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卢沟桥烽火》备课(精选14篇)

《卢沟桥烽火》备课(精选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卢沟桥烽火》备课(精选14篇)

《卢沟桥烽火》备课 篇1

  5、卢沟桥烽火

  一、字词

  1、弄清“烽、妄、伪、喉(多音字)、蓄、凌、聋、爹、呐、歼”等字的音形义及在文中的意思,“衅、寡、狈、嚎”四字的音和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咽喉、万籁俱寂、蚕食、蓄谋、挑衅、同仇敌忾、众寡悬殊、狼狈、猝不及防、夜以继日、如火如荼”等词语的意思,并试着造句。

  二、重点品味

  1、借助教师讲解和地图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目的有二:一是大致了解卢沟桥事变前,日本对华的侵略状况;二是明确卢沟桥的战略地位。注意讲解此时国内的抗日形势,这是理解卢沟桥事变发生的前提条件。

  2、课文线索:日军侵占东北、蚕食华北――卢沟桥事变――抗战全面爆发。

  7月7日,日军夜“访”卢沟桥,我军抵抗失利――7月8日白天,日军进攻宛平城受挫――7月8日晚至9日凌晨,我军收回卢沟桥

  3、代表敌我双方侵略和反侵略的相关语句。

  4、借助相关文字补出战争的残酷,感受中国军民的顽强勇敢。

  如:(1)、密集的机关桥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

  (2)、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

  (3)、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

  (4)、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

  三、有关紧要的知识(拟开抗战专题讲座)

  四、和战斗场面有关的成语

  同仇敌忾、抱头鼠窜、哭爹喊娘、尸横桥头、鬼哭狼嚎、生死存亡、如火如荼等

  预习作业:

  1、除弄清课后生字的音形意外,“咽喉、万籁俱寂、蚕食、蓄谋、挑衅、同仇敌忾、众寡悬殊、狼狈、猝不及防、夜以继日、如火如荼、同仇敌忾、抱头鼠窜、哭爹喊娘、尸横桥头、鬼哭狼嚎、生死存亡”等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写会用。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标出描写卢沟桥事变的段落,按时间顺序列出事变的经过。

  4、分别摘抄描写日军和我国军民的词语。

  痛啊,《卢沟桥烽火》

  不知是不是我对这篇课文的偏见影响了推进课堂的速度,从写课题,心中就开始有种马不停蹄的感觉。

  检查完字词后,竟没让学生朗读课文,直接切入对第一段的学习和梳理课文脉络环节。读得不透彻,梳理脉络时,自然是多数学生没看出6至8节和第9节之间的不同,概括6至8节段意时,明显表现出力不从心。此时,我依然没能停下脚步,慢慢地和他们一起找找概括的方法,而是极为粗暴和简单的代行其事。更为无效的活动在下面。

  昨天布置的预习作业里有两项和把握卢沟桥事迹经过有关:一是让他们分别摘抄描写日军和我国军民的词语;二是按时间顺序试着向家长讲讲事变经过。这是两项有很大弹性的作业,布置时的目的虽然非常明确,但如果学生在完成过程中打了折扣,则会极大延缓课堂学习进程。必须在充分掌握预习程度的基础上,才能用来作为继续学习的依据,而我只沉溺于想象中节奏,直接让学生分小组互相讲述事变经过,事实表明,白白浪费了时间。

  这堂课的所有无效劳动提醒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在教师美好的想象里,只在他们真实的经历和表现上。无视学生具体而真实的情况,课堂的有效成分肯定不高。

《卢沟桥烽火》备课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kou xiao die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

  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敌军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卢沟桥烽火》备课 篇3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释题。

  4、导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①拼读;②去掉拼音读;③开火车读;④指名读;⑤齐读。

  (2)检查读课文

  ①指名分段读;②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4)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三、指导写字。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3)这一段写了什么?

