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地理教案设计 > 西双版纳(精选13篇)

西双版纳(精选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西双版纳(精选13篇)

西双版纳 篇1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丹徒区高资中学     罗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

  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法、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地图:这是哪个省?(云南)

  云南著名的 风景名胜区是什么?(西双版纳)

  [讲授新课]

  视频:西双版纳的景观,引导学生思考,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西双版纳。

  引导:为什么西双版纳会形成这样独特的风光呢?

  指点江山:在地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印度洋、孟加拉湾、太平洋、北部湾、

  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云南、横断山脉、澜沧江

  分析西双版纳的地理状况:(板书)

  地理位置――云南南部

  邻国――老挝、缅甸

  海陆位置――离海洋不远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以南

  植被――热带雨林

  地形――河谷谷地和丘陵

  地势――北高南低

  河流――澜沧江-湄公河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读图观察:在展示西双版纳景观照片的同时,穿插一些热带沙漠照片。

  出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

  提问: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却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呢?

  投影:“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引导学生边读图边分析边探讨。

  学生讨论,教师指出: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所以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

  投影:“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7.13)

  读图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确定其气候类型。

  过渡: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了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这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

  提问: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西双版纳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出示图片“望天树”、“板状根”、“绞杀植物”、并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两个问题讨论。(植物分布是制约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雨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热带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共同构成了西双版纳特有的生物群落。)

  过渡:美丽诱人的西双版纳之所以每年能够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人前往观光旅游,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十分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还因为它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

  提问: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学生:云南)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学生:傣族)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

  图片: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

  提问:云南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学生:泼水节)

  请阅读材料《欢乐的泼水节》。展示相关图片

  图片:傣家竹楼

  提问: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边看图边分组讨论)

  投影:“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图”(彩图7.14)

  读图7.14,说明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提问;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是什么?(旅游业)

  小结: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有哪些?

  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还有什么?(风景游、风情游、田园游、边境游、探险游、过境游)

  讨论:旅游业能带来哪些好处?

  学生思考:假如高资镇开发出一处旅游景点,面对大量的游客,你认为应该发展哪些行业?(交通、餐饮、旅馆、商业…)

  (带动其他行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收入增加,居住环境更优美,生活更丰富多彩)

  讨论:发展旅游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近几年,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下滑趋势,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周边旅游景点纷纷出现;(2)景点分散,没成规模,接待也没国际化;(3)不法商贩诱客购物,影响声誉;(4)生态环境压力较大;(5)一些景点大同小异,没有特色。)

  引申:镇江的旅游资源有哪些?(“三怪”“三山”)

  你觉得镇江旅游业发展状况如何?你有何有益的建议?

  [反馈练习]

  1.判断对错(对者打“√”号;错者打“×”号)

  (1)欢乐的春节是云南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

  (2)竹楼是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住宅样式。(      )

  (3)美丽多姿的孔雀舞是云南西双版纳傣家人喜欢的舞蹈形式。(      )

  (4)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景观是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的结果。(      )

  (5)我国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地区是云南省的西双版纳。(      )

  2.列举题

  (1)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有:①            省;② ――            省的              地区。

  (2)西双版纳最著名的热带雨林植物有:①               ,②               ,③                  ,④                  。

  (3)西双版纳可爱的热带雨林动物有:①               ,②                  ,③                  ,④                  。

  答案:1.(1)×   (2)×   (3)√   (4)×   (5)√

  2.(1)海南   云南   西双版纳

  (2)望天树   板状根   独木成林   绞杀植物

  (3)亚洲象   绿孔雀   长尾猿   长嘴犀鸟

  欣赏:孔雀舞

  ●教学反思:

  我们通常的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地理教学模式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让学生难以适应复杂的竞争激烈的现实世界。从课堂教学情境化和生活化的角度出发,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导入:本课是关于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及其发展情况,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通过我的了解,学生在语文课上已学过了西双版纳,对此已有所了解。因此,可以利用学生学过的课文切入本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并思考“西双版纳的美丽风景及其形成原因?第二,我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创设出教学内容就在自己身边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三,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假如高资镇开发出一处旅游景点,面对大量的游客,你认为应该发展哪些行业?”“针对镇江的旅游业,你有何有益的建议?”等,创建开放性地理课堂。使地理教学紧贴学生的现实生活,并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西双版纳 篇2

  基础题

  1.先学习,后做题。(10分)

  (1)“盛”是多音字,通常有两种读音。作“兴盛”“旺盛”“盛大”“深厚”“盛行”讲时读shèng;作“把饭菜放在碗里、盘里”“容纳”讲时读chéng,如盛饭、这间屋子小得盛不了这么多东西。

  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东北盛产大豆(    )

  ②给他盛一碗饭(    )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④壶者,所以盛也。(    )

  ⑤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2)“教”是多音字,通常有两种读音。作“把知识、技能传授给人”讲时读jiāo,如:教书、教学、教唱;作“教导”“宗教”或作“使”“容许”“被”讲时读jiào,如:教案、教本、教官、教会。

  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①他们就成为除苦积善、受过教化的人了。(    )

  ②这是一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③要大胆进行教育改革。(    )

  ④他教我读书作文。(    )

  ⑤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2.辨字组词。(4分)

  3.改正下面句中的错别字。(4分)

  (1)没有看到野像,也不仿看一场免费的大像表演,那正的是很有趣的场面。

  (2)大慨是因为手中那块甜如密汁的热带菠萝的吸引,表演一结束,一头大像直接匆我就过来了。

  (3)在装设得五颜六色的塔身上,襄嵌着许多小镜子。

  (4)泰家人对关系他们生存的水的爱护可见一班。

  4.“轻”字开花,写出含有“轻”字的成语(不少于10个)。(5分)

  5.说说下文中加粗词的表达作用。(3分)

  狼狈撤退之际,将手中的菠萝做了贿赂。眼看那大家伙得意洋洋地将菠萝卷入口中还不忘用鼻子将竹签拔出来扔掉,真叫人有点哭笑不得。我顺手给它一块钱,它点头一叫表示感谢,然后踱到水果摊前去买香蕉。

