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包容的1000字高中作文
自然可以包容天地与川流,音乐可以包容爱与恨,人心可以包容幸福与痛苦。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有关包容的高中作文,仅供阅读!
谈包容
包容是人类的美德,不,它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意识。包容是文明的标志、文明的成果,也是文明的成因。
每一个生物体,都是一个依赖“包容”创建起来的和谐的、有机的组织。从最低等的原始生物到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任何生物体都由许多不同的物质成分、不同的元素“包容”而成。生物体要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要维持其作为生命的存在,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包容”。如果组成这个生物体的物质成分闹起“分裂”,等待这个生物体的就只有解体和死亡。“包容”是生命的根本机能。
对生物体如此,对社会组织也是如此。人类社会的任何组织,小至家庭,大至社会、国家,要和谐共存,都离不开这个“包容”的意识。人们的性格不同,个性各异,对事物的见解各各不同。如果缺少这个包容的意识,人人各执己见,见面只有争吵,哪里还能一起共事、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呢?所以,“包容”也是社会组织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机能。
从人类历史来看,“包容”总是和繁荣、昌盛、进步联系在一起,而偏执、独断、专制总是和战争、不幸、灾难联系在一起。“百家争鸣”,乃有战国的学术繁荣:“独尊儒术”,乃有刘汉以后的文化衰颓。大唐对异域文化的兼收并蓄,遂有盛唐文明辉耀千古;满清在外来文明前的闭关自守,终致近世中国的积贫积弱。北大在现代学术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奠基于蔡校长的“兼容并包”:“十年浩劫”中文化学术上的万马齐喑,根源在“八个样板”的“一枝独秀”。
我以前的邻居是一对中年夫妇,带一个上中学的孩子,一家人原本生活得和和美美。我经常看见他们有说有笑地一起散步。曾几何时,这种和谐美满的气氛消失了。夫妇俩开始频繁吵架。我下班回家,经常不得不耐着性子欣赏隔壁的“战争交响乐”。家具的碰撞声、瓷器的碎裂声、男人的谩骂声、女人的嚎啕声、孩子的啜泣声,八音齐奏,此起彼伏。后来,男的带着孩子离开了,只剩了女人一个人。人整个儿变了,见天阴着脸,不哭不笑,似痴似呆,看了令人心碎。这是缺少“包容”而导致家庭解体的例子。
人类还远远没有学会“包容以及随后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这些不幸的事实不断提醒我们,人类距离学会“包容”还有多远。也就是说,我们还远远没有低等的生物体“聪明”。
但是,为了和谐的生活,为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们必须变得聪明,真正学会“包容”。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包容”的意识呢?
“包容”,归根结底,根源于爱和理解。只有心中有爱,我们才能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人,才会充分尊重他人的立场和见解。只有爱,才能消除彼此的敌视、猜忌、误解,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和谐共存。而爱的荒芜和消亡,将使最亲密的人彼此伤害、仇视以至兵戈相向,就像我的邻居一家。
包容是一种智慧
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东方,人们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这个美丽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佛经有言:“一念境。”同是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带来的是心灵的负累,真正仁者觉者会选择一份包容,一份泰然。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能够兴师复仇,一雪前耻。他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他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齐王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但在统一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记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仅从这个角度来说,韩信的人格,要比勾践健全得多。
鲁迅先生的“一个都不宽恕”未免失之偏执,但那是在丧失了迂回的耐心后对黑暗现实的极端反抗。他还说过“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就是他包容的一面。他笔下的阿Q,听到人家说“疤”、“瘌”、“秃”、“光”就要和人拼命,到了后来甚至连“灯”字也不许别人提了。“天地本宽,鄙者自隘”,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必然是一个诸多忌讳、性情偏执的人;而一个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无法容忍的社会,也注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然而,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人类社会是由潜在的规则加以维系的,无节制的纵容同样会造成社会的畸形。包容也不等于隐忍不发。“忍”是心上刀,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迟早有爆发的一天。包容则意味着不自知的恬静和淡然。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康德告诉我们“只有两样事物能让我的内心深深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璀璨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如是我闻;当今世界、种族、宗教冲突不断,“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是我愿!
学会包容
人每每感觉活的局促,受制于自己小小的空间里郁闷不已。或者说很多人的郁闷、抱怨、不快乐都来自于感觉自己被束缚、被限制、挣扎不开某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空间,比如某种欲念。
当自己存有某种欲念,心里千方百计的去达到它。过程的艰辛尚且可以忍受,害怕的是到头来却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早早的存了担忧和烦恼,或者在执行的过程中一路惧怕与牢骚,咬牙撑到最后没有达到目标,满腹的不甘心、满怀的抱怨。
这样的人,屡见不鲜。就是自己,也常常陷入这个怪圈。虽然时常提醒自己,但事到临头,惯性的思维还是率先占了上风。
昨天,听了一节瑜伽课,对于老师说的“包容”和“创造空间”很有感触。
在瑜伽学里,提倡包容:思想上的包容,精神上的包容,物质上的包容。而瑜伽特别强调要把“思想上的包容”放在第一位,看起来很是违反我们寻常的“唯物主义”。可是瑜伽确实就这样提倡。老师说“人常常觉得自己受束缚、受限制,其实身体的束缚和限制不可怕,更可怕的是思想上的束缚和限制。”“人在受到束缚和限制时候自然的反应是去挣扎,而越挣扎往往束缚、限制的越深。就像泥潭、也譬如漩涡。所以,思想上要首先放开,去包容一切。”
思想上放开了,就能够包容一切,接纳一切。精神上也就可以放松,不再拘泥于固有的想法,不再执着于原有的思维方式,会换位思考,会换角度思考。这样,很多问题就豁然开朗了。而当思想放松了,人的身体自然就柔和下来,即使还有的身体部位不够柔和,自己也有思想准备,也就是说在精神层面上准备好了:接受自己的身体不够柔和,告诉自己不要为这个而紧张,让自己再次的继续的放松下来,如此循环,经过自己积极的修炼,身、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这个,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待自己的生活。当我们抱怨生活不够如意、不够富足、不够自由、不够潇洒的时候,如果我们从自己的内心、从思想上就接受这些、包容这些,是否就可以少去很多的烦恼?是否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不再紧绷?是否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慢慢放松?人的身心放松后,是否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更好的接纳能力?是否就可以感觉到自己其实很幸福?而幸福指数高的人是不是对人对事物更具有包容力?良性循环!
我有个同学很有水平的总结了一句话:态度决定高度!想一想,很是经典呢。
让我们更具有包容性吧,我们会发觉自己的空间变大了!其实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水还是那汪水、井还是那口井,哪怕水缸也还是那个水缸。可是,我们就是会觉得自己的空间变大了。
当我们更具有包容性之后,我们懂得了妥协,知道了退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不是世界给你的太少,而是自己索求的太多。当我们把自己渺小化了,我们所处的空间自然就变大了。
老师说的很好:“让我们的思想柔和、心态柔和,像水一样,去包容一切。”上善若水,在于水利万物而不争,更在于水柔而具包容万物的能力!当我们柔和的去对待周围的事物,就少了很多的尖锐和暴戾,会觉得时间也柔和了前行的脚步,等我们的灵魂跟上来。
你呢?对自己、对世界有足够的包容力吗?你学会了为自己创造快乐空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