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支持与运动(通用2篇)
人体的支持与运动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人体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描述人体骨骼的组成。
3.通过观察说明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长骨的结构以及进行有关骨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体育锻炼对于运动系统的影响,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长骨适于支持和运动的结构特点。
教法设计及
学法指导 实验法、观察法、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教 师 课件编号:013
学 生 画人体骨骼模型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备 注
【引入】
我们来做一个屈肘动作,想一想,这个动作是由人体的哪些部分参与完成的?
【新授】
【讲解】
骨
运动系统 骨连接
骨骼肌
【展示课件】人体的骨骼组成
【布置】拼装人体骨骼模型 【布置实验】观察长骨的结构
取一块新鲜的猪的长骨(如股骨),用锯子把它纵向锯开,从外向内依次观察。
1.用解剖刀从骨的表面剥离出一层膜,这是骨膜。用镊子拉一拉骨膜,感觉骨膜坚韧吗?观察骨膜的颜色,里面有血管吗?
2.对照图16―2,观察长骨纵剖面上的骨松质和骨密质。看一看,这两种骨质分别位于长骨的什么部位?骨质的形态结构又有什么不同?
3.观察骨髓分布在什么部位,是什么颜色,用解剖刀除去中央一部分骨髓,可以看到中空的骨髓腔,说明长骨是管状的。 【小结】布置学生完成
【布置作业】课课p37―38
【讨论、回答】
略 【观察、自学】 头骨
人体骨骼 躯干骨 上肢骨
四肢骨
下肢骨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组成。
【动手实践】
1.拿出事先画好的骨骼图,在不同的“骨”上涂上不同的颜色。
2.将已着色的“骨”贴在硬纸板上,再把每一块“骨”剪下来。用胶水或订书机再将骨连结成一具骨骼。
【实验、观察、小结】 骨膜 骨密质
骨 骨质
骨髓 骨松质 骨膜是骨表面的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的血液对骨有营养作用;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骨折以后由于成骨细胞的作用骨能够愈合,这是骨的再生。
骨密质致密而坚硬,在长骨中,骨密质大部分集中在内干部分,抗压很强;骨松质则分布在长骨两端的部分,结构疏松,呈蜂窝状,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
长骨骨干的骨髓腔中和骨松质的空隙里都有骨髓。幼年时期的骨髓呈红色,具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增长,骨髓腔中的红骨髓逐渐变成黄骨髓,就失去了造血功能。当人失血过多时,黄骨髓能够再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但骨松质中的骨髓始终是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小结】
本课收获略 分清骨与骨骼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很是抽象,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做,在做中去体验、去感受、去获取知识。 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而不是看书去获得。
【教学后记】
课 题 第16章 第1节 人体的支持与运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骨连结的形式。
2.通过观察说明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说出人体主要的骨骼肌及骨骼肌的结构和收缩特性。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关节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体育锻炼对于运动系统的影响,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人体主要的骨骼肌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难点 关节适于支持和运动的结构特点。
教法设计及
学法指导 观察 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
课前准备 教 师 课件编号:014
学 生 无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备 注
【引入】展示cai:人的运动
【提问】以上人为什么能运动自如?
【新授】
【观察】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总结。 【布置】观察关节
【布置】观察骨骼肌 【布置】体验:骨骼肌群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小结】略【布置作业】p41―42 【回答】
人之所以能运动自如,是因为人体的骨骼是由许多块小骨组成的,通过不同形式连结在一起。【总结】
不活动的连结
骨连结 半活动的连结
活动的连结(关节)关节:两骨间活动的连结。 【观察并总结】在教师引导下进行
关节囊
关节的结构 关节头
关节窝
关节腔 【观察并总结】在教师引导下进行
人体大约有600块骨骼肌。 头颈肌:额肌、胸锁乳突肌
骨骼肌 躯干肌:三角肌、胸大肌、
背阔肌、腹直肌
四肢肌:肱二头肌、肱三
头肌、臀大肌、
腓肠肌
【体验】实践并得出:
人体的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 结合自身,体验各种连结。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和柔韧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常常参加体育活动。
【教学后记】
人体的支持与运动 篇2
第十六章 运动与行为
第1节 人体的支持与运动-1
【教材分析】:
对于人和动物来说,许多行为的产生都需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所以本章内容安排在生命活动调节的后面。内容上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动物的运动突出人的支持和运动。人体的支持与运动离不开人体的运动系统,动物的行为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主要突出动物和为与动物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编排上以问题探究为主线,教材安排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交流、讨论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可以对照自己的身体,认识人体骨骼和骨骼肌,从而认识了解人的骨、骨连接、骨骼肌分兵形态特点和功能、骨的结构和成分。明白长骨的结构特点是与其运动功能相适应的。观察和体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从生活经验出发,认识了解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行为的特点以及对动物本身的意义。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人体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描述人体适于支持和运动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长骨和关节的结构以及进行有关骨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懂得体育锻炼对于运动系统的影响,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关节的结构特点,骨骼肌的结构特性。
教学难点:人体运动如何产生。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探讨法
教学准备:关节、骨骼肌的图片模型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师:板书“肘”,认识肘。请学生一起来做一个屈肘动作,想一想,这个动作是在哪个系统的指挥下,由人体的哪些部分参与完成的?(提示:屈肘的动力是由于哪个器官的收缩?使什么绕着什么活动而形成的?)
