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说课设计(精选15篇)
《小马过河》说课设计 篇1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说一段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清,一段话的先后顺序,按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情况是本问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学法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三、说教学流程:
1、图片导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课我用主人公小马的图片来提问,让学生马上进入角色。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小马过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里都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可以和同桌讨论。在这里安排讨论是因为问题较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在讨论结束后,我安排他们自由读课文,朗读时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几次来到河边?小马过去了吗?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知道故事情节。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了解了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几次来到河边。接着我按课文顺序分段进行教学。第一自然段主要训练用用“什么地方”“住着”“谁”说一句话。第二自然段主要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来朗读小马的话。三至五自然段对话较多,我注意指导学生以不同的语气去读不同“人物”的话。这个故事中主要 “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根据事物出现的先后,用课件展示事物,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第七段主要是小马与老马之间的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觉,。第八段主要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在细读课文时,我主要用不同朗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等。
4、课堂小结,突出主题。
四、说板书:
由于没有图片,所以我用最简单字体来表现文中各“人物”大小的不同。这样既直接又简单,学生一看便非常明了。
《小马过河》说课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懂得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比较对象的改变而改变的.,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3、积极思考,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场地准备:幼儿坐成半圆形
经验准备:幼儿学会律动《马儿跑》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玩具小马,录音机磁带“√”“?”标志牌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起兴趣
1、幼儿随音乐《马儿跑》学马儿跑进入活动场地
2、出示玩具小马
教师:刚才我们学什么动物跑到这里来的?我这儿也有一匹小马,今天要讲一个关于小马的故事。
(设计意图:幼儿模仿马的动作进入场地坐下。教师特意安排的,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开门见山直接引出故事的主人公)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运用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分段、分情节)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至“小马连忙收住脚本,不知道怎样做才好”体验小马当时矛盾的心情。
提问:①故事中有谁?
②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③牛伯伯是怎么对小马说的?
④小松鼠又是怎么对说的?
⑤小马会怎么想呢?它会怎么做呢?
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继续边操作课件边讲故事至“没┉没想过”
提问:河水到底是深是浅?
引导幼儿讨论。
(意图: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设置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目标:得到落实,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3、教师继续讲故事至“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引导幼儿体会深浅的相对性。
提问:①为什么说牛和松鼠说的都对?
②小马后来怎么做的?它发现河水到怎样?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幼儿理解、感受语言活动的乐趣。
三、再赏故事 拓展经验
放故事录音,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整地播放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涵。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3、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你生活中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幼儿讨论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迁移至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突破了重点,回应了难点。)
四、游戏活动 享受快乐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教师出示小动物头饰,让幼儿自由选择一种头饰,出示标志牌“√”“?”。屏幕上出示一条小河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能过河的小动物站到“√”标志牌下,不能过河的小动物站到“?”标志牌下。
2、幼儿游戏1次,互相交换头饰,游戏2次。
3、学动物走(戴头饰的动物)离开活动室,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充分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并使教学难点得到了突破,同时动静交替,促进幼儿身心发
教学反思
1、营造故事意境 激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简单的给幼儿讲述小马接受任务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只好回家问妈妈的故事。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小马过河” 这个故事展开教学,从小马练本领、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小马想方法过河、到欢庆过河都是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幼儿、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2、挖掘生命内涵 放飞学生心灵
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就看你教师有没有给他机会。给幼儿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砝码。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时,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给幼儿更多的创造空间。我想,幼儿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幼儿一定会非常喜欢,因为这是他们的自己的方法,这是他们合作的成果,这是他们创造的结晶。
3、巧设学习障碍 练就生活本领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幼儿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幼儿感到乏味。本课根据幼儿特点,巧妙设置了学习的障碍,使幼儿在新需要与旧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从而更好地学习。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这样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练就生活的本领。
《小马过河》说课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汉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语气。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汉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语气。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白龙马》(出示课件),歌曲歌唱的是谁?白龙马。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马有关。今天有一匹小马要过河,你看,把他难住了……
3、(齐读课题):小马过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把课文中的事情理出一个思路来,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棚、驮、磨、坊、挡、伯、浅、刻、突、哩、唉、试、蹄、既。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棚、浅、坊、伯、挡、哩。
(1)比较认识“伯”和“挡”: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配合猜谜语和图片认知进行)
(2)“哩”字注意读音。“li”读轻声,不读一声。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左右占格,把字写好看。
(3)“棚”和“浅”“坊”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配合猜谜语和图片认知进行)
5、猜谜语。
不深――浅
一方土――坊
和木头做朋友――棚
6、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牛伯伯说水很浅很浅,松鼠说水很深很深,小马被弄糊涂了……一起来认真学习《小马过河》。
1、马棚(pén )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tuó)到磨(mò)坊(fán )去吧。”
(老马说的话要商量着读,小马说的话要欢快地读。)
2、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dǎn )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
(这一段很长,我们要认真地读,不要丢字落字,要读通顺哦!)
