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地理教案设计 > 陆地和海洋(通用8篇)

陆地和海洋(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陆地和海洋(通用8篇)

陆地和海洋 篇1

  二、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陆地和海洋 篇2

  第一章 

  第一节   海陆分布一、           教学目标:1、  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2、  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3、  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4、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二、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三、           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四、           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五、           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六、           课时安排:2课时。七、           板书设计一、 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1、  海陆面积    类别面积(亿平方千米)比例海洋3.6171%陆地1.4929%地球表面3.61+1.49=5.1100%2、  海陆分布

  类别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海洋

  南半球

  西半球

  陆地

  北半球

  东半球二、 七大洲1、  概念:大洲、大陆、岛屿、半岛。2、  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有的借助了天然的界线,如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等;有的借助了非天然界线,如运河等。      如:亚洲­­欧洲(天然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天然界线)。3、  大洲的大小最大是亚洲,最小是大洋洲。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三、四大洋 1、概念:海峡 2、分布  太平洋:东面是南、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部凭借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及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如“s”。4、  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    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  了解地球”的活动。(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表面。    【板书】一、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1、  海陆面积(略)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  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得多,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    生:阅读、看图c、d、e。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通常说“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师:那么,陆地和海洋是不是分别集中分布在一个地方?    生:不。是分散的。    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生:阅读、看图e。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海洋相互连成一体。按南北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东西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板书】2、海陆分布(略)    承转:既然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我们用什么方法去记忆它们呢?    生:我们可以给它们都起了名字。    师:对。    【板书】二、七大洲    1、概念:(略)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个概念:大洲、大陆、半岛、岛屿。    生:阅读、讨论、对比,找出自己的记忆方法。    师:我们了解了大洲的概念,那么把它们分成了多少个大洲?又起了什么名称?    生: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板书】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略)     生:读图f、g 、h 、i进行分析比较。    【板书】3、大洲的大小(略)    师:通过对图i 的比较,七大洲中的大小排列是怎样的呢?    生:?(各抒己见)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顺口溜来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但是从海陆比例来看我们得知海洋的面积比陆大得多,在今天的21世纪里将海洋的世界。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海洋和陆地的资料。

  第二课时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和置,现在我们又来研究地球上的海洋。    承转: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反过来陆地也把海洋分割成若干块,把海洋分成多少块?    生:四块。    【板书】三、四大洋(略)    师: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海峡?    生:四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大洋的边缘部分称为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做海峡。    师:对,同学们对课文的预习很充分,那么,这四大洋的名称、大小及特点又是怎么样的呢?生:思考、讨论、发言。(略)课堂练习:课后的复习题1、2、3题。师:示出第1、2题的空白挂图。生:让学生上讲台填,其余在课本上填。师:巡视学生填写情况。师:示出第3题的世界政治地图。生:自告奋勇上讲台指出划定这些界线借助的地里事物名称。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及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和浩瀚的海洋。陆地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基本空间,海洋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资源,在21世纪里将是海洋的世界。作业布置:1、课后查阅世界地图,辨认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和位置。2、收集海陆变迁的证据。

  第二节  海陆变迁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  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观察、质疑、假设、验证――   3、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

  4、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5、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6、尝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变化发展中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8、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贡献。

  9、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                            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习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二、教学重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证。三、教学难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四、教学方法:质疑、表达法。五、课时安排:1个课时。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海陆分布导入海陆变迁。

  教师引导

  海陆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这样的吗?指导阅读,鼓励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 :到讲台前陈述自己的问题。

  教师评价 :对每位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重点在于发掘问题中的创造性思维。

  乘转 :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它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师讲解 :重点阐述魏格纳的观察、思考、验证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魏格纳探险遇难这一史料,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学生活动 :寻找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到台前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价 :对学生的发言过程和内容进行评价,重点鼓励其在方法方面的阐述。

  教师引导 :由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 。重点讲解由假说到学说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师讲述 :举例说明板块构造学说对火山地震的解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学生活动 :学生宣读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发表自己的问题或观点。

