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十一册《山中访友》导学案(精选14篇)
人教版十一册《山中访友》导学案 篇1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2. 在想像、朗读、写话中品味课文优美激情且富于哲思的语言,学习作者通过想象和拟
人等手法营造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的巧妙构思,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以及独特的表
达方式,并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 感受作者亲近自然的童心童趣与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愫。
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 出示课题:从课题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 听写词组,反馈
二.初读课文,读出“好朋友”
1. 自由读课文,圈圈划划: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对这些朋友,他又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呢?
2. 反馈:有哪些朋友?(板书:古桥 树林 山中的一切)
三.研读课文,品味“独特的感受”
(一)古桥 ―― 德高望重
1. 出示图片,说说老桥的样子。
2. 这样的一座桥,在作者眼里,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3. 交流:
・ 第一个老朋友
・ 德高望重
① 作者为什么会对老桥有如此高的评价,如此深的感情呢?看着老桥,他究竟想到了什么?再去读读这段话。联系课文里的词句来说说。
② 交流:
a. 你把多少人马渡过河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 月影。
・ 体会:多少人马?哪些人马? ・朗读,读出老桥的贡献之大。
・ 体会: 弓着腰,俯身凝望
・ 对话:水波漾漾,人影绰绰,老桥老桥,你寂寞吗?―― 朗读
浪花飞溅,河水奔流,老桥老桥,你快乐吗?―― 朗读
・ 回环朗读:“啊,老桥…… ”
b.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 感受对比的作用。
・ 波光怎么变?泡沫怎么变?发现构词特点。
・ 大自然里,还有什么也在变?怎么变?
③ 你对这座老桥,这位老人,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换词
④ 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树林 ―― 知己
1. 对树林,作者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指名读
2. 交流
① 独特的感受:呼唤,交换眼神,知己(板书:知己)
② 何为知己?你有知己吗?为什么你把他当成知己呢?
③ 独特的感受从何而来呢?补充资料
④ 朗读
⑤ 引读
(三)山中的一切 ―― 朋友
1. 自由读第5自然段,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
2. 排成小诗指名读。
① 引导发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② 师生合作,配乐朗诵
3. 山中的朋友,除了文中描写的这些,还有谁呢?
4. 读写结合:
你好, 漂亮的蝴蝶 ! 你扇动着鲜艳的衣裙, ?
你好, 漂亮的野花 ! 你 , 。
你好, ?
5.小结:此时此刻,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山中的一切,每个都是我的朋友!
四.课堂小结,延续“山中情”
板书: 山 中 访 友
古 桥 老 朋 友
树 林 情 知 己
山中 一切 朋 友
… … … …
物 我 相 融
人教版十一册《山中访友》导学案 篇2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意境高远,把读者引入了无边的遐思和精神享受之中……因此本文的教学目的为:1.体会学习本文的写景状物的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2.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3.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人文主义教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
教学过程中本课宜采用朗读体会法、导读法等。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有许多好朋友吧?谁来说说你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样的朋友?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大家的朋友都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做事雷厉风行,有的考虑周到,遇事沉稳。今天我们来看看作者李汉荣到山中访问了许多好朋友,它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朋友呢,和我们的朋友一样不一样”)
(二)学习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
(1)作者访问的是些什么样的朋友?
(2)作者为什么把看这些景物说成是拜访朋友?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拜访自己的这些朋友的?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习惯,一步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适时地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小蚂蚁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使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满怀激情,满怀喜悦,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悟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
3.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1)作者是如何描写自己山中的朋友的?
(2)作者的“朋友们”各有怎样的特点?
【设计说明】以问题的形式使内容一步步深入,学生的思想也一步步地在发展。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5)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
(3)你好,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
(4)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设计说明】体会作者将要溢出来的满怀的真诚和喜悦。体会作者用语的亲切,恰当。全文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的。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留意,都用心去谱写心中的赞歌,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细腻的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5.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使学生在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体会作者融入大自然,领悟大自然的奥妙,接受大自然的恩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使学生同作者一起领悟大自然,热爱生命,感悟生活的真谛。
6.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设计说明】教师可选择表现大自然美妙声音的音乐,如林涛、鸟鸣、海浪、潺潺的水声内容,把学生再一次带入充满温馨和感情的大自然中,使学生真正用心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同作者的感情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三)拓展课文内容
假如你是某一景物,面对来来去去不同身份、特点的游人,面对游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神态,以及他们在你身边的不同表现,你想跟游人说说你的心里话吗?
【设计说明】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跟游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当然也不排除反面的例子。此题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并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愉悦中体会大自然的语言,加强同学的集体主义感和合作意识。
(设计者 马丽艳)
四、课堂实录(片断)
……
师: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那么可爱,那么奇妙。你不禁从内心喊出“大自然原来如此多姿多彩。”现在,假如你是大自然家族的一员,面对你的游客朋友们,你将向他们倾诉怎样的心声?
(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
生1:(先介绍自己的身份)嗨!朋友,你好!我是你的大树朋友。你每次来的时候,我都用绿色的笑脸迎接你,但是,你知道吗?这种快乐的日子快到头了。由于你们不注意爱护树木,走到这里时,不是在我身上刻字,就是折断我的胳膊,现在的我已是遍体鳞伤了。我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活在痛苦之中。求你捎个信吧,为我们的生存留一方空间,也为你们的生活多一份绿色,行吗?
(同学们为他精彩的发言,丰富的表情鼓掌)
生2:“喂!小朋友,请不要把垃圾袋扔到我身上,好吗?”小河脸色沉重地说:“我以前是多么的干净,皮肤是那么清爽,声音也优美动听――哗,哗,哗,每天都有许多小朋友,跟我玩耍,可现在呢?美妙的声音不见了,白皙的皮肤变黑了,清澈的眼睛变得浑浊了。你们从我身边经过时,还会捂住鼻子,说我是臭水沟,可这些能怨我吗?我多想和你们一起玩耍呀!”
师:同学们,对以上两位同学的发言,你们心里怎么想的?(因势利导,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3: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命。
生4:我们每个人都要起来加入“清理河流”这一行动之中。
生5:……
师: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都比较高,大家想想有的地方也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假如你是其中一景,你将对你的朋友说些什么?
