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价值--《人类的“老师”》教学谈(精选14篇)
思考的价值--《人类的“老师”》教学谈 篇1
思考的价值--《人类的“老师”》教学谈
人类的老师是谁?这个问题在读题时便引起了我的思考。
读文后不难知道,人类的老师就是那些给人类以启示的生物。但是是不是这些生物就是人类的老师呢?再反复读文,发现人类的老师不是那些生物,而是那些善于思考的人。包括科学家、船舶设计者、建筑师……
生物拥有的特点,是它生存的需要,不管是外形的“流线体”,还是生态的“薄壳结构”,以及翅尖的“厚斑”都是它能在纷繁复杂的生物界中繁衍生息的必须。
那么这些生存必需与给人启示之间的桥梁是什么呢?就是敏锐的观察,细致的思考,创造性的运用。
飞鸟产生在人类还没有出现之前,从原始人类,到进化后的人类,无一天不看见飞鸟的身影从头顶掠过,无一天不设想着能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但是经过千年的时间,我们还是没能实现这个梦想,最终在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基蒂霍克飞上了蓝天。这架飞机被叫做“飞行者─1号”。它的产生是美国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特别研究了鸟的飞行,并深入钻研了当时几乎所有关于航空理论方面的书籍的结果。让我们大胆设想,如果没有美国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不懈的努力和思考,纵然飞鸟再多也是枉然。
与其说这些伟大的发明和创造是人类从生物身上学到的,不如说是人类自己在思维与研究的进步造就的。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目光集中在赞扬这些生物的特点,以及了解生物特点上,更应该关注科学家等人是如何从生物身上学到知识的,受到启发的。
教学设想:
学生自学了解生物自身特点给人类哪些启发?小组完成绘制生物与启发之间的关系表。
然后引用飞机制造的例子引发学生思考,是不是这些生物自身是人类的老师,是他们教会了人类进行科学的改造以及发明的?
运用书上的语言进行表达做为自己发言的依据。
模仿课文3、4、5段,将课外了解到人类受到生物启发的例子写出来。
思考的价值--《人类的“老师”》教学谈 篇2
一、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从课外书中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激起学生对科学产生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1、说说课文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从课外书中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激起学生对科学产生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揭题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复习词语。(课件)
2、师出示词语,学生各种方式加以朗读,理解
3、(课件)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
课文题目上的老师为何加上双引号能呢?
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到底是谁呢?
(二)精读学习,体会感悟
1、师: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A、学生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
(课件)(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B、齐读第七自然段。
C、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课件)交流:(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D、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
E、齐读。
过渡: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2、(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A、男生齐读。
B、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板鱼儿)
C、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有很多)
D、这句话和那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呢?有何作用呢?(课件)(首尾呼应)
3、出示第一自然段(课件)
A、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B、学生自由读、划。
C、指名交流。(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D、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课文还介绍了哪些“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3―6自然段,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4、学习3―6自然段
(1)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2)再读3―5自然段,(课件)(方法提示)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注意要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
A、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飞机设计)
B、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C、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板鸟儿)
D、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呢?
E、出示蜻蜓图片。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读课题)。
(板蜻蜓)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课件)
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指导读)
F、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板苍蝇蚊子蜜蜂)
G、总结。(课件)
H、齐读。
第四自然段
A、对这一段感兴趣的站起来,思考: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B、可见鲸是人类的――“老师”。(板鲸)
C、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齐读。
第五自然段
A、说说为什么对第五自然段感兴趣?(鸡蛋捏不碎)(板鸡蛋)
B、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课件)
(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单壳的各个部分。)
C、指导朗读书上的原句。(课件)(用“之所以……是因为……”造句)
D、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E、下面拿好书,一起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
第六自然段
A、课文3―5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几种人类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上第6自然段呢?
B、第6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指名读。
C、又告诉我们些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与课文哪儿相呼应呢?