  6.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进恰当的关联词。(4分)

  (1)河底有很多的石头,我走得东摇西晃,歪来歪去的,脚下一滑,(    )(    )没有摔倒,拖鞋(    )从脚上滑落,漂走了。

  (2)这天上午村里的几个朋友帮着他把谷子收回来了,中午(    )他请客,买来烟酒和肉,(    )自己家的地里摘来新鲜的蔬菜,鱼(    )是从自家鱼塘里打的,(    )(    ),这么丰盛的一顿饭(    )没花多少钱。

  7.根据课文,在下面句子的横道上填进恰当的比喻。(3分)

  (1)热带林中,有很多藤状的植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楼,外形像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

  8.本文是根据李舵《竹楼里的诱惑》改编成的。不仅题目改了,小标题也改了,内容也作了删改,在具体的文字上也多有改动。完成下面的题目,体会修改的好处。(7分)

  (1)课文的“妩媚傣寨水”的原标题是“打谷子――筒裙――水中嬉戏”,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2)这一部分开头一句就作了修改:

  [原文]五月份,正是谷子收获的时节,傣寨里的人家不管谁家有事,都是*亲戚朋友来帮忙。

  [课文]五月份,正是收获的季节。傣寨里的人家不管谁家有事,亲戚朋友都要来帮忙。

  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9.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并在小方格中加上标点符号。(5分)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________□宽容是一种镇静剂,________,□宽容是一束阳光,________□宽容是一座桥梁,________。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10.阅读语段,完成题目。(15分)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到西双版纳去,是我很久以前的一个梦。这次,我终于飞到了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    )热带雨林,(    )澜沧碧水,(    )傣家竹楼,(    )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    )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

  (1)在括号中填进恰当的动词。

  (2)加粗的“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

  (3)加粗的叠词有何表达作用?

  (4)先解释“心驰神往”,然后用它造一个句子。

  (5)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综合题

  本文运用哪几个小标题?运用小标题写文章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1)①shèng ②chéng ③shèng ④chéng ⑤shèng(2)①jiào ②jiào ③jiào④jiāo ⑤jiào  2.(1)清澈  撒播  撤兵(2)剁排骨  古刹药剂师(3)蕨菜  猖獗  一蹶不振  昏厥(4)竹楼  一丝一缕  搂抱  佝偻  3.(1)象  妨  象  真(2)概  蜜  象  冲(3)饰  镶(4)傣  斑  4.轻描淡写  轻车简从  轻车熟路  轻而易举  轻歌曼舞  轻重倒置  轻举妄动  轻口薄舌  轻诺寡信  5.“贿赂”一词用得风趣幽默;“得意洋洋”写活了大象的神态,与观众的“哭笑不得”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大象买香蕉,一个“踱”字把大象进一步入格化,赋予了人的动作。  6.(1)尽管  却(2)由  从  也  所以  也  7.(1)蛇一样缠在大树上。(2)一只孔雀  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8.(1)改得好。修改后的小标题不仅简洁而且富有诗意。(2)改得好。“季节”比“时节”更准确;“收获谷子”比“谷子该收获”更顺当,更简洁;原文的“*”不仅排除了主人自己在收获中的主导作用,而且也不能把亲友的热情帮忙的主动性表达出来,现在这样一改,既符合实际情况而且语言也更简洁了。  9.②④①③三个标点都是分号  10.(1)观  涉  登  拍  留(2)指上文中“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3)数量词重叠可以强调数量之多。(4)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示例:美丽的北京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5)这段文字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综合题

  本文运用了五个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这五个小标题是:“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答出这一点可得“中”;如果标题都写不全,则得“下”。)运用小标题可以使文章纲举目张,层次分明,线索清楚。(答出以上两点可得“良”)本文小标题,把每一部分的对象、范围标了出来,对这部分的内容起着提示作用。(答出以上三点可得“优”)

西双版纳 篇3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积累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感受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 

  2、体会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 

  情感目标: 

  1、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 

  3、引导学生热爱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云南西双版纳的资料(文字与图片)。 

  2、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两个迷人的西双版纳风景。 

  3、积累生字新词(从音、形、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播放乐曲――――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导入 

  2、师深情导入: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似乎将我们带入了那苍茫的热带雨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观),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而云南又被称为彩云之南,想必同学们已经从歌曲中领略到了。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共同畅游一番。 

  3、过渡: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我想了解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  检查生字积累情况(提问俩三位同学,后教师出示小黑板,点评疑难生字词,最后齐读一遍) 

  三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一) 整体感知――――感受美 

  1、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吗? 

  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过渡:我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西双版纳有这么多迷人的风景,我想不通同学们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喜好不同,心里的感受也会不同。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 

  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2、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抓住关键词,并在文中圈点批注) 

  3、分析品味中引导学生与作者同游同赏,并适时出示相关图片。 

  4、总结过渡: 

  我们已领略西双版纳“高高望天树”、“悠悠野象谷”的优美自然景观,也领略了“竹楼映蓝天”、“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的人文景观美,而实际上,西双版纳的美又何止这些呢?她的神奇、美丽、富饶,使她在世人的眼中,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你们对这颗明珠还有多少了解呢?请告诉我,好吗? 

  (三)拓展――――表现美 

  1、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2、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我们已充分领略,现在由你来当导游,带上你的家人或朋友也来畅游一番西双版纳,你会推荐哪个景点?打算怎样介绍?试试看。 

  四  结束课文 

  美丽、神奇的西双版纳令人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次走进乐曲,闭目神游,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西双版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五  作业 

  大家或多或少也到一些风景名胜走走看看过,回去翻翻旧相片,选择你喜欢的风景,写成导游词,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神  心    高高望天树 

  自然                        奇  驰    竹楼映蓝天 

  “美“――――秀  神    悠悠野象谷 

  人文                        丽  往    妩媚傣寨水 

  笑对生与死

西双版纳 篇4

  第二节 --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西双版纳的位置;

  2、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二)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四、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投影片及录像。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云南)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傣族)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板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西双版纳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风景旅游资源美丽诱人。)

  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读图观察:在展示西双版纳景观照片的同时,穿插一些热带沙漠照片。之后,出示投影《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图7.10)引导同学读图析图后,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什么位置,在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云南南部,北回归线以南,缅甸、老挝等国。)

  提问: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却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呢?

