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优质教案(精选13篇)
《狼》优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顾、犬坐、洞、隧、意、弛”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一词多义现象。
2.顺畅诵读。
能力目标
1.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2.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实词,了解本文曲折紧张的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就文中两只狡猾的狼的下场积极发表见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篇幅短小,情节引人入胜,脉络清晰,叙事和评论颇能显示蒲松龄的风格,易于熟读成诵。引导学生充分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语言材料,体会文章的情味。
2.探究发现法。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主动品味内容的精妙,体会发现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因势利导,引入故事的情境之中,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会文章的主旨。熟读成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学生抢答,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板书文题)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 所重。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后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0岁才撤帐归来。
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家境贫困。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底层人民生活,并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食刺虐入骨三分”。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初读课文,结合注释识记重要字词。
多媒体显示:
注音: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后试读,注意体会诵读的语气节奏。
诵读提示:第一段首句交代背景,宜读得平缓;次句才是情节开端,略带紧张语调;第二段首句“投以骨”,有试探阻狼缀行意,可稍停,看效果如何。第二、三句说效果,无妨读得平缓些。至“骨已尽矣”,则顿呈紧张,并一直保持到第三段“奔倚其下”,这是情节发生转折之处,再改用比较平缓的语调读――此刻,屠户已由完全被动状态转入半主动状态,形成了相持局面。第四段首句是制造悬念,可用设疑语气轻声调――其实是为高潮蓄势。“暴起”以下是高潮,要加快节奏,至“亦毙之”止。末两句是结局,写屠户心理状态,颇有喜剧色调,可读得轻松些。
多媒体显示:
用“/”标示句中语气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场主积薪其中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场主/积薪/其中
3.学生分组诵读,并结合注释梳理文句,把握课文大意。
教师点拨要点:
(1)缀行甚远:缀,连接,句中是紧跟的意思。紧跟着走了很远。
(2)投以骨:即“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它。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但现在还有“报之一笑”之类的说法。
(3)“止有剩骨”句中的“止”通“只”,副词。“一狼得骨止”中的“止”是动词,停止。
(4)“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句中的“后”与“前”为时间副词,表时间或顺序的先后,所以正确的理解是: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下来了,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却又追上来了。
(5)“弛担持刀”句中的“弛”本指把弓上的箭放松,句中用的是引申义,“卸下”。
(6)“意暇甚”句中的“意”指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中“意”指内心的盘算。
(7)“其一犬坐于前”,“前”为方位名词,面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应理解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面前。现代汉语中“鱼贯而入”“狼吞虎咽”中的三个名词均属这种用法。
4.学生用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教师示例: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急很怕,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5.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多角度评价式阅读。
(1)从屠户的角度把握本文曲折紧张的情节发展。教师示范: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学生讨论,对二、三、四段进行评价,发言内容大致如下:
第二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与结局。
(2)指导学生以狼的角度评价课文。
教师示范:第一段写的是两狼跟踪。
学生思考,发言如下:
第二段写两狼穷追。
第三段写两狼逼人。
第四段写两狼被杀。
(3)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如故事波澜,表现手法,情节结构,形象塑造等组织学生小组读评,教师组织交流。
分组评价,小组代表发言内容归结为:
第一段:文章开门见山,写一屠遇两狼,这是一个险恶的环境,夜行路上,行人罕见,屠户身单力薄,一开始就造成强烈的悬念,扣人心弦。
第二段:投骨而不止狼,使人感到屠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明屠户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
第三段:屠户在情急中,迅速占领有利地势,准备与狼搏斗,与狼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
第四段: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直到禽兽顷刻两毙,读者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第五段:这是一个议论段,既是对狼的嘲笑,又是对屠户机智勇敢杀狼的赞扬,点化中心。
(4)从揣摩语言的角度评价课文。
请学生运用跳读的方式速读全文,先用波浪线标示美妙的'语句,然后用“……写得好,写出了(表现了)……”的句式组织语言,在班上作精彩发言。教师示例:“晚归”的“晚”字写得好,写出了时间,表现屠户在晚上无人时走路,环境十分险恶。
教师归纳,学生发言: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
“缀行甚远”――表现狼贪婪的企图,险恶用心。
“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狼的配合作战和虚张声势。
“又至”――复投之,不能使它止,多么贪婪。
“一狼径去”――看似无意攻击,实则声东击西,企图前后夹击置屠户于死地。狡诈阴险。
“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闲无事,伪装轻松善良,实则暗施毒计,企图麻痹屠户表现其狡诈的本性。
“眈眈”――写出狼的凶残目光。
“洞其中”――表现狼在迂回包抄,准备前后夹击。
“转视”――写屠户的警觉,引出了更加惊心动魄的一幕。
“屠暴起”――写出了屠户的勇敢与机智。
“数刀”――表现屠户毫不手软。
“顾”“奔倚”“弛担”“持刀”――表现屠户在险恶处境中,能保持清醒头脑,急中生智,想方设法和恶狼斗。
四、合作研讨,深层体悟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后自由诵读,思考:
(1)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2)作者是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旨意的,但有人认为这个故事表现了屠户敢于斗争的精神,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学生小组合作研讨,并在班上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归结整理:
(1)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异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显得贪婪、阴险、狡诈。尽管如此,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启示: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②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③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
④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2)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以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则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决非故事主旨所在。
2.学生熟读成诵。
五、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4、5语段,完成题目。
多媒体显示: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加粗的文言词语。
(1)一狼径去( )(2)其一犬坐于前( )
(3)一狼洞其中( )(4)屠自后断其股( )
(5)盖以诱敌( )(6)久之( )
(7)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又数刀毙之。
C.问之,鬼言:“我是鬼”。D.恐其变化,唾之。
3.本段中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
4.这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__(用四个字表示),从中可看出,屠户的性格_________,狼的本性__________。从全文看,这段文字属于故事的__________。
