战胜惊涛骇浪,在黄河上操纵羊皮筏子接送乘客和货物的艄公形象,突出表现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只要勇敢、机智,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可以说,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五年级第九册的语文教材。作者袁鹰以独到的角度、大气流畅的文笔,以自己在黄河岸边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环境渲染、人物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刻画了战胜惊涛骇浪,在黄河上操纵羊皮筏子接送乘客和货物的艄公形象,突出表现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只要勇敢、机智,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可以说,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可以说很多学生事前都没有看过这篇课文,对于课文的重点问题:为什么艄公为称为黄河的主人?按照传统的方法来看,可以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其实就是三个方面的衬托出艄公的勇敢和镇静。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联系。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细细研究教材,我决定重点抓词语来教学,具体教学如下:

  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板书了“黄河”一词,让学生简单交流一下自己对黄河的了解,可能是在我们枣庄这个地区的学生,几乎不大可能亲眼看见黄河,对于黄河也知之甚少(由于赶进度,没来得及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也可能是因为这,也为后面的教学失败埋下了伏笔吧)。于是我让学生打开书本,认真读两遍书,并用铅笔画出描写黄河的词语。在学生完成后,我请了两位学生说出那些是描写黄河的词语,其他同学拿词典查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一切都那么的顺利,我都为自己的这一设计有些沾沾自喜。因为这样不光让所有的学生都对黄河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让学生对词语的意思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本应非常完美的一个开局,却因为我的缘故并没有延续下去。本设想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来感情朗读词语,读出黄河的那种令人心寒的气势,但不知为何,鬼使神差般到我竟然没有按自己的预设进行教学,而只是草草地读了一下,只能说是正音朗读(又一次为本堂失败的课埋下了第二个伏笔)。教学完黄河的词语后,我又让学生读第三遍书,要求用另一种符号画出黄河给普通人的感觉。所有的教学设想和教学手段都同上,但也是犯了同样的错,没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词语(因而也就埋下了第三个伏笔)。词语教学完了,我又在“黄河”的后面板书了“主人”,同样让学生查词典理解了主人的意思。所有的一切除了没指导感情朗读,都是那么的自然又都尽在我的掌握中。把课题补充完整,请学生读题质疑。着一环节我没有像以往一样让学生自由质疑,我明确规定说读了课题后,请你提两个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因为与平时不同(平时一般是看了、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意提),因为有了要求规定,所以学生都显得真认真,很重视,不过已有了之前的这种看题提问的练习,所以学生很快地都举起了手。交流下来,基本是在我的预想中,学生都提了“‘黄河的主人’是谁?和为什么称他为‘黄河的主人’?的问题”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第四遍读课文(学生都有好奇心,正抓了他们这个心理,我相信他们不会觉得第四遍书读得觉得厌的)。学生都很认真地读了一遍,并有大多数学生已举手示意找到答案了,但我不急着让他们回答,因为这不是第一课时要解决的,我话锋一转,让学生先不急着回答,先学本课的生词,同时相机释义,完了又让学生第五遍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这是以前常做的,所以学生们还是习惯性地读了第五遍,就这样,第一节课就在学生的朗朗书声中结束了。(但我没想到的是所有的一切失败阴影也都随之已埋伏在这堂课中了 )

  第二课时,在复习完词语后(还是没有解决感情朗读的问题,虽然我心里真想纠正的,可到了课堂上反而是我放不开手脚而没有这么做),让学生又一次的分段落朗读全文,同时还是思考谁是黄河的主人。交流时,第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是“艄公”,我没有予以评价,而是让学生拿出词典查找“艄公”的意思,很快学生都知道是指撑船的人。在了解什么叫“艄公”后,我请学生再看看有无不同意见或有无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在短时间的沉默之后,终于有几只手举了起来,我请其中的一位起来说,他说艄公的概念太广了,不能说所有的艄公都是黄河的主人,应该是在黄河上撑羊皮筏子的艄公。一切都那么顺利,第一个问题学生利用自己读书,查词典就解决了。我也没费多大的力,一切都很轻松。没想到的就是在这轻松的背后却暗含着接下来的一大尴尬失败。解决了“黄河的主人指谁”,接下来就解决“为什么在黄河上撑羊皮筏子的艄公就是黄河的主人?”我本以为因为前面的这些字词分析,学生应该能很快地了解原因的。但事与愿违,学生基本上是回答不出这个问题,最后也是在再三启发暗示下,才三三两两地找出了理由。

  课后我仔细地想了一番,最后认为造成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其一、学生对黄河的了解知之甚少,但课前我却没有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对黄河有一定的了解,因而对于文中描写的黄河的语句没能产生共鸣。让学生自由表达,让他们展示一幅幅黄河的画面,就显得那么枯燥,空白。本来通过文章中的文字展开想象,最后再回到文字上来,将文字中的气势用语言来进行拓宽,认识了黄河的汹涌,对于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就会有更深的认识。但由于我的第一步没走好,加之后面也没有把精心准备的多媒体可见利用好,更是让学生的头脑中显得那么的空洞。其二、古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老师用真挚的情感激发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甚至震撼学生。但我首先就没有情动,所以学生就别谈了,看来课前自己的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对教材的理解、分析还不到位。在课堂上学生的情感难以得到充分抒发,才能难以得到充分展示,个性难以得到充分张扬,虽然他们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幸福的,但这都是浮于表面的。其三、在本堂课上,学生的朗读训练也未指导到位,从上课伊始时就显得冷淡,学生难以真正入境,课堂气氛也就难以活跃起来了,尤其在解决“为什么说在黄河上撑船的艄公是黄河的主人?”这一难点问题时,更加明显。

  新课程如何转入课堂实践,我们的教师关注点是什么,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我对此又有了新的认识。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新课程的教学需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才能达成有效结果。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只有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体现出来。语文教学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结果)的本身,更是活动的过程、方法,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和运用,这是动态的、鲜活的、富于变化的过程。教师要敢于摆脱教材和预设教案的束缚,明确自己的引导、启发、点拨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而不是设置圈套,变相牵引,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深入研讨课文、全面筛选资料、细致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考虑“一种”或“几种”教学思路,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教学。

  总之,反思是新课程对教师评价体系的具体要求之一。深刻的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4

  《黄河的主人》一课是四下的最后一篇课文了,我看到书的最后几张的时候,才知道这学期的课文教学就要再见了。因此在上这课的时候,我特地让学生把这篇文章事先背上。 一个中午和一个晚上的作业就是背这篇课文,学生绝大多数背上了,有很多学生背得很熟。

  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把最后一段文字写在黑板上。然后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惊涛骇浪和羊皮筏子的小而轻。让学生把黑板当作黄河,在黑板上画羊皮筏子。有的孩子画得很大,有的孩子画得很小。这样让学生讨论,留下他们认为大小合适的画。再结合书中的文字,让学生想象自己坐再羊皮筏子上会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样的担心。最后再抓住最后一段进行升华。 整个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黄河的凶险,让学生知道人定胜天的道理。利用插图让学生说黄河,领略黄河的风采。再利用想象来激发学生的激情,感悟到渡过黄河的艰难。抓住最后一节的背诵,提升情感,感受黄河,体味艄公的工作和心里。

