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二泉映月 说课稿(精选13篇)

二泉映月 说课稿(精选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二泉映月 说课稿(精选13篇)

二泉映月 说课稿 篇1

  我要说的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二泉映月》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一定的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从而体验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此本课我主要采用自学求索、以学定教,情境教学、激发想象,

  1、自学求索、以学定教

  课堂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中心,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参与讨论、交流、归纳、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学生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说”和“思”,课堂伊始,我让学生针对题目再次质疑,你还想知道关于二泉映月的什么?确定本课时教学内容。

  2、情境教学、激发想象

  “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学中,我运用了许多“假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走进人物的内心,通过朗读、闭眼想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走近阿炳,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的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先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写画面、悟感受”的学法,读写迁移,读是吸收,写是表达。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我在本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回忆美丽二泉;2、体验坎坷人生;3、倾吐满腔情怀;4、勇敢面对苦难。

  1、回忆美丽二泉

  上课开始,我就用音乐渲染氛围,激情导入,让我们跟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进入我们的课堂,进入美丽的二泉世界吧!

  学生齐读课题后,我适时地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带领大家再次神游美丽的二泉,学生读句子、读词,在凄苦的背景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将学生的深思凝聚起来,带入一个优美的意境中。

  接着引入主题:你还想知道关于二泉映月的什么?学生质疑:这首二胡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阿炳想通过这首曲子传达什么样的情感?

  2、体验坎坷人生

  (1)随着问题的提出,让他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3-6自然段,学生很快便找到了第4自然段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经过,此时回顾课文第2自然段师父说:“等你长大后会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与这一段中“阿炳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相对比,引发学生的疑问:难道这样的声音叫奇妙的声音?为什么阿炳听到的是叹息、哭泣、倾诉与呐喊?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抓住第3自然段“双目失明”“卖艺度日”两个高度概括阿炳一生命运的词语,让学实际想象补白联系生活走进阿炳。

  第一步:感悟“双目失明”

  读这个词只要几秒钟,可是“双目失明”对一个人的打击是怎样的呢?阿炳看到了吗?他看得到吗?阿炳再也看不见了,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是呀,在他眼前的除了黑暗还是黑暗,此时让学生品读重点句子“渐渐地……渐渐地……”

  第二步:为了感受阿炳充满苦难的现实生活,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在感悟“卖艺度日”这个词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看过的卖艺情景是怎样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也许……也许……也许

  把你看到最真切的一幅画面写来(阿炳的年代毕竟离孩子们的生活太遥远了,但他们用自己一颗善良而富有同情的心,凭借想象的翅膀走进阿炳)

  孩子们一个个文思泉涌,这个说、那个说。

  在写话过程中,加深了对坎坷的体验,再读这句话,孩子们读得时而深沉,时而伤心,时而激愤,时而倔强。

  (三)倾吐满腔情怀

  在二十年代,在那个社会,有人听懂他深沉的吧息吗,有人关心他伤心的哭泣吗?有人在意他激愤的倾诉吗,有人理解他倔强的呐喊吗?没有、没有、没有,听着、听着阿炳将自己满腔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看,他用擅抖的手拿起了二胡,听,如泣如诉的琴声,从琴弦上流泄出来。伴随着《二泉映月》婉转回荡的琴声,孩子们秉息聆听。

  阿炳用心演奏音乐,孩子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在谈感受时都很到位。

  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到直接描写琴声变化的句子,自己细细读一读、慢慢读一读,说一说你从琴声中仿佛听到了什么?从阿炳的心声中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组织全班讨论,听三次不同的琴声,想象当时的情景。

  学生有了情感的积淀,对描写阿炳创作《二泉映月》及《二泉映月》旋律的语句理解、体会得比较到位,此时趁热打铁,强化感情朗读训练收到了很好效果,教师的适机范读,更是博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

  4、勇敢面对苦难

  我通过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听《二泉映月》后,热泪盈眶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的态度,引导学生领会阿炳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抗争精神,极巧妙地突出了中心。

  此后,再次感受《二泉映月》那动人心弦的乐曲,师生共同沉浸在乐曲的意境、人和的思索之中。

  坎坷给人们带来了悲痛、哀伤哭泣,但对一个敢于和命运抗争的强者,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的生活也不会一帆风顺,也会遇到一些沟沟坎坎。让我们勇敢面对吧!

  五、教学反思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读此文,我便被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空灵意境所吸引,更被蕴藏于文字但又淋漓尽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当我聆听完那举世闻名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后,内心更是震撼!这是一篇适合朗读,而且需要通过朗读来感悟的课文。我该怎样来指导学生朗读呢?