3、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dā)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bó)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 (tān )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qiǎn),刚没小腿,能 过去。”
(这是一匹很有礼貌的小马。)
4、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kè)跑到河边,准备 过去。突(tū)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li)!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松鼠的语调要紧张、着急;小马要读出惊讶。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5、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ài)!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比一比谁读得流利!)
6、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shì)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小马是难为情的,妈妈的话语重心长,要慢。)
7、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tí),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 到了对岸。原来河水既(jì)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注意小马和松鼠的不同语气!)
五、课堂展示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1)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2)这条河,我能 过去吗?
(3)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4)怎么?你不要命啦!
(5)如果妈妈在身边,那多好啊!
2、戴上可爱的头饰试着分角色读一读这个故事。
3、试着用给出的词语讲这个故事。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流利。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愿、意、麦、该、伯、刻、突、掉。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愿、该、突、掉”的注意要点。(预设:“愿”半包围结构,“丿”长一些;“该”注意左窄右宽;“突”“穴”捺改成点,下面不是“大”;“掉”想一想其它“扌”的字。)
4、学生临写生字。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小马过河》”,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词语练读。
2、进行组词训练。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复习生字,出示形近字组词,大家进行开火车。
5、出示多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课文赏析与交流
(一)品读第1―2自然段。
马棚(pén )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tuó)到磨(mò)坊(fán )去吧。”
1、看谁读得好,读出了哪些信息呢?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已经”是什么意思?
4、你可以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5、“连蹦带跳”表现了什么?(预设“小马活泼可爱”)
6、小马的回答说明他爱劳动,也很懂事。
7、“磨坊”注意读音。
8、老马的话是“疑问句”。
9、小马的回答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我能做。”
(二)交流分享。
想一想:小马和妈妈的语气为什么不一样?
(三)品读第3―6自然段。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dǎn )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
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bó)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 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qiǎn),刚没小腿,能 过去。”
听了老牛的话,立刻(kè)跑到河边,准备 过去。突(tū)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li)!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ài)!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1、“飞快地”说明小马很开心。
2、“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这是对小马的心理描写。
3、思考:“没”在这里怎么读?
4、小马为什么感到吃惊呢?
5、小马没有了主意,只好回家问妈妈。
(四)课堂展示。
1、“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这个心理过程读一读,想一想,讨论一下:
你读出了什么呢?你想到了什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依赖心理呢?
2、深浅。
观察这一字词语有什么特点,能不能说一说你积累的词语?(预设:高低、左右、黑白、是非、曲直)
3、老牛和松鼠的说法为什么截然不同?
(五)品读第7―8自然段。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shì)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tí),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 到了对岸。原来河水既(jì)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1、注意引号的书写。
2、省略号的作用: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明小马很难为情。
3、讨论一下:省略号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4、找出老马说过的话读一读。
5、老马并没有责备小马,而是启发小马多想一想别人说的话。
6、读一读:“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shì)试,是不行的。”
7、思考:为什么小马不再听从松鼠的劝告了?8、用“既……又……”说句子。
9、为小马鼓掌加油!
(六)交流分享。
老马说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七)课堂展示。
1、读一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2、讨论: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理由。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2)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4)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预设观点:
(1)不同意观点一。理由:要考虑老牛、小马和松鼠的身高,老牛和松鼠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并不是存心撒谎欺骗;
(2)不同意观点二。理由:请教别人是对的,但是要请教的对象必须有参考价值。
(3)同意观点三。理由:别人的经验都是在自身的情况下产生的,只有自己亲自尝试才能得出正确适合自己的经验。
三、中心点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实践才能出真知,凡事都要亲自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小马过河》”,一起来闯关吧!
五、作业布置
把这堂课的收获写到“我的小本本”上,搜集关于实践出真知的诗句。
《小马过河》说课设计 篇4
《小马过河》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以读好每一个人的语言为前提。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说”的语言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于是,教学此课,便抓住不同的“说”进行教学设计,强化朗读训练。
先是让学生动笔墨读书,在文中用曲线划出各种各样的“说”,然后分组共同试读,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谁读得有声有色,头饰将戴在谁的头上,角色将有谁来扮演”为“诱饵”,激发孩子读的兴趣读的水平。再以小组形式给人人担当角色的机会,让人人过把“读”瘾。此时此刻,课堂的精彩与高潮便水到渠成。
故事说明的道理则由老马一语道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从字里行间,孩子们轻易而举地悟出了“动脑筋”“去实践”的道理。等小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它的体验是: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其中的“为什么”孩子竟也对答如流。
如果就以孩子“明白了什么”为目的,心里忽然觉得不甘心。新课程倡导阅读教学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强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沟通,注重生活体验与实践活动。我想:道理来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导孩子实践道理。于是,我把问题抛向孩子: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与小马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做的?暂时的沉没过后,十几个孩子小手高举。孩子们举得例子虽然有点幼稚,甚至牵强附会,但我相信:“死”道理已变成了“活”道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孩子们已不需要“妈妈”的指点了。
《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但是,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好多学生是在跟着老师和别人的看法走。
《小马过河》说课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引导幼儿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勇于尝试、认真完成任务的道理。
2、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丰富幼儿的词汇:难为情、趟。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丰富有关马、磨坊的知识经验物质准备:老牛、小马、小松鼠图片、动画课件活动过程:
一、依次出示动物图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出主题。
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动物朋友,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依次出示老牛、小马、小松鼠,每次出示小动物用不同的方式吸引幼儿,运用难点前置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老牛、小松鼠对很水深浅的理解)分析: 他们之中谁最高?谁最矮?小马呢?