  教学中有个孩子提出,人不能和大自然斗争,要敬畏自然,我这方面没有帮他解决,也是非常遗憾的事情。也有个孩子说题目有问题,黄河的主人是大自然,人是战胜不了大自然的。我说下课和他交流,实际上下课后我都忘记了,几天写的时候才想起来。我为我的教学机智而可笑! 这篇课文文字上很简单,教学上我也是选择简单的阅读和理解,孩子事先把握课文的文字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在课堂教学和阅读理解上是很轻松,很自然的,课堂中的很多环节也会完美的达成。 平时简单的一堂课上好了,做老师的心里有一种成就的感觉,学生也有种体验成功的快感,课堂其乐融融! 看来,上好平时的家常课也是很有必要的,那也是修身养性呀! 哎,课文阅读教学又要到暑假以后再来体验了!

  一学期又要结束了!准备复习了!但愿孩子们能够在考试的时候发挥正常!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5

  设计理念:

  教材是教学的范例,既要用好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本设计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开发与重组,再现黄河主人的技能之高、心灵之善、精神之佳,通过朗读、言语交际、情境体验等方式去感受、去熏陶。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主人的形象、留下精彩的语言。

  组块设计:

  一、烘托渲染,突出黄河之险。

  媒体展示汹涌的黄河,请学生为画面配音,并读好第一自然段。

  二、寻踪追迹,突出主人技能之高。

  1、文中哪些地方写了黄河的主人呢?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后,要求学生将分布在各自然而然段的语句进行整理,形成一篇描述黄河主人的小短文。

  3、小短文,谈体会,再读出主人的能干。

  三、创设情境,再现主人心灵之善。

  1、现在让我们一起坐上稍公驾驶的羊皮筏子,到黄河上去感受一番(媒体展示漂流情境),第一次坐羊皮筏子有何感受?相机出示文中内容引导朗读。

  2、同学们,为我们驾驶羊皮筏子的是镇静、机敏、勇敢、智慧的稍公啊,你不信任他吗?现在你们想干什么呢?

  四、话别留言,突出主人精神之佳。

  1、一次难忘的漂流快要结束了,我们要和稍公分别了,你们想对稍公说些什么呢?

  2、再读“稍公凭着……成为了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6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黄河的主人》

  【教材解读】

  《黄河的主人》选自袁鹰的散文集《风帆》。全文似豪放派的诗歌,苍郁沉雄、意蕴深刻。文章通过多角度描绘(黄河气势铺垫“主人”、筏子轻小渲染“主人”、乘客神情衬托“主人”、艄公品行铸就“主人”)来赞颂黄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编者选编此课,正是希望通过多角度感受黄河主人的风采来启迪学生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机敏,就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做生活的主人!

  【设计理念】

  1.按照“接触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的学习规律研读文本,积极运用“三点一路,深度对话”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与黄河对话,与羊皮筏子对话,与艄公对话,与自己对话,与鲜活的语言文字对话,沉下心来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

  2.着力从文本语言出发,落实言语实践。运用多种方法强化体验,激活心智,以文动人,以情感人,并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生命,实现文道统一,从而构建语言和精神协调发展的生命课堂。

  一、选准切入点──敲击关键词

  1.这篇课文里有几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你能找到吗?

  2.板书:胆战心惊、提心吊胆、敬仰和赞颂。

  3.“胆战心惊”是因为________;“提心吊胆”是因为________;“敬仰和赞颂”又是因为________。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了这三组关键词语,也就抓住了全文的脉搏。令教学目标更加简明,教学内容更加简约。】

  二、夯实训练点──走进内心处

  与黄河对话──感受黄河之险带来的“胆战心惊”

  1.黄河,见过吗?让我们一起跟随录像去领略一下黄河的雄姿,不过,有个小小的要求,边看边想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播放黄河波涛汹涌、恢宏惊天的录像)

  2.交流。

  3.课文中有很多描写黄河的词语、句子,请快读课文,然后画出来。

  4.交流后,出示归纳的词、句子。

  ①汹涌的激流 湍急的黄河

  险恶的风浪 滚滚的黄河

  波浪滔滔的黄水 惊涛骇浪

  ②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5.自由读一读,你能否让听的人感觉到胆战心惊?

  6.配上画面,全班齐读,让我们所有的同学能感受到黄河的雄姿,也能体验到那份胆战心惊!

  【设计意图:通过“看录像,想词句──读课文,画词句──读词句,悟其神”这样三个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与黄河对话,从而感受黄河之险带来的“胆战心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词句,脑中便会将文本语言与录像中的一个个镜头链接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像这一中介传递给学生,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会又能“看”到那让人胆战心惊的黄河。同时,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语言。】

  与羊皮筏子对话──感受黄河之险、筏小人多带来的“提心吊胆”

  1.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提心吊胆?

  2.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第2~5自然段,当读到让你提心吊胆的词语、句子甚至一个标点时,就用小圆圈标出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理解,一两句话就行。

  3.交流:

  出示: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引导:有让你的心提到嗓子眼的词语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相信你一定能通过朗读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你的那份理解。)

  出示:

  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  )还有人哩!

  (引导:括号中可以填一个什么词语,为什么?读出自己的感受。)

  出示:

  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引导:①标点符号会说话,同学们用心读一读每一个标点符号,你能感受到它们在说些什么话吗?②抓住读六个数字时的语速,引导感受那份紧张、害怕。)

  【设计意图:教学生学语文,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拥抱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通过阅读咀嚼,在语言的海洋中尽情遨游,乘风破浪,获取精神养料。精彩的词语,关键的语句,甚至一个“会说话的标点”,都是指引学生咀嚼、感悟、品味的抓手。如今,仍然有一些语文课堂只图花样迭出,在“热热闹闹”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与语言文字擦肩而过,没有思想交锋,没有心灵碰撞,显得浮浅至极。纵观这一环节的教学,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正是在指导学生静心涵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引领学生与“行驶在湍急的黄河之上的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深入对话,从而在心底激荡起“提心吊胆”之波涛。】

  与艄公对话──感受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引发的“敬仰、赞颂”

  1.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

  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值得敬仰和赞颂。

  (故意将“更”去掉,引起学生注意后,引导思考:这个“更”字,可以去掉吗?)

  2.乘客们的这份谈笑风生、这份惬意,是谁给的?这个“更”能去掉吗?

  3.划下直接描写艄公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4.三个普通的句子,三个不寻常的动作,再认真读一读,你一定能读懂艄公这个人。如果能读懂,你想送哪些词语给艄公呢?有什么根据?

