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土地资源(精选11篇)
中国的土地资源 篇1
本学期总第 35 课时本单元第 3 课时授课日期12、29课题第三节 土地资源课型新授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重 点 难 点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 具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 教 法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教 学 过 程步 骤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时 间一 二引入新课 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讲授新课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学生回答问题略
耕地
草地
林地
建筑用地 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
5 5步 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时间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转承】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 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小结: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10 10 5
5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二、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 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中国的土地资源 篇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土地利用类型图中,找出我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名称,并能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构成特点。
2.能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图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出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2.通过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特点。
2.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教学难点
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上课就利用多媒体大屏幕示高尔夫球场的漂亮画面,吸引学生。
老师简单介绍:
“高尔夫” 是一种以棒击球入穴的球类运动,它是一种把享受大自然乐趣、体育锻炼和游戏集于一身的运动。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打高尔夫球吗?学生大都回答,喜欢。
知识链接
①20xx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20xx年底,高尔夫球场项目又被列入《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②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因批地建高尔夫球场被免了职
教师引导,既然大家都喜欢,高尔夫也是一项不错的运动。那我们国家为什么要禁止建设高尔夫球场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会明白。
讲授新课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一)展示图片
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学生读图思考。发现土地资源的一个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承转:针对这种情况,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引导
我的地盘我做主:大家将如何利用A、B、C、D 四地来发展未来的事业?(友情提示:请结合各地的地形、气候及社会经济等条件考虑。)
讨论交流四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引导学生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来描绘四地的未来。
引出土地利用类型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难利用土地,展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
问题引导:根据你的观察,家乡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学生交流。
阶段:由于自然环境等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是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由土地利用类型出土地资源的第二个特点: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三)展示地图
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比一比谁发现的信息多。
学生自主读图,从“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图“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从“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可以看出可利用草地占的比例最多,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由此土地资源的第三个特点:比例构成不合理。
承转: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
(一)学生自主读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是否均匀?
阶段:我国土地资源的第四个特点:地区分布不均。
(二)合作探究: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是如何分布的?请结合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的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图,说出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然后由学生归纳: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问题引导:你能尝试说明家乡土地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吗?我们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加深对家乡的土地资源的认识。
三、组织辩论赛
主题: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正方:优
反方:劣
分好组,确定正反方人员,了解各方的观点依据,然后学生搜集资料,进行辩论。
最后师生共同。
■课堂
学生把土地资源分优劣两方面进行,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课后调查
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身边的土地利用类型都合理吗?你发现了哪些不合理的行为?咱们自己有没有直接或间接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
中国的土地资源 篇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3.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内容点析和教学建议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图3.6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文字说明,体现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不同。这种更注重感官体验的教学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应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
图3.7和3.8以数据和统计柱状图的形式说明了我国人均耕地少及土地构成不合理的问题。而“阅读材料”补充说明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国情现状。应当通过指导学生读图,使其学会初步分析我国土地构成的状况及问题所在,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我国人口众多,耕地作为农业之本,承担着解决十余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的重责。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动”不是作为课后反馈练习出现在这里的,而应作为学生们学习新课的一个重要活动加以展开。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结合课文提供的资料以及前面学习过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做出评价,再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现状及问题。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
图3.9如果和“中国地形图”、“中国季风区图”、“中国干湿地区图”配合使用,将起到更直观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表比较,自行归纳总结出我国土地分布的规律,并说明各类地形分布与地形区、季风区及干湿地区的相互关系。这也是教材第69页活动1的主要内容,它体现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都大有裨益。
活动2则通过要求学生比较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的差异,将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配置问题摆在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该活动引导学生从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去分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不仅旨在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学生对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解。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教材选择了最具代表性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及土地荒漠化来加以说明。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们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结合自身的体验,例如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等现象,通过自学和班内交流的方式,列举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实例,来共同加深对国土资源现状的关注。
中国的土地资源 篇4
中国的土地资源 ( 第二课时 )
本学期第36课时 本单元第4课时 授课日期 12月1日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1)知道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2)知道耕地、草地、林地三种最主要的土地类型的分布,以及它们内部的地区差异和特点。
(4)记住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了解其特点。
2.智能的培养:
初步学会用统计图表的形式,反映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面积在减少的情况下,说明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3.思想教育要求:
使学生认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
1.记住耕地、林地、草地三种主要土地的分布。
教学难点:三种主要土地类型的内部差异和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
教具: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
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
教学设计:
一、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三节土地资源,在没讲新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
1.土地资源属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
2.土地资源有哪些用途?(学生回答)
3.根据土地利用的情况,土地资源主要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学生回答: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下面同学们读p90 6.8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找出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呢?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呢?(先找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因而土地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式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虽然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但各类土地类型的比例却不尽合理,下面看p91 6.9图。
回答:
1.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23.1%)
2.难以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19.1%)
3.改造后可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17%)
由读图大家总结一下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有什么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
看p90 6.8图。(根据第四章知识分析)
1.耕地的分布:
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温的丘陵,北方以旱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2.草地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以高原和山地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和产草地也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读图p91 6.1图。
3.林地分布:
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那么我们想一想,为什么我国土地的主要类型会这样分布呢?(主要和气候、降水有关)
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耕地、林地、草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但是这些土地的比重小,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现在利用却不合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那么具体措施是什么呢?(读p92 1、2、3)(读课文回答)。
1.遵守法规,用法律来控制。
2.开源、节流。
3.加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板书提纲
§3 土地资源
一、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1.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耕地、林地、草地。
2.土地类型的构成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原因:(气候、降水、地形)。
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采取的措施:
1.用法律法规约束。
2.开源、节流。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中国的土地资源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区别它们;
3、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4、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主要利用类型;
5、通过分析世界土地资源分布图,使学生了解世界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知道世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概况;
6、通过漫画、资料等使学生了解土地利用和破坏的现状,理解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土地资源”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土地资源的分类方法很多,教材选择了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多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主要是通过读图让学生了解世界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主要分布区,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既复习了前面相关的地形、气候和自然带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基础,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部分,教材首先说明了土地与人的密切关系,接着进一步通过一些数字说明由于人口增加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问题,尤其是耕地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污染等问题,并进一步通过阅读资料“巴比伦的兴废”,提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供同学们思考。
教法建议
建议利用讨论法和讲授法,并通过一系列小步子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授课,既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又突出学生活动。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的学习,可以采取下列步骤:
1、提问思考:土地有什么用途?(学生思考回答)
2、利用投影片显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3、学生自己设计一块土地利用图,自己定图例、比例尺、方向等
4、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作为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Article/Index。html>总结,又可以给学生成就感和提高兴趣
5、教师总结时可以出示一些景观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于"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首先是使学生明确,土地资源包括目前可以使用的和目
前难以使用的各种土地,如沙漠戈壁等。对于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土地资源的分布,可以阅读课本插图、世界地形图、自然带分布图,由于地图上信息量多,所以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图思维方向,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经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由于河流经过,可以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并且有河流水灌溉,有利于农业发展。)
2、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那几个自然带?(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3、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那两个自然带内?(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可以采用实例教学,通过一些数字、实例、漫画、文章等表现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人类对土地资源利用种不合理状况:
1、对于土地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利用景观图片展示出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土地,必须都在土地上进行,同时土地提供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物质等。
2、利用数字计算或通过课文的漫画、景观图片、录像等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说明近些年来土地资源减少的状况,引导学生分析土地资源的减少主要是由于人口的激增与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归纳出人类破坏土地资源的主要表现。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漫画,主要内容需体现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或保护的内容。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土地资源的分类,利用保护
【教学手段】
挂图: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世界地形图、世界自然带分布挂图
投影片:(1)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2)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景观图片(复合片);(3)需要回答的问题;(4)土地资源破坏1―――一组数字及文字资料;(5)土地资源破坏2――――漫画或图片;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讲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今天我们研究一种可再生资源。人们都说,万物土中生,所以我们就先学习土地资源。土地有什么用?(学生回答)
(板书)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承转)假如你们小组有一块和学校差不多大小的土地,你们将如何利用它呢?请设计一块土地利用图,自己定图例、比例尺、方向等画出来。(学生分组活动)
(板书)二、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学生作品展示 投影片1)显示学生设计的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学生讲解。
(教师讲解,投影片2)根据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将其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公交占地等。
(思考)沙漠、戈壁、石山、荒地等是土地资源吗?(是土地资源,虽然目前难以使用,但随着人类利用土地水平的提高将来可以利用)那么世界土地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呢?
(板书)三、土地资源的利用分布大势
(投影片3)读挂图(世界地形图、自然带分布图)及教材P56"土地资源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2、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那几个自然带?