生6:“嗨,我的恩人,我的知己,记者姐姐!还记得我几年前送给你的诗吗?从前有座山,山上长满树。人们为致富,上山砍伐树。腰包渐渐鼓,山上光秃秃。”自从你向社会呼吁了要爱护森林以后,大家开始植树造林了,你看我现在生活得多好,我的身边没有了可怕的砍伐声,有的是朋友的问候,花草的陪伴。当然喽,我们不辜负你们的厚爱,我们会做环境的保护神,绿的天使,为人类的生活贡献一片绿茵。
生7:早上好,亲爱的朋友,我是空气先生,让我伴着你,追随春天的气息,在宽广的田野里漫步;让我们走向山顶,眺望远方,听鸟儿的歌唱;让我们一起欣赏碧海的波涛,让我们呼吸花的芬芳……
生8:大家好,我是一朵小白云,你看我再也没有以前的烦恼,我的身边变得如此清爽,我的衣裳也不用担心被灰尘弄脏了,总是干干净净的,这都是你们大家保护环境的功劳。为了表示对大家的感谢,我给大家变个魔术吧,看!像不像棉花?看!像不像金鱼?看!像不像高耸的群山……再见了,朋友,趁着秋高气爽的好季节,快快享受这美丽的风景吧!我要去拜访其他朋友了,再见!
(许多同学还是高高地举着手,不肯放下,气氛越来越活跃)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如此丰富,思维也很敏捷,连老师也很佩服大家的才能。(同学们脸上是自豪的笑)你们的心声其实也是我的心声,更是广大人民的心声一一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希望同学们能真诚地为我们的承诺而付诸行动。(再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人教版十一册《山中访友》导学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文中的多音字“树冠”“唱和”“旋转”,联系上下文会理解“德高望重”的意思。
2、通过分析体会,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3、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懂得拥有友情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第二次见面,一回生,二回熟,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成朋友了。认识你们真好,这正如孔子一句名言所说:
(出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揭题。
师:有朋友从远方来看你,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你们说呢?(生:是件快乐的事)那你来读读,读出你的快乐。(指2――3名读)如果你去拜访自己的朋友,你的心情又是如何的呢?(学生说:高兴、愉快、激动)是的,高兴、愉快。有位作家李汉荣,他今天也去山中拜访朋友,那么他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山中访友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山中访友。(板书:山中访友)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认真读读课文,读好生字词,把课文读准确、流利。
2、画出作者访友时直接描写好心情的句子。
(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字词情况 (指名读---读出词语的感觉)
(出示): 树冠:指帽子或像帽子形状或在顶上的东西。 扩词:张冠李戴怒发冲冠鸡冠
旋转:转读第四声的时候,表示的是物体围绕中心点绕转。扩词:旋转 打转 转圈
唱和:指歌唱、作诗跟着前面一人接应。 扩词:一唱一和奉和一首应和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三、理解作者的“好心情”
师: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作者访友好心情的句子。(指名读)
(出示):(1)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2)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师:第一句写到作者出门时带着满怀的好心情,第二句写到作者回来时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板书:好心情)
(一)感受出门时的“好心情”
师:那早上出门时的“好心情”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
(出示):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师: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两遍,读后说说哪个字首先跳入你的眼帘?这个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点击撞)(生:撞。让我感受到一份惊喜、意外,好象与微风心有灵犀;整个人撞到微风的怀抱里了,被微风中的露水和栀子花香气所包围着,特别的舒服。)指名说,指名读。(那你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心情。)
师小结:一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这一“撞”撞出了惊喜、意外,撞出了心有灵犀,撞出……撞出了同学们这么多不同的感受,可见此次出门非同寻常,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让我感觉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怎么能不让我有份好心情呢?难怪作者感叹道:早晨,好清爽!(点击这句话,变颜色。)
朗读:现在让我们把这清爽的感觉融入到朗读中吧。(板书:好感觉)你们在下面先试试,然后请几位同学读读。女生在朗读方面有这天赋。我想男生也不甘示弱的。(试读―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听着听着,这声音真如一阵清爽的风,让人陶醉啊!)
师:同学们,早晨就有份好心情,这非常重要,它将是你一天学习、工作良好的开端。你看我此次访友就(出示)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师:我轻装上阵,就这样轻松、自在、开心的去拜访我的朋友,我都拜访了哪些朋友呢?请同学们快速去文中找找。(引出文中那些自然界的朋友:古桥――鸟儿――露珠――树…………)
(二)感受朋友带给我的 “好心情”
师:下面我们跟随作者访友的步伐,一起先去拜访他的第一位朋友――古桥,请大家自由读第三段。
拜访古桥
师: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出示桥),作者我与这位古桥朋友相见,都说了哪些心里话呢?请同学们边默读边画一画句子。(师巡视,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个学习习惯非常好。)
出示: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师:你跟老桥说了什么心里话?指名接着说心里话。(指名读)――你们一起都对老桥说了什么心里话?(齐读)
师:读着读着,眼前的老桥就如――德高望重的老人
1、聚焦“德高望重”感受老桥精神
a、怎么理解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名望。品德高尚名望很大。这样来理解词语的方法我们叫它语素分析法,平时我们学习中也会用到。)b、你们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抓住“站了几百年”、“多少”、“渡过”、“弓着腰”“俯身”“依然如旧”)
(生1:从“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中的“几百年”可以看出桥的古老、历史悠久、默默无闻。)
师:是啊,老桥一年如一日地站着,几十年如一日地站着,几百年还是如一日地站着,这一站就是几百年啊,同学们,有被感动了吗?哪点感动你了?(生:……)他就这样默默地不倦累地站着,具有这样默默奉献品德的人才称得上“德高望重”啊!(你真会读书,真会思考。你很会抓重点词语来理解、体会。)
(生2:从“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中的“多少”可以看出老桥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
师:你能想象一下他做了哪些好事吗?(生:……)是啊,这样为大众服务的人才称得上“德高望重”。
(生3:从“你弓着腰”、“俯身”中可以看出它默默无闻、古老、无怨无悔。)
师:这一弓腰、一俯身就是几百年啊,这几百年中,桥上的人(悲欢离合),水中的鱼(由小鱼长成大鱼),空中的月(有阴晴圆缺),都不断的变化着、更新着。只有老桥你这样坚韧不拔地弓着腰、俯着身为人类服务着,像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德高望重”。
(生4:从“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从“依然如旧”中可以看出桥的古老,不管时光如何变化,它都保持着原来的姿态。)
2、指导有感情朗读。
(1)师:是呀,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时间一天天,一年年的流逝了,在变,在变,也在变,唯有老桥你依然在涧水上,唯有老桥你依然把 ,唯有老桥你依然。( 社会在变,环境在变,时间也在变;日月在变,山河在变,大地也在变;你在变,我在变,他也在变;世界在变,时代在变,人心也在变;树在变,山在变,水也在变…………)
(2)师:是啊,老桥你为大家默默无闻地服务,不求回报,品德真可谓高尚啊,人们对你是多么尊重啊,你可真是――德高望重。难怪作者一见到你就由衷地赞美道――引读,(出示)啊,老桥,……学生齐读
(3)(出示)师: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现在不但作者在赞美你,我们了解你之后,也都由衷地赞美你――)
(4)师:引读(出示)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师小结:古桥,我的第一位老朋友,我从你身上感悟到了德高望重、感悟到了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好品质,(板书:好品质)这好品质净化了我的心灵,怎么不叫我有份好心情呢!正如文章结尾所说:
出示: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拜访树林里的朋友
师:告别了这座默默无语的古桥朋友,我走进一片热闹的、充满活力的树林。这片树林里又有哪些朋友给我带来好心情呢?