  (4)理解卢沟桥的战略地位,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么比?看图指导理解。

  (5)齐读,小结。

  五、作业:

  1、摘录文中描写日寇及我军的词语。

  2、准备复述这一历史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军民英勇行为的可敬。

  教学重点:复述这一历史事件。

  教学难点:激发对日寇的憎恨和对我军的崇敬之情。

  教学用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魔爪  咽喉  挑畔  日寇  控制  号召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

  1、学习第二段。

  ①指导朗读,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②指名评议。

  ③齐读。

  ④小结。

  要求:1、敌人蓄谋已久,“搜查”只是借口,想夺下卢沟桥是真。

  2、抓“蓄谋已久”探究,感知句群。

  3、用“  ”划出写日寇的句子,用“    ”划出写我军的句子,并写批注。

  ⑤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

《卢沟桥烽火》备课 篇4

  《卢沟桥烽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在五年级学生心中,抗日战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至于卢沟桥事变具体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并不了解,毕竟现在的孩子距离抗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已很久远。因此,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读准多音字“爪”、“咽”、“处”。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攻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其中目标2、3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的险恶用心是教学的难点。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首先,以歌典《松花江上》作为背景音乐,配上教师激愤的讲述“九一八”事变,用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然后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由此揭题,理解“烽火”,再解题、读题。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扫清阅读障碍。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划出描写时间的词句,并指导学生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通过不同层面要求的读。估计学生能整体把握住课文主要内容。

  下面就第二课时重点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明确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体会日本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

  课始,通过“谁能简要说说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引导学生复习文章主要内容。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卢沟桥事变呢?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对“蚕食”“妄图”等词的理解,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并配以地图以及了解“咽喉”在人体中的重要位置,使学生体会卢沟桥地理位置的极其重要。

  二、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憎感情。

  课文(第2-5自然段)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其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中国军民顽强抗击的场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此,我作如下预设:

  1、让学生读一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事件的来龙去脉。

  2、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组织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体会我军的英勇顽强和侵略者的蛮横狼狈。

  比如理解“这显然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这一句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挑衅”,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挑衅行为?”再引导学生从“全副武装”“偷偷地”“气势汹汹”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事变发生完全是日寇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然后,把日寇的狡诈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再如,学习我国守军顽强抗击侵略者这一部分,我首先让学生读一读相关语句(第4、5自然段中);接着,圈一圈关键词语理解“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大刀”“冒着炮火”“冲出”“砍去”等;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再次体会我国军民的同仇敌忾、英勇顽强。(板书:英勇顽强)我将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侵略者蛮横无理而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板书:蛮横狼狈)

  4、再次朗读,加深体会。让学生自由选择两军表现部分,考虑到高年级学生有可能都选择朗读描写我军部分,这时我将以“只要你读出对日寇的无比憎恨,你同样是一名勇敢爱国的少先队员!”这句话来引导学生作出选择。如果学生感受不深,我就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联系电视电影中敌我双方的形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强烈的爱憎感情。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

  5、编写提纲,练习复述。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描述敌我双方神态举动的关键词语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先同桌对说、小组互说,再全班交流评议。

  三、感到形势之危急,激发强烈爱国情

  “日寇亡我之心不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该怎么办?估计有学生会说到:我们必须响应党的号召,这就自然过渡到“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句话的学习。媒体出示这句话,我设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讨论“这三个危急能否调换顺序?”,使学生明白“绝对不能!”因为这三个危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平津有难,华北就保不住,华北有事,中华民族就危急!同时,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卢沟桥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这句话,深入体会咽喉要道――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至此,学生就会明白,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真正目的――侵占中国。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树立不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誓不罢休的坚强决心,从而体会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坚持抗战的民族精神。

  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何在?引读最后一段后教师总结,使学生明白从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进入了八年抗日的艰辛历程。

  学完课文,引导学生回忆看过的反映抗战的影片或电视剧,把最感动自己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一起讴歌英雄的爱国精神。

  板书设计

  卢沟桥烽火

  我军           日寇

  英勇顽强         蛮横狼狈

《卢沟桥烽火》备课 篇5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打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预习内容】

