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红树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阅读教学旨在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教学时从文章整体入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分步学习,再回到全文。最后指导学生填空,为习作做准备,使读写结合,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和写作。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立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分层教学。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版本:北师大版语文十册教材《红树林》
2、学生情况:台头小学的学生属于海淀区最边远的地区,所在的学生基本上是农民的孩子及外地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见是比较少,红树林对于他们来说相当陌生,所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但理解课文会有一些难度,所以班上有七八名有电脑的学生积极查阅了资料,丰富了课外知识。
3、教学方式:因学生对红树林比较陌生,可借助录像加深学生的理解,感受美,并以自读自悟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
4、教具准备:自制ppt课件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从提纲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再到四层意思细致学习,最后回归整体,体会作者情感。在方法上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课件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整体感知课文,进行自学
1.浏览课文,回忆上节课内容:
(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红树林?(板书)
①远观红树林。②近赏红树林。③红树林的繁殖。④红树林的精神。
(2)上节课遗留了哪些我们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解决?(在学文中加以解决)
整合为:①红树林为什么被称为海上奇观?
②最想了解红树林的繁殖
③红树林为什么被称为具有奉献精神的卫士?
2、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进行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出红树林是海上奇观?
(2)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感受最深的句子,
(3)小组交流:如有新的感受,可以补充说一说,读一读。教师巡视
(二)汇报学习,共同感悟边
(边汇报边有感情朗读 ,谈到哪句有感情读哪句,用运过多种方式读:分男女生读、评读、配乐读等)
1.汇报第2自然段
远观红树林:涨潮时,红树林在海水中动态的美,并与陆地上的树比较,显出神奇;退潮时,红树林的芳馨和婀娜、,绿浪翻滚。
板书:绚丽多姿(远观)
指名配乐朗诵,其他同学欣赏欣赏远观时的景色投影(运用投影印证书中的景色描写,并使学生直观感受远观红树林时的神奇壮丽)。
2.汇报第3自然段
过渡:海风吹来,绿浪翻滚,红树林不正是在向我打招呼,欢迎我这来自北国的远客吗!快让我们也跟随作者乘着小船到红树林的深处,细细的欣赏一番吧!
播放录像:近赏红树林
教师解说:我们乘坐着小船,穿行于红树林之中,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绿林,舟下是碧翠剔透的海水,眼前是一株株纵横交错的红树,它们盘根错节,东扯西拉联织成了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抬头可见海鸟在林间飞翔,侧耳可听群鸟在林中鸣叫。这真可谓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啊!
(因学生没有人见过红树林,能查到资料的同学又很少所以对“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支撑着硕大的树冠。”这种描写很难理解,通过录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激发兴趣。)
( 结合录像所见及文章语句共同理解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加深理解,适时板书。)
板书:幽静神秘(近赏)
(1)体会“世外桃源”
(2)体会红树林有特别发达的根部:树与树盘根错节,绕来缠去,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牢牢的抓住海底的泥滩,那造型是什么样的,用手势做出来,读出自己的!
(3)体会绿色之网:一颗树能成网吗?两棵?三棵?四棵?那怎样才能是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呢?就像书中所说的:“一株株……”
(4)体会逸出淡淡的幽香:
树枝上盛开着红的、白的花朵,微风中逸出淡淡的幽香。
学生思考“逸出”还能换什么词?那个词好?为什么?(因是,表示清淡的香气,而“逸出”给人的感受是轻轻的、慢慢的、安闲, 淡雅,与淡淡的幽香极为配合,)
(5)其它体会:如仙境、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等
指名配乐朗诵,其他学生闭目想象,当学生陶醉时,(教师轻轻的声音过渡引出下一段:)正当我沉醉于这幽静而神奇的仙境时,突然,树枝上发出了啪啪的响声,这是怎么回事呢?
3.汇报第4自然段:
板书:胎生 顽强
(1)体会奇观:在大海里,在涨潮与落潮之中,在潮水的涌动中,红树靠这种方式来繁殖,而且这种繁殖方式是植物界中独一无二的!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2)体会顽强:就是因为他们有顽强的生命力,才有了眼前的海上奇观!我们一起通过读来赞颂他们那顽强的生命力吧!读出顽强的精神。(几个小时,两三个月)(看录像红树林的繁殖)
过渡:红树林为了适应环境,它们进行胎生繁殖,一颗繁殖成多棵,多颗繁殖成若干棵,它把自己的兄弟姊妹连成一个整体来抵御狂风恶浪。从第5自然段你又感受到什么了?
4.汇报第5自然段: 可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及第三自然段谈。
板书:默默奉献
正是由于他们默默奉献、对大自然毫无索求,数百年来,它给海南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安宁。人民称它们为“海岸卫士”“绿色长城”。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结尾升华
1、赞美红树林,填空
问:你喜爱红树林么?回顾本课进行填空
我喜爱你 ,因为 ,也因为 ,更因为 。
2、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在赞美这一奇观的同时,更要赞美的是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3、发散思维,思考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填空。
生活中你喜欢那种植物,为什么?自由选择下列三句中的一句填空。(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存在着差异,为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以分层填空)
(1)我喜爱 ,因为 。
(2)我喜爱 ,因为 ,也因为 。
(3)我喜爱 , 因为 ,也因为 ,更因为 。
课下也写一种植物。
(四)总结学习,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观赏了红树林,也深深地爱上了这梦幻般的红树林,爱它那绚丽多姿、也爱它那幽静神秘,还爱它那顽强的生命力,更爱她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说一声:(师)我爱你,(声)红树林!
