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政治教案设计 >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选12篇)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选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选12篇)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篇1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重点、难点: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前置性补偿:1、文化创新的作用?  2、文化创新的途径?

  新知探究:

  1、阅读p62探究材料,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并思考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历经沧桑、代代传承?

  2.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和         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是文化的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         ,           ,为世界所仅有。

  3.中华文化走过了一个怎样的独特历程?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如何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形成性测试:

  1.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 江苏 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 包容广纳          b 推陈出新      c 博大精深     d 源远流长

  3、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使用竹木简牍作为文字的主要载体。19xx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首次在敦煌等地挖掘到了大量汉代简牍,轰动了世界。汉代简牍以生动、具体的实物形态记载了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真实面貌,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表明  (   )

  a.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b.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c.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的特征   d.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

  4、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③维新运动出现 ④洋务运动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继承传统,缺乏创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7.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下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材料一:考古学家在六千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上发现了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历朝历代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

  材料二:相传我国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

  结合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习反思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7 bdacaad

  8、(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2)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见证之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篇2

  课题

  执笔人

  谢知晖

  编写日期

  执行人

  执行日期

  三维

  教学

  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重点

  难点

  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

  教法

  教具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特色教案

  教学过程一、古代辉煌的历程◇课堂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探究提示:图中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发源于古代的古巴比论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上溯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课堂探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够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你能为这个结论作出进一扫证吗?       ◇探究提示:XX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我人飞船成功发射。在环绕球14圈后,于16日6时安全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成人航天术的国家。人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巨型航天工程,我国航天事业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它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都是由我国创造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行的成功,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得以实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创造力和自强不息的风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能创造辉煌过去,也一定能创造辉煌未来。   ◇点拨:“文化名人”介绍我国儒学宗师孔子的生平,主要评析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    ◇课堂练习:1.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及其每一时期的特点。在中华文化发辰吏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泰朝,它统一了多民族文化.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文化.相比以前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而言.是时代文化的飞跃。故选b。其他三项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不是题干的所指,故不选。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课堂练习: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    )    a.发源地不同              b.传承的民族不同    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    d.传承的时问不同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是从发展结果看,其他文明从发展结果看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被融合,只有中华文明菥火相传,传承至今,故选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①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②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点拨:“相关链接”描述了我回汉字的发展过程。方言、民族的多样化与汉字的统一性,深刻表述了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促进民族凝聚力中的巨大作用。  (2)史书典籍。①意义: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记录了中华文字的字体发展演变,传承了中华民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点拨:“相关链接”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吏书其籍.我固的史书其籍种类多、规模大、存留丰富、影响深远,记戴传承中隼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古也较多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其中①是从时间历程上证明②是从汉字上证明.③是从史学其籍上证明。④不符题干要求,故选c项.2.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30XX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这说明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             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               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汉字30XX年后还可以看懂,这正表明其源远流长的特点,故d项符合题意;汉字只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故a项错误;b、d项观点并非题意所指。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箸。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课堂练习:1.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    )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   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客性的相关知识。其中②明显错误.故选d2.(XX年高考政治试题,广东卷)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包容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答案:a    解析:本题以孔子的思想为例,说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得以源远流长的重要因素。《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意思是说意见可以不同但要和睦相处,要善于求同存异。从文化关系的意义上看,这就是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最高境界。“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衰微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课堂探究:(1)忆一亿,17、18世纪的地界发生哪些变化?               (2)查一查,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                (3)想一想,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是什么父系?    ◇探究提示:(1)①在政治上:欧洲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②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产生工业革命,开始冲击封建自然经济。③思想上:继文艺复兴后产生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冲击封建统治,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④在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展开殖民掠夺与,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①清朝统治者极力提供程朱理学,残酷压抑进步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②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③人们封建落后意识浓厚.民族、民主意识薄弱。④以中因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浙渐稿失。⑤西学大量传入中田,西学东渐现象不断发晨,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3)①国家衰落使文化失去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加速了文化的衰落。国家衰落是文化衰落的决定性因素。②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反映了国家衰落.不利于国家发展。◇课堂练习: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④洋务运动出现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衰微的原因,故①②正确。③④恰相反,维新运动有助于思想进步,洋务运动有助于国家强大。故选a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本知识点教材从三方面分析论证:第一层论证了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重要因素;第二层论证在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曲折探索中得到的结论;第三层论证了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崭新一页。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注意:在近代中国・中国封建势力和西方列强相勾结,使中固沦为半殖民地丰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亡图强之路。事实证明:农民战争不可能赢得反列强、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运动,注定要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也不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进行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才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教学

  后记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课前预习】

  1、尝试完成学案中的填空及相关思考题

  2、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背景奥运会开幕式把中国五千年来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和合”境界展现在世界面前,你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怎样的辉煌历程吗?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表现在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1)文字

  ①文字是文化的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们所通用,是                        。

  (2)史书典籍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留存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课后反思】你的心得,你的困惑

  【课堂练习】

  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     )

  a.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c.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