5.“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6.文中两只狼的做法和意图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离开(2)像狗一样(3)打洞(4)大腿(5)表原因,“原来是”(6)音节助词,无实义(7)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2.A
3.(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动作描写(2)目似瞑,意暇甚。神态描写(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作描写
4.屠户杀狼勇敢警觉狡诈阴险高潮和结局
5.B
6.一只狼坐于前,诱敌;另一只狼打洞,从背后攻击屠户。
7.狼子野心引狼入室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对《狼》一文的学习,我们注重运用评价性阅读。评价,包括鉴赏和评论。评价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评价能力本身有不同层次,文章高远的立意,别具匠心的构思,有所领悟,是一种评价;对一个有特色的词或句子的体会,也是一种评价;就课文的片段、词句谈谈感受,也是一种评价方式。对于如诗、词、散文等精美短文,评价性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大胆尝试运用。
七、布置作业
1.学习本文的启示之一是: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我们不但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假如有一天你在汽车上遇到了抢劫犯,你会和别的乘客一起抗争吗?请展开想象,设定情境,写一个斗智斗勇的小片段。
2.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习题。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chān偷看),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 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 裂云。
(1)请阅读选段,再将其翻译成现代文。
(2)“见巨蛇围如碗”的句意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看见一条大蛇盘围起来有碗口大。
B.看见一条大蛇围着一个大碗。
C.看见一条大蛇身围有碗口粗。
(3)姓张的人刚看见大蛇翻转摆扑,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控制着它。但是细看却一点看不到什么。这是为什么?
(4)这只螳螂很有些智慧,主要表现在哪里?
《狼》优质教案 篇2
《狼》说课教材
关于教材:
1、教学课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狼》
3、教学目标:
1、 根据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准确、形象诵读课文,把握其故事情节。
2、 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 积累成语。
4、教学重点:
1、 注重朗读,紧扣情节,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 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5、教学内容:
1、 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并达到背诵全文。
2、 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 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
的不同表现。
4、 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观因素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5、 拓展:积累与狼有关的成语;进行课文写作上的评价。
关于教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贯穿课堂教学,结合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关于教具:投影资料:《狼》故事情节投影胶片。蒲松龄介绍投影。问题设置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作家作品资料。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 ,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4、 收集有关“狼”字的成语。
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屏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通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针对这篇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听读――讲故事――朗读――自读――个别朗读)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大局地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小局的字词,学生在知道情节的基础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词的把握就不是纯死记硬背的难关。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程序:
(一)、整体感知,了解情节
1、教师范读,力求引入情景。
2、学生讲故事,带入情景。同时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增强形象感。并归纳故事情节。
3、集体朗读,再次体会故事情节。
4、自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找出疑难,落实字句,共同探讨。
5、个别朗读,读出情景。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设计四个问题,分别围绕:故事发生的客观条件;人狼搏斗的主观行为;人狼各自机智的体现;以及了解课文的中心。
(三)、延伸拓展
1、拓展知识面,检阅学生搜集有关“狼”的成语的情况,并造出相关的句子。
2、拓展能力,评价式阅读。让学生各抒己见,用 “……写得好,写出了……表现了……” 的句式谈谈感想。
(四)、朗读结束,加深印象
(五)、作业巩固,深化新知
教学设计(略)
可视文字材料:
故事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时间:傍晚 形势紧急 “屠大窘”
地点:途中 麦场
客观条件:
力量:悬殊
物资:“担中肉尽”(伏笔) 天时地利
人 狼
投以骨,复投之,直至骨尽 并驱如故
主观行为:
顾野有麦场,奔倚积薪下,弛担持刀 前后夹击,欲置人于死地
《狼》优质教案 篇3
(2003-04-26 11:25:04)
刘芳扬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知识引路。教师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熟读到理解,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
1.知识导入 。
(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这两点又以语言障碍为主。
(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
(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开始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
2.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③《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
3.认读课文。
(1)教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参看注解,划出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小声默读一遍。
(2)学生发问。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4.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
第二遍:要求大体顺畅。
第三遍:要求读出语气。
每一遍,教师均有讲评。
5.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教师给三五分钟让学生再默读识记,要求能大体复述故事情节。
6.复述课文。
找三个学生复述,每一次复述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作出讲评。
第一次,找中间程度的学生,让他看着课文复述,实际上是对着课文口头翻译,大体译对即可。
第二次,找中间偏上学生,要求对着课文较为准确地翻译。
第三次,找上等程度学生,背着课文复述,要求不遗漏主要情节。
7.掌握生字词。
在这三次复述过程中,其他学生主要熟悉古今不同意义的字词。教师随订正随理出掌握的主要词语。
拟挑出常用的、比较容易掌握的单音词,随讲随写黑板,让学生笔记,以便复习掌握。
常用字词:
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止:有两讲――
上述的生字生词要入文作出准确解释,可让学生当堂翻译原句,不要只是单个记词义。
另有两个词用的是引申义,书上有注释,教师可略加提示,学生懂得文中意思即可,不必深究。这两个词是: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布置作业 :
1.按照记叙的顺序,看看本文叙述的故事可分成几个部分,用一个词(或词组)给每个部分作出概括。
2.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一个自然段。
3.思考练习一。
4.做练习二、三,答案做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串讲课文。
2.理清顺序、掌握结构。
3.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学步骤 :
本课时不单独检查作业 ,将此过程溶入教学的相应环节中。
1.串讲课文并理清叙事顺序与结构。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照自然段的顺序来串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完整地叙述这个故事的。
教师串讲,遇到上节课列出的重点词语可提问学生,归纳时也先提问,后订正。
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两个字合适?――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
再看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
(3)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高潮,哪是结局呢?