板书: 远观 绚丽多姿
近赏 幽静神秘
红树林 繁殖 胎生顽强 奇观
精神 无私奉献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了课文,体会到远观红树林是绚丽多姿的景象,感受到近赏时的幽静神秘,奇特的胎生繁殖特点。为学生学好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通过抓住“海上奇观”这一重点,使学生整体把握了课文,有学生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感受到了红树林的奇、美、顽强、奉献精神。
《红树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具体语句,感受红树林的神奇和奉献精神。
3.了解其它树林奇观。
教学流程
一、借题发挥,想象激趣
1.出示单元主题,回忆在这单元里领略了哪些奇观?
2.这节课我们去欣赏海南岛琼山上的奇观――红树林。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读不准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读后请学生提问,检查字词。
树冠 芳馨 婀娜 栅栏 倘若 抵御
绚丽多姿 盘根错节 纵横交错 贫瘠不毛
3.指名分节读(5人),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边从文中找出典关键词句,完成下面的句子。
(什么样)的红树林(怎能么样) 。
4.红树林在你心中留下了这样的印像?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红树林的?请同学们运用列提纲的方法给课文2―5节加小标题。
顺序:我乘着小船,慢慢划进红树林深处。
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
三、精读
主线:为什么说红树林是海上奇观?它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远观
那是涨潮的时候,一片密密麻麻的`红树林浸没在海水里,露出一顶顶青翠的树冠,浮荡在海浪之中。一会儿潮退了,红树带着海泥芳馨的枝条和婀娜的身躯出现在海滩上。
1.指名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景象?
2.哪些词语表现出红树林的特点?
形态:密密麻麻 婀娜
颜色:青翠
味:芳馨
3.齐读,读出想象中美景。
(二)近赏
树干: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支撑着硕大的树冠。树干,低的二三米,高的十来米,东扯西拉联成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
1.这段写出红树林的树干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再齐读。
树枝:开花
(三)繁殖
1.啪啪的响声,胎生
2.两三个月,遇到海滩照样能生长
(四)精神
奉献、团结、顽强
四、拓展
作者开篇就说:“长白山的茫茫林海,给我留下许多绿色的梦……”我们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也有许多奇观。(出示图片,引出老舍的《林海》)
《红树林》教学反思
《红树林》的教学结束了,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执教这篇课文。回顾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收获与遗憾交织于心中,难以抹去,略加疏理,跃然纸上。
1.运用一个方法
有人说语文是模糊的,需要感悟。这似乎成了那些不指导学习方法的教师的护身符。语文学习有规律,更有方法。作为教师,应力求让教师一课一得一法,常此以往学生就有了学习方法,会自觉地运用方法。北师大教版教材更重视在学习中渗透方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列提纲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红树林》时我让学生给课文的2至5自然段加小标题,以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列提纲的能力。
但是,在评课中王校长提出:“列提纲是否应该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进行?不然学困生达不到,教学没有面向全体。”我想:这话有道理,学生在对课文不够熟悉的情况下就去加小标题是有难度的。不过,如果在指导上再细化一点,也是可以的。比如:我可以请学生先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然后和学生一起概括。给学生提供一范例,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后三段的提纲。这样会好一些。
2.设计一个句子
整体感知是新课程主张的语文教学思想,怎样把握?这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以往我惯用初读课文之后请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不那么容易。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请学生用书中的关键词句补充句子。(见教学设计)这个设计既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又有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有的学生说:“密密麻麻的红树林是海上奇观。”有的学生说:“婀娜多姿的红树林是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还有的学生说:“盘根错节的红树林是一个世外桃源。”等等。
3.选准一个切入点
教学切入点关教学的成败,选准切入点,会把学生引入柳暗花明的圣境,反之会把学生引入歧途。《红树林》是奇观这一单元的内容,为充分构建单元主题,我以文中“我在海南岛琼山碰到海上奇观”一句为切入点,请学生品味语言,感受海上奇观“奇”在哪儿?以此作为教学主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品味语言。
但是,在品的过程中,由于对读关注得不够充分,设计得不够精细,有点条分缕析之嫌。还应在读出感情,读出画面,读出意境上做文章。
4.缺少一幅画
文中说“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这个词语表现出红树根的特点,从字面上,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建立起表象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读文后,
《红树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海南岛看到的海底世界――红树林的景象。生动地描写了涨潮、退潮、海风吹时树林的不同姿态,说明了它具有胎生的繁殖特点,并写出了作者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词,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么写红树林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提高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自学能力。
教学思路
在教学中,首先导入新课,从整体入手,抓住作者描写红树林的精妙文笔,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咬字嚼句,反复品味,带领学生欣赏作品遣词造句的技巧;使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读出滋味,培养语感;并达到获取知识、感悟自然、热爱生活的目的。
一、导入
课件1
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课题时,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实际上呢?(交流红树资料1)
二、初读
1、小组合作,快速小声朗读。注意:读的同学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同学读得好,好在哪儿;字音、句子是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读准、读通。
2、交流:谁来评价一下你们小组成员的朗读?
3、评价:看来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下的功夫都没有白费,课文中的词句都掌握了。咱们再来一起加深一下印象。
或:看来这一课还真是难住了一些小懒虫,预习的时候动动手,翻翻字典;动动嘴,多读几遍,这些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来,哪个小组的同学来做小老师,为我们领读这些生词?
课件2,领读生词。
4、预习作业里给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题: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景观:远观、近赏;繁殖;精神)
5、快速浏览课文,用最简练、最直观的语言说一说:你认为红树林之所以被成为“海上奇观”,究竟“奇”在哪里?(学生结合重点词句谈――美;生命力顽强)
三、自学
1、课件3,出示金钥匙
2、刚才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到了红树林的美和生命力。红树林真称得上是――海上奇观!