  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

  ①文学艺术    ②汉字    ③史学典籍    ④科学技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

  a. 开放性      b. 多样性      c. 包容性      d. 区域性

  4、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断的重要文明标识是(      )

  a. 统一的汉字      b. 相同的服饰

  c. 共同的信仰      d. 共有的道德规范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篇4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义

  (3)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7)不同区域的文化

  (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二、【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的突出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四、【相关知识】:   

  (1)回顾以前历史课中所学的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部分内容。

  (2)回顾地理课本中我国不同民族和区域的特点。

  五、【方法点津】: 

  (1)举办讲座或演示一些古代文明的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和我园汉字字体演变过程的资料,来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征。

  (2)考察或参观有关的生产工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工程等,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3)通过搜集或演示各民族的不同语言、文字、风俗等资料,深入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反映着各自的历史、地缘因素,深入理解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这种文化心理、文化传统和思想情感的认识,姓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4)撰文:“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或“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六、【课文导语】: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中华各民共同创造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七:【新课教学】:

  第一框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二、【新课教学】: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课堂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探究提示:图中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发源于古代的古巴比论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见下表)

  发展时期 殷周

  时期 春秋战

  国时期 秦 汉 隋唐时期 宋元明 明清

  文化思想 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 思想 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   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博泛吸收外域文化 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 近代西方文化传入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儒家思想正式形成 进入气势恢宏的全胜时代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课堂探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够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你能为这个结论作出进一扫证吗?  

  ◇探究提示:XX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我人飞船成功发射。在环绕球14圈后,于16日6时安全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成人航天术的国家。人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巨型航天工程,我国航天事业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它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都是由我国创造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行的成功,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得以实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创造力和自强不息的风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能创造辉煌过去,也一定能创造辉煌未来。

  ◇点拨:“文化名人”介绍我国儒学宗师孔子的生平,主要评析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

  ◇课堂练习:

  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及其每一时期的特点。在中华文化发辰吏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泰朝,它统一了多民族文化.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文化.相比以前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而言.是时代文化的飞跃。故选b。其他三项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不是题干的所指,故不选。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课堂练习:

  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    )   

  a.发源地不同              b.传承的民族不同   

  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    d.传承的时问不同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是从发展结果看,其他文明从发展结果看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被融合,只有中华文明菥火相传,传承至今,故选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

  ①作用: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点拨:“相关链接”描述了我回汉字的发展过程。方言、民族的多样化与汉字的统一性,深刻表述了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促进民族凝聚力中的巨大作用。

  (2)史书典籍。

  ①意义: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记录了中华文字的字体发展演变,传承了中华民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点拨:“相关链接”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吏书其籍.我固的史书其籍种类多、规模大、存留丰富、影响深远,记戴传承中隼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古也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其中①是从时间历程上证明②是从汉字上证明.③是从史学其籍上证明。④不符题干要求,故选c项.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箸。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课堂练习:

  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    )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   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客性的相关知识。其中②明显错误.故选d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衰微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课堂探究:(1)忆一亿,17、18世纪的地界发生哪些变化?  

  (2)查一查,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   

  (3)想一想,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是什么父系?   

  ◇探究提示:(1)①在政治上:欧洲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

  ②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产生工业革命,开始冲击封建自然经济。③思想上:继文艺复兴后产生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冲击封建统治,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④在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展开殖民掠夺与,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①清朝统治者极力提供程朱理学,残酷压抑进步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②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③人们封建落后意识浓厚.民族、民主意识薄弱。④以中因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浙渐稿失。⑤西学大量传入中田,西学东渐现象不断发晨,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3)①国家衰落使文化失去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加速了文化的衰落。国家衰落是文化衰落的决定性因素。②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反映了国家衰落.不利于国家发展。

  ◇课堂练习:

  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④洋务运动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衰微的原因,故①②正确。③④恰相反,维新运动有助于思想进步,洋务运动有助于国家强大。故选a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本知识点教材从三方面分析论证:第一层论证了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重要因素;第二层论证在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曲折探索中得到的结论;第三层论证了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崭新一页。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注意:

  在近代中国•中国封建势力和西方列强相勾结,使中固沦为半殖民地丰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亡图强之路。事实证明:农民战争不可能赢得反列强、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运动,注定要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也不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进行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才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义

  (3)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7)不同区域的文化

  (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二、【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的突出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四、【相关知识】:   

  (1)回顾以前历史课中所学的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部分内容。

  (2)回顾地理课本中我国不同民族和区域的特点。

  五、【方法点津】: 

  (1)举办讲座或演示一些古代文明的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和我园汉字字体演变过程的资料,来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征。

  (2)考察或参观有关的生产工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工程等,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3)通过搜集或演示各民族的不同语言、文字、风俗等资料,深入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反映着各自的历史、地缘因素,深入理解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这种文化心理、文化传统和思想情感的认识,姓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4)撰文:“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或“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六、【课文导语】: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中华各民共同创造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七:【新课教学】:

  第一框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二、【新课教学】: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课堂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探究提示:图中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发源于古代的古巴比论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见下表)

  发展时期 殷周

  时期 春秋战

  国时期 秦 汉 隋唐时期 宋元明 明清

  文化思想 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 思想 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   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博泛吸收外域文化 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 近代西方文化传入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儒家思想正式形成 进入气势恢宏的全胜时代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课堂探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够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你能为这个结论作出进一扫证吗?  