关键在于高潮和结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可见怎样划分高潮的结局,应该以文章本身的情况为准。
(4)文章还有第5段。
先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 2,让学生念自己的译文,教师订正并讲评。
这最后一段如果也用两个字概括,与上面组词形式相同,应是“ 狼”呢?
可用“评狼”二字概括。
(5)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6)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议论。
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时的主体部分,包括串讲、理顺序、明结构。每一个进程均有板书,随讲随写。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此处势必出现分歧意见,可让双方争论,教师不必过早表明倾向。
统一认识如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提问,给予某种暗示。
(2)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结论:应是后者。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
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
(3)当然,应该认识到,人和狼的搏斗,矛盾的双方是不能缺少的。狼毕竟是被人战胜的;狼的“变诈几何”,是以人的机智勇敢为条件的。归纳时应将人和狼结合起来认识。
中心意思: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这一归纳不应是唯一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概括。
(4)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这点,学生可以自己去体会,不必深究。
3.词语与练习。
订正练习二、三。
练习二:
1、2、3句各是前三个段的尾句,写的是狼的贪婪凶残;
4、5、6句集中在第4段,写的是狼的阴险狡诈。
练习三:
此题放在第二册较难,不必要求具体确切掌握。可大体讲明:
这六个“其”都是代词。
现代汉语代词有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代什么要看上下文。这里主要看上文,即从上文中去寻找相应的人或事物。1句中,代狼;2句中,代麦场;3句中,代柴草堆;4句中,代柴草堆;5句中,代屠户;6句中,代狼。
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课文。
2.抄一遍课文。
《狼》优质教案 篇4
《狼》简案
一、课型设计:意在创新一种文言文教学的“说读课”。
二、预习要求
1.理解注释,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课文内容。
2.就课文内容,每人用“……写出了……”“……表现了……”这样的句式准备说一句话。
三、教学内容
1.落实字词 2.朗读课文 3.品读文章
四、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
五、教学环节
(一) 教学铺垫。
1.导入 。
2.抢答:检查预习。
(二) 一读:读准字词,读懂词义,翻译文章。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缀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3.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4.学生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5.教师强调以下字词。
① 指出用法:止( ) 犬( ) 洞( ) 隧( )
② 理解字意:去( ) 股( ) 盖( ) 耳( )
③ 理解词意:少时( ) 顷刻( ) 变诈 ( ) 几何( )
④ 辨析字意: 目似瞑,意暇甚。 恐前后受其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
(三) 二读:读顺句子,理清思路,把握情节。
1.请同学们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
3.学生进行读法实践,理解故事的情节与朗读停顿的关系。演读全篇课文。
(四) 三读:读美文句,品读课文。
1.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的情景。
2.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朗读课文,表现课文情景。①读出轻重。②读出快慢。③读出抑扬。也就是读出情景,读出语气。
3.请同学们以“……写出了……”或“……表现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4.请同学们自找内容,展开想象,就课文某一部分内容进行“添枝加叶”的描叙。教师作适当点拨。
(五) 课堂小结
(六)作业 :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千万不要逐字逐句翻译课文,要尽量用自己的话来说。
《狼》优质教案 篇5
预习要求:
①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读课文,理解语文的批注。
②从语言理解的角度,每人就“……写出了……”、“……表现了……”准备说一句话。
教学环节如下:
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
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
二、读――读准字音。(5分钟左右)
1.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
缀苫倚薪暇黠
三、读――读懂词意。(6分钟左右)
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3.教师强调如下字词。(重点在第四段)
①指出用法:止犬洞隧
②理解词意:去股盖耳
③理解词意:少时顷刻变诈几何
④辨析词意: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四、读――读顺句子。(6分钟左右)
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一犬坐于前。
五、读一一读懂故事。(14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形成的内容如下: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品评一:写屠夫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品评二:文章开门见山,写两狼追一人,揭示险恶的情境,扣人心弦。
品评三:文章言简意赅,开门见山,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渲染出令人紧张的气氛。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品评一:写屠夫俱粮,表现屠夫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品评二:狼得骨而不止,使人感到屠夫面临巨大危险;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夫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
品评三:描写细腻、生动,投、复投一表现屠夫一再退让;“并驱如故”――不仅表现了狼的贪得无厌,而且表现狼懂得配合作战。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放,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品评一:写屠夫御狼,表现屠夫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品评二:狼穷追不舍,屠夫在情急之中迅速占据有利地势,人与狼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
品评三: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屠夫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设法与恶狼斗。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品评一:写屠夫杀狼,表现屠夫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品评二:狼的一走一留,“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到禽兽“顷刻两毙”,读者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品评三:“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表现狼另有图谋和牵制屠夫;“意将隧入以攻其后”――表现狼迂回包抄的狠毒。“数刀毙之”、“亦毙之”充分表现了屠户的勇敢果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品评一:作者发表评论,点明故事的主题。此为第二部分。
品评二:结尾仅20字,从实到虚,将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寓意丰富而深刻。
品评三: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六、读――品读意味。(8分钟左右)