  1.我会读

  烽火    妄图    伪军   咽喉   凌晨  震耳欲聋  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呐喊   歼灭    挑衅   狼狈    爹娘  众寡悬殊  万籁俱寂    如火如荼

  2.我知道

  这篇课文叙述了1937年7月7日“____________”的经过,揭露了____________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略____________的滔天罪行,讴歌了____________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3.我质疑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拿起笔记录下来。

  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打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小组合作探究】

  1.“卢沟桥事变”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3.我国守军是怎样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自己默读,深入思考。

  (2)组内交流,形成统一。

  (3)班内交流,探究学习。

  【小组深入探究】

  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描述来表现日军的险恶用心和中国军民誓死卫国的抗争精神的?

  四、课堂检测

  1. 我会填

  恼羞(   )(   )   同(   )敌(   )   (   )不及(   )     万籁(   )(   )

  (   )(   )已久   哭(   )喊(   )   人(   )马(   )   大声(   )呼

  (   )以继(   )  如(   )如(   )   (   )耳欲(   )   众(   )悬殊

  2.我会选(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号召(zhāo  zhào)     魔爪(zhuǎ  zhǎo )   挑衅( xìn  xìn)    歼灭(qiān  jiān) 

  五、主题阅读,课外延伸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历史回音壁》中的《南京暴行》、《山谷里的枪声》,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六、课后作业

  1.把课本生字生词摘抄10个,写两遍。

  2. 读抗日英雄故事,讲抗日英雄事迹,激爱国热情。

  七、板书设计

  5 卢沟桥烽火

  时间 敌军 我军 七月七日深夜 全副武装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还击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狼狈 同仇敌忾 举、冒 当天晚上 抱头鼠窜 可耻下场 悄悄 英勇顽强

《卢沟桥烽火》备课 篇6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气势汹汹   人仰马翻   哭爹喊娘   抱头鼠窜

  严词拒绝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   两面夹击

  2、学生齐读,思考:你发现这两组词语分别写什么的?(分别写敌军和我军的)

  3、导入: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要善于抓住关键的地方来品味。这节课我们跟随课文再一次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凡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读一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学习第1、2、3自然段

  4、学生自读课文2、3节。

  5、交流。

  6、日军为何要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平县城?引读第一自然段。

  7、这里有些词语很值得我们关注,你注意到了吗?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般逐步侵略我国华北地区,进而妄图吞并全中国。

  “咽喉”:人体的重要器官,感受到卢沟桥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8、过渡:正是有着吞并全中国的狼子野心,1937年7月7日深夜,早有预谋的日军像我军发起了进攻。

  9、再次默读2、3自然段,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语,细细体会。

  10、交流:

  a.“全副武装”、“气势汹汹”、“恼羞成怒”看出日军是有备而来,蓄意挑衅。

  b.“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请写在卢沟桥桥面上。”敌人心狠手辣,一心置我守桥军队于死地。

  c.“大声喝问”、“当即严词拒绝”、“立即开枪还击”,中国守军正义凛然,誓死保卫祖国。

  11、同学们很了不起,从敌我双方举动中体会到这么多东西。品读字词就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同时还要做到的是将你对文字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让我们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这种感受。(有感情的朗读2、3自然段)

  四、学习第4、5自然段

  11、引导学习4~5自然段:

  文章中除了第二、三自然段外,还有好多词句描述了敌我双方举动,同样表现了日本鬼子和我军的特点,请你默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画一画。细细体会。

  12、读书,就应该能走进课文的深处,与文中的人物交流对话。请你抓住所画的词句,好好地读一读,要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情感来。(学生练读)

  13、把你印象最深的一两句话读给你的同位听,先读一读,再谈谈你的感受。

  14、指名读,相机指导。

  a.日军:“人仰马翻、端着、吼叫着、疯狂地、扑、哭爹喊娘、狼狈而逃、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惨败,可耻的下场。

  b.大刀队员:“同仇敌忾、奋起反击、举起、冒着、冲出、悄悄地”,英勇无畏,奋起反击。

  (相机指导对比:关注“悄悄地”同样是描写秘密行动,我军是“悄悄地进发”,日军是“偷偷地摸来”,自己体会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偷偷地摸来”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和卑鄙行径;“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军的资质多谋,英勇善战。两者感情色彩截然不同。