  课后作业     小论文:已经发生的大地震和火山爆发

陆地和海洋 篇3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所在的星球叫做地球,其实地球的表面,到底是海洋的面积大还是陆地的面积大呢。我们的地球的陆地又分为几大洲、海洋又分为几大洋,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也许我们在小学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就来更系统地了解这些问题。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世界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概况

  读图2.1-2.2,可知道,①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②海洋包围着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

  ①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②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

  ③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特点: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为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

  (4)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

  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13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为亚欧的交往竖起了一块路标。

  15世纪初,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足迹远及现在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并且留下了著名的航海图。

  15世纪末,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地理大发现。

  16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直到近代,人类才有了正确反映地球上海陆面貌的世界地图。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看,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隔成几块面积广大的大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岛屿。

  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

  名称 概念 举例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亚欧大陆、非洲大陆等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中国台湾岛、日本、英国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朝鲜半岛、雷洲半岛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非洲、大洋洲

  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洲――亚洲

  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

  2、七大洲的名称:

  (1)大洋洲:顾名思议,为“大洋中的陆地”;澳大利亚意为“南方的大陆”。

  (2)亚洲:亚细亚洲的简称。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3)欧洲:欧罗巴洲的简称。在古代地中海人的语言中,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4)非洲:阿非利加洲的简称。源自古希腊文,意为“阳光灼热的大陆”。

  (5)美洲: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以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19xx年,巴拿马运河开通后,人们就以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

  (6)南极洲:位于南极地区,因而得名。

  3、七大洲的分布

  (1)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是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2)赤道穿过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主要在北半球的有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主要位于南半球是大洋洲、南极洲和南美洲。

  (3)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4)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有大洋洲和亚洲。

  (5)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问:世界最大洲――亚洲;世界最小洲――大洋洲。

  4、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1)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2)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

  (3)欧非两洲:直布罗陀海峡

  (4)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

  (5)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6)南极洲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5、四大洋

  (1)海、洋、海峡的概念:

  名称 概念 举例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太平洋、大西洋

  海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 黄海、南海

  海峡 沟通两个洋或海之间的狭窄水道 中国台湾海峡、白令海峡

  (2)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大洋的位置是相对于大洲而确立的,如上面东西半球图所示。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

  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抱。

  四大洋中跨四个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3)四大洋的面积比较:

  由大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练习

  【例1】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跨纬度最广的是。

  答案:南极洲、亚洲

  金钥匙: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都位于极点附近,跨360度。

  【例2】一架飞机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广州起飞,沿北回归线向西绕地球一周,依次经过哪些大洲和大洋?

  答案:依次为亚洲、印度洋、非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大洋洲。

  金钥匙:本题考查的内容是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必须以分布图为依据。这样形式的题,必须头脑中形成它们的空间分布,才依据要求逐步解决。

  【例3】被亚、欧、北美三大洲环抱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答案:d

  【例4】 读图2.1-9,被赤道横穿的大洲有、,被赤道横穿的大陆有、。

  剖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洲的位置。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也可以说这四个大洲地跨南北两半球,大洲和大陆是有区别的,面积较大的陆地称为大陆,大陆和它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赤道虽然穿过亚洲和大洋洲,但不是穿过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而是穿过亚洲和大洋洲岛屿。被赤道横穿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

  答案:亚洲 非洲 大洋洲 南美洲;南美大陆 非洲大陆

陆地和海洋 篇4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

  本课主要内容有两部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及七大洲和四大洋。可以说,很多学生对于这两方面的知识在小学就有了初步的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感兴趣,对这节课的内容有更加深的认识呢?我的设计思路是:在学生了解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达一知识点后,围绕“既然我们今天了解了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那么人类的未来就不再缺水,人类移民海洋是不是一个梦”这一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话题贴近生活,学生大胆想像,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对于七大洲四大洋这一知识点,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地球仪,动手拼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去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既可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又可锻炼其动手能力。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教学理念。

  学习目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综合、讨论、提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自制七大洲、四大洋挂图、拼图

  学生准备:地球仪、胶带纸

  课堂实录

  师: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是谁?

