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九册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第九册教案 篇1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
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 ”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
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细,你的确体会到的。
(学生补充: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是什么是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
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 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 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四、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学习后,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讲。
3、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这就是一种积累。
板书: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人教版第九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深受启发的语句。
2.积累格言警句。
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理解“水滴石穿”的原意及现在的意思。
课前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和生活中深受启发的句子。
教学流程
一 交流平台
1. 同学们,本组的四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篇课文都通过一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讲出了作者的启发。如《钓鱼的启示》中,作者写道在:“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请大家浏览本单元的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划一划,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
(对于同样的一句话,如果同学们有不同的感受,可以互相补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课外书,请大家交流交流从课外书中积累的感受深刻的语句。
⑴ 读积累的句子。⑵ 谈体会,也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谈收获,感悟。
4.摘抄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并背诵下来。
5.本组课文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那么,除此之外,你还学到了什么?
(可以从作者写作的手法、用词的准确,选材的精当,及对作者的了解等多角度去谈。)
二 日积月累
1.在本组“口语交际“课中,同学们交流了一些自己搜集的格言警句,并谈了自己的感受。请大家读读下面的5句格言,你能读出什么?
2.(出示句子)自由读,齐读。
3.你知道哪句格言的意思,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一名学生交流时,师生可以补充,把意思讲清楚。)
4.这些流传已久的名言警句,对我们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学习、生活中的例子谈一谈,哪句话令你深受启发?
5.抄写,背诵。
6.针对自己的不足,从课内外选取一句深受启发的话或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三 成语故事
1.指名讲一两个成语故事,并说说得到了什么启示。
2.学习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⑴ 自由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⑵ 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注意“廉、吏、懈”的读音。)
⑶ 成语“水滴石穿”出自哪里?原来的意思是什么?现在又指什么?在文中划出来。读一读。
⑷ 交流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⑸ 练习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3.作业:课下搜集、阅读成语故事。
人教版第九册教案 篇3
设计意图:教学要为学生服务,要以学为本,本课设计极大地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习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做到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发展。教学过程上引导指路,顺学而教,在学生愤悱疑问时以提供出示背景材料等途径点拨;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运用巩固,关注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注意到通过创设情境、品味情感、引导想象等方法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充分、实在、有效。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泊船瓜洲》一诗大意。
2、通过联系背景材料、抓诗眼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到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3、在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情感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中包含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品读诗眼“只”“又”,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课件或小黑板:诗人背景材料介绍; 王安石改字故事;王安石病逝材料;运用借景抒情写法的思乡诗句。
2、多媒体或录音机;一段描写春天的音乐。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一)谈话:自然界的景物,给我们带来各种想象和体会:
太阳,象征_________看见太阳,你的心情______
月亮,象征_________看见月亮,你的心情______
杨柳,象征_________杨柳带给一种我们感觉______
流水,象征_________流水让我们联想______
(二)小结:这就叫景中有情.自古以来,文人骚客们就运用这种有趣的现象来写诗,借各种景物,来抒发喜怒哀乐,寄寓了自己种种感情,非常含蓄动人。在今天的课文中,编辑叔叔阿姨们就给大家安排了这样的一首诗。
二、导入新课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五课的第一首诗――《泊船瓜洲》,看看这首诗里都描写了什么景物,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又包含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
(二)出示古诗。
三、初读古诗
(一)自读古诗:至少四遍,前两边读准字音,特别是多音字,想想该怎么读?后二遍读通诗句,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完后想大概的意思。
(二)自读反馈:
1、认识多音字,点拨音义并随机解释题目。
2、指名读,评点读诗情况;引导按节奏读。
3、谈初步感受:整首诗大约是写什么?哪一句特别喜欢?
四、自解古诗。
(一)引导回顾:怎样去读懂古诗?遇到问题怎么办?
(二)小结提示:可以看文后注释,查资料和工具书;可以同桌讨论,举手提问;可以参考解释,弄懂意思,批写重要意思,注出不明白的地方。选择利用可能的方法充分研究。
(三)学生自学。
五、点拨提升
(一)初步理解第一句
1、自学反馈:你学懂什么?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老师帮助?
2、画地形图: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地形图? 指名板画:水、京口、瓜洲、钟山
3、看图说意思。随机板书:一水 数山
(二)研读理解第一句:
1、指引提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让我们细细读,静心咀嚼,自己自读两遍,看看你注意到了哪个字?