  关注“哭爹喊娘、狼狈而逃”,同样是描写失败表现,我军是“寡众悬殊、暂时退守”,日军是“哭爹喊娘、狼狈而逃、抱头鼠窜、鬼哭狼嚎”你有发现了什么?“寡众悬殊、暂时退守”是我军的无奈之举,“暂时”说明我们定会夺回卢沟桥;而敌军“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表现了敌军战败后的狼狈不看,下场可耻。)

  15、在整个第4、5自然段中,大刀队员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英勇、顽强)

  为了歌颂这些大刀队员们的斗志,有人谱写了一首《大刀进行曲》,有人说这是抗战歌曲中最过瘾、最解恨的一首歌曲。我们来听一听,感受一下。(播放《大刀进行曲》)

  16、从同学们的表情老师可以看出,你们的心中一定是热血澎湃。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吧!(自由读4、5节)

  五、学习第6~8自然段。

  1、经过我国守军的努力,终于击退了侵犯的日军。然而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这时候,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2、学生自由读6—8节。

  六、齐读最后一节。

  七、机动:指导学生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1、出示中国守军的誓言:(“愿与卢沟桥共存亡”、“日军要求我军撤出卢沟桥,则有死而已,卢沟桥可为吾人之坟墓。”、“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问:这是一组中国守军的话语,读了后你有什么感想?

  2、我们应该为中国守军的英勇顽强感到骄傲,我们应该永远地深深地记住这个伟大的事件,来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们!(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3、指名复述。

  八、总结拓展: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而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搜集有关的抗战小故事,好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居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品读文本,体会在特定语境下词语的感情色彩。

《卢沟桥烽火》备课 篇7

  《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以前上过好多次,但课堂效果基本连自己都不满意,主要是课文的历史远离学生。出生在新世纪,享受着和平、幸福生活的孩子们,对抗日战争,对被,被践踏的屈辱历史已知之甚少了,再加之课前的准备不充分,铺垫不到位,所以很难从感情上引起学生的共鸣。

  又上这篇课文了,吸取过去的教训,从昨天开始,就花时间搜集资料——“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的前因后果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做了充分的准备。结合实际情况(本班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加工,努力适合我班学生。再上网看看别人的教学设计,发现不少人在课堂导入时都运用了《松花江上》这首歌,属于“音乐盲”的我常常是想用一首歌烘托氛围时,很难找到。既然不少人都用,一定有它适合本课之处,于是下载了这首《松花江上》准备放置于导入新课环节。

  今天上课伊始,就向孩子们推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我国著名歌唱家殷秀梅的一首歌《松花江上》,请大家认真欣赏,听听歌词都写了什么?听完后,也可谈谈你的感受?”可能是由于喇叭就较小,声音不够响亮,一遍下来,孩子们只隐约听到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流浪、流浪”,问问孩子们从中能知道什么?大家都只能模糊的说出这首歌与战争有关。很明显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我首先对孩子们听清楚的部分歌词予以肯定,并让他们再听一遍,有了一遍的基础,第二遍明显清楚多了:

  生:“我听到了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生:“我听到了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生:“我还听到的歌词有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生:“从歌词中我知道了我的家乡前后发生了变化,父老乡亲们被迫离开了家乡。”

  师:真聪明!你不光会听,还会思考,你知道是什么让家乡发生变化的?

