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精选4篇)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篇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部分“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内容。第七课包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两个框题。第一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学生分析高二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三、设计思想教学中贯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把握时代性,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实际的学生生活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感知哲学,从而亲近哲学,让学生明白其实生活充满哲学,“生活处处皆哲学”。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体验情境等方法运用各种具体形象的材料将抽象的哲学原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建构生活化的课堂。应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理解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用多媒体等手段收集处理信息。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联系的含义 二、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2、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三、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的含义2、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3、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四、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多样性2、方法论要求
(1)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2)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设置活动导入新课)ppt:(试试看)以“踏花归去马蹄香” 或“深山藏古寺”为题作画 问: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会画画,如果以这两句诗为题作一幅画,你会怎样立意构图,才能使这幅画成为佳作、名画。引导:为什么画面有和尚却不见寺庙呢?为什么只画蝴蝶或蜜蜂,而不画花呢?点题:同学们做画中已经运用了哲学上的一个重要观点。---联系的观点。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看书,明确哲学上所讲的联系是什么?联系有哪些特征?ppt:课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含义” 问:联系指的是一种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问:是谁与谁的相互关系呢?问:事物的联系具有什么特点?问:请同学们说说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怎么理解?请就上述事例进行说明。 (根据学生的归纳 ppt展示联系的普遍性的三个表现)点拨:是不是只有在自然界中存在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呢?同学们还能举其他例子说明吗。 引导:怎么理解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小结: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的。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过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 请说说理由。 点评:同学们的分析中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还具有什么特点? 过渡: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世界上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中。同学们说说我们的学习处于哪些联系中?古人认为学子应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的今天,能不能只读书,而不问窗外事呢?师:是的,我们既要学习书本知识,也要关心国家大事。同学们知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快了,却带来了什么问题?师:请同学们根据收集的资料结合p55探究活动,来谈谈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人类应该怎样与自然相处?师: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是怎么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国家实施了什么发展战略?点题:同学们的分析不仅应用了许多时政热点材料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而且应用了学过的《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同时还运用了今天学习的哲学原理。说说看,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到国家提出的政策说明联系的什么特点? 师: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师:人可以改造自然,创造出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东西,使自然带上人类活动的烙印,自然物呈现出“人化”的特点。是否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师:这说明什么?师: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那么是不是人们在联系面前就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了呢?ppt归纳:联系具有客观性的表现过渡:如何理解联系的多样性?联系有哪些形式?ppt归纳:联系具有多样性
ppt(连一连)请对号入座:说出下列俗语、谚语属于哪种形式的联系鱼儿离不开水 瓜儿离不开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牵一发而动全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唇亡齿寒-----
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和尚与寺庙 ------小结: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生活中事物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表面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他们之间也不是没有任何联系,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可能要经过很多中间的环节才能发生联系。
提问:学习联系多样性原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巩固新课 )(用ppt展现本框知识结构体系) 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 (课堂延伸)我们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请就这个课题设计活动方案。思考,动笔构图并说明理由,在全班进行交流。生:用和尚来表现深山中隐藏着古寺。 生:用蝴蝶或蜜蜂来表现马蹄踏过花丛留有花的香味。 生:花与蝴蝶是联系的,香味是画不出来的,蝴蝶为什么追逐马蹄呢?不正是体现“马蹄”的香么。寺庙与和尚存在着客观的必然联系。崎岖的山路上有和尚在挑水,说明这深山中必有寺庙。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归纳联系的含义以及联系的三个特点。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生: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答: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学生分析:(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2)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生 :蝴蝶、踏花、马蹄、花香等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马蹄踏过花丛,才会留下香味,花香吸引蝴蝶。说明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生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各种生物要生存、繁衍还需要大自然提供阳光、空气、水等无机环境。……生 :我们可以认识到自然中存在的蝴蝶、踏花、马蹄、花香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来画画,说明自然界与人类活动、人的思维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生:自然灾害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一个地方发生了灾情牵动着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心,台风是一种自然现象,超强台风带来强降雨、狂风,造成山体滑坡,阻碍交通,影响旅客的出行,学生无法到学校学习、活动,同时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社会问题。生: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这些周围的事物又和周围的事物相联系,所以我们说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生:每个事物都由内部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一棵植物是由根、茎、枝、叶、花等部分组成的,如果把它的根或茎或某个部分铲除掉,就会枯死了。生:动物作为一个有机体是由内部各个器官组成的,如果它的内脏被掏掉,纵使有充足的阳光、水分等,也无法存活。生:马是由头、身子,四肢,尾巴等各个器官有机组成的,才成其为一匹马,如果你在马的身上安装的是大象的头,老鼠的尾巴,那它就成了四不象的怪物了。…… 生:不是。联系的普遍性是说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存在联系,而不是任意两个事物都有联系。周围事物的存在是这两个事物联系的条件。如前面的马蹄香,马蹄与蝴蝶能够联系起来,是因为蝴蝶与花香的内在联系,马蹄踏过花丛,留下香味,吸引蝴蝶。所以花香是马蹄与蝴蝶联系的条件。