  投影:“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引导学生边读图边分析边探讨,然后派小组代表将本组分析的结果告诉大家,其他小组代表可作补充回答。

  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着重指出: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所以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

  投影:“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7.13)

  读图7.13,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确定其气候类型。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年5月;降水受季风影响很大,全年明显地分为两大季节:雨季和旱季。每年5~10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较多,为雨季;每年11月~次年4月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季风,降水很少,为旱季。因而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在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

  过渡: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这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西双版纳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投影:“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彩图”(图7.11)和“可爱的雨林动物彩图”(图7.12),并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两个问题分组讨沦,派代表发言。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1)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有着独特的景观特征:雨林植物密集,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错落,形成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等都是高温多雨、湿热气候的产物。(2)植物分布是制约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雨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热带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共同构成了西双版纳特有的生物群落。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过渡:美丽诱人的西双版纳之所以每年能够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人前往观光旅游,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十分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还因为它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提问;云南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泼水节)

  教师:回答得很对!这是傣族的一个什么样的传统节日呢?请阅读材料《欢乐的泼水节》并观看投影。

  欢乐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也是傣家人最欢乐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相互泼水,相互嬉戏,传递真诚的祝福。傣家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欢乐的“圣水”把傣家人一年的烦恼和忧伤冲洗得干干净净。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敬爱的周总理参加云南傣族泼水节时的情景录像以加深印象。

  提问: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边看图边分组讨论)

  投影:“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图”(彩图7.14)

  读图7.14,说明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傣族人世代居住在西双版纳,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傣族特有的文化生活习俗,深受西双版纳自然环境的影响,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傣家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形状很像孔明帽的屋顶斜度很大,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这与当地降水丰富,气候湿度很大有关;傣家人喜跳美丽多姿的孔雀舞,与当地多美丽多姿的孔雀有关;傣家人喜吃竹筒大米饭,与当地竹林茂密,广种水稻密切相关。西双版纳如此丰富、如此美丽、如此诱人的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哪能不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呢?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板书: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阅读并观察《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的分布图》(图7.15),观察一下西双版纳与邻国的通达状况,思考并回答这种规划对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有什么好处?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西双版纳与邻国的相关位置及与邻国的交通通达性,可使西双版纳旅游业形成规模效益,开辟更广泛的旅游空间,获得可持续发展。

  投影:《1991~xx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图7.16)引导学生观察后,想一想本图说明了什么?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本图回答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本图说明了近年来,西双版纳地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旅游促发展,不仅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而且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本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提问:西双版纳地区原来以农业为主,为什么现在它的旅游业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呢?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已学知识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激励评价并点拨:西双版纳长期以农业为主,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崛起,首先得惠于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其次得惠于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独具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西双版纳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了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如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精品线路。第三,西双版纳以旅游业促发展,不仅带动了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得到它们的支持和配合。西双版纳地区正是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有利条件,所以它的旅游业能够迅速发展并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

  角色扮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西双版纳政府官员、商人、学生、宾馆服务员、今日橄榄坝的傣家人,来谈谈西双版纳是如何以旅游业为龙头,来带动本区其他行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

  过渡:旅游业的发展,曾促进了西双版纳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但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却呈下滑趋势。这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阅读分析:引导学生阅读下面材料,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下滑与哪些因素有关?

  近几年,由于周边的州县也纷纷建立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西双版纳面临的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旅游景点相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旅游接待也没有国际化,直接削弱了西双版纳在国内、特别是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实力。

  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的驱动,在某些景点或旅游沿线的购物点诱骗游客购物,影响了西双版纳在旅游市场的声誉。

  部分旅游景点建在自然保护区内,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

  部分景点的参观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近几年,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下滑趋势,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周边旅游景点纷纷出现;(2)景点分散,没成规模,接待也没国际化;(2)不法商贩诱客购物,影响声誉;(4)生态环境压力较大;(5)一些景点大同小异,没有特色。

  提问:面对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趋势,人们该怎么办呢?

  角色分配:下面我们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企业家组、学者组、商人组、学生组),以“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献计献策”为题,展开讨论。

  评价点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与否,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必须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方面对旅游机构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对旅游者也要加强教育引导,提倡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课堂小结]

  方法1:让学生结合板书内容简要总结。

  方法2:教师概括总结: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我们了解了西双版纳地区的位置、资源优势和原始热带雨林的成因和景观特征及丰富的民族文化习俗,知道了四双版纳为什么会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地区,为什么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会出现下滑趋势,西双版纳将如何重振旅游雄风。

西双版纳 篇5

  走进西双版纳

  教学内容:

  学习葫芦丝吹奏乐曲《金孔雀轻轻跳》。

  模仿学习孔雀舞。

  了解西双版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目标 :

  1 用舒缓地气息吹奏乐曲,体会乐曲的柔美,能够悠扬地吹奏乐曲,表现孔雀轻盈地舞姿,表达对孔雀的喜爱。

  2 会跳傣族舞蹈“孔雀舞”,动作优美。

  教学重难点:

  葫芦丝吹奏乐曲及“打指”吹奏方法。

  教学过程 :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老师微笑面对全体学生:“快乐的音乐四十分开始了,欢迎同学们一起进入音乐殿堂!”

  二 导入  新课

  ▲ 提问: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山河秀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的生活在一起,你知道都有什么民族吗?

  今天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一起走进云南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去游览一番,好吗!开动火车出发吧!”