过渡语:今天小马要帮妈妈驮麦子,过程中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请小朋友仔细的听。
二、 教师完整清讲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分析: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教师引导幼儿看课件分段讲故事,帮助幼儿分析故事内容分析:
1、老马交给小马一个什么任务?(把半袋麦子驮到磨房去)
2、在送麦子去磨坊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3、老牛是怎样说的?小松鼠是怎样说的?小马是怎样做的?
4、老牛为什么说河水很浅?
5、小松鼠为什么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小伙伴?
6、老牛和小松鼠说得对吗?(解决难点,理解大与小,深于浅的相对性,无论是老牛还是小松鼠都是以自己的身体站到小河中感受河水的深浅,所以他们两个说的都对。)这说明了什么?(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感受)在"小马难为情地说"中断,"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丰富词汇:难为情)妈妈是怎样说的?小马最后过河了吗?"趟"是什么意思丰富词汇:趟四、看动画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7、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听完《小马过河》的故事分析:
1、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2、当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怎样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95%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及个别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教师加以提醒引导。
1 、营造故事意境 激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简单的给学生讲述小马接受任务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只好回家问妈妈的故事。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小马过河” 这个故事展开教学,从小马练本领、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小马想方法过河、到欢庆过河都是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2、挖掘生命内涵 放飞学生心灵
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就看你教师有没有给他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砝码。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时,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我想,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因为这是他们的自己的方法,这是他们合作的成果,这是他们创造的结晶。
3、巧设学习障碍 练就生活本领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学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本课根据幼儿特点,巧妙设置了学习的障碍,使学生在新需要与旧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从而更好地学习。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这样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练就生活的本领。
《小马过河》说课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书的主要内容。
2.认识书中出现的“小”“马”“牛”等字。
3.引起小朋友的思考:小马为什么不敢过河。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图画书《小马过河》,绘画用纸,笔等。
2.“小,马,牛”等汉字卡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阅读前设疑,引导幼儿回忆。
(1)教师提问:小马是要去干嘛?他在路途中遇到了谁?
(2)教师逐一出示“小,马,牛”等汉字卡片,请幼儿认一认,并想一想,做一做故事中角色的相应动作。
(3)将幼儿分成若干份,合作排序故事的先后顺序。
2.讲述后设疑,引导幼儿反思。
(1)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书内容。
(2)小马为什么不敢过河?围绕这个问题向幼儿提问。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创编,如果小马要再次过河,他还敢不敢过了?如果你是小马你会怎么办?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使幼儿在如下几方面有所提高:1,培养了幼儿的良好的语言习惯。如小马在向牛伯伯请教时,使用了礼貌用语:“您好,请问,谢谢”等。在故事的其他地方也有礼貌用语的使用。2,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我主要通过设计问题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并且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3,我在课堂中只是起了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而幼儿们则是课堂的主人,幼儿们发表看法,幼儿们表演故事,幼儿们续编情节。
《小马过河》说课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
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
的那样深”?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了《坐井观天》,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
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
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
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匹:是三声,不要读成“p”或“p”
如:读二声,注意和方言区别。
突:读一声,不要读“t”。
然:读“rn”,不要读成“yn”。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
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
换上“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
走。小马是怎么想的?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和老牛说的比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
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3、“小马吃惊地问”,不是一般地问,“吃惊”,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4、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5、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匹:共4画,笔顺是:
事:共8画,笔顺是:
然:共12画,笔顺是:
“愿、半、袋、挡、如、道”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麦: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夂”,不要写成反文“攵”。
突:上边是穴字头,下边是大字加一点“犬”,不要写丢最后一点。
2、练习写字。
(1)每个字写三遍。
(2)自己对照范字,评一评,自己哪个字写得好,还有什么不足。
(3)组内相互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加点。
(4)在评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练写生字。
六、重新组合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完成下列一项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3、编课本剧表演《小马过河》。其他同学评一评,表演得怎么样。
4、想象,小马过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里,见到妈妈,它会说些什么?其他同学评一评想象得怎么样。
《小马过河》说课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读9个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过河时会遇到什么困难?结果怎样?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小马过河》。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读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自读自悟中体会课文内容。)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字音。
4、分角色朗读。
5、自由汇报读懂的内容。
6、师归纳。
识字
1、师:(出示生字)组词并讲认字方法。
2、注意个别字的`读音。
3、自由认读后测读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篇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请大家准备一下,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请同学读课文)
教学内容
小马过河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认真分析理解课文。
2、在朗读中理解深刻道理。领会听与做的关系,学会实践。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认真分析理解课文。
2、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找答案。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看谁认得快,读得准。
1、出示生字测读。
2、出示句子测读。
二、自主实践,互动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解的词语。
2、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
同样一条河,为什么牛伯伯说的与小松鼠说的不一样?