  ◇探究提示:XX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我人飞船成功发射。在环绕球14圈后,于16日6时安全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成人航天术的国家。人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巨型航天工程,我国航天事业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它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都是由我国创造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行的成功,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得以实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创造力和自强不息的风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能创造辉煌过去,也一定能创造辉煌未来。

  ◇点拨:“文化名人”介绍我国儒学宗师孔子的生平,主要评析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

  ◇课堂练习:

  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及其每一时期的特点。在中华文化发辰吏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泰朝,它统一了多民族文化.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文化.相比以前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而言.是时代文化的飞跃。故选b。其他三项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不是题干的所指,故不选。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课堂练习:

  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    )   

  a.发源地不同              b.传承的民族不同   

  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    d.传承的时问不同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是从发展结果看,其他文明从发展结果看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被融合,只有中华文明菥火相传,传承至今,故选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

  ①作用: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点拨:“相关链接”描述了我回汉字的发展过程。方言、民族的多样化与汉字的统一性,深刻表述了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促进民族凝聚力中的巨大作用。

  (2)史书典籍。

  ①意义: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记录了中华文字的字体发展演变,传承了中华民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点拨:“相关链接”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吏书其籍.我固的史书其籍种类多、规模大、存留丰富、影响深远,记戴传承中隼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古也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其中①是从时间历程上证明②是从汉字上证明.③是从史学其籍上证明。④不符题干要求,故选c项.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箸。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课堂练习:

  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    )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   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客性的相关知识。其中②明显错误.故选d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衰微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课堂探究:(1)忆一亿,17、18世纪的地界发生哪些变化?  

  (2)查一查,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   

  (3)想一想,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是什么父系?   

  ◇探究提示:(1)①在政治上:欧洲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

  ②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产生工业革命,开始冲击封建自然经济。③思想上:继文艺复兴后产生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冲击封建统治,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④在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展开殖民掠夺与,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①清朝统治者极力提供程朱理学,残酷压抑进步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②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③人们封建落后意识浓厚.民族、民主意识薄弱。④以中因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浙渐稿失。⑤西学大量传入中田,西学东渐现象不断发晨,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3)①国家衰落使文化失去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加速了文化的衰落。国家衰落是文化衰落的决定性因素。②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反映了国家衰落.不利于国家发展。

  ◇课堂练习:

  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④洋务运动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衰微的原因,故①②正确。③④恰相反,维新运动有助于思想进步,洋务运动有助于国家强大。故选a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本知识点教材从三方面分析论证:第一层论证了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重要因素;第二层论证在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曲折探索中得到的结论;第三层论证了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崭新一页。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注意:

  在近代中国•中国封建势力和西方列强相勾结,使中固沦为半殖民地丰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亡图强之路。事实证明:农民战争不可能赢得反列强、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运动,注定要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也不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进行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才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篇5

  众望高级中学  杨旭

  课题:必修3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能力目标】: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    点】: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复兴中华文化验

  【难    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法指导】: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和获取有关人类古代文明源流、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汉字、史学典籍等方面的材料,并通过分析、整理,加深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特点的理解。

  一、自主学习篇[读书摘要 自我检测 落实“双基” 预习达标

  (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源远流长(纵向,从发展历程看)

  1、见证: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是文化的基本载体。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______________。汉字为书写_____________,传承_____________,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

  (2)_ __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作用)。

  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     ,重视        。

  中国史书典籍的特点:               为世界所仅有。

  (二).创造中化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

  (1)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2)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微现代的复兴

  2•发展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       ,使之与    相适应,与      相协调,保持     ,体现     。[来源:学。科。网z。x。x。k]

  (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     、     和      ,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   力量,是中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        。

  (3)只有在       领导和       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合作交流篇

  师生互动 释疑解惑 拓展思维 明辨是非

  第一目《回望古代 灿烂辉煌》

  问题情景1(课件展示材料)

  约公元前35XX年,两河流域出现了城市和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率先跨入了文明时代。后来,随着波斯人的入侵,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其文化传统逐渐丧失,在经历了希腊人、安息人和阿拉伯人的统治之后,大约在公元初年,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最终湮灭了。

  在世界上最初几个文明的发祥地中,除两河流域文明湮灭外,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因恺撒占领而罗马化,因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玛雅的天文数学无与伦比,可这盛极一时的文化早已被湮没,留给后人千古不解之谜。

  问题探究1: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思路:1.这些文明是否传承下来?为什么?

  2.中华文明呢?这说明什么?