1.讨论题:怎样理解课文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3.同学们发言的主要内容有:
晚: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
途中: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地点。
缀行甚远:写出了狼紧跟人的时间之长,距离之远,写出了狼的险恶用心,也写出了狼对屠户的力量还不知底细,还在进行观察,这初步表现出狼的狡诈。
一屠、两狼:对比,屠户单独一人,狼是两只,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
投以骨:与前文相照应,又为故事的发展起了推动波澜的作用,也写出了屠户在想办法摆脱险境。
投,复投:表现屠夫一再退让。
仍从:写狼的贪婪,狼的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步步紧追。
后狠止而前狼又至:甩不掉狼,形势紧迫,屠户面临受到攻击的巨大危险。
并驱如故:表现狼的贪得无厌,也表现狼知道配合作战。在这个时候,屠户的险境丝毫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危险,屠户好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
窘、恐:写屠户的心理;也写屠户更加陷入困境,气氛更加紧张;还写屠户已在重新考虑自救的方法。
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屠夫的心理、动作和神态,写出了他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抢占有利地势,准备与狼搏斗。同时让故事情节稍稍得到舒缓。
弛担持刀:写屠户准备奋起搏击。
敢眈相向:写出了狼眼光的凶残与贪婪,写出了两狼伺机进攻、双方处于决一死战的相持阶段,气氛异常紧张,动人心魄。
一狼径去:“径”字用得巧妙,留下了悬念,为写狼的狡诈埋下了伏笔。
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这又是一个悬念,狼的表现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仅12个字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狼制造假像、伪装悠闲的神态。狼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实际上是在实施阴谋。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屠户机警果敢,不失时机,迅速出击。
转视:把惊心动魄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把情节推向高潮。
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来“一狼径去”是为了前后夹击。直到禽兽“顷刻两毙”,文章中的悬念才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屠夫的醒悟,更写狼的狡黠。教育人对狼一样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结尾:卒章显其志。
……
4.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简炼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读――演读情境。(3分钟左右)
1.师或生试用湖北评书或者读故事的语调朗读课文。
2、课堂小结,完成板书:狼黠一一笑
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
新意之一:没有串讲,没有翻译,有的只是:朗读。
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是指出声的诵读。“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的教程既表现了教者思路的科学严密,更表现了教者是真正地在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新意之二:没有分解,没有切割,有的只是:评点。
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是本教例最有特色最有创意的闪光点。师与生融为一体,用“多角度反复”的方法评点课文,阅读视点的变化引来了课文的三维的立体的动感。这既是优美的教法,也暗含着学法的熏陶。
新意之三:没有大段的讲解,没有滔滔的分析,有的只是:品味。
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这个有力的教学问题引发出学生对课文每一个细节的咀嚼品析,学生在此时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此时也酝酿了教学的高潮。
上述教学设计的特点就是“板块式”思路: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表现出极为清晰的呈板块层进式的教学思路,给人一种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的感觉。这种板块式教学思路能够很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中“无序”的问题,不管是对于无经验的年轻教师还是对于比较成熟的教师,都有实实在在的运用价值。由于“板块”二字的出现,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板块的切分与连缀,考虑板块之间的过渡与照应,考虑板块组合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就改变了老师们常规的备课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不仅如此,由于简洁明了的“板块”组合中必然有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活动的“板块”,这就能有效地遏制教师的过多讲析,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这也就落实了教学大纲对我们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狼》优质教案 篇6
麻城市闵集中学
教学目的:(一)熟读课文,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二)积累一定的文言虚词(如“其”“而”“之”“以”的用法及意义)和实词。
(三)理解作者的议论,寻求生活的启示。
教学设想:(一)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应把朗读作为本文教学的重要环 节。
(二)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文章的意义,教师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
(三)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四)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的“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
一读,重读音 : 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加线的字的音:
缀行甚远 屠大窘 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眈眈相向 目似暝 意暇甚 止露尻尾 前狼假寐 狼亦 黠矣
二读,重翻译:
(1)注意加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 一狼得骨止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问其故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顾野有麦场 弛担持刀 其一犬坐于前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狼洞其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翻译下列语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积累虚词的用法 虚词 意义以及用法 举 例 其 之 以 而 (4)翻译课文
(5)依照原文复述故事
三读,重理解
1、名结构: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写屠夫和狼争斗的故事。
第二部分:议论,点名文章的主旨。
第一部分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可以分为四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析形象:
A、找出文章中表现狼的语句
B、找出文章表现屠夫的语句
C、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四读,重想象
本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你根据文章的故事,试补充屠夫和狼的语言、心理描写使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你的想象,编写白话故事《狼》
五读,重创造
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
由全班同学推荐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狼》
六读,重启示
1、屠夫在狼面前的表现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2、对比屠夫,你受到什么启示?