  生:我觉得应该是歌词里唱的“九一八,九一八”导致家乡的变化。因为我课前在预先课文时找了“九一八”就是指历史上的“九一八事变”。

  师:你说的很正确,真是个会自主学习的孩子!课前还有哪些同学搜集了与“九一八事变”相关的资料的。

  接过孩子们的话茬,铺垫历史背景,在学生交流后,我进行补充小结:“九一八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短短4个多月,中国128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日本本国领土的 3.5倍)的锦绣河山和无尽宝藏被断送得干干净净。从那时起,东北三省300多万父老乡亲沦为了亡国奴。然而,这仅仅是日寇狼子野心的一小半部分,大家知道他们真正的目标吗?”“全中国!”孩子们愤愤回答,“对!侵占全中国,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于是他们又故技重施,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课前对此进行了预习吗?”接下来交流“七七事变”,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一堂课下来,在资料的铺垫下,看得出孩子们的探究欲被激发了,从孩子们在听我介绍时专注的神情里,我看到了他们已经在内心升腾起对日寇行径的憎恨,这些是前面数次上这篇课文没有的。但课堂上也呈现出了另外的问题:因欣赏了两遍《松花江上》,预定的教学任务未能全部完成。课后思考:如果在课前考虑充分些,将歌词在听歌时用小黑板出示,直接让学生谈听后的体会,就能节约时间,直入主题了。或是在听歌之前对此歌曲的创作背景先简洁介绍后再欣赏,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要充分准备,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

《卢沟桥烽火》备课 篇8

  一、问卷内容及统计;

  问卷共有3个问题。面向28名同学进行调查。

  1、“九一八”事变距今已有多少年?

  这题的正确率为0。

  2、“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题共有10人答对,正确率为35.7%。

  3、抗日战争是哪一年开始的?

  本题共有28人答对,正确率为100%。

  二、归纳分析

  《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阐明了它的历史意义,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那段屈辱却又英勇的历史。而卢沟桥事变的起因却是因为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继侵占我国东三省之后,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整个中国,而卢沟桥成为日军南下的咽喉要道。

  应该说九一八事变对之后的卢沟桥事变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充分了解九一八事变,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爱国教育的契机。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在课后设置了这3个问题。

  问卷的完成情况可以说既是在意料之中又是在意料之外的。说是意料之中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很少接触这段历史,对其知之甚少;说是意料之外,是因为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查找工作,向学生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应该说内容是很全面丰富的,学生听的时候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我想,原因还是出在我身上。首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认为课文说的是卢沟桥事变,让学生理解这一事变就足够了,所以我所进行的教学行为只是停留在理解课文这一层棉上,使学习活动显得单薄,缺乏有机的结合,教师本身的“高度”不够,怎能对学生有更高的期望呢?

  其次,说是重视了,没有重视到点子上。作为我来说,很明白九一八事变的重要性,但学生不知道,很多学生在此之前可以说一点接触都没有。虽然我准备了大量的资料,但我所准备的这些到底能对学生起到多大的帮助?这取决于我的授课要求和措施。对于没有一点知识储备的学生来说,这些从没听说过的东西,很有趣,所听的时候很投入,但之后能吸收多少呢?只是简单的一代而过,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授课的环节,只是浮在表面,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就不那么意外了。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好好利用学校可以提供的一些影象或者图片资料。如果能给学生看相关的电影或者记录片,是不是效果会更好一点呢?如果给他们看一看中国地图,直观的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卢沟桥的位置,效果会不会更好呢?这些大量的信息只通过文字符号传递给学生,显然是很不够的。

  三、反思

  这节课给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达到它所预定的效果,不能走过场,做一些华而不实的事情。教学需要塌实、严谨的态度。

《卢沟桥烽火》备课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2.解决问题:

  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材料进行交流。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习字册上习字。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复习:

  1、指名两生朗读:蓄谋已久 严词拒绝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抱头鼠窜 奋起还击

  2、学生齐读,思考:你从这两组词语上发现了什么?(分别写敌军和我军的)

  3、导入: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要善于抓住关键的地方来品味。这节课我们来细读课文,体会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和我国守军的英勇。

  二、细读课文。

  (一)导入读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我国的形势怎样呢?指说。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时间)

  1、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交流:

  第一处:(第2、3自然段)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       )的敌人。

  理解“挑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的挑衅行为?