  1、主动探究、以学定教

  本课的教学以“你还想知道关于二泉映月的什么?”为切入点诱导学生做出探究反应,学生通过探究思考达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目的。

  2、以读为本、读写结合

  这是一篇感情较为丰富的文章,完全可以让学生从读书去领会文章的内容。从读中去把握文章的内涵,从写中去锻炼自己的实践。

  3、情境结合、激发想象

  《二泉映月》是一首内涵非常丰富的二胡曲,但阿炳那苦难的生活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为此我运用了优美动人的语言让学生在假设的情境走进阿炳,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

  4、乐随文起、文伴乐悟

  让学生从乐声中体会文本内涵,感受阿炳诉说的情怀,从文本品读中更深地玩味乐声,领悟阿炳用乐声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

二泉映月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二泉映月》。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是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单元,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阿炳创作这首名曲的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整篇文章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体验。音乐本是天籁之声,只有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人才能听懂;文字本是有温度的,只有热爱生活,善于品词析句的人才能感受得到本文的重点应落在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方面,进而了解阿炳生活坎坷,学习阿炳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抗争的精神,领会曲子的意境同时,使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困难、挫折。我计划用两课时来讲这篇课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学会课文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阿炳的不幸遭遇、《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说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我设下两个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②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与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说教学重、难点

  ①在第五自然段中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理解文字内涵,熟读成诵。

  ②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及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二、教学方法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历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来进行本课时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材料中的情感内涵读懂、悟透,以此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会,从而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通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过程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一)导入新课程,创设情境。(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三)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泉声,勾起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又将对谁说?他是个民间艺人,此时他要借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

  (这里我运用一个过渡性的小结,既回忆了前节课的内容,又创设了情境,引出下部分的学习)

  (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1、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结合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情景?

  (我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自读自练,指名读,再进行评价。有目的地朗读,把学生带入文本)。

  2、随后,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琴声的旋律变化和其中包含的丰富内涵。这段文字描写很有特色,请大家反复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点。

  (提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自悟,其间巡视,个别交流、点拨。这部分的设计可让学生在教师先点明的基础上,放手自主阅读,自主学习。

  3、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学生自学。

  4、谁能说说你的体会、感受?

  (指名学生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拨,根据回答小结特点:①三次写到旋律变化,又三次写到旋律表达的内涵;②语句表达整齐。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句中的部分词语,如:赞叹、怀念、思索;表达、抒发;爱、爱、爱、爱)

  5、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分别划出描写旋律变化和旋律内涵的句子。

  6、指名读,完整体会这段文字。

  7、引导质疑

  ①师: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声旋律和表达的感情,课文写得清楚、明白,但你是否感觉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还不够深呢?

  (引导质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懂得怎样在阅读中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实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②师:哪些词语写出了琴声旋律的变化及优美呢?乐曲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再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

  (引导学生亲历阅读,走进文本深处,感受语言色彩,体会文本情感,在研读过程中,感悟内涵,回味无穷)

  ③播放配音朗读,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岩”、“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等词语的意境。

  8、开展朗读比赛

  ①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读欣赏,我们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选手,看哪一组夺冠,其它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老师建议,为赛出好成绩,大家各自先朗读一遍,作好充分准备。

  (以竞赛为切点,掀起朗读高潮,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以“趣”教学,更能使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享受。)

  ②四位选手依次朗读,给予评价,评出冠军,对其他三位予鼓励,最后请冠军谈获胜经验。

  (这个环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亲身参与阅读体验,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加高涨)

  9、师:同学们,刚刚精彩的阅读竞赛已暂时落幕,现在有更大的挑战,你们敢不敢接受?请把第五自然段练习朗读,试着背诵下来。

  (这部分的设计,我让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继续保存,迎接更高一层的挑战)

  (三)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1、师:同学们,第一课时的时候,老师让大家用“听了《二泉映月》,我想说——”的句式谈了第一次听《二泉映月》这首曲的感受,现在,通过学习课文,再来听这首《二泉映月》,你一定会说出更多的感想,阿炳把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对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读懂了乐曲,融进了阿炳的内心,再来练习写话,就会有感而发,水到渠成)

  2、指名学生上台交流体会

  (让学生在读后感悟、深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动脑筋,对对子,既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又领悟到文章的意蕴美,琴声的意境美)

  四、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琴声                 倾吐…… 情怀……

  委婉连绵              赞叹……怀念……思索……

  升腾跌宕              表达了……抒发了……

  舒缓而又起伏          他爱……他爱……

  恬静而又激荡          他爱……他爱……

二泉映月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册第9课《二泉映月》第二课时,课文既浓缩了阿炳苦难的一生,也形象地阐释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文情皆美,适宜朗读感悟。在教学中,我结合信息技术,以情感为纽带,从阅读二泉映月的景色入手,在如银的月光中走过阿炳十多年的坎坷经历,走进阿炳的内心,走向《二泉映月》。为此我预设了如下三维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体会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与《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因为学生对阿炳其人其事了解甚少,课文呈现的又只是文字符号,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学科、教材及学生特点,我借助电子白板的交互、大容量的优势,创设情境,实现视、听等多感官的联合,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结合活动单导学模式,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这是本课的教学流程

  为了让学生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我将电子白板与语文教学作了如下有机整合:

  整合一、音乐先声夺人,形成阅读期待

  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非常单一,教学内容也仅是一些枯燥的文字和板书、插图,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而在本课上课伊始,我便“先声夺人”――利用媒体呈现《二泉映月》的音乐和画面,创设一个基于课文的情境,让学生尽快地走进课文,形成一种阅读期待。