  5.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一个又一个画面之中:

  ①(师引读)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天还有些寒意,羊皮筏子刚行驶不久,突然,一阵狂风卷着巨浪迎面袭来,我不禁提心吊胆──(生接着读)

  ②(师引读)羊皮筏子行驶到了黄河中央,这里水势复杂,呀,一个好大的漩涡,我不禁提心吊胆──(生接着读)

  ③(师引读)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能见度越来越低,波峰浪谷再次袭来,我不禁提心吊胆──(生接着读)

  6.师:这样一个浑身是胆、充满智慧的艄公,值得敬仰和赞颂吗?这个“更”字能去掉吗?不能!你该怎么读──

  生(接着读):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师:如此一个面对险恶风浪依然镇静而又机敏的艄公,值得敬仰和赞颂吗?这个“更”字能去掉吗?不能!你该怎么读──

  生(接着读):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7.假如艄公就在你的面前,你该怎么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回合,紧紧扣住一个“更”字,引领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与艄公对话:运用逆向思维,巧妙去掉“更”字,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感受乘客的镇静与勇气,目的是深刻领悟艄公的镇静与勇气;走进艄公内心,也真正走进了文本的深处。或抓重点词语,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或以多方面的事实列举,引领学生反复感悟同一个答案。层层递进中,将学生的情感之澜推向高潮;步步加深中,一次又一次地拨动学生的心弦,艄公“镇静、机敏、勇敢、智慧”的形象在学生的脑中越来越清晰,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真切。一个“更”字的教学贯穿始终,既玩味了语言文字,体悟了其精妙,又领悟了文本的主旨,巧妙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激活迁移点──说写抒真情

  1.创设情境说: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如果真的来到我们面前,你最想问他一个什

  么问题?如果请一位同学来做艄公,你能有把握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师融入其中,与生互动。)

  2.联系实际写:

  (  )凭着(  ),成为(  )的主人。

  【设计意图:这项说写训练,以情感为载体,以发展语言、提高学生语言素养为本位,以升华主题、提炼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跃,所有的积累都会被激活。这样,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文本主旨(做名副其实的“主人”)进行延伸与补充,进行丰盈与升华,产生新的信息,使得原有认识更加“有血有肉”,这是主体向文本的流动,这是主体与文本的交融。】

  板书:

  黄河的主人

  敬仰、赞──艄公(镇静、机敏、智慧、勇敢)

  提心吊胆──羊皮筏子(小、轻)

  胆战心惊──黄河(滚滚)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6

  让课堂洋溢着激情--------《黄河的主人》教学

  梁云华

  一天,我在给学生们上《黄河的主人》这一课。

  刚讲完第一自然段:“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我不由地想起一首歌《黄河颂》:“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我想起这首歌,在此时唱给同学们听,能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篇课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形象地感知黄河的磅礴气势,将同学们带入黄河的情境之中,从而更好地进入文本。

  于是,我面对全班学生唱起了《黄河颂》。歌刚唱完,我发现同学们眼睛折射出的是热情洋溢、圆睁发亮、带着笑颜的眼神……那一刻,教室里出奇的安静,歌已唱完。但同学们分明沉浸在那歌声的旋律里。那眼神也分明告诉我,同学们情感掀起了波澜,颗颗童心被这首一曲《黄河颂》心情激荡,发自肺腑的声音荡气回肠: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心以什么东西吸引住了。

  ――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

  ――他专心致志的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客人的神情,就像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此时的我,也被这首歌点燃了激情。随着课文内容的层层深入,引领学生凭借作者――散文家袁鹰――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展开想象,脑海里呈现一幅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上下颠簸,破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生动画面。

  ……

  一节课,很快就上完了。当下课钟声响起的时候,同学们脸上呈现出意犹未尽的表情,似乎还想着那万马奔腾,令人胆寒的黄河,似乎还想着如在河水湍急的黄河上漂流的羊皮筏子,似乎还想着那勇敢、智慧、镇定、机敏的艄公……

  课后,我在思考:是一曲《黄河颂》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吗?是一个被这首歌点燃了激情后的教师激发了学生的激情吗?是一个有激情的教师用她激情的语言穿透了学生的心灵吗?是一个教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将课文内容慢慢地融入学生的血脉?……这是否可以说,以教师的激情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呢?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激情感染激情,一个教育者的真诚的心情会在学生身上激起同样的心情。”

  的确,一个人需要激情,一个教师尤其需要激情。

  是的,学生需要教师点燃激情,激发激情。这种激情和力量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自教师自身永不被磨损的活力,来自对职业的忠诚,来自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

  诗人泰戈尔有句名言:“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世上最宝贵的是人的生命,还有什么比传送与生命有关的东西更有价值的呢?一个能够向对方传送“生命的气息”的人,首先他自身应该是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人。我想:一个教师,首先是一个有激情的教师;其次,每一节自始自终举手投足都散发活力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希望自己永远是一名有激情的教师。然而对于我――一位教学日子为时不多的我来说,要想守护这份激情,并非易事。我无时不担心自己的激情被岁月磨蚀。但无论怎样,我应尽心守护那份激情,在学生的心田里种上庄稼,看着他们一点一点地绽出绿色。

  这就是我的追求,每天,每节课的追求:每天,每节课将微笑传递给那一颗颗躁动的、渴望的心灵。学生同样以微笑接纳我这年过半百的老师,仿佛走进一处色彩斑澜的花园。他们在敞开心扉,一条条手臂迫不及待地举起:“老师,老师,我来说!”“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使水与乳的交融。这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一场生命的对话,我希望自己在离开讲台的那一天,我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您虽然老了,但您是一位有激情的老师!

  转载自梅岭小学博客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8

  课前谈话:

  介绍星辰学校

  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目,能不能读得气势更大一些?看孙老师写课题。黄河。你知道黄河吗?说说你心中的黄河。

  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

  师:黄河是我们的什么河?

  生:母亲河。

  生:黄河是我们仅次于长江,长5400公里。

  生:黄河的水流,流经九个省,水流中携带了大量的黄河,所以称黄河。

  生:面积75万平方公里。

  生:黄河的上流被称为陆上河。上游的河床带着大量的黄河流入,河床比周边的地还高,称为“悬河”。

  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曾有许多诗人、文人赞美过它。李白和王之涣曾这样写过它。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师读,生读。)

  师:作者袁鹰是眼前的黄河是怎样的黄河。

  (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滔滔的声音。

  生:看到了一泻千里的气势,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师:带着你看到的、听到了,自已读一读这一段。

  (指名读)

  师:想不想看看那气势磅礴的黄河。

  (课件演示:黄河奔流的情景)

  师:你心里感到怎样?

  生:我感到害怕。

  生:自豪。

  生:激动。

  师: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作者第一次看到黄河,心情怎样?作者用了什么词。

  生:胆战心惊。

  师:(板书:胆战心惊)这个词什么意思。

  生:形容非常害怕。

  师:这里的“战”是什么意思?