(板袋鼠贝壳)
(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很多,从课文6自然段的“省略号”看出来,与课文第二、七自然段相呼应)
D、学生小组读第六自然段。
过渡: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
第七自然段。(课件)
学生齐读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太多了,你能列举了两个,说一说。学生交流。(课件)
2、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
其实本篇课文是有关于仿生学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仿生学发生了兴趣,那么我们就要多加关注这一方面的知识。
(四)板书
人类的“老师”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思考的价值--《人类的“老师”》教学谈 篇3
Ⅰ、【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Ⅱ、【教学重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Ⅲ、【教学过程】
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三、精读课文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
2、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 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6、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奇思妙想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五、课外迁移 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思考的价值--《人类的“老师”》教学谈 篇4
一、理清层次,语言训练。
课文《人类的“老师”》是一篇论说文,开头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是鱼类一种“,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了自然界的生物启发人类进行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例子,最后重申自己观点: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教学这一课,我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理清层次,然后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节?先读一读,再说说为什么喜欢。”由此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二、不要忽视 “人类”
学完课文,我让学生分析 :“人类” 是怎样的学生?学生们读书后踊跃发言。有的说:“人类喜欢思考。”有的说:“人类善于观察。”有的说:“人类很有毅力,不怕困难。”“人类很聪明。”“……”
我对学生说:“对,大家谈得都不错。有了优秀的老师的引导,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做事情有恒心的学生才能学有所成。希望同学们也做这样的学生。”学生们听得很认真,受到了启发。
三、仿写课文,适当拓展。
学完课文,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篇《人类的“老师”》,一、二节和最后一节可以照抄。中间的例子自己举。作业交上来,我发现学生们的例子很丰富,“老师”有蝙蝠、蝴蝶、蜻蜓、乌贼、长颈鹿、变色龙……学生们写到了“老师”自身的特点,写到了对人类的启发。既增长了知识,又训练了语言文字的表达,可谓一举两得。
思考的价值--《人类的“老师”》教学谈 篇5
一、说教材
《人类的“老师”》一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八册中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可能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本课共有7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以科学家从鲸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的故事导入,指出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的生物很多,第三段到第六自然段通过三个具体的例子,详细介绍了人类从生物身上获得的启发。第六自然段简单列举了人类模仿生物制造越野车和担克的例子,进一步说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由衷感叹,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总结,首尾响应,突出文章的主题。
我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下面我重点谈谈我第二课时的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按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点:
1、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教学难点: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和认知规律,本课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自读法,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等,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例子,激发他们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组织教学
因为是借班上课,第一次见学生我先话家常地让学生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敢问敢答,不怕问错答错,消除学生的顾忌和紧张的心理,接近师生心灵的距离,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二)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上课伊始,我先提问:同学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那么,文中说到哪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呢?指名个别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三)抓住重点,精读体会
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文章的主要部分,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1、学习第三自然段
我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谈体会后我小结:人类从鸟儿身上发明了飞机,30年以后,飞机经常因机翼剧烈抖动而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人类又从蜻蜓那里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发生的方法,造出了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2、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交流各自的读书收获。阅读时可贵的一点是有疑问,因此,我让学生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3、游戏激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鸡蛋的薄壳结构,我设计了一下小小的游戏:
(展示生鸡蛋)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老师想请个同学上来握住这个生鸡蛋,(师示范)使劲地捏,看谁能捏碎它!(无法捏碎)
薄薄的鸡蛋壳为什么捏不碎呢?原来鸡蛋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拱形)各个部分。因此,我们无法捏碎生鸡蛋。
4、多媒体展示 “薄壳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以生物为“老师”,为科技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5、学习第六自然段。
(四)了解文章的结构