下面,咱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请你读一读课文,抓住重点的句子、词语,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喜欢的句子可以反复诵读,品味。
3、景观
远观
a、涨潮:浸没――神奇
怎么样叫“浸没”?什么叫“浮荡”?你能想象吗?
课件4;竟然只余树冠!水面上像是分布了一座座绿色的岛屿,随着海浪起伏,看到眼前的红树林,你的感受?惊叹――既美丽又神奇!称得上是“海上奇观”!
课件5,怀着惊叹之情,读一读(2、3个)
b、潮退――美
芳馨:芬芳美好的味道。
婀娜:柔软而美好。形容女性姿态轻盈柔美。
课件6、7
近赏
a、世外桃源――晋・陶潜《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美好的地方。一个捕鱼人无意间闯进了桃花源,守护那里的是一大片美丽的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里,到处是一片安乐祥和的气氛,与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毫无城市的喧嚣,尘世的烦扰。这简直不像是在人间,像是仙境一般,令人向往。
作者把红树林誉为海上的世外桃源,可见红树林美,美得神秘,美得不似人间所有,美得令作者禁不住赞美,这――(简直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真可谓“此景只应天上有”。
b、纵横交错、盘根错节、栅栏、绿色之网――生长环境――多、力量、生存――生命的智慧与顽强――令人肃然起敬。
课件8、9、10+录像 指导朗读(2、3个;齐读)
c、花朵、幽香、仙境、大花园――美,美不胜收!
4、繁殖
课件11 “胎生”――飘落于地,扎根于土――几个小时、两三个月、照样――生命力之顽强令人惊叹!
5、精神
既不……也不……只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的精神。
录像
四、总结、延伸
1、同学们,红树林美吗?美在哪里?(精神)
2、是啊,红树林不光有美的外表,顽强的生命力;还有美的心灵,高尚的精神,这才构成了真正的海上奇观!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像红树这样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4、奉献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希望咱们班的同学能有像红树那样顽强的生命力,能有像红树那样服务人群、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作业
红树林为我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请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一下红树林的现状,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一篇学习笔记。
《红树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材解说]
《红树林》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以生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海南琼山的海上奇观――红树林。被收录在 “奇观”单元更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文中景象或幽静、或壮丽、或优美、或神奇无不给学生带来震撼和享受。另外,课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是一篇写景的佳作,值得学生从中积累语言借鉴写作方法。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出现的三个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充分感受红树林的各个特点以及红树林的精神。
4、通过列题纲训练,学习作者观察和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3、利用多媒体课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
4、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设计思路]
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是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组织学生自主感悟文本。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释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对象分析]
红树林对于贵州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我国仅在南方少数省区的沿海有所分布。红树林这种植物群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湾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但五年级的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初步学会了通过翻阅家庭藏书、到图书馆查找、向他人咨询、上英特网查录等多种途径收集和处理信息了解红树林的相关资料。但受年龄限制,生活范围比较狭小,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平和能力都非常有限。因而我们可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辅之以媒体,既调动起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激发出他们的探知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策略及教法设计]
1、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平面的语言文字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突破难点1的教学。
2、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深入理解语言,积累生活的经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破重点。
3、 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分析课文时,用课件出示重点段落,让学生找 出关键词语,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讨论疑难句子的含义,推敲词语句式表达效果,培养了学生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抽象思维能力。
4、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不失为拓展课堂,进行综合实践的一个很好途径。有了网络中丰富的素材、资料,我们可以把课堂延伸到更深远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关于红树林介绍的资料、图片、研究网站。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或是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地了解,既巩固了课内知识,又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一举多得。
[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cai课件贯穿于整节课,配合教学。
1、 动画效果
课件中收入了大量的实景图片、影像,给学生予视觉上的震撼和美的享受,缩短了学生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还有演示性动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链,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 主菜单、播放、返回按钮设计
为了方便教师系统地控制几个授课环节的演示,实现各环节间的自由转换,为本课件设计了主菜单。单击所需要演示部分,即可进入。然后又设计了播放、上一部、返回等按钮,增强了课件的机动性、灵活性。
3、 网络链接
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向学生提供关于红树林介绍的资料、图片、研究网站等介绍的网页链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森林吗?喜欢吗?那你们见过海底森林吗?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领略海底奇观---红树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本课伊始,我先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然后通过课件出示红树林的画面,将学生带入壮观的红树林中,唤起学生的读文欲望,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同时,清晰地将红树林这一物种自然地介绍给同学们。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壮观的红树林的画面,并出示介绍红树林的字幕: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口、海岸沼泽区域的耐盐性常绿灌木或乔木树林,其大部分树种属于红树科,生态学上通称为红树林。红树林是陆地过渡到海洋的特殊森林,因随潮水涨落而出没,有“海上森林”、“海底森林”和“潮汐林" 之称。)
那么,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红树林的呢?