2、品读理解:指名连续一小组同学品读,随机点评。
3、点拨深入:“钟山只隔数重山”,从一个“只”上,同学们能品味出什么?能咀嚼出什么?(实远似近) 为什么要写距离近? 钟山是作者的故乡,由此你又想到什么?
4、小结提升:家乡那么近,家乡就在不远处,看得出来,作者是想家,牵挂家乡,思念家乡了。板书: 思念家乡
(三)深入理解第一句:
1、提供背景: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离自己近?为什么要在这儿望故乡思故乡呢?导学王安石写此诗的背景资料。你注意到了哪些信息?划一划王安石此行目的和背景。
2、交流小结:正是带着这样的忧思和牵挂,诗人站在江边留恋地望着,望着。齐读一、二两句。
过渡:作者他还望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学习第三句
1、自学反馈:哪些意思你弄明白了,或者有什么地方还不明白?
2、研读欣赏:说说“绿”字的意思,随机讨论“绿”字的妙处。(出示资料:王安石改字故事),
3、创设情境、想象欣赏:读着这样的句子,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怎样的声音?(利用老师诵读,多媒体配乐,生闭眼想象等方法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
4、学生说话,板书好词并让学生摘录在书上:
芳草萋萋 柳荫碧碧 生机盎然 柳暗花明 间关莺语
5、齐读小结:“绿”字给我们呈现了一片碧绿的河岸!(板书:绿岸) 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绿”字给人带来的想象,正是其他字所不能代替的。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这一改,使《泊船瓜洲》成了妇孺皆知的千古绝句,难怪前面同学们一读,就喜欢上了呢。
6、研读字眼,品味情感:感受春天的同时,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写江南岸的这片景色?诗句中包含了什么感情?
(1)引导品读:以小组轮读等方式让学生带着思考低吟:春风又绿江南岸。
(2)引导想象:“又绿”,“又绿”一个“又”字里又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呢?
春风又能把江南两岸吹绿,而我呢?此时此刻作者在想……
7、小结过渡:由景及人,不由心生惆怅, 乡愁跟满眼翠绿的草木一起恣意生长,诗人情不自禁发出感叹: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五)学习最后一句
1、自学反馈:学生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板书:明月
2、质疑探究:有疑问吗?注意到什么景物?为什么要用明月?而不是太阳,杨柳,春风或其他?
3、小结提升:正是对团圆的渴望、正是带着淡淡的忧伤,作者向明月发问:明月何时照我还?让我们震撼! 这样的发问叫人揪心!这样的发问让我们为诗人那深切的乡愁感叹!板书:乡愁浓烈
4、体验欣赏:让我们走进诗人内心读出他的这种情感!谁能体验到作者的愁绪?让学生分男女生与老师对读,在声势的渲染中小组读,感受强烈的思乡情感。
五、总结提高:
(一)小结提升:
1、一道水,数重山 ;一片碧草,一个明月, 几种景物,寄托了作者无限的思乡情意,牵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感同身受让我们回味无穷。喜欢这首绝句吗?让我们动情的齐读一遍!
2、质疑:对这首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3、补充王安石病逝材料。说感受。让我们无限感慨的齐读一遍!
4、背诗、默写。谁已经把这首诗深深记在了心里?
(二)学习写法:
1、一道水,数重山 ;一片碧草,一个明月, 几种景物,几多乡愁,诗人借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这种表达方法就叫借景抒情。你喜欢这种表达吗?
板书:借景,抒情
2、拓展练习: 借景抒情是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方法,很多很多的诗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学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欣赏更多的古诗。下面是几句诗,作者都借景物抒发了思乡之情。你能找到诗人乡思的凭借之物吗?
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维的《杂诗三首》: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王维的《送别》: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六、课外作业:
(一)总结引导: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首古诗,品味了思乡诗借景抒情的韵致,相信同学们会更爱古诗,会自觉在平时的生活中运用方法去关注古诗欣赏古诗。
(二)布置作业(选一题):
1、收集3首以上表达思乡情感的古诗。
2、收集3首运用借景抒情方法写的古诗,并划出景物注出诗中蕴涵的情感。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借景 抒情
一水 数山 思念家乡
绿岸 明月 浓烈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