3、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两个自然带内?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Article/Index。html>总结)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经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由于河流经过,可以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并且有河流水灌溉,有利于农业发展。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
(过渡)通过刚才学习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已经被人类利用,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应用,造成许多问题。
(板书)四、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引导思考)读下面的材料,分析世界土地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投影片4,土地资源的破坏1)
全世界耕地每年有5万~7万km2成为沙漠;1/4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风蚀、水蚀,每年流水冲走肥沃的土壤250亿吨,沙漠吞没的土地约600万公顷;
中国耕地退化7。7万km2,占耕地总面积的40。1%,其中水土流失占34。26%,盐碱化占8%,沙化耕地占1。93%,耕地退化导致低产贫困,甚至威胁到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存条件,甚至成为"生态难民"。
(投影片5,土地资源的破坏2)读漫画"新增人口住房要占一部分耕地"、"大难临头",漫画说明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请结合前面的文字资料,大家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与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产生矛盾,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加重,沙漠面积扩大,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加重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必须要考虑的。请你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漫画,以提醒人们对土地资源的现状有足够的重视或给人们发出警告,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设计思想】
对于本章第一节来说,土地资源部分教学应该起到"示范"作用,从讲解内容的选择到讲解方法与学习方法,都对以后几章的学习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初中地理教学必须考虑教学内容及与学生实际理解力之间的关系,所以许多内容的学习应该通过读图、分析文字或图表资料、漫画、景观图片、录像、VCD等多给予学生感性认识,丰富其原有的表象,通过一定量的积累,再达到认识上的飞跃。
对于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能够了解一些,所以让学生回答即可,根据学生回答内容引出土地资源的利用分类。但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更明确这一知识点,所以分组进行活动,自己设计某一块土地的利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对学生作品的展示,给与学生成就感。教师总结时将各组提到的利用类型归纳后用投影打出来,同时辅以景观图片,增加学生的认识,这一点对城市的孩子尤其重要。
对于土地资源分布大势,主要以读图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为主。利用世界土地资源分布图,结合世界地形图和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地理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和影响的。并且培养学生利用多幅地图综合分析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读图,让学生说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类型即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教师有意识的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同时还要通过读图让学生明确土地资源的含义中还有目前不能或难以利用的土地部分。教师的归纳,使同学明确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与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关系,为今后讲解人类的活动提供基础知识。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主要在于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利用资料分析原因并能够找出解决的方法。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土地资源有限与无限性的认识。最后认识到人类的发展不能够以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
总之主要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建立师生互动体系,教师引导思维方向,归纳整理思维的线索和知识的结构,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发现展示,提高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思维品质。
中国的土地资源 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
3.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过程: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提问】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土地有什么用途?
2.读某县土地利用图,根据图例说出这个县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总结】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
【读图】“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图”、“世界地形图”、世界自然带图”
【提问】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为什么面积较大的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河流经过的地区?
3.目前哪几个自然带仍保留有大片原始林地?
4.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分布在哪两个自然带内?
【总结】
耕地:主要分布在温带平原和大河流经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森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地区
温带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作物生长。大河流经地区,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在大河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同样土质肥沃,上层深厚,而且灌溉便利,有利于农业发展。
三、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
土地抚育着人类,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特别是首先人类生存离不开粮食,粮食生产又离不开耕地,而目前耕地却在不断地减少。看71页两幅漫画,说明耕减少的原因?