  出示[课件 :音乐火车],师生一起做“火车开了律动。”

  ▲火车到站了,欢迎同学们一起走进西双版纳!栗老师做你们的导游。

  [设计意图:以祖国的大好河山,民族众多引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感,律动“开火车”去旅游到达西双版纳之形式,迎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爱玩,爱动。]

  三 美丽的版纳

  出示课题: “走进西双版纳”

  出示[课件:美丽的版纳]

  ▲配乐介绍美丽的版纳:“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与老挝、缅甸相地邻,面积将近两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重点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这里有腾萦蔓绕的原始森林,争奇斗艳的奇花异草,种类繁多的珍禽异兽,还有那精巧别致的傣族竹楼,色彩艳丽的傣族服饰,极具民族特色的傣族歌舞将我们带进了人间天堂……”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点,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四 “勇闯四关”

  ▲导入  :“同学们,观赏完美丽的版纳风光,接下来让我们玩一个有关‘西双版纳’的闯关游戏,怎麽样?”

  “注意是有奖游戏。你们看,这些精美的奖品分别象征着吉祥、平安、快乐,谁能获得它,就能得到好运。同学们,想不想拥有一件呀?那就让我们一起赶快进入游戏‘勇闯四关’吧!”

  [课件:勇闯四关]

  第一关:幸运抢答

  第二关:争分夺秒

  第三关:脱颖而出

  第四关:金奖擂台

  第一关:幸运抢答

  出示[课件5 抢答题],教师读题。

  1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哪个省? “开始!”     {颁发将品}

  2 西双版纳居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那一个民族?  “开始!”   {颁发奖品}

  3列举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  “说出两个以上获奖,开始!”   {颁发奖品}

  4西双版纳有什麽特色乐器? “开始!”  {颁发奖品}

  [设计意图:以有奖闯关的游戏形式组合教学内容,配合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乐学,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

  [课件 :闯关成功]

  ●过渡语: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没有得到奖品的同学不要着急,后面的奖品更精美。让我们一起进入游戏……

  第二关:争分夺秒

  出示[课件 :视听模唱 ]

  规则: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大屏幕为你出示的视听模唱题,通过听音乐旋律,模唱曲谱。

  视听模唱(1)

  31 35|5―|36 12 |2―|31 35|16 6|21 61| 1―||

  视听2遍,时间到; 闯关学生模唱; 全体学生模唱。

  视听模唱(2)

  53 56|6―| 3  1 |5―|6 33 |12 2 |16 12 |2―|6 33|12 2|31 61|1―||

  视听2遍,时间到; 闯关学生模唱; 全体学生模唱。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和竞争意识,采用听唱法让学生自学乐曲《金孔雀轻轻跳》旋律部分。]

  [课件 :闯关成功]

  ●过渡语: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二关,进入版纳‘迷人的葫芦’,送你一首悠扬的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课件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简介:葫芦丝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吹管乐器,声音亲切、优美,被誉为“天籁之声”。用葫芦丝吹奏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月光溶溶夜,微风轻拂凤尾竹,竹楼中的少女对月抒怀,竹楼外的葫芦声在宁静的夜晚宛如玉珠落盘……

  ●过渡语: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时,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合着音乐模仿吹奏葫芦丝,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游戏第三关跃跃欲试,拿出葫芦丝练习吹奏一首乐曲《金孔雀轻轻跳》

  第三关:跃跃欲试   葫芦丝吹奏《金孔雀轻轻跳》

  出示[课件《金孔雀轻轻跳》曲谱]

  说出乐曲拍号(2/4拍),强弱规律,找出曲谱中出现的音。

  吹奏音阶,教师做柯农手势。

  教师葫芦丝范奏乐曲。

  “这首乐曲就是刚才我们视听模唱的两条旋律,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一首非常动听的葫芦丝乐曲,想听栗老师用葫芦丝为大家示范吹奏乐曲《金孔雀轻轻跳》吗?”

  6   提问乐曲的情绪如何?乐曲的速度采用了哪一种?”

  乐曲优美抒情,速度是中速稍慢,曲调清新流畅,犹如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   

  提问: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乐曲?

  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旋律,用手指来熟悉葫芦丝指孔。

  7 老师逐句指导葫芦丝吹奏乐曲。

  乐曲优美,速度是中速稍慢,吹奏时应采用舒缓的气息进行,例如第一乐句:31 35| 5― |,气息圆滑连贯像一道一道美丽的彩虹,同样的方法到最后……;      6 33| 12 2|,这乐句是乐曲中较为欢快的部分,33、第二个2要求单吐,表现音乐地跳跃感。

  8  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回指导检查吹奏情况。

  9  请出学生吹奏,让大家评价,老师表扬优点,纠正不足之处。

  10 齐吹奏全曲。

  11 学习葫芦丝的“打指”吹奏方法。

  如果在吹奏时加上一些特殊指法吹奏,声音就更美了请同学们视听对比以下老师吹奏的两句旋律,那句更好听,更能表现孔雀美丽的舞姿。

  指出曲谱中“打指”标记,认识“打指”记号。

  老师示范讲解“打指”的吹奏方法。

  找学生吹奏,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12   完整地吹奏全曲。

  13 吹奏艺术处理:有感情地齐读课题《金孔雀轻轻跳》,孔雀在怎样跳舞,请  你说一说,模仿一下;老师总结,指导学生带上动作表演吹奏葫芦丝。

  14 奖励学生,送给每人一个孔雀头饰戴在头上。

西双版纳 篇6

  学习目标: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学习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

  学习难点:从文中了解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

  学习过程:

  一、导入  :

  1、 媒体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

  2、 优美的音乐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那苍莽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

  二、第一板块,感受美

  1、 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2、 浏览课文,神游版纳,结合有代表性的图片,以“《 》美在……”说说版纳的美

  三、第二板块,品味美

  1、 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

  2、 自主思考:你喜欢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美的。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去欣赏,边读课文,边作圈点批注

  3、 小组合作交流,点击媒体显示的每个画面,让学生在想像中与作者同游同赏

  4、 深入探究:人文景观的美

  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

  (1)、学生阅读课文,试图从文中提供的傣族的居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信息中去考察

  (2)、语文活动:走进西双版纳傣族园

  要求

  a、 以“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开头

  b、 注意使用第一人称

  四、第三板块,表现美

  播放影片,结合影片写一写版纳的美

  要求:写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

  五、激发探究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你对版纳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感兴趣?

