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精选15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精选1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精选15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世界上有许许多多桥,历史悠久的赵洲桥、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还有即将在深圳竣工的深港大桥,真是数不胜数。可是在我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之间的海峡上,两岸同胞共同架起了一座特殊的桥梁——“生命桥”。

  (板书:“生命桥”)

  我们已经初读了22课,被故事深深感动。现在,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

  二、整体把握。

  师:自由读课文,想想,故事中你敬佩的是谁?佩服他什么?

  师:同学们读得差不多了,谁来说说你敬佩的是谁?佩服他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最敬佩的是中国台湾的青年,因为他在地震的时候没有想家人,而去想小钱。

  师:中国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板书:中国台湾、青年)

  请你读文中有关句子。

  生:读第四自然段的句子:“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对他的敬佩之情,老师感受到了。

  生2:我最敬佩李博士,因为他能不顾自己的生死,为病人着想。(板书:李博士)

  生3:我最佩服小钱,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病是很严重的,而他却客观地对待死亡。

  师:哇,了不起!我们把掌声给他,也给小钱吧。(生鼓掌)小钱了不起,你也了不起。他很佩服小钱。(板书:杭州   小钱)还有同学想说,就让坐在我身边的同学来说吧。

  生4:我最佩服那些医护人员,因为他们连夜为小钱做骨髓移植手术。

  师:哇,这么多人共同为他做什么?

  生齐:做骨髓移植手术。(板书:骨髓移植)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不幸”和“寻找骨髓的艰难”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被故事深深打动了。小钱的命运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下面就让我们再回到1999年9月22日的清晨,看看躺在病床上的小钱吧。

  (出示课件:课文第二自然段,以悲伤的音乐做背景。)

  我想请位同学来读读这一段。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听完了这段话,哪个词在你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生:“谈何容易”,因为在十万个人当中才有一个人。

  师:多么不简单啊!

  生:“凋零”。因为“凋零”表示小钱的生命垂危了。

  师:多么不幸!

  生:“严重”。因为我觉得小钱的白血病已经很严重了,他应该很难受的。

  师:是啊,很难受。

  生:我觉得白血病是一个很严重的病。

  生:“静静地”。说明小钱病的很严重,没有活力。

  师:那你能不能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说到了这句话,“这个刚满18岁的年青人……”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大家仔细想一想,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小钱才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痛苦。

  师:还有呢?那谁来把这种很痛苦、很不幸读出来。

  生:个人读。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把对小钱的同情表达出来。

  生:齐读

  师:是啊,一个刚满18岁的年青人,本该红润的脸,现在却变得如此…(生:苍白);本该是一朵绽放的花朵,现在却即将…(生:凋零)。小钱的命运是多么的……(学生接说:不幸)还有吗?除了不幸,你还觉得他怎么样?(生:很痛苦)对了,很痛苦,很可怜。

  师:为了医治小钱的白血病,唯有进行骨髓移植,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中才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啊,又是幸运的。最后,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那么,小钱在找骨髓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辗转呢?课前,要大家去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谁来说说“辗转”的意思?

  生:翻来覆去地转动。

  师:这是它的一个意思,还有呢?

  生:经过许多人的手或地方。

  师:那也就是说,在字典里面,“辗转”有两种意思。那么在这篇文章里面我们应该选哪一种意思呢?

  (出示课件“辗转”的意思,生齐说第二种。)

  师:我们想象一下,有哪些人帮小钱找过骨髓?

  生:他的亲人、那些医务人员。

  生:李博士派的那些人。

  生:小钱的爸爸妈妈。

  生:小钱的朋友

  师:这么多人帮助他寻找过骨髓。

  师:大家再想象一下,在中国台湾找到之前人们可能到哪些地方寻找过骨髓?

  (教师在学生间穿插行走。)

  生:可能到中国的各个地方找过。

  师:找到了没有?(生:没有找到。)

  生:北京。(师:没找到!)

  生:上海。(师:没找到!)

  生:深圳。(师:也没找到!)

  生:南京。(师:还是没找到!)

  师:最后终于……(生接:在中国台湾找到了。)

  刚才我们想象的这个过程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

  生:辗转。

  师:我们明白了“辗转”的意思,那就请你们读这最后一句话。用你的语气把你体会到的“辗转”的过程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多么不容易啊,谁还想读。

  生:读句子。

  师:可谓周折重重啊,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真是历经千辛万苦啊!

  四、感悟人物精神品质。

  师:骨髓找到了,小钱满怀着希望,等待着接受骨髓移植。可就在这“同一时刻”,什么时候?

  生:1999年9月22日。

  师:就在9月22日的前一天,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中国台湾发生了里氏7.3级的大地震,现在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那么,手术能继续进行吗?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又经历了怎样的辗转呢?

  (一)、学习3-5自然段,体会“抽取骨髓的艰难”。

  师:请同学们默读3、4、5自然段,把描写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生默读课文、写体会,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的非常认真,也令老师感动。读完的同学可以举手,说说你的体会。

  生1:“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这句话体会到了现在是很危险。

  生2:“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这句话体现了多么不容易。

  师:那你能不能把这个不容易读出来。(生再读这句话。)

  生:“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句话表现了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那么危险的时候还在帮助别人。

  师:还有同学找到这一段的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在什么危险的时候,李博士还那么“沉着”?

  生:大地震动的间隔。

  师:看看前面的句子,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

  生: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了,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师:“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了”,情况是这样的危险,但是……一起读。

  生: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余震发生的时候,手术室里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见了东西在摇晃的声音。

  生:我仿佛看到了楼房快要倒下来了。

  师:楼房都快倒了,多危险啊!

  生: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手术室的东西在东倒西歪,快掉下来了。

  师:那些手术器械,是吧。

  生:我仿佛听到大地在摇晃的声音。

  师:情形是如此危险。但是…

  生:接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手术台旁,那位中国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那么从这个“静静地”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我体会到了青年一心为他人,而不顾自己的安危。

  生:我体会到了那位青年非常的冷静。

  师:就在这一刻啊,我们前面读到了“那位中国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出示:那位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这两个“静静地”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吗?

  生:第一个是说中国台湾青年很冷静,第二个是说小钱没有活力。

  师:那么他们的内心真的是那么平静吗?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师:哪位同学说说,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生:中国台湾青年会想他的亲人。

  生:小钱会想他的骨髓送来了没有。

  生:中国台湾青年会想他的亲人,可是小钱的生命就掌握在他的手中,一定要坚强下去。

  生:小钱可能会想中国台湾青年有没有受伤。

  生:小钱会想我还能不能继续活下去呢。

  生:小钱会想中国台湾青年捐献骨髓给我会不会死掉呢?

  生:中国台湾青年会想我一定要给小钱做骨髓移植手术。

  师:一个“沉着”,一个“静静地”,我们联系其他句子,体会到了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不顾自己和亲人的安危,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无私奉献精神。

  (出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生:齐读 “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

  师:抽取骨髓容易吗?谁来读出不容易?

  生:个人读。

  师:骨髓抽出来了,你们高兴吗?那读出我们的高兴。

  生:齐读。

  师:那你觉得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生:还会流出许多血。

  生:流出了两岸同胞之情。

  生:流出了中国台湾青年对小钱的关心和爱心。

  生:流出了小钱对中国台湾青年的希望。

  (二)、学习第6自然段,体会“运送骨髓的艰难” 。

  师:是啊,为了把人们的这些爱心、祝福等及时地送到小钱身边,不让希望变成失望,李博士又开始了十几小时的奔波。

  (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安排表,师急促地读出。)

  师:请大家仔细看看这张工作时刻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李博士经过了许多地方。

  生:我发现了李博士经过了许多地方,又完成了手术,是很不容易的事。

  师:多难啊!

  生:我发现了骨髓移植手术时间是要很长的。

  生:我发现当时的情景是很紧迫的。

  生:我发现李博士为了给小钱做骨髓移植手术,他不顾疲劳,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连夜、不顾疲劳,书上是怎么说的?用哪一个词形容?

  生:连夜

  师:连夜为小钱做了手术,还有呢?

  生:奔波

  师: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才赶到了杭州医院,这个“奔波”也可以用前面刚刚学到的哪个词来形容?

  生:辗转。(板书:辗转)

  师:他们又经历了一次辗转。刚才同学说到了连夜奔波,是这样的紧急,哪个同学来读读第六自然段。

  生:个人读。

  师:多么紧急呀,我们大家算一算,李博士从早上7:30走进手术室,到手术完成,连续工作了近二十个小时。多么令人感动啊!我们一起再来把第六自然段读一读。

  师:李博士辗转了这么多地方,课文就只用一个“奔波”“连夜”就把运送、移植骨髓的过程概括了,为什么不把这些都写出来,像前面抽取骨髓部分写的那样具体呢?