(二) 初读感知
1、 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相提醒易错的字。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新词。)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写出课文的提纲。
3、 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精读感悟
1、指读课文,在作者的心目中,红树林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那么,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形象具体、生动有趣的红树林画面、美丽风光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丰富学生的表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出示“读一读”、“写一写”及“日积月累”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课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凭借多媒体、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优势,可以给学生的感官以多重刺激,使之耳目一新,兴趣盎然,有效地克服了识字教学中枯燥乏味的缺陷。
在个别字的教学中,通过不同颜色的动画变化将字体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感官的多层次活动,从而达到认知生字目的,然后还随机进入生词和课文的学习。
图文并茂学习生字,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加深大脑的识字,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推广。
(课件出示:红树林的美丽画面。)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1) 默读第二自然段,请你边读边在旁边作批注,思考: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宏伟、壮丽)
(2) 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教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有关句子。相机理解:芳馨、婀娜、绚丽多姿)
(3)应该怎样读?(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必须引导学生充分的朗读。)
(课件出示:红树林的美丽画面,唤起学生赞美的情感,使学生自然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学生仿佛置身于红树林,融入文章优美的句子中,在画中吟咏,并沉浸在祖国美丽的幸福之中。)
(课件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出示红树林的画面,让学生始终沉浸在红树林的意境中,设计此问题,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精读课文做准备。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明确学习目的。
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自学剩下的部分。
回顾学法:
(1) 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 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 想想该怎样读?练习朗读。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第三自然段要点:体会近看时红树林的幽静、神秘。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有关句子,并配上红树林近景画面。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将平面的语言文字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突破难点1的教学。】
第四自然段要点:体会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
(教学时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过程,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学习,最后自学,渗透了精读课文的方法。)
(课件出示:红树林“胎生”的画面)
第五自然段要点:与开头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不仅因为它壮丽、奇特、神秘的景观,还因为它默默奉献的卫士精神,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歌颂了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
红树林这种植物群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湾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然而现在红树林的生长却令人担忧,让我们点击下列网页去看看吧。
(六)布置作业
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为学生提供以下链接:
深圳红树林现状考察照片――globe环保在线
东寨港红树林:留在陆地上的碧浪_在水一方
百度百科 红树林
大海环保公社
红树林研究网
[版书设计] 涨潮
远看 退潮
红树林 近看:幽静神秘 奉献精神
胎生:随处生长
《红树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洋思模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红树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要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让我们的孩子因为阅读,走进自然,走进伟大的心灵,走进自我,然后拥有内在的耳朵,内在的眼睛,见人所不能见,听人所不能听,从而拥有幸福的清明的人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贫瘠不毛”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3、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教学难点: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从课文中我们一起领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观赏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今天又要跟随课文的作者一起到我国海南岛琼山去看一看。那儿有一大片海底森林――红树林。(板书课题)
2、交流预习收集的资料。
师:你知道哪些有关红树林的知识。说说看。(学生介绍、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红树林的资料。)
3、观看一段红树林的影片。
师:片中的红树林与你的想象中红树林的颜色一样吗?(不)
预设:可是为什么又称它为红树林呢?谁知道红树林名字的由来?(因为它的树皮可以提取红色素。树冠是绿色,树干是褐红色)
师:片中红树林长得怎样?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吗?(美丽、奇特、茂盛、面积大、绿、多、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师:那么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红树林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自由读课文,完成一下两个任务:一,圈画生字词,把字音读准确,并认清字形,将课文读通读顺。二、边读边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红树林呢?找一找,画一画。并列出提纲。
2、反馈交流,整体把握。交流学习生字情况。
师:谁来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红树林呢?
板书:样子(远观 近赏) 胎生繁殖 奉献精神、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师:来,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赏世外桃源――红树林的?(远观 ――近赏)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涨潮时红树林的景观。
(1)观看涨潮时作者看到的红树林的景观。
(2)找出课文中描写涨潮时红树林的句子(个别读原文中的句子)。
(3)品读理解。
你们能感觉到涨潮时红树林的美丽与奇特吗?说说涨潮时红树林里什么是美丽奇特的?学生汇报学习,共同感悟。
[预设:茂盛美。从“密密麻麻、一顶顶、”可以看出红树林长的怎么样(茂盛、多)
颜色美。“青翠的树冠”我们知道红树林不仅长得茂盛。
动态美。“浮荡”]
师:这里的“浮荡”换成“漂荡”好不好?为什么?
(预设:飘荡指在空中。漂荡指水中,但范围大。浮荡指水中但范围小。这个词用得非常准确,这“浮荡”写出了红树林涨潮时的动态美)
(4)指导朗读。
师:涨潮时的红树林是很美的大家要把它的美读出来。让我们把这句话齐读一遍。
2、学习:潮退后红树林的景观。
(1)师:潮退后,红树林有另一番的美,请看潮退后红树林的景观。
(2)找出课文中描写潮退后红树林的句子(个别读原文中的句子)。
(3)品读理解。
你们能感觉到潮退后红树林的美丽与奇特吗?说说潮退后红树林里什么是最美丽奇特的?学生汇报学习,共同感悟。
(4)师:“婀娜”什么意思?(身材苗条、柔软)是啊,此时的红树就像年轻漂亮的少女在――――(让学生补充句子)(舞蹈,翩翩起舞,展示自己柔美的身姿。)
(5)指导朗读。
师:潮退后的红树林是很美的大家要把它的美读出来。让我们把这句话齐读一遍。
3、学习第3自然段。
(1)师:当作者乘着小船,慢慢划进红树林深处。乘着小船,慢慢划进红树林深处,此时他觉得这片红树林简直就是什么?自由读第3自然段后找出相关词句。(海上的世外桃源,神秘的植物天地、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
(2)师:世外桃源是什么意思?
师:我觉得不管是海上的世外桃源,还是神秘的植物天地、还是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都应该是非常美丽神奇的地方。那么,作者在红树林深处看到哪些美丽、神奇的景观呢?
[a、抓住纵横交错弯弯曲曲盘根错节东扯西拉等词理解红树林的美丽神奇。
他看到:“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支撑着硕大的树冠。”树干,低的二三米,高的十来米,东扯西拉联织成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
b、让学生展开想象帮助理解花儿神奇美丽:这么一大片红树林都盛开着花,一定会吸引来什么?……
(5)指导朗读。红树林的花真美啊。美在(引读):树枝上盛开着红的、白的花朵,微风中逸出淡淡的幽香。”红树林真美啊。美在“一株株红树……(引读)
(出示句子)“这里的花美在哪?