生:比如,电风扇由发动机、扇叶等部分组成,这是风扇这一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风扇要给人带来清风,就必须给它插上电源,没有电,风扇就不会工作了,电源是风扇能给人带来清风的条件。 ……生:有条件的。 (学生三言两语)生:与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系。生:学习与活动、娱乐(打球、上网)的关系。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关心国家大事、了解社会。……生: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生:资源、环境问题等又影响人类生存、发展与经济的增长。(学生活动,学生课前把收集的材料包括图片、数字、文字及视频等制作ppt,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展示,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以及自然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展开分析。)生:自然是人类的生存环境,自然的存在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自然就会惩罚人类、报复人类。生:当今人类的滥砍滥伐, 滥捕滥猎等行为,破坏了生态的平衡,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空气、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生:我们要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做自然的朋友,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提出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提出五个“统筹”,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生:节能减排。……生:联系的客观性。 生:人与自然的联系是本身固有的,不是外界强加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生:蝴蝶与花香,和尚与寺庙的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主观臆造出来,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生:人可以改造自然,创造出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东西,这是意识能动作用和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新的社会关系,给客观世界打上深深的人类活动的烙印。但仍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生:说明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生:不是的。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在经济发展造成资源环境等问题后,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今天提倡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模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整理归纳联系具有客观性的表现及要求)生:有直接和间接联系,内部和外部联系,本质和非本质联系,必然和偶然联系,长远和眼前联系 ……学生课堂演练
生:我们不仅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还要把握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生: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生: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生:懂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自觉的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生:我们还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自己的家园。(课后作业)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思维,导入教学内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文本,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和工具,学生要善于利用教材进行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归纳知识,建构知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统一。 从具体的例子中理解抽象的哲学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分析自身的学习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做一个懂得学习的人。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 精心设疑,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主动收集各种资料用于学习。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从而增强环保意识,自觉 维护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学过的知识说明,温故知新 回归课本用已学的知识去解释、说明生活中的问题,既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用以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探究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把握概念与原理,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以及学生的生活经历,注重体验与感受,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辨析,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好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关系,学生的学习不能脱离课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适时地从生活中回到课本,同时带着所学的知识再走向生活。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世界观的同时,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论去解决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懂得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溶入到社会中。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篇2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课前延伸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梳理】
一、联系的普遍性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2.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 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
②每一事物 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③ 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
(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
2、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
(1)
(2)
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
(1)我们要从事物 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联系,改变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联系是 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
(1)要求我们 。
(2)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 ,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 ;既要把握事物的 ,又要关注事物的 ;既要认识事物的 ,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一切以 、 、 为转移。
四、易错点理解:
1、不要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而应当从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所以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具体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的客观性告诉人们,不能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但并不是说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实际上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并不违背联系的客观性。
(2)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答案见书55页)
【课内探究学案】
【合作探究1】材料: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合作探究2】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在探索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①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③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稍往国内外。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
课堂有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全球都卷入金融危机的漩涡中。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独善其身,中国也不例外。这一事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2.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3.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
4、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会使世界进一步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了地球村,这说明了 ( )
a.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b.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们创造出来的
c.人们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建立任何联系 d.这种说法违背了客观性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 “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不.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课后拓展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 )
①任何事物的内部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 相互联系着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④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普遍联系是指