  (阅读教材第63页的有关内容,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辉煌发展的历程)

  学习阅读完后,教师布置分组讨论古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完成下表来展示:

  时期 主要文化思想 成就

  殷周  

  春秋战国  

  秦  

  汉代  

  隋唐  

  宋元明  

  明清  

  (探究活动):崇阳人世代相传的崇阳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让同学们说一说家乡文化。

  问题情景2(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方言众多,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中国热”的兴起,目前,“汉语热”正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100多个国家的2 300余所高校开设汉语课程,而正在学习中文的外国人数量更达3000万人之多。“汉语热”呈现出了强劲发展的势头,中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问题探究2: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什么作用?“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的召开说明了什么文化道理?

  [来源:z,,]

  (探究活动):有人认为:汉字书写复杂,主张“汉字拼音化”甚至有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道理。

  问题情景3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着自己的辉煌与苦难,也为我们留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第二个见证──史书典籍。

  (小组pk) 问题探究3:你知道的史书典籍有哪些?我们的史书典籍有什么样的特点?

  第二目《走进近代,文化衰微》

  问题情景4  观看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段

  问题探究4:近代中华文化为什么会衰微?

  内因:

  外因:

  结论:

  第三目《反思今天 喜忧参半》

  问题探究5:当前文化现象中让人欣喜的和令人担忧的有哪些?

  请学生结合当地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所作的工作谈一谈(略)

  文化现状资料储备。

  喜的:

  忧虑:

  第四目《畅想未来,复兴文化》

  问题探究6:面对当前的文化现状,我们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使之能够源远流长?(课件展示)参考思路:

  1.如何保护、传承、创新我们的传统文化?

  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

  3.“国弱则文化弱”,复兴文化最根本因素是什么?

  4.我们学生可以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从各个角度阐述如何复兴中华文化。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感受了古老中华文化的辉煌,经历了近代的衰微……从发展的历程看,有辉煌也有苦难,历经沧桑,但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到现在而没有中断的文明,源远流长(基本特征之一),有汉字和史书典籍为见证。

  三、学以致用篇[来源:学,科,网]

  探究创新 强化认知 提升能力 陶冶情操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    )   

  a.发源地不同              b.传承的民族不同   

  c.传承的范围不同          d.传承的时间不同 

  3.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来源:z||]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较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  考古学家在60XX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上发现了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历朝历代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

  材料二  相传我国在夏商时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有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汉字对中华文化有什么作用?

  三、社会实践探究

  观看大型崇阳民俗歌舞戏《隽水天城》,深入了解崇阳文化的魅力;调查了解提琴戏《双合莲》的有关情况,了解乡土文化。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和近代衰微的过程,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书典籍;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能力目标:

  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本课信息量比较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对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难点: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三、教法简介

  情景教学法、历史对比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基于前面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步骤:课前准备→情境导入→讲授新课→小结板书→拓展提升

  (一)课前准备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课前做一定的准备)1、把学生分为五个合作探究小组,通过网络、初高中历史课本,书籍、杂志、光盘等学习资源找到:其他古代文明中断、湮灭的史实特别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走过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的史实。

  2、我国近期科技创新成就的事例

  3、预习教材内容

  (二)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是通过情景导入课题,激发探究兴趣。同时把学生的思绪带进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之中,使迅速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三)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

  【多媒体展示】四组文明发祥地的图片

  【问题探究】:根据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感想。

  设计目的: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己归纳观点,得出结论,并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并引出第一个教学内容:只有中华文化走过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1、古代辉煌的历程

  【活动与探究】根据学生课前准备,分组完成表格: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及其影响与作用。

  设计目的: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所以认学生通过填表从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中来领悟这一特征,同时培养学生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部分

  【多媒体展示】汉字演变过程的资料。

  【探究问题】汉字演变过程揭示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汉字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体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特点,从而突出重点。并引出第二个教学内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见证之一汉字

  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意义: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多媒体展示】梁启超: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黑格尔: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

  【比一比】在中华文化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中,你能一口气说出多少本史书名称

  【探究问题】从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中,我们能发现我国史书典籍有什么特点同时也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见证之二史书典籍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篇7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文字的作用、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原因是文字和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教学重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讨论与分析相结合、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奥运吉祥物:五个福娃含义各不同》(请同学们看视频,并思考福娃所传递的精神跟我们的中华文化的关系)福娃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看完视频介绍,大家能说出福娃们的名字吗?她们所传递的精神跟我们中华文化有什么关系吗?说明:福娃是北京XX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

  每个娃娃都有一个琅琅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在中国,叠音名字是对孩子表达喜爱的一种传统方式。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您”......这些都体现出我们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巨大的包容性。新课教学(提纲)(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              古代辉煌的历程 (1)    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发展时期