  六、结束新课:当优美的音乐再起时,你最想对神秘而又神奇的西双版纳说的是……

  七、布置作业 :积累美言

  (1)、说说你最喜欢的词语

  (2)、记住你最想记住的句子

西双版纳 篇7

  第二节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西双版纳的位置;

  2、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二)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四、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投影片及录像。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云南)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傣族)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板书: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西双版纳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风景旅游资源美丽诱人。)

  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读图观察:在展示西双版纳景观照片的同时,穿插一些热带沙漠照片。之后,出示投影《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图7.10)引导同学读图析图后,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什么位置,在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云南南部,北回归线以南,缅甸、老挝等国。)

  提问: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却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呢?

  投影:“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引导学生边读图边分析边探讨,然后派小组代表将本组分析的结果告诉大家,其他小组代表可作补充回答。

  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着重指出: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所以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

  投影:“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7.13)

  读图7.13,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确定其气候类型。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年5月;降水受季风影响很大,全年明显地分为两大季节:雨季和旱季。每年5~10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较多,为雨季;每年11月~次年4月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季风,降水很少,为旱季。因而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在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

  过渡: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这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西双版纳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投影:“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彩图”(图7.11)和“可爱的雨林动物彩图”(图7.12),并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两个问题分组讨沦,派代表发言。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1)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有着独特的景观特征:雨林植物密集,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错落,形成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等都是高温多雨、湿热气候的产物。(2)植物分布是制约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雨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热带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共同构成了西双版纳特有的生物群落。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过渡:美丽诱人的西双版纳之所以每年能够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人前往观光旅游,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十分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还因为它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提问;云南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泼水节)

  教师:回答得很对!这是傣族的一个什么样的传统节日呢?请阅读材料《欢乐的泼水节》并观看投影。

  欢乐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也是傣家人最欢乐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相互泼水,相互嬉戏,传递真诚的祝福。傣家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欢乐的“圣水”把傣家人一年的烦恼和忧伤冲洗得干干净净。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敬爱的周总理参加云南傣族泼水节时的情景录像以加深印象。

  提问: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边看图边分组讨论)

  投影:“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图”(彩图7.14)

  读图7.14,说明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傣族人世代居住在西双版纳,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傣族特有的文化生活习俗,深受西双版纳自然环境的影响,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傣家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形状很像孔明帽的屋顶斜度很大,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这与当地降水丰富,气候湿度很大有关;傣家人喜跳美丽多姿的孔雀舞,与当地多美丽多姿的孔雀有关;傣家人喜吃竹筒大米饭,与当地竹林茂密,广种水稻密切相关。西双版纳如此丰富、如此美丽、如此诱人的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哪能不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呢?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板书: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阅读并观察《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的分布图》(图7.15),观察一下西双版纳与邻国的通达状况,思考并回答这种规划对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有什么好处?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西双版纳与邻国的相关位置及与邻国的交通通达性,可使西双版纳旅游业形成规模效益,开辟更广泛的旅游空间,获得可持续发展。

  投影:《1991~2001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图7.16)引导学生观察后,想一想本图说明了什么?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本图回答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本图说明了近年来,西双版纳地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旅游促发展,不仅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而且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本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提问:西双版纳地区原来以农业为主,为什么现在它的旅游业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呢?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已学知识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激励评价并点拨:西双版纳长期以农业为主,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崛起,首先得惠于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其次得惠于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独具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西双版纳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了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如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精品线路。第三,西双版纳以旅游业促发展,不仅带动了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得到它们的支持和配合。西双版纳地区正是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有利条件,所以它的旅游业能够迅速发展并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

  角色扮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西双版纳政府官员、商人、学生、宾馆服务员、今日橄榄坝的傣家人,来谈谈西双版纳是如何以旅游业为龙头,来带动本区其他行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

  过渡:旅游业的发展,曾促进了西双版纳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但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却呈下滑趋势。这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阅读分析:引导学生阅读下面材料,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下滑与哪些因素有关?

  近几年,由于周边的州县也纷纷建立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西双版纳面临的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旅游景点相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旅游接待也没有国际化,直接削弱了西双版纳在国内、特别是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实力。

  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的驱动,在某些景点或旅游沿线的购物点诱骗游客购物,影响了西双版纳在旅游市场的声誉。

  部分旅游景点建在自然保护区内,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

  部分景点的参观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近几年,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下滑趋势,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周边旅游景点纷纷出现;(2)景点分散,没成规模,接待也没国际化;(2)不法商贩诱客购物,影响声誉;(4)生态环境压力较大;(5)一些景点大同小异,没有特色。

  提问:面对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趋势,人们该怎么办呢?

  角色分配:下面我们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企业家组、学者组、商人组、学生组),以“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献计献策”为题,展开讨论。

  评价点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与否,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必须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方面对旅游机构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对旅游者也要加强教育引导,提倡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课堂小结]

  方法1:让学生结合板书内容简要总结。

  方法2:教师概括总结: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我们了解了西双版纳地区的位置、资源优势和原始热带雨林的成因和景观特征及丰富的民族文化习俗,知道了四双版纳为什么会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地区,为什么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会出现下滑趋势,西双版纳将如何重振旅游雄风。