问:神经系统 骨骼肌 骨 关节
师:指出这个动作中起杠杆作用的骨,支点是肘关节,动力来源于骨骼骨的收缩,指挥是神经系统。指出骨骼肌、骨连结、骨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人体的许多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牵动所附着的骨产生动作。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运动。问:如果不小心发生了骨折或肌肉拉伤、瘫痪的情况,还能进行正常的运动吗?能不能正常站立行走吗?这体现了它的什么功能?(支持)板书:人体的支持与运动――运动系统。
[新课]
一、骨骼
师:人体的骨有206块,指出骨、骨连结合称为骨骼。
问:骨与骨骼有什么区别?
生:骨是单块的骨,骨骼是由多块骨通过骨连结组成的。(骨骼可以是整个人体骨骼,也可以骨骼的某一部分,如上肢骨骼、躯干骨骼。)
师:人体的骨骼是由206块骨通过骨连结构成的。
1.观察人体的骨骼组成:
观察图片,对照自己的身体,认识人体骨骼的组成。
问:看看人体骨骼可分为哪几大部分?每一部分包括哪些骨?
生:对照身体,读图认图。
生:指着骨骼模型说出各部骨骼的名称。
问:头骨的各块骨只有一块下颌骨能活动,其余不能活动,各块头骨围成了一个空腔(颅腔),颅腔有什么重要器官?2、躯干骨中胸椎与肋骨、胸骨组成什么结构,它们围成了什么腔,腔里有哪些重要器官?那么人体的骨骼除了有运动、支持功能还有什么功能呢?
生:保护
师:指导阅读:p60页,diy探究自己的足印。问,足部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生:在人的骨骼中,足部的一些骨和足底的韧带、肌肉共同构成了一下向上弯曲的弓状结构――足弓。
问:人的行走方式?
生:直立行走。
问:足弓对于直立行走有什么生理意义呢?(提示:赵州桥)
生:体重全部由双足承受,足弓与承受直立行走的全身重量相适应。
师:补充,足弓还有利于增加直立行走的稳定性与平衡性,同时避免足底的神经和血管受到压迫。
师:指出什么是扁平足,扁平足的功能缺陷:长时间行走易疲倦,血管与神经受到压迫,易痛。
问:骨骼上你还能找出哪些是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
(提示1、观察上肢骨与下肢骨有什么明显区别?)
生:下肢骨为什么比上肢骨粗壮
(提示1:观察脊柱侧面观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生:侧面有弯曲
师:指出人的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分别称为颈曲、胸曲、腰曲、骶曲),这些弯曲可保持人体重心位置,利于维持身体平衡;可增加脊柱的弹性,可以缓冲剧烈运动时对脑的震荡,是与人直立行走相适应的。
小结与直立行走适应的特点: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足弓,下肢骨粗壮。
[过渡]
生:阅读小资料。人体的骨骼非常坚固,却很轻,只占全身重量的14%,全身的肌肉重量一般要占体重的35%~40%。
师:那么人体的骨为什么轻而坚固呢?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与之相适应的特点?下面我们以长骨为例,研究骨的结构。
2.观察长骨的结构。
(播放观察录象)
取一块新鲜的猪的长骨(如股骨)用锯子把它纵向锯开,从外向内依次观察。
1)用解剖刀从骨的表面剥离出一层膜, 这是骨膜。用镊子拉一拉骨膜,感觉骨膜坚韧――坚韧的结缔组织膜,观察骨膜的颜色――红色,里面有血管(营养作用),还有神经(使骨能接受中枢传来的兴奋,有感觉功能等)。
2)观察骨松质与骨密质。注意两种骨质的分布部位(骨密质――骨干,骨松质――长骨的两端)。骨质的形态结构、硬度、承受压力方面有什么不同?(骨密质―致密而坚硬,抗压力很强;骨松质――结构疏松,呈蜂窝状,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
3)观察骨髓时分布在什么部位?是什么颜色?这两种颜色的骨髓谁有造血功能?
4)用解剖刀除去中央一部分骨髓,可以看到中空的骨髓腔,说明长骨是什么形状?(管状)
师:对照图片,总结归纳长骨的结构。
讨论1:长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讨论2:人的骨骼系统为什么轻而牢固?这样的结构对于骨的支持功能有什么意义?(因为骨是中空管状结构,使骨既轻而坚固。与运动支持功能相适应的)
讨论3:骨能不能长长和长粗?骨折以后骨能不能重新愈合?为什么?
生:思考阅读信息库回答。(骨端软骨层在儿童少年时不断产生骨组织,使骨长长;骨膜中成骨细胞不断产生骨质使骨长粗)
[过渡]:
骨不但轻而坚固,而且有一定的弹性。儿童骨的弹性与老年人相比,谁弹性大?老年人的骨弹性小,容易发生骨折?为什么呢?
生:阅读信息库p71,回答。
师:小结骨的成分与特性,不同年龄的人骨的成分的含量,特点。
骨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种。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
人的骨中这两种成分按一定比例组合,使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随着年龄的变化,骨的成分含量会出现变化,骨的硬度和弹性也会有所改变,成年人的骨有机物约为1/3,无机物约占2/3,这样的骨既坚硬又有弹性。儿童的骨有机物大于1/3,无机物小于2/3,这样的骨硬度小,弹性大,易形变。老年人的骨有机物小于1/3,无机物含量超过2/3,这样的骨既坚硬又有弹性容易发生骨折。
想一想:为什么儿童时期要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脊柱变形)
总结本课。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