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生物教案设计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精选4篇)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精选4篇)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篇1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讲述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其中对信息传递的方式、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作了重点介绍。

  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点内容。信息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生物通过发送、接收不同的信息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种群乃至生态系统都需经过信息的传递保持恒定的水平。在本章节中通过资料的分析、归纳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除了在英语课中开展英语的学习,在其他自然科目中进行双语教学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分类;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掌握本课中出现的专业英语名词。

  2.能力目标

  (1) 通过主动参与观察、演绎、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 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 通过简单的对话、交流把英语和实际的生活、学习相联系,使英语成为生活中的助手和有用的工具。

  3.德育目标

  通过对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和应用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对自然现象本质的揭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生活的环境,学会如何与自然界和平相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和来源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适当渗透相关的英语词汇

  四、课时安排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包含信息量的特点,这部分内容安排1~1.5个课时完成。

  五、媒体运用

  本课使用的媒体主要为课本资料、英语参考资料、电脑投影和动物彩图。本课的重点、难点都在于如何使学生明白生物信息传递的方式和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由于人的认知规律是由感性到理性的,本课插入大量生物图片、图表。课中层层深入,旨在让学生从接触学习,到应用。在讲述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时,让部分同学进行动物动作行为的模仿,引发学习的兴趣。紧接着以精美的图片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进行归纳,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掌握知识。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使用了讨论法,放手让学生对课本提供的[资料分析]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相应的生活中的实例。不论是课本的例子还是生活中的实例,都是贴近生活的,学生易于理解,从情感上产生认同的心理。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

  1.探究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生物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讨论,亲身体会科学发现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精神。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大量精美图片加深印象,形成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3.直观教学法

  运用图表、概念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系统的知识结构。

  4、体验式教学法

  学生通过模拟动物的信息交流情节,深刻体会信息交流的重要性;通过小组设计的[课外实践]中的实验方案建立严谨的科学思维,并把所学知识进一步的应用。

  七、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朗读单词)

  today we will have our biology clas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at first let's learn some useful words. please take out the second piece of paper read aloud together.

  1.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 people doing? (学生不难得出答案:they are talking with each other。)

  2.引导

  提问,引入课题: as you know, besides human being, other animals do not have true “language”.by what means can they “talk” to each other? how can they express themselves exactly without language? can you give out some examples?(动物中不存在语言,它们可以运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交流呢?)

  基于生活经验,学生能举出部分的例子:狗在高兴时会摆尾巴;鸟类通过鸣叫交流等。(鼓励学生在此处可以使用英语作答,目的是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运用。由于难度不大,学生一般都会较为踊跃的回答,例如:birds or cats can communicate by sound; sometimes monkeys will fight with each other to show their power。)

  3.情景模仿

  课前已布置部分同学进行准备,表演者不使用语言模仿动物进行交流的方式,其他同学通过观察,说出这是什么动物,正在表达什么信息。(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希望多了解动物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

  4.图片欣赏

  观看一组经过精心安排的图片(见下页图),让学生观察的同时尝试列举、归纳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图片应按三类信息进行排列。学生在观察图片时,感觉自然界之美,感觉生命之美,产生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归类符合感性认识过程。 在此过程中,也可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关于动物的英语名称,例如:海葵(sea anemone)、墨鱼(cuttle fish)、天鹅(swan)、蝗虫(locust)、飞蛾(moth)等。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请学生起来对刚才的图片信息做归纳(学生的回答可能比较多样)。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自己得出答案。教师不失时机的向学生建议运用图表归纳可更加明显,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表格或概念图进行归纳、对比。

  生态系统中三类信息分类对比表

  性  质

  来源

  物理信息

  (physical information)

  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

  无机环境或生物体

  化学信息

  (chemical information)

  植物:有机酸、生物碱

  动物:性外激素、信息素

  生物体的产物或分泌物

  行为信息

  (behavior information)

  生物体的行为特征

  生物体的动作行为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不但是在同种生物之间,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也在不停地进行着形形色色的信息交流。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在生物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实现的。让学生充分地体会生物采取不同的方法适应生态系统。信息交流是其中的一种适应形式,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6.类比启发,进入讨论

  教师通过对上一内容小结,逐层引入下一内容:小至细胞,大至整个生态系统,都在进行信息的交流。例如,在细胞内,生物体通过转录、翻译的过程,合成蛋白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的信号。生物体内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系统互通信息,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等过程。那么,对于生态系统,信息的传递又有那些重要的意义呢?