(出示):(女生读)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男生读)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师:刚才说古桥是我的老朋友,那么这片树林又是我的――知己
1、什么样的人可以互相成为知己?(生:知道你内心想什么的;两个人对对方都是知己知彼的,无话不谈的;能向对方倾诉心事的;两个人能够互相分享快乐和分担痛苦的,同分享共患难……)
2、文中的我有这样的知己吗?谁?(鸟儿,露珠,树)
认真读读,思考:它们的哪些举动让你感觉到我和它们之间确实是知己的?
a生:从鸟儿呼唤我的名字中感觉到是知己。 师:这也许是一声普通的“呼唤”,但流露出来的是不一般的情感啊。
b生:从露珠与我交换眼神中感觉是知己。师:这也许是一个普通的“交换眼神”,但也流露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啊。
c生:从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中,从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可以看出是知己。(无边就是无限,把所有的都给我了,能不是我的知己吗。)
师: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我不是望着树,而是“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一声“呼唤”一个“眼神”,一个“望”都传达了它们与我这位朋友之间的――默契、传达出了我们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传达出了我们朋友间的――心心相通、心心相印
师:是啊,这种知己间的默契、心心相印怎能不叫我高兴、快乐呢!那就把这种快乐传达给在座的每位吧――(引读)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d、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出示下文:我靠在一棵树上……旋转、流淌)我看着看着,静静地,静静地,为什么我会把自己想象成树呢?(生:树就是我,我就是树;看得出神,想得入迷;人和树已经融为一体。)那你来读读,读出你的理解、你的味道。
e、作者的想象真丰富,我们也来试试。仿写拓展出示:
我凝望着那些小鸟,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只鸟――
我呼吸着那些花香,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朵花――
(指名说)(师:你的想象太丰富了,是未来的文学家啊!)
师:刚才那几位同学也已经和鸟、花融为一体了。我好享受这种物我相融的境界啊,(板书:好享受)这种境界只有用心、用情去真切的感受,才能体会到山中的一切是那么富有生命,富有人情味,这叫人怎能不快乐呢?正如作者在文章结尾所说:
出示: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四、师总结:在我眼里,山中的一草一木,一鸟一桥,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能和我们说话、交流,这些山中的景物自然就成了我的朋友,课开始时,我们引用孔子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我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我的朋友还不止这些呢,我们下节课再去认识它们,相信你们交上这些朋友后,你们的心灵会更纯洁。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是一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为是高年级的讲读课文,所以,“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成了设计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的特色--美 。我设计了图、文相结合的课件,注重课文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充分感知课文;以优美的朗读让学生的听觉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强化学生对美的感知。 在教学时我也力求将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要求学生通思考说出感悟、仿说等小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为此,我的教学就抓住“好心情”设计了三大模块:“好感受”、“好品质”、“好享受”。
一、体会出门时的好感受,带给作者的好心情
学生通过读,找出直接描写作者访友时好心情的两个句子,引出“撞”字,然后让学生说说“撞”字让你感受到什么,这一提问也撞出了学生不同的感受,于是我就抓住好感受,让学生体会这好感受带给作者的好心情。
二、体会朋友的“好品质”、“好享受”,带给作者的好心情
1、拜访古桥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主要让学生理解“德高望重”这个词,并思考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通过学生思考,我就抓住:⑴“站了几百年”,让他们体会到具有像老桥这样默默奉献的人才称得上“德高望重”。⑵“多少”这词可以看出老桥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再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一下他都做了哪些好事。通过想象训练,我就顺着归结,这样为大众服务的人才称得上“德高望重”。⑶“弓着腰”、“俯身”,让学生想象,在这几百年中,桥上的人(悲欢离合),水中的鱼(由小变大),空中的月(阴晴圆缺)都不断地在变化着、更新着,只有老桥这样坚韧不拔地弓着腰、俯着身为人类服务着,像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德高望重”。……
有了以上这么深刻地理解、感悟,再经过老师多次指导朗读,学生就会发自内心的赞美老桥,读出对老桥的敬佩之情。从中也感受到老桥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好品质,这好品质让作者拥有份好心情。
2、 拜访林中的朋友
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主要抓住“知己”这个词来展开教学,学生会从文中的“呼唤”、“交换眼神”、“望”这些词中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和他们之间确实是知己了,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你的理解,你的味道来。在读中学生又一次感受知己间的默契、深情厚意、心心相通、心心相印等等,如此的感悟为下文做好了铺垫。在教学作者产生的联想这块内容时,我设计了仿写训练,学生一个比一个写的好,可见彼此都已经沉浸在这物我相融的境界了,我们好享受这种境界,这境界只有用心,用真情才能感受得到。这种享受也让作者拥有份好心情。在环环相扣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但是每一节课都有不尽完美之处,比如在备学生的环节就做得不够到位,使得课堂上调控能力不是很强。课堂上还不够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等。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相信在这么热心、真诚的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会越上越得心应手的。
人教版十一册《山中访友》导学案 篇4
这样的命题,似乎有悖于当今教育语境。可是听罢王小利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后,笔者产生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课堂因老师而精彩!