4、语言内化、口语交际。
师:真美。红树林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奇观。可惜知道的人并不多。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它、欣赏它?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一名记者、一位游客,此时此刻你就在就在海南红树林里游览,谁来试试能把这些神奇美丽的景观介绍给大家。
四、总结升华,领悟方法。
1、总结: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的确是海上的世外桃源啊。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奇特的景观,比如:云南的玉龙雪山、虎跳峡、最有特色的溶洞,四川的冰瀑布奇观等。你们想知道吗?大家课后可以通过书籍、网络去感受感受。
红树林还有许多美丽、神奇之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五、拓展阅读,积累运用。
五、作业。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课文的观察方法观察处景观写一片段。
板书设计:
红 树 林
远观 繁殖
美丽
神奇
近赏 精神
教研活动记录:
受课教师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特别提倡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创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鉴于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红树林》一课时,力求整个课堂落实以学为主,创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前,鼓励学生充分查找资料,了解红树林的相关资料和科学知识。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充分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并继续用《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学到的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为课堂落实列提纲的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本课时,当学生介绍资料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红树林的片子及图片,引领大家身临其境欣赏领略红树林的神奇与美丽,之感,直观感受红树林的美与奇。
对于精读,我主要教给孩子读书的基本方法:有滋有味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在读中感悟理解红树林的奇与美。课堂上,在学生交流了预习情况之后,提出问题:红树林是奇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在品读句子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和自己的独特理解。这样的引导性问题,又为学生提供了阅读全文的机会,保证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很遗憾的是这节课教学中对于怎样处理好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关系,我还是包办得太多;朗读方法的指导,如一些重点词语的引导,可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可以更到位地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把红树林的奇美展示出来。
集体评议
主评:建阳市实验小学 包丽秋
紧扣文本 扎实训练
《红树林》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教学中许老师以学生的学为主,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发展,获取成功的喜悦。听完许芬老师的课,我认为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
一、课前收集资料,创设学习情境。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课前收集资料的好习惯,可以说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前,查阅资料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红树林》一课,学生对红树林是陌生的,教学前,许老师让学生通过书籍、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收集有关红树林的图文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很多学生多介绍了课文中没有的知识,在丰富了大家的课内外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课程空间,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二、围绕课文内容,突出训练重点。
《红树林》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写提纲的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许老师紧紧围绕课文内容,突出这一训练重点,让学生继续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如;在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后,许老师让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红树林的?学生通过再读课文,很快就列出了本课的提纲: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也就理清了课文的条理。
三、教学方法多样,语言训练扎实。
红树林,我们老师没见过,一般的学生也没见过,对课文所描写的壮观、神奇的景象学生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许老师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课件,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文,理解课文。
注重字、词的教学。在字、词的教学中,许老师也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浮荡”一词的教学就采用换词法,让学生换一个词语,换成“飘荡”行吗?让学生读一读,议一议,从而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而在教学“纵横交错”和“盘根错节”这两个词语时,则又采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让学生进行理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值得商榷的地方:1、语文课堂教学怎样处理好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关系。2、阅读教学整体感知与品读、感悟的关系,既要带学生细细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又要注意课文的整体性。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集体讨论:
谢志红:许芬老师能从扎扎实实学语文出发,依托文本进行训练,这是值得学习的,但课堂效果没有预想的好,主要的原因是:1、教师要注意教学机智。如听课件朗读,结果课件出现了问题(没有声音),教师应根据课堂情况采取其他方法,由教师范读,或调整教学程序,先学文,再感受。2、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领会,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翁娟秋:看这一堂课的成长,精彩呈现,特别觉得“同课题年段教研课”很有作用。今天的课堂教学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特别是对课文“远观、近赏”部分的理解、朗读很精彩。
连彩虹:课堂条理清晰,抓住“红树林”的美丽、神奇进行教学,但词语的辨析应注重让学生去感悟、感受。朗读指导时应注意层次感,让孩子读得更美。
曾丽嫔:应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如一些重点词语的引导,也可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
王春娥:根据学科特点,优美的文章把握基调,再根据学生个性进行指导。
《红树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运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具体语句,感受红树林的神奇和奉献精神。
3.了解其它树林奇观。
教学流程
一、借题发挥,想象激趣
1.出示单元主题,回忆在这单元里领略了哪些奇观?
2.这节课我们去欣赏海南岛琼山上的奇观――红树林。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读不准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读后请学生提问,检查字词。
树冠 芳馨 婀娜 栅栏 倘若 抵御
绚丽多姿 盘根错节 纵横交错 贫瘠不毛
3.指名分节读(5人),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边从文中找出典关键词句,完成下面的句子。
(什么样)的红树林(怎能么样) 。
4.红树林在你心中留下了这样的印像?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红树林的?请同学们运用列提纲的方法给课文2―5节加小标题。
顺序:我乘着小船,慢慢划进红树林深处。
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
三、精读
主线:为什么说红树林是海上奇观?它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远观
那是涨潮的时候,一片密密麻麻的红树林浸没在海水里,露出一顶顶青翠的树冠,浮荡在海浪之中。一会儿潮退了,红树带着海泥芳馨的枝条和婀娜的身躯出现在海滩上。
1.指名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景象?
2.哪些词语表现出红树林的特点?