西双版纳 篇8

  一、字词文常积累查字典,解释下列成语。1、心驰神往                         2、轻描淡写                               3、善男信女                         4、得意洋洋                               二、主题文意梳理1、文章以一句歌词“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开篇,有什么作用?                                                                              2、文章开头的一段文字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请从该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西双版纳景物特征的短语。接下来的五个片段则从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西双版纳,你知道是哪两个方面吗?                                                                               三、精彩句段品析1、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赏心悦目,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深情。你能说说下列各比喻句的作用吗?(1)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2)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3)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2、阅读“悠悠野象谷”这一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意深的民俗风情。你能尽可能多地发现本段中的对比吗?                                                                                (2)选文的第二段写大象表演的有趣场面,你知道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将大象的表演写得如此生动有趣吗?结合文中的词语试作分析。                                                                                 四、读写能力拓展1、课文主体部分的前四个片段分别扣住标题中的“树”、“竹”、“谷”、“水”等景物进行描写。有人认为,第五个小标题应与它们一致起来,将所描写的主要景物“庙”嵌入标题中。你会写出这个标题吗?                                                                                  2、小林去考导游证,其中一道考题是将《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简缩成一篇250字左右的解说词,小林很为难,你能帮助他吗?                                                                                                                                                                五、中考题型链接1、作者在文中写道“当我来到傣家做客时,热情好客的傣族人又是杀鸡,又是宰鱼,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我”,表现了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在我们已学过的古诗文中也有不少表现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的句子,请写出其中的一句。                                                                                2、请仿照“这次,我终于飞到了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概括你游览一处名胜的经历。                                                                                   《〈美丽的西双版纳〉单课淘金》参考答案一、1、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2、着力不多的描述。3、 泛指信仰佛教的人们。4、形容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二、1、作者以一句歌词开篇,不仅点题,统领全文,还给全文抹上了浓浓的诗情画意。2、神奇秀丽    五个片段从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和质朴淳厚的人文景观两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三、1、(1)这两个比喻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竹楼的外形,还点明了小标题,突出了竹楼“映蓝天”的特征。(2)作者采用剪影法,雕塑式地描写人物的固定姿态和特定姿势的轮廓,集中突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表现了作者对傣族老人尊敬和崇拜的感情。(3)将傣家女人在水中嬉戏的场景比作风情画,不仅色彩斑斓,而且充满生活情趣,充满了诗情画意。2、(1)导游轻描淡写的介绍与我们心都提了起来的对比;观众的狼狈、哭笑不得与大象的得意洋洋的对比;野象的恐怖与大象的有趣的对比。(2)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大象的表演写得生动有趣。“冲”写出大象朝某一方向直闯的情态;“得意洋洋”写活了大象的神态,与观众的“哭笑不得”形成鲜明的对照;最后写大象拿钱去买香蕉,“踱”字把大象进一步人格化,赋予人的动作。四、1、如“修行进寺庙”等,合理即可。2、示例:在我国美丽的西双版纳,有一个“望天树”景区,这里有高约60米可做香料的望天树。傣族人居住在竹楼里。竹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野象谷虽难见野象,但那大象表演却十分有趣。五月份,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男女打谷风情画,还可以看到“女人嬉水”的妩媚风情画。傣族人信佛教,每个男孩都要出家,然后还俗,这使他们成为“除苦积善、受过教化”的人。他们笑对生与死,表现了他们的乐观人生。总之,西双版纳是有着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的风景名胜区。五、1、示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2、示例:这次,我终于来到了东方威尼斯――苏州,在那和煦的春风里,游水乡周庄,听寒山钟声,赏狮林奇石,摄下了一张张甜蜜的笑脸,留下了一串串爽朗的笑声。

西双版纳 篇9

  第一部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狼狈(b/plaini) 贿赂(l/plain) 傣家(d/plaini) 帐篷(p/plainng)

  b.镶嵌(qi/plainn) 幽深(y/plainu) 祭佛(f/plain) 妩媚(f/plain)

  c.亲戚(q/plain) 塑像(s/plain) 焚香(f/plainn) 踱到(d/plain)

  d.藤萝(t/plainn) 斑斓(l/plainn) 平坝(b/plain) 祈求(q/plain)

  2.对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驰:跑得很快,奔驰)

  b.导游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们,遇到野象没什么。(描:描绘)

  c.傣家人对关系他们生存的水的爱护可见一斑。(斑:原指豹身上的花纹,喻指事物的一小部分)

  d.眼看那大家伙得意洋洋地将菠萝卷入口中还不忘用鼻子将竹签拔出来扔掉,真叫人有点哭笑不得。(洋洋:得意的样子)

  3.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①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②我顺手给它一块钱,它点头一叫表示感谢,然后踱到水果摊前去买香蕉。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5分)

  ①西双版纳的傣族男子都要出家当和尚。(  )

  ②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里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寺庙。(  )

  ③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对人十分友善。(  )

  ④傣族人最隆重的节日是“关门节”和“开门节”。(  )

  ⑤“生前不积善,死后要下地狱”这种观点里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

  第二部分:

  (一)

  五月份,正是收获谷子的季节。傣寨里的人家不管谁家有事,亲戚朋友都要来帮忙。勐腊乡曼那村的爱拉,平日在电站当工人。这天上午村里的几个朋友帮着他把谷子收回来了,中午由他请客,买来烟酒和肉,从自己家的地里摘来新鲜的蔬菜,鱼也是从自家鱼塘里打的,所以,这么丰盛的一顿饭也没花什么钱。下午,他们再一起去帮助他们的朋友波温岁打谷子。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男人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手中挥舞着木棰再细细地打谷子。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傣族人对水天生就有一种崇敬感,村寨一般都建在水边,傣族人最隆重的节日是泼水节,他们在村里的饮水井上修建一座神塔,在装饰得五颜六色的塔身上,镶嵌着许多小镜了,以求得到神灵的保护。塔身将水井盖住,避免灰土、杂物落入井里。傣家人就连小孩子们都自幼受到大人的影响,从不到井边玩耍,傣家人对关系他们生存的水的爱护可见一斑。

  5.选文第一段描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6.“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一句话中,“那”指的是(  )(3分)

  a.男人用自制的农具打谷子。

  b.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用木棰细细地打谷子。

  c.美丽的自然风光。

  d.傣家人男男女女互帮互助打谷的场面。

  7.选文中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4分)

  8.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傣族人对水有一种崇敬感?(4分)

  9.为什么傣族人对水有崇敬感?(4分)

  (二)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有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色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位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大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化,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色,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少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好美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凭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浮着水皮,做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10.第1自然段的横线上应填入的句子是(  )(3分)

  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  b、济南的秋天是温和的

  c、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d、济南的秋天是虚幻的

  11.第1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是     、     、     。(3分)