3、围绕问题讨论做试验。
4、讲讲读懂的内容并朗读全文。
5、读了课文,大家认识了什么道理:
6、齐读小马妈妈的话。
7、为什么小马趟过去时发现河水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松鼠说的那样深?(因为马比牛矮,比松鼠高。)
8、思考: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什么?
三、拓展。
思考:在我们身边有类似小马过河的事情吗?
四、课外作业
把故事讲给妈妈听。
《小马过河》说课设计 篇9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马的图片,把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点评:以图片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心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引起学生的好奇,自然引出下一环节。同时也是一种有效暗示)
师: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你们愿意听吗?
生:愿意
师:从前在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妈妈把小马叫到身边说:“你已经长大了,能不能帮助妈妈做一些事情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妈妈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小马高兴地答应了。它飞快地驮起麦子向磨房跑去。可是,它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同学们想知道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吗?
生:想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师:看到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质疑
生1: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生2:小马怎样过的河?
生3:小马过河结果是什么?
二、探究体验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生:小马帮妈妈做事。
生:小马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房去。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你也可以画出课文中的生字与新词。
师:老师从课文中找到一些词语想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生:敢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都读得十分的认真。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做到了把读准字音,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呢?老师想检查同学们读课文的情况,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同学们听呢?
(二)品读课文
师: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几段,想一想: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生:河水挡住了小马的去路。
生:小马走到一条河前,不知道水是深浅,它不敢过河。
师:小马先后都问了哪些朋友呢?
生:小马问了老牛和松鼠。
师:老牛是怎样说的呢?
生: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
师:怎样才能读好他们的对话呢?谁来谈一谈呢?
生:我想自己练习读。
生:我想和同桌合作读对话。
生:我想小组合作读对话。
师:那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吧。
师:你们评价一下谁读得好,谈一谈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如果有不足,请你给他提出意见。(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指导。)
(点评:课堂评价是心理课堂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评价手段,既能给学生感性的鼓励,同时也给予理性的规则,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呢?
生: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小河。
师:这时又发生了什么事?
生:松鼠把小马拦住了,它说水深的很,会淹死小马。
师:让我们分角色读小马与松鼠的对话吧!
师:怎么读才能读好松鼠的话呢?
生1:我认为应该读得快一点儿。
师:为什么呢?你能不能谈一谈你的理由。
生:因为松鼠害怕小马被淹死,所以我认为语速应该读快一点儿。
生2:我认为应该读得大声一点儿。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课文中说松鼠“大叫”。所以我认为应该大声读它们的对话。
师:对于同一条河来说,为什么老牛和小松鼠说的答案却不一样呢?老师设计了一道填空题,请用填空的方式回答问题。出示:
因为老牛( )所以它觉得水很( )
因为松鼠( )所以它觉得水很( )
生:因为老牛个子大,所以它觉得水很浅。因为松鼠个子小,所以它觉得水很深。
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一样,小马最后怎么办的呢?
生:小马回家去问妈妈了。
师:如果你是小马,你会回家问妈妈吗?
生:我不会,我会自己解决问题。
生:我也不会,我会自己分析问题。
师:看来你们都是一名勇敢的孩子。也是一名善于分析的孩子。
师: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妈妈的话呢?
师:你觉得妈妈的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遇到事情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要去试试。
生:遇到事情要亲自去实践。
师:最后的结果怎样?
生:小马自己过河了。
师:你能想象一下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吗?
生:河水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也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
生:遇到事情自己要亲自试试。
生:遇到事情要多动脑。
(三)情感升华
师:下面让我们分角色表演课本剧,让我们将课文内容进行再现,让我们在表演中体会课文所讲的道理吧。
(点评:通过参与活动每个学生得到与他人交流的机遇,满足了自我表现的需要,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总结
师: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不能光听别人的,别人说的不一定都是对的,要自已去尝试。
生:别人的看法和意见,都是基于别人的经验和背景,不一定适合我们自己,真实的情况只有像妈妈说的那样:试试才能知道。
师:同学们谈得都很深刻,谈出了自己的见解和道理。希望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也不要慌张,要保持冷静,不能光听别人的意见,别人说的不一定都是对的,要自己亲自去尝试。
《小马过河》说课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尝试的道理。
2.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小马图片)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教师板书课题)齐声将课题读两遍。
(二)检查预习
过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图片中,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
(学生试说:小马准备过河,松鼠说水太深不能过,黄牛说水很浅可以过。)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3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这些生字能读正确吗?
(课件出示)
同桌互读生字,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生字,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注意“浅”是前鼻音,“坊、挡”是后鼻音。
3.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朗读课文,听老师范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小马想要驮着一袋子麦子到磨坊磨面,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不知该不该过去,后来亲自试试,就过去了。)
4.指导识记和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课件出示。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识记生字。
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识记住以上汉字?