形态:密密麻麻 婀娜
颜色:青翠
味:芳馨
3.齐读,读出想象中美景。
(二)近赏
树干: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支撑着硕大的树冠。树干,低的二三米,高的十来米,东扯西拉联成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
1.这段写出红树林的树干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再齐读。
树枝:开花
(三)繁殖
1.啪啪的响声,胎生
2.两三个月,遇到海滩照样能生长
(四)精神
奉献、团结、顽强
四、拓展
作者开篇就说:“长白山的茫茫林海,给我留下许多绿色的梦……”我们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也有许多奇观。(出示图片,引出老舍的《林海》)
《红树林》教学反思
《红树林》的教学结束了,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执教这篇课文。回顾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收获与遗憾交织于心中,难以抹去,略加疏理,跃然纸上。
1.运用一个方法
有人说语文是模糊的,需要感悟。这似乎成了那些不指导学习方法的教师的护身符。语文学习有规律,更有方法。作为教师,应力求让教师一课一得一法,常此以往学生就有了学习方法,会自觉地运用方法。北师大教版教材更重视在学习中渗透方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列提纲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红树林》时我让学生给课文的2至5自然段加小标题,以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列提纲的能力。
但是,在评课中王校长提出:“列提纲是否应该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进行?不然学困生达不到,教学没有面向全体。”我想:这话有道理,学生在对课文不够熟悉的情况下就去加小标题是有难度的。不过,如果在指导上再细化一点,也是可以的。比如:我可以请学生先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然后和学生一起概括。给学生提供一范例,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后三段的提纲。这样会好一些。
2.设计一个句子
整体感知是新课程主张的语文教学思想,怎样把握?这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以往我惯用初读课文之后请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不那么容易。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请学生用书中的关键词句补充句子。(见教学设计)这个设计既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又有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有的学生说:“密密麻麻的红树林是海上奇观。”有的学生说:“婀娜多姿的红树林是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还有的学生说:“盘根错节的红树林是一个世外桃源。”等等。
3.选准一个切入点
教学切入点关教学的成败,选准切入点,会把学生引入柳暗花明的圣境,反之会把学生引入歧途。《红树林》是奇观这一单元的内容,为充分构建单元主题,我以文中“我在海南岛琼山碰到海上奇观”一句为切入点,请学生品味语言,感受海上奇观“奇”在哪儿?以此作为教学主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品味语言。
但是,在品的过程中,由于对读关注得不够充分,设计得不够精细,有点条分缕析之嫌。还应在读出感情,读出画面,读出意境上做文章。
4.缺少一幅画
文中说“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这个词语表现出红树根的特点,从字面上,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建立起表象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读文后,理解了字面意思后,我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说一说读了这句话,看了这个词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后,可以出示红树林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红树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红树林》写了作者在海南岛琼山看到的海底森林红树林如仙境般美丽迷人的景象,不禁陶醉在这幽静而又神奇的仙境中。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文章从几个方面层层深入的介绍了海上奇观――红树林。1、远观红树林。2、近赏红树林。3、红树林的繁殖。4、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本文的中心在最后一段得到了升华。
学情分析
红树林对于成都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我国仅在南方少数省区的沿海分布。学生们没有条件亲眼目睹红树林。但是,学生经过了四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初步学会了通过查阅图书、向他人咨询或上网等途径收集和处理信息,了解红树林的相关资料。但受年龄限制,生活范围比较小,阅历浅、时间少,认知水平和能力都非常有限,因而可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辅之以媒体,及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激发他们的探知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接触了学写提纲,本课将进一步学写提纲。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2.培养学生浏览课文和精读课文的能力。
3.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体会出红树林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2.通过学习,体会出红树林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难点 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主题入手,引入课文
1. 我们学习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奇观)我们一起领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也观赏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我国南疆边陲的海南岛琼山去看一看。那里有一片海底森林――红树林。(板书课题)
2.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并且收集了相关的资料,一定对红树林有了自己的了解。(汇报收集的材料)
(意图:学生介绍了解到的红树林方面的知识并出示相关的图片,把大家带进那片神奇的世界里。)
过渡语:让我们打开想像的大门,在作者的带领下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领地―――红树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播放多媒体)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的红树林?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3、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三段。(边汇报边板书)
过渡语:作者在海南琼山看到的海底森林红树林,犹如仙境般迷人美丽,老师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走进红树林,下面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去远观那绚丽多姿的红树林。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雄伟壮丽)
(2)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尊重学生的感受)
相机理解: 浸没、露出、浮荡等词展现红树林的动态美
芳馨、婀娜、绚丽多姿
(3)应该怎样读?(突出奇观的雄伟、壮丽,朗读适合用高昂的语调)
2.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3.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自学剩下的部分。
回顾学法:
(1)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通过哪些词体会到的?(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想想该怎样读,练习朗读。
4小组交流、汇报。
5全班交流,老师相机指导。
(意图:教学时采用有“扶”到“放”的过程,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先自学,在小组学习,渗透了精读课文的方法。)
第3自然段要点:体会近看时红树林的幽静、神秘。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
第4自然段要点:体会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
第5自然段要点:与开头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战士。
四、总结学习,结尾升华
如果说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丽的山河;如果说不看看钱塘江大潮,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美雄奇的景象;那么,我们可以说:不看看红树林,就没有真正的看过奇异壮观的海。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远观了红树林,近赏了红树林,还了解到他那在植物界中独一无二的胎生繁殖的特点。从中感受到了红树林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具有像红树林一样的精神,你能说说吗?此时你有什么
话想对大家说?
板书设计:
涨潮
远看
退潮
红树林近看: 幽静神秘 奉献精神
胎生: 随处生长
第二课时(略案)
一、总体把握
1. 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红树林景色的句子,并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
2. 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3. 结合课文,说说自己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1. 你喜欢海南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2.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红树林的?
3. 重点写了红树林的什么特点?为什么把它作为重点?