  生:激动。

  生:颤抖。

  师:这里的“惊”是什么意思?

  生:吃惊。

  生:害怕。

  师:胆在颤抖着,心在害怕着。作者对黄河那浊浪排空的气势感到害怕。看到这样的情景都胆战心惊,又有谁敢做黄河的主人呢?自已放声把课文朗读一遍。

  师:课文中谁是黄河的主人?

  生:艄公和客人。(师板书:艄公、乘客)

  生:我认为艄公是主人,而乘客是客人。

  师:统计一下,认为艄公是主人的请举手、认为艄公与乘客都是主人的请举手。这个问题先放一放,等会解决。

  师:读生词:“艄公”。艄公的“艄”是什么偏旁?“艄”是什么意思?查过词典,是指船尾的意思。后来指在船尾撑船的人。现在只要是撑船的人都叫“艄公”。课文里的

  师:便于学习,标一下自然段。

  生:共有八个小节。

  师: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作者是什么感觉呢?请读一读二至五小节,边读边把你有感想的地方划出来,可以写一写你的感受。

  师:你感到作者当时是什么感觉。

  生:好像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更让人感到胆战心惊。

  师:点出“小小”、“整个儿”。

  生:感到很惊讶,我从“再定睛一看,上面还有人哩。”

  (师板书:惊讶)

  生:看到鼓浪前进,害怕会翻船。

  师:担心会翻船,你体会出了他担心的感觉。

  生:我看到他有些激动。“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生:我还看到他兴奋。“一、二、三、四、五、六-----”

  (师:板书:兴奋)

  生:他有点吃惊。“也只有十到十二点羊的体积吧。却坐了六个人--------”

  (师:板书:吃惊)

  师:这就是你们的理解,这是你们读了课文后体会出来的。你应该通过自已的朗读来展示出来,自个儿练一练,待会来展示你朗读的精彩。

  师:你们读得非常投入。谁来读第二段。

  (指名读)

  师:孙老师听出了很投入,但他看到羊皮筏子是那么小、那么轻,应该怎样读呢?(点出:那么小、那么轻)

  生:(读)

  师:他是强化地读。

  生:(再读)

  师:她是比较轻地处理。声音都放不开了,表现了他的紧张、激动、惊讶。

  (齐读)

  师:是多么地危险,多么令人惊讶呀。羊皮筏子越驶越近,作者看到了什么?谁再来读。

  生:

  师:孙老师有个疑问,这里的“啊!”就让应该。

  生:读“啊”,很吃惊。

  师:有不同的读法吗?

  生:“啊?”读出惊讶。

  师:“啊”自已体会一下,怎么读?

  生:应该读“啊”,读出惊讶。

  师:这句话怎么读?

  生读。

  师:为什么会读得这么不紧不慢。

  生再读。

  生:为什么读得越来越快?

  生:他越来越惊讶。

  (再请人读)

  师:我也想读。(师范读)

  生齐读。

  师:你好像看到筏子怎么样?

  生:一会现、一会隐、

  生:被冲得艄公都快把握不住。

  生:一会儿冲上浪峰,一会儿甩下峰谷。

  师: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你来激动地读一读)

  师:这就是----激动地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样的羊皮筏子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一个羊皮筏子,只有二十斤,你都可以背一二个。此时你就是上面,你敢不敢。

  生:船会翻。

  生:

  生:会被鱼吃掉。

  师:如果我在作者的袁鹰是旁边,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上就是滚滚的黄河。而上面的乘客呢?自已读一读,

  师:谈笑风生、从容。

  生:一边讲讲笑话,聊天。

  生:自然地笑、从容的笑。

  师引读(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

  师:那边是一座古塔,应该有1200年了,那棵树----,这样欣赏着风景。老师就纳闷了,他们怎么敢这样谈笑风生?

  生:大胆、自信。

  师:读一读。

  (生读第七自然段)

  生:因为他们有毅力?

  师:我们就没有毅力?

  生:他们相信艄公有经验。

  师: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再握一次手。拿出笔来,划出六至八自然段,哪些地方描写艄公的句子,你从哪里看出他是有经验的。同桌的、邻桌的,讨论讨论。

  师:他们相信艄公的什么?

  生:“他小心翼翼地撑着船”,“大胆地破浪前行。”

  师:你抓住了“大胆”。(点击)

  生:有四个词语:相信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师:(师板书)谈谈你对这四个词语的理解。

  生:没有勇气,就不会到羊皮筏子上来。

  生:智慧。不智慧,就会被浪头整个吞没。

  师:读一读第六自然段。

  生:小心地注视着水势。

  师:什么叫水势。

  生:水的急缓和浪的大小。

  师:浪大的时候就得小心,浪小的时候就得破浪前行。看似“大胆”、“小心”相反,就这是艄公的智慧。

  生:艄公很沉着。他要小心,不小心乘客就会掉下去,自已也要倒霉。

  师:“大胆、沉着”是艄公的态度。“智慧、勇敢”是他们的品质。这里还可以填个词。

  生:技术。

  师:从六到八自然段找一找。

  生:破浪前行。

  生:如履平地。

  师:我不记得的。“履”怎么写?他们教我。履是什么意思。

  生:行驶。

  师:把“驶”换一个字。

  生:行走。

  师:像走在平地上一样。

  生:他只有一根不粗不细的竹杆,没有更先进的工具。

  师:没有先进的工具,却能如履平地,技术高不高?你们说谁是黄河的主人?

  生:艄公。

  师:带着赞美、敬仰的感受来朗诵一下。

  (生齐读六至八自然段)

  师:艄公才是黄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赞美与敬仰。拿出笔来。拿出你们的纸张来,“羊皮筏子的艄公呀,我敬仰你-------”可以选用书上的词句,更可以写你自已此时的感受。

  (音乐起)

  师:我们请三位同学读一读自已话。

  生:应该用镇定的语气读。

  生:从容。

  生:放声读。

  师:你要赞美他,奖励你先读。

  生:你在这样波涛滚滚的黄河上,却如履平地,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呀。

  师:你现在知道应该怎么读了吗?