  如果让你来复述,你会怎么讲?(出示关键词:偷偷地、摸来、气势汹汹、蓄谋已久、严词拒绝、恼羞成怒、退守供学生选用)

  第二处:第4自然段。(第二天凌晨)

  (1)继续交流。

  (2)你可以讲讲大刀队员们的英勇吗?

  (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人仰马翻、“哇哇”吼叫、疯狂扑来、冒着、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词语供参考。

  第三处:当天晚上

  敌军全部被歼。

  (三)指导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

  1、出示反映敌我双方特点的词语,供同学们选用:

  2、指名复述。

  3、我们应该为中国守军的英勇顽强感到骄傲,我们应该永远地深深地记住这个伟大的事件,来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们!(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四)感受形势之危急,激发强烈爱国情

  导读第6小节,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号召)

  三个“危急”。(排比,顺序,联系“咽喉”的战略地位,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真正目的)

  三、课外延伸: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而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搜集有关的抗战小故事,好吗?

  板书设计:

  敌军

  人仰马翻  狼狈而逃  (可耻卑鄙)

  我军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  (足智多谋 英勇善战 )

  借鉴处:黄主勤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时间)

  1.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交流:       

  第一处:(第2、3自然段)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       )的敌人。

  理解“挑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的挑衅行为?

  如果让你来复述,你会怎么讲?(出示关键词:偷偷地、摸来、气势汹汹、蓄谋已久、严词拒绝、恼羞成怒、退守供学生选用)

  第二处:第4自然段。(第二天凌晨)

  (1)继续交流。

  (2)你可以讲讲大刀队员们的英勇吗?

  (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人仰马翻、“哇哇”吼叫、疯狂扑来、冒着、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词语供参考。

  第三处:当天晚上

  敌军全部被歼。

  (三)指导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

  1.出示反映敌我双方特点的词语,供同学们选用:

  2.指名复述。

  3.我们应该为中国守军的英勇顽强感到骄傲,我们应该永远地深深地记住这个伟大的事件,来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们!(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四)感受形势之危急,激发强烈爱国情

  导读第6小节,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号召)

  三个“危急”。(排比,顺序,联系“咽喉”的战略地位,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真正目的)

  修改处:

  课外延伸:

  了解事变意义,讲述英雄故事。试图通过许多的故事,激起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并让我们的孩子为之鼓掌,并真正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1. 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 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说说课余自己从课外书中读到或从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 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英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习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卢沟桥烽火》备课 篇10

  课题:5、卢沟桥烽火

  课型:阅读课

  课时:第1课时

  学习重难点:了解“卢沟桥事变”之前的背景。

  学习准备:先学后教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件发生在抗战时期非常重要的事件——卢沟桥烽火(板题)。

  二、出示目标。

  师:请大家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为什么“卢沟桥”会成为咽喉要道。

  师:有信心达到目标吗?

  生:……

  师:接下来的学习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读准课文,掌握生字。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习生字把课文读准确)

  (一)、自学提示:给你们3分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划出生字组成的词和第一次见到的新词,多读几遍。(发现不会读的字词可以问同桌。)

  (二)、先学

  学生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后教

  1、出示生字新词:烽、妄、伪、凌、歼

  1)、你能给生字注上拼音并组词吗?

  2)、你如何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咽喉要道”、“蓄谋已久”、“众寡悬殊”、“同仇敌忾”

  2、指名读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错的及时停下来,及时纠正。

  3、还有谁想读?(多给学生机会)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了解“卢沟桥事变”之前的背景。)

  (一)、自学提示:给你们5分钟, 轻声读课文,重点读第1自然段,能否结合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说一说为什么“卢沟桥”会成为咽喉要道?