  整合二、媒体展示音像,理解乐曲内涵

  语言文字是单一的,可是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二泉映月》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相当丰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我将图文影音俱全的资源与文本、想象等进行有效整合,在活动二的学习中插入《二泉映月》影片片段以及“夏天卖艺”、“冬天卖艺”、“生病卖艺”的相关图片,利用电子白板的播放、拖动等功能,带领学生试着走进七十年前阿炳“卖艺度日”的艰难岁月。提高了视觉效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地体现了互动课堂的特点。

  整合三、配乐深情朗读,走进阿炳内心

  没有信息技术加入的阅读教学是空洞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太令人满意的。而信息技术的参予可以为朗读平添色彩,让朗读更具艺术美感。为了深刻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与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真正地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我利用电子白板的圈画功能,引导学生圈画有关乐曲旋律变化的词句,接着反复朗读,反复涵咏,揣摩意蕴,配乐朗读,深入感悟语言的文字美和乐曲的意境美。

  在开发教学资源时,我精心筛选了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针对性强的信息,与文本资源整合制作了白板,激活了形象思维,丰富了语言积累,拓展了交流空间。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得以延伸,真正实现了课内外的链接,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涉及内容的宽泛性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这对比较突出的矛盾。

  这样,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图片、声音和视频等信息有机整合,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极具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

二泉映月 说课稿 篇4

  教材解读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泉映月》是一部传世之作。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作者以自己辛酸痛苦的人生体验,经过长期的积淀创作出这首动人心弦的乐曲。乐曲向人们倾诉了对他坎坷的一生,既有对人生的无奈,又有对痛苦生活无尽的愤怒与抗争,其中缠绵不尽的愁思、慨叹,动人心弦。

  音乐本是天籁之声,只有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人才能听懂;文字本是有温度的,只有热爱生活,善于品词析句的人才能感受得到。本文的重点应落在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方面,进而了解阿炳生活坎坷,学习阿炳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抗争的精神,领会曲子的意境。同时,使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困难、挫折。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搜集有关《二泉映月》及主人公阿炳的有关资料。

  学情分析

  乐曲柔中带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这是一位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学生不易产生共鸣。阿炳生活的年代距学生较远,学生对其坎坷经历及情感的理解是难点。对乐曲内涵的理解是重点。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物是人非,经历就是财富。苦难也许是人生为我们打开的另一扇窗,苦难也许就是一笔财富。可通过三点解决:1品读文字,在研读文字的过程中,领悟阿炳借“乐声”倾吐自己的“心声”。2听曲子,在鉴赏中体味韵律美,与语文的审美功能相结合。3读中悟,悟中读,在批注中静思,在与同学交流中引发思维碰撞。

  媒体运用: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一、介绍课题及作者、欣赏名曲《二泉映月》。

  让学生谈谈从这悠扬的琴声,你听到了什么?(板书:苦难、凄凉、抗争、怀念)。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阿炳为什么能创造出如此高超的乐曲?)

  2、认识词语,整体感知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二、四、三自然段。

  1、拿出笔来,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听”的句子。

  2、课件出示第二节,指名读。问:小啊炳听到了奇妙的声音了吗?引入第四段教学。

  3、教学第四段。激情:为什么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

  4、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来帮助学生理解。设计:“闭眼感受”环节。引入第五段教学。

  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问:他为什么要把这些通过琴声来倾吐给月夜呢?让学生感受啊炳的孤苦伶仃。

  2、指导朗读。读出起初的委婉连绵,高潮部分的升腾跌宕。

  3、学生练习朗读。

  五、总结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感受《二泉映月》在中国乃至国际上的地位。

  2、幻灯片打出: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进一步感受阿炳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这种不屈的精神!

  3、在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生活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同学们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吧!下课。

  附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听:苦难 凄凉 抗争 怀念

  听: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

二泉映月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闲暇之余,大家一定非常喜欢听音乐,下面先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一段曲子(播放课件),想必大家的心情都为这首曲子的悠扬、婉转、悲伤所触动,这首曲子就是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来自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二泉映月》。

  纵观整篇课文,它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五年级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把握的能力,能通过品读关键句段理解文章内容,并能表达独特的'阅读感悟。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统一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以及文本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五自然段;

  2、我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内涵丰富的句子。其中重点难点是引领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出示图片。播放音乐,教师语言渲染,为学习创设“美、真”的情境。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了解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的话:“这首曲子要跪下来听!”设疑,为什么要跪下来听?按照“读---议---读---写”的层次,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再回到文本。

  学法:读中感悟,采用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并加入“听、思、议、写”多种语言实践的训练。

  我计划用三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以下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环节:

  一、炫我五分钟,分秒必精彩

  由学生主持本环节,主要内容有: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听写词语环节、点评。

  设计意图: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激情导入,荡涤心灵

  再次播放《二泉映月》,让学生在第一课时的认知基础上谈感受并引入1978年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演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之后,他竟激动地热泪盈眶说:“这首曲子要跪下来听!”

  教师质疑:小泽征尔为什么说“这首曲子要跪下来听!”