为了了解文章首尾呼应这一特点,我让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一段,然后说说读后的发现,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什么是首尾呼应。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重在突出重点难点,理清文章条理和高度概括文章内容。根据课文内容,重难点及学生的知识特点,我将这一课板书设计如下:
鱼类 潜水艇
鸟类 飞机
自然界的 蜻蜓 新式飞机
种种生物 鲸 轮船 人类的老师
鸡蛋 建筑物
袋鼠 越野汽车
贝壳 坚固坦克
思考的价值--《人类的“老师”》教学谈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课文有7个自然段。3、4、5自然段列举了三个例子,内容很具体,层次也很清楚,引人入胜。从中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三、精读课文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
2、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
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6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奇思妙想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五、课外迁移
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板书
7人类的老师
↑
自然界种种生物
思考的价值--《人类的“老师”》教学谈 篇7
《人类的“老师”》案例赏析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独立阅读课文,请同学们用我们刚学过的读书做记号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师:请哪位同学来谈谈对读书做记号的看法。
生:读书做记号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地方用记号表示出来。
生:读书做记号可以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用记号表示出来,还可以把觉得精彩的地方用记号表示出来。
……
师:那么老师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表达出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生认真读课文自学,做好读书记号,师巡视。)
师:老师发现好多小朋友非常的聪明,课文都读懂了,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做的记号向组里的同学介绍下,说说你为什么做这个记号。
(生小组交流,讨论热烈)
师:哪位同学乐意把你做的记号向老师和全班同学介绍下?
生:我用曲线画出了“鱼儿”“蜻蜓“鲸”“鸡蛋”“袋鼠”“贝壳”这些词语,因为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提到的人类的“老师”。
生:“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在这句话中我用圈圈出了“虽然”“但”,因为这是关联词语。还有别的关联词“无论……也”等。
生:“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在句子中间我画了个等于号,因为这是句前后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
生:我对“流线体”不是很理解,我在这段边上画了鲸鱼,还画出了“流线体”可我不清楚“流线体”是不是这样的。
师:哪位同学可以帮他解决这问题吗?
生:刚通过查字典我了解到“流线型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象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水艇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师:这位同学讲得真不错,他通过请问工具书找到了答案,在书上做了注释,那我们看看刚才那同学画的流线体对吗?
生:非常正确。
生:我在“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这句话边上画了个鸡蛋,还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因为我还不是很了解薄壳结构,对鸡蛋不能捏碎有些怀疑。
师:那你打算怎么解决掉这个问号呢?需要大家帮助你吗?
生:我打算回去捏个鸡蛋试试看。
……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告诉了老师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觉得通过读书做记号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呢?
生: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
生:读书做记号可以不用老师指挥,自己也自觉的去理解课文,学习时认真多了。
生:读书做记号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加入到课文中去
……
评析
整堂中教师引导同学采用读书做记号的方法来学习这课文,放权给学生,给他们独立阅读、思考、理解课文机会,接着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整堂课学生很兴奋,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他们用自己的记号表达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创新思维处处得到了体现。听着孩子们满意地自我评价,觉得很欣慰,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思考的价值--《人类的“老师”》教学谈 篇8
一、创设情境,诱发探索自然的欲望。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继续和你们谈谈人类的老师这个话题。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二、重点引悟,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1.齐读第七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你还读懂了什么?
(从交流中知道“种种”说明自然中人类的老师的生物很多。)
【设计意图】:出示的句子是课文的最后一节,是总结点题句,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结构的总纲,用它串起课文的各个部分,使本课的教学简练集中,条理清晰。又使整个教学过程疏密有间,富有节奏。
过渡: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2.讨论:
3.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一自然段中我们还知道什么?
出示:课件一(鱼儿——潜水艇)
4.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请用笔从文中找出画下来。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文中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快速从文中找出用笔圈出来。
5.交流:出示(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联系上节课学的引导学生说说课文3——5自然段举的例子较具体,第6自然段较简单。)
6.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一个最兴趣的同学来读这一自然段。
(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出示: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设计意图】:这项说话训练,以情感为载体,以发展语言、提高学生评议素养为本位,以升华主题、提炼文本内容为目标。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对文本主旨进行很好的提炼。
(3)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4)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指名读句子)
(5)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
(6)读读该句: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7)引导学生小结:第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人类积极探索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其实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啊!