  殷商时期

  春秋战国

  秦

  汉

  隋唐

  宋元明

  明清

  文化思想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2)    近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冲击 二、              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 (1)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史书典籍 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发展: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投放图片) 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三、              创造中华文化薪的辉煌 (1)       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续写中华文化的新篇章 师生互动 1、  结合有关古老文明是图片和文字说明,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说明:这些曾经跟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她们都曾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中的遗憾! 2、  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为什么说“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又是什么意思? 说明: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 3、中华文化包容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说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案例分析1、  汉字的内涵总是在不断的丰富。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种带有时代文化色彩的语言――网络语言,正悄悄的出现在生活中,并被年轻人所热情演绎着。诸如“886”“3166”“7456”“菜鸟”“粉丝”“凉粉”“玉米”“美眉”等等,但这种语言却让家长和老师们很头痛。因为他们常常对孩子随口嘣出的“语言”而不知所云。有人认为网络语言很可能带来汉语的革命,有人认为这只能污染汉语言文字。对此,你赞成哪一种观点呢? 说明:针对现实情况,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语言。 合作探究1、收集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广泛吸收外域文化的材料,体会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 2、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面对现实,“睁眼看世界”。 查一查: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 想一想: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衰落是什么关系? (说明:分小组,布置学生去收集资料,整理后在课堂展示。) 知能测试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    b   )①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重大作用②中国自华夏以来,留有丰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中华文化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一千多年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但一千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一起了。这说明(   a   )a、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b、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d、中华文化可以吸收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在繁荣,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这说明(   b   )a、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b、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c、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d、坚持改革开放是创造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原因知识延伸 北京时间XX年7月13日22点,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于莫斯科宣布,中国北京为XX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北京立刻沸腾起来了,激情和欢乐淹没了这座古老的东方都城,欢笑声、歌唱声、口号声、锣鼓声、鸣笛声汇在一起,再清楚不过地告诉世界:中国需要奥运,奥运也离不开中国,西方文明孕育出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终于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日益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将与越来越富于世界性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密切携手,共同谱写现代奥运发展的新篇章。

  你能从中华文化包容性这个角度对奥运精神和中华文化结合做一个说明吗?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篇8

  【教学设计】

  学校:实验高中学科:政治编写人:孙宝民审稿人:徐朝才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题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文字的作用、意义,史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见证,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分析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课外探究、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教学难点:如何探究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四、学情分析

  在实践过程中,部分班级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不够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充分利用视频、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教学方法

  1、事例探讨式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不自觉到自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并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

  2、自学引导法。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

  3、探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4、理论联系实际法。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六、课前准备

  1、集体备课

  2、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课堂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课堂探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够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你能为这个结论作出进一扫证吗

  探究提示:20xx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我人飞船成功发射。在环绕球14圈后,于16日6时安全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成人航天术的国家。人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巨型航天工程,我国航天事业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它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都是由我国创造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行的成功,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得以实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创造力和自强不息的风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能创造辉煌过去,也一定能创造辉煌未来。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1、同学们把优化丛书上相关的知识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的知识点。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九、板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辉煌历程

  2、薪尽火传、一脉相承

  文字

  史书典籍

  3、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图示教学法、诱导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在讲授过程中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教师通过诱导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班级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不够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充分利用视频、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导学案】

  学校实验高中学科政治编写人孙宝民审稿人徐朝才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二、预习内容

  1、古代辉煌的历程

  (1)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和“ ”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3)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汉代,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人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有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

  (5)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面临西方的冲击。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____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其特征的见证,和是很有说服力。

  (2)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人文明时代。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性,即和。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随着中国的日渐没落和西方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的奋斗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只有在的领导和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篇章。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篇9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复兴中华文化

  难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情景导入: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教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继承性,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下面就让我们伴随着一首非常优美的中国古典音乐《茉莉花》,来进入我们中华文化的学习。请同学们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一下中国的四大国粹。

  设计意图:是通过情景导入课题,激发探究兴趣。同时把学生的思绪带进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之中,使迅速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课件展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地图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

  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课堂上展示他们通过到图书馆查询、互联网查询等方式收集的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图片及多媒体资料,阅读教材P62―63思考问题:大家觉得中华文明与其他三大文明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小组代表展示课件并回答:唯有中华文明一直都没有中断,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教师小结:古代文明中,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唯有中华文明远远而流长。

  活动3【活动】活动具体内容

  活动1:

  问题: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怎样的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简述古代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并填表(让小组进行填表竞赛)

  发展时期::殷商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明清文化:学生概述它们的思想影响和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的

  教师小结:从思想的角度再补充中华文化的内容。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我们的中华文化(注意每个朝代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

  殷周(早期)──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清(面临冲击)

  活动2:

  教师:我们知道中国文字的起源是在古代北宋时期,毕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那你对印刷术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我们观看视频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场景之一:“和”。来了解中国文字的魅力。思考问题:1视频中出现了几个文字,这个文字发生了几次变化2谈谈你对这个文字含义的认识。

  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小结:1、和,首先就承认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在这种差异性下,各种事物要共同存在和发展,这体现了一种宽大的胸怀和包容性,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强大包容性。