  设计意图: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抓住“点”的教学,所谓“点”是全部教学内容的着眼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围绕它来进行。

  三、精读感悟,感同身受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1、通过读课文,我能思考:阿炳经历了哪些生活上的苦难?哪些地方又体现了阿炳对音乐的喜爱。圈画出相关词句。

  2、我通过朗读第五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词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表现情怀的句子。

  (1)琴声初起时:

  表达的情怀:

  (2)进入高潮时的琴声:

  表达的情怀:

  (3)尾声的乐曲:

  完成后组内进行交流,其中第2题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来真正体会琴声的内涵。这一部分环节本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生从读懂到读好。接着更深一层的读,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于这些原因的理解也就深入内心感悟至深了。接着就是带着感悟来读好,读中感悟,悟后再读,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学生读懂了乐曲,融入了阿炳的内心。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两个小组集中展示,教师适当地点拨,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的内涵。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在《忆民间艺术家-----华彦钧》一诗中曾这样写到:

  朝霞相伴夕阳斜,胡琴盲杖乞天涯。

  一曲二泉映明月,谁人不晓艺术家。

  我想对这名伟大的艺术家说: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读写相结合,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五、当堂检测,用心诵读

  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于永正老师说过: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最后我在谈谈本课的教学反思,对于《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我又喜欢又担心,担心自己不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文本,在备课时,曾几度沉浸在阿炳苦难的心路历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在课前我便让学生搜集了有关阿炳以《二泉映月》的大量资料,并在课上进行了小组展示,尽管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但效果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环节上,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逐层深入地体会语言文字,在反复品读中感悟,如在小组展示琴声变化的语句时,我采用朗读,心曲琴曲水乳交融的方法,在字里行间中细细地品味其内涵。反思这堂课,我感觉有以下几点不足:1、朗读指导的不到位2、有些地方没有点拨到点上。如“委婉缠绵”“升腾跌宕”这两个词语,应该让学生想象其乐曲的内涵,相信学生对阿炳的坎坷人生会有更深远的理解和认识。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粗浅认识,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多加指点!谢谢!

二泉映月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本单元的主题是“有志者,事竞成”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去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敢于同逆境、命运抗争的精神。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所以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4、5节。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二、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本课主人公阿炳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的孩子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读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

  承接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学伊始我让学生用笔勾画出文章中描写二泉映月的好词佳句,,既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又倡导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紧接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用图片展示了月夜美景创设了文章中词语所体现的优美意境。我依次展示了“树木葱茏、藤萝摇曳、月光如银、静影沉璧、月光似水、水波映月、月光照水”等词语的图片。这些图片的展示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也揭示出美景的熏陶是乐曲创作的前期基础。

  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突破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音乐欣赏,创设情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我在开课伊始,就让学生倾听乐曲,旨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强烈愿望。听曲后我让学生谈谈听这首曲子的感觉,并引出《二泉映月》曲名及其创作者——阿炳。

  第二部分:走进阿炳,了解坎坷,感悟创作的艰辛历程。这一部分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难点。我通过课件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真正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叙述引读课文内相关的段落三小节,从而感受阿炳的“人穷志不穷”,不向命运屈服的骨气。紧接着读文直奔重点段四、五自然段紧紧围绕“渐渐的,渐渐地,他似乎听到沉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句话,让学生反复朗读,逐渐深入阿炳的内心深处。从而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冲动来源于他十多年的坎坷经历与身心的巨大折磨,进而体会到他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第三部分:品读琴声,体会内涵。用为什么这首乐曲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为什么它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两个问题,把学生引入学习第5自然段,让学生品读琴声,体会内涵。这部分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难点,我先让学生潜心、专心地听一遍乐曲。先听,再说,最后接触文本。符合人们整个认知过程,强化思考,水到渠成。我本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让学生从每一种琴声所寄托阿炳怎样的思想感情分三个步骤来读,使他们读懂读好。接着更深一层让学生带着感悟来读好,读中感悟,悟后再读,在一次次的朗读中,一次次的提高中,学生读懂了乐曲,融入了阿炳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了文章的中心,使人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突现出来。

  第四部分:了解乐曲《二泉映月》的不凡成就。通过知识拓展补充人们对《二月映泉》乐曲的评价,尤其是对日本有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 “这首乐曲太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中的“跪”字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进而升华文章的主题。课文总结朗读,音乐声再次响起,曲到酣至,学生不仅强化了语言文字的积累,而且也记住《二泉映月》这首表达心声的名曲,记住一个平凡的名字——阿炳。

  四、板书设计   9、二泉映月

  听: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

  感悟:人生如泉声

  倾吐:化心声为琴声

  琴声    ———    情怀

  委婉连绵       赞叹 怀念 思考

  步步高昂进入高潮      抗争向往

  舒缓起伏 恬静激荡    爱…爱…爱…爱                    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伟大精神

二泉映月 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当中的第9课《二泉映月》。

  一、教材分析

  《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对于《二泉映月》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但本课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引领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本堂课的教学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利用多媒体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让学生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教师相机介绍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第二部分:了解坎坷、感悟情怀。