出示:人类研制的最新式飞机。
(8)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段,通过“读课文、看课件、画词句、悟其神”这四个环节,引领学生感受科学家们以鸟儿、蜻蜓等昆虫为“老师”发明飞机为科技的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读语句联想并想象,使文字与图像链接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图像这一中介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文字又能“了解了种种生物给人类的启迪。”
三、自主合作,研讨探索自然的秘诀。
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我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
出示学习方法: 1、读 2、思 3、画 4、悟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体现了“读占鳌头”、“品读感悟”、“情感熏陶”等语文学科个性。采用了“读—思—画—悟”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了引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师紧扣文本,依据学情、“以读为主线”、巧妙点拨、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引向纵深,充分领悟了文本的内涵及价值取向。
2.组织交流,出示有关图片和动画,教师适时点拨、解说。
图片:鲸——航行速度快的轮船(播放动画:人类由鲸的“流线体”受到启发,改进船体设计,大大提高轮船航行速度的过程。)
师:让学生说说对什么地方感兴趣?(尖尖的大船被圆圆的大头鲸轻而易举地超过了。)科学家们从鲸的外形得到了什么启示?
出示:鸡蛋——“薄壳结构”建筑
师: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鸡蛋捏不碎这个可让学生当场尝试,然后探究为什么?
出示:袋鼠——越野汽车站 贝壳——坦克
3.讨论写作方法,指导写作要详略得当。
4.小结:这些生物无愧于“老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啊!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此,本节课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通过了解人类运用仿生学进行创造的实例——流线体、薄壳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总结全文,激发探索科学的热情
1.齐读课文
2.总结谈话:
同学们,自然界是一个大课堂,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自然界的生物是我们的老师,向自然学习是我们人类永恒的主题。希望同学们将来能细心发现,积极探索。(板书:细心发现 积极探索)
五、课外延伸,激发探索科学的奥妙。
1.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些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展示资料
六.奇思妙想,激励探索创造的志向。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同学们课后注意认真观察,仔细研究,搞一项科技小发明向大来展示你的聪明才干。好吗?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板书设计】:
人类的“老师”
细心发现 ↑ 积极探索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教学背景】:
本篇课文知识性和趣味性强,文章结构简明,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备课时,我考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读思议悟等手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细心发现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说明的方法,追寻课堂的情趣,从而实施科普说明文的有效教学。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精读感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总结拓展”等教学模式。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仿生学的文章,但这是语文课,重点不在给学生传授自然知识,而是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细心发现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并在读思感悟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快速提取、概括信息,提出 “人类的‘老师’是谁呢?”这个大问题,说出自然界中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接着让学生带着“自然界中的老师还有哪些?”这个问题让学生学习课文的3—6节,我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3节,然后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还自主学习于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课堂气氛热烈,尤其是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孩子们畅所欲言。
我在教学时并未作过多的分析,而是采取了引题质疑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读自问、讨论等形式自己解决。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实践证明,把问题“还”给学生,是一种不仅有利学生“学会”,而且有利学生“会学”的好办法。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看似没什么问题,但经细细思考发现,个别环节还有不太满意的地方,如学生在交流讨论的时候老师总怕时间不够而导致学生意言未尽,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很高,我们平时总抱着书本不敢放,其实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强,关键我们如何去引导,教给他们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这样课堂效果才会更好。但愿在以后的教学中铭记这一点。
思考的价值--《人类的“老师”》教学谈 篇9
我读《人类的“老师”》
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仿生学的文章。学生对它会有很多疑问,如:科学家是如何制造潜水艇?苍蝇、蚊子、蜜蜂的飞行有什么特点?……上课时有的问题可以少说或不说,免得上着上着偏离语文的轨道。主要还是要把精力多放在体味语言文字上。下面谈一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粗浅认识。纯粹是就课文说课文而已。
一、课题
课题的关键词“老师”,加上引号,显示它的特别之处。读后才明白,课题的“老师”指的是生物,与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相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生物为人类解开哪些惑呢?是这篇课文的重点说明所在。
二、结构
本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按“总――分――总”方式可把七个自然段分成三大段。第一、二自然段写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的故事导入,很多生物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第三、四、五、六自然段有详有略地说明人们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启发,进而发明创造。第七自然段总结并发出感慨。
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它们是并列关系。三大自然段内在结构大同小异,按“现象――原理――创造”而写。
第三自然段 发生现象: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
生物原理:蜻蜓的翅膀末端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是防止颤抖的关键。