  2、和,体现在各国家、各民族之间就成了“和平”。各国家、各民族在和平、友谊、平等的环境下不断追求和超越人类自身的极限。这正是奥运会的主要宗旨之一,

  3、和,这也符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内容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和谐。

  活动3:大家文字猜猜看以及学生现场书法展示

  教师:有哪些字体

  生: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还有两种辅助性的字体,草书和行书。

  教师:不管汉字的字体如何改变,始终保持着方方正正的特色,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横、竖、撇、捺、点,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艺术,在世界各种文明中,只有中华民族把字的书写提升到如此高的境界(中国书法)。那么,下面老师把时间交给大家,我们的同学们中又没有擅长书法的给大家展示一下(教师准备投影,笔墨纸砚,背景音乐我爱你中国)

  教师小结:没想到90后的你们可以把中国书法诠释的这么好,体现了中华文化和中国文字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总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活动4: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着自己的辉煌与苦难,也为我们留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第二个见证──史书典籍。

  教师:你知道的史书典籍有哪些

  生:《史记》、《春秋》、《论语》、《汉书》、《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续汉书》、《竹书纪年》、《后汉书》……

  教师:猜猜看

  教师:史书多不多(多!)不胜枚举。

  教师:可见,我们的史书典籍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规模大,存留丰,为世界所仅有。

  教师小结:我们为什么能编撰这么多的史书相传我国夏商时期就设置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了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活动5:教师:我们古代文化灿烂辉煌;近代文化逐渐衰微,历史的车轮又转过了100多年,那么在今天,在当代我们中华文化在繁华与衰弱的起伏之间又将何去何从呢

  教师:当前文化现象中让人欣喜的和令人担忧的有哪些

  喜的:

  剪纸艺术

  中国功夫和中华美食已成为西方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孔子学院,太极拳,国学受重视

  忧虑:

  外来文化的撞击主要是身边感受到强健的欧美风、韩日风。

  日本文化:日本的动漫。

  韩国文化:韩剧如《可爱的四兄弟》。

  美国文化:好来坞大片如《功夫熊猫》、《花木兰》。

  传统节日的淡漠:

  传统文化的丢失:汉语在国内流失,人们以说洋话为荣,有人甚至用英语胎教,大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薄弱。韩国人向世界遗产申请端午节和中医。

  活动4【练习】课堂练习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中华文化走向衰微的原因:(1)封建王朝的日渐没落(2)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如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3)、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取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活动5【测试】测试

  1、通过到图书馆查询、互联网查询等方式收集的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图片及多媒体资料,阅读教材P62―63思考问题:大家觉得中华文明与其他三大文明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2、问题: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怎样的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简述古代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并填表。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篇10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文化创新的途径】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另外,文化不仅是人的精神砥柱和智慧之光,而且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和发达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志与源泉。文化要涵负这样的功能和承载这样的责任,它本身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并真正实现了创新的文化,才是有价值、有意义、有魅力的文化。这样就促使他们对文化的创新途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设计思想〗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案为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形式,以问题设计为主要表现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初步运用辩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文化发展中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文字材料、视频、音乐、图片、漫画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运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既要克服那种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倾向,又要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文化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难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导入新课:在XX年9月雅典残疾人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21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4分8秒)以其优美的韵律与造型,征服了海内外观众。  1、课件展示:舞蹈《千手观音》(视频)精彩片段(4 分8秒)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思考,提出两个问题:

  ①舞蹈的表演者是谁?

  ②对《千手观音》了解吗?

  2、教师点拔: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优秀艺术技能进行大胆创新,用现代舞的技法加以表现;音乐上独帜一树,同时用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把我国古典音乐与舞蹈的丰富内涵表现的栩栩如生。  学生边观赏《千手观音》舞蹈,边思考两个问题  用《千手观音》视频作引子,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的热情,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千手观音》的创作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问题,导入新课。  

  一、

  继承传

  统,

  ,

  推

  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1、 多媒体展示(图片①与材料②)

  ①雕塑艺术作品:(石雕、木雕、沙雕等)。

  ②文学艺术(2张诗经)边展示边简要说明。

  2、教师提出: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  认真思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从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事例中得出:文化创新的两条途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

  继承传

  统,

  ,

  推陈出新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的过程。

  ②着眼于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途径。  •1、引用上述两组材料,教师提出: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引导学生思考;

  ①、文化创新是个怎样的过程。

  ②如何理解这一过程。

  2、课件显示:①②这个过程,教师适当加以点拔。  积极思考、分析后查找教材内容作出①②结论  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文化创新是个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过程的道理。

  ③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课件显示(孝顺故事)(漫画与文字材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2、讨论探究能否从道德继承中看出文化的创新?  自学教材知识,自主思考问题,找出答案。  利用教材可读性特点,通过自学,学生必然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思维单一性。从“孝”这一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到文化创新既不能离开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

  、

  面 向 世 界 , 博 采 众 长  (过渡)

  欣赏徐悲鸿名人作品  1、 课件展示:名人作品

  图片①徐悲鸿2张照片(生平)

  ②徐悲鸿3幅作品展示(奔马)教师简要说明。

  2、 设问:

  ①你了解徐悲鸿吗?