  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近阿炳,了解阿炳,为后面感悟琴声内涵定下感情基调。由于年代比较遥远,学生了解也不甚多,因此我采用了“一唱三叹”的朗读方法,大量的补充资料。一、展现二泉美景图片,加上老师的介绍,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阿炳心中美丽的二泉。二、启发学生想象阿炳孤苦无依、卖艺度日的画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阿炳的坎坷经历。三、通过老师的描述来感受阿炳的“人穷志不穷”,不向命运屈服的骨气。紧紧围绕“渐渐的、渐渐的…”这句话,一唱三叹,在感知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呐喊的情况下,让学生逐渐深入阿炳的内心深处。十多年的坎坷经历、身心的巨大的折磨,让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在朗读中感悟、渗透!浓重的为学生定下感情基调,为下文服务。

  第三部分: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在前面扎实的铺垫上,学生来真正体会琴声的内涵。这一部分教学本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让学生从读懂到读好。首先是读懂,让学生潜心、用心的听一边乐曲。先听,再说,最后接触文本。符合人的整个人知过程,强化思考,水到渠成。接着更深一层的读,问:乐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于这些原因的理解也就深入内心感悟至深了。接着就是带着感悟来读好,读中感悟,悟后再读,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学生读懂了乐曲,融入了阿炳的内心。

  四、说话练习、拓展延伸

  1、现在你就是那个中秋之夜搀扶阿炳来到二泉的少年,请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一句话说出来。

  2、同桌练习说。

  3、指名说,评议。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请同学们再次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升华感受乐曲传达的丰富内涵。    

  2、课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月夜景色,像阿炳一样全身心地体验感受,捕捉美好的景物,用本课所学的描写月夜的词语写一段话: (也可书写本课生字,作业体现自主性)

  附板书设计:

  月光似水  静影沉壁

  二泉映月

  委婉边绵  升腾跌宕

  以上是我上课之前的一点思考,如有的不当,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多加指点!谢谢!

二泉映月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上的《二泉映月》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当中的第9课。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这篇文章总的教学要求是: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7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来历及曲作者阿炳坎坷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体会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教学的时间分配是三课时,那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下面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首先是揭示课题,直接导入新课。在新课部分,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欣赏二泉美景、感叹阿炳人生、品析《二泉映月》、倾诉一片情怀。在欣赏二泉美景的时候,主要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边听边找,找出课文中描写二泉美景的句子或是词语。同时提炼出“茫茫月夜、如银月光……”等八个词语,进行交流,指导朗读,感受二泉映月的美景。接着通过教师深沉的叙说:这美丽的二泉映月阿炳看的见吗?感叹阿炳一段坎坷的人生,这部分主要是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近阿炳,了解阿炳,为后面感悟琴声内涵定下感情基调。正是因为阿炳坎坷的人生,不寻常的经历,以及阿炳没有被生活的苦难压倒,敢于同命运的抗争,当阿炳再次来到二泉池畔的时候,他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等丰富的声音,从而创作了内涵丰富的《二泉映月》。接着播放曲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曲子的丰富内涵,品析《二泉映月》。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上,学生在这个部分才能真正体会琴声的内涵。这一部分在教学本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让学生从读懂到读好。首先是读懂,让学生潜心、用心的听一遍乐曲。先听,再说,最后接触文本。符合人的感知过程,水到渠成。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学生读懂了乐曲,融入了阿炳的内心。在倾诉一片情怀这个环节,再次播放乐曲,边听边问:同学们,回响在二泉池畔的,仅仅是这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的琴声吗?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谁在琴声向你倾诉?让学生感受阿炳与命运抗争、向往光明、热爱生活的一片情怀。最后是总结部分:这就是阿炳的二泉映月,这就是民族音乐的瑰宝――二泉映月;这就是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的不朽之作――二泉映月。这就是我的教学流程。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是想从情字出发,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以上是我上这课的教学思路和设计时的一些想法,今天上完之后,感觉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诚恳的希望教研室的专家、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多加指点!谢谢!

二泉映月 说课稿 篇9

  我要说的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二泉映月》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一定的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从而体验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此本课我主要采用自学求索、以学定教,情境教学、激发想象,

  1、自学求索、以学定教

  课堂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中心,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参与讨论、交流、归纳、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学生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说”和“思”,课堂伊始,我让学生针对题目再次质疑,你还想知道关于二泉映月的什么?确定本课时教学内容。

  2、情境教学、激发想象

  “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学中,我运用了许多“假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走进人物的内心,通过朗读、闭眼想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走近阿炳,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的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先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写画面、悟感受”的学法,读写迁移,读是吸收,写是表达。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我在本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回忆美丽二泉;2、体验坎坷人生;3、倾吐满腔情怀;4、勇敢面对苦难。

  1、回忆美丽二泉

  上课开始,我就用音乐渲染氛围,激情导入,让我们跟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进入我们的课堂,进入美丽的二泉世界吧!

  学生齐读课题后,我适时地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带领大家再次神游美丽的二泉,学生读句子、读词,在凄苦的背景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将学生的深思凝聚起来,带入一个优美的意境中。

  接着引入主题:你还想知道关于二泉映月的什么?学生质疑:这首二胡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阿炳想通过这首曲子传达什么样的情感?