  生:表达了时间很紧迫。

  生:表达了李博士很焦急。

  生:表达了李博士当时很忙。

  师:前面部分写的特别的详细,这一部分写的简练一些。前面他们抽取骨髓是冒着……(生接:生命危险。)最能突出人物的……(生接:精神品质。)而这一部分时间非常的紧迫,就没有像前面写的那么详细,把屏幕上的这些都写进去。这告诉我们写文章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对能表现文章中心,突出人物品格的部分就写具体一些,其它内容可以略写。

  五、学习最后一段,深化主题。

  师:由于大家争分夺秒、辗转奔波,所以小钱……(生接:得救了)。一句“小钱的就了”终于让我们这颗提着的心平静下来了,我们为这个故事的美好结局而感动。我想请位同学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文字,《爱的奉献》做背景音乐)

  师:想想看,是什么架起了这座“生命桥”?

  生:爱心(板书:爱心)

  师:还有呢?

  生:友情

  生:关爱

  生:血脉亲情(板书:血脉亲情)

  师:是啊,尽管由于政治的原因,祖国宝岛台湾至今还未回归祖国,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但这些都不能阻隔两岸同胞之间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板书:跨越海峡的)

  生: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这是一座爱心桥,是一座亲情桥,更是一座神圣的桥。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读一遍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为了架起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两岸同胞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辗转”,让这爱心,让这血脉亲情,跨越了海峡,跨越了亲情,跨越了生死。(完成板书弧线)

  师: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是啊,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如何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呢?(稍停)同学们不用急着回答,相信大家今后都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响亮的回答。

  六、学习第一自然段,拓展练习。

  师:小钱得救了,故事的美好结局带来的欣喜,让我们的心中升起一股甜丝丝的感觉。所以课文的开头就这样写到——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段环境描写也正预示着结果的美好。

  (出示文字: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清晨,阳光依旧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已经开花,晨风中飘来甜丝丝的香气。苏醒之后的小钱睁开双眼……

  此时的小钱一定有很多感激的话要说,请你代他写几句感谢词。

  师:拿出笔来,把小钱要说的话写在草稿本上。

  (生写话。)

  师:写完了的同学示意老师。把你写的交流一下。

  生:中国台湾青年,谢谢你救了我的生命,让我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

  师:对不起,这位同学坐的离老师远了,你说吧。

  生:谢谢你把我从生死线上救了回来。

  生:小钱对中国台湾青年说:“我实在是太感谢你了,你是我的再生父母,以前我是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现在,你让我绽放了。”

  生:等我出院了以后,我一定要报答你!

  生:小钱会对中国台湾青年说:我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不会辜负你们的一片爱心。

  师:还有好多同学想说,我们知道感谢的话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完的,最好的感谢就是…(生:用行动。)学会感恩,回报社会。就像这位同学说的一样“好好地活下去”,这才是最好的报答。

  七、推荐阅读 :

  (出示:公元2001年6月13日,这是一个海峡两岸骨肉同胞魂牵梦绕的日子,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心心相印的日子。千万双眼睛共同聚焦一个大陆同胞年轻的生命,千万颗心为中国“幸子”的命运而跳动。)

  师:同学们,想知道这位中国“幸子”和小钱也有着同样的幸运吗?

  生:想!

  出示:《生命20小时》——中国第一本公益书

  吴小莉等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定价15元,各地新华书店有售。

  师:请同学们课外去阅读——《生命20小时》——中国第一本公益书。可以到新华书店去购买,家里有电脑的同学也可以在网上阅读。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中国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二、引导学生读课文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生交流感受

  生: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小钱得救了。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生:我读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很好,坚持这样读课文,就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生:突然发生。

  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

  师:就是说发生的时间很突然。余震突如其来,还有别的意思吗?“余震”是说大地震后的小地震,让我想起一个数学课中的一个词“余数”,数学中还有一条规则“余数一定除数小”,但是小多少并不确定……

  生:我读课文的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先说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师: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小钱的生命就像──你再读读这句话,刚才没有读通顺,这次看仔细。

  生:朗读:“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师: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

  师: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生:我读课文的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

  生: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师:他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二、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1、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2、学生读课文。

  3、师:读出新的发现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4、学生朗读“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发生了余震……”

  5、师:是啊,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样的时刻,人们最应该做的是──

  6、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

  7、师:我不评价,也不想让别人评价,你自己说说你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在尽力表现自己的感动,也就是说你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努力?

  8、师:但是,小钱非常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捐献骨髓,仅仅是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吗?还有别的理由吗?在读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

  9、师:不知道,并不表示他不关心,不牵挂,不担心。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中国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10、师:根据国际上骨髓资助的有关规定,骨髓资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学配合表演。

  11、师:(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安排表)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一天的工作,你想到了什么?

  12、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中国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生: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朗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13、师:是啊,这些人就在小钱的身边,时时刻刻给予小钱关心、爱护和支持,他们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课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师:对,我们可以重点想象两个时间里人们对小钱的关心。这两个时间是很特殊的,一个是当小钱知道自己患了白血病的时候,另一个是骨髓移植这一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两个日子里,小钱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医护人员是怎样想小钱传达他们的爱心的。并把他写下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中国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二.引导学生读课文: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生交流感受。

  生: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小钱得救了。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生:我读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很好,坚持这样读课文,就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生:突然发生。

  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

  师:就是说发生的时间很突然。余震突如其来,还有别的意思吗?“余震”是说大地震后的小地震,让我想起一个数学课中的一个词“余数”,数学中还有一条规则“余数一定除数小”,但是小多少并不确定……

  生:我读课文的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先说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师: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小钱的生命就像――你再读读这句话,刚才没有读通顺,这次看仔细。

  生:朗读:“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师: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

  师: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生:我读课文的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

  生: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师:他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二、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1、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2、学生读课文

  3、师:读出新的发现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4。学生朗读“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发生了余震……”

  5、师:是啊,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样的时刻,人们最应该做的是――

  6、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

  7、师:我不评价,也不想让别人评价,你自己说说你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在尽力表现自己的感动,也就是说你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努力?

  8、师:但是,小钱非常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捐献骨髓,仅仅是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吗?还有别的理由吗?在读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

  9、师:不知道,并不表示他不关心,不牵挂,不担心。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中国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10、师:根据国际上骨髓资助的有关规定,骨髓资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学配合表演。

  11|、师:(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安排表)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一天的工作,你想到了什么?

  12、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中国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生: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朗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13、师:是啊,这些人就在小钱的身边,时时刻刻给予小钱关心、爱护和支持,他们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课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师:对,我们可以重点想象两个时间里人们对小钱的关心。这两个时间是很特殊的,一个是当小钱知道自己患了白血病的时候,另一个是骨髓移植这一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两个日子里,小钱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医护人员是怎样想小钱传达他们的爱心的。并把他写下来。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篇4

  师:同学们,我们初次见面,先自我介绍,我姓欧,这姓不多见,谁能巧妙地来记住呢?

  生:欧洲的欧。

  师:那可是七大洲之一啊,好办法。

  生:欧阳修的欧。

  师:巧借名人,不错!

  生:那是欧尚的欧。

  师:希望今天的课上,同学们也像进超市一样,各有所获。

  生:欧莱雅的欧。

  师(疑惑):?

  生:欧莱雅是一种知名化妆品。

  师(恍然大悟):一用化妆品,就想起欧老师。真是好办法。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大家知道姚明吗?他现在是国际大球星了,身价据说在一亿美元以上。在今年9月4日,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当时与记者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问:姚明,你是真捐呢,还是作秀呢?

  姚明答:一旦需要,马上就捐。

  记者又问:如果正在举行一个重要的比赛呢?

  姚明反问: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吗?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生命高于一切。

  生:比赛可以重来,而生命却只有一次。

  生:生命是金钱不能估量的。我觉得姚明很伟大!

  师:是啊,姚明的话语虽然朴素却感人。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篇课文,也同样是关于拯救白血病人的感人故事。一起读题目。

  生读。

  师:课前你们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课文读了几遍?

  (学生有的读了三遍,四遍、五遍的也有。)

  师:现在先来交流一下。谁知道文中的海峡指的是什么海峡?

  生:中国台湾海峡。

  师:那么跨越海峡桥的两端是?

  生:这一头是杭州,那一头是中国台湾。

  师:两岸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谁能用一两句来简单说说?

  生:杭州的一个青年得了白血病,中国台湾那里的一个青年捐骨髓给他。

  生:中国台湾青年捐骨髓给患了白血病的杭州青年。

  师:李惠利的同学真不简单,不用老师教,通过预习,对课文已经有了很好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杭州,去看看躺在病床上的小钱。哪位同学来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生读,但文中第三句“这个18岁的年轻人……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读的不是很流利,老师请他停下。

  师:这句话一连出现了几个生字,确实比较难读,也比较难懂。请各位同学自己多读几遍。

  师:现在谁愿意来试试?

  生读,果然好了很多。但“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停顿不是很好。老师领读这句话。

  师:谁来说说“即将”什么意思?

  生:将要。

  生:马上。

  生:马上就要。

  师:那么凋零呢?

  生:指花儿凋谢了。

  生:花儿枯萎了。

  师:“即将凋零”在文中指什么呢?

  生:是指小钱快要死了。

  生:小钱像花儿一样随时都可能凋谢。

  师:我们以前学过一个成语叫“含苞未放”或“含苞欲放”,指花还没有开放,那么文中的“含苞”又指什么呢?

