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记叙文的写作
一个高三的文科女生曾经对笔者倾诉:她在高二以前是非常喜欢写作文的,作文的分数也总是让她很欣慰,可是高二以后她不再喜欢写作了。虽然为了高考她还是很努力地练习作文,但分数总是在40分上下,这令她很苦恼。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热爱写作的孩子对写作失去了热情?笔者认为是高中教师为了迎合高考,一味强调议论文写作所致。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一直是写记叙文;在初中阶段虽已接触过议论文的阅读,但初中老师只是授予阅读技巧,并没有让学生在阅读中借鉴议论文的写作技法。到了高中,老师一下让学生开始写议论文,不少学生都会出现不知道该怎样写、写出来也是文体特征不明显等问题。这些问题堆积起来,就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对写作的信心,从而丧失了对写作的热情。而且文科生更擅长于形象思维,严密的立论和清晰的分割论点,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突破的教学难点。
那么如何让学生重拾信心,重新燃起对写作的热情呢?笔者认为可以避开学生不擅长的议论文,转而教授记叙文的写作,理由如下:
第一,高考作文并不排斥记叙文。
高中作文的评分要求中有“符合文体要求”一项,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须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试题或是指定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写一篇回信”;或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二是须符合自己设定的文体,可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剧本、书信、日记、游记、寓言、故事新编、报告等中选定一种自己最有把握的文体。一旦选定哪种文体写作,就要符合哪种文体的要求,不可以随意乱写。而近十年的高考作文多为自选文体,仅仅排除诗歌,所以完全可以让学生以较为熟悉的记叙文去应对高考作文。
第二,在众多的议论文中,记叙文更容易得到改卷老师的关注。
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面对同一个题目来写议论文,论点和论据难免千篇一律。笔者也曾经参与广州市的会考改卷,被分配批改作文这一块,当时留心数了数,用“华盛顿砍樱桃树”一事当论据的作文竟有几十篇之多,在改卷时被当成笑谈。而记叙文则多是以作文题目来做线索或主旨,而能够表现这个主旨的事情是千变万化,只要不是套作,那么重复的几率是很小的,能给人带来新鲜之感。
第三,文科生更适合写记叙文。
文科生往往比较多情善感,他们善于用感性去体验生活,并从中找到一些事件作为写作的触发点。而理性的分析,则多是他们不擅长的。像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文科女生,她写议论文立论常常没有鲜明的判断,论证的时候又过于绝对;而笔者在教她写记叙文时,她却是思如泉涌,在几次模拟考中以记叙文应考,都取得了50分以上的好成绩。基于文科生这样的特点,避其所短,扬其所长,选择以记叙文应考是比较合适的。
第四,高中生已有较强的记叙文写作能力。
目前中考是以记叙文写作为主,所以学生在上高中之前基本都进行过比较系统的记叙文训练,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记叙和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之上,只需对学生记叙文的表现手法进行升格即可,比之议论文的从头学起自然是轻松许多。
当然,选择什么样的文体去应考,还是应该区别对待。像理性思维比较强、文风又比较平实的学生就更适合议论文。作为一对一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做一种适合他们的文体,帮助他们重燃写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