  ②从徐悲鸿的作品中你想到什么?  思考、分析,深受教育,净化心灵。  通过对徐悲鸿的代表油画展示,加强德育教育,激发他们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内化品质、外化行为;尤其是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这些作品展示让学生唤起文化创新,还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1、课件展示(XX年奥运会会徽)图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会徽图案并讨论探究:从奥运会会徽图案设计上,对于文化来说我们感悟到什么?

  2、教师在学生讨论作答上述问题的情况下加以补充说明。  认真观察会徽图案,经过讨论,各小组之间各抒己见,相互质疑、相互补充。  通过讨论学生就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加之教师适时点评,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只有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②在文化 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1、 课件展示:图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这说明什么?

  2、 教师提示:在处理文化差异、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上,能否全盘否定外国文化?  自主思考、分析、表态,发展、创新文化要博采众长。  运用图片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课件显示(链接):结合教材第54页探究问题,组织讨论并要求学生回答:你能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吗?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  学生思考举例分析说明。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成果时,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创新。  实例分析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实现中华文化创新要善于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长处,综合创新。  

  三

  、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过渡):赏析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

  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课件显示(链接):边展示优美动听的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一边进行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讨论。

  2、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①、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

  ②、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创新?

  3、 教师对①予以点拔;

  1:突出音乐个性,使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分展现出西洋乐曲的丰富表现力。2:中国民族戏曲曲调运用西洋交响乐曲的演奏形式,把《梁祝》主题旋律加以创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认真赏析音乐:《梁祝》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  1、通过悦耳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2、经过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说明本民族文化可以与其他民族文化寻找共鸣点,人们在优秀文化唤起美好情感的方面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2)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a、“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

  b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1、课件展示:(材料)对待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

  2、组织学生讨论:上述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3、在学生讨论、质疑过程中,教师适时、针对性点拔,让学生认识上得到升华,才能保证学生在将来文化创新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  1、积极思考,分析、归纳形成正确观点。

  2、全班分三组,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其余成员补充。  1、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提高认识。2、经过课堂讨论疑难问题,一方面能使疑难问题更加明朗化,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使基础知识得到巩固,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条件。  

  课堂练习:目前,延平区有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  1、设问: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请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2、教师点评:

  ①现代文明不能割裂传统。

  ②    继承传统不可全盘吸收。

  ③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可搞一刀切。

  ④    创新和继承一样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的问题。  思考,从文化传统的知识角度,分析目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这项活动的现象,并作出评价。  巩固教学,反馈教学效果,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知识的运用。  

  〖教学小结与反思〗

  1、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创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教学反思:

  ①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师不应以“领导者”“权威”自居来支配课堂教学,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学生才能成为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主体。本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适时、针对性的点拔、引导,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

  ②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匠心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进步的需要。本课堂教学设计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篇11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政治教学应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远远地多于课本知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仅靠教材内容是未能充分展现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探究。

  2.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对中华古代文化的辉煌和近代的衰微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再创辉煌的现实意义缺乏理性思考。

  (2)教学方式的选择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

  (3)教学手段和技术准备:

  ○多媒体教学。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有关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相关资料。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及原因、所历经的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我们党在现代续写更加壮丽的中华文化篇章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课外探究和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

  ○感悟中华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良好的文化思想。

  4、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学生的展示内容与展示过程中。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每个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者,也是评价者。

  5、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汉字源流》(意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思考汉字的来源和发展、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或展示材料:(多媒体显示)

  (意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当古埃及的文明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当古印度的史迹成为地底尘封绝缘的神秘印记,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依然屹立于古老东方,在瑰丽的世界文化宝藏中大放异彩。

  中华文化如同一座大山,丰富,沉稳,包容。悠悠文明古国,沉淀的是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亿万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是斩不断的传统脉络,犹如山中林木,生长不息,悠悠大河,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犹如一位长寿的智者,沉稳包容,集聚精髓。中国人泡茶,一泡苦涩、二泡甘香、三泡浓深、四泡清冽、五泡幽淡,正因为如此,才得以让茶真正属于底蕴深厚的东方。中国结的历史经历了几百年,织法变更了几百种。中国结永远是中国结,变的只是编织的方法,无法褪去的是中国人的情结和中华民族的文化。

  糅合了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这就是中华文化。万世沧桑,潮起潮落。它依旧吐露着醉人的芬芳。因为――

  越是民族的,是世界的!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多媒体显示)

  活动一:展示文明------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学生活动:学生分四个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到图书馆查询、互联网查询等方式获取文字、图片、录像及多媒体资料。各组学生推选代表,课堂上展示他们收集的关于古巴比伦王国、古埃及和古印度曾经辉煌的文化成就。展示的时间为3分钟(用多媒体)。根据各组展示的效果,学生互评。