真的不错!这是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老师教得亲切,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兴奋,学得愉悦;言者动情,听者动容。教师没有因学生反应迟缓而苦苦的“点拨” “恳求”;学生没有因回答问题不得要领而愁眉不展;听课的老师没有因短暂的冷场而深感疲惫。45分钟,在每个人全身心的融入和享受中悄然逝去。
已经步入新课程了,谁都明白,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哪能因“教师”而精彩?可大家想想,课堂离开教师的精彩,学生之精彩从何而来?毕竟,教学是一项充盈着师生生命互动和精神对话的活动,话题的引入、对话的组织、课堂的调控、学习的激励……哪一项能缺乏教师的精彩?
一、教学预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堂课王老师设计了五个环节:导入课文──欣赏课文──品味课文──朗读课文──仿写课文。以回忆小学时学过的《寻隐者不遇》导入。这首诗大部分初一学生都能回想起来,能背出来,成功感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上来。而且这首诗的内容与本文有相似之处,都是到山中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联想,激发迁移学习。一个并不华丽甚至是比较平实的导入却体现了教师的“生本观”──教学从学生的心灵处扬帆起航。
欣赏课文,不是听老师范读,也不是请学生朗读,而是让学生欣赏flash课件配乐朗诵。学生都被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童话般的世界”里,也“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一股股真切的感受从学生心中流淌出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亲近,他的确把自然界的这些景物看作真正的朋友。”“题目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对话,用“心”感受着作者的心。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具象化、情境化的作用,又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为产生并交流独特的阅读体验作了铺垫。
仿写课文,就地取材,选取熟悉的校园景物。学生在老师的导游下经历了一次愉快的森林之旅,在大自然中获得了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后,一种倾诉、创作的渴望被唤醒,当老师出示“食堂边小池”、“报廊前行道树”、“休憩的小鹿”、“石间草丛”等这些与学生朝夕相伴的校园景物时,学生细腻的情感、灵动的思维在笔尖源源流泻。“生活即教育。”王老师有意识地把生活场景引入课堂,“因心动而精彩。”在课堂上得到了真正的诠释。
二、发展自主──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
在课堂45分钟里,王老师尽量给学生与文本充分接触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如,让学生比较课文拟题的妙处,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位“山中朋友”,找到有关段落、语句,朗读感悟,欣赏品味。课堂上,学生或自告奋勇地朗读,或热情洋溢地探讨,或激qing流畅地表达。虽然有时思考得不够深刻,有的难免偏颇,但点点滴滴,都是他们的独特体验和独到发现。总之,由于王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味,自己去鉴赏、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评价,自己只是扮演了一个“守望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讲堂”变成了真正的“学堂”。
“给些阳光,他就灿烂;给点雨露,他就滋润。”这一切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给予”,取决于教师精彩的“主导”。虽然教师在课前作了缜密的、充分的预设,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充满悬疑和不确定性,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怎样面对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呢?“问题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解决”,王老师非常重视让学生成为“生成性资源”的解决者。教师的真情投入,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把,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天性;师生间的互动启发,又使彼此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样的课堂才是师生共同的追求。
三、激发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更深层的本质来看,语文是靠着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核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才有了听说读写的思想交流过程。可见,离开了语言和思维,也就不可能形成思想,语文也就不会具有思想性。所以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通过语言训练发展思维,通过思维能力培养提高语言水平。课堂上,王老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我喜欢文中写树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地扎进泥土和岩层’,作者运用了比喻。”学生说。
“这是比喻吗?”老师稍一提醒,全班同学便异口同声:“这是联想。”
“是的,这是联想,作者想象自己与整个树林融为一体,与自然界融为一体,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当学生答问有失偏颇时,王老师不盲目地表扬,也不听之任之,而是耐心地纠正,智慧地启发。
又如当另一学生品析“德高望重的老桥……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说它们写出了古桥的品质时,王老师便紧跟着追问:“古桥有什么品质?”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补充完善。再如交流仿写的片段时,王老师让写同一景物的几位同学一起朗读,教师不妄加评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在相互交流中比较,在相互比较中思考与借鉴。
及时点评,科学评价,把误读的“导”正确,把肤浅的“导”深刻,把片面的“导”全面,把笼统的……
“导”精致,才是“教”的本质,才是教师的精彩。并非多余的话。
课听完了,笔者想说的是:一个真正精彩的教师,他必然在自己的心灵深处镌刻着这样几个字──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课堂固然是一个展现教师专业、人格魅力的地方,但展示不是目的,唯有将这种专业和人格的魅力转化为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转化为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求,转化为学生对生命的注目、对多样性的尊重等等,教师的精彩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精彩,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堂、言语实践的阵地、磨练综合能力的舞台!
人教版十一册《山中访友》导学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以“推敲”的诗坛佳话而为人们熟悉,有谁能够背出他的《寻隐者不遇》?(学生背诵:“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作诗人去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名士,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也是这样的吗?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进山林去看个究竟。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浪漫的想象美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云雀、小花、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板书设计: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人教版十一册《山中访友》导学案 篇6
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一、积累知识
1.作者:李汉荣
2.词语:湛蓝 玄奥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二、审美知识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抓住重点语句,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 品味体会,感受作者的心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操。
三、拓展知识
想象训练
教学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新课
同学们,唐代大诗人贾岛在<<寻隐者不遇>>中道“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说的是诗人在山中没有遇到朋友,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访友,咱们今天来看一下他的结果如何?
(投影课题、作者及制作人)
二、出示目标(投影显示)
三、检查预习(投影显示)
1.注音:湛蓝 唱和 禅心 犬吠
2.解释词语:玄奥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逝川
四、整体感悟
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投影显示问题及画面)。
①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有什么特点?
② 他带着什么礼物去的?
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让学生从朗读及画面中感受美。(投影显示)
1.作者拜访的朋友及特点: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
•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 瀑布――大哥――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 悬崖――爷爷――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 ――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鸟――伴我披月回家。
2.作者的礼物: 面对面送给朋友亲切、真诚的问候 。
3.作者的感情: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品读探究 (投影显示)
1.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是“山中访友”?
2.在作者拜访的众多“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在文中画出并朗读,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合作.讨论并画出朗读,师生明确:
1.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山中访友用的是拟人化的法。将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等景物看成自己的山中朋友,将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是为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样说即使行文生动,又为下文与景物对话作铺垫。
2.学生找出并朗读,各抒己见,只要说出喜欢的理由即可.