A.加一加:“原”加“心”,就是“愿”,“音”加“心”,就是“意”,“讠”加“亥”就是“该”,“亥”加“刂”就是“刻”,“扌”加“卓”就是“掉”。
B.猜谜语:“大桥上下雨纷纷”就是“突”;“冬雪纷飞扬素絮”是“麦”。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麦、该、突”,(课件出示)
“麦”下面是“ ”,不是“攵”。
“该”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面是“亥”。注意第第六笔是撇。
“突”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个“穴”,下面的“犬”,不要写成“大”。
(4)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5)展评学生的书写。
(三)当堂检测,巩固学习。
《小马过河》说课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马棚、麦子、驮到、磨坊、挡住、淹死、昨天、叹气、亲切、试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认识“马棚、麦子、驮到、磨坊、挡住、淹死、昨天、叹气、亲切、试试”等词语。
三、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标示自然段,圈出生字词。
(三)反馈学情,初步感知课文
1、标示自然段。
2、圈出生字,并出示卡片,板书拼音并跟读。
3、指名教读。
4、去拼音分组读。
5、齐读。
(四)自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我会划”1、用划出老马说的话。
2、用“~~~~~~~~~”划出小马说的话。
3、用“ ”划出牛伯伯说的话。
4、用“ ”划出松鼠说的话。
(1)出示学习要求;
(2)学生自读自学,老师巡视。
(3)汇报学情。
(4)分角色读:指名读--分组读(相机认识其中两个反问句。)
(五)“我会写”
经过一番周折,小马终于 过小河,把小麦送到了磨坊那里,那么,我们发挥一下想象力,小马从磨坊回来,会是什么心情,会有怎样的.感受要跟妈妈分享的呢?请在纸上写下来。
1、呈现学习要求
2、学生写,教师巡视。
3、反馈学情。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熟读生字词。
3、预习第二个生字表。
《小马过河》说课设计 篇12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读书读得非常投入,有的同学甚至是声情并茂,我想采访一下,你已经读了几遍书?(五遍?)哦,真好。你呢?(九遍?)真多。那你呢?(大概十五六遍吧!)怪不得你读得那么好,老师也要向你学习,多读书,读好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二、学习新课:
1、朗读关。
⑴这节课,我们要去闯五道难关,有没有信心?第一关是朗读关。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
⑵先请你们在小组里大显身手,如果你认为哪个同学读得好,就请你用自己的方式来夸一夸他。
⑶每小组选一名小选手来参加班级的朗读挑战。
⑷谁来评一评小选手们刚才的表现?
⒉生字关。
⑴我们已经站在第二关的门口了,第二关是生字关,你们看,生字朋友已经在等着我们呢!谁想和它们交朋友?已经认识了的请你介绍给大家。
⑵读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和它们已经是老朋友了。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结识的?
⑶刚才,老师听这些生字朋友说,想请同学们帮一个忙,它们想请你们帮它们找个合适的好伙伴,谁来?
⒊辩论关
⑴同学们已经顺利地闯过了两关,现在我们要智闯第三关。认真看书,边读边画老牛、小马、小松鼠的图片。
⑵看黑板上的老牛、小马、小松鼠是否合适?从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拿起笔来,认真的读一读,画一画。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⑶把你想说的理由交流一下。
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①谁来读小松鼠的话?这只小松鼠挺着急的,谁还想读?多善良的小松鼠啊,急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②谁来读读老牛的话,这位牛伯伯读得怎么样?老师也觉得真好,就这么读。③小马过河了,他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⑸你们看,同样的一条小河,老牛说河水很深,松鼠说河水很浅,这是什么道理?他们说得对不对?
⑹你说对,你说不对,再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呀,这位同学觉得他们说得又对又不对,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我们先请认为对的同学说明理由,再请认为不对的同学说明理由,最后请认为又对又不对的同学也要说明理由。
⑺同学们刚才的辩论,我听出来了,认为对的同学是说老牛和小松鼠说的话对自己来说是对的,认为不对的同学说他们的话对别人来说是不对的,你被说服了吗?你呢?现在这三位同学还是认为自己的想法对。那老师告诉你们,你们都动了脑筋,想出了自己的理由,你们的意见都是对的。
⒋夸奖关。
⑴我们已经顺利地闯过了三关,第四关就是夸奖关。小马第一次过河时,有没有过去?听了妈妈的话,它过去了吗?
⑵妈妈的话具有这么神奇的作用,我们可要来仔细读一读。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爱怎么读就怎么读。
⑶你读懂了妈妈的话吗?如果你读懂了妈妈的话,就请你夸一夸过了河的小马。谁来夸一夸它?夸它什么呢?小马你要仔细听,听他们夸你夸得够不够,如果不够,你就告诉他,你还得接着夸。
⑷这位同学夸小马真棒,谁还来夸一夸它?这位同学夸小马爱动脑筋,肯试一试,小马,你觉得他夸得够吗?