  生:指小钱很年轻。

  生:小钱还没有成年,他只有18岁呢!

  师:是啊,18岁应该是最浪漫、最美好的年龄;18岁,应该是编织梦想,放飞希望的年龄。可小钱呢……,当你读到这里,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

  生:小钱太悲惨了!

  生:小钱太可怜了!

  生:上天对小钱太残忍了。

  生:我真为小钱感到惋惜!

  师:生命是这么美好,却是这样脆弱,怎么不让人痛惜伤心呢?一起来读这句话。

  学生读。(这一次读得投入、深情。)

  老师请第一位同学继续往下读,读完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么可怜的小钱,文中却说他是幸运的,这是为什么呢?

  生(默读后):因为适合移植的骨髓10万里,才有一个,小钱居然找到了。

  生:找到适合的骨髓,“谈何容易”,可现在小钱却找到了。所以说他幸运的。

  师:从“几经辗转”中,我们可以想象小钱经受了多少次的失败的打击,对生命的绝望,才迎来这一线生机啊!有感情地读好这段话。

  学生读文。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与小钱同呼吸,共命运。所以朗读得很动情。)

  师:同学们,这仅仅还只是个希望啊。中国台湾的青年愿不愿意捐献呢?骨髓会不会顺利到达呢?手术能不能保证成功呢?对小钱来说,这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啊。让我们来看中国台湾那一头,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4、5小节。想想此时此刻,中国台湾青年他在做些什么呢?

  学生快速默读,半分钟后纷纷举手。

  生: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中国台湾青年也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无奈,是等待。那中国台湾青年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怎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是隐含在文字中的,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并连起来说说。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边思考。两三分钟后纷纷举手。

  生:在大地的余震中,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地震后不知家人是否平按无事的情况下,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还有补充吗?

  生: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在大家都跑到空旷地方寻求安全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谁能把同学们讲的连起来说说呢?先试试。

  (片刻后)师:我先开个头,在杭州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在杭州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地余震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家都跑到空旷地方寻求安全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说的真好。如果最后两句,各加上“仍”、“还是”,就更有味了。谁还愿意试试?

  生:在大地余震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不顾危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强忍着牵挂和担忧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家都跑到空旷地方寻求安全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在这样的复杂的情况下,他却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是什么力量让他这么做呢?他心里是怎么想呢?我们再认真读读3、4、5自然段,穿过字里行间,努力走进中国台湾青年的心里。

  学生低头读书思考,三三两两举起了手。

  师:你们读懂了中国台湾青年的心吗?你们真正了解他吗?

  学生点头称读懂了。

  师:如果你就是那位青年,就你当时心里所想,你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学生纷纷表示愿意。

  师(模仿记者):你的事迹感动了我,也感动着所有的中国人。请问:在当时大地余震时,你躺在病床上,你害怕过吗?

  生(模仿中国台湾青年):说实话,我也害怕,生命给我的也只有一次啊。但我想到还有一个人需要我的骨髓去救命的时候,我就不害怕了。

  师(模仿记者):你很勇敢。你知道吗?这次地震,造成了2400多人死亡,几万人受伤。地震过后,大家都忙着寻找亲人,抢救亲人。可你并没有这么做。有人说,你根本不爱自己的家人。是这样吗?

  生(模仿中国台湾青年,有些激动):不是,我爱自己的家人。有谁不爱自己的亲人呢?我躺在病床上一直担心着他们,所以我一下病床就去寻找他们了。

  一生插话:他们胡说,我怎么会不爱自己的家人呢?我一直为他们担心呢。但当时如果我也去寻找家人的话,那杭州的小钱,不就要死了吗?

  师(模仿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据我所知,你这次捐献对象是大陆一位青年,也许这辈子你们都不能相见,也许他都不能向你当面致谢。你不遗憾吗?

  生(模仿中国台湾青年):不遗憾。我捐献骨髓不是为了让人感谢。

  生(模仿中国台湾青年):不遗憾。我们是同胞啊,只要他能活下来,我就很幸福了

  生(模仿中国台湾青年):不遗憾。我知道小钱能救治好,我就很开心了。姚明不是说,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读懂了中国台湾青年的那颗善良的心。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学生深情地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其间,有个了不起的人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他就是李博士。请同学们划出描写李博士的句子,自己读好。

  指名读。老师边听边板书“步履匆匆、沉着、奔波”。

  师:“履”在古时候就是鞋子,那么“步履匆匆”呢?

  生:就是脚步匆匆,

  生:就是快速地走。

  师:联系上下文说说“奔波”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来回奔走。

  生:忙忙碌碌地不停地奔走。

  生:指李博士赶得很急。

  师:从这三个词语“步履匆匆、沉着、奔波”上,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李博士医术很高明。

  生:我读出了当时时间紧迫,李博士像是和时间在赛跑。

  生:我觉得李博士是一心为病人着想。

  师:“一心为病人着想”说明他?

  生:医德高尚。

  师:这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李博士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博士。有关他的事迹课堂上不展开了,我们可以通过“百度”去搜索阅览。

  同学们,当医院手术室的门禁闭的时候,大家都在静静等待着,期盼着。这时手术室的门忽然打开了,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小钱得救了!你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怎么样?

  生:太高兴了!

  生:我为小钱感到高兴!

  生:我祝福小钱永远幸福!

  生:我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我太兴奋了!

  师:我想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为小钱的得救由衷地高兴。请同学们融入你们的那份感情,自己试着读最后一自然段,用心感受文中语言流露出的那份真情。

  学生认真朗读。

  师:如果你就是小钱的同学,和他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同学。你听到消息后的心情怎样呢?不用说,让你的朗读告诉我。

  一生认真地读,投入而有激情。

  师:如果你就是小钱的父母,为他担惊受怕、操碎了心的父母。你听到消息后的心情这样呢?不用说,让你的朗读告诉我。

  学生真情投入,读得热泪盈眶。

  师:现在我们对课题中的“生命桥”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谁愿意来谈谈?

  生:是两岸同胞的爱心架起了生命桥。

  生:是中国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才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所以叫生命桥。

  生:是两岸的血脉亲情才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所以说是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是啊,正如姚明在采访中所说,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珍视生命,拯救生命,它其实就融于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平平实实的细节中,这篇文章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篇5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单元整组教学之一

  一、课前交流,在游戏中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

  在轻松调侃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做一个关于摘苹果的比赛,通过不断变换比赛对手(“对手”、“老师”、“饥饿的孩子”),让学生逐步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初步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课堂实录: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通过测试我想知道我们班哪个孩子最聪明,哪个孩子最可爱。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 80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100个苹果,第三棵树上结了150个苹果。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生1:先摘80个苹果的那棵。

  生2:先摘150个苹果的那棵。

  师:有了两种不同的意见,谁会获胜呢?马上比一比,各自说说你设想的比赛过程。

  生1:我先摘80个苹果,一定比他摘150个苹果快,这样我就有机会摘第二棵树上的100个苹果,最终我会以180比150获胜。

  生2:我先摘150个苹果……不对,输了!

  师: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送你们一句名言“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记住,这句名言是我说的。

  生:哈哈哈……

  师:下面进行第二轮测试,还是这样三个苹果树,你有一次来到苹果树下,不过这次你的对手是我——你的老师,要和你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棵树上的苹果?

  生1:第一棵。

  生2:第一棵。

  师:意见一致,为什么?

  生:我先摘80个苹果,一定比你摘150个苹果快,这样我就有机会摘第二棵树上的100个苹果,最终我就会以180比150获胜。

  师:说得很流畅,心里面一定很得意。但是,我不想说你聪明,我只能说很狡猾!因为你在老师面前,一点都不谦让。看来,竞赛还得看清楚对手,如果对手你们的老师,你要知道忍让,不然吃亏的可是你自己。还是要送你们一句名言“退一步是为了进很多步!”还是我的名言。

  生:哈哈哈……

  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题?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生:我先摘第三棵苹果树上的150个苹果,那样的话他就可以摘到180个苹果。

  师:你故意输掉比赛,是为了让他能吃到更多的苹果,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一个可爱的孩子。

  生:我先摘第二棵树上的苹果,那样的话,他就可以摘得更多。

  师:你更加善良,而且会很聪明地帮助别人。

  生:我会放弃比赛,一棵也不摘,全让给他。

  师:你让我很感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看来,你们不仅很聪明,还有一个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为此,我还要送你们一句名言——

  生:啊?(惊讶状)哈哈哈……

  师:但这一句不是我说的,而是我从书中读到的——“给于是快乐的!”

  生:(齐读)

  师:希望你们永远记住。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

  生:(犹豫、无言)

  师:我们可以不立刻回答,但不能永远回避,我们要在学习中思考。

  二、泛读整组课文,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

  通过对整组课文的浏览和对有关段落的重点阅读,了解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或相关细节来感受和初步理解“给予是快乐的!”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样一组课文,一组以“给予是快乐的”为主题的课文,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卡罗纳》和《给予是快乐的》。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这四篇课文,我相信在读的时候,一定有很多地方打动了你的心灵,一定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现在,我再给大家一个读课文的机会,但时间不多,只有五分钟。我们可以浏览每一篇课文,也可以读一篇或两篇,还可以只读你认为最值得读的部分,但在读的时候要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这些课文是怎样来反映“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主题的?

