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与案例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阐明分离定律”是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提出的基本要求。本节教材的编写特点也适于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且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基于以上考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思路
学生活动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
交流、探讨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是否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第1课时
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遗传现象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哪些遗传现象与“融合遗传”相矛盾?
讲述:列举典型的实例,如不同颜色的牡丹花、桃花,黑毛羊与白毛羊等,说明生物的遗传不遵循“融合遗传”的客观事实。
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认识。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设疑:豌豆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孟德尔最成功的杂交实验是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是如何揭示生物遗传奥秘的?
初步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实验研究中方法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精神。结合图解,分析总结
1.为什么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结果会可靠?
2.杂交实验的含义是什么?
3.如何通过纯种间的杂交获得杂种后代?
概述自交、杂交的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辨析相对性状的概念。
结合板图,观察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总结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
讲述:结合挂图或幻灯片、课件讲述豌豆的结构特点:①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②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③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讲述:结合上述内容,给出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
设疑:孟德尔是如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来揭示分离定律的?
讲述:边板图边叙述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为学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做铺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
1.为什么子一代表现高茎?矮茎性状消失了没有?
2.为什么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如果不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分析遗传结果,会发现f2呈现3∶1的数量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