  12.第3、4自然段,作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济南秋山秋水具体景象的描摹。山是从    、    、    的不同来写的;水是从   、   、    上来写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6分)

  13.第3自然段写秋山的颜色,没有按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顺序,而是先写山腰,再写“山脚”和“山顶”,其原因是             。(2分)

  14.第3自然段写山腰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其作用是什么?(4分)

  15.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的感叹句,它具体赞美的是         。(2分)

  16、第4自然段描写绿藻的“绿”,其用意是              。(2分)

  17.第4自然段中“它们知道它们的那点绿的心事”一句,两个“它们”都是指代      。(2分)

  18、从全文看,作者是抓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来写的。济南秋天的景物特征是    的;写景物的变化,则融合了         和客观景物的变化。全文着力写景,但又在描绘景物中渗透了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丰富感情,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贯穿以全文的线索应是                。(4分)

  19、片断写作练习:(40分)

  以“家乡的     ”(只可填春、夏、秋、冬)为题,写一则景物描写的短文。

  1.a 2.a 3.①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竹楼的外形特点。②拟人。拟人化的动作描写,使大象的憨厚之态跃然纸上。 4.①×②√③√④×⑤√ 5.傣族人互帮互助收谷子、打谷子的场面,突出傣族人民风淳朴。 6.d 7.傣族人对水天生就有一种崇敬感。 8.村寨建在水边;傣族人最隆重的节日是泼水节;村里的饮水井上建神塔,从不到井边玩耍。 9.水关系到傣家人的生存。 10.c 11.古朴、安静、秀美 12.颜色、方向、高矮;量、质、形式 13.既符合人们日常的观察习惯,又为下文重点写山腰做垫。 14.突出颜色变化莫测,给人以动感。 15.赞美塔在蓝天映衬和阳光照耀下,更高了些,棱角曲线更真、更分明、更瘦硬了。 16.用绿藻的“绿”来突出水的澄清。 17.“绿藻” 18.诗境的;作者的主观想像;对济南秋天的赞美(情线) 19.略

西双版纳 篇10

  教材分析:西双版纳是傣族人聚居区之一,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它的突出特点,就在于两种优势的融合,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本文作者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学习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

  学习难点:从文中了解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美丽”一词就和西双版纳连在了一起。西双版纳的人总是骑着大象在乡间行走,那里的傣族人不分白天黑夜地跳舞,那里白天是节日,夜晚是欢乐的海洋。下面就让我们在葫芦丝深情委婉的旋律中欣赏西双版纳的风光。

  1、媒体展示图片、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2、优美的音乐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那苍莽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去赞颂,今天我们就随少数民族作家李舵一起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去领略西双版纳的美丽,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

  二、第一板块,感受美

  1、 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浏览课文之后的感受。

  2、 浏览课文,神游版纳后,以“西双版纳美在……”说说西双版纳的美。教师示范:西双版纳美在它的暖风也是醉人的。三、第二板块,品味美

  1、本文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了西双版纳的五个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

  2、自主思考:你喜欢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美的,并找出你最喜欢的词和句子,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合作交流, 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体会西双版纳的美。人文景观注意引导学生试图从文中提供的傣族的居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信息中去考察。(1)介绍泼水节的知识

  (2)、语文活动:作一回导游员:西双版纳的景物神奇秀丽、赏心悦目,西双版纳的风情朴质意深,真是景美人也美。那你想不想到西双版纳去游玩?好了,现在机会来了,我们班老师和同学组成了一个旅游团要去西双版纳旅游,但是有一件,缺少了一个导游员,你愿意当这个导游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以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开头写一段导游词好不好?

  四、激发探究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你对版纳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感兴趣?

  五、小结:正如同学们了解到:在我国美丽的西双版纳,有“望天树”景区,这里有种做香料的望天树,在世界上也被列为保护树种,傣族人都住在竹楼里。西双版纳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虽野象难得一见,但那大象表演却十分有趣,五月份,是傣族人收获谷子的季节,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精心创作的男女打谷子的风情画,傣族人笃信佛教,他们笑对生与死,表现了他们的乐观人生,西双版纳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六、结束新课:当优美的音乐再起时,你最想对神秘而又神奇的西双版纳说的是……

  七、布置作业: 久违了,西双版纳,课下,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尽情地歌颂西双版纳,写下对西双版纳的向往吧。

  文章欣赏:

  躲不开美丽而忘情的泼水节

  到过西双版纳的人,无论如何都躲不开“泼水节”三个湿漉漉的字眼。还在小的时候,就去过西双版纳,但却未领略到“泼水节”的欢乐。我记得,在昆明民俗村的傣寨里,我真正体会到了傣家的这一狂欢节。那天的狂欢,浓浓地深入了我的记忆,沁润了我的心扉,我甚至在今天还感觉到了被欢乐的水从脖颈后面倾倒时的滋味。

  那天,在傣寨里,吉祥和幸福的水先是一点点的掸向我,随着笑声的增多,水量也变得充沛,由掸变扬,继而由扬变泼,由泼变倒,变倾,变浇,最后没个人都成为水做的人,每根头发上都挂着水滴,每个毛孔里都出幸福,眼前晃动着的姑娘是湿漉漉的,小伙是水淋淋的,孩子们更如一汪清水,把清亮的水和笑声喷溅出来。

  泼水节,真是傣家的狂欢节。我似乎比傣寨的人更投入,因而也更狂热,欢乐。这里的泼水节分明属于我,我忘记了入场仪式的庄严,挤在景颇舞队里旖旎的模仿,我击打那象脚鼓,感到古朴乐器发出的音响是奇妙之极,我忘情的舞蹈,怕被欢乐哽住了喉咙。我泼被人,又被别人泼,彼此泼得一蹋糊涂,直到喊哑了嗓子,笑出了眼泪仍不能自己……

  人生难得几回大笑,人生更难得几遭忘情的投入。既然如此,就让清凉纯净和真诚的水来一洗铅华,洗去一切的无奈和造作,返朴归真好了。这大概就是泼水节的真谛之所在了,这是一种情感的渲泄,这时候的你甚至会感到天地间只剩下一道水帘,你几乎永远都穿不过去,也无从躲避。

  满寨了里溅起水花,美丽的姑娘几乎寸步难行,她为自己的美丽付出的代价是淋漓尽致的祝福,,迎面的每一群小伙子都可能泼得你哭笑不得,那潇洒的小伙子虽能躲避过于猛烈的倾倒,然而当他沉静下来准备歇息一下抽支烟时,很可能一桶水会从天而降,随后是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在这“落汤鸡”的氛围里,你会感到满不在乎,于是剩下的只有快乐和喧闹。那贴在身上的衣衫,有时也恨不得一把扯了去呢!