  生:大声读。

  师:大声读是声音。

  生:应该激动地读,读出敬仰之情。

  师:请你读出敬仰、敬佩之情。

  生:我敬仰你那么勇敢、敬仰你那么聪明、敬仰你那么镇静、敬仰你那么机敏,那么小心和大胆。

  师:大家为什么笑?我来读一读?(读)不仅要写得好,而且要读得好。

  生:我敬仰你高超的技术、智慧的结晶,机敏的动作--------

  师:写得真好,可以改成“智慧的品质”。

  师:是黄河养育了我们,是黄河孕育了黄河的主人,让我们再看一看气势磅礴的黄河,聆听令人震越的黄河曲。

  附板书:

  我 胆战心惊 惊讶 激动 兴奋 吃惊

  品质 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黄河 艄公 态度 小心 大胆

  的主人 技术 如履平地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9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黄河吗?生交流资料,师板书:黄河。是啊,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养育了中华儿女。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颂过她。我们一起诵读李白笔下的黄河。齐读诗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著名作家袁鹰的《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能读得再气势点更好,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说什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通过读课文一起来探究。

  二、初读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不熟悉或容易出错的地方,标出来,多读几遍。

  2、同学们的读书习惯可真好。有需要提示或帮助的地方吗?(1)出示易读错的词:指名读、同位互读,有错及时纠正。强调多音字,说出另一个读音。齐读。(2)这儿有一组优美的词,我们一起来读,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不同颜色的词分别写什么的?写人物的这四个词,你知道课文中写谁吗?板书:“我”乘客艄公

  3、谁是黄河的主人?凭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浏览课文,找到句子画出来。

  三、精读感悟

  1、跟他意见一致的?同学们真会读书。出示句子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1)在这句话中,你理解了哪个词?理解“如履平地”“惊涛骇浪”。

  2、同学们,课文中有个段落写了黄河的“惊涛骇浪”,请看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读读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能读出黄河的气势吗?注意“顿号”,在朗读时它的停顿比逗号还短,用在这两个词之间,读起来快,听起来更有气势。男生读试试。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想看看吗?播放视频。面对着我们的母亲河,我们一起来读出心中的感受。

  小结:艄公就在这样的黄河上“战胜了惊涛骇浪”,你觉得艄公如何?――勇敢。真不愧是黄河的主人!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艄公吧。

  3、同学们,艄公是做什么的?对,艄公就是撑船的,文中的船指的是?――羊皮筏子。哪些句子写了羊皮筏子?请找出来,抓住关键字词,说说羊皮筏子的特点。学生交流:

  (1)“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体会小、轻,看一看文中插图,然后再来读这句话,读出你自己的感觉。(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羊皮筏子的图片)体会到筏子虽小,但载人载物很重,在黄河上漂流很险。指导有感情朗读。

  小结引读:羊皮筏子那么小,那么轻,载人载物又那么多,在汹涌的激流里时隐时现,艄公是多么勇敢啊。怎能不让人赞叹?齐读“他凭着……他是黄河的主人”

  4、看到这小而轻的羊皮筏子,载着人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漂流着,作者“我不禁提心吊胆……”艄公、乘客又是怎样的表现呢?同学们默读第六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词语。然后小组交流。

  (指着黑板提示) “我”、艄公和乘客分别是怎样的表现?生交流师相机板书:提心吊胆、专心致志、谈笑风生。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三个词吗?对,可以采取找近义词的方法。

  A筏子上的乘客不害怕吗?对,当遇到大浪时,艄公――“小心地注视着水势”;风浪过后他开始――“大胆地破浪前行”。从这里足以看出艄公的镇静和机敏。跟这样的艄公在一起乘风破浪,你害怕吗?你对艄公很信赖。你看筏子上的乘客还不停地向岸上指指点点呢。

  B练习写话。此时,你就是那乘客,你看到什么,指点什么?会兴奋地说什么?出示文图写话(身临情境,想象说话):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有的说,有的,还有的。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学生交流。你们的指指点点把我也带入了黄河,不再提心吊胆。

  小结:更值得敬仰和赞颂的是艄公面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齐读最后一段。黄河的主人不属于他还会属于谁呢?请同学们全体起立,一起发自内心地赞美艄公。读――(“他凭着……”。)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颂这机智勇敢,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黄河主人们!起――“他凭着……”

  四、说写结合,赞美艄公的风采

  1、同学们,滔滔的黄河水从远古流到了现在,更将从现在流向未来,黄河的主人用他特有的魅力征服了黄河,征服了我们所有读者。此时此刻,你肯定有许多话要对艄公说,请大家拿出纸、笔,写出你想说的话。“我想对艄公说……”2、真情朗读自己写的话。

  五、总结延伸

  今天,你们勇敢地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今天,你们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你们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齐读)撑起自信的竹篙,扬起希望的风帆,努力拼搏,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六、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 “我” 提心吊胆

  黄河的主人 艄公 镇静勇敢

  乘客 谈笑风生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0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散文,它赞扬了羊皮筏子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因而被誉为“黄河的主人”。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理解这个重点的关键是放手让学生读通课文,帮助他们借助语言文字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联系。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细细研究教材,发现了其中隐藏的契机――抓住几个对比,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我适时巧妙地抓住以下四个对比,来引导学生精读感悟。

  一、“坐”和“站”的对比

  课文第7自然段写到:“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第一次尝试,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坐羊皮筏子就必需足够的勇气,否则即便坐了上去也不敢睁开眼睛瞧一瞧,可见“波浪滔滔的黄水”是如何令人胆战心惊。那么艄公呢?面对同样险恶的风浪,还身系乘客的安全,他站在那小小的羊皮筏子上(是无论怎样也不敢也不能闭一闭眼睛的),只凭手里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便能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这需要何等的胆魄、何等的镇静与机敏。一坐一站,一闭一睁,艄公勇敢、智慧、沉着、机警的形象便油然而生。

  二、羊皮筏子体积之小与它负荷的重进行的对比,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可是“那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这足以让岸上的观众为之惊讶得目瞪口呆。羊皮筏子越小,它在黄河上漂流就越危险,撑羊皮筏子的艄公就越需要勇敢、胆略和智慧,没有惊人的胆量和过人的智慧,没有高超的撑筏技术,艄公是不敢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

  三、旁观者和当事人的对比

  看到这六个人乘着一张小小的羊皮筏子,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在惊涛骇浪中颠簸,岸上的“我”不禁提心吊胆,然而“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我”的担心固然有其原因,也是人之常情,可对艄公而言却似乎是多余的。你瞧,“羊皮筏子上的乘客谈笑风生,……那从容的神情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乘客们何以如此放心,如此安然,这一切都是艄公为他们创造的,是艄公给予他们的保证……读到此处,学生自然明白作者写“我”的担心、乘客的从容,都是为了衬托艄公的沉着。

  四、将黄河的巨浪激流与羊皮筏子的轻微渺小进行对比。

  黄河越是是巨浪滔天,那么在黄河上漂流的羊皮筏子就越显得艰难险阻。

  抓住这四个对比,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起黄河的主人――艄公那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形象,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对艄公肃然起敬,还让学生深深明白课文各部分与中心是紧密相连的。至此,课文的重难点教学已顺利完成。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1

  教学反思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下面是《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一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艄公驾驭羊皮筏子上的沉着冷静,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的黄河,被誉为“黄河的主人”。

  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课堂上学生展示后我觉得学生对黄河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就播放了一段黄河波涛浪涌的视频,学生观看后,对黄河的汹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导入课文时,我通过质疑课题“谁是黄河的主人”直接切入,引导学生在文中最后一小节找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紧接着就是提问:为什么将艄公称为“黄河的主人”?整篇课文的学习也就是围绕这个大问题展开。我觉得这样设计,有利于抓住文章的核心,学生也能有所得。