六.体会感悟
通过学习,你觉得作者对人生有怎样的思考呢?
学生思考.回答,只要能抓住其中一个景物的特点,展开来谈,并言之有理即可.(投影显示)
a.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
b.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
c.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
d.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
e.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七.拓展训练
与山川草木对话,与花鸟虫鱼对话,到自然中放飞心灵,你的生活中就多了一个朋友,请发挥你的想象,介绍你所看到的这个朋友。
人教版十一册《山中访友》导学案 篇7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 《山中访友》
作者 李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蕴(yùn)含 奥(ào)秘 栀(zhī)子花
宁(níng)静 犬吠(fèi) 湛(zhàn)蓝 衬(chèn)托 仪(yí)式
凝(níng)望 树冠(guān ) 吟(yín)咏 恩(ēn)泽(zé) 短暂(zàn)
旋(xuán)转(zhuàn) 津津(jīn)乐道 雄(xióng)浑(hún)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qing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三、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 (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热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山中访友》教后思考
因为是高年级的阅读课,所以,“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成了设计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先说第3自然段,这一段是作者对老桥的倾诉: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你弓着腰……唯有你依然如旧。这段中用了4个”你”,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第4自然段作者转换了观察的角度,改为第三人称叙述,林中的“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在进行这一段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过渡的:“老桥是我的老朋友,树林是我的什么呢?”如果再追问一句:“作者还是像对老桥那样倾诉吗?”学生可能体会到表达上的不同。
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了 “鸟儿、露珠、树” 对作者的知心话后,我可以这样导读:“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作者却说……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关键的一问,可惜,我给忘了,现在补上,希望大家能看到我的这一设计。)如果能体现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会更深刻。
第5自然段的问候语,是作者与山里的一切融为一体后与山中朋友心与心的交流:“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清凉的山泉,”体现了作者对山泉的“情”,“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是山泉对作者的情,作者不仅直接对山泉说话,连山泉对作者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情到深处才有这样的体验啊!
如果说第3自然段的情感表达是:“我”对“桥”,
那么第4自然段却换了个角度,是:“树林”对“我”,
第5自然段是物我相融,既有从“我”对“山中的一切朋友”的角度,又有从“山中的一切朋友”对“我”的角度。
如果在教学时,抓住其中的一句,让学生感悟这其中“情”的倾诉对象之别,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表达上会更明确,更有针对性。
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以“情”这条主线设计教学,把体验文章的情感与学习文章的表达更完美的结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的水乳融。走出门是“好心情”;见到老桥是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走进树林是“鸟儿、露珠、树”对“我”的亲密无间之情;与“山中万物”是“互诉心声”。
人教版十一册《山中访友》导学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应是多么的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是珍贵。作者满怀激情投身到大自然中,充当大自然中的一个角色来赞美自然,歌颂美景,同时,也想让同学们领悟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真谛,这也是生命教育指导思想中的一部分:引导学生热爱生命与自然。
二、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时间上也不允许,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时间去认真阅读文本,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教师起到统观全局的作用,在遇到重点、难点时着重强调,其它地方点到即可,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指导学生用美好的情感去阅读美丽的语言。
另外,在由文本中想象的特点拓展延伸到课外所学的古诗时,学生思考起来可能会觉得吃力,这时,教师可用学生最近知识储备中的古诗为例加以引导,作为学生思想飞跃的跳板,进而让思想的火花穿越时空,感知想象的魅力所在!
三、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用心去感悟我们的周围,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写景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感受其中蕴涵的情感。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手段:ppt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寒假刚刚过去,我想请问大家在寒假你都做了什么?
走亲访友是逢年过节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好久不见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或在家中抑或在饭店,聊一聊天,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有位作家李汉荣也曾经有一次去拜访他的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同时也把他的好心情记录了下来,写了这篇文章。
他拜访了怎样的朋友呢?就请我们来共同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学生自由回答:
帮助父母做家务
学习
人教版十一册《山中访友》导学案 篇9
师:(热情亲切的)初一(2)班的同学们,你们好!听你们的老师说,咱们班的同学勤奋好学,乐观进取,所以我就走进来,和大家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时光,同学们欢迎吗?-j^:z:
生:欢迎!(鼓掌)>UA.YP
(设计说明:借本校班级上课,首先鼓励表扬班级优点,使全班学生纳悦自己,同时创设师生和谐交往的气氛)8
师: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b
生齐读:《寻隐者不遇》――贾岛wT,}`i
松下问童子,/d+B
言师采药去。Xu
只在此山中,=}o9X
云深不知处。_1Z
师: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S
生: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zO
生: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ap$
师:假如你进山拜访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Wv4
生:不会,我会找好玩的地方玩一玩。w
师:你喜欢在山里玩耍。q&$m
生:我会打点野味带回来品尝。(众生怒:不能打野味,要保护野生动物!)(这位学生不好意思了)那我就采点山上的好蘑菇带回来。(众生笑他总想到吃)8p
师:可以。Rk
生:我会欣赏美丽的风景。Ff
师:啊!多么优美的景色!P&
生:我会抓几只昆虫或摘几片树叶做标本。/k
师:你是个爱科学的好孩子。i
生:我会拍几幅照片做纪念。CeiW
师:对,将美丽的瞬间成为永恒。?[r
师:如果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拜访了怎样的朋友?就请我们师生共同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出示课件标题)}iN
(用小学学过的古诗导入,亲切自然,让学生想象进山情景,激发情趣,引发学生的想象,从学生的发言中,还有学会旅游生活的意义)=S4v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依照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来读。n6
生读课文。1X
师:作者进山拜访了哪些朋友?Ey>
生: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m)UQ*-
生:还有云雀、小花、石头。&9D>_Q
生:还有雷阵雨、蚂蚁、归鸟。B&umHN
师:作者在拜访朋友时心情如何?i.f
生:非常高兴。C,s*M
生:他带着愉快的心情拜访朋友。:'meJB{
生:我喜欢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老桥坚持着这样的画面,有动有静,非常美。B;u
师:(激动的)你的欣赏更高一层。YU{
生:我喜欢的是作者的朋友白云,她使我心旷神怡。;qw i}
生:我喜欢的也是白云。她非常纯洁,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就象白衣战士,给病人减轻痛苦,使病人露出笑容。i
师:尤其在非典期间,白衣天使们不顾自己生命的危险,几个月不能与家人团聚,日夜守护在患者身边,使非典患者摆脱了死亡的威胁,恢复了健康,露出了笑脸,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l
生:我喜欢山泉,他照出了我的浑浊。3lP
师:对比山泉,人们可以找到自身的污浊,使自己变得高尚起来。']
生:我喜欢悬崖。(顿了顿,自信地)喜欢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喜欢他心如止水的平静。f
师:你是另一种风格,喜欢悬崖的宁静与深刻,了不起!b$&M.o
生:我喜欢瀑布,因为他是个真正的男人。(众生大笑)ak
师:(欣喜的)请讲下去。@zp
生:他一直在唱,而且,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完全凭自己的实力!所以说他是真正的男人。(鼓掌)比如伟大的科学家们就象瀑布。`#F
师:说得棒!瀑布无私高洁,值得我们崇敬。;CB'
生:我喜欢老桥,他默默奉献,持之以恒,有着坚韧的灵魂。A}&
生:我喜欢老柏树的慈祥,就象我的爸爸妈妈关爱我,有依靠感。*er
师:有父母的关怀,很温暖,很安全。ly
生:我喜欢云雀,他很纯洁,没有受半点污染,不像社会上的腐败分子,大贪污犯。s90XS
师:请大家一起读一读,看云雀的纯洁具体指什么内容。)KR3,
生读:“我知道你们是些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你们津津乐道的,都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CX:[
刚才这位学生说:明白了,是“不说是非”的纯洁。t
生:我喜欢好风,因为他吹在我的脸上很清爽。1qN4nx
师:风可以使我们头脑清醒。].