  教师通过细胞→生物个体→生态系统的顺序引入知识,意在引导学生重温以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小范围到大范围,从个体到整体,认识信息传递对于生态系统重要作用。

  利用课本106页“资料分析”的内容,让学生基于课本资料和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推选出小组的代表进行回答。(让学生在与别人交流的活动中拓展思维,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

  由于资料分析中的问题难度不大,而且引导的层次比较分明,学生有能力归纳出结论:all in all, we can summarize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in three levels:

  ① 个体获取环境信息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定位、方向、感光、测温、化学感受、磁场感应等)(to a single one, getting and emitting information helps it to live its life in a normal way;);

  ② 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进行合作或竞争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求偶、繁殖、觅食、抵抗侵略、社会行为等)(in a population, such manners can also help animals to finish their natural task: mate and give birth to the young;);

  ③ 不同种群个体之间竞争或捕捉与反侵害所进行的信息传递。(警戒、驱逐、识别等)(between

  different populations, information adjusts the relationship and keeps up the steady in ecosystem.)。

  最后,指导学生在书本中找出相应的总结性内容: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调节种间联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教师总结: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交流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把前面学习的内容与本课内容相联系,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7.联系生活,探究应用

  教师提示:up to now, all we have known about in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in ecosystem are just one of a million of them. science is forcing every minute. i hope some of you will find out more manners in this field and benefit people.(对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方式,我们的研究还是很少,有很多的现象还是没有弄清楚,希望同学以后在这个领域中有新发现并造福人类。)

  就目前已知的信息,我们可以把它们用于生产、生活,使其为人类服务。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教师的话起到过渡的作用,同时教育学生科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要勇于探索,用锲而不舍的精神探索未知世界。)

  对于信息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这一内容,学生有自己阅读的能力。教师在此可以通过补充科学家所进行的关于蛾类性外激素的作用浓度的实验,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在消灭农业害虫中的应用。同时,对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哪种方法是最好的。在此基础上,也可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小知识:例如,市面上出售的灭蚊灯,运用的是什么原理?(本段内容也可翻译成英语让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以下为翻译的参考)

  making use of what we have known, we can:

  ① use some information to higher production;mimic the sound of some animals.

  example : imitate the frequency of bees shaking wings, call up other bees come and help flowers

  finish pollination.

  example :some farms play melodious music to activate their hens to lay more eggs.

  ② to kill or drive away some harmful animals by some other information.

  example : some kinds of sound are used as the nature enemy’s sound to drive away the pests or

  other harmful animals.

  example : take advantage of hormone or pheromone to trap pests or to disturb their mating. it leads to a reproduction deduce of pest and a higher output of farm produce.

  8.知识巩固、运用

  完成课后练习,填写概念图(及时的巩固所学知识,对知识点的联系进行建构和梳理)。

  9.布置实验设计任务、思维训练

  设计实验,证明雌蛾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并形成在严谨的学习态度)。

  小组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讨论包括以下方面:

  ①实验目的;②实验材料;③实验分组;④实验操作;⑤实验预测;⑥实验数据分析。

  [put into use]:design an experiment to prove that in moth, pheromone produced by female can allure male come close to them and copulate. you can discuss in group and draw out the plan together.

  the scheme should include segments below:

  ① your aim of the experiment        ② the materials you need

  ③ how to group your sample          ④ how to operate in your experiment

  ⑤ what result have you forecasted   ⑥ how to analysis the data you get

  表达与交流:小组提交实验方案讨论报告

  教师对小组的探究讨论活动给予鼓励评价,在小组提交方案后,可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深入探讨,如:设计实验在野外利用雌蛾产生的性外激素诱引、捕捉雄蛾。

  七、教学体会

  1.本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而设计的。使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图片的观赏、生活实例分析、知识点的对比、图表归纳等多种形式,目的是做到既关注知识结论,更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信息交流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这一知识点,可采用从个体到整体,层层深入的方法,让学生基于事实得出结论;把生态系统与种群、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连接,而不是把知识点孤立的记忆。

  3.通过直观图片展示生命现象,是生物科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本课通过图表资料的展示,把抽象复杂的生命现象,转化为直观具体、肉眼可见的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4.限于课堂的教学时间以及地点,无法在初步的实验设计后开展动手的实验,也难于让学生自己在野外寻找、发掘生物更多的交流方式和现象(启发学生在生活中的多寻找)。有可能的话,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外出郊游的机会,布置学生进行观察。借此培养学生不断探索、求新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体会。

  5.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令学生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同时使英语的学习真正的走进生活。但是双语课本身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教师英语的翻译、阅读、朗读水平要过硬才能用于课堂的教学;在备课时间上也需花费更多的精力。再者,应如何安排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不把生物课上成了英语课;这些都是在今后双语教学研究中仍需探讨的问题。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篇2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课程标准中,对该节内容的描述是“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举出例子,能从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角度出发,说出信息传递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能把信息传递与农业生产相联系,说出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这样就能从宏观的角度,表述出信息传递的功能,进而体现它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据此,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其中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要和前边所学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联系,说明它们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二、--思路

  课题的引入:通过对“问题探讨”中资料的分析与讨论,启发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是怎么传递的?进一步设问:你能举出在生活中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例子吗?这样我们就很自然的把课题引入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设问:你知道在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哪些吗?请同学们看课本,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并思考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主要有哪些种类?你怎样去辨别这些信息属于哪种信息类型?