  在教学艄公是“黄河的主人”环节中,我没有一步一步的教学,而是直接出示要求:从文中找出能证明艄公是黄河主人的句子并读一读,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做批注。后来在交流中我发现,学生讲得非常好,找出了很多句子。还有些句子存在争议,我就因势利导带着学生一块儿讨论,我欣喜的看到有些问题学生回答的比我设想的还要精彩,课堂上不时传来阵阵欢呼声。整节课进行的非常流畅,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就说出了艄公的沉着冷静、胆大心细和机智勇敢等品质,我只扮演了引导者和总结者的角色,班级很多学生都参与了进来,有的踊跃发言,有的出谋划策,有的给伙伴加油鼓劲,整个课堂完全成为了学生的主场,以至于我不得不狠拍桌子才能终止他们激烈的争论。下课铃声传来,学生们都和我有一样的感受:这么快就下课啦。

  其实课堂上还有一些知识点没有时间讲解,比如第三自然段的省略号,比如羊皮筏子的简介,比如列举中华民族其他和艄公一样的名人,这些我都放在课外,让他们回去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学生们能自主归纳出艄公的品质,我觉得就是他们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二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由袁鹰的散文《筏子》改编的文章。本篇课文主要通过对羊皮筏子、艄公、乘客的描写,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被誉为“黄河的主人”。根据新课改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两个方面:首先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其次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

  那么怎样让学生体会黄河的气势和艄公的品质呢?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在朗读中感受艄公这一形象,在朗读中激发学生情感。我在教学时,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然后由这个重点总领全文,让学生去感受羊皮筏子在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的惊险,从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同时我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通过“我”的“提心吊胆”,感受到艄公面对着黄河险恶的环境表现出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其次,以乘客的“谈笑风生,从容的神情”衬出艄公的技术高超,再次领悟到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作者是什么感觉呢?边读边把有感想的地方划出来,写一写感受。然后交流各自的认识,教师适时点拨,老师点出“作者初见到湍急的黄河,为一惊,远望鼓浪的橡皮筏子为之再惊,细看到筏上有人更惊”的观察思路、认识思路,并用朗读展现这种越来越惊的层次。“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由远而近)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是提心吊胆、惊讶、激动、兴奋、吃惊。我把时间放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我抓住了“啊”进行多元解读,读出其惊讶,为什么惊讶?因为羊皮筏子上有那么多的人啊!太不可思议啦!

  但上完课,我觉得上课时语速过快,后进生很难跟上,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改进。整堂课的朗读指导还不够,那么,究竟怎样的朗读才是有效的呢?我觉得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去思考:

  1、读有所获

  一节课下来,学生朗读的时间是很充分了,可是朗读的能力却不见有多少提高。为什么?就是因为缺乏指导,这也是我这堂课失败的地方。我们常说让学生“自读感悟”,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但是,朗读也是需要训练的,没有训练,学生的语感从哪里来呢?因此,课上教师的指导攸关重要,从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处标点着手,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句时,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可以把句中“惊涛骇浪”和“如履平地”两个词语提出来,教师进行点拨,学生进行比较。这样学生既对这两个词语加深了印象,又对艄公的形象有了更深一步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在去朗读课文,我想效果更明显。所以,有效的朗读要能体现层次性,要使学生在这一堂课中朗读方面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2、读有所感

  学生朗读后要有所感悟,这个感悟不是教师通过传授、通过暗示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感受。通过朗读,学生脑海中留下的是丰满的形象,是真切的情感,是蕴涵于语言文字的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浮于文本之上的文字。

  我想这样的朗读才是有效的,而这些正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仔细钻研的地方。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2

  《黄河的主人》   滨海实验小学   姚海军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

  生:姚老师您好!

  师:鲈乡小学的同学们好,下面请同学们跟我说一句话,今天,我是鲈乡小学的客人。一齐说。

  生:今天,姚老师是我们鲈乡小学的客人。

  师:说你们自己呢,怎么说?今天,说――

  生:今天,我们是鲈乡小学的客人。(一阵笑声之后)马上意识到说错了,及时改说过来。

  生:我们是鲈乡小学的学生。

  师:希望你们成为鲈乡小学的主人。请你们面带微笑对姚老师说。

  生:今天,我们是鲈乡小学的学生。

  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指板书)齐读――

  生:《黄河的主人》

  师:黄河是我们祖国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黄河的诗句。

  出示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刘禹锡的诗句。

  生:齐读。

  师:听姚老师来读。

  生:再跟读一遍。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袁鹰笔下的黄河是怎样的呢?

  我们打开课文,一起看课文的第一节。

  生:读课文的第一节。

  师:你们的朗读真有气势。我请一个同学单个儿来读读。好,你来!

  生:读课文第一小节。

  师:男孩子读就是有气势。他在读抓住了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这些写黄河的词语。我们在书上把这些词语画下来。

  生:画词语。

  师:我们一起读这些写黄河的词语(生读)。

  师:读了这些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黄河汹涌的波涛。

  师:我们看到了黄河的波涛,也听到了黄河波涛的轰鸣声。一起来读课文的第一节。

  生:读课文第一小节。

  师:面对滚滚英模河,作者心里感到怎样?

  生:胆战心惊。

  师:板书胆战心惊,把写作者心理的这个词也画下来。

  看黑板再读一遍这个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先说说害是什么意思?

  生:害怕,害怕极了。

  师:战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战是发抖。

  师:好,我们把它的意思记在书的旁边。

  生:记在书上。(同时,师再重复一边这个词的意思。)

  师:感受了作者的心理,我们再来读课文的第一节。

  生:齐读第一节。

  师:那么谁能成为黄河的主人,他凭什么成为了黄河的主人呢?放开声音读课文的2-8小节。

  生:放声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我们班的同学很会读书,而且会用肢体语言,读好了,能轻轻地放下书,坐端正。那么谁能告诉我,谁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生:是艄公。

  师:艄公的艄是个生字,看黑板,看老师来写一下,左边是舟字旁,右边是肖。跟我读艄公。

  生:跟读二遍。

  师:艄公是什么人?

  生:撑船的人。

  师:字典上艄的意思是船尾,艄公就是在船尾撑船、掌舵的人。那课文中的艄公划的是船吗?那他划的是什么?