生:我喜欢云雾,她使我,忘掉烦恼,引起幻想,我想腾云驾雾,像仙人一样。4]L5
师:你喜欢的是课文以外的云雾吗?P
生:是。^U
师:下面你会有机会表达的,先请坐好吗?(生同意的坐下)e
生:我喜欢雷阵雨,雨洗尽了空气中的污浊,巨雷能吓唬做坏事的人。(生笑)q{$
师:天空中的雷鸣,能给人一种震撼,在人们百无聊赖的时候能使人警醒,使人振奋。!*l
(师生、生生交流,课堂互动),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r.ZH
(四人小组讨论,师提出要求:一人谈,其余三人注意倾听,如果与小组意见不同,可以保留) 8i
师:请一位代表发言。4b.
生:我们小组认为,“访友”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
生:我们小组认为, “访友”,使读者引起联想,使文章富有了童话般神奇,更加形象生动。生: 我认为――D
师:是你自己的观点吗?3;6
师:大家的意见很好,那我就按同学们的方法去读。 }^^:H8
师有感情的朗读。{
生有感情的读。lRM+
(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回到文章的整体)_ZwN_w
师:对于这篇文章,大家还有问题要问吗?就是有没有不懂的地方,不合情理的地方?{BXJ|
生(几乎是齐声):有!雷雨天,不能到大树下避雨,会遭雷击,不安全。u.&
生:对,自然老师教我们的。.
生:可这是语文课。]8
师:文学作品是可以虚构的,但也不能违背科学常识,同学们说得对!我们读书不仅要带着欣赏的眼光,还要带着批判的眼光,不迷信权威。既然不合理,我们就改一改吧。#$Zi,
生:把“忽然下起雷阵雨”改为“忽然下起大雨”。3JQx/
师:这样一改,又同下面两句衔接不上了。8Rn&
师:哪位同学上台读一读?对,先请那位喜欢云雾的同学来读。@6a:SW
生:云雾姐姐:你让我忘记了许多愁苦,得到了许多欢乐,在走进你的同时,我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让我尝试了飞翔。v:0M
生:雨从高空坠下,落到地面,溅开水花,他虽走得急速与暗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走出了光彩,走出了潇洒。d/z
生:石桥啊,你没有卢沟桥的壮观,也没有长江大桥的雄伟,但你在我心中却十分高大。你每天都躬着身躯,让人们踏着你的脊背,你默默无闻,让我们看到你古老而坚韧的灵魂。2
生:雪妹妹:你那么干净洁白,你是美丽的化身,你从天空富有诗意的落下来,跳着优美的舞蹈,我喜欢你![D
人教版十一册《山中访友》导学案 篇10
【学生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2)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整体感知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①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完后找一找: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2)读后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在读时纠正字音,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指导学生运用拆字组词和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
栀(zhī)子湛(zhàn)蓝 津津乐道 德高望重
幽径 波光明灭 唱和 吟咏
(三)精读段落
1、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山中,读第一二自然段,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师:你从刚才这位同学朗读中你感觉到什么?(轻松、愉快)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生读)(结合学生的读读这两段语速要稍快,轻读或重读重点词来读出自己的感受)
2、提出问题,默读第三段,读中品味”。
师: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作者拜访了那座古桥,古桥在作者眼里仅仅是桥吗?请大家自由读第三段。
学生读第三段。
反馈预设
(1)、作者把桥当成是老朋友。
(2)、作者把桥看成是德高望重的老人。
默读读课文,思考德高望重表现在哪里?用笔划一划,写下自己的体会。(生潜心回文,边读边体会)
反馈,相机出示相关语段:
a、你把多少人马・・・・・・人影、鱼影、月影。
学生可以体会到老桥的默默无闻、无私服务及谦和的品格。
指导朗读:面对着这位默默无闻的老桥,无私奉献的老桥,谦和的老桥,作者该怎样对他倾诉呀?个别读,引导读出对桥的尊重,思念等情感。
b、岁月悠悠・・・・・・唯有你依然如旧。
学生可以体会到桥的忠诚。
指导朗读:面对这位忠诚的朋友,作者又该如何对他倾诉呢?个别读,读出对桥的感激之情。
小结:正因为作者对桥有着的诸多情感,才从老桥联想到老朋友,联想到德高望重的老人,也正是他的联想才使他的文字这么传情,才是同学们读来这么动情。
3、潜心会文,品词析句,自读自悟,感悟“知己”。(1)师:如果说古桥在他的心中是他的老朋友,那么树林在他心中又是什么?谁想读?指名读第四段
师:什么样的人可以相互称为知己?(生交流)
(2)拓展想象,加深感悟,感情朗读,体会“知己”。
师:请大家看文中的第一句话,认真读读,你觉得哪些词语触动了你的心,让你感觉到作者和他们之间确实是知己。别忙着回答,读出声音来,大声读。(出示第一句话)
生自由读
反馈:师随学生发言在大屏上勾画下列词语:呼唤、交换眼神、迎面送来、望。
师:在鸟儿的呼唤中,在迎面送来的青翠里,在每一棵树的凝望中,有怎样的知心话跟作者讲啊。(创设对话情景,师生对话)
(3)导读质疑,领悟写法,读中入情,读中入境。
师:这么多的知己话,课文没有说出来,都在那轻轻的呼唤中,都在那默默的眼神里,都在那深情的凝望中,请大家再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走进这片树林……望着我。”
师:“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
生: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师: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
生: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师: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作者却说……
生: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学生交流文章写法)
师: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也在望着每一棵树,就这样,作者有了这样的感受,(出示第二、三两句话)
小结:此时此刻,作者也变成了山中的树、鸟……他们已经融为一体了。板书“物我相融”。老桥是他的朋友,树林是他的知己。他甚至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树,他与树已经“物我相融”。
(四)作业布置:
1、抄写并掌握本课生字词语
2、背诵1---4自然段,有能力的全背
第二课时
一、引言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德高望重的老人以及知己,请大家大声读读第五自然段,看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读完生交流)
1、创设情境,体会“友情”。
师:下面,让我们也跟山中的这些朋友热切地打打招呼吧,你想跟谁打招呼?