  2.你能举出这些信息类型的其他实例吗?

  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多提供几个案例,要求学生从教师所给的案例中,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信息类型,你是怎么判断的?以加深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看课本的“资料分析”,要求学生从中得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可以得出结论,这时教师要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站在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去分析信息传递,并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联系在一起,说明它们都是生态系统各组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指出信息传递是长期的生物进化的结果。

  学生了解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后,教师适时进行话题的转移,“我们学习信息传递,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它,谁能说出信息传递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方面的例子”?学生们这时就开始讨论了,他们可能做不出正确的回答,但他们却能举出生活中有关信息传递的许多例子。讨论几分钟后,让看看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吧?使教学回归课本,使知识得以沉淀,形成自己牢固的知识体系。

  本节内容共1课时。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学习阶段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课题

  组织学生看“问题探讨”,引导学生讨论: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是怎么传递的?

  3.你能举出在生活中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例子吗?

  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交流。

  通过案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教师提出问题:

  1.你知道在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哪些吗?你怎样去辨别这些信息属于哪种信息类型?

  2.你能举出这些信息类型的其他实例吗?

  组织学生看课本,然后讨论交流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案例:

  [案例1]蝙蝠在飞行中能感知周围的物体,不是靠视觉,而是靠自身喉部发出的超声波。蝙蝠发出的超声波碰到周围的物体后,便会反射出来,被双耳接受,再经大脑分析后,便能分辨出该物体的方位、大小和性质,即“回声定位”,从而有利于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

  [案例2]凤眼莲根部的分泌物可以明显地抑制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大量繁殖的藻类的生长。

  [案例3]在繁殖季节,公鸡具有“大红冠子花外衣”来引诱母鸡交配,孔雀通过“开屏”来展示自己的美丽,蜜蜂通过跳圆形舞和8字舞来告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

  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判断上述3个实例分别是什么信息?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看课本,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回答。

  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通过给出的案例,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的内容。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师组织学生看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并要求学生结合资料分析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组织学生对资料分析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还有很多。

  学生通过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一步理解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

  对资料分析中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归纳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

  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过渡:信息传递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上,信息传递是否也有重要的应用呢?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在农业生产上信息传递的应用,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讨论。

  学生总结出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引入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结

  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我们知道信息传递使种群得以延续,使生命活动得以正常的进行,同时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正是由于信息传递的存在,使生态系统才得以存在和不断的发展,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又一重要功能。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物理信息的是(  )

  a.信息素   b.有机酸  c.孔雀开屏  d.温度

  2.生物能接受光的信息并产生相应的行为。下列生命现象主要与光照变化有关的是(  )

  ①菊的秋季开花 ②我国植被的东西分布 ③动物的换毛 ④飞蛾扑火 ⑤青蛙的冬眠 ⑥鹿的繁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  )

  a.细胞与细胞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

  c.种群与种群之间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4.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只有以上三种作用

  5.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昆虫的正常交尾,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害虫繁殖的目的。在此性外激素类似物是昆虫种群的(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因

  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7.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研究发现萤火虫有用闪光信息通讯的假冒事例,即雌虫利用闪光信息来骗食;雌性萤火虫会发出别种雌虫的回应闪光,以骗取雄虫前来交尾从而捕食之。

  (1)萤火虫闪光传递的信息属于               信息。

  (2)假冒事例说明了什么?

  答案  1.d  2.c  3.a   4.d   5.b   6.c

  7. (1)物理  (2)生物的适应是相对的

  五、教后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在整体上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作为设计的初衷,并通过教师在其中的引导而使整堂课显得很顺畅自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学习习惯,更使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对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更加提高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引入,生动再现了某些画面,使课堂有声有色,气氛和谐,课堂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继续发扬的地方。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问题设计的阶梯性不是很强,许多同学在讨论时觉得无法找到答案,这也是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一个问题,下一步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有阶梯性,使学生有杆可爬,以便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篇3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标准为“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属应用水平,即学生应能够将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运用于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首先应当使学生把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懂得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些基本方法;其次,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得出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由此,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

  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其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为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思路

  “能量”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高中学生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

  本节的引入可以参考以下两种思路:(1)直接从教材中“问题探讨”提供的素材引入;(2)从复习生物体如何摄取能量、储存能量、利用能量等相关知识入手。

  前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用“问题探讨”的素材展开能量流动的过程的学习。在学习能量流动的特点之前,讨论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再以林德曼的研究为资料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思考与讨论”,探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后者,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能量流动”的概念,并学习“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有条件的学校,可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地区,在课后进行“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对于城市中的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做这方面的调查;也可以从城市居民的食谱、食品超市或商店的产品销售情况等方面另定主题。通过调查,结合生活实际说明农业生产的能量流动与人类的关系。

  本节共2课时。现以第二种思路为例,具体说明教学实施的程序。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

  学生讨论,画出概念简图,并进行交流。

  提出问题:

  1.在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中与能量相关的概念有哪些?