  生:杨利伟。

  师:就是这位英雄代表我们中国人在太空中看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一个美丽的蔚蓝色星球,请问:地球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生:因为海洋是蓝色的。

  师:地球上除了海洋还有什么呢?

  生:陆地。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与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小活动】:请每个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地球仪,用透明胶将地球仪一分为二(可选择任一方式),要求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师:同学们,你们告诉老师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生:海洋面积大。

  师:是的,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吗?

  生: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师:(指着板书:地球?水球?)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生:我觉得应该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

  生:我觉得应该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

  师:两个同学都说的很有道理,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

  生: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师:非常好,可见,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请全班同学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学生一边阅读,老师一边展示课件:屏幕上展示出张骞、马可・波罗、郑和、哥伦布、麦哲伦等一些旅行探险家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读完这段材料,此时你心里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他们太勇敢了,我真佩服。

  师:佩服他们什么?

  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师:是的,老师也很佩服他们,要知道,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还等待着人类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正是有了像他们这样的人物,我们人类才能更好的了解世界,让其更好的为我们服务。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成为这样的人?

  生:(齐声地)想!

  师:有志气!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个问题。

  你想过吗?地球上既然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人类的未来就不再缺水了,人类移民海洋是不是个梦?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兴致很高)

  师:下面请每小组派代表来说你们的看法。

  生:人类的将来完全可以解决水的问题,将海水淡化,供人类利用。

  师:怎样淡化?

  生:我想是不是研究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发明一种过滤器,海水流经它时,海水中的盐分就会与它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一种可以被人体吸收的物质。

  师:说的非常好,还有吗?

  生:人类移民海洋不是个梦,我们可以在人的身上装一个人工鳃,在水里人就可以自由的呼吸。

  生:人是不是也可以变得像美人鱼那样,有一个漂亮的长尾巴,这样就可以在大海里生活了。

  ……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我想,刚才所说的这一切,在你们的努力下,一定会变成现实。

  课件展示:图:1.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老师边指图,边讲解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海洋。

  师:请同学们在地球仪找出任一半岛、岛屿、海洋、大陆,并说出其区别。

  (学生在地球仪找出了很多半岛、岛屿、海洋、并能区别岛屿与半岛的概念)

  师: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师:请几个同学上台来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学生边指边讲,非常准确)

  师:同学们,我们再进一步仔细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你能告诉我哪些大洲位于东半球、哪些大洲位于西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北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南半球、哪些大洲被赤道穿过以及大洲与大洲之间的界线吗?

  (学生接着仔细读图,或观察地球仪,边看边说出答案。)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拼图游戏(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大洲几何图形),请同学们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空白图上,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积极参与,在拼图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就请别的学生来纠正。)

  师:你们能不能告诉我,在做这个游戏时,你们会注意哪方面的问题?

  生:主要是要注意每个大洲大致的经纬度位置。

  师:(在学生拼完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什么?

  生:除南级洲外,其他大洲南北对称分布。

  师:很好,那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很多科学家目前还没有研究出来。

  用提问的方式小结:

  师: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生:我知道了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生:我知道了地球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

  巩固练习: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海陆分布不均

  二、七大洲四大洋

  点评: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利用启发、反思、互助、探究、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讨论来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通过观察,分析大洲分布的规律,较好地掌握了大洋和大洲的分布。利用特殊经线纬线穿过大洲和大洋,将大洲的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相结合。利用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探究地球的陆地是否会缺水,如果缺水,该怎样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陆地和海洋 篇5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复习导学案 

  使用人:_____ 初一___班   设计:   审核______  备课11月6日 上课11月10日

  学习目标:1.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1.重点:1.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2.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2.难点: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主要训练形式】1.边看边思考:某大洲面临哪些大洋?某大洋被哪些大洲包围等。