原因:a.人口增长、计算从1960年到1987年人口从30亿增加到50亿,假如锐地不减少,保持15.8×106km2,则人均耕地减少了多少?实际上由于人口的增加,大量建房、修路,使耕地日益减少
b.水土流失,沙漠扩大。近年来,各国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地资源。
中国的土地资源 篇7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1)知道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绝对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土地类型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例低;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后备耕地资源不足,难利用的土地多。
(2)知道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3)知道耕地、草地、林地三种最主要的土地类型的分布,以及它们内部的地区差异和特点。
(4)记住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了解其特点。
2.智能的培养:
初步学会用统计图表的形式,反映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面积在减少的情况下,说明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3.思想教育要求:
使学生认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
1.记住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2.记住耕地、林地、草地三种主要土地的分布。
教学难点:
三种主要土地类型的内部差异和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
教具:
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
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
一、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三节土地资源,在没讲新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
1.土地资源属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
2.土地资源有哪些用途?(学生回答)
3.根据土地利用的情况,土地资源主要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学生回答: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下面同学们读P90 6.8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找出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呢?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呢?(先找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因而土地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式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虽然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但各类土地类型的比例却不尽合理,下面看P91 6.9图。
回答:
1.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23.1%)
2.难以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19.1%)
3.改造后可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17%)
由读图大家总结一下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有什么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
看P90 6.8图。(根据第四章知识分析)
1.耕地的分布:
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温的丘陵,北方以旱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2.草地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以高原和山地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和产草地也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读图P91 6.1图。
3.林地分布:
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那么我们想一想,为什么我国土地的主要类型会这样分布呢?(主要和气候、降水有关)
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耕地、林地、草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但是这些土地的比重小,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现在利用却不合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那么具体措施是什么呢?(读P92 1、2、3)(读课文回答)。
1.遵守法规,用法律来控制。
2.开源、节流。
3.加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板书提纲
§3 土地资源
一、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1.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耕地、林地、草地。
2.土地类型的构成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原因:(气候、降水、地形)
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采取的措施:
1.用法律法规约束。
2.开源、节流。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中国的土地资源 篇8
教学指导思想:
1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强调学生自我的理解与发现;
2 、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本课学习目的:
1 、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诗歌,
2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朗诵、感知和体悟能力,
3 、练习写自由体诗。
教学方法:
电教、反复诵读、仿写展示、交流讨论
教学活动:
一、导入
1 、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学生演讲。
2 、观看一组今日松花江的美丽图片,引入九一八事件及歌曲《松花江上》: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挑起事端,向沈阳城和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了进攻,并在不到 3 个月时间内占领中国东北三省。据统计,从 1931 年 9 月至 1945 年 8 月,死于日本关东军屠刀之下的中国抗日武装军民和爱国人士有 500 余万人,被屠杀、被奴役而死的无辜百姓则不计其数。同时,中国东北大量黄金、白银、粮食、钢铁等资源被日本掠夺。
《松花江上》歌词: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我有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 九一八 ” , “ 九一八 ”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 九一八 ” , “ 九一八 ”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3 、 导入本文,简介写作背景:
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吞并了我国东三省,远远没有满足他们的野心,妄图进一步吞并中国。卢沟桥的炮声激励着每一个爱国同胞,爱国将士们拿起枪杆子,将一颗颗子弹射入敌人胸膛;那么爱国诗人们能做什么呢?他们拿起笔杆子,将诗篇化作一把把锋利的匕首,插向敌人的心房!
《松花江上》抒写了东北人民的痛苦,《雪落在中国土地上》抒写的是全中国人民的痛苦,下面我们一起来体会诗中所抒写的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深重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二、反复朗诵,体验情感
1 、教师示范朗诵
2 、学生反复朗诵
3 、欣赏朗诵小组的配乐朗诵
三、诗歌分析
1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抒写残暴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蒙受的深重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2 、表现方式:
( 1 )精心选用意象:雪、风、农夫、我、少妇、母亲、垦殖者
( 2 )精巧运用艺术表现手法:叙述、描写、比喻、反复、感叹词
(学生讨论意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具体内容)
四、练习写自由体诗
1 、仿照《雪落在中国土地上》的任意一节,以“和平”为主题,用描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写一节诗歌。
2 、分组交流,各推荐一篇用幻灯展示。
五、情感延伸
1 、反思: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 、观看一组图片,表达对和平的热爱。
中国的土地资源 篇9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反思一
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知道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教学中师以情感人,以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以精湛教育水品赢得学生的尊重并树立自己课堂教学威严性。
本节课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以情感人,与学生打成一片,然而分寸把握的不是很好,以至于在开始中,失去了严肃性,今后我一定会加以改正。此外,还要应尽可能多的参与各个小组讨论,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激励学生动脑创新。这样的互动教学活动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亲近又维护了课堂的严肃性,从而使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朝着良性方向循环发展,师生互动教学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同时教师又有效地监控课堂教学秩序。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明确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最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师生互动教学开展得好,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才能共建新课程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氛围。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反思二
我们知道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教学中师以情感人,以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以精湛教育水品赢得学生的尊重并树立自己课堂教学威严性。本节课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以情感人,与学生打成一片,然而分寸把握的不是很好,以至于在开始中,失去了严肃性,今后我一定会加以改正。此外,还要应尽可能多的参与各个小组讨论,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激励学生动脑创新。这样的互动教学活动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亲近又维护了课堂的严肃性,从而使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朝着良性方向循环发展,师生互动教学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同时教师又有效地监控课堂教学秩序。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明确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最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师生互动教学开展得好,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才能共建新课程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氛围。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反思三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
