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满分攻略
随着时代的变化,中考作文也在慢慢改变,下面是小编汇总的中考作文满分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考作文满分攻略】
第一:审题求准
一、审读关键词
作文题也是有“题眼”的。所谓的“题眼”,就是题目中那些昭示、启示或暗示写作关键的词语。考生在审题时如果能够借助题目中的某些关键字词来准 确理解题意,写作时就能够紧扣话题,突出重点,切中肯綮,自然也就能够避免离题、扣题不紧等常见失误。如20xx年浙江金华卷作文题目“热门话题”,关键 词是“热门”,考生要写的不能是学习或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话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为大家所熟知的话题。
二、审读限制词
我们说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但不能置其他于不顾,导致偏离题意。如20xx年浙江温州卷作文题“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一定要注意限制词是“另 一个地方”,写作时既要表现出“另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也要突出“去”后有什么见闻、感受或启发。题目中的副词,往往是审题时容易忽略的,考生要重视作 文题目中诸如 “最”“也”“还”“更”“其实”“原来”等副词所隐藏的信息和要求。如20xx年浙江绍兴卷作文题“我也是一束阳光”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副词—— “也”,这个副词规定了文章应包含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与他人相比,“我”自己“也”很重要,“也”奉献了“阳光”。又如20xx年浙江台州卷题目二“原来 ________还在”,“原来”这个副词就强调了其实某事物一直都在,只是之前没有发现而已,引导我们从发现或顿悟的角度来写作。只有审读时抓住了这些 限制词,我们的作文才能切准题意。
三、审读隐含义
抓住了关键词,注意了限制词,还要审读它的隐含义。有的题目用的是比喻义或象征义。考生在理解题目时不能只停留在其本义上,要仔细推敲,挖掘出 题目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如20xx年绍兴市中考作文题“我也是一束阳光”,题目中的“阳光”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应是比喻义,考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太阳的光 芒。这个“阳光”可以指能给别人带来温暖的品格或与众不同的个性、风采……
第二:构思要活
构思就是根据文题或材料,结合要求,对本次作文在心中进行全面的考虑。曹植七步成诗令世人叹为奇才,左思十年写成《三都赋》以至于洛阳纸贵,其功夫全在构思上。那么,考生该如何运用灵活多变的思维来开创考场作文构思方面的新局面呢?
一、角度要“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对于同一事物,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视 觉效果。也就是说,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写作角度,越是奇妙无穷。考生在构思考场作文时,如果能从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入笔,切入生活、表现生活,常常会收到 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顺序要“活”。“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的构思还体现在对情节的设计上。文章情节必有高潮。没有高潮,情节就没有起伏,缺少 波澜,难以吸引读者;而情节的高潮需要组织和铺垫。靠什么来铺垫?就要靠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它就好比把一条河拦腰堵上,堤坝上游必将积蓄起更大 的能量,这样开闸放水时才会形成更壮观的景象,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方式要“活”。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往往会使你的文章另辟蹊径,熠熠生辉。文章的构思以“反”为主,以“正”衬“反”,以 “反”写“正”,发人思考,令人耳目一新。如果大家都用第三人称叙述,你不妨用第一人称甚至第二人称叙述;如果大家都以叙述性语言为主,你不妨以描述性语 言为主,等等,不一而足。
四、结构要“活”。文章的结构要灵活多变,一波三折,曲径通幽。在众多方法中,“抑扬法”尤为多见,考生屡试不爽,运用时对写作 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意料,从而使文章收到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悬念法”更是频频出奇招,构成文章悬念的技巧一般 为“起悬—垫悬—释悬”,娓娓道来,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三:立意要深
清代王夫之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即文章的主题,这一表述形象地表明了 千古文章意为高的观点。综观20xx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满分作文,因立意而胜出者不在少数。考生如何在立意正确的基础上做到立意深刻、高远,是有法可循 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列举如下:
一、留心生活,由小见大法
由小见大,是指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对所刻画的形象进行取舍、浓缩、强调,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 达主题思想。在作文时,我们常常选取的是小角度,叙述的是小事情,描写的是小场景,刻画的是小人物,但这并不决定我们写出的文章立意必然肤浅。善文者,虽 然选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能表现出大的思想、意义。中考作文中,考生不妨借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小人物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深刻的社会主 题。
二、善于类推,由此及彼法
由此及彼,即运用发散思维,由此物联想到彼物。针对此类立意的文章,作者可以通过横向组合的方式展开笔墨,在横向拓宽中表达主旨;也可用板块式行文,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支撑文章的主旨,从而使文章的主旨更为丰厚,更为深刻。
三、关注热点,由浅入深法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时,考生要聚焦生活热点,揭示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及时代性的社会问题,由浅入深地探 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象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此类立意的文章,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而且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的问 题。
四、展开联想,由实到虚法
由实到虚,是指从眼前实在的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此类立意的文章不仅要描述所选对象的表象,而且要揭示其蕴含的精神实质,即由对现实中某一事物的描述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虚拟内容。由实到虚法能使习作的立意更加深远。
五、追根溯源,由果导因法
凡事有因,无因不成果,有后果则必有前因。因与果的联系,才构成了事物的发展变化。由果导因,是指我们由所描述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其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采用此类立意法,往往能使文章主题突出,底蕴深厚。
第四:选材求特
有人曾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文章的立意、结构和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人的灵魂、 骨架和肌肉。一篇文章中,立意和结构再好,如果没有内容(即材料)去体现,也是水中月、镜中花。所以说文章的选材十分重要,决定着文章的成败,也决定着文 章水准的高下。中考时,怎样才能使文章的选材别有洞天呢?
一、撷取时代“浪花”,选材鲜活典型
考生要及时捕捉到那些新生事物,敏锐地撷取时代的“浪花”,选择鲜活典型的素材。考生也可根据对社会的观察,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事迹,选取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选取不为人知的新鲜事物,选取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使文章内容能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选取动人镜头,选材真实感人
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最能拨动读者感情的弦,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考生在写作时,要根据写作需要,认真选择那些能震撼人心的精彩瞬间、动人镜头和感人画面。
三、大胆转换视角,选材新颖别致
“干花不如鲜花美。”选材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由于考生生活阅历浅,不是每个考生都能捕捉到新的信息。这时,可以大胆转换视角,弃故纳新。有些内涵丰富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若能巧妙地转换视角,从新的角度来挖掘,必能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避开人云亦云,选材独特创新
人人皆知的材料,众人都关注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千人一面。考场作文选取的材料越典型越独特,文章就越能产生强大的说服力。考 生如何在选材上做到典型独特,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呢?这必须要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过程。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 材料,选择突出自己体验的材料,经过几轮精心的筛选,留下那些典型独特的材料,则能使文章在选材上“以一当十”,收到震撼读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