学生开火车接读第五自然(读完站着)
师:大家看你周围的同学,他们就是山中的一切,是山泉、是白云,是溪流,是云雀……面对这些朋友,你们想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吗?谁来?
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我会这样打招呼,(师范读)。学生接读这一段的句子。
2、配乐美读,拓展“友情”。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你有没有感受到它像热情的小诗,(老师把文章排成诗歌的形式,打在大屏幕上,配上音乐。)
学生读。
师;山中的一切,除了文中描写的这些,还会有谁?(生交流)
师:还有很多很多,你愿意也跟他们热切地打打招呼吗?你想跟谁打招呼?是可爱的蝴蝶?是漂亮的野花?还是其他的?谁先来?
教师大屏幕出示句子:
你好,可爱的蝴蝶――――
你――――――
你好,漂亮的野花――
你――――
你好,漂亮的野花――
你――――
你好,――
生思考,写话 交流时写得好学生站着,然后一个一个接读,形成一个与课文相仿的作品。
2、回归整体,引读6-8自然段
二、交流总结
师:你看此时此刻,老桥是他的朋友,树林是他的知己,山中的一切都成了他的朋友,他已经与山中的一切――(指板书:物我相融)现在你能谈一谈作者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而不是“林中观景”(生交流,师点拨)
小结:请大家看大屏幕,在作者的散文《又见南山》里有这样的话,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是呀,山中访友,饱含着作者对南山的无限眷恋,蕴含着作者对大山的一往情深。
三、拓展阅读
结合《同步阅读》进行拓展,以学生自学为主。
四、作业设计
作者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写出自己与山中“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你记忆的深处,也一定有类似的体验,请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 物 老朋友
树林 我知己
…… 相朋友
融
(情)
人教版十一册《山中访友》导学案 篇11
《山中访友》――说课稿
说稿人:承德四中 梁英平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行们,上午好!
我参加的课件是《山中访友》――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分析:
本文是构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基于对本文的理解,在制作网站时,我选用了阳光、大树、小花作为整个网站的背景,这样,当学生一进入网站的背景,就仿佛走进了大自然一般,课件与文章融为一体,自然而又合谐。按钮在网站页面的左方,这样设计不仅便于操作,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个清晰的了解。
我的教学构思是采用谈―读―赏―练的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初步的写作能力。
当学生进入网站后,就看到几幅山中的美景图,并配有鸟鸣啾啾、溪水潺潺,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谈谈所见所想,随之导入新课:“让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山中访友》,走进山林,走进山涧,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童话般的世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听读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因,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因为面对的学生是刚刚升到初中的初一学生,因此,我制作了这个flash动画朗读,可以让学生像观看动画片一样进入课堂教学。录制自己的声音更具有亲切感。
接下来,让学生赏读,并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
在这里配上背景音乐,更能使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
文章由下到上缓慢上移,能锻炼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也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使页面富于动感。
接下来,我设计的内容是研讨赏析。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其中问题。分组的目的是让学生各抒己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的体现。第1和第3题有固定答案,当鼠标悬停时,有答案出现。
本文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流淌着诗情画意,可是如果仅用语言,很难创设一个意境带学生走进山林,去感受自然美,可现实条件又不允许,后来,是多媒体技术帮了忙,我使用了movie maker,制作了这一段视频,按照作者拜访山中好友的顺序,配以清幽的音乐和简短的文字介绍,这样就好似学生跟随着作者一同走进了山林,拜访山中的众好友,用作者的眼睛看世界,让学生放飞心灵,与山林草木、花鸟鱼虫对话,想象自己成为一株株参天大树,一朵朵山涧小花,一只只飞翔的小鸟,一条条活波的小鱼……共同营造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同时,也为下面的写作训练作铺垫。
让学生在课前观察校园的景物,通过本文的学习,仿照文章的拟人写法,想象自己变成其中一景的情形、感受,然后进入创作天地,将自己的写作片段上传。在这里,我在网站上设置了留言本功能。因为我们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学生人手一机,所以使用留言本,不仅使学生能看到其他学生的写作内容,也使教师能尽快批阅、回复,有利于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教学中应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所以,我又设计了“相关连接”和“拓展训练”,指导学生阅读其中内容,这样注入了“活”的知识,课堂才会焕发出他的“活力”,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这里我设置了相关的文章和网站,学生能体会到搜索知识的快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小结:
最后,对全部教学进行小结:
如果爱心是动力,想象力是大船,童心是航标,好奇心是舵手,那么就让我们也同样会有美景在胸的情怀。我在此使用了cuttpage、flash、movie maker等工具,充分运用声、光、色为学生创设一个欣赏的情景:让学生在意境中驰骋、让学生在意境中想象、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突出了语文的情景教学,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
我的课件展示完毕。谢谢大家!