a、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b、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c、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想怎么联系就怎么联系
3. 1吨废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复杂多样的 b.不可捉摸的 c.因人而异的 d.固定不变的
4.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b.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5.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性 ②要正确对待联系的客观性 ③在把握事物时不能仅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④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6.西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藏戏、藏纸、唐卡绘画、藏医藏药、卡垫藏毯制造等,都承载着藏民族延续千年的文化和智慧。随着青藏铁路开通带来的投资潮和旅游热,西藏一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在商业开发中焕发新生,藏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得以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比如,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目前在藏纸方面已研制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兽皮纸、彩绸纸、印花纸等十几种藏纸新品种,并根据各种纸的性能制作出壁画、雨伞、灯笼、贺卡、日历等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欢迎,也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西藏地区在发展和保护藏文化进程中如何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1】(1)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
(2)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3)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合作探究2】(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四次加工中的废弃物既有废弃物的特性,同时也有资源的特性。一次循环过程中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下一次循环过程的资源。
(2)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的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正确认识联系的规律性和条件性的前提下,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从而达到目的。
【课堂有效训练】1―4:bdaa
5、(1)联系具有普遍性. 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开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联系具有客观性,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课后拓展】1-5 ababd
6.(1)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西藏文化产品的开发、制造延续和促进了藏文明的不断发展。
(2)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随着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带来了投资热潮,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进一步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促进了藏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发展。
(3)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已研制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藏纸等新品种,并制成性能各异的新产品,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7、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的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的交织起来的图画。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这句名言说明了什么哲学观点,应如何理解?
(1)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联系是事物自身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其普遍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还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篇3
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联系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点和难点】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1、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 之间以及 之间的相互 、相互 和相互 。
2、联系的普遍性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
。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 、 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 的有机整体。
辨析: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
3、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 的,不以 为转移。
思考:为什么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意义:
(3)举例说明: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4、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有 联系和 联系、 联系和 联系、 联系和 联系、 联系和 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 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 的。总之,要一切以 、 和 为转移。
【巩固提升】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1.对联系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b.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c.事物和事物内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d.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 )
①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②任何事物都与它周围的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④任何两个事物都无条件地联系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 )
a.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b.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强加给事物
d.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无法改变的
4.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 )
a.联系有自在事物联系与人为事物联系之分
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一种主观联系
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5.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表明( )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6.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
a.联系的主观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普遍性
7.“喜鹊报喜”、“乌鸦叫丧”这个观点( )
a.看到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看到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c.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是主观臆造的联系
d.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8.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对于实现国家的整体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体现了( )
①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可改变的②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种联系都是积极有利的 ③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坏是:①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③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销往国内外。
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
中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学生既有利,又有弊的。
(1)利的方面:①以较快的方式获取最新的信息。②开辟另一种人际交往方式,对人际关系有良好的影响。③能增强动手能力,有利于探究学习和发现学习
(2)弊的方面:①上网占用了学习、休息的部分时间,造成学习压力大、时间分配紧张等情况;②部分学生由于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上课、睡眠等,也常常想着网上空间,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况。③在身体健康上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视力大幅下降。
因此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一、积极学习网络知识,学会利用网络;网络是查询信息的途径之一,但我们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网络信息.