  生:划的是羊皮筏子。

  师:羊皮筏子是什么呢?作者第一次在滚滚的黄河上见到羊皮筏子,他的内心怎么样呢?读课文的2-5节。

  生:惊讶。

  师:哪里感受到的?(第一句话)请你把惊讶写在旁边。

  生:好奇。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第二小节),你给我们读一读好吗?嗯,很好奇。你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提心吊胆。

  师:这书上有吗?有就把它画下来。看黑板,小结,作者第一次在滚滚的黄河上见到羊皮筏子,他的内心是――

  生:好奇、惊讶、提心吊胆。

  师:这就是我们读书的感受,我们有了感受,就要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读课文的2-5节,先练一练。

  生:练习朗读。

  师:指名朗读第一节。第二节你愿意读吗?你的朗读水平很高呀,突出了小小的,那么、那么,老师帮你归纳一下,这是加重了处理。谁能用另一种方式来朗读吗?自己再试一试。指名读。听老师来读。(师范读)

  生:齐读。

  师:朗读时要处理好关键词。用圈把它圈出来。第三节,谁来读?(指名读)

  师:我们来看这一节的第一句,有个啊,怎么读?试试看。

  师:你来读。哎,没想到,有不同的读法吗?你来读。

  生:读这一句。

  师:你把啊,处理得长了一点,是由衷地感叹。读了第四声,如果我把它读成――谁说是第二声的?你来读。你也来读,知道吗?他读得比你投入,再请个同学投入地读。

  师:当然,你可以读成第四声,也可以读成第二声,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读。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生齐读)

  师:下文还有一些数字怎么读?自己试试看。(生试)

  师:你们现在数的这个速度和数前面六个同学的速度比比看……作者是在滚滚的黄河之上数,该怎么数呢?再练练。

  生:练习读。

  师:你来读读。说说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慢?

  生:因为太小了,太远了,看不清楚。

  师:来,一起来数数,要是姚老师这样的眼睛(近视),还会这么数,“一、二、三、四……”,你会这样数吗再?试试看。我们之所以这样数,是因为读下面一句。

  生:读“这六个人……”(纠正湍急的读音)

  师:这句话中你圈了哪几个字,读是强调一下。齐读。

  师:贴着,我们同学坐在一起,是不是贴着,那是什么?

  生:靠着。

  师:贴着就是――

  生:贴在一起,靠得太近了,是不是。齐――

  师:漂是多音字,我们一起看看不同的读法。

  出示多音字组词,生齐读。

  再读这一句。最后一节,只有一句话,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想看看羊皮筏子是什么样的吗?(想)出示图片,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描述一下。

  生:描述。

  师:为什么用羊皮筏子来漂流,而不用船呢?

  生:羊皮筏子是柔软的。

  师:对,这就是智慧。这我们班的男同学可以拎两个的羊皮筏子,你敢上去吗?

  生:敢。

  师:你们都很勇敢。比姚老师勇敢,要是让我上去,我肯定连眼睛都不敢睁开。那么,黄河上的乘客们像我们这样吗?读课文的下面几个自然段。在第几节?(第六节)请你们划出写乘客的句子。指名读。把写乘客的词语圈一圈。

  生:圈关键词。

  师:谁告诉我?有没有其他词?

  生:谈笑风生、从容、指指点点。

  师:板书,齐读这些词。乘客们不害怕,他们在谈论些什么呢?你们互相谈谈看。现在姚老师也上来了,谁来跟我谈一谈?(与生谈话,你看,那高高的是什么?还有那……)

  生:齐读这一节。

  师:他们坐在羊皮筏子上,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一,这其中肯定有他们自己的努力,他们付出了什么努力呢?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的?读课文的第七小节。

  生:小心。

  师:小心,他们会怎么做呢?(拉住绳子)大胆,会怎么做?(不害怕)他们最大的信心是什么?

  生:艄公。

  师:是,这与艄公是分不开的。读课文6-8节,画出写艄公的句子。究竟是艄公的什么让乘客如此呢?找出关键词。

  生: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师:一起读。(板书)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把这些词分别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

  生:操作。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生:“……不粗不细的竹竿……”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都有。那好,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六节。齐读,体现在哪里?

  生:小心、破浪前行。

  师:什么是注视着水势?看到……时,应……

  有这样的艄公……

  再来看看课文最后一小节。

  生:由师引读。

  师:如履平地,你懂吗?请你告诉我?

  艄公在滚滚的黄河上,手里只有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竿,他不靠天,不靠地,凭的就是――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成为了――黄河的主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艄公的这种精神,我们也应把它用在学习上,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谢谢鲈乡小学的主人。

  姚老师的这堂课上得很厚、实。表面看似零零碎碎,其实否,细细嚼来,却有着严密的科学性,教学设计一步步地展开,听完整堂课,总觉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注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求、做笔记,一步步寻求答案、获取真知,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得到了精神的陶冶。再一个,他上课时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上得轻松,学得也愉快。确实“三功”了得!(“三功”即揣摩功、点拨功、诱导功。)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3

  作者:周星磊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81

  听钱老师一课――《黄河的主人》

  怎样让学生从“人”身上找到做人的道理,这也是《黄河的主人》一文值得探讨的问题。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散文,朗读是文章教学的中重点,在读中体会情境,展开想象,感受人类的伟大。最终,能领悟到生活中应该懂得努力去“征服”。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从而成为“我”期望中的“我”。

  钱老师的这一课目标很清晰,使学生在浏览羊皮筏子,以及老艄公在急浪中奋勇前进的镜头中,亲自体会课文的中心。

  开篇先请学生读题后思考:你如何理解“黄河的主人”?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提出疑问:到底怎样的人才能称之为“黄河的主人”?产生疑问了才能提起兴趣去解疑,从而一步步地找到答案,找到文章的意义所在。)

  接着马上用课件演示滚滚的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并请学生用句式――啊,――的黄河,你――!表达自己看到黄河后对黄河的赞美。

  (这一环节中,学生先感悟,从画面中亲眼看到、亲耳听到黄河的气势后,学生心中是非常激动的。很多人都知道黄河气势汹涌,但没有亲眼见到,没有亲耳听到的人无法想象这样的画面,黄河水无比混浊,波涛翻滚的黄河水像一个个火山口连续爆发,又像一个个深深的漩涡,让人胆战心惊。学生此刻惊叹与眼前的黄河,自然会发出感慨,但是,钱老师的下一步:要求学生按照句式――啊,――的黄河,你――!表达自己看到黄河后对黄河的赞美。学生感觉有些不知所措,心中澎湃的激情也被这一句式框住了,一时语塞了。感情也受阻。所以,,我觉得按照句式训练有其好处,但是要在适当处使用才好。)

  再者,就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对于艄公形象的刻画,从而体会他的精神。

  钱老师这次依然让学生用感官去感受黄河上的艄公,在亲眼看到了羊皮筏子的制作和在黄河上驾驶羊皮筏子的艄公,从画面上,1.学生知道了羊皮筏子的小而轻,――危险性很大,难以驾驶,突出艄公必须具备的条件――技术高。2.看到艄公在波涛翻滚的黄河上沉着地驾驶着羊皮筏子,说明艄公――大胆、有智慧。接着再回到课本,读读描绘这一场面的段落,仔细体会艄公的过人之处。最终推向高潮――领会文章主旨---怎样像艄公学习,做生活的、学习的主人。