三、小练笔: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红树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洋思模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 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 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 指导朗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奉献
《红树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红树林》教学反思
一、课前收集资料,创设学习情境。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课前收集资料的好习惯,可以说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前,查阅资料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前,我让学生通过书籍、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收集有关红树林的图文资料,配合阅读理解《红树林》,在地图中找到海南省琼山的位置。
教学前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收集有关信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课程空间,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堂上我让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时,很多学生多介绍了课文中没有的知识,在丰富了大家的课内外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多同学谈到了红树林的生态环境的优美,它保岸护堤的作用,以及奉献的精神。有很多同学介绍了一些生态环境遭破坏的现象,流露出了为之焦虑的心情。还有的同学呼吁大家要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学生带着这些情感来学习课文,对课文会理解得更深刻。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特别提倡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创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当学生介绍资料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出示几幅红树林的图片,引领大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课的一开始就深深的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抓住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感受。
这一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奇观”,课上我先带领学生回忆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回忆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那么红树林的奇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你喜欢红树林吗?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在品读喜欢的句子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和自己的独特理解。领悟出红树林不仅是一种奇观,
而且还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生命之树”、“绿色长城”、“风水树”、“保护神”、“地球的绿肺”……这样学生就会感悟得更深,朗读得更有真情实感。在文章的结尾,学生因为感受颇深,所以不由得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做了一首诗来赞美红树林,有的孩子用散文的形式来讴歌红树林,还有的孩子提议做一名环保小专家。课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红树林》教学反思
《红树林》一课的阅读教学旨在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不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种,积极发展,获取成功的喜悦。最后指导学生习作,使读写结合,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和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鉴于这样的理念和思想,在教学《红树林》一课时,我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使整个课堂落实以学为主。课前,鼓励学生充分查找资料,了解红树林的相关资料和科学知识。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充分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为课堂落实列提纲的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堂上,在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之后,提出问题:你喜欢红树林吗?喜欢它的什么?能从课文中找到说服别人的理由吗?这样的引导性问题,又为学生提供了阅读全文的机会,保证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既展示了预习的成果,又暴露了学生对课文读音、内容、情感等方面理解的问题,更利于教师结合实际问题,适当调控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引导的方向、教学的进程等,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红树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第一课时 9月26日
一、导入激趣
1、师:今天我们学习哪一课?
生:红树林!
师:那课题用什么颜色写?
生:红色!绿色!又红又绿!
师:红树林究竟是什么颜色的?
生:树冠是绿色,树干是褐红色。(师板书:红树林)
2、师:读课题!
生:红――树林!
二、远观红树林
1、师:红树林又红又绿,找出写它又红又绿的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生读)
2、师:你们从哪里看到了绿色?
生:“青翠的树冠”、“绿浪翻滚”。
3、师:(画树形)我为什么不把树干画得粗壮?
生:因为它有“婀娜的身躯”。
师:红树林不但有婀娜的身躯,身材苗条,还很会打扮。
生:啊?
师:不信你读一读。
生:“一会儿潮退了,红树带着海泥芳馨的枝条和婀娜的身躯出现在海滩上。”
师:这样美丽的红树,一大片出现时就――
生:绚丽多姿!
4、师:红树林出现时先看到红色还是绿色?有同学说红色,反对的举手!你说!
生:先看到绿色,因为它的树干被海水淹没了,只露出绿色的树冠。
师:对啦,大家一起读这句“那是涨潮的时候……”(生齐读)
5、师:这里的“浮荡”换成“飘荡”好不好?
生:“飘荡”会移走,“浮荡”不会移走,只是在原来的位置移。
师:对,这就是关键!红树林扎根泥土里,不会移走。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用词多么――
生:准确!
6、师:再来读潮退时的句子。(生读得生硬)红树林是很美的,在世界上少之又少,是奇观,大家要把它的优美读出来。(生读,较有感情)
三、近赏红树林
1、师:我们远观,看到的是一个绚丽的世界。如果我们在近处细细地看,看得陶醉,那是――
生:欣赏!
师:对,在近处欣赏,近赏。大家细细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的近赏。我没听到声音哦,大声点。(生朗声读)近赏赏出了怎样一个世界?
生:“海上的世外桃源”!“神秘的植物天地”!“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
2、师:(板书“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这句话那些词是关键?
生:“龙宫”!“ 大花园”!
师:有花吗?
生:有!“树枝上盛开着红的、白的花朵”。
3、师:读一读,看我能不能从你的朗读中闻到花的幽香。女同学读。(女生柔声读)恩,我闻到一点。男同学,“树枝上”一二!(男生读)哇,我觉得男同学读得比女同学还好!
男生:耶!
师:我表扬一下你们就如此骄傲!
4、师:我们说红树林是海上的绿色之网,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懒散,不整齐)恩,这样读拉不起网,把前面一句找出来,边读边织网。(生齐读)不行,不整齐,这样织出来的可是破网,再来!(生齐读,整齐,响亮)真好!
5、师:这是近赏,刚才有人说我们赏到了――
生:海上的世外桃源!
师:还有人说――
生:神秘的植物天地!
师:还有人说――
生: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
6、师:“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为什么说它是神话?
生:因为这不是真实的!
师:为什么说是龙宫的花园而不是陆地的?
生:因为它在海底!
四、简析最后两个自然段
1、师:我们远观了红树林也近赏了红树林,那最后两段说什么?你们自己读一读。
(生读了3分钟)
2、师:你说!