  2、体验坎坷人生

  (1)随着问题的提出,让他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3-6自然段,学生很快便找到了第4自然段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经过,此时回顾课文第2自然段师父说:“等你长大后会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与这一段中“阿炳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相对比,引发学生的疑问:难道这样的声音叫奇妙的声音?为什么阿炳听到的是叹息、哭泣、倾诉与呐喊?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抓住第3自然段“双目失明”“卖艺度日”两个高度概括阿炳一生命运的词语,让学实际想象补白联系生活走进阿炳。

  第一步:感悟“双目失明”

  读这个词只要几秒钟,可是“双目失明”对一个人的打击是怎样的呢?阿炳看到了吗?他看得到吗?阿炳再也看不见了,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是呀,在他眼前的除了黑暗还是黑暗,此时让学生品读重点句子“渐渐地……渐渐地……”

  第二步:为了感受阿炳充满苦难的现实生活,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在感悟“卖艺度日”这个词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看过的卖艺情景是怎样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也许……也许……也许

  把你看到最真切的一幅画面写来(阿炳的年代毕竟离孩子们的生活太遥远了,但他们用自己一颗善良而富有同情的心,凭借想象的翅膀走进阿炳)

  孩子们一个个文思泉涌,这个说、那个说。

  在写话过程中,加深了对坎坷的体验,再读这句话,孩子们读得时而深沉,时而伤心,时而激愤,时而倔强。

  (三)倾吐满腔情怀

  在二十年代,在那个社会,有人听懂他深沉的吧息吗,有人关心他伤心的哭泣吗?有人在意他激愤的倾诉吗,有人理解他倔强的呐喊吗?没有、没有、没有,听着、听着阿炳将自己满腔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看,他用擅抖的手拿起了二胡,听,如泣如诉的琴声,从琴弦上流泄出来。伴随着《二泉映月》婉转回荡的琴声,孩子们秉息聆听。

  阿炳用心演奏音乐,孩子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在谈感受时都很到位。

  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到直接描写琴声变化的句子,自己细细读一读、慢慢读一读,说一说你从琴声中仿佛听到了什么?从阿炳的心声中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组织全班讨论,听三次不同的琴声,想象当时的情景。

  学生有了情感的积淀,对描写阿炳创作《二泉映月》及《二泉映月》旋律的语句理解、体会得比较到位,此时趁热打铁,强化感情朗读训练收到了很好效果,教师的适机范读,更是博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

  4、勇敢面对苦难

  我通过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听《二泉映月》后,热泪盈眶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的态度,引导学生领会阿炳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抗争精神,极巧妙地突出了中心。

  此后,再次感受《二泉映月》那动人心弦的乐曲,师生共同沉浸在乐曲的意境、人和的思索之中。

  坎坷给人们带来了悲痛、哀伤哭泣,但对一个敢于和命运抗争的强者,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的生活也不会一帆风顺,也会遇到一些沟沟坎坎。让我们勇敢面对吧!

  五、教学反思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读此文,我便被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空灵意境所吸引,更被蕴藏于文字但又淋漓尽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当我聆听完那举世闻名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后,内心更是震撼!这是一篇适合朗读,而且需要通过朗读来感悟的课文。我该怎样来指导学生朗读呢?

  1、主动探究、以学定教

  本课的教学以“你还想知道关于二泉映月的什么?”为切入点诱导学生做出探究反应,学生通过探究思考达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目的。

  2、以读为本、读写结合

  这是一篇感情较为丰富的文章,完全可以让学生从读书去领会文章的内容。从读中去把握文章的内涵,从写中去锻炼自己的实践。

  3、情境结合、激发想象

  《二泉映月》是一首内涵非常丰富的二胡曲,但阿炳那苦难的生活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为此我运用了优美动人的语言让学生在假设的情境走进阿炳,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

  4、乐随文起、文伴乐悟

  让学生从乐声中体会文本内涵,感受阿炳诉说的情怀,从文本品读中更深地玩味乐声,领悟阿炳用乐声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

二泉映月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全一册第五单元第三十二课中的鉴赏课《二泉映月》。《二泉映月》除了引子和尾声外,共分了六个段落,即主题和它的五次变奏。第一段(3~22小节)这一段有两个主题部分,其中3~10小节为主题的第一部分(a),11~22小节为主题的第二部分(b)。第一主题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区进行,低沉压抑,音域不宽,曲调线以平稳的级进为主,稍有起伏,表现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郁闷之情;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对比鲜明,利用不断向上的旋律冲击和多变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控诉,也体现了他不甘屈服的个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民间音乐,增进对民间音乐的热爱。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说教学目标

  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提升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聆听、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3.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加深体验音乐的内涵。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欣赏《二泉映月》,感受乐曲的意境,难点是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分段欣赏――巩固提高――课堂小结。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上课伊始,我会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光明行》的音频,提问学生从音频当中听出了怎样的内容,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进行回答,教师总结乐曲《光明行》是我国音乐家刘天华的二胡作品,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希冀与渴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华彦钧创作的一首二胡作品,听听两位大师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又分别想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入新课《二泉映月》。