中国的土地资源 篇10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通过图表、对比等方式说明了土地资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是为了建立一种评价、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农业大国来说,更应该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造福人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48人,对地理学习有较高兴趣的有10人;对地理知识理解较好的有17人;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按时完成的有18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1,学生没有远大理想(主观,2,教师基本上是非专业(客观)。
由于初二学生在开始时依然是以形象思维、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所以,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掌握如何评价土地资源;(知识目标)
2,掌握认识资源的过程和方法;(能力目标)
3,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2、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学难点: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质量差异大的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
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并提供以下资料:(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问题投影呈现: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媒体呈现)引导生阅读:
(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寒石山(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从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利于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类型多样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
【教师引导】同学生一起阅读投影的三大林区录相和下面的五幅图:
我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课本中“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课本彩图18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课本彩图19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同时出示投影片)。
思考以下问题:(投影呈现)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从录像中可发现:东北林区具有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转承】 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下面资料所说:投影呈现,生读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
(2)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平方千米,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15.5%,也就是说我国的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另外,尚有15.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公顷农田和493万公顷草场。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在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
(3)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化因而也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4)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出示投影片:漫画《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大家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并由学生来概括:
建设侵占土地资源,日益严重的土壤贫瘠化,不断加重的土壤盐渍化,农药和污水的污染等。
【讲授】 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开荒与植树造林相结合,控制建筑用地。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启发】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持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你能将这些措施的含义概括为一句话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以形成共识。
【教师小结】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以法律为准绳来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在发展经济建设我们的家园时,一方面应从我国有12亿的人口出发,要做到切实保护耕地,少占耕地,如限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农村建房时应将住宅建在荒坡上,平房应改为楼房以减少占用耕地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为保护草场应建立人工草场。我们还应在“土地日”(6月25日)时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分布和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大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家回去以后,调查一下我们的社区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更好?
中国的土地资源 篇1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理解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2.建立节约资源的意识、构建人地和谐的地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2.能够从身边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解决措施、养成环保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能够从身边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解决措施、养成环保的生活方式。
■教学方法
教法
读图分析法、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学具准备
收集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的实例。
收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片、制作成演示文稿。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播放环保之歌《我爱您、妈妈》。
教师:歌声中的“妈妈”指的是谁?学生回答。
承转:土地是山川之根、是万物之本、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这节课我们一起一下。
讲授新课
一、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引导:我们身边的土地利用都合理吗?你听到或看到哪些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学生交流。
教师展示土地资源破坏的景观图片、师生互动、读图感知林地、草地、耕地因为部分人的急功近利而遭到的破坏、通过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知。
阶段: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一)角色体验:小组讨论、任选一个角色(政府官员、环保人士、乡村干部、农民)、从角色的心理需求提出建议、你准备如何保护土地?说出理由。学生交流。
承转:国家土地政策的推动、有识之士的努力、使土地资源前景光明。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希望。
(二)未来希望:
师生互动、读图感知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①植树造林、修堤筑坝、保护水土
②植树造林、向沙漠进军
③退耕还草、退耕还林
④建立完整的防护林体系
教师:“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离开土地、我们无处可去;离开土地、我们无法生存、所以、国家制定了一项土地基本国策。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明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和已经实施的土地保护措施。
承转: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为此国家还将每年的`6月25日定为全国土地日。我们国家立法、我们公民就应自觉守法、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切记: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三、实践探究
(一)小漫画大缩影
多媒体出示漫画:“小鸟的悲哀”、“小草的哀求”、“飞来的山峰”。
学生小组讨论的含义、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后果?
1.飞来的山峰──人口增长、占用耕地、耕地减少。
2.小鸟的悲哀──乱砍乱伐森林资源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3.小草的哀求──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遭受破坏、土地荒漠化。
(二)角色扮演:
1.“土地门诊”
假如你是一名“土地医生”、请你针对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出切实有效的“处方”。
学生交流。教师。
2.“土地规划师”
如果你是一名“土地规划师”、请你针对沙漠、雪山、高寒荒漠、石山等难利用土地、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措施。
■课堂
师生共同本节的主要内容
■土地资源的心声──我的未来谁做主
知识链接
(1)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显示:目前耕地总面积为18.2574亿亩、与19xx年的19.5亿亩相比、12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1.2526亿亩、平均每年减少0.1043亿亩。这18亿亩耕地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2)18亿亩耕地: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线”。
问题引导: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特征、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课后调查
1.对于咱们学校或你家所在的小区的土地利用你有什么合理化建议?你能和你的好朋友们一起也完成一个简单的规划图吗?
2.请查找本年土地日的主题、理解其含义并向周围的人宣传。