  【学法指导】有关夏季高温,冬季寒潮的天气预报录像或录音资料。

  一、预习导学(5---10分钟). 本章要点回顾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a、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____分陆地,___分海洋。

  1、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_____(南、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___(南、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___洲、___洲、北美洲、____洲、南极洲、欧洲、___洲。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____洋、_____洋、印度洋、____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_____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_____运河

  亚洲与欧洲:_____山脉、_____河、里海、________山脉、黑海、_____海峡

  2、海陆变迁: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1、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____________化石

  2、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3、 荷兰的____________(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1、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b) 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2、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张裂地区。

  二、展示探究 合作交流15--20分钟

  (一)、【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p31活动通过小朋友在地球上的谈话,说明人们生活在陆地上,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都以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因此起名叫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

  p34活动1、a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东南与大洋洲相望,西南与非洲相邻,西部与欧洲相邻。b 欧洲:东临亚洲,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西隔大西洋与北美洲相望,北临北冰洋。

  c北美洲:北临北冰洋,西隔太平洋与亚洲相望,东隔大西洋与欧洲相望,南接南美洲。

  d太平洋:被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和亚洲所包围。e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包围。

  2、a相连的大洲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

  b仅以海峡分隔的大洲: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欧洲、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南极洲、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3、各大洲的轮廓及其分布特征   a 各大洲几乎都是一南一北对称分布。如:北美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洲。b 大陆轮廓多为北宽南窄,大致呈三角形,岛屿多在大陆东面。

  4、略

  (二)、【第二节海陆的变迁】p36活动图2.10:喜马拉雅山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图2.11: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为陆地,造成这种桑田变沧海的原因是地壳的变迁或海平面的升降。图2.12:人类活动对海平面的作用。

  p39活动1、互相远离的非洲与南美洲两岸有相似的地层且轮廓互相吻合,并分布有相同的动物海牛和驼鸟,说明它们经历了相同的地质历史时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相同的环境,在地质时期是同一块大陆,说明大陆漂移说是有科学依据的。

  2、是有科学依据的,它包括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的证据,而现代观测也证明大陆仍在漂移运动之中。     p42活动1、板块发生张裂运动→地震表谷带产生(东非大裂谷)→大陆解体(亚、非大陆分离)→新海洋出现(红海)→新大洋形成。2、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会隆起抬升形成高原及山脉。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具体解释见第44页。

陆地和海洋 篇6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海陆分布的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的特征,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陆地占48%,海洋占52%),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陆地占10%,海洋占90%),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多分布在西半球,总体说,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无论地球怎样分,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而水半球总是大于陆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有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陆地,面积较大的是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合起来叫大洲,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岛,海阳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2.被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3.按面积排列七大洲的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各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北冰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5.①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大洋的狭小水道。

  ②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南极洲是最南端多的大洲,最北端是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④太平洋被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环绕。

  ⑤南极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⑥北冰洋被欧洲,北美洲,亚洲包围。

  ⑦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亚洲和北美洲。

  ⑧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⑨四大洋中被五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太平洋和大西洋。

  ⑩被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是非洲,欧洲。(七大洲中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北美洲,欧洲,分布在南半球的有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1.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三.板块的运动

  1.魏格纳在大陆漂移说中提出了地球“活动论”的观点。

  2.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3.六大板块是: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5.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陆地和海洋 篇7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重点:

  1、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  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难点:

  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复习时间:一课时

  复习过程:

  1.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概况

  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3)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

  2.七大洲

  (1)七大洲的分布:读图复习 (2)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

  ③欧非两洲:直布罗陀海峡

  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

  ⑤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⑥南极洲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3.四大洋

  (1)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四大洋中跨四个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2)四大洋的面积比较: 4.海陆变迁的实例告诉我们:海陆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

  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过去的海洋变成现在的陆地

  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及水井遗迹----→过去的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

  5.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1)19xx年,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6.板块运动