  痴长二十多年,何时有这种疯狂?凭这一点,就该感谢傣家朋友送给我们的美丽而忘情的泼水节!

西双版纳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学习运用小标题构造文章的方法。

  2、理解课文对照的手法的运用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特色。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重点、难点、疑点

  1、学习用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断、用小标题来构造文章。

  2、理解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

  课型及教学思路

  (1)课型:诵读、合作研讨    

  (2)教学思路:听读、朗读、研读重点段落,感知课文

  教具及课时安排:

  1、教具学具:投影仪、收音机、图片

  2、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看图片让学生猜出图中的地方。

  二、课前热身

  1、由学生来介绍作者的情况,教师补充总结

  2、检查预习(学生上台板演)

  (1)给加点的词注音(投影):

  沧     篾      剁      饰     嵌     棰     涮 

  (2)解释一些关键的词语:

  心驰神往    轻描淡写    妩媚    装饰    镶嵌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听录音机读

  (2)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先请学生评点,然后教师再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总结朗读的方法,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句,教师采用领读的方法)

  (4)四边互动

  互动1 :开头一段有何作用?哪些动词用得十分传神?(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2:第一片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热带雨林图?(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3:第二个片段是怎样描绘竹楼外形的?又是如何描绘傣族老人的?(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4:“悠悠野象谷”从谋篇布局来看有什么特点?(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5:野象经过驯化,能为游客表演节目,反映了什么?(学生答,教师总结)

  四、达标反馈(投影显示)

  1、做练习(投影题目):

  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2、做课后练习一

  五、学习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讲的内容,提问叫学生回答

  二、四边互动

  互动1:作者是怎样描绘傣族人民打谷子和傣族女人在水中嬉戏这两幅风情画?(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2:“笑对生与死”这一片断里的几段话对人生有什么积极影响?有没有消极的方面?(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3:文章五个片断,用五个小标题来表达,具有哪些特点?与总标题有何关系?(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4:课文是怎样运用对照手法的?有何表达效果?(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5:举例说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特点。(学生答, 

  三、达标反馈

  1、小标题有什么特点?

  2、仔细阅读投影的句子,品味其中的含义。(投影)。

  四、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五、实践探索(找一篇反映山水风光的文章来阅读理解)

  附:板书设计

  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

  高高蓝天树     (自然景观)

  竹楼映蓝天     (自然景观)

  悠悠野象谷     (自然景观)

  妩媚傣寨水     (人文景观)

  笑对生与死     (人文景观)

西双版纳 篇12

  下面是小学五年级语文自读课文《西双版纳密林奇观》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西双版纳的密林奇观,领悟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时,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我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引导学生做批注、找中心句,共同归纳速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抓住课文的要点,引导学生通过快速读来抓住课文中描写的四处奇观,即独木成林、树上植物园、神奇的树木、天然水壶。接着让学生自由读喜欢的部分,并对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老师范读,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学习氛围越来越浓,通过欣赏图片、风光视频,学生感受到西双版纳的密林奇观,激发起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用这样的写作特点进行习作。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总结学习方法,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合作学习“树上植物园”这处奇观,自学“神奇树木”、“天然水壶”两处奇观,学习效果较好。

  在本课结尾处,又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维的空间,问学生:“看到这么神奇的景色你想对人们说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合理的想象,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也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展示,自我发挥的空间。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孩子的朋友,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指导者和协作者。角色的转变使课堂不再是单纯的师问生答,而是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不再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而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的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让我们与新课程同行,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为学生的潜能的发挥创造机会,使学生的生命之河跃起灿烂而美丽的浪花!

西双版纳 篇13

  第六课 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西双版纳在我国的位置和那里的自然环境。

  (2)让学生知道西双版纳是我国以热带风光而闻名的旅游胜地。

  (3)使学生知道西双版纳有着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橡胶产地。

  (4)使同学了解西双版纳是我国一个傣族多民族聚居并有多个少数民族的自治区域。

  (5)使同学们初步了解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简单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2、 情感态度目标:

  对同学们进行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教育。

  教学重点:

  西双版纳的"热带风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这里傣族人民的生活。

  教学难点:

  植物分层生长及要尊重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是本课的难点。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有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西双版纳,这里是我国热带的典型代表地区。今天,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西双版纳的具体情况。

  揭题: 第六课 西双版纳

  二、新课部分

  1、提出:西双版纳是个挺有意思的名字,它代表什么意思呢?同学看书后告诉大家。

  2、现在,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西双版纳在我国的位置。

  出示地图

  同学们说一说,西双版纳在我国的具体位置。这里有条著名河流它的名称是什么?

  你对版纳了解有多少,小组比赛:

  (1) 地形

  (2) 气候: 热带气候 干、湿两季

  (3) 独特的热带风光:森林茂密 动植物丰富。

  (4) 资源丰富:盛产热带水果和橡胶等经济作物药用植物及许多珍贵的动物。普洱茶

  (5) 傣族风情

  3、巩固练习: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这里最适于发展什么?

  (热带种植业、旅游业)

  板书设计:

  第六课   西双版纳

  ――位于云南省南部

  山地为主  多山间小盆地  热带气候  干、湿两季

  森林茂密  动、植物丰富  热带水果  橡胶

  傣族风情  住竹楼    信佛教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西双版纳(精选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