生:第四段写红树的繁殖,第五段写红树林的精神。
师:对。至于它怎样繁殖有什么精神,我们下节课再讲。
(让学生静下来做眼保健操)
《红树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分析
《红树林》写了作者在海南岛琼山看到的海底森林红树林如仙境般美丽迷人的景象,不禁陶醉在这幽静而又神奇的仙境中。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文章从几个方面层层深入的介绍了海上奇观――红树林。1、远观红树林。2、近赏红树林。3、红树林的繁殖。4、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本文的中心在最后一段得到了升华。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北师大实验小学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都有着很好的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教育。他们的见闻比较广。有一些孩子真的去过海南,亲眼见过红树林。这对于学习本课来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有亲临的体验,学习的兴趣也会很浓。另外他们有很好的一个学习习惯,就是查阅资料。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查到相关的信息,丰富课内外知识。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2.培养学生浏览课文和精读课文的能力。
3.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体会出红树林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2.通过学习,体会出红树林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难点
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主题入手,引入课文
我们学习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奇观)我们一起领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也观赏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我国南疆边陲的海南岛琼山去看一看。那里有一片海底森林――红树林。
(学生介绍了解到的红树林方面的知识并出示相关的图片,把大家带进那片神奇的世界里。)
让我们打开想象的大门,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这片神奇的领地――红树林。
二、整体感知,进行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浏览课文,想一想:
(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红树林?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红树林是一种奇观?
(3)读出自己的感受。
2.同桌交流:要求:一人说一人听,有新的感受了,可以补充说一说,读一读。
三、汇报学习,共同感悟
1.汇报第2自然段后指导读,读出红树林美丽迷人的景象:
那是涨潮的时候――生接读。――多像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
一会儿退潮了,――生接读。――红树林如同含羞姗姗的少女露出海面。好一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画面!刹那间――生接读。――令人心旷神怡!
一起读出心中的喜悦。
板书:绚丽多姿(远观)
2.汇报第3自然段后问:你想像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的?见过这样的景象吗?
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那种感觉是豁然开朗,前所未有的欣喜。快往周围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出了什么?(共同理解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加深理解。)
板书:世外桃源(近赏)
(1)体会红树林有特别发达的根部:树与树盘根错节,绕来缠去,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牢牢的抓住海底的泥滩,那造型是什么样的,你能想像出来吗?读出自己的体会!
(2)体会绿色之网:一颗树能成网吗?两棵?三棵?四棵?那怎样才能是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呢?就像书中所说的:“一株株……”
此时我们就坐着小船,穿行在这张绿色之网中,你惊喜地看到了这样的奇观,会怎样表达呢?谁能通过读书来展现?
(3)谈其它体会:我们满眼是蓝色的海水和硕大的树冠,那一朵朵小花不时的逸出淡淡的幽香,抬头可见海鸟在林间飞翔,低头便见鱼虾、螃蟹在穿行。见到这样奇异的景观你最想说什么呢?
3.汇报第4自然段:
板书:胎生繁殖
(1)体会奇观:在大海里,在涨潮与落潮之中,在潮水的涌动中,红树靠这种方式来繁殖,而且这种繁殖方式是植物界中独一无二的!谁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2)体会顽强:就是因为他们有顽强的生命力,才有了眼前的海上奇观!我们一起通过读来赞颂他们那顽强的生命力吧!
(3)红树林为了适应环境,它们进行胎生繁殖,一颗繁殖成多棵,多颗繁殖成若干棵,来抵御狂风恶浪。我们亲眼看一看这令人叹为观止的繁殖过程吧!(看录像)
相信最伟大的思想家,在它们面前也得俯首沉思!再来读出顽强的精神。
4.汇报第5自然段:就让我们怀着这种情感,一起来赞美红树林!
你们读的这样用情,能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可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
板书:奉献精神
正是由于他们默默奉献、对大自然毫无索求,数百年来,它给海南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安宁。人民视它们为“保护神”、“风水树”、“生命之树”。红树林是海上奇观,是绿色长城,是地球的“绿肺”呀。让我们怀着赞美的情怀来歌颂红树林吧!
四、总结学习,结尾升华
如果说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丽的山河;如果说不看看钱塘江大潮,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美雄奇的景象;那么,我们可以说:不看看红树林,就没有真正的看过奇异壮观的海。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远观了红树林,近赏了红树林,还了解到他那在植物界中独一无二的胎生繁殖的特点。从中感受到了红树林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具有像红树林一样的精神,你能说说吗?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
板书: 绚丽多姿(远观)
世外桃源(近赏)
胎生繁殖
奉献精神
教学反思
一、课前收集资料,创设学习情境。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课前收集资料的好习惯,可以说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前,查阅资料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前,我让学生通过书籍、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收集有关红树林的图文资料,配合阅读理解《红树林》,在地图中找到海南省琼山的位置。
教学前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收集有关信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课程空间,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堂上我让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时,很多学生多介绍了课文中没有的知识,在丰富了大家的课内外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多同学谈到了红树林的生态环境的优美,它保岸护堤的作用,以及奉献的精神。有很多同学介绍了一些生态环境遭破坏的现象,流露出了为之焦虑的心情。还有的同学呼吁大家要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学生带着这些情感来学习课文,对课文会理解得更深刻。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特别提倡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创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当学生介绍资料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出示几幅红树林的图片,引领大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课的一开始就深深的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抓住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感受。
这一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奇观”,课上我先带领学生回忆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回忆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那么红树林的奇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你喜欢红树林吗?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在品读喜欢的句子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和自己的独特理解。领悟出红树林不仅是一种奇观,而且还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生命之树”、“绿色长城”、“风水树”、“保护神”、“地球的绿肺”……这样学生就会感悟得更深,朗读得更有真情实感。在文章的结尾,学生因为感受颇深,所以不由得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做了一首诗来赞美红树林,有的孩子用散文的形式来讴歌红树林,还有的孩子提议做一名环保小专家。课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红树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教材简析:
来自北国的同学们或许对海底森林――红树林很感兴趣,那里是另一番绚丽多姿的景象,海风吹来,绿浪翻滚,真是美妙的人间仙境。课文就带领学生畅游这神话般的大花园,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 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 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 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奉献
课后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