  这样设计,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转移学生注意力至课堂中,同时初步了解所学作品的体裁,能够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是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先提问学生对民族音乐家华彦钧有多少了解。学生了解的并不是很深,我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简单的介绍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的生平,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之后,请学生初次聆听乐曲《二泉映月》,再次提问,乐曲的情绪有怎样的特点?我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共同总结出乐曲的情绪是忧伤的、哀愁的。

  通过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音乐的基本信息,发挥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第三环节是分段欣赏环节

  分段欣赏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这一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对乐曲《二泉映月》进行分段聆听和鉴赏。当听到引子的时候,提问学生乐曲的情绪有什么样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加以补充:引子部分以四拍组成的短小音调作为开端,以一个下行音阶式短句,发出了一声饱含辛酸的叹息。二胡以轻微的声音,低沉含蓄内在的音色,把听众引入到音乐所描写的意境中。

  聆听到第一乐段的时候,再次提问学生对乐曲的感受,这个时候,学生对这首乐曲的风格有了基本的掌握,通过对比分析能够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我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补充:第一乐段有两个主题部分,其中3~10小节为主题的第一部分,11~22小节为主题的第二部分(b)。第一主题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区进行,低沉压抑,音域不宽,曲调线以平稳的级进为主,稍有起伏,表现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郁闷之情;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对比鲜明,利用不断向上的旋律冲击和多变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控诉,也体现了他不甘屈服的个性。

  接着我会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乐曲的三、四、五乐段以及尾声,请学生自行鉴赏,我会进行适当的补充,并通过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总结出乐曲的情绪变化幅度较大,结束在轻奏的不完全终止上,好像在表达无限的惆怅与感叹,声音更加柔和,节奏更加舒缓而趋于平静,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层层深入地掌握新知,同时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了解乐曲本身及其深刻内涵。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高环节

  这一环节我会简单介绍二胡,并播放背景音乐《二泉映月》,请同学们根据已学知识,为乐曲进行绘画、诗歌的创作。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来,通过与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七、说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说课稿 篇11

  一、教材简析

  1、说教材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是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阿炳创作这首名曲的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整篇文章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体验。

  我计划用两课时来讲这篇课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学会课文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阿炳的不幸遭遇、《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2、说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我设下两个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②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与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说教学重、难点

  ①在第五自然段中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理解文字内涵,熟读成诵。

  ②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及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二、教学方法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历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来进行本课时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材料中的情感内涵读懂、悟透,以此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会,从而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通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准备

  1、二胡曲《二泉映月》。

  2、课文朗读录音。

  3、第五自然段内容投影。

  四、教学过程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一)导入新课程,创设情境。(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三)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泉声,勾起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又将对谁说?他是个民间艺人,此时他要借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

  (这里我运用一个过渡性的小结,既回忆了前节课的内容,又创设了情境,引出下部分的学习)

  (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1、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结合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情景?

  (我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自读自练,指名读,再进行评价。有目的地朗读,把学生带入文本)。

  2、随后,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琴声的旋律变化和其中包含的丰富内涵。这段文字描写很有特色,请大家反复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点。

  (提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自悟,其间巡视,个别交流、点拨。这部分的设计可让学生在教师先点明的基础上,放手自主阅读,自主学习。

  3、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学生自学。

  4、谁能说说你的体会、感受?

  (指名学生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拨,根据回答小结特点:①三次写到旋律变化,又三次写到旋律表达的内涵;②语句表达整齐。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句中的部分词语,如:赞叹、怀念、思索;表达、抒发;爱、爱、爱、爱)

  5、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分别划出描写旋律变化和旋律内涵的句子。

  6、指名读,完整体会这段文字。

  7、引导质疑

  ①师: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声旋律和表达的感情,课文写得清楚、明白,但你是否感觉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还不够深呢?

  (引导质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懂得怎样在阅读中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实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②师:哪些词语写出了琴声旋律的变化及优美呢?乐曲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再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

  (引导学生亲历阅读,走进文本深处,感受语言色彩,体会文本情感,在研读过程中,感悟内涵,回味无穷)

  ③播放配音朗读,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岩”、“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等词语的意境。

  8、开展朗读比赛

  ①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读欣赏,我们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选手,看哪一组夺冠,其它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老师建议,为赛出好成绩,大家各自先朗读一遍,作好充分准备。

  (以竞赛为切点,掀起朗读高潮,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以“趣”教学,更能使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享受。)

  ②四位选手依次朗读,给予评价,评出冠军,对其他三位予鼓励,最后请冠军谈获胜经验。

  (这个环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亲身参与阅读体验,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加高涨)

  9、师:同学们,刚刚精彩的阅读竞赛已暂时落幕,现在有更大的挑战,你们敢不敢接受?请把第五自然段练习朗读,试着背诵下来。

  (这部分的设计,我让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继续保存,迎接更高一层的挑战)

  (三)总结内容,课外延伸

  1、师:同学们,第一课时的时候,老师让大家用“听了《二泉映月》,我想说――”的句式谈了第一次听《二泉映月》这首曲的感受,现在,通过学习课文,再来听这首《二泉映月》,你一定会说出更多的感想,阿炳把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对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读懂了乐曲,融进了阿炳的内心,再来练习写话,就会有感而发,水到渠成)