  2.请用概念图的形式,建立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能量流动概念。    以图的形式,联系熟悉的生物或自身在个体水平说明能量流动的途径,进而说明在种群中能量流动的途径。

  分析、组织讨论:

  1.就一个生物个体(如人)而言,能量是如何输入、储存和散失的?

  2.如果考虑一个种群,我们如何研究能量的输入、储存和散失?

  小结:(见教学策略图)。

  认识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法。    运用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法,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并进行交流。生态系统存在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的营养结构。提出问题:(1)能量是怎样输入生态系统的?(2) 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 (3) 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怎样的?    达成本节教学目标。    学习“思考与讨论”的素材,并进行交流。

  小结: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形式不断转换,如太阳辐射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为储存于有机物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动物通过消耗自身体内储存的化学能变成爬、跳、飞、游的机械能。在这些过程中,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消灭,只能按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因此,对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都可以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行定量计算,并列出能量平衡表。

  提示: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很大部分被各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通过呼吸作用以热的形式散失。散失到空间的热能不能再回到生态系统参与流动。因为至今尚未发现以热能作为能源合成有机物的生物。

  引入: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

  认同能量守恒定律。    学生阅读,讨论完成“资料分析”要求的内容。

  简介林德曼研究的背景,说明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提出问题:

  1.请用表格的形式,将图中的数据进行整理。例如,可以将每一营养级上的能量“流入”和“流出”整理成一份清单。

  2.分析每一营养级上能量的 “流入” 和 “流出” 是否平衡。

  3.分析流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该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

  4.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5.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小结:林德曼的研究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引出:能量金字塔。

  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方案。

  讨论:“问题探讨”中的素材,引出“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提出问题:在我国农村,很早以前就已有生态农业的思想,“桑基鱼塘”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种方法是: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随着社会的发展,“桑基鱼塘”也不断改进和完善。

  请你设计一个改进“桑基鱼塘”的方案,使能量更充分有效地得到利用。

  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总结: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我们知道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量。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能量流动维持各个营养级的生命和繁衍,使得一个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篇4

  一、复习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理解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及其关系,了解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二、复习提纲

  1.广西爱鸟周:每年3月20一26日;爱鸟节:每年3月20日。

  2.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类型:水域:海洋、淡水、湿地;陆地:森林、草原、荒漠、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腐生性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

  注: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生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要基本成分。

  5.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

  6.食物网;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就称为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结构愈复杂,生态系统愈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营养级的划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

  8.富集作用: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富集作用常常随着食物链而发生。

  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活活动的能量来源)

  起点: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流向:沿着食物链传递(生产者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消费者流向分解者)

  流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吸收的部分

  散失:呼吸作用、遗体和遗物等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传递效率为10-20%。(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数量愈少,储存的能量愈少,有毒的物质积累得愈多。形成能量金字塔。

  10..物质循环(碳循环):

  co2转变成为含碳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

  含碳有机物在生物中的传递―食物链;

  含碳有机物转变成为co2的过程―呼吸作用、燃烧

  特点: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反复利用。

  1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2..为什么有些生态系统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

  1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节能力的关系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

  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网越简单,调节能力越弱

  14.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等

  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过度开发、环境污染、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修建大型工程等)

  15.外来物种入侵为什么会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因为入侵种适应性强,引入新的区域缺乏天敌的制约,使其迅速繁殖、扩张,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基础知识巩固

  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        及其              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有机物+氧

  生物        :        ――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生态系统        :细菌和真菌(腐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成无机物。                       :阳光、水、空气、土壤、温度等――提供能量和物质。

  3、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而形成的            ,叫做食物链。许多食物链            ,形成复杂的      联系,称为           。

  4、         和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5、       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能量流动是从                   开始,其特点是                

  6、生物的数量和获得的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

  7、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8、物质循环过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①           

  ② 

  ②           

  ① 

  ③ ③           

  ④ 

  ④           

  9、            和            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10、生态系统稳定性,即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           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与营养结构的复杂性相关),能克服内外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1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是              ,二是              (主要),指生产、生活活动中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13、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尊重            ,以维持(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4、生物入侵因缺乏天敌制约,会危害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引种时,要评估         和引入天敌加以控制,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精选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