  (这一部分学生的感受也是充分的,他们也能得出了作为黄河主人应该具备的条件---大胆、撑船技术高、有智慧。学到这里,似乎已经很清楚了,但是,不然,我们再回到文章的题目《黄河的主人》,为什么船上的乘客也很大胆,但他们无法成为黄河的主人呢?答案就是―――征服。

  其实那么多对于黄河的气势雄伟,波浪滔天的渲染,应该为一个中心服务,那就是――突出能够征服它的不容易,不是常人能办到的,只有艄公,所以艄公是黄河的主人,随后再谈到黄河的主人的特点才顺理成章了。因此,由于钱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没有点明艄公是征服黄河,才成为黄河的主人,导致学生对于“主人”这个词在本篇文章中的特殊意义没能正确理解。

  怎样从“人”身上悟出做人的真理?需要对主人公进行深刻的剖析,找出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突破口,是教学的重点,“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人做人,只有准确抓住人物特点,学生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好文章的主旨。

  周星磊 发表

  ;id=454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4

  之四

  作者:徐艳亚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黄河的主人”是谁? 板书:艄公

  2、为什么把艄公称为是“黄河的主人”?

  学生交流预习本上的答案

  师评:同学们在还没学习着一课就能把问题回答得这么好,但老师觉得你们还能更好,怎么办呢?

  二、精读课文

  1、出示句子:“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1)指名朗读,读后评议:哪个字地方重读了?

  (2)什么也值得敬仰和赞颂?艄公和什么在比?(乘客)

  2、讨论:乘客为什么值得敬仰和赞颂?

  (1)自由读

  (2)同桌交流

  (3)班内交流

  (4)小结板书,并引导学生思考乘客与艄公之间的关系

  3、自主学习,悟读课文,体验情感

  (1)教师布置任务: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除了能从乘客从容的神情中体会到以外,还体现在哪里?请同学细细地读1―7,选择觉得有体会的一处或几处注好批注,然后练习朗读。

  (2)交流

  A、黄河 险

  ①学生交流第一节中的有关词句,并根据自己的批注谈体会,教师板书

  ②课件演示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

  ③激发情感,指导朗读

  师: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同学们,如果此刻你伫立在黄河边,听着黄河的咆哮,你怎能不心潮激荡呢?

  ④你还能用哪些词句来描绘黄河?教师再补充些写黄河的名句。

  ⑤还有哪些地方也表现出黄河险的?

  ⑥小结,引导交流

  B、羊皮筏子 小、轻

  ①学生交流:⑴有感情地朗读 ⑵谈体会

  ②小结板书

  C、艄公本身 沉着

  ①学生交流:⑴有感情地朗读 ⑵谈体会

  ②小结板书

  4、总结板书,出示重点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所以,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1、重新整理预习本上的答案,并交流。

  2、选择写话:

  刚才我们充分感受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静,战胜风浪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什么?

  ①黄河,我想对你说……

  ②艄公,我想对你说……

  ③,我想对你说……

  ④我想对自己说……

  相互讨论――自己动笔――班内交流

  四、总结课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明白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5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论指出,教学过程 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设计特色】

  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和运用。

  【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

  一、再现情景,激情导入

  (媒体再现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

  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有感情诵读第一自然段。

  激情,是探求新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活跃的成分。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激情,巩固对黄河的认识,为下面的深入理解、感悟作铺垫。

  二、初解中心

  (投影出示中心句)

  1.上节课同学们找出了全文中心句,并抓住重点词如履平地等对该句作了初步理解,还记得吗?(黄河水汹涌澎湃,令人生畏,十分危险。艄公凭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2.齐读中心句。

  这一环节复习导入 ,目的是以点带面,让该中心句成为学生理解课文的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迅速进入教学重点。

  三、紧扣中心,各个击破

  1.师:全文紧紧围绕中心展开描写,处处扣人心弦!建议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2-7节,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2.生研读课文,自主学习。

  (个体读书探究小组讨论交流)

  3.组织讨论。(鼓励从不同角度感悟,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句子)

  师:通过各自独立思考、小组探究交流,张张小脸神采飞扬。老师很想领略你们独特的感悟。请用你最喜欢的方式代表个人或小组汇报发言吧!

  (给学生提供充分地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师适当点拨。)

  [重点指导体会第6自然段1、2句:(1)找出关键词。(沉着、专心致志、小心、大胆)(2)思考反义词。(惊慌、心不在焉、粗心、胆怯)(3)设想:如果艄公惊慌、胆怯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4.师:瞧,这篇文章多么质朴而又精妙啊!目标问题就这么被大家攻破了!是不是再给点时间各自梳理一下?

  生进入文中回味、赏析

  5.师:现在谁来总结发言,那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羊皮筏子又轻又小,上面又载满了人和物,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连眼也不敢睁,可见其十分危险,而艄公却沉着、大胆地破浪前行,所以说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6. 再读中心句。(齐读2遍,加深理解,读出情感)

  中心句实际上点明了课文的中心。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文中寻眼,紧抓文眼进行导读,各个击破,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话、读书,尊重学生个性理解,营造课堂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滋味。

  四、梳理知识,深悟中心

  1.师:请同学们读读第八自然段第一句话,读完告诉老师:从这句话你能知道什么?

  (扣字眼更,认识作者感情倾向)

  2.联系全文,梳理知识,引发共鸣。

  师:你认同作者吗?认真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然后联系全文,想一想理由。(黄河惊涛骇浪,艄公的任务艰难,责任重大,而他就靠着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凭着优秀的品质和高超的技术,将筏子撑得很稳,保障了乘客的安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把滚滚黄河踩在脚下一般如履平地,成为了黄河的主人!)

  3.带着对艄公深深的敬仰和赞颂之情齐读最后一节。

  4.师: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但母亲河不是一条平静的河,她惊涛骇浪,九曲回旋,只有勇敢的、充满智慧的人才能成为她的主人!让我们也来赞颂他们!(引导读题)

  在本环节中,让学生由感悟作者的感情开始,再次走进教材,梳理知识,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和表达特色,深切领悟:艄公凭着优秀的品质和高超的技术战胜了惊涛骇浪,从而成为黄河的主人的道理,与作者的情感逐渐汇合,产生共鸣。

  五、拓展延伸

  1.师:你想对黄河的艄公说些什么吗?

  (生自由发言,赞颂、祝福、叮嘱)

  2.师:黄河上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征服了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请大家想一想:(人)凭着成为的主人。

  这一环节是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情感体验、道德情感和人格的养成等。

  3.推荐阅读《大森林的主人》。

  简介故事梗概。

  4.资料导阅,深化认识。

  (1)历史上人们对黄河的畏惧;

  (2)新中国以来,人们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升华:自然是可以征服和驾驭的,人的力量是伟大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络等课程资源丰富积累的能力。同时,深化了主题讴歌人的伟大,为本课学习画上圆满的句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通用1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