《狼》优质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
1.知识导入 。
(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这两点又以语言障碍为主。
(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
(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开始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
2.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③《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
3.认读课文。
(1)教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参看注解,划出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小声默读一遍。
(2)学生发问。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4.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
第二遍:要求大体顺畅。
第三遍:要求读出语气。
每一遍,教师均有讲评。
5.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教师给三五分钟让学生再默读识记,要求能大体复述故事情节。
6.复述课文。
找三个学生复述,每一次复述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作出讲评。
第一次,找中间程度的学生,让他看着课文复述,实际上是对着课文口头翻译,大体译对即可。
第二次,找中间偏上学生,要求对着课文较为准确地翻译。
第三次,找上等程度学生,背着课文复述,要求不遗漏主要情节。
7.掌握生字词。
在这三次复述过程中,其他学生主要熟悉古今不同意义的字词。教师随订正随理出掌握的主要词语。
拟挑出常用的、比较容易掌握的单音词,随讲随写黑板,让学生笔记,以便复习掌握。
常用字词:
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止:有两讲――
上述的生字生词要入文作出准确解释,可让学生当堂翻译原句,不要只是单个记词义。
另有两个词用的是引申义,书上有注释,教师可略加提示,学生懂得文中意思即可,不必深究。这两个词是: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布置作业 :
1.按照记叙的顺序,看看本文叙述的故事可分成几个部分,用一个词(或词组)给每个部分作出概括。
2.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一个自然段。
3.思考练习一。
4.做练习二、三,答案做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串讲课文。
2.理清顺序、掌握结构。
3.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学步骤 :
本课时不单独检查作业 ,将此过程溶入教学的相应环节中。
1.串讲课文并理清叙事顺序与结构。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照自然段的顺序来串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完整地叙述这个故事的。
教师串讲,遇到上节课列出的重点词语可提问学生,归纳时也先提问,后订正。
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两个字合适?――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
再看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
(3)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高潮,哪是结局呢?
关键在于高潮和结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可见怎样划分高潮的结局,应该以文章本身的情况为准。
(4)文章还有第5段。
先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 2,让学生念自己的译文,教师订正并讲评。
这最后一段如果也用两个字概括,与上面组词形式相同,应是“ 狼”呢?
可用“评狼”二字概括。
(5)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6)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议论。
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时的主体部分,包括串讲、理顺序、明结构。每一个进程均有板书,随讲随写。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此处势必出现分歧意见,可让双方争论,教师不必过早表明倾向。
统一认识如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提问,给予某种暗示。
(2)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结论:应是后者。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
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
(3)当然,应该认识到,人和狼的搏斗,矛盾的双方是不能缺少的。狼毕竟是被人战胜的;狼的“变诈几何”,是以人的机智勇敢为条件的。归纳时应将人和狼结合起来认识。
中心意思: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这一归纳不应是唯一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概括。
(4)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这点,学生可以自己去体会,不必深究。
3.词语与练习。
订正练习二、三。
练习二:
1、2、3句各是前三个段的尾句,写的是狼的贪婪凶残;
4、5、6句集中在第4段,写的是狼的阴险狡诈。
练习三:
此题放在第二册较难,不必要求具体确切掌握。可大体讲明:
这六个“其”都是代词。
现代汉语代词有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代什么要看上下文。这里主要看上文,即从上文中去寻找相应的人或事物。1句中,代狼;2句中,代麦场;3句中,代柴草堆;4句中,代柴草堆;5句中,代屠户;6句中,代狼。
布置作业
1. 熟读背诵课文。
《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及重点]
1. 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
2. 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3. 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4. 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学生大笑),那么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那么究竟如何,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出示投影)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三、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 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读出紧张感,力求生动。
2.提出听读要求 :听准字音,注意停顿,词义句义不懂处做记号。
3.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重点解决的字词: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4.学生齐读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倒字、不多字,有节奏。
5.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对朗读情况作评价。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请两位学生毛遂自荐讲述故事大意,其他同学共同品评其得失。)
2.故事中的两只狼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3. 故事中的主体是人还是狼?为什么?
4.故事中的屠夫是怎样一个形象?请试加以说明。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发?