  (二)、先学

  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整理收集的资料。

  (三)、后教

  1、师:“卢沟桥”会成为咽喉要道,你觉得应该先从哪说起?(“九一八”事变)

  2、师:“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回事?(学生发言)

  3、师:还有什么原因让“卢沟桥”成为咽喉要道?(老师可以适时指导)

  五、当堂训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

  nà  hǎn    wàn  tú    zhèn  ěr   yù  lón   fēn huǒ   jiān  miè    lín  chén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抱头鼠(  )     同仇敌(  )        恼羞成(  )     哭(  )喊(  )   

  奋不(  )(  )  人(  )马(  )   (  )以继(  )  众志成(  )

《卢沟桥烽火》备课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准确体会文中词语的感情色彩。

  3、能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拟清文章结构思路。

  4、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方法:

  1、利用互联网搜索查阅的方法,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再现实历史,帮助加深学生理解。

  2、自主探究,抓住关键词语,进一步领会理解文章内容。

  3、合作交流,深化学生的情感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1、观看卢沟桥图

  【网络搜索】

  过渡:这就是卢沟桥,它历尽风雨沧桑,见证了一段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抗战历史。

  2、板书课题:卢沟桥烽火

  释题:烽火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比喻什么?

  【网络搜索】

  3、简介《卢沟桥烽火》背景:

  【网络搜索】“九一八事变”:

  图文:

  配乐:《松花江上》(片段)

  过渡:“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蚕食、扩张,把魔爪伸向全中国,妄图以泸定桥为突破口,继续扩张势力,将祸及全国……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学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读顺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划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点。

  2、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a)出示本课生字词和多音字:

  烽火    妄图     伪军    凌晨    呐喊

  歼灭        震耳欲聋     蚕食    挑衅

  哭爹喊娘    狼狈而逃         抱头鼠窜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鬼哭狼嚎         如火如荼

  魔爪(zhuǎ    zhǎo )      咽(yān   yàn)喉

  b)、指名读,集体帮助纠正读音

  c)、再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d)、齐读词语

  3、质疑:说一说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的疑难问题?

  4、学生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历史事件?

  5、学生读课文后议一议,然后指名概括文章大意。

  6、根据下列小标题,试一试给课文划分段落:   

  战略要地    激战守桥   发出号召    拉开序幕

《卢沟桥烽火》备课 篇12

  【学习目标】

  1.掌握9个一类字,认识3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活动方案】

  活动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烽火   妄图   呐喊   歼灭   咽喉要道    猝不及防    震耳欲聋   同仇敌忾

  挑衅   魔爪   伪军   凌晨   哭爹喊娘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① 读准字音、记住生字。

  ②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③ 完成书后钢笔描红,记住书写要领。

  ⒉ 组内解决疑难,组长报默生字,轮流批阅。(批阅完及时订正,组长把关。)

  3. 全班交流。

  ①各组书写员将容易写错或读错的生字展示在小黑板上,并用色笔标注。

  ②抽号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用“      ”画出描写时间的词句。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讨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意见不同的要说明理由),组内形成统一。

  3. 各组推荐1人讲述本组分段情况。

  【检测反馈】

  ⒈ 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爪(zhuǎ   zhǎo)     咽喉(yān  yàn  yè)    挑衅(tiāo   tiǎo)

  ⒉ 把词语补充完整。

  (     )不及防   如(   )如(     )    成(    )结(    )   同仇(    )(     )全(    )武装   人(    )马(    )  (    )(     )而逃    万籁(    )(     )

  5《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活动单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自然段。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日本侵略者的丑恶嘴脸,感受中国守军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3.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尽量用上文中的词语。

  【活动方案】

  活动一: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事变起因。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卢沟桥事变的起因是什么?