⒌联系实际关
⑴正因为小马肯动脑筋肯去试一试,所以它才过了那条河。同学们真聪明,攻克了一道道难关,老师真高兴。现在我们向第五关挺进。
⑵在实际生活中,你有没有像小马那样动脑筋,去试一试的时候呢?请小组交流一下。
⑶谁想说给大家听听?①这位同学真勇敢,能自己开动脑筋,点着了打火灶煮方便面吃,不过你可千万小心啊。②这位同学遇到了难题,能自己开到脑筋,把它做出来了,也很好。③这位同学第一次到大超市买东西,他善于观察,愿意去问去试,终于买到了自己需要的物品。
⑷成功以后你高兴吗?没有实际中的苦,哪有成功后的甜呢?
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同学们能够积极地开动脑筋,灵活的思考问题,我们已经胜利地闯过了五关,你们都是最棒的,在以后的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多需要大家去动脑筋,试一试的难题,相信每位同学都会表现得更加出色。
《小马过河》说课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人物语气。
2.理解老马的话,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还要自己动脑筋去想,敢于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老牛、小马、松鼠贴图,小马头饰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播放《三只小熊》一遍,之后循环播放《两只老虎》。生听到音乐后,便自动跟唱起来。
师:好听吧!来,会唱的唱起来;(师手势示意学生起立)会跳的跳起来就更棒啦!(师做简单示范动作)
音乐结束,学生意犹未尽。
师:好玩儿吧!如果能够放开来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你会觉得更有意思。
【教后反思:在第一课时中,学生相对拘谨,不爱举手发言,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同时也为了缓解初次面对大型公开课的怯场情绪,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前互动的环节,耳熟能详的旋律,简单有趣的律动让学生们很快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课堂中来。】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组词语,谁给大家读读。
出示:老马小马老牛松鼠
麦子小河磨坊
师:(见小手林立)都想读啊,那好,小火车开起来……
生开小火车大声朗读所示词语。
师:再小声读读这些词,边读边想像,你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一个有趣的故事。
师领生小声慢读。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
生大声齐说:小马过河!
师:(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马过河》。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吗?(师指所示词语)如果能用上这几个词就更棒啦!
两生回答,师引导用所示词语说故事梗概。
【教后反思:选择故事主人公及故事重要线索,七个词便支撑起一个有趣的故事框架,让学生借助这些关键词,先读中回味,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串讲,不仅回顾了上节课所学,对文本有了整体把握,同时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二、精读品悟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说,小马是听了妈妈的话才试着趟过河的。妈妈的话可真神奇!她是怎样说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把这句神奇的话找出来。
1.揭示妈妈的话
根据生答出示:孩子,光听别人说,不能了解河水究竟有多深。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神奇的话。(生齐读)
师:这里的“别人”指谁?(老牛和松鼠)
贴老牛和松鼠图。
师:老牛和松鼠是怎样说的呢?
根据生答出示老牛和松鼠的话:
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2.理解妈妈的话
师:为什么光听老牛和松鼠说,还不能了解河水究竟有多深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跟着小马去看个究竟。
(1)听老牛说
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第3小节(幻灯出示第3小节全文),其他同学思考:小马在送麦子去磨坊的途中碰到了什么困难?
生读第3小节,集体为其正音:为难的“为”应读第二声,并用“为”的第四声组词,加以区分。
师:小马碰到了什么困难?
生: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
师:他想到办法了吗?
生:没有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
生: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那多好啊!
师:什么是为难?
生:为难就是想不到办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让大家听出小马不知道怎么办了。
生1朗读不到位。
师:想的语气,我们可以读轻一些。
师范读。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其实你们也能读得这样好,谁再来试试?
生2模仿读,把小马为难的心情,及渴望妈妈在身边的语气读得像模像样。生又热烈鼓掌。
【教后反思:根据学生目前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状况,我将问题设计得比较浅显;在学生普通话水平不高,且缺乏朗读技巧的情况下,直接告之人物语言的读法,并做出示范,让学生在模仿读的过程学习、感悟朗读技巧,体会朗读乐趣。】
师:可是妈妈在身边吗?(不在)
师:(为难状)那可怎么办呢?
生:找老牛帮忙。
师:他是怎样请教老牛的?
生1读书中原句: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师:小马叫老牛――
生齐:牛伯伯
师:这匹小马可真懂礼貌,谁来做懂礼貌的小马?(师拍怕胸脯,加粗嗓门,做老牛语)我是老牛,问问我!
生2声音小。
师:(做老牛语)哎哟,我老牛年纪大喽,耳朵不大好!
生2连忙加大音量又问了一遍。
师:(摸生头)哟,多懂礼貌的小马啊!真让人喜欢。
又指名生3。
师:(做老牛语)这匹小马的声音可真清脆,听上去还挺着急的,一定急着过河呢,我得帮帮他。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也忍不住想做回小马了,可以吗?
师:(戴上小马头饰,向四周望望做为难状)可是牛伯伯在哪儿呢?
师:(跑向一名举手的学生,学着小马的样子问)“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请您告诉我。
生1大声: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师:哦,这位是牛叔叔,年纪还很轻呢。(生笑)
师笑问:牛伯伯的话可不好说,得注意什么啊?
生2:牛伯伯的声音要粗一点。
生3:牛伯伯的话还可以慢一点。
师:(指屏幕)我们来看,牛伯伯说“水很――”
生齐答:浅!