启发创造:造出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第四自然段 发生现象:圆圆的大头的鲸能轻而易举地超过尖尖头的轮船。
生物原理:鲸的外形是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放在水中的阻力是最小的。
启发创造:模仿鲸的形体,改进设计,提高航行速度。
第五自然段 发生现象: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
生物原理:因为鸡蛋能够反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启发创造: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三、插图
课文共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着蝙蝠、小鸟、蜻蜓、袋鼠、鲸,第二幅画着人民大会堂。两幅插图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但课文中却没有提到关于蝙蝠给人类启示的内容,编者在这儿画上两只蝙蝠的用意何在?我想应该与课后的第五题相联系“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想到人教版有篇课文《蝙蝠与雷达》可作为补充教材让学生阅读。
四、课后问题
课后第四题:说说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对较好的学生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概括,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模仿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以降低难度。如:人们从_________中得到启示,造出了(改进了、设计了)
思考的价值--《人类的“老师”》教学谈 篇10
《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
《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
1、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 尊重学生的阅读需要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学生要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读书做笔记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用创新的记号,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感受来体验文本,满足学生阅读的欲望。
2、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尊重学生的创新发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构建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阅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自主感受,从而构成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从小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看问题,学生对文章充满神秘感好奇感,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东西。读书做记号满足了学生对文章充满神秘感好奇感,让他们乐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发现,教师要尊重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说一句错误的话”,呵护他们好奇的心灵。
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读书做记号这一学习方式将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大放异彩。
《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因而,在教学中,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还自主学习于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预习的能力,所以,自主预习时,我让学生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在谈到:“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给我们什么启发?除了文中列举的那些事例外,人类还向哪些生物学习过?时,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尤其是个人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孩子们畅所欲言。
其实,学生也是人,他们不是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的是要靠我们去引导,教给他们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我们做老师的可要充分相信学生,千万别什么都放不下,那样的话,学生累,你更累。
其实,说来也有些汗颜,孩子们说的有些内容,我还不知道呢。看来,孩子也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思考的价值--《人类的“老师”》教学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掌握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中提到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初步掌握课文内容,用列表的方法理清文章的脉络。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深入思考问题,勇于探索,发现的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及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科学知识。
突破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用列表的方法理解文章脉络,积累文中的科学知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探究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探索发现的习惯。
突破方法:根据文中的实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阅读中思考,在生活中感悟。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
2、理清文章脉络。
一、提问导入
人类的老师是谁呢?为什么说它是人类的“老师”呢?
二、初读感知
三、学生质疑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点批画。
2、学生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准备在小组内讨论。
3、同桌或小组间相互交流疑问。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研讨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探索发现的习惯。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指名学生从文中找出自然界中哪些动物可以当人类的好“老师”。
二、精读研讨
三、拓展延伸
1、学生在读完课文后思考。
2、说一说你的小发明。
3、收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在小组内讲一讲。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思考的价值--《人类的“老师”》教学谈 篇12
《人类的“老师”》同步练习
■预习与自学
⒈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⑴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⑵“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⑶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你认为人类还需向哪些生物学习?