(揣摩广思,自由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有道理的均需肯定。教师最后只能提自己的想法,不强加于学生。)
明确:狼的本性是贪婪、凶残和狡诈,绝对不能对狼有半点怜悯之心。同样,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布置作业 』
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课下在日记本上写一下,下节课集中展示。
《狼》优质教案 篇8
《狼》说课稿
今天,我就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法、学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方面说一说《狼》这篇文章的教课内容。
学生情况:经过小学和七年级上半年的文言文接触与学习,目前,学生已初步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但不扎实,不牢*。需要教师大力培养其各方面能力。
教材情况:
《狼》,它是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如下:
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河北省中考要求文言文内容及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⒈作家作品知识。(识记能力)
⒉理解实词。(理解能力)
⒊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能力)
⒋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能力)
⒌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概括能力)
⒍概括作者或人物的观点,态度;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分析概括能力)
⒎断句。
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对文章某一方面提出看法和疑问。(鉴赏和评价能力)
根据新课标和中考要点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⒈熟读背诵。
⒉ 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⒊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⒋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 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勇于斗争、 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的道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据此原则,我确立本文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 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内容:
⒈ 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并达到背诵全文。
⒉ 识记:识记、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实词。
⒊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的不同表现。
⒋ 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观因素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⒌ 拓展:积累与狼有关的成语,进行课文写作上的评价。
关于教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贯穿课堂教学,结合讨论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关于教具: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
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整体感知课文。其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小局的字词。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这个作为重点安排。
课时安排:二课时
针对突破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和中考的要求和学生学情,我遵循两个原则:
一、以诵读为主线贯穿本课的教学,掌握主要实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二、在诵读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分析,重在点拨。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 :
一、新课导入。
近几天,看了一个故事。一天傍晚,有个杀猪的卖肉回家。忽然来了一只狼,跟着他走了好几里。杀猪的害怕了,拿出刀,狼一见刀,稍稍退了一点,等杀猪的一跑,就又跟着他。杀猪的想啊:狼想吃的是肉,不如先把肉挂在树上,明天早上再来拿。他用铁钩把肉挂在树林间,然后把空担给狼看,狼这才停下来了。杀猪的回到家,第二天清早去取肉,远远望见树上好像有人上吊的样子,心里非常害怕。他试探着走近一看,是一只死狼,那狼口里含着肉,铁钩刺进上腭,像鱼吞着钓饵似的。(学生应大笑)这个故事,就是《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一则。同学们说说,这只狼什么样啊?(贪婪,愚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三则中的另外一则。看看,这只狼又是什么样的。
放幻灯“狼”图片,根据图片判断狼的性格。
(图片②:凶残、贪婪;图片④:凶残;图片⑤:狡诈)
①用故事引出新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②故事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分析。
③故事中的狼和课本中的狼联系较紧,潜意识中进行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④放幻灯“狼”图片,直观,印象深。
二、新知识的学习。
㈠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幻灯图片),让学生 学起来有的放矢。
㈡作者简介:(幻灯图片)
“名,时,地,作,评”,加上文章出处,是常被考试的内容。五字简介法清晰明了,便于学生记忆。
㈢本文体裁:
短篇小说 , 因为本文最后一段揭示了文章的寓意,所以本文也可以看作是一篇寓言。
㈣齐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疏通文意。
1、难句举释(面上展开)
学生结合注释分组翻译,找出难句相互讨论,讨论不决,推举一同学指出疑词难句,教师集中加以讲解。如此,教师重在点拨省时省力,学生积极参与,手脑并用。
2、掌握重要实词(点上突破)
学生结合注释和教师集中加以讲解的内容,明确文中重点实词并加以积累。可分组,提高课堂效率。
3、故事小段(整体把握)
疏通文意后,学生代表来个故事小段,在知道情节的基础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把握字词,印象较深。
4、重点词语大总结,翻译整理、大显身手。
自读,讨论,汇总,整理。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又促进其积极主动性,还能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一举三得。词语、句子用不同颜色标出,便于学生抓住重点。
5、简单一练。
第二课时:
设想通过各种不形方式(如朗读、自读、个别朗读、讲故事等)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整体感知,了解情节
1、集体朗读,同时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增强形象感。
2 、自读,再次体会故事情节。
4、个别朗读,读出情景。
5、归纳故事情节。出示简介图片,明了情节。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结合图片,按情节发展,设计四个问题,分别围绕:故事发生的客观条件;人狼搏斗的主观行为;人狼各自机智的体现;以及了解课文的中心。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总结,教师指导明确。
2、简图板书,总结文章内容、主题。直观,有条理,便于学生把握。
3、结合情节高潮,编讲故事。
4、根据展示图片朗读、背诵,总结主题。
(三)、延伸拓展
1、请结合图片适当想象,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单口相声,小品等。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既活跃了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培养了其写作的能力。)
2、拓展能力,评价式阅读。让学生各抒己见,用 “……写得好,写出了……表现了……” 的句式谈谈感想。(培养其鉴赏和评价能力)
3、拓展知识面,检阅学生搜集有关“狼”的成语的情况,并造出相关的句子。
4、 结合生态平衡等方面请以“我要为狼辩护”为话题,写一篇富有新意的短文。
《狼》说课教材
关于教材:
1、教学课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狼》
3、教学目标:
1、 根据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准确、形象诵读课文,把握其故事情节。
2、 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 积累成语。
4、教学重点:
1、 注重朗读,紧扣情节,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 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5、教学内容:
1、 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并达到背诵全文。
2、 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 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 的不同表现。
4、 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观因素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5、 拓展:积累与狼有关的成语;进行课文写作上的评价。
关于教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贯穿课堂教学,结合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关于教具:投影资料:《狼》故事情节投影胶片。蒲松龄介绍投影。问题设置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作家作品资料。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 ,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4、 收集有关“狼”字的成语。
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屏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通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针对这篇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听读――讲故事――朗读――自读――个别朗读)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大局地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小局的字词,学生在知道情节的基础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词的把握就不是纯死记硬背的难关。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程序:
(一)、整体感知,了解情节
1、教师范读,力求引入情景。
2、学生讲故事,带入情景。同时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增强形象感。并归纳故事情节。
3、集体朗读,再次体会故事情节。
4、自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找出疑难,落实字句,共同探讨。
5、个别朗读,读出情景。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设计四个问题,分别围绕:故事发生的客观条件;人狼搏斗的主观行为;人狼各自机智的体现;以及了解课文的中心。
(三)、延伸拓展
1、拓展知识面,检阅学生搜集有关“狼”的成语的情况,并造出相关的句子。
2、拓展能力,评价式阅读。让学生各抒己见,用 “……写得好,写出了……表现了……” 的句式谈谈感想。
(四)、朗读结束,加深印象
(五)、作业巩固,深化新知
教学设计(略)
可视文字材料:
故事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时间:傍晚 形势紧急 “屠大窘”
地点:途中 麦场
客观条件:
力量:悬殊
物资:“担中肉尽”(伏笔) 天时地利
人 狼
投以骨,复投之,直至骨尽 并驱如故
主观行为:
顾野有麦场,奔倚积薪下,弛担持刀 前后夹击,欲置人于死地
《狼》优质教案 篇9
课 题
《狼》
课 型
讲读课
教学目标(要求体现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了解狼的生物特性;
2、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出人们对狼的情感态度及变化及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
2、思考与探究:狼形象在人们眼中的转变,通过讨论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
1、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了解狼的生物特性
2、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
难点及关键点
1、 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出人们对狼的情感态度及变化及其原因。
2、 思考与探究:狼形象在人们眼中的转变,通过讨论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自主学习
学法教师启发,点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法。
教具或课件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个 案 补 充
一、 导入 我的自白:
今天我们课上有幸请到了一位神秘嘉宾,它是谁呢?让我们先来听听它的自白。
二 了解狼。
我的档案:
狼这个动物我们说熟悉也很熟悉,那么对它我们到底了解多少呢?。
三 辩证地看待狼。
我的烦恼:虽说生物界的狼英勇无比,可是绝大数人还是会“谈狼色变”,对狼充满恐惧与厌恶。
请联系我们的生活以及课本的相关内容谈谈狼到底得到了人们哪些不公正的对待了呢?
你有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原因呢?
比一比: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也有这样的主题迥异的两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篇文学作品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篇文学作品中还分别写出了狼的哪些其他特点?
那么为何同样是写同一种动物,不同的作家会写出不同的形象,给人不同的感受呢?我想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给大家作了下面的总结:
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动物往往会被作家赋予人的性格,因此用词的褒贬区别都是由作者的立场和情感态度决定的。因此,我们在分析某一种现象,看待某一个事物时,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要辩证地思考问题。
四 狼形象在人们眼中的转变
过去,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凶猛、狡猾、贪婪”,然而今天人们却将它的形象转变成为“野性、团结、激情、坚忍、挑战”的新形象。
如今,不仅企业要以狼作为形象代言,连学校校长都要将它作为学生的偶像。下面这则新闻报道,你读完之后有何感想,你同意那位校长的观点吗?为什么?
大家可以参考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补充资料。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五、作业布置
“狼百科我来编”
当你们看到那厚厚的充满知识的百科全书,心中一定充满了敬畏和好奇之感吧,其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再深奥的知识也来源于平时的积累,所以留给大家的作业是编一本班级“狼百科全书”。
每人参与编写
《狼》优质教案 篇10
课题:狼
课型:讲读课
主讲人:张秉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德育渗透:对本文主旨进行多角度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对于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对重点实词进行重锤敲击;
②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揣摩狼与屠户的心理。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生活动设计:①在梳理文章情节的基础上,讲故事有声有色的讲出来;
②进行创造性表演;
③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 新课
同学们,我们来完成一个成语活动:积累“狼”的成语
附: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狼虫虎豹 狼狈为奸 引狼入室
狼吞虎咽 鬼哭狼嚎
从古到今,关于狼的成语、小说、故事、传说很多,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狼的故事。
二、 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留仙,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蒲家庄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房,“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全书共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表露作者的思想。
三、 古诗文教学,读字当头
(一)、初读文章、跨越障碍
①注音
缀行甚远 驰担持刀 少时
②词句理解
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③重锤敲击词语
有很多的古汉语词,在今天现代汉语中仍有它的生命力,请找出下列实词仍在现代汉语中运用的成语。
示例: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虎视眈眈
训练:1、顾野有麦场
2、前狼假寐
3、一狼径去
(二)、齐读课文,看图梳理情节,讲故事
1、梳理情节
A、本故事的主角是谁?b、讲了一个什麽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C、故事是怎样具体展开的?