师:(板书:深)这样浅的水,老牛当然认为能过去,他会担心吗?(不会)所以说话时一定显得――?
生齐:满不在乎!
师:(师做小马寻老牛状)说的好!让我看看,牛伯伯到底在哪儿呢?
生4读得确有进步。
师:(做小马害怕状)这位牛伯伯,您为什么说得这么平静呀?好像一点都不在乎似的?你看看河水可是在哗哗地流着,我好害怕啊,我不敢过去。
生4略迟疑,后大声:你放心过去吧,不要紧的。(听课教师皆笑)
师:(小马状)哦,这样啊,那我得赶紧过河,可别耽误了送麦子。
师摘下头饰。
【教后反思:初次接触人物语言的感情读,学生需要模仿,却又不能一味停留在模仿的角度,只有真正走进人物内心,才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所以这一部分,以角色体验的形式,通过对话去触摸人物内心,学生体会到了,同时也读到位了。】
过渡:正当小马准备趟过河的时候,谁来了?(松鼠)
(2)听松鼠说
师:(出示第4小节)自己放声读一读第4小节,动动脑筋怎样才能读好松鼠和小马的话呢?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松鼠的话。
生1读得平静: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师:想一想,松鼠为什么要突然从树上跳下,拦住小马大叫呢?
生2:因为松鼠很着急。
生3:因为不拦住小马,小马就要过河了。
师:是啊,松鼠认为小马过河是会淹死的,他可不想小马出危险。(指生4)这只小松鼠,小马就要趟过河了,请你赶快拦住他吧。
生4有明显着急的表情,语气也着急许多。生鼓掌。
师:这是一只善良的松鼠,因为担心小马,满脸是着急的表情,可是要想把着急的语气表现出来,我们可以叫得再快一点,第二个“别过河”和“淹死”也可以读得再响亮一点。
师范读
生齐读到位。
师:听了松鼠焦急万分的话,小马是怎样问的?
生: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师:为什么吃惊?
生:老牛认为水深,松鼠却说“会淹死你的”。
师强调语气:是啊!小马很惊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吃惊地问――
生加重疑问语气齐说:水很深吗?
师:(板书:深?)松鼠紧接着又说了一句话,谁来读一读。
生1语气平淡: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师:如果,你就是那只松鼠,为了让小马一定要相信你,你可以怎样强调你的语气?请再试一试。
生1再读。
师:这次,他有两个词读得很好,加重了语气,发现了吗?
生2:当然啦!
生3:就是、淹死
师:对,为了强调我们的语气,有时我们可以把一些关键词读重一些。
齐读体会。
师:从松鼠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水“深吗?”
生答:深
师:(擦去“?”)虽然松鼠没有提到一个深字,但大家却从松鼠的话中读了出来,这就是会读书了。
【教后反思:学习朗读,不仅要模仿,不仅要体会人物内心,更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此处在体会人物心理的基础上注重抓关键词,让学生通过关键词的重读来强调具体语境】
(3)懂得“光听不想是不行的,还要勇于试一试。”
师:那么,怎样才能了解河水的深浅呢?
(1)要想
出示:妈妈说:“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我……我没想过。”
师:小马低下了头,为什么?
生1:他没把麦子送到磨坊。
师:没完成任务,小马惭愧了。那他没想过什么?
生2:他没仔细想过老牛和松鼠的话。
师:这样行吗?(不对)
师:是啊,光听不想是不行的,小马意识到自己错了,所以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连说话都吞吞吐吐了。谁来读一读,让我们感觉到小马知错了。
生吞吞吐吐读小马的话。
(2)要试
师:妈妈不仅告诉小马要仔细想想别人的话;还告诉他(引读)――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3)尝试
师:试一试,真的就会明白吗?
(出示第6小节)一生读。
师:“试着往前趟”是怎样的?谁给我们表演一下?
请出一名大胆举手的学生。
师:其他同学,现在你们可就是小导演了,能给小演员提点建议吗?说说表演的时候要注意点什么?让她能表演得更好!
生沉默。
师:(对表演的学生说)看来导演们是想考验你呢?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生表演“试着往前趟”
师:(指着小河的方向,突然大叫)河中央的水流得好快啊!
生更加小心翼翼,一步一步,慢慢往前挪!终于过了河。
师:这匹小马不仅勇敢,而且做事还很谨慎呢!
(3)深想
师:虽然“小马试着往前趟”的过程,课文中没写出来,用了一个省略号,但是,我们小朋友把这个省略的过程演得活灵活现,表扬她。
生由衷掌声。
【教后反思:通过表演,将小马试着趟过河的过程加以补白,学生懂得省略号的作用,同时渗透做事不仅要有试一试的勇气,在尝试的过程中还要谨慎行事,不能鲁莽的思想。】
师:(面对表演学生)小马,小马,你发现什么了?
生:我发现河水并不深。
师:和老牛说的一样浅吗?
生:不是的,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师:(面对表演学生)这是为什么呢?你想过吗?