  2.组内说说当时的局势和事变的起因,再有感情地齐读第1自然段。

  3. 各组推荐代表介绍当时的局势和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活动二:学习2-5自然段,了解事变经过。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

  2.合作完成表格 (提示:抓住最能体现日寇本质和我军精神的关键词)

  时  间

  日   寇

  我   军

  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3. 各组就所圈画的具体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并展示朗读。

  要做到:条理清楚、内容具体、表情丰富,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活动三:讲述事变经过,铭刻历史史实。

  1.对照表格,练习讲述事变经过。

  2.组内互相练习讲述事变经过。

  3.各组推荐代表讲述事变经过。

  ⒋ 评议,给讲述精彩的小组加分。

  【检测反馈】

  1. 填空。

  年   月   日深夜,一支          的日本军队       摸到卢沟桥,借口                         ,遭到守桥的中国士兵           。           的日军就向中国军队开火,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第二天凌晨,日军炮轰宛平县城,又遭到中国军队的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又称“               ”。它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2.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①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      向卢沟桥    来。从所填写的词语可以看出日本军队                                ,带有              的感情色彩。

  ②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            向卢沟桥         。所填写的词语表现了我国守军                      ,带有            的感情色彩。

  5《卢沟桥烽火》第三课时活动单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情怀。

  【活动方案】

  活动一:学习6-8自然段,感受全国军民的爱国情怀。

  1. 默读课文6-8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全国军民爱国热情的语句。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确定小组展示方式。

  3. 各组汇报朗读。

  活动二:了解事变意义,讲述英雄故事。

  1. 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 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说说课余自己从课外书中读到或从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 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英雄故事。

  【检测反馈】

  1.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在电文中还会说什么?补充下面句子。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

  ⒉ 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分类摘抄下来,并任选两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描写敌军的:

  描写我军的:

  其      他:

《卢沟桥烽火》备课 篇1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kou xiao die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

  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敌军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卢沟桥烽火》备课 篇1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翻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通过学习,你知道了这次事变真正的原因了吗?

  2.用上“侵占、吞食、妄图、咽喉要道”说说事变的原因。

  过渡:所以,敌人对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举拿下,好扫平他们侵略全中国的障碍。美丽祥和的卢沟桥再也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二、自主学习,感悟文本。

  学习第二段:

  1.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2.默读课文第二-五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句,并思考每个时间段都发生了什么事?用小标题概括。

  3.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黑夜偷袭

  第二天凌晨            城中血战

  当天晚上              桥头激战

  4、让我们首先把目光聚焦到那个深夜,对于日军的偷袭,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指名读,结合理解:挑衅、蓄谋已久。这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5、默读2——3自然段,画出关键词来说明。

  (1)交流:并指导朗读

  生:“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你知道了什么?(企图趁中国守桥士兵不备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平城。)为什么要偷偷地摸来?

  (2)师:可见日本侵略者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如果他们还有一丝良知的话,面对“我军的大声喝问,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做贼心虚、浑身发抖、无地自容等)

  (3)师:令人极为愤慨的是,他们居然不知羞耻,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可见日本侵略者?(蛮横无理、恬不知耻、心狠手辣、)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词?从这些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师: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做的呢?从哪些词语可看出?

  师: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严词拒绝”的?

  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守军怎样的精神?把我军的形象通过读来表现出来(誓死卫国)

  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谁知日本侵略者竟然认为我军胆小懦弱,不堪一击,再次向我军发动进攻。

  三、学习四—五小节,体会日寇的疯狂,我军的英勇与足智多谋。

  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

  1、自由读4、5两小节,用“--”划出写日寇疯狂、狼狈的词句,用 “~”划出写我军英勇战斗的词句,从中又感受到什么,简要写写你的体会。

  2、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

  3、交流:

  要点:(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像,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       地扑。体会读。

  (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体会读。

  (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出示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师:日本侵略者曾经是那样恶如疯狗,不可一世,但结果是落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的可耻下场的,实在好笑。

  师:事实证明:中国守军不是软弱可欺的!

  (4)请同学们看文中插图,说说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

  (5)课文中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呢?:

  a、“早有防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说明了什么?)

  b、“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从四个连续动作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好像又听到了什么?

  (6)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两面夹击

  4、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好好地读一读中国守军英勇拼杀的语句:老师引读:

  英勇的中国守军:

  大刀:

  顷刻间:

  在硝烟和火光中:

  过渡: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卢沟桥烽火》备课(精选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