  学生思考:(多媒体显示)结合展示的内容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

  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文化资源的收集活动,学习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引导学生追溯、比较这些曾经跟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了解她们都曾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中的遗憾!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活动目的:通过对几个先后中断的古老文明的展示,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并升华为意念――同样是古老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活动二:知识抢答――展现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

  学生活动:分四个小组,每小组课前准备5道反映中华文化辉煌发展历程的知识问答题,在课堂上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知识抢答。总题量是20道选择题,答对5分,答错扣2分,不可补答。对每小组学生所准备的材料,同学之间可进行互评。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收集材料、提炼观点,并根据学生设置题目的质量及回答的效果评出优秀小组及优秀学生,对其作精神上鼓励。

  活动目的:让学生对“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的观点,作进一步的证明,体会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多媒体显示)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多媒体显示)

  提出问题:(多媒体显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方言众多,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第64页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并对学生表现及时评价。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多媒体显示)

  活动三:收集资料――感悟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学生活动:第一、二小组同学课前搜集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广泛吸收外域文化或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材料,整理后通过课堂师生互动活动中展示。

  展示材料:(多媒体显示)XX年中国申办奥运的成功,再清楚不过地告诉世界:中国需要奥运,奥运也离不开中国,西方文明孕育出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终于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日益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将与越来越富于世界性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密切携手,共同谱写现代奥运发展的新篇章。学生思考:你能从中华文化包容性这个角度对奥运精神和中华文化结合做一个说明吗?

  教师活动:教师对包容性作讲解,并引导学生体会包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多媒体显示)

  活动目的: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难点,除了学生收集资料外,教师还要进一步解释与阐明,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原因的理解。

  三、创造中华文化的辉煌(多媒体显示)

  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多媒体显示)

  活动四:回顾历史――认识文化衰微与国家衰落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第三、四小组同学结合教材第65页框内内容搜集资料,整理后在课堂师生互动活动中展示。

  学生思考:(多媒体显示)

  教师活动:让学生懂得在探究中学习,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并及时评价。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对近代历史的回顾,让学生感受中国近代文化衰微的沉痛历史,

  懂得国家衰落与文化衰微的关系。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多媒体显示)

  活动五:畅所欲言――新时期中华文化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由发言。科代表或小组长负责记录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或参与小组讨论发言的次数和效果,并进行总结统计,据此评定本环节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师活动: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给学生提供文字及图片资源。

  展示材料:(多媒体显示)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年来,中国文化对外开放交流盛况空前,但文化贸易的不平衡问题也日显突出。

  一项统计显示,从1999年到XX年,俄罗斯有285个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同期中国到俄罗斯演出的文艺团体只有30个,相差近10倍。近年,国外团体来华访问演出项目来一个火一个,而我国表演艺术种类在英美艺术市场长期占据一席之地的,却只有杂技、武术等少数几个。

  学生思考:1、为什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曾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影响,如今却在全球文化贸易中步履艰难?

  2、联系当前国内外形势,中华文化怎样才能再续新的辉煌呢?我们青年人的责任是什么?

  活动目的:本框的落脚点在“再创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通过学生的发言,鼓励他们承担历史使命,再续中华的新篇章。

  四、知识拓展(可介绍《中国文化掠影》一书)

  (多媒体显示)

  《中国文化掠影》对中国文化的几个主要方面作了介绍。它包括历史、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技等内容。时间的跨度是从远古直到鸦片战争。阅读此书,读者可以领略到中国文化所经历的五千年,尤其是后三千年的变迁和发展,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五、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

  (多媒体显示)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篇1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义

  (3)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理解:(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见证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重点、难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解析(1)明确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

  (2)明确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

  (3)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文字和史学典籍,运用事例

  (4)说明并理解源远流长的原因―包容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逻辑导入:明确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古代辉煌的历程:

  殷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 秦           →   汉        →   隋唐      →   宋元明      →明清

  讲述利用课本事例及说明,辉煌历程,并加以明确各自的地位。利用课件,学生填图表,并辅之以相关的练习。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源远流长            利用例题加以解释

  (2)中华文化的见证:

  ①文字:

  明确文字的发展历程,加深对文字的意义及作用的理解

  作用     使文明得以传承,书写中华文明

  学生利用相关联接的内容,加以明确

  意义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   史书典籍             :

  利用课件,加以明确一些经典的史书典籍,让学生了解。

  意义: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原因: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并设有史官

  特点:规模大、存留丰富、为世界所仅有。

  利用材料,让学生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即:导出下一个问题,并利用材料让学生讨论说明包容性――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含义及意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包容性即     求同存异      、  兼容并蓄        。

  ①含义

  和谐相处,吸收和借鉴

  ②意义

  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明确基本的历程即:

  (1)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原因  了解

  (2)再创辉煌的重要因素    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

  (3)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崭新一页。

  [课堂小结]

  明确本课主要问题 及相应的重难点。

  学生撰写小论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起草。

  [课堂练习]

  1、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秦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

  a、发源地不同              b、传承的民族不同

  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    d、传承的时间不同

  3、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    )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选1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