生:我长得比老牛矮,又比松鼠高。
师:(师生共同揭示原因,同时板画:小河,板书:不深不浅)老牛长得高大,水刚没小腿,所以觉得水很――(生齐)浅;松鼠长得矮小――(在师板画河水过程时,生齐叫)河水没过松鼠头顶了,所以觉得水――(生齐)深;小马既没有老牛高大,也没有松鼠矮小,所以他觉得――(生齐)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4)想象
师:这一次,小马终于(引读)――顺利地过了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
师:完成了任务,小马该多高兴啊!猜一猜,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什么?
生1:妈妈,妈妈,我终于把麦子送到磨坊了。
师:我的小马多能干啊!
生2:妈妈,妈妈我明白了,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师追问:能明白这个道理,多亏了谁啊?
生2补充:谢谢你妈妈,听了你的话,我去试一试,终于明白了。
3.记住妈妈的话
师:妈妈说的话,多有道理啊!小马记住了,让我们也牢牢记住这句话吧!生齐读妈妈的话。
【教后反思:一千遍的叮咛,不如让学生自己身临其境去体会,这样的思考来自内心,对学生的影响也更长久。】
三、交流体悟
师:学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小马、老马、老牛、松鼠,你最喜欢谁呢?
生1:我最喜欢小马,他终于把麦子送到了磨坊。
师:小马敢于试一试,顺利过了河,把麦子送到磨坊,这样的小马难怪我们会喜欢?
生2:我最喜欢老马,多亏她,小马才把麦子送到磨坊的。
师:妈妈懂的道理真多,她能教导小马,让小马顺利完成任务。这样的老马我们怎能不喜欢?
【教后反思:教完此处,发现孩子们普遍喜欢小马和老马,对松鼠和老牛则反应淡漠。虽说对于人物形象的的品读,仁者见仁,不可能做到平均用力,且松鼠和老牛形象也非本课重点,但松鼠和老牛的形象竟未能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说明此课语言文字挖掘尚有欠缺,若能抓住表现松鼠形象的“大叫”“认真”来进一步感悟松鼠发自内心的焦急、担忧,及以事实说话的认真劲儿,松鼠的形象应该会逐步丰满起来。】
四、角色再现
师:如果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喜爱之情读出来,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四生分读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话,其他学生和师读旁白。
师:刚才的对话精彩吗?其实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读得这样精彩,下课后,找到好朋友一起去试一试,就会知道了。
【教后反思:分角色朗读给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也让学生得以完整品味文本,体会语言艺术,感悟人物形象,领悟文章内涵。】
五、古诗拓展
师: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这句话也同样告诉了我们试一试的重要:
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后反思:此处,只做渗透,不做讲解。课堂上,教师不必做到事必躬亲,也不可能做到事事包揽,留给学生思考,生活的大课堂将交给学生更多。】
课后:
师:知道老师会把小马头饰奖给谁吗?
生一起说:饰小马的孩子。
师:对啦!因为她敢于试一试,证明了自己能行。
【教后反思: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让学生知道,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同样要勇于试一试。】
《小马过河》说课设计 篇14
阮子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充满童趣,适合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议自练的形式读懂课文,理解寓意。因此,我设计了///"听读说演///"四大块教学方案。
一、听----听课文录音
老师先播放录音,学生听故事,感受童话的趣味性,初步和故事的主要人物----小马交上朋友,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读----读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精读课文
通过初读,学生对课文已有了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重点句。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分析,课文其他内容便也迎刃而解了。
3、分角色朗读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马、老马、老牛、松鼠之间的对话,在读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会故事的寓意。
三、说---说个人看法
读,是了解课文基本内容。而说,则是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说理。同样一条河,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这是为什么?如果大象和小白兔也要过河,你应该对它们怎么说?学生展开想象,设计与大象、小白兔的对话,进一步理解课文寓意。
四、演----演故事精髓
学生通过///"听读说///"三步,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所蕴涵的寓意,达到了内化的目的。然后让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自由组织,自选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则是一个由内化到诠释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使故事人物更加丰满,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小马过河》说课设计 篇15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帮妈妈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2、通过“小马过河”这个童话故事,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要亲自去试试,“实践第一”这个道理。
3.在读文中识字,认识本课1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关注学生的学法,以学定教,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受到熏陶感染,然后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以下教法:
(1)多媒体直观法。我配合课文的主体部分,制作了不同片段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情境,充分唤起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得到运用,在“言、行、情”融为一体的感染下,获得真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三、说教学流程。
1、故事导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课课文较长我用课文1、2、3自然段引入课文。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小马过河》。
2、检查前置作业。
3、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了解了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几次来到河边。接着我按课文顺序分段进行教学。首先学习文章4―6自然段,四至六自然段中对话较多,我注意指导学生以不同的语气去读不同“人物”的话。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同时用课件展示,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的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然后学习第七自然段,第七自然段主要是小马与老马之间的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觉。最后学习第八自然段,通过齐读第八自然段,理解小马的感受。
4、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
让学生从中既领悟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观点,又接受了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方法训练,并联系学生实际,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课文延伸。
小马终于把麦子送到了磨坊。同学们想一想,小马过河回来以后,会对老牛、松鼠和妈妈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