⒉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原理机翼剧烈关键教训轻而易举
⒊查找并阅读介绍仿生学的儿童科普读物。
●练习与作业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秘密(bì mì) 模仿(mó mú)
苍蝇(yīn yīng) 惨祸(cǎn chǎn)
外壳(ké qiào) 颤抖(chàn zhàn)
二、比一比,再组词
蜓键末
庭健未
模坦斑
摸担班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解决( ) 研究( ) 设计( )
绘制( ) 改进( ) 改正( )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启示( ) 使劲( ) 著名(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科学家从__________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______;科学家研究了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发明了_____________,以后还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飞行特点受到启示,造出了许多________________;工程师模仿__________,改进了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__________;建筑师根据___________的特点,设计出许多_____________;人们模仿_____________造出了________________……所以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____________!
▲拓展与延伸
聪明娃
仿生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课文中讲的生物多跟动物有关。其实,人类也在向植物学习,如传说鲁班从一种边缘有小齿的叶子上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仿生学也包括仿人,如电脑、机器人的发明等。仿生学的研究运用有众多的领域,如医学仿生、电磁仿生、军事仿生、工程仿生等。
聪明娃
⒈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又何止以上六种。请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然后在省略号处补充一两句话,并用上“模仿”这个词语。
⒉从图书馆再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读一读,并以“人类的‘老师’”为主题,自己试着出一份小报,在全班交流。
让孩子更理性地读发明之书
――《人类的“老师”》教学思考
《人类的“老师”》这一课,应该说是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二单元总结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列举的创造都是学生随处可见的,而这一课,不像前两篇就一个问题来谈,这一课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特别强的文章,如果我们还是按照前两篇的课文方法来学,其编写意图肯定难以体现。所以,笔者认为这一课,应该教成综合,教学之后应该能引导学生更理性地去阅读大量的发明故事。
这一课如何教?首先这一课的课题非常有意思,即出现了每个同学都熟知的词――老师,这个“老师”是有双引号的,这个引号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读完课文,他们就能够明白。但我个人认为,这只是对这篇文章“老师”的理解,我们最好别忘记“老师”的本意,因为本意也是重要的。“老师”的职能就是教育启发学生努力学习,人类的“老师”给予我们的同样是启发,但这种启发不是告诉,而是人类在遇到问题之后的进一步研究,这位“老师”把好东西早就放在那里,但因为人们没有重视它,所以发现不到,当遇到困难后,才想起来,这是教训给予人的再创造。当然这也是人类一步步走向科学、文明的必走的路。我们这样认识,就可以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切。所以“老师”一词应该让学生明白。
这一课难以理解的东西非常多,甚至好多东西我们老师也讲不透,甚至说不知道。我个人认为,这非常正常,我们千万不要用教学参考书提供的资料让学生知道,那些资料太少了,那些资料只是帮助我们,并非帮助学生,因为孩子需要的是启发,是自己阅读后的启发。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是需要他们自己努力学习才能够明白的。我们只是小学语文老师,我们不可能知道那么多的东西,我们没有多少实践,也是读来的。如果我们在这时能给学生提供一些书引导他们阅读,他们会感受到世界原来如此奇妙,我知道的东西太少。
笔者曾在一篇拙作谈过,不要给予学生太多的优秀,在一些测试中应该给予学生一些良。事实上,这篇文章就是让学生不能获得优秀的文章。学生读这篇文章,就会知道自己的优秀其实是暂时的,前面要学的东西太多。这好像是这篇文章的题外话。但我们思考到这里,其实就明确了这篇文章引领作用是多么的明显。
世界万物的存在都有着他们存在的理由,我们学会利用他们的优势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人类的伟大发明其实好多学是运用了万物的优势。科学家利用了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利用了鸟儿能飞、蜻蜓非常稳的飞行、鲸的流线体、鸡蛋的薄壳结构、袋鼠的跳跃、贝壳的外壳坚固……许多人不是讨论这个动物,就是讨厌那个鸟类,就是杀害生灵,我们应该改变,应该热爱万物,人类应该允许他们存在,因为他们一旦从这个世界离开,我们在创造美好世界上一定会留下缺陷。
万物都是人类的“老师”,这是一种和谐。人类在地球上只所以有着这么多的创造,其实是因为这些“老师”给予的,我们应该感受到这种快乐,应该感谢这些“老师”。
人类的“老师”很多,引导大家行动起来,这种感谢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认识。
思考的价值--《人类的“老师”》教学谈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鲸”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惨祸、“流线体”“薄壳结构”)。
能力目标
学习概括段落的意思,能准确概括课文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按要求搜集并整合资料。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掌握边读边思考的方法,概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用读来理解文章思想脊髓,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后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学会把搜集的资料按要求整合。
设计理念: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诱发探索自然的欲望。
2、扎实训练,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3、重点引悟,研讨探索自然的秘诀。
4、课外延伸,激发探索科学的奥妙。
5、奇思妙想,激励探索创造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探索自然的欲望。
1、由课题导入,紧抓题目中的“老师”一词,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当我们的老师?
2、让学生意识到本课所说的老师并不是平常的老师,而是自然界的种种生物。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呢?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扎实训练,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1、 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 分小组朗读课文并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展示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5、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6、齐读最后一句。