  (1)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读图复习

  (2)证据:①地中海在不断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碰撞。

  ②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碰撞。

  复习小结:

  1.运用归纳法,理清主要知识点:

  (1)海陆分布

  七分海洋:海洋主要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面积最大的大洋为太平洋,最小的为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三分陆地: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面积最大的陆地为亚洲大陆,最小的为澳大利亚大陆。

  (2)大洲、大陆和大洲的分布

  六块大陆

  七大洲

  四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

  北美大陆、亚欧大陆

  欧洲、北美洲

  北冰洋

  全部位于南半球

  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南极洲

  跨南北半球

  南美大陆、非洲大陆

  亚洲、非洲

  大洋洲、南美洲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全部位于东半球

  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非洲

  印度洋

  全部位于西半球

  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南美洲

  跨东西半球

  亚欧大陆、南极大陆

  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2.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要通过板块分布示意图来掌握。

  (1)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其中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2)所有板块处于在不停运动中,使板块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相互碰撞或扩张,相对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地表出现海陆变迁。

  (3)板块交界地带是相对薄弱地带,地球内部能量最容易从这里释放,因此,多火山、地震发生。所以,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交界地带一致。

  3.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分布相比,掌握火山地震的分布。(1)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处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训练题:1.南极洲被三大洋包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大洲几乎三大洋包围(  )a、非洲      b、北美洲     c、亚洲     d、欧洲2.近几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增加,我国货轮从上海出发,沿最近路线到大西洋沿a、苏伊士运河   b、马六甲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霍尔木兹海峡3.下列大洲中,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都穿过的是( )岸的美国某城市,将通过a、非洲     b、南美洲    c、亚洲     d、北美洲4. 喜马拉雅山区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发生了(   )a、流水冲刷作用  b、冰川侵蚀作用 c、地震破坏作用   d、地壳抬升作用5、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⑴我国处在____ 板块、____  板块和____   板块的交界地带,因而是一个地震较为频繁的国家。⑵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就是亚欧板块与___   板块和___    板块的交界地带。⑶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               洋周围。⑷太平洋周围的火山地震带就是太平洋板块与              板块、           板块、____       板块和___      _板块的交界地带。 

陆地和海洋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海陆的变迁

  (1)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理论依据: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

  2.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探索精神。

  3.重点、难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的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辅助教具

  1.小黑板,正反面分别绘好“南美洲、非洲轮廓图”和“六大板块示意草图”(不画板块界线)。

  2.用较厚的纸剪好的七大洲轮廓图片两套。

  3.可活动的平木板和一些干净的细沙和泥糊两套。

  教学方法:教师提问,学生活动、讨论、分析。教师再讲解、总结、归纳法。

  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

  一、复习第1节“大洋和大洲”,导入新课

  展示没有画出板块边界的“六大板块示意草图”,让学生指认四大洋、七大洲的位置及名称,并能说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目的:为下面讲授新课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提问: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海洋、陆地,从古至今都是这个样子吗?都是处于这个位置吗?会不会曾发生过变迁?

  学生讨论。一种说法是不会发生变迁;一种说法是会不断变迁。

  教师讲授:同学们的讨论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早在20世纪上半叶时,地理学科科学史上已争议很久了,那么接下来,我们用一些实例来证明,看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看图2.10“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1“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图2.12“荷兰的围海大坝”,用科学研究实例证明海陆变迁是不变的事实,学生边看边讨论,再由老师讲解“沧海桑田”的意思,使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迁的。

  板书:一、沧海桑田

  提问:海洋、陆地是如何变迁的?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阅读材料”:“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展示小黑板上“南美洲、非洲轮廓图”,要求同学们观察它们的轮廓,并参照课本2.14图“难道是巧合吗?”、图2.16“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和图2.17“海洋、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等图,看看两大洲的凸凹部分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南美洲及非洲的轮廓的凸凹处可以吻合在一,“就好像一块陆地被撕破了,分别漂离了原来的位置而来到现在位置上”。