附:
狼 屠户
2、讲故事、做点评
3、揣摩心理活动
文中最精彩的是哪一部分?(御狼、杀狼)
一排站在屠户的角度揣测其心理变化; 一排站在狼的角度揣测其心理变化;并做一下点评。
4、表演点评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表演一下。
5、分析人物特征
屠户和狼各有什麽特点?
附:
狡猾 机智
狼 屠户
贪婪 果敢
四、讨论主旨
(1)、点明文章主旨的是哪一部分?(齐读)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为什麽?
(3)、蒲松龄老先生写这一个故事,仅仅为了博得我们一笑吗?你有何启示?
五、推荐《聊斋志异》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对其艺术成就最好地概括,深入阅读并用心体会其内容。
板书设计
叙事:
狡猾机智
狼屠户
贪婪 果敢
议论: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狼》优质教案 篇11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他生在一个书香家庭,从小热衷功名,并在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但此后屡试不第。31岁时,他迫于家贫,应聘为宝应县知县孙蕙的幕宾,整天和“无端而代人歌哭”(《戒应酬文》)的应酬文字打交道,大违素志,次年辞幕回乡。此后主要是在“缙绅先生家”设帐教学,直到70岁才“撤帐归来”。这40年间,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终究还是个穷秀才。71岁他才援例出贡,4年后便死去了。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能接近和熟悉劳动人民,同情他们的疾苦,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充分的反映。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有的揭露封建官府的黑暗,有的批判科举制度的弊病,有的表现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封建伦理和因果报应思想。《聊斋志异》的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狼》优质教案 篇12
《狼》教学设计
麻城市闵集中学 陶建军
教学目的:(一)熟读课文,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二)积累一定的文言虚词(如“其”“而”“之”“以”的用法及意义)和实词。
(三)理解作者的议论,寻求生活的启示。
教学设想:(一)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应把朗读作为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文章的意义,教师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
(三)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四)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的“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读,重读音 :
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加线的字的音:
缀行甚远 屠大窘 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眈眈相向 目似暝 意暇甚 止露尻尾 前狼假寐 狼亦 黠矣
二读,重翻译:
(1)注意加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 一狼得骨止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问其故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顾野有麦场 弛担持刀 其一犬坐于前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狼洞其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翻译下列语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积累虚词的用法
虚词
意义以及用法
举 例
其
之
以
而
(4)翻译课文
(5)依照原文复述故事
三读,重理解
1、名结构: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写屠夫和狼争斗的故事。
第二部分:议论,点名文章的主旨。
第一部分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可以分为四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析形象:
A、找出文章中表现狼的语句
B、找出文章表现屠夫的语句
C、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四读,重想象
本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你根据文章的故事,试补充屠夫和狼的语言、心理描写使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你的想象,编写白话故事《狼》
五读,重创造
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
由全班同学推荐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狼》
六读,重启示
1、屠夫在狼面前的表现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2、对比屠夫,你受到什么启示?
《狼》优质教案 篇13
关于教材:
1、教学课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狼》
3、教学目标:
1、 根据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准确、形象诵读课文,把握其故事情节。
2、 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 积累成语。
4、教学重点:
1、 注重朗读,紧扣情节,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 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5、教学内容:
1、 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并达到背诵全文。
2、 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 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
的不同表现。
4、 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观因素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5、 拓展:积累与狼有关的成语;进行课文写作上的评价
关于教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贯穿课堂教学,结合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关于教具:投影资料:《狼》故事情节投影胶片。蒲松龄介绍投影。问题设置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作家作品资料。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 ,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4、 收集有关“狼”字的成语。
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屏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通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针对这篇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听读――讲故事――朗读――自读――个别朗读)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大局地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小局的字词,学生在知道情节的基础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词的把握就不是纯死记硬背的难关。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程序:
(一)、整体感知,了解情节
1、教师范读,力求引入情景。
2、学生讲故事,带入情景。同时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增强形象感。并归纳故事情节。
3、集体朗读,再次体会故事情节。
4、自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找出疑难,落实字句,共同探讨。
5、个别朗读,读出情景。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设计四个问题,分别围绕:故事发生的客观条件;人狼搏斗的主观行为;人狼各自机智的体现;以及了解课文的中心。
(三)、延伸拓展
1、拓展知识面,检阅学生搜集有关“狼”的成语的情况,并造出相关的句子。
2、拓展能力,评价式阅读。让学生各抒己见,用 “……写得好,写出了……表现了……” 的句式谈谈感想。
(四)、朗读结束,加深印象
(五)、作业巩固,深化新知
教学设计(略)
可视文字材料:
故事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时间:傍晚 形势紧急 “屠大窘”
地点:途中 麦场
客观条件:
力量:悬殊
物资:“担中肉尽”(伏笔) 天时地利
人 狼
投以骨,复投之,直至骨尽 并驱如故
主观行为:
顾野有麦场,奔倚积薪下,弛担持刀 前后夹击,欲置人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