  2、指名学生上台交流体会

  (让学生在读后感悟、深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动脑筋,对对子,既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又领悟到文章的意蕴美,琴声的意境美)

  六、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说课稿 篇1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陆少伟,来自被誉为海南的西伯利亚——东方市江边中心学校。党的政策真好,现在我们山里的孩子们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能通过远程教育资源来快乐学习!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今天,我将为大家阐述自己如何引领着孩子们学习《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9课,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这篇文情皆美的文章,适宜朗读感悟。因此,教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披文入情入境。同时,学生的观点与想法也能在课堂上交流,可以激发他们对话交流的渴望,更能激起他们的成就感。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我预设了如下三维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2、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说重难点

  了解阿炳坎坷的人生,关注《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孕育”过程。

  四、说教法学法

  先是利用下载的音乐、图片等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因为学生们都来自山区,信息资源渠道狭窄、闭塞,所以学生对阿炳的生平、乐曲的内涵了解很少。而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又只是文字符号,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通过远程教育资源辅助,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阿炳那坎坷的经历之情。再通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读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感情引入。

  先投影播放惠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二泉的美景。再以这样的语境过渡:同学们,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情也自然地融入到阿炳那不幸的遭遇中去。

  (二)体验一段人生

  1、先让学生自读第4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看看这个时候的阿炳,他在做什么,他正在想什么?再通过交流、指名说一说。最后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理解阿炳的坎坷经历。

  2、品读,感悟阿炳的坎坷人生。

  ①文中有一段文字精辟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来遭遇的人生变故,请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阿炳坎坷人生的句子,读一读。

  ②紧紧围绕“渐渐的、渐渐的…”这句话,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去反复朗读,反复涵咏,揣摩意蕴,配上音乐,把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情感体验化入琅琅的书声中。让学生在感知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呐喊的情况下,逐渐深入阿炳的内心深处。十多年的坎坷经历、身心的巨大的折磨,让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在朗读中感悟、渗透!浓重的为学生定下感情基调,为下文服务。

  ③学生小练笔。教师先描述,创设情境,再启发学生想象阿炳孤苦无依、卖艺度日的画面,然后让学生把想象到的下来,最后指名学生说,使学生真正感悟到阿炳的坎坷人生。

  (三)理解一首曲子

  课件展示:二胡曲《二泉映月》,先让学生潜心、专心的听一遍乐曲。先听,再说,最后接触文本。我本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让学生从每一种琴声所寄托阿炳怎样的思想感情分三个步骤来读,使他们读懂读好。接着更深一层让学生带着感悟来读好,读中感悟,悟后再读,在一次次的朗读中,一次次的提高中,学生读懂了乐曲,融入了阿炳的内心世界。

  (四)课外延伸

  通过课件补充日本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二泉映月》后的感受。他是这样说的:“这首乐曲太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小泽征尔跪的是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这种不屈的精神!小泽征尔说要跪下来听《二泉映月》。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听《二泉映月》?播放音乐《二泉映月》,让学生听,交流,谈体会。

  板书设计:

  坎坷   (二泉映月)诞生   倾吐

二泉映月 说课稿 篇1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当中的第9课《二泉映月》。

  一、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对于《二泉映月》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但本课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引领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本堂课的教学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利用多媒体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让学生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教师相机介绍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第二部分:了解坎坷、感悟情怀。

  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近阿炳,了解阿炳,为后面感悟琴声内涵定下感情基调。由于年代比较遥远,学生了解也不甚多,因此我采用了“一唱三叹”的朗读方法,大量的补充资料。一、展现二泉美景图片,加上老师的介绍,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阿炳心中美丽的二泉。二、启发学生想象阿炳孤苦无依、卖艺度日的画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阿炳的坎坷经历。三、通过老师的描述来感受阿炳的“人穷志不穷”,不向命运屈服的骨气。紧紧围绕“渐渐的、渐渐的…”这句话,一唱三叹,在感知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呐喊的情况下,让学生逐渐深入阿炳的内心深处。十多年的坎坷经历、身心的巨大的折磨,让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在朗读中感悟、渗透!浓重的为学生定下感情基调,为下文服务。

  第三部分: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在前面扎实的铺垫上,学生来真正体会琴声的内涵。这一部分教学本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让学生从读懂到读好。首先是读懂,让学生潜心、用心的听一边乐曲。先听,再说,最后接触文本。符合人的整个人知过程,强化思考,水到渠成。接着更深一层的读,问:乐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于这些原因的理解也就深入内心感悟至深了。接着就是带着感悟来读好,读中感悟,悟后再读,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学生读懂了乐曲,融入了阿炳的内心。

  四、说话练习、拓展延伸

  1、现在你就是那个中秋之夜搀扶阿炳来到二泉的少年,请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一句话说出来。

  2、同桌练习说。

  3、指名说,评议。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请同学们再次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升华感受乐曲传达的丰富内涵。

  2、课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月夜景色,像阿炳一样全身心地体验感受,捕捉美好的景物,用本课所学的描写月夜的词语写一段话:(也可书写本课生字,作业体现自主性)

  附板书设计:

  月光似水

  静影沉壁

  二泉映月

  委婉边绵

  升腾跌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二泉映月 说课稿(精选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