  生:(读课文)

  师:我们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篇来谈谈,也可以几篇课文联系起来说;可以只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直接说自己对“给予是快乐的”感受和理解。

  生:在《搭石》这篇课文中说两个人如果同时走到溪边,总会让别人先走,遇到老人,年轻人总要背老人过去。我很感动。

  师:那是因为他们都知道“给予是快乐的”。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了一位中国台湾青年将自己的骨髓捐献给杭州的小钱,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唯有移植骨髓才能获救。这位中国台湾青年充满了爱心。

  师:他也明白“给予是快乐的”。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中将发生了大地震,但李博士仍沉着的站在病床旁,青年人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准备抽取骨髓,他们也都有帮助别人,给予别人的精神。

  师:是啊,你理解得很准确。

  生: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同学们、老师还有同学的妈妈都很关心他。

  师:发家的关心对卡罗纳来说是一种安慰和鼓励,能帮助他走出失去母亲的阴影,坚强的生活和学习。

  生:《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讲保罗的各个送给他一辆汽车,有一个穷孩子很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做这样的哥哥。

  师:这个孩子很特别,一般的人也会很羡慕,但是是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哥哥送自己一辆汽车,但这个男孩却是想送别人一辆汽车。那时候因为他知道——

  生:给予是快乐的!

  生:……

  师:大家说的真好!我们还没有学课文就能说的这么好,说明我们的阅读能力已经很高了,真了不起!从这些课文来看,“给于是快乐的”,就是小男孩的一个心愿,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是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就是一种无私奉献,就是一种爱心。

  三、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

  教学设想:

  重点阅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在读通课文的同时理解课文,理解心中的感动。

  课堂实录:

  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生: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小钱得救了。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生:我读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很好,坚持这样读课文,就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生:突然发生。

  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

  师:就是说发生的时间很突然。余震突如其来,还有别的意思吗?“余震”是说大地震后的小地震,让我想起一个数学课中的一个词“余数”,数学中还有一条规则“余数一定除数小”,但是小多少并不确定……

  生:“突如其来”的还有一个意思是说余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

  师:是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还要进行着手术,正是令人感动,你理解得很准确。

  生:我读课文的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先说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师: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小钱的生命就像——你再读读这句话,刚才没有读通顺,这次看仔细。

  生:朗读:“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师: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

  师: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生:我读课文的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

  生: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师:他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生:给予是快乐的!

  ……

  四、深入阅读文本,整合教学资源,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

  在“小钱会感激谁?”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在心灵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理解人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课堂实录: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想他一定会非常感谢为他捐献骨髓的那位中国台湾青年,因为他为小钱捐献了骨髓。

  师:是啊,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这是所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于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份,中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

  但是,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生:(读课文)

  师:读出新的发现了吗?

  生:因为他是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生:(朗读)“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发生了余震……”

  师:是啊,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样的时刻,人们最应该做的是——

  生: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

  师:但是,这个青年人却——

  生:仍静静地趟在病床上。

  师:对,仍静静地趟在病床上。这里有一个字“仍”,是什么意思?

  生:仍就是仍然,仍旧的意思。

  生:就是说这个中国台湾青年像没有发生余震时一样,静静地躺在床上。

  师:是他不知道发生了余震了吗?我想他不会不知道。那为什么他那样的一反常态呢?

  生:因为他只想到救小钱,就顾不得自己生命的危险了。

  师: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同时也会破坏身体的抵抗能力,生命处于生死的边缘,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移植骨髓,后果不可设想。一是骨髓就是和时间赛跑,和时间争夺生命。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

  生:仍静静地趟在病床上。

  师:这需要多大的——

  生:勇气。

  师:需要多大的——

  生:决心。

  师:小钱能不感激吗?我们能不感动吗?把我们的感动读出来吧!

  生:(朗读)改编过的第5自然段。

  师:我不评价,也不想让别人评价,你自己说说你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在尽力表现自己的感动,也就是说你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努力?

  生:“突如其来”很强调。

  师:是啊,充满了危险。还有吗?

  生:“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我也很认真地读。

  师:多么不容易,听出来了。还有吗?

  生:“大家应该跑出去”和“青年人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想读出对比,没读好。

  师:你的理解很到位。我们大家听了他说的和读的有一点启发吧。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改编过的第5自然段。

  师:但是,小钱非常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捐献骨髓,仅仅是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吗?还有别的理由吗?在读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

  生:因为他不顾亲人的安危来为小钱捐献骨髓。

  师: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生:(朗读)“在这场灾难中……”

  师:在那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中,他的亲人是否平安无事,他还不知道;但是,他知道,他只知道的是——

  生: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不知道,并不表示他不关心,不牵挂,不担心。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中国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生:(片断练笔)“这位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会想到哪些亲人,会想些什么?试着写一段话。”

  师:能把你写的读一读吗?

  生: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现在还好吗?我很想念你们,很想和你们在一起,但是我正在捐献骨髓,不能离开,很对不起。愿上天保佑你们!

  生:亲爱的父母兄弟:我想你们在昨天的大地震中一定会平安无事的,我正在医院里捐献骨髓,一位杭州的青年需要我的骨髓,我马上就会和你们在一起的,不要牵挂。

  ……

  师:你们将这位中国台湾青年心里想的写的很真实,很感人。能有感情的独独这一段吗?

  生:(朗读)课文第四段。

  师: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这位青年不顾亲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根据国际上骨髓资助的有关规定,骨髓资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学配合表演。

  生:(想象、表演)

  师: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刚才想象的或表演的情景吗?

  生:激动。

  师:在你的想象中哪些是激动的?

  生:他们会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还会泪流满面。

  生:小钱可能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生:小钱会激动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

  ……

  师:小钱是不幸的,刚满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小钱又是幸运的,终于在治疗期限内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小钱感激为他捐献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的心情,我们能够体会,也已经体会到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更细心的体会小钱心中的那份感激,他还会感激谁呢?

  生:他还会非常感谢李博士。

  师:为什么?先不要急着回答,先仔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课文,特别要注意描写李博士的句段。我要看看谁理解得最正确,思考得最全面,表达得最清楚。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生:李博士为小钱从中国台湾青年身上抽取骨髓。

  师:对,但不全面。我相信你和你的同学一定能回答好,你可以自己说,也可以请你信任的同学帮忙。

  生: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从中国台湾青年身上抽去骨髓。

  生: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从中国台湾青年身上抽去骨髓,并一路奔波送到杭州,为小钱作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看看,我们有多能干,竟然把这个问题回答得这样全面,真不简单。为我们的成功鼓掌。掌声更应该献给李博士,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他沉着地坚持工作——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

  生:(朗读改编后的第五自然段)

  师:这位李博士就是中国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中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让我们在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生:(深情朗读改编后的第五自然段)

  师:(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安排表)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一天的工作,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李博士真辛苦,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

  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这样长时间的工作的呢?

  生:为了救小钱得命。

  生:我想到了一个词语——奔波,真不容易。

  师:你很善于联想,很会学习,看着图表就理解了一个词语。

  生:我觉得很奇怪,中国台湾和杭州很近,为什么还要往香港走?

  师:是啊,为什么呢?一直飞过来不是更近,更节省时间吗?时间就是生命啊!

  生:(无言)

  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中国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朗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我们已经两次走进小钱的心里,感受到了他心中感激,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在一次走进他的心里,小钱还会感激谁?

  生:医护人员

  生:朋友

  生:亲人

  师:是啊,这些人就在小钱的身边,时时刻刻给予小钱关心、爱护和支持,他们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课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师:对,我们可以重点想象两个时间里人们对小钱的关心。这两个时间是很特殊的,一个是当小钱知道自己患了白血病的时候,另一个是骨髓移植这一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两个日子里,小钱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医护人员是怎样想小钱传达他们的爱心的。并把他写下来。

  在这里我们可以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也许对大家会有帮助。我们先来读一篇课文《卡罗纳》,看看卡罗纳身边的认识怎样关心、爱护他的?用笔划下有关的句子。

  生:(阅读《卡罗纳》)

  师:你划了哪些句子,深情地读一读,要让我们都感受到人们的卡罗纳的关心。

  生:(朗读)“老师对大家说……”

  生:(朗读)“这时候,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身边……”

  生:(朗读)“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是说什么好……”

  生:(朗读)“母亲把我推开了……”

  ……

  师:刚才我们读了人们对卡罗纳关心的句子,现在你能不能写一写人们对小钱关心的句子?你可以选择一个时间来写。

  生:(片断练笔)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写得很投入,我想你们一定写得很感人。把你们写的来深情地读一读,可以吗?