人教版十一册《山中访友》导学案 篇12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人教版十一册《山中访友》导学案 篇13
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至第三自然段,我们会猛然发现作者通篇运用了想象、拟人的手法将山中的景化作友人。作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是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为此,我在开篇的时候设置了这样的环节。“朗读课文,想像课文中的情境,好好想想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几位朋友?”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内容以及结构。接着是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思考“你觉得作者与山中朋友的感情如何?你在哪里体会到了?”。以这个问题带动学生感受文中语言文字的情感。学生在默读、汇报交流中都提及了文章运用了许多优美的修辞句子。在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的同时,一并让学生体会当中的表达方法特点。在第一课时里,我就让这两个问题作为主线问题,让学生在充分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文中表达方法的特点。
在第二课时中,重点在于作者是怎么展开想象与联想表达情感的,以及体会句子的美妙之处。当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说出了 “鸟儿、露珠、树” 对作者的知心话后,我本来可以引导学生:“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鸟儿呼唤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作者却说……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关键的一问,可惜,我做得不足。如果当时我能体现这一环节,相信学生对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会更深刻。可惜当时上课时,我就直接将想象这种表达方法跟他们讲了,而侧重点也放在了“想一想作者平时还会到林子里去和朋友们做什么?”或许是缺乏前期对表达方法的深刻理解,导致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展不开。
人教版十一册《山中访友》导学案 篇14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意境高远,把读者引入了无边的遐思和精神享受之中……因此本文的教学目的为:1.体会学习本文的写景状物的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2.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3.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人文主义教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中本课宜采用朗读体会法、导读法等。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师:大家都有许多好朋友吧?谁来说说你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样的朋友?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大家的朋友都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做事雷厉风行,有的考虑周到,遇事沉稳。今天我们来看看作者李汉荣到山中访问了许多好朋友,它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朋友呢,和我们的朋友一样不一样”)
(二)学习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
(1)作者访问的是些什么样的朋友?
(2)作者为什么把看这些景物说成是拜访朋友?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拜访自己的这些朋友的?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习惯,一步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适时地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小蚂蚁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使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满怀激情,满怀喜悦,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悟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
3.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1)作者是如何描写自己山中的朋友的?
(2)作者的“朋友们”各有怎样的特点?
【设计说明】以问题的形式使内容一步步深入,学生的思想也一步步地在发展。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5)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
(3)你好,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
(4)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设计说明】体会作者将要溢出来的满怀的真诚和喜悦。体会作者用语的亲切,恰当。全文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的。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留意,都用心去谱写心中的赞歌,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细腻的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5.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使学生在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体会作者融入大自然,领悟大自然的奥妙,接受大自然的恩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使学生同作者一起领悟大自然,热爱生命,感悟生活的真谛。
6.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设计说明】教师可选择表现大自然美妙声音的音乐,如林涛、鸟鸣、海浪、潺潺的水声内容,把学生再一次带入充满温馨和感情的大自然中,使学生真正用心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同作者的感情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三)拓展课文内容
假如你是某一景物,面对来来去去不同身份、特点的游人,面对游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神态,以及他们在你身边的不同表现,你想跟游人说说你的心里话吗?
【设计说明】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跟游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当然也不排除反面的例子。此题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并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愉悦中体会大自然的语言,加强同学的集体主义感和合作意识。
(设计者 马丽艳)
四、课堂实录(片断)
……
师: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那么可爱,那么奇妙。你不禁从内心喊出“大自然原来如此多姿多彩。”现在,假如你是大自然家族的一员,面对你的游客朋友们,你将向他们倾诉怎样的心声?
(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
生1:(先介绍自己的身份)嗨!朋友,你好!我是你的大树朋友。你每次来的时候,我都用绿色的笑脸迎接你,但是,你知道吗?这种快乐的日子快到头了。由于你们不注意爱护树木,走到这里时,不是在我身上刻字,就是折断我的胳膊,现在的我已是遍体鳞伤了。我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活在痛苦之中。求你捎个信吧,为我们的生存留一方空间,也为你们的生活多一份绿色,行吗?
(同学们为他精彩的发言,丰富的表情鼓掌)
生2:“喂!小朋友,请不要把垃圾袋扔到我身上,好吗?”小河脸色沉重地说:“我以前是多么的干净,皮肤是那么清爽,声音也优美动听――哗,哗,哗,每天都有许多小朋友,跟我玩耍,可现在呢?美妙的声音不见了,白皙的皮肤变黑了,清澈的眼睛变得浑浊了。你们从我身边经过时,还会捂住鼻子,说我是臭水沟,可这些能怨我吗?我多想和你们一起玩耍呀!”
师:同学们,对以上两位同学的发言,你们心里怎么想的?(因势利导,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3: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命。
生4:我们每个人都要起来加入“清理河流”这一行动之中。
生5:……
师: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都比较高,大家想想有的地方也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假如你是其中一景,你将对你的朋友说些什么?
生6:“嗨,我的恩人,我的知己,记者姐姐!还记得我几年前送给你的诗吗?从前有座山,山上长满树。人们为致富,上山砍伐树。腰包渐渐鼓,山上光秃秃。”自从你向社会呼吁了要爱护森林以后,大家开始植树造林了,你看我现在生活得多好,我的身边没有了可怕的砍伐声,有的是朋友的问候,花草的陪伴。当然喽,我们不辜负你们的厚爱,我们会做环境的保护神,绿的天使,为人类的生活贡献一片绿茵。
生7:早上好,亲爱的朋友,我是空气先生,让我伴着你,追随春天的气息,在宽广的田野里漫步;让我们走向山顶,眺望远方,听鸟儿的歌唱;让我们一起欣赏碧海的波涛,让我们呼吸花的芬芳……
生8:大家好,我是一朵小白云,你看我再也没有以前的烦恼,我的身边变得如此清爽,我的衣裳也不用担心被灰尘弄脏了,总是干干净净的,这都是你们大家保护环境的功劳。为了表示对大家的感谢,我给大家变个魔术吧,看!像不像棉花?看!像不像金鱼?看!像不像高耸的群山……再见了,朋友,趁着秋高气爽的好季节,快快享受这美丽的风景吧!我要去拜访其他朋友了,再见!
(许多同学还是高高地举着手,不肯放下,气氛越来越活跃)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如此丰富,思维也很敏捷,连老师也很佩服大家的才能。(同学们脸上是自豪的笑)你们的心声其实也是我的心声,更是广大人民的心声一一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希望同学们能真诚地为我们的承诺而付诸行动。(再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执教 马丽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