(三)重点引悟,研讨探索自然的秘诀。
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以做上记号,最后概括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2.学生交流讨论 。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 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 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3) 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 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 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 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3、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惨祸:惨重的灾祸。
流线体:流线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象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水艇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薄壳结构暂时不讲)
4、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1)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2)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3)指读句子。
(4)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5)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
(6)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7)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8)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9)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0)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1)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5、研读第五自然段。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 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读)
(5)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建筑还有许多:白宫、克里姆林宫:、圣路易斯拱门:、太空针塔,就连我们学校的接替教室也是采用这种“薄壳结构”建造的,其实这样的建筑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不妨去调查一下。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四)课外延伸,激发探索科学的奥妙。
1、按要求(人来从 中得到启示,发明了 。)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仿生学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大家搜集到的资料很丰富,看来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事例还真不少。正是由于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了启发,所以才有了很多发明创造,他们成为人类的“老师”真是名不虚传啊!让我们来赞美一下他们!
(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生读
3、他们身上的特点给人以启迪,给人类的发明创造提供了依据,我们必须真诚地感谢他们!
4、亲爱的同学们,大自然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生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
(五)奇思妙想,激励探索创造的志向。
1、 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 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3、亲爱的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在走进自然的同时,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的发明创造!
思考的价值--《人类的“老师”》教学谈 篇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齐读最后一句话。
2、过渡: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学生接)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呢?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我们这节课共同来研究。
二、抓住重点,精读指导。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的人类的好老师呢?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2)、学生找一找,划一划关键的词句。
(3)、指名交流。
(4)教师适机引导: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从蜻蜓那里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
方法。研究苍蝇、蛟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小结:飞机从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相关生物的相应特点得到启示的,看来这些小
小的飞行家确实都是人类的“老师”。
(2)小结学习方法。
2、学生自学第4、5、6自然段。
(1)学生运用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5、6自然段。
(2)指名交流。
(3)教师适机引导:科学家为什么要去研究鲸呢?
科学家们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建筑师根据“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物采用了“溥
壳结构”?(指名说说)
过渡: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它有什么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大家知道为什么把自然界中的生物称为人类的“老师”了吗?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
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
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进大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
更多的启发,产生更多发明创造!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哪些?
3、集体交流。
4、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观察大自然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
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四、板书设计。
7、人类的“老师”
种种生物受到启发
鱼类潜水艇
鸟儿、蜻蜓新式飞机
鲸轮船
鸡蛋壳建筑物
袋鼠越野汽车
贝壳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