  生:(朗读)这天清晨,小钱终于知道自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小钱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呆呆地坐在床上,一言不发。妈妈笑着对他说:“孩子别担心,会有办法的。”医生轻轻的走进来,拍拍小钱的肩膀,说:要有信心,我正在寻找适合的骨髓。

  生:今天是做骨髓移植手术的日子,再过几个小时就要进行骨髓移植了。现在,小钱静静地趟在病床上,是担心?是害怕?爸爸手里捧着一大束鲜花,笑着对小钱说:“我要用鲜花庆祝手术成功。”同学们对他说:“你要坚持住,我们等你回来。”

  ……

  师: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人关心、爱护这小钱,奇迹才会发生;正是因为海峡两岸这么多人的爱心才架起了一座——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现在,我们再来回答上课开始时的一个问题: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

  生:能!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但是很少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更多的时候需要帮助别人,给予别人也许仅仅只需要说一句温暖的话,仅仅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但是,却能给别人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因为给予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快乐!

  最后,我给大家留一个选择性的作业,可以做,也可以不做。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作业,也就是说有很大难度的作业,但是,我相信你们当中一定有很多人能够完成。作业是写一篇作文——高考作文——

  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心灵的选择》

  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范围不要超出这个内容之外: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篇6

  一、语言渲染,深情导入

  师:(出示杭州美景和书中插图)同学们,1999年9月22日,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连空气中都飘着甜丝丝的香气。可是刚满十八岁的小钱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在小钱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吗?

  生: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

  师: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

  生:中国台湾青年捐献骨髓给他,小钱得救了。

  师:是谁为中国台湾青年抽取的骨髓呢?

  生:李博士。

  师:谁能把这件事完整地说一说?

  生: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李博士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小钱得救了。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品词析句,感悟亲情

  师:我们首先来关注一下小钱的命运。谁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小钱的病情很严重。

  自由汇报(哪句均可)

  生:这个刚满十八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小钱的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花朵,他的生命即将走到了尽头,快要死去了。另外,我还知道白血病是一种很难治的病,也说明小钱病得很严重。

  师:是啊,得了白血病就等于宣判了死刑,况且是严重的白血病!这句话中,有一个词,我们应该好好品读一下。(板书:凋零)

  想象一下凋零的花朵什么样?不需要回答,带着头脑中的画面谁能把这个词读一下。

  1生:凋零。   师:带着一丝悲伤。

  1生:凋零。   师:带着一丝惋惜。

  3生:凋零。   师:我听出了小钱对生命的渴望。

  师:骨髓移植是救助小钱生命的唯一方法,可是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但小钱的家人、医生和所有关心他的人都没有放弃。他们四处寻找,先在杭州本地找,但是没有找到,他们又到大城市去找,想一想,他们都去了哪里呢?

  生:他们去上海找。

  师:现代化的大都市,找到了吗?

  生:没有。

  生:他们到北京去找。

  师:中国的首都,流动人口那么多?找到了吗?

  ……

  师:像我们刚才说的那样,走了好多地方,历尽了千辛万苦,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

  生:辗转。

  师:你能突出这个词把这句话读一下吗?

  1生读。

  师:老师听出了寻找的艰辛,同时,他把“终于”这个词也读重了,你能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关心小钱的人虽然很辛苦,但他们的力气没有白费。

  生2:我体会到了小钱很幸运,他终于有救了。

  师:小钱把救助自己生命的唯一希望都寄托在中国台湾那个人身上,9月22日,小钱期待着救命的骨髓,可就在21日中国台湾却发生了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我们共同看一下那是怎样的一场灾难。

  (播放9月21日中国台湾大地震录像)

  师:捐献骨髓就在地震后的第二天,所以在中国台湾那边,为救助小钱,正上演着感人的一幕。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3—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自读、合作交流)

  自由汇报。

  生:这句话令我感动“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青年连家人生死都不知道,却坚持来捐献骨髓,他一心想的就是挽救小钱的生命。

  师:小钱是他的亲人吗?但他却把小钱看得比自己的亲人还重,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也许他的家人已逃过一劫,正在医院接受治疗,这一切他都不清楚,但是,他知道——

  学生接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也许,他的爸爸妈妈正埋在地震的废墟中,痛苦地呻吟着,挣扎着,他们多想早一点儿见到自己的儿子,而这些中国台湾青年都不清楚,但是,他知道——

  学生接读:在海峡……他的骨髓

  师:也许,他的家人已经离去,临终前都没有能见到儿子,而这一切他都不清楚,但是,他知道——

  学生接读:在海峡……他的骨髓

  师:正因为他不顾家人平安,前来捐献骨髓,所以他正用爱心铺设着这座——

  学生接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生:第五自然段中的这句话很令我感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虽然余震不断发生,但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非常沉着镇定,为了救小钱,他们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师:是啊,他们一心想救小钱。(板书:沉着  静静)

  读一下这两个词。(生读)

  师:像老师这样深呼吸一次,让自己的心情静下来,再读一下。(生读,比上次好很多)

  师:在什么情况下李博士沉着地站着,青年静静地躺着呢?读一读这段,找一找。

  生:“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仍然在病房中。

  师:“突如其来”是什么意思呢?

  生:来得特别突然,事先没有任何防备,这样就更危险了。

  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余震吗?

  生:就是大地震发生之后,接连发生的一次又一次的小地震。

  师:余震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中国台湾9月21日这次地震是里氏7.8级,而在当天接连发生的六七十次余震中,最大的一次余震就达到里氏6.8级。这次余震大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这次余震很大,因为针头从肌肤里被震得脱落下来了,李博士被迫停止了工作。

  师:想象一下,当地震袭来时,病房会是什么样?

  生1:病房左右摇晃,好像立刻就要倒塌了。

  生2:病床咯吱咯吱直响,床头柜上的茶杯掉在地上摔碎了。

  生3:

  ……

  师:房屋可能随时倒塌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此时此刻,每个人心里都会感到特别害怕,而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呢?

  生: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此时此时,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而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呢?

  生:李博士仍沉着地……躺在病床上。

  师: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其实也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你能从哪里体会出来呢?

  生: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下来,但李博士还要把针头扎进去,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知道李博士扎了很多次,中国台湾青年就忍受着巨大的疼痛。

  师:能从文中找重点词句来理解,很好。同学们,现在进行骨髓移植比较容易了,只要从捐献者体内抽取一定的血液,用机器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再移植到患者体内就可以了。可是在当时,李博士就是用这样的针筒扎向中国台湾青年的骨头。(出示李博士抽取骨髓的画面)而且余震不断,针头一次又一次地脱落,但不管怎样——

  学生接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因为他们知道——

  生接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正因为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不顾生命危险,捐献、抽取骨髓,所以他们正用爱心架设着这座——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骨髓被抽取出来了,接下来李博士还需要干什么呢?

  1生:读第6自然段

  师:我们共同来看一下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出示李博士从中国台湾到杭州运送骨髓的路线图,体现路途的遥远波折和艰辛)

  师: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李博士太辛苦了,虽然奔波了十几个小时,但他也不休息,还连夜为小钱做手术,真是一位医德高尚的好医生。

  师:关于李博士,你级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李博士叫李政道,是著名的骨髓移植专家,主持创办了中国台湾花莲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共收集到23万份骨髓,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他曾多次跨越海峡,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

  师: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位可敬老人说的一句话。(大屏幕出示)

  生读:海峡两岸骨肉同胞子本是一家人。救助患者,是我最大的快乐。

  师:是啊,海峡两岸同胞本来就是一家人,在这次救助小钱的过程中,除了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还有哪些人也在为小钱默默地奉献着呢?

  生1:杭州和中国台湾的医护人员。

  生2:小钱的家人、朋友。

  生3:所有关心小钱的人。(音乐声起《爱的奉献》伴奏带)

  师:是两岸的骨肉同胞共同用爱心架起了这座——

  学生接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读写练习,延伸升华

  师:小钱终于得救了,他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想一想小钱会对谁说呢?

  生1: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

  生2:他的父母和亲人

  生3:他会对自己说

  ……

  师:同学们,那就让小钱的心声从你们的笔端涓涓流出吧!把小钱最想对谁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自由写5分钟后,找学生读。

  生1:小钱想对中国台湾青年说,谢谢你,中国台湾青年,我的身体里流淌着你的血液,如果没有你,我的生命早已结束,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会好好地活下去,像你一样去关爱别人。

  生2:中国台湾青年会对自己说,小钱啊,小钱,你要感谢中国台湾青年,感谢李博士,感谢所有关心你的人,是他们用爱心为你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

  师:爱可以创造一切,爱可以跨越一切,让我们深情地朗读一下最后1段。

  生齐读。

  师:课文学到这,你们知道“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具体指什么吗?