  教师归纳、总结:这种现象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首先看到的、发现的,他发现,如果把这两块大陆从地图上剪下来,它们就可以拼合成一个整体,而且就好像一张撕开了的报纸,拼合后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了。于是,他提出了伟大的假说──大陆漂移假说,并穷其一生,证明这一观点。

  学生活动:①把学生分组,每组一套辅助教具──二:七大洲的轮廓图片。

  ②比赛:哪一组能最快地把相吻合的大陆找到,并拼合好。

  ③提示学生可参照课文图2.15──大陆的漂移,2亿年前的大陆→6500万年前的大陆→现在的大陆。

  活动目的:一方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发现的喜悦和成功来之不易。在活动中,启发学生探究发现的兴趣,进而得出结论:魏格纳的假说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可信的。

  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作用,使大陆漂移呢?

  板书:三、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学说”

  这一部分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概念抽象,为符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能力,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加深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活动:

  ①把学生分两组,每组拿一套辅助课件──三:“可活动的平木板和干净的细沙和泥糊”。

  ②第一组:把木板上均匀地涂上有一定厚度的细沙,铺上一层泥糊后,用力向两边拉木板,使木板断裂开来。观察泥糊及细沙的运动。观看图1、图3。

  ③第二组:在木板上均匀地涂上有一定厚度的细沙,铺上一层泥糊后,用力从两边挤压木板,使两块木板的相交处,一边被另一边抬升,观察泥沙的运动。观看图1,图2。

  活动结束:学生分析讨论所看到的现象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①第一组讨论结果:板块张裂,可看见泥沙下陷,板块分开、移位。

  试用这一原理解释课文活动中图2.20“东非大裂谷”。和图2.21“红海的形成示意图”(从陆地到海洋)的现象。

  教师总结、归纳:板块张裂运动,使非洲与亚洲的距离不断扩大,位于它们之间的红海范围也扩大。

  板书:大陆板块张裂运动→地表裂谷带产生(东非大裂谷)→大陆解体(亚非大陆分离)→新的海洋出现(红海)→新的大洋形成(大西洋)

  ②第二组讨论:结果:板块受挤压,地表隆起成山脉状。

  试用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理解释课文活动中图2.22“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和图”2.24“喜马拉雅山形成的示意图”(从海洋到陆地)的现象。

  教师总结、归纳:板块相向运动,使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靠近古地中海不断缩小,两大陆地受挤压力继续靠近,相互挤压的力量使地面不断隆起,于是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陆结合,古地中海消失。

  板书:板块挤压运动→大陆与大陆靠近(古地中海缩小)→继续挤压靠近,地表隆起,呈山脉状(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板块叠加结合(古地中海消失)

  活动目的:把抽象的运动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动手操作,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能力。

  展示小黑板:“六大板块示意草图”,把板块边界用色笔加画,边画边讲解六大板块的名称。

  (板书)1.全球大致可分为六大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现象

  课后作业

  1.活动:把两块木板放在水池中,相互挤压木板,看池水的运动变化,放开手后看木板运动状态。(池水溅起,木板漂移。池水可看作岩浆、海水)

  2.结论:把以上活动的现象用文字描述,并用学过的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解释这一现象。

  课后提高

  思考:1.据测量,喜马拉雅山还在以每年0.33cm~1.27cm的速度上升,这说明什么问题?

  2.岩层那么厚重,在运动过程中是否会在岩石上留下什么运动痕迹吗?

  目的:为今后学习岩石圈打下伏笔。

  课后心得:本章节理论抽象,板块的运动人类感觉不到,所以对七年级学生来讲难以理解,但通过这节课,使学生理解了“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会用这些观点,解释一些现象,本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点评:本堂课通过展示一些直观的教具来启发学生,能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课件──板块运动,将抽象的理论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利用学生活动,加深对两种理论主要观点的认识和理解,利用课本插图,了解海陆变迁。本课的活动有创意,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理解透彻、业务水平高。活动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陆地和海洋(通用8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