二、合理控制上网时间、不上网聊天、不玩网络游戏,坚决反对无节制上网。
三、要文明上网,做文明网络人。
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免受网络伤害。
正确对待上网,要做网络的主人,不要成为网络的奴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
②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③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探究建德草莓发展的对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经济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方法:案例法、归纳法、探究法等。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前播放首届新安江•中国草莓节主题曲《新安江的草莓
红了》。欣赏完以后,就歌词内容提问“为什么你也来,他也来新安江”
――因为草莓红了,草莓熟了。“为什么你又醉了他又醉了”――因为草
莓的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联系的一种形式。
一曲《新安江的草莓红了》让我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首届新安
江•中国草莓节上,这次草莓节将持续一个月。(图片)这是草莓节上评选出来的“草莓王”,它有半个手掌大。今天我们就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角度谈谈建德草莓的发展问题。
2、【新授】:本节课我们一起用3个篇章,对我市草莓发展进行探讨。――成果篇、发展篇、探究篇。
(1)成果篇: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建德草莓发展取得的成果(文字材料)。
①问:你认为我市草莓取得如此成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气候条件、农民、政府、党的政策…(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角度或教师提示角度)
教师:这些因素都和我市草莓的发展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问:你还能列举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例子吗?(把学生答案归纳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三角度;注意引导学生寻找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非仅停留在现象的联系)
教师:以草莓为例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联系的内涵(哲学上把这种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叫做联系)。就某一事物而言,联系不仅体现在事物之间,还体现在事物内部。我们仍以草莓为例,看看材料体现了哪些事物的联系?(草莓和人)
草莓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类植物,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对促进人体健康有积极作用(这体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联系);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对草莓的营养价值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自然界和人的思维之间的联系);人类反过来利用这种认识指导人们的生活,是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之间的联系)。
→得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相互联系的。不仅如此,自然界内部(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人类社会内部(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环境间的联系),人的思维内部(各种观点、思想、理论都是相互联系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得出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世界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环节。
②请学生从世界观与方法论角度小结联系普遍性哲理。(引导学生回顾: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③问:联系是普遍的,是不是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呢?(请学生简要回答,不管对错)带着问题引出下一个环节。
(2)发展篇:建德草莓的发展经历了露天栽培、大棚设施种植、规模化
产业化发展三个阶段。以建德和“中国草莓之乡”荣誉称号两事物间的
联系为例。――条件性
①教师:虽然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都是有条件的,是具体的。由于条件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性质、地位、作用也各不相同,是多种多样的。
问:建德草莓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哪些具体联系?(有利―不利,内部―外部,必然―偶然,因果联系)――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联系,还有很多具体联系,如……
问:你觉得我们的成长中要注意哪些条件,重视哪些联系?(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要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方法论意义
②通过上述学习,我们知道联系是普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事实上不仅如此,每一具体联系的条件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仍以建德草莓的发展历程为例,虽然在第一、二阶段我们也很想获得“中国草莓之乡”的荣誉称号,想打响建德草莓的知名度,造福建德人民。但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因为联系是客观的。
a、 联系客观性的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消灭,也不能臆造。)
教师:原来有的联系我们不能忽视,原来没有的联系我们不能强加。
b、 就事物联系与人类实践的关系来说,联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那么这些联系都是客观的吗?我们首先来看自在事物的联系。
问:请学生举例自在事物的联系有哪些?――自然规律。
教师:这些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教师:这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遵循自然界固有的联系,否则就不会成功。如永动机(不消耗能量而能永远做功的机器),为什么不能制造成功?――违背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人为事物的联系。
问: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对象是什么?――自在事物的联系。
问: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人类实践活动。
教师:我们说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并且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所以也是客观的。
举例:大棚设施种植草莓,它以草莓生长和温度、湿度间的联系为基础,通过实践,做成草莓大棚,控制草莓生长和成熟的时间。
→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思考:学习了联系的客观性以后,请同学们来判断这种联系是真实联系吗?―主观臆造的联系。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客
观真实联系和主观臆造联系)
c、 联系客观性原理小结。
d、 思考: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在客观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请学生举例,有困难时教师举例:杭千高速公路的开通,使杭州、
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都能吃到建德当天采摘的草莓;计算机网络使两会代表、委员们与民众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近视眼镜使同学们获取知识时更轻松了……)
教师: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引出下一环节:请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建德草莓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你对家乡草莓的了解,为其发展提建议。
(3)探究篇:
教师引导学生可从政府、莓农、协会与合作社、新闻媒体等角度思考。
学生回答完一个角度后,教师链接图片加以小结。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建德草莓的发展与莓农的努力、政府的支持、党的政策领导等分不开,因为联系是普遍的。
建德草莓的发展需要我们从建德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联系是客观的。
建德草莓的发展需要我们具体分析建德草莓发展存在的各种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有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多样的。
3、【课堂小结】: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今天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联系的
普遍性 a、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
b、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
c、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
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的
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4、【课后作业】:我们每个人都很热爱自己的家乡,都希望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一份贡献。课后请同学就近调查本地(寿昌、航头、梅城、杨村桥、乾潭等)草莓发展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