  生:指血脉亲情。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大陆人民得知中国台湾发生这场灾难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资捐物,抗震救灾,奉献着大陆人民的一片爱心、一片亲情。虽然中国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我们坚信:两岸人民那用生命铸就的血脉亲情必定会迎来祖国团圆的那一天。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篇7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16分)

  hǎi     xiá

  yí      zhí

  tóng   bāo

  tái    wān

  bǐ       cǐ

  xí       jī

  kōng kuàng

  zàn    tíng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16分)

  杭(  )  峡(  )  凋(  )  旷(  )

  抗(  )  狭(  )  调(  )  矿(  )

  苞(  )  绽(  )  怀(  )  躯(  )

  胞(  )  定(  )  杯(  )  驱(  )

  三、一锤定音(在正确的词语或拼音下画“──”)(6分)

  利用大地(振动 震动)暂(zhàn zàn)停的间(jiàn jiān)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suǐ suí),终于从身躯(qū qǖ)里(娟娟 涓涓)流出。

  四、句子大观园(12分)

  1、这个刚满十八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栓,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这句话把         比作                  。

  仿句:         ,如同                  。

  2、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句话把         比作                  。

  仿句:         ,如同                  。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五、词语巧搭配(16分)

  (  )的阳光  (  )的香气  (  )的花朵  空旷的(  )

  雄伟的(  )  精美的(  )  (  )的目光  (  )的神态

  六、选词填空(10分)

  愿望  期望  盼望  期待

  1、我的(  )是长大当一名解放军战士。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和家长的(  )。

  3、全国人民(  )早日实现小康。

  4、他知道,有一位青年正(  )着他的骨髓。

  沉重  严重

  5、小钱患了(  )的白血病,他母亲的心情很(  )。

  七、快乐阅读(24分)

  跨越海峡的生命救助行动圆满成功(节选)

  韩胜宝

  早晨六时四十分,黎明的曙光绽开五彩绚丽的朝霞,在祖国宝岛台湾花莲,一位青年静静地躺在无菌室内,等候着他的骨髓从他的躯体里抽出来,流进海峡彼岸姑苏城内此刻同样躺在无菌室内的一位年轻姑娘的血管。

  八时,经过全身麻醉的骨髓捐赠者,在经历了一小时二十分钟的手术之后,他的骨髓,饱含着同胞之情,从他的身躯内跃出。

  九时三十分,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装进了盛满液氮的骨髓箱,由三名慈济会的志愿者护送,从中国台湾花莲起飞,十时二十分到达台北桃园机场。

  十三时二十五分,骨髓运输小组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赴香港。在飞机上,志愿者们小心地呵护着骨髓箱,每隔一小时要上下左右晃动,以防止骨髓的凝结,影响细胞的活性。他们深知,手里捧着的,不仅仅是活性细胞,而且是陈霞姑娘的生命。

  十五时零四分,骨髓提前六分钟运到香港特区。这意味着离陈霞姑娘的生命的希望更近了。

  十九时五十五分,运输骨髓的飞机平稳地在上海虹桥机场停机坪降落。由于香港的天气原因,飞机延迟了二十分钟起飞。虽然抵达上海的时间比预期晚了十五分钟,但总的来说还是相当顺利的。

  二十二时,骨髓移植手术开始。午夜时分,手术顺利完成。

  1、这篇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能把表明这种顺序的词语用“──”画出来。(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给本文另拟一个标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这两位青年相遇了,她会对他说些什么。(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读题目,初步谈谈对题目的理解。(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海峡,海峡两岸和生命桥,解决对于海峡的理解。)

  二、提出学习目标

  1、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教师相机引导)

  2、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3、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认为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

  4、全班交流

  三、展示学习成果(基础知识展示)

  1、学生读文,小组合作解决生字新词。(小组内展示)

  2、自主选择文中最受感动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个性展示)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新字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一、复习导入,提出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回顾课文大意、说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和重点。

  2、提出学习目标:

  (1)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2)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展示学习成果(创造性展示)

  1、学文悟情展示(一)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① 自由谈谈感受;

  ② 补充地震的资料,理解袭击,余震的意思。(余震也有一定的破坏力。)

  ③ 从中你感受了一颗怎样的心?根据感受朗读句子。

  ⑵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① 地震中的青年安然无恙,但是他的家人是否平安呢?

  ② 海峡的这头正有个年轻的小伙子正满怀希望,这是一个怎样的希望呢?

  ③ 现在你又看到了一颗怎样的心呢?用你的感受来读读这个句子!

  ⑶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① 你能体会到这无法预计的余震给青年带来的是什么吗?

  ② 面对这样的一位青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③ 带着你的理解来读好这两个句子。

  2、学文悟情展示(二)

  ⑴ 体会小钱感激李博士的原因:

  过渡句:小钱是不幸的,刚满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小钱又是幸运的,终于在治疗期限内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小钱感激为他捐献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的心情,我们能够体会,也已经体会到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更细心的体会小钱心中的那份感激,他还会感激谁呢?(李博士)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抓住了哪些词句?

  ①抓住: 步履匆匆、沉着,体会不顾安危,一心救人。

  ②抓住:奔波、连夜,体会不顾劳累,急人所急。手术艰难,更显真情。

  ⑵简单介绍李博士。

  ⑶让我们把对李博士的感激和尊敬融入在深情的朗读中吧!(读课文第5,6自然段。)

  ⑷是啊,李博士用他高尚的医德,用他的爱心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学文悟情展示(三):两岸的医护人员和众多的好心人

  过渡句:师:我们已经两次走进小钱的心里,感受到了他心中感激,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在一次走进他的心里,小钱还会感激谁?

  ⑴ 在小钱被确疹为白血病,急需骨髓做移植手术时。

  ⑵ 当李博士取到骨髓到为小钱做移植手术之间。

  (医护人员、朋友、亲人、一些素不相识的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我会自主完成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三、激发知识冲突:

  1、理解“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理解“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含义。

  3、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演一演,写一写。

  四、知识拓展延伸

  你从文中的李博士和中国台湾不知名的青年中学到了什么?你怎么做一个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                                 中国台湾

  提、移、救

  ————————

  小钱        爱之桥      李博士、青年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篇9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的是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为了教学生学会学习,我将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放在了运用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的方法品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生动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的空白,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使学生学有所得。

  一、活用“三导”材料,落实导学目标。

  根据学情,我对“三导”材料第二课时进行了调整,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学习,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运用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的方法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如:导练达标内容的设计,我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在躺在病床上,也许在想,但是,他知道。

  (2)当余震又一次发生了,手术室里,但是,他们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抽取骨髓。

  通过品读和想象,从而更好地体会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学完课文后,为了让学生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总结时,我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说一句话。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

  这样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回归了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抓住“静静地”,通过对比,体会小钱和中国台湾青年的内心情感。

  在体会“中国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完后,我让学生把镜头转向小钱,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而中国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将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通过对比研读,初步领会本篇课文的.人文内涵,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语言文字的博大。

  三、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朗读体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通过“朗读――体会――再朗读”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学生思维,丰富课文内涵

  本节课教学,我多处让学生展开想象,如:课结束后,我让学生想象:也许,有一天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见面了,幸运的小钱一定会有满腹的心里话想跟他们说,这位同胞又会说些什么?

  五、不足

  整堂课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如能在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感动的句子时,能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充分阅读,学生也许会学得更投入。在课结束时,如能在导练点睛上点出本节课的学习方法,真正让课堂做到一课一得,这样收效会更好。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篇10

  文本解读: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读文先读题,课文的题目恰似一道景,画面感强;恰似一句话,发人深思;恰似一份情,温暖人心。阅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触摸到的是一份台湾同胞与大陆之间的深情,我眼前似乎出现了中国台湾、大陆和飞架两岸的一座桥,以及那份血融于水的至真亲情。这桥非普通桥,它是以生命点燃生命,以大爱坚守生命的生命桥;这桥是情,是海峡两岸同胞相互守护,彼此牵挂,以此幸福为彼幸福的血脉亲情。这是一个意蕴极其深刻的题目,让我们不禁会质疑:“什么是生命桥?”,“生命桥这头连着那头的什么?”,我想,孩子们会从质疑的一个个问号里激荡起阅读文本的一阵阵欲望。教学中,不妨引导孩子先来叩问课题,然后走进文本。

  顺着题目,脑海中顿时出现这一问题——“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让学生感受‘生命桥’的含义”,我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阅读,阅读许久,我的心情一波三折,久久不能平静!

  第一折感动于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幕不同的场景,一幕是在杭州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而另一幕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大陆的期盼,台湾同胞的举动,体现了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之间的那份深深的、真挚的、血融于水的血脉亲情。

  第二折感触于最深的是极具感染力的细节描写。精妙的细节对比,给我带来强烈的震撼。如“小钱静静得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和“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李博士的沉着”、“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语言,这两处联系起来一比照,虽然同样是两个“静静地”,却道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小钱是那么的可怜,在自己的生命快要结束时是多么期待着这个唯一的希望,而台湾同胞呢?因为他们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他的骨髓,为了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此时,他们一心为小钱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便跃然纸上,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体现无余。再走进李博士和那位青年,文本中“步履匆匆”与“7.3级大地震”联系起来一对照,就更能想象到李博士救死扶伤的高大形象;而那位青年在大地震中“不清楚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与“他知道小钱期待着骨髓”联系起来,就更能感受到中国台湾青年虽心系家人,但坚持躺在手术台上的不平凡的举动。

  第三折感慨于作者的文字笔触。在手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每一处令人揪心和感人的情节,是那么地具有感召力和穿透力,但作者表达时平铺直叙,自然朴素,特别通俗,却会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的感受到一种人性的美好,植根于我们每一位读者的心中。这一切的一切,牵引着我的心,触动着我“心”的最深处,不仅感叹——这就是生命桥的意蕴!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运用多种途径,学生初步了解“白血病、骨髓移植、血脉亲情、突如其来”等词语。

  2、通过语言探究,学生深切体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这就是本文要教学的重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深深感受人与人之间博大的关爱及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资料拓展:为了更有效地阅读文本,体悟文本的内涵,课前开发和挖掘了与文本融合的课程资源,如:汶川大地震、白血病、骨髓移植等资料。

  教学切入点:抓住两类词语,体会两份期盼,品味两份感动,领悟两岸骨肉亲情。作为本课的教学切入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引发爱的真谛

  当孩子们都用一种期盼的眼神望着我时,我以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的名言:“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了黑夜”引出爱的话题,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得到的或给予别人的爱。因为爱是生活中孩子们熟悉的话题,因为爱是孩子们喜欢的情感。之后,当孩子们还沉浸在体会自己经历过的爱的幸福时,我用一句“爱还能超越高山和大海”来引出课题,我想语文源于生活,要尊重孩子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同时,我们可以引申到文本教学,让孩子们默默地将生活资源融入语文阅读之中。

  二、初读感知,走进两幕情景

  当学生已经有了一点对爱的最初体验后,我就引导学生去初步感知文本,提出阅读要求: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而后,进行生字词的学习,读准字音,随机指导理解“同胞、期待、突如其来”等词的含义。接着提醒学生,在看似毫无联系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从描写环境、人物两类词语进行归类,从而能通过这些词语去走进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苍白、红润、沉着、期待等折射出两个不同人物的两份期待。突如其来、袭击、灿烂等折射出同一时刻,不同处境下的两份美好的情感。然后,让学生找出发现内心世界的词——期待。相隔甚远的两地分别期待着什么呢?预设一边是对生命的渴望,一边是为他人的着想。想想文中的哪些情节令你感动?预设学生交流两幕情节,感动于两颗紧紧相连的心。

  三、细读品味,感悟血脉亲情

  当学生初步感知完文本之后,文本上升的焦点是什么呢?切入研读第一幕: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读着读着,你走进了一个怎样的病房?雪白的墙壁在阳光的照射下,白的让人心理发寒发慌,此时你看到了怎样的小钱?苍白无力地他,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想了解他的病情吗?随机补充“白血病、骨髓移植”等资料,感受恶魔带给小钱的不幸,从而能更加突出小钱是多么的可怜。之后,我反复引读:一个血癌患者,正忍受着病魔的摧残,他累了,垮了——读。一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正值年华正茂,就这样一病不起,他痛心了——再读。他还年轻,不甘心含苞的花朵就这样凋谢,他期待延续生命之花绽放——再读。

  体悟第二幕: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引导学生抓住词眼“静静地”,感受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而中国台湾青年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准备为小钱抽取骨髓。为了让学生能进一步领悟文本中的“生命桥”,我有意识地进行了资料补充,播放四川大地震的录象图片资料,这样能深深触动他们的心灵,感触于中国台湾青年大爱的胸怀,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那份情。为了让学生能更贴近文本,理解文本。所以在此环节,我创设情境,填补文本空白,让学生谈谈:如果这时是你的一个朋友、亲人正在受到死神的威胁,你的心理是怎样的感受?这样创设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文本中小钱的那份期待,理解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的高尚品质。

  其实,文本中类似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于是我顺势引导,认真读一读,你还从哪些地方发现了台湾同胞的高尚举动?让学生从李博士:“步履匆匆”与“7.3级大地震”;中国台湾青年:在大地震中“不清楚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与“他知道小钱期待着骨髓”从实际情境中去体会这一生命取得的伟大,感受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博大爱心,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美好的心愿,海峡两岸情用不断,永远搭建着这座生命桥。

  顺势这份感动,引领学生说说“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啊!”让学生发散填空,预设孩子们会说:亲情架设的生命桥、爱心架设的生命桥、骨髓架设的生命桥等。接着,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抒颂血脉亲情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能对本文有一个更具有深入的感悟,于是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小钱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和那位捐献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这位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这样,不仅让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表达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也加强了他们的理解、体验。最后,老师给学生推荐阅读材料:体会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爱!延续那份爱!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篇11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的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一开始上课我就通过声情并貌地朗读将学生带到了1999年9月22日,并通过环境的渲染来反衬小钱的处境。学生在这种情境的创设下,一入课堂就有感觉,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对小钱的关怀与同情之心。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自己感动的句子,一边读一边理解,同时适时给予点拨,扣开了学生的心灵之门。

  三、借助对比感悟,深化课文理解

  作者在细节描写上多次运用对比,使故事更具感染力。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体会、朗读:将“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与杭州的美景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景色虽好而小钱的生命却即将逝去的悲哀;将“中国台湾青年不清楚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与“他知道小钱期待着骨髓”联系起来体会,让学生感受中国台湾青年的伟大。将“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与“李博士的沉着”、“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联系起来,使他们一心为小钱着想的'形象跃然纸上,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体现无余。

  四、注重读写的训练,敞开心扉表达。

  教学中,我设计了几处想象说话,如“当地震发生时,中国台湾的手术室里可能会是怎样的场景?” “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相遇了,他会对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等,并注意了学生的读写训练,使学生在深刻感受了课文情感之后,抒发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这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延伸,又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自我表现的舞台。学生在经历自我与他人的行为对比、体会手术危情和感受护送骨髓的辛劳之后,也真正体会到了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最后以歌曲《感恩的心》结束,升华了主题,引发了学生对爱的思考,对人间真情的渴望。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篇12

  【教材解读】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的含义。为了落实重难点我在设计中在力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深入课文抓住课文关键的词句进行体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新词的含义,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2、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课件,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给予是快乐的!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通过测试我想知道我们班哪个孩子最聪明,哪个孩子最可爱。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80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100个苹果,第三棵树上结了150个苹果。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学生谈怎么摘,就知比赛结果。)

  师: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

  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题?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生谈。)

  师小结:看来,你们不仅很聪明,还有一个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好!上课!

  一、揭题导入,初谈感受

  读题目,初步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海峡,海峡两岸和生命桥,解决对于海峡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说说大意

  过渡语:《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发生在杭州与中国台湾之间的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我们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会格外感动。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一件怎样的事在感动着我们?

  要求:放声读课文,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生自由读课文。

  2、初读检查:

  a组:凋零、含苞、绽放。读通相关句子。理解三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凋零:(草木)凋谢了,这是用来形容小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含苞:花朵裹着花苞即将开放。就在生命力是最旺盛的时候小钱的生命却遭受到了死神的威胁。)

  (绽放:花朵盛开,这里是比喻让让小钱重新获得健康,恢复生命力。)

  b组:谈何容易。理解词义,把相关句子读通顺。

  (谈何容易: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相当困难。)

  c组:辗转。注意读音,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展转: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3、谁能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这里主要是对初读的检查,同时通过对词语的理解,解决第2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小钱情况的危急。)

  三、聚焦“感激”,深层理解

  过渡语: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爱心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爱的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钱,你会怎么想?

  (预设1感激,预设2感谢那名中国台湾青年。)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交流。

  1、感激点1:中国台湾青年

  过渡语:师: 但是,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找出相关的句子划出来,然后谈谈你的理解。

  ⑴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① 自由谈谈感受;

  ② 补充地震的资料,理解袭击,余震的意思。

  (余震也有一定的破坏力。)

  ③ 从中你感受了一颗怎样的心?根据感受朗读句子。

  ⑵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① 地震中的青年安然无恙,但是他的家人是否平安呢?

  ② 海峡的这头正有个年轻的小伙子正满怀希望,这是一个怎样的希望呢?

  ③ 现在你又看到了一颗怎样的心呢?用你的感受来读读这个句子!

  ⑶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① 你能体会到这无法预计的余震给青年带来的是什么吗?

  ② 面对这样的一位青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③ 带着你的理解来读好这两个句子。

  ⑷ 师: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这位青年不顾亲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是他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感激点2:李博士

  ⑴ 体会会小钱感激李博士的原因:

  过渡句:小钱是不幸的,刚满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小钱又是幸运的,终于在治疗期限内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小钱感激为他捐献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的心情,我们能够体会,也已经体会到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更细心的体会小钱心中的那份感激,他还会感激谁呢?(李博士)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抓住了哪些词句?

  ① 抓住:

  步履匆匆、沉着,体会不顾安危,一心救人。

  ② 抓住:

  奔波、连夜,体会不顾劳累,急人所急。手术艰难,更显真情。

  ⑵ 单介绍李博士。

  ⑶ 让我们把对李博士的感激和尊敬融入在深情的朗读中吧!

  (读课文第5,6自然段。)

  ⑷ 是啊,李博士用他高尚的医德,用他的爱心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激感点3:两岸的医护人员和众多的好心人

  过渡句:师:我们已经两次走进小钱的心里,感受到了他心中感激,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在一次走进他的心里,小钱还会感激谁?

  ⑴ 在小钱被确症为白血病,急需骨髓做移植手术时。

  ⑵ 当李博士取到骨髓到为小钱做移植手术之间。

  (医护人员、朋友、亲人、一些素不相识的人……)

  师:同学们是小钱的父母和朋友给了在病床上的小钱以最大的安慰。当他急需骨髓时新闻媒体给予极大的关注,社会各界为了给小钱找到合适的骨髓而四处奔波,又是医护人员不眠不休日夜奋战才将小钱从死亡的边缘拯救回来。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人付出和努力,奇迹才会发生;正是因为海峡两岸这么多人的爱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配乐朗读,激情结尾

  过渡句: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一朵即将凋零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让两岸同胞的血脉相融。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深情的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让我们在爱心的拥抱下结束今天的课。起──

  【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新词的含义,把学习新词和理解课文主旨两者结合了起来。在操作的过程中效果还算是可以的,学生能够比较扎实地掌握了新词同时又来学生体会到了小钱当时情况的危急。但是在设计时没有非常严谨地对板块进行梳理,所以在教学时显得较为随意。如果能够在预设时能更为周全一点,让板块的思路再清晰一点,过程的重点在突出一点,可能教学效率会再高一点。

  在整节课中我一直努力去调动学生的情绪,关注学生对于文本的体验,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我想如果我对具体环节的预设再充分一点,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会更自如一些。

  可能在最初的设计时我没有把握好节点的选择,为了追求课的完整性,导致整节课的容量过满,使学生对于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浅尝辄止。如果设计为第一课时只要求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台湾青年的行为,从中国台湾青年的身上体会到海峡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的话,学生的学习会更为有效更为扎实。把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改为“青年静静的躺在病床上……”为主线的话,思路也许会更加清晰。

  另外对于过渡语的设计还欠缺考量,我的语言不够精练,应当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孩子。

  以上是我对这节个一个简单的思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篇13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99年的真实的故事。语言朴质而生动,洋溢着浓浓的真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像李博士一样的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从而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像含苞的即将凋零的花朵,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一、在品味课文时,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小钱的不幸,悲伤与绝望,朗读时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学生在读的时候,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声音上扬,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我能够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并给予恰当的范读,用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二、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部分关键词语的感悟。比如“唯有”,虽然读了句子,但没有对“唯有”进行深入挖掘,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用这个词,你有什么感受?这样对课文的内容就挖的更深了,就能让学生体会到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

  三、课文的主题是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和爱心,但是对于这个主题的点拨和深化还不够。

  四、自身应变能力不够灵活。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有些语言不够干净利落,这些还需在教学中多多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正视自己的不足,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彼岸、中国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总体设计】

  教学分成四个实践板块: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初读感受;

  2、细读重点语句,提升感受,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表达感受;

  3、梳理文章结构,拓展口语交际,积累内化语言;

  4、书面表达、交流,运用语言,升华情感。第一课时基本完成前两个板块,初步完成教学目标1、2;(注:生字词语只认不写,第二课时写字。)第二课时完成第三、四个实践板块,完成全部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揭示课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导入: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屏幕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提示需要注意的词语:

  ⑴ 提示凋零、含苞、绽放,读通句子“这个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理解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⑵ 提示辗转,都是翘舌音。训练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从而读通难读的句子。

  ⑶ 提示暂停,训练学生读准生词,把句子读通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3、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遍,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训练学生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过渡:

  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2、引导默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画出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令人感动的做法,读给同桌听,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感动。

  3、默读画语句,同桌间交流。

  4、引导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随机引导交流以下重点语句:

  ⑴ 交流第四自然段表现中国台湾青年博大爱心的语句。“在这场灾难中……他的亲人……期待着他的骨髓。”

  ① 指名先朗读画出来的语句,再谈感受。

  ② 看录像,体会当时的中国台湾是一种什么情形,练读“就在昨天,一场历史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联系自己谈感受。

  ③ 结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想象,走进中国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中国台湾青年博大的爱心。策略: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到小钱的不幸,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然后情感迁移,让学生运用文中词语练习说话“中国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从而感受到中国台湾青年那善良的、博大的爱心。

  ④ 带着敬佩之情朗读第4自然段的语句。

  ⑵ 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

  ① 朗读描写李博士的语句,说说李博士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

  ② 抓住“沉着”“突如其来”“空旷”“一次又一次”“涓涓”等词语体会李博士博大的爱心。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

  ③ 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刻表,体会“奔波”和“连夜”等词语表达出的李博士的爱心,引读第六自然段。

  5、体会生命桥的含义,版画爱心,回扣课题。

  四、朗读结束,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后两句话,师生配乐朗读“也许,小钱和中国台湾青年……传下去。”

  2、结束语:

  同学们,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你们可以在班级里交流交流。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篇15

  [教学内容]讲读第三自然段到全文结束。

  [教学目的]

  1、理解“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调动情感。

  1、(课件出示病床图)师深情叙述事情的发生,导入新课。

  2、齐读课题。

  二、深入文本,感受亲情。

  (一)讲读3~6自然段。

  1、自由读3~6自然段,用一两句话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学习3~5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让自己感动的一些句子,进行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

  (3)汇报交流。

  a、围绕“此时此刻……病床上”。这一重点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结合课件等方法、手段,体会人物一心为他人着想,沉着镇定的品质。

  b、抓“仍沉着”“也静静”去揣摩人物内心,感受台胞的爱心。

  c、围绕“经过一次又一次……涓涓流出……”这一感人的语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进一步感受到爱和奉献。

  3、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引导抓关键词,体会李博士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3)出示奔波图(课件),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感受海峡两岸之间无法阻隔的血脉亲情。

  (二)品读第七自然段

  (1)带着不同的感受,读“小钱得救了”。

  (2)齐读第七自然段。

  (3)品读课题,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4)再一次齐读由该自然段改写成的诗。

  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播放音乐)小钱得救了,此时,他会说些什么?

  (生讲)

  (2)把小钱想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血脉亲情

  杭州

  中国台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想

  执教:福州市福清渔溪中心小学  张建莲

  指导:福州市福清渔溪中心小学课题组

  [教材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细腻,情致淳厚感人,书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爱的赞歌。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课教学依据文章情真意切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最感人处入手,通过品词析句,联系生活,观看直观课件,揣摩人物心理,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两岸人民的浓浓的血脉亲情。最后的教学环节--说写训练,又使得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训练巧妙结合起来,实现三维目标有机的整合。

  [教学目的]

  1、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顺情导入、整体感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本课的导入是由教者用深情的语言叙述故事的发生,引读课题。这样的设计使得新课导入与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衔接起来,同时又创设了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文本的欲望。

  紧接着遵循由整体感知入手,精读部分,再回归整体的阅读教学原则,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3-6自然段),用一两句话归纳该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重在体验,以读激情。

  本文教学主要的目的是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中,以生为主,以读为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层层感悟、体验,以读促思,以读激情。

  (一)自读入手,激起情感涟漪。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文章的第二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描写感人肺腑。教学本段,着重引导学生自由读书,找出感动自己的句子,进行批注,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批注、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找出感人的句子,并进行体会,深入文本,感受文本。

  (二)逐层悟读,叩响情感和弦。

  在学生读书、体会、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汇报。在这一环节教学中,设计意图明确,那就是抓住文体最感人的语句为切入口,逐层感受,层层深入,不断加深体验,升华情感。首先,引导学生读书并播放课件,直观、深刻地感受地震及其后的余震危险,为学生进入文本,进入人物内心做好铺垫;然后,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抓关键词句进行品析,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最后,引导学生从关键词“静静”入手,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人物的无私而又博大的爱。在此基础上的三次齐读,“此时此刻,……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表现出学生从感知到感悟理解,再到情感熏陶感染的过程。

  (三)直观感受,引发情感共鸣。

  教学文章第六自然段时,还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去理解,特别是“奔波”,并出示奔波材料和地图路线,既让学生感受到李博士的辛劳和博大的爱,又引起了学生的疑问“两岸仅一水之隔,为什么不直飞呢?”利用这一阅读期待,教师深情叙述解疑,引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纵然有千山万水千难万阻也无法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四)激情品读,推向情感高潮。

  文章的最后一段,既写出了故事的结果,又表达了作者炽热的情感,讴歌了浓浓的血脉亲情,是本文的中心段。教学该部分时,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课题,教师则深情地描述“这岂止是一座桥……这是一首爱的诗篇。”煽动学生的情感,最后齐读这一段,把学生的情感推向最高潮。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指出: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学生有了上面的情感的积淀,他们心潮澎湃,有千言万语要说,如鲠在喉。此时,教师深情地描述,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假如我们就是小钱,有一天和中国台湾青年见面,会说些什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给小钱写一封感谢信。这样既加强了说写训练,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具有一举多得的效果。

  总之,本节课教学立足文本,以生为主,以读为本,强化体验,扎实